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保温施工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3: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温施工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保温施工技术论文

第1篇

(一)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

保温可以适用的建筑非常的广泛,例如会用到采暖和空调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可以运用,它不仅仅能够用于新建工程,还可以用于旧房的改造,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利用外保温有助于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达到延长建筑寿命的效果

外墙外保温因为其位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对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结构变形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冲,还能够有效的对雨、雪、冻融、干、湿循环等对建筑物的结构所造成的破坏进行规避。同时还可以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与紫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从而较少对围护结构所造成的侵蚀。实践证明,墙体与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材只要合适,厚度合理,那么通过外保温来有效的防止并减少建筑墙体与屋面因为温度所引起的变形,进而有效的消除顶层横墙常见的斜裂缝或者八字裂缝。因此,通过合理的外保温措施不仅仅是能够减少温度变化对维护结构所带来的应力,同时还能够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保护,有效的提高建筑主体的耐久性。

(三)可以有效的消除“热桥”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与内保温相比,外保温的方式将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热桥”,例如利用外保温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内外墙交界部位、外墙圈梁、构造柱、框架梁、柱、门窗洞口等各处所产生的“热桥”。有统计显示,底层房间所产生的“热桥”其所附加的热负荷占总热负荷的大约23.7%,而处于中间层与顶层的房间则分别是21.7%与24.3%。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出“热桥”所产生的热负荷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采用的是内保温或者是夹心保温都很难避免这些“热桥”,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则不仅仅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的结露,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消除因“热桥”所产生的附加热损失。

(四)能够有效的改善墙体潮湿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内保温都必须要设置隔汽层,而如果是采用的外保温,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测,利用稳态传湿理论进行冷凝分析可以知道,只要保温层所采用的保温材料适当,那么墙体内部通常都是不会发生冷凝现象的,那么也就不用设置隔汽层了。采用外保温措施,可以使得结构层的整个墙身的温度都提高,从而能够降低含湿量,进一步的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

二、外保温墙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施工条件选择

施公前必须要对基层墙体进行验收,只有合格的才可以进行施工,对于旧墙就必须要先对墙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墙面有水,则不能够直接施工,外部环境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是风力超过五级、雨天,这些条件都不能够施工。施工前必须要保证门窗或辅框已安装完毕,其他必要的各种与外墙相关的管线、预埋件、支架等都必须已经安装到位,同时还必须要预留出外保温的余地。外脚手架的拉结已移到门窗洞口处。

(二)施工工艺流程

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为:对基层墙体进行清理——对墙体基层界面进行拉毛——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抹保温浆料——固定四角网——抹抗裂砂浆——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三)基层墙体清理

对在施工时墙面遗留下来的各种杂物以及其他干扰物进行清理,例如钢筋头、废模板、各种施工孔洞,墙面的浮灰、油污等等。而对于旧墙面,如果出现了松动或风化的地方,则一定要将这些部分剔除干净。当墙表面凸起墙面大于或等于10cm时应剔除。

(四)墙体基层界面拉毛

对于混凝土以及砌体表面,比要要用相应的界面材料,用按照相关规定中的比例调好的砂浆进行后滚、刷墙、柱面。拉毛作业条件: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并且已经经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装修外架子必须根据拉毛施工的需要调整好步数及高度,严禁在墙面上预留脚手眼及施工孔洞;常温施工时墙面必须提前浇水,并清理好墙面的尘土及污垢;抹灰前门窗框应提前装好,并检查安装位置及安装牢固程度,符合要求后,用1∶3水泥砂浆将门窗与墙体连接的缝隙塞实、堵严,如果缝隙较大,就应该在砂浆中掺入少量的麻刀进行嵌塞密实。对于那些铝合金门窗与墙体进行连接的缝隙必须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嵌填;那些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的接缝处,必须要提前进行处理,同时还必须要对空腔进行检查,看是否畅通。当缝勾好后就进行淋水实验,如果没有出现渗漏现象,那么就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在对缺棱掉角的加气混凝土进行处理时,要先洇湿基层的表面,然后刷掺用水量10%的107胶水泥浆一道,接着就跟着抹1∶1∶6混合砂浆,每一层的厚度都应该控制在5~7mm。在拉毛灰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要先做好一个样板,当样板鉴定合格并确定了施工方法后,再组织施工。对于那些高层建筑则应该用经纬仪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边、阳台两侧等部位打出垂直线,并做好灰饼;多层建筑可用特制的大线坠从顶层开始,在大角两侧、门窗洞口两侧、阳台两侧吊出垂直线,做好灰饼。这些灰饼即为以后抹灰层的依据。操作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根据灰饼充筋→装档抹底层砂浆→养护→弹线、分格→粘分格条→抹拉毛灰→拉毛→起分格条→勾缝→养护→质量检查

