时间:2023-03-22 17:43: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畜牧经济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关于畜牧业与畜牧经济的概述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畜牧经济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日益备受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成为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山东省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地理、区位、交通优势都很明显,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性条件。辖区面积1734km2,耕地120万亩,是著名的农业大县、畜牧大县。2008年,畜牧经济综合指标名列山东省第4位。莱阳市的畜牧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提升档次、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2009年2月,我对莱阳市的畜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调研,针对莱阳市发展畜牧经济的现状,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发展畜牧经济的几点粗浅认识,以飨读者。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产业经济
发展畜牧经济,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大力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战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从莱阳实际看,要重点抓六大产业体系建设。一是以龙大集团为龙头带动的生猪产业;二是以春雪集团为龙头带动的肉鸡产业;三是以三乐集团为龙头带动的奶牛产业;四是以3个禽蛋加工厂和濯村禽蛋批发市场为龙头拉动的蛋鸡产业;五是以盛鹏公司为龙头带动的肉鸭产业;六是以五龙鹅、梅花鹿、野猪等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围绕这六大产业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1)膨胀龙头,突出带动作用。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在国内各大养殖基地建立或兼并生产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带动各个行业上规模、上档次。龙大集团作为生猪屠宰全国50强企业,在抓好莱阳、青岛、德州三个屠宰加工厂的同时,要走出山东,面向全国,在河南、大连等养猪大省市,建立生猪屠宰加工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扩大生产能力,力争成为全国带动发展畜牧经济的典范。2)拓展基地,进一步扩充养殖规模。要借助国家鼓励畜牧业生产的扶持政策,通过建立自养基地、合同基地、备案基地等多种渠道,扩大生产规模,为加工企业搞好配套;还要引进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和扩大繁育中心,保障养殖基地的需求。3)发展饲料,突出配套服务。围绕不同的养殖行业,建立不同的饲料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品质;通过多种渠道,为养殖企业搞好饲料配送服务,同时要搞好兽药生产和兽医服务。
2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档次和占有率
品牌是产品和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打造品牌就是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市场档次。目前莱阳龙大集团的“龙大”牌和莱阳春雪集团的“春雪”牌,已获中国驰名商标,龙大牌冷鲜肉等多个产品获中国名牌或山东省名牌,这些品牌有力支撑了莱阳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在巩固、发展已有品牌的基础上,围绕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2.1培育品牌一是提高产品质量。龙大、春雪的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等,并且得到国际认可,已享誉海内外;三乐、盛鹏等加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过硬的产品,以赢得市场认可,逐步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要像莱阳龙大、鲁花一样使产品品牌家喻户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五龙鹅是国际上的优良品种,莱阳作为五龙鹅的发源地要加快申请产地保护;加大其宣传力度,力争把五龙鹅这一品牌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2.2依靠品牌力量占领高端市场利用龙大、春雪等知名品牌,一是进军国际市场,巩固已有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市场,逐步占领欧美等市场;二是占领大中城市,龙大、春雪生产的猪产品、鸡产品,要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走进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超市,并建立专卖店,直接面向高端消费群体;三是打入大型国际国内快餐连锁企业,龙大、春雪的产品已打入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企业,并实行了地区专供。莱阳的其它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逐步为大型快餐连锁企业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锻造自己的名牌。
2.3依靠品牌力量覆盖千家万户龙大、春雪、三乐等企业要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确保质量同时,生产出不同档次、不同种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实施畜牧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牧经济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要紧紧围绕“强、大、高、优”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无疫区示范区建设水平,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动畜牧经济的发展。
3.1要重点抓好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一是引导企业投资兴建标准化养殖场;二是协调农户与公司联合兴建标准化养殖场;三是依托合作社发展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养殖场要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组织建设标准化基地。养殖合作社要积极为社员提供防检疫、兽药饲料、商品鸡销售等服务,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要适应国际畜牧养殖新趋势,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设环保标准化养殖场,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3.2要突出抓好畜牧加工业的标准化生产要按照国内外畜牧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科学设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合乎国内外质量安全要求的优质产品,要采用先进的检疫检测设备,加强的产品的全过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4加大政策扶持,驱动畜牧经济发展
政策,是引导器、驱动器。一个好的政策能使一个产业得到超常发展。畜牧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级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为畜牧经济的发展架设通衢的桥梁。
4.1要用足用活国家的各类扶持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围绕畜牧经济的发展,出台了母猪补贴、活体储备、猪肉储备、无害化处理补贴、猪肉服务体系建设、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畜牧经济的发展。国家还在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畜牧行业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建立项目对接机制,与国家政策接轨,得到国家惠农政策和重点政策的支持。