(五)吊垂直、套方、弹控制线、冲筋

根据保温设计规定的厚度,在建筑顶部墙面的大角处固定好钢线,吊垂直。然后根据垂直来控制通线做垂直方向的灰饼,然后根据两垂直方向灰饼之间的通线来做保温层厚度灰饼,每个灰饼之间的距离(横、竖、斜向)都不应该2m。灰饼的质量要求、方法同一般的外墙面冲筋。

(六)抹保温浆料

保温浆料必须要指定专门的人来根据规定的材料配合比利用机械来进行搅拌,加水量则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搅拌的时间一定要超过3分钟,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浆料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完,对于落地灰如果处于4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重新拌制使用,而如果是超过4小时则不能够再次使用。而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则不能够再次向保温浆料加水搅拌。保温层砂浆要进行分层涂抹,每一次的厚度在20mm左右,涂抹时不宜来回拉抹,对于阴角部位,从外向内抹,打鱼鳞状底糙,分层抹保温浆料的间隔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且表面用手按不动。再进行下一次抹浆时,表面要用铝合金的刮尺初步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平整度用2m长靠尺检查,控制在4mm以内。

(七)固定四角网

在保温层上全面铺盖的四角网需用塑料胀栓进行锚固。对于塑料胀栓的数量则是每平方米都不能够少于8个。四角网在转角处50㎝范围内都不能够搭接,其他地方的搭接宽度则应该大于等于4㎝,同时还必须要注意每块四角网的长度不得大于3米。

(八)抹抗裂砂浆

抗裂砂浆与保温浆料相同都应该制定专人按照规定进行搅拌,用砂浆机或者是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时必须采用砂浆机或搅拌器,必须要严格禁止采用人工搅拌,与保温浆料相同也不能够在拌制好的抗裂砂浆中掺水。对于已经拌制好的抗裂砂浆则一定要在两小时内使用完。在进行抹料时要求必须要上杠找平,对于那些不合适的地方则要用木抹子搓平,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强度时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施工抗裂砂浆前也必须要先进行相关方面的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国内干拌好的抗裂砂浆料有可能因为水泥过期使得强度降低,有时表面易起粉,贴面砖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对抗裂砂浆应该要分两次进行施工,这样做可以保证四角网在抗裂砂浆中的位置是正确的。

(九)外墙粘贴面砖、勾缝

采用该体系提供的瓷砖粘结剂和勾缝胶粉进行施工。施工方法及要求同一般的外墙面贴面,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瓷砖粘结剂粘贴瓷砖有一定的下滑现象。应注意粘结剂不能厚。对勾缝要求饱满,以防渗漏分层。在进行面砖粘帖时,外墙饰面砖施工前应按规定进行粘贴强度试验,并在铺贴饰面砖后(勾缝前)抽样做粘贴强度检验。外墙饰面砖的粘结层应采用非憎水性水泥防水砂浆或其他具有粘结强度保证的特种砂浆;不得采用有机物作为主要粘结材料,粘结层厚度宜为4~8mm。找平层、氯丁胶防水砂浆防水层应预先淋透水湿润,让表面无明水;面砖提前浸水2小时以上并洗净浮尘,表面晾干后待用。粘贴应分片分块进行,每一分格内的粘贴顺序为从上至下,粘贴灰浆为水泥膏或1:2细砂浆(砂要预先过筛),厚度为4-8毫米,充满面砖背面;面砖贴上墙后要用灰匙木柄轻轻敲击砖面,使灰浆液化,同时另手压紧砖面并上、下、左、右将其推动,使砖就位并粘紧墙面;贴到一定面积后要用靠尺检查面砖平整度,拉线检查砖缝平直度。女儿墙或拦板压顶、窗台、腰线等细部贴面砖时,应使顶面面砖压立面面砖的做法,以免向内渗水而引起空鼓;同时表面应按规定做好斜水;窗台外侧饰面层的最高点应比内窗台低不小于10mm,且应向外排水,坡度不小于20%;饰面层与窗框下横档接缝处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门窗框外侧与防水砂浆及饰面层接缝处应留宽8~10mm的凹槽,并嵌填高弹性耐候密封胶。勾缝时,缝用高弹性密封材料嵌填缝;如设计有说明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竖缝不填缝,横缝用1:1氯丁胶乳防水泥砂浆勾半缝。面砖抽样做粘结强度抽样检验后,可进行勾缝。事先要将贴面砖时挤出的灰浆疙瘩清除,将缝洁净并湿润,然后用高弹性密封材料勾缝。勾水平缝顺序是先上后下,勾好后应密实,表面光滑均匀,颜色一致(要用同一牌号水泥),凹入砖面2-3mm。勾缝质量的好坏,与墙面的防水性能和观感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必须仔细操作。当所有施工工序都完成后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质量验收。