七台河市畜牧业发展在2010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生猪价格下跌、养殖效益下降成为畜牧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困难面前,畜牧管理部门协同广大的养殖业户共同抵御风险,认真贯彻“三农”发展的相关部署,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有力支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充分调动广大畜牧工作者和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了畜牧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生产情况
1.1存出栏黄牛及肉牛存栏3.91万头,同比增长8.27%,出栏1.05万头,同比增长-33%;生猪存栏22.59万头,同比增长17.1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达4.71万头,同比增长了8.64%,出栏11.75万头,同比增长32%;山绵羊存栏14.02万只,同比增长6.87%,出栏3.2万只,同比增长-7%;禽存栏217.8万只,同比增长20%,出栏174万只,同比增长14%;奶牛存栏2556头,同比增长14.77%。
1.2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达14684.3t,同比增长12.07%,禽蛋产量4691.9t,同比增长12%,牛奶产量1902.5t,同比增长31.44%。
2主要特点
2.1畜产品价格下滑,饲养量逆市增长受畜禽生产周期行变化及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双重因素的影响,进入2010年,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及其产品价格连续下跌,养殖效益逐步缩小。春节过后,生猪价格不断下滑,从3月12日开始进入了亏损状态。但由于前期市场价高利好,养殖户从中获取了充足的发展资金,规模化生产的比重增大,抗风险能力的得到进一步加强。近两年,一些养殖场(小区)在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及项目的拉动下,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标准不断提升,新建及改扩建规模场(小区)已经投入生产运营,目前,正处于生产高峰期,因此,在生产上表现出供大于求,出现了在价格低谷期逆市增长的局面。
2.2规模化生产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产业基础不断巩固近几年,国家、省、市都不断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扶持力度,使我市小区数量迅速增加,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几年来,我市已有14家养殖场在国家标准化项目的支撑下完成了规模化、标准化改造,已有15家养殖场在市级新建及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项目扶持下不断壮大。据统计,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现有养殖专业户3695户,各类养殖大户为1021户,养殖专业小区92个。据调查,2010年,我市将新建及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35个,总建筑面积10万m2,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畜牧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兽医体制改革以后,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强化了市、县(区)、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了动物疫病防控,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致使我市已连续多年无疫情发生。进一步加大了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监管力度,完善了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强化了饲料和兽药监管,从生产源头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切实改善畜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状况,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畜产品的监测力度。
3生产形势预测
3.1生猪受前期市场的影响,生猪存栏量显著增加,特别是母猪的增加量更为显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能繁母猪数占整个生猪存栏量的11%(我市目前为20.8%),远高于正常值9%,并且这些母猪大多数处于青壮年繁殖旺盛期,淘汰难度较大,潜在的生产能力将导致后期的生产中表现出较强的惯性作用,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低价周期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3.2奶牛随着我市奶牛倍增计划的不断深入,我市奶牛存栏将大幅增加,而且近阶段国人对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不断恢复,我国乳制品行业将逐渐好转,奶牛养殖户的效益将不断提升。
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策略
1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1.1草原生态现状
青海省是我国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畜牧业是当地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当地人民总收入的90%以上。长期以来牧民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拼命扩充牲畜的养殖数量,造成过度放牧,对草原超负荷地进行放牧和开采,使得草原出现了严重的草地退化现象;再加上草原上的兔虫鼠害等啮齿类动物的危害,加速了草原的水土流失。草原植被的缺失导致防风固沙能力下降,一下雨,大量的泥沙被冲入河道,造成湖泊河道泥沙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湖泊范围缩小,到了干旱季节,甚至导致河水断流。而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牧草质量,从而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如此以来,形成恶性循环。
1.2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牧民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促进发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以及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和激励牧民们进行草原生态保护。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地人民文化水平不高,除了放牧没有其他工作技能,只能通过纯体力劳动打散工挣取微薄的收入养家。在保护生态奖励基金和补助资金的发放落实上,也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甚至不能及时发放到位,对牧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牧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牧民为了养家糊口,会继续偷偷扩大养殖,使生态保护不能顺利实施。
2加强草地生长环境治理,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草地作为一种可持续更新的资源,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治理,人为地为其提供适合生长的条件和保护措施,才能够充分发挥草地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找到草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落实实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草地退化,应当利用退牧还草和牧区移民的方式,实行部分区域禁牧或者休牧的管理,对草地进行休整以及管理,逐渐恢复草原的植被覆盖率。由于草原兔虫鼠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要积极治理啮齿类动物对草地的危害。同时对草地退化,土壤营养流失造成土地板结的地区进行松土耙地,改良施肥。积极进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为缺水地区进行节水灌溉,保证草地牧草的生长。加快草原牧场农牧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利用现代空中草籽补撒技术对草地进行补种,运用现代化的大型收割机械对牧草进行收割储存,作为冬春休牧季节家畜的饲料储存。发展当地生产力的同时,对草原进行修整和保护,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3加大草原生态监管力度,实行草场承包到户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国家各级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草原生态的监管力度,通过国家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及各种补助资金的政策,大力实行草场承包到户,将生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各家各户。并通过先进准确的科技手段,对牧区草场植被情况和家畜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对草场的生态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而对草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便相关部门做好休牧或者禁牧的整体规划,号召草场承包的牧民进行相应牧区的禁牧或者休牧工作的配合及实施。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及休牧补助资金的政策,保证对休牧或者禁牧的牧民们进行奖励款项和补助资金的及时发放,并另外计算牧民的经济损失,为其提供更多的补助和保障,来保证牧民的正常生活水平。
4发展畜牧业的相关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从保护草原生态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角度来看,单纯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奖励基金和补助款,不仅难以真正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会为国家资金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针对草原牧民们的实际文化水平和掌握的劳动技能,在保证草原生态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可以促进优质畜牧业发展,引进高产优良家畜品种,促进畜牧业的经济高产。在畜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大规模发展与畜牧业相关的第二或者第三产业,比如可以发展牲畜饲料加工厂,牲畜乳制品及肉食的加工厂,以及利用动物皮毛加工成衣、艺术品等等,不仅可以解决在休牧或禁牧时空闲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青海地区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可以减轻国家的补助负担。
农村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对于农村的畜牧业的养殖来说,一般都是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即使是最大的牲畜养殖厂,其养殖牲畜的数量也不过百,但是,在畜牧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规模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畜牧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我国的牲畜的产品主要是进行出口,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这就造成了市场上供货紧张的现象时常发生,从而使我国的畜牧经济受到影响。
2加快发展畜牧经济的几点思考
大力发展畜牧业,可以更大程度的吸纳农业的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加合理的配置农村的资源,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的出口量,提高我国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应对世界挑战的能力。
2.1充分认识发展畜牧经济的重要性
畜牧业与种植业和加工业都有很紧密的联系,其代表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必须正确审视畜牧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畜牧业既是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其余种植业、加工业和其他产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起着承上启下、具有特殊的拉动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种植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大力发展与种植业有密切联系的畜牧业,并以此来提升农业产业的等级,一定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可以把畜牧业作为核心和突破口,进一步推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畜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所以,我国必须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的方式,并且要坚定不移的抓好畜牧经济的发展。
2.2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观,顺利发展畜牧经济
想要发展现代的畜牧经济,必须要牢固的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对畜牧业发展的道路进行创新,推进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发展畜牧业要以绿色为根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密切的联系,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国家的政府部门要强化绿色生产的理念,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的进程。其次,政府也应该在资金的投入、土地的使用和产品的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解决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畜牧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再次,想要发展现代畜牧经济,就要坚持可以引进优质资源就引进,可以联合其他知名企业就联合的观念,要想方设法引进国外优秀企业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引进一些大企业和大财团的资金,使得进行绿色生产的企业占领整个市场。最后,要勇于实践,凡是可以发展畜牧业的新办法和新措施,都要用于进行实践。
2.3重视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推广循环经济
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农业进行循环发展的模式主要有再次利用的生产模式、再次循环的连接形式和减量化的生产形式。想要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就有必要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上做一定的探索。畜牧业循环经济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促进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应该以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得运用生态学、清洁生产的思想、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的关注,所以现在都在进行清洁生产的宣传。要想实现清洁生产,就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持,摒弃落后的、陈旧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方法。
3总结