第2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1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已经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物质生活的改善使人们对住宅有着更高的需求,应人们生活的所需国家为了更好的促进生态系统的课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一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下面我们就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及施工工艺进行探析。

一、建筑设计中节能技术的优劣分析

1、外墙内保温技术分析

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的施工方法。该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早期的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保温技术。

然而外墙保温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得局部温差太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候,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候,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的形变使得隔热保温体系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下不仅外墙容易遭到破坏,也容易是得内保温体系的开裂。

内保温影响居民的一次装修,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淘汰,要被合理的技术所代替。

2、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分析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技术操作比较方便的部位采取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采取内保温,这就是内外混合保温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施工操作上看,这种内外混合保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而且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部位进行保护,还对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防护。

然而混合保温技术在建筑结构中也有缺陷,混合保温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外保温的施工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由于温差而产生的变形也相对的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施工墙体,主要受室外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变化较大,因而墙体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也就由于温差而产生的变形也相对的较大。局部外保温和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得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当中,由于长年的温差的变化使得建筑结构产生裂缝,从而就使得整个建筑的主体寿命缩短。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的内外保温技术的方法是不合理的,次方法已经很少使用了,合理的外墙保温技术是外墙外保温技术。

二、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作用

一栋建筑的兴起,首先让我们看到的是建筑的外表层,这就是所谓的建筑外墙,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队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外部侵蚀的抵抗能力。建筑长期处于外部风吹日晒的侵蚀,而良好的外墙保温技术能够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使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保暖功能。总体概括来说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一是提高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由于采用外保温技术,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因此,外保温可有效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消除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二是降低建筑造价,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由于外保温技术保温材料贴在墙体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同时,墙体的减轻又可减少建筑梁、柱的直径和钢筋用量进一步降低造价。

三、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材料的优点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冬季,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小,导致房屋内寒冷,建筑墙体的保温效果差,原因是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偏大,使室内的热量通过外墙不断向室外传送,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就越快,从而导致室内寒冷。反之,采用的外墙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损失就越小,室内就会越暖和。外墙保温网格布外墙保温网格布(玻璃纤维网格布)是以中碱或无碱玻璃纤维网纱为原料,织成玻璃纤维网格布为基材,再经涂覆丙稀酸共聚液烘干后而成的一种新型耐碱产品。该产品具有结构稳定,强度高,耐碱性能好,防腐,抗裂等特点,增强效果最佳,而且施工简单,易行。主要适用于水泥,石膏,墙体,建筑物和其它构筑物内外表面增强,防裂,是外墙保温工程的一种新型建材。

四、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工艺

1、工艺要求

钢筋绑扎验收保温板安装柱墙梁板合模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抹面层

2、钢筋绑扎:钢筋的绑扎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按现行施工规范验收合格;特别注意墙板钢筋的垂直度,保证保温板的安装。

3、保温板安装:

3.1钢筋的绑扎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保温板。安装保温板前应先放出墙体的外边线及20控制线并沿墙体的外边线安装保温板。保温板有背网的不用加砂浆垫块,防止保温板与钢筋贴得太紧,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砂浆垫块的间距不大于500mm。

3.2裁板:裁板时,一定要按照图纸所示尺寸进行开洞口。留门窗口千万不要按绑扎钢筋时所留的尺寸裁板,严禁保温板横向安装,腹丝为竖向放置。

安装锚固件:在边角或门窗洞口边要小于或等于200mm。锚固件做成L型。保温板的外测钢筋长度,内侧长度根据保

温板厚度加现浇混凝土墙体厚度的1/2即可。相邻两保温板接缝处也采用钢筋作为锚固件,锚固件插入保温板将部分紧贴保温板的钢丝网用扎丝绑牢,内侧绑在钢筋网架上,锚固件不能勒得太紧,防止将保温板勒得凹凸不平,现浇后就会出现墙面不平,要依靠支模将保温板校平。

5、面层做法

5.1水泥砂浆搅拌程序:先在搅拌机内按配合比加入水泥砂子,同时加入适量的抗裂纤维,然后干拌30秒左右以使抗裂纤维充分分散,再加水搅拌,同时加入相应的EC砂浆抗裂剂。

5.2基层处理:抹灰前先将基底跑浆空鼓部分灰浆剔凿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并做甩浆处理,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3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抹灰找平层分两遍施工,第一遍抹灰以刚好覆盖钢丝网为宜,并抹压密实,防止空鼓,待该层砂浆充分干燥收缩后再进行第二遍抹灰找平,其它均以施工规范为准。

5.4抗裂砂浆抹面层的施工:抗裂层分两遍施工:第一遍施工厚度为2.5-3mm,该层完成后在初凝前将网格布绷紧后贴于底层抹面砂浆上,用抹子由中间向四周把网格布压入砂浆的表层,要平整压实,严禁网格布皱褶,网格布不得压入过深,表面必须暴露在底层砂浆之外,在底层抹面砂浆凝结前再抹第二遍砂浆,厚度为1.5-2mm,仅以覆盖网格布、微见网格布轮廓为宜。

五、结束语

在节能和环保被严格要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都被穿上了保暖外衣―它就是外墙外保温及其面层。这种做法既节能又环保,优点很多。现在外墙外保温所用材料基本上为舒乐舍板,即:钢丝网架聚苯局烯夹心板。舒乐舍现浇保温板,强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构造上必须与墙体有良好的连接方式,保证保温板与墙体的结合安全可靠。如果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使之达不到应有的保温效果,还会使面层变形、开裂,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节能降耗成为建筑行业不断探索的一项新课题, 这也是由当前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节能降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1.1 外墙内的保温施工技术

所谓外墙内保温, 主要是指在外墙内侧填充一些保温砂浆或者苯板保温材料, 从而使房屋建筑结构实现保温节能之目的的一种施工方法。该种保温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房屋建筑外墙的垂直度要求不高以及施工周期短等特点, 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己被广泛的应用。虽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房屋建筑外墙的内保温施工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功率非常的低;2因保温层主要位于住户的室内,所以会给二次装修或者增设一些吊挂设备带来很多的麻烦;3墙体的内保温所占用的室内空间比较大, 这样会减少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

1. 2 夹层保温施工技术

所谓夹层保温施工技术,主要是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护墙进行分层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墙体“保温材料”墙体建筑体系,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保温之目的。

1. 3 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所谓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主要是指在房屋建筑结构的外墙外侧加上适量的保温材料, 以实现节能保温之 目的"较之于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而言,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即便是在材料构件和施工环境都相同的情况下,都会略胜一筹, 而且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既适用新建的建筑结构,也适用于旧建筑的节能改造。

2 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

从实践来看, 在我国房屋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了岩棉板、泡沫玻璃、聚苯乙烯泡沫板以及木棉等保温材料。在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保温材料选择时,质量比较好的材料可以保证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同时它也是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必要条件。房屋建筑企业在选择保温材料时,应当先认真的计算房屋建筑结构和房屋建筑墙体的 K 值,通过这一手段可从整个房屋建筑结构或是房屋建筑墙体的K 值计算出热量的损失。据调查显示,热量损失计算主要是在建筑结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运行过程中利用节能技术的基础条件, 一般而言,热量存储能力较差的保温材料和能力高的保温材料比较, 则热量存储能力较低的保温材料自身的重量相对较轻。例如,混凝土!砂石!砖瓦等材料主要应用于承重墙体建设的施工材料,而混凝土、砂石和砖瓦等材料重量相对比较重, 因此这些施工材料的热量存储性能也比较的好。