一、==县畜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04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04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5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03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发展循环经济,涉及面广,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1是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是以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畜牧业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3是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们将乘着“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东风,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畜牧大县”战略进程,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治理污染为突破口,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有淇县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之路。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的宏伟目标,以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优越的生态小区为思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注重创新,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之路,实现了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县畜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龙头带动,机制创新,科技升级,产业循环、优化环境,使畜牧业渐渐步入了集约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发展快车道,使全县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回顾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产值不断攀升。十四年来全县畜牧产值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持续增长,200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畜牧加工产值达到17.5亿元,人均牧业产值5748元,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畜禽饲养量成倍增长。2004年全县规模化猪场42个,出栏生猪41.1万头,30万只肉鸡饲养厂达到165个,出栏肉鸡达到5339万只,名列全省第一。三是食品加工总量不断膨胀。2004年全县拥有肉鸡生产线3条,时宰肉鸡达到1.8万只,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时宰600只羊肉加工生产线1条,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05万吨,年产2.5万吨及1.2万吨熟食生产线各1条,年产熟食3.6万吨,出口熟食58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十强。四是疫病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动物检测中心和龙头企业化验室,配备了酶标仪、PCR等化验监测设施,完善了疫情测报站的建设,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使全县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严防了重大疫病的发生,做到了“有疫不爆发,有病不流行”,从而保障了畜牧业安全。五是投入品监管程序更加规范。对生产投入品建立了源头追溯制度,采取了定期抽检方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净化了全县畜牧生产资料市场。2003年,全国“瘦肉精”大检查中,淇县抽检380份尿样中,未发现一例违禁药物使用情况,受到农业部的表扬。几年来,淇县先后被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畜牧强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回顾二十年来发展历程,我县明确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畜牧业这一宏伟目标,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以创建我县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小区为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为环境管理服务,合理规划,科学决策,在推动畜牧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工作快速发展。
二、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从生态学方面讲,我县经济是一种传统经济,这种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这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畜牧生产所导致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言而寓的。例如: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和细菌、病毒的传播,生产废水的浪费和污染等。在这种形式下,我县迫切需要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及防治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先进经济模式。为此,我县畜牧业必须走新型产业化新思路,提高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在政策上多多给予扶持,促进我县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而我县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这种发展是由自发到自觉而成的。具体做法是:
(一)我县把畜牧业发展同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利用成本和价格等市场规律来影响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为依托,搞自动化饲养、清洁化生产,食品标准化加工、安全化生产,形成了生态产业化综合经营模式。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实现过腹增值,生猪粪可综合利用,生产沼气,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消除污染,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生产生活废水含有机物较多,经过处理达标后灌溉附近农田,为农民节约了每年的化肥支出;鸡、猪粪加工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生产用的废旧塑料袋、包装箱由包装厂进行回收再利用;鸡、猪无大的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卖给养殖场喂鱼、喂雕。
废物处理处置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拉动环保产业、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最终不能被有效利用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环境安全,畜产品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力倡导园区生态型生产,让环境保护贴紧经济,围绕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使上游生产的“废料”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1、把鸡血“变废为宝”,进行了深化加工。以前,屠宰毛鸡的鸡血,没有充分利用。目前建设了鸡血车间,这个车间通过对鸡血的过滤净化、高温杀菌等一系列生产工艺,使鸡血得到有效利用。
2、充分利用鸡羽毛,建设了羽粉加工车间。以前,屠宰毛鸡的鸡毛,没有充分利用。后来,建设了羽粉车间,通过对羽粉的等系列生产工艺,使羽粉变成了饲料添加剂。
3、将鸡肠转为其它水产和动物的饲料,把次生品得以有效利用。
鸡肠实用于养鲶鱼、狐狸、养貂,根据市场情况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4、把鸡粪进行进行深加工销售,变成了果农瓜农的有机肥料。
鸡粪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深受果农瓜农喜爱。为此,企业对养殖场的鸡粪,都销售给果农瓜农,增加了企业收入。
《畜牧循环经济汇报材料》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畜牧循环经济汇报材料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
5、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充分利用全县规模化猪场多的优势,在场区建设沼气池,以解决规模化猪场的供电、供暖等生产、生活费用高的矛盾,并把经过集中发酵、消菌,形成优良的有机肥返回农田,即消除污染,又利用了资源,形成了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
6、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即利用畜产品生产高档服装革、医用肠衣等,利用家畜内脏、头血进行生化制品加工,特别是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相结合形成循环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群。
近年来,我县把把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要举措,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结构,着力解决结构性环境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从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入手,立足于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筹划和建设了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废旧物处理加工厂等一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企业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畜牧业生态建设。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建设生态产业孵化基地,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最佳实用污染防治技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逐步形成规模,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资源综合利用中发展循环产业。
目前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未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差甚远。二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五是技术落后,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六是全民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今后发展循环经济计划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围绕“三步走”目标和畜牧大县战略举措,按照既定的方针,着眼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全县畜牧业生态环境要年年有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新跨越。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增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也稳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构筑初级生态企业基础,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为畜牧长远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
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制定了县畜牧局经济区建设工作方案,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多次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展情况,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争取国家、省和市政策倾斜情况。一是争取到省奶牛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推广项目,25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二是争取到县兽医站(防控所)扩建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财政全额支持项目,目前45万元项目资金已到位。三是争取到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奶牛产业项目,争取省级资金600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四是争取到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万元。五是争取到市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奖励资金166万元。
(二)实施良种工程。县畜牧兽医站积极落实国家良种奶牛冻精推广和省乳肉兼用牛冻精细管推广政策,全年推广良种奶牛冻精细管2.535万支、良种乳肉兼用牛冻精细管0.5万支。指导成立奶牛良种场3处,肉鸭良种场1处,肉鸡良种场1处。
(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及兽药质量监察情况。一是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按畜禽品种和分布在全县选定了16个调查场点,由测报人员每月及时、准确地调查了解疫情动态和疫病发展趋势。全年共调查散养户畜禽365万头(只)次;调查规模养殖场、检查站及屠宰场生猪56.8万头次、牛4.78万头次、羊12.5万只、禽类465万只。共检测血清样品10500余份,往上级业务部门送检血样285份,送检禽咽喉—泄殖腔棉拭子60对。二是建立了预防控制系统。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县级设立了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9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置了动物疫病防治监控所,各村分别设置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县全年免疫免疫猪49.15万头、牛9.32万头、羊24.31万只、禽2940万只。三是建立了动物检疫监督系统。成立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街道)设置了动物卫生监督所分所,全县合理设置、规范化建设了11个检疫申报点,全年检疫畜类82.06万头(只)、禽类2648万只、产品6.55万吨,消毒车辆1.43万辆次。四是兽药监察及残留控制系统。为72家兽药生产企业的450个产品办理备案手续,大力推进兽药经营GSP验收工作,全县37家兽药经营企业顺利通过GSP验收。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6次拉网式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责任制,累计检查饲料生产和兽药经营企业869次,销毁劣质兽药16公斤、计12个品种,关闭一家兽药生产企业,责令一家饲料生产企业和一家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整改。五是建立防疫技术支撑系统。以乡镇为单位每年对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3次集中培训。推行了村级防疫员防控所、组长两级管理模式,全县已有6个防控所共选拔了46名防疫组长,初步形成了村级防疫员组长负责制的自我管理机制。
六是建立防御物质保障系统。调整和修订了《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县节日期间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我们严格做好了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目前共储存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112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1.2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20.5万毫升,牛羊O—亚1型口蹄疫疫苗18.5万毫升,猪瘟疫苗0.3万头份;储存消毒机、喷雾器、消毒剂、隔离衣、防护服、防护帽、动物扑杀器等应急物资共27类3200余件。
(四)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情况。今年5月份,县动物疫情测报站实验室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个通过了农业部考核验收。购进实验室仪器设备262台(套),县级实验室新充实技术人员2名,选派15人次到上级业务部门培训,全年检测各类样品25000余份,检测范围和频率均创历年之最。
二、组织领导体系建设情况
局党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4月25日、7月9日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经济区建设工作,建立了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3个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合理分工,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领导小组定期督导经济区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推进措施,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