3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外墙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和保温的关键所在, 以下将对保温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

3.1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其施工工艺流程相对比较复杂, 即对房屋基层墙面进行清理!通过吊垂直开找水平、制作适量的灰饼、对墙面的平整度进行复验、对界面进行合理的处理、用水对砖墙面浇水使其变得湿润一些!配制一些保温浆涂抹于墙体之上、对保温层进行验收、弹上适量的分格线、开分格槽 !嵌贴上适当的滴水槽抹上水泥抗裂砂浆并压上耐碱网格布!对抗裂防护层进行验收、涂刷高分子乳液底层涂料,最后再刮上适量的抗裂柔性和耐水腻子装饰涂料。

3. 2 房屋建筑外坡保温浆料的使用

在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房屋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技术中的保温浆施工技术。具体的注意事项是:在保温施工过程中可在强制式砂浆搅拌机中加入 4一 36kg 的水 (当然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再加入25kg 中的保温胶粉料, 经3 5 min左右的搅拌可形成比较均匀的胶浆料, 这时再加入 200L体积的聚苯颗粒轻骨料, 继续搅拌分钟左右即可形成相对比较均匀的一些浆状体, 即可施工。保温浆料拌制的质量可通过观察即可看出其实际可操作性、骨料状态、抗滑坠性。实践中, 总是根据保温层的厚度将预先已经拌制好了的保温浆料利用铁抹子抹在墙体之上,在此环节应当注意第一遍抹灰的厚度不宜超过2 5 mm ,最后一遍面层的抹灰不宜太厚,大约在8-1 0 mm之间, 中间的每一遍抹灰厚度都应当控制在15一 2 0 mm左右。

.3 建筑外墙分格线与滴水线楷的施工

一般而言, 由于房屋建筑结构的外墙分格线和滴水线都可以通过嵌贴成品塑料线槽等方式来实现,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分格线和滴水线槽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做法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在房屋建筑结构的上已经抹好的保温层按照设计的要求弹出一些分格线和滴水槽控制线,再用壁纸刀沿着线划开一些预设好了的凹槽, 一般其槽深在15mm左右, 并用抗裂性的砂浆将凹槽填满, 同时还要将塑料线槽嵌到凹槽中、用抗裂性砂浆将其粘结牢固, 然后再收去两侧沿口上的浮浆, 该项施工任务就算完成了。

3. 4 建筑外墙保温抗裂砂浆的施工

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 尤其是抗裂性砂浆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当将 3 2 . S M P a 压力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抗裂剂和中砂按照 1:l:3 的比例用强制式的砂浆搅拌机对其进行搅拌均匀 "在抗裂砂浆配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加注水 "在房屋建筑外墙保温抗裂砂浆施工过程中, 可将预先拌制好了的抗裂砂浆使用铁抹子将其抹在墙体之上, 一般而言,其厚度应当控制在 3一 5mm左右, 当抹完适当宽度以后即可用抹子将耐碱网格布严密的压入到抗裂砂浆之中,而网布之间的连接宽度一般应当小于 5 0mm,其顺序是先压入其中的一侧,然后再抹上适量的抗裂砂浆,压入另外的一侧,在阴阳角处的网格布一定要进行压茬搭接, 而且其搭接的宽度应当在阴角位置 SQmm 处, 在阳角位置2( X ] ~处。对于那些在抗裂层施工过程中尚未处理好的部分孔洞而言, 应当在它的周边预留出30mm左右的宽度位置而不涂抹抗裂砂浆, 同时还要将网格布沿着平面对角线进行裁剪,最终产生四个三角片,得到修补完成以后,在洞口抹上一层抗裂砂浆, 并将事先预留下来的一些网格布密压入砂浆之中, 在孔

洞上方加贴 20 m m 厚的网格布, 随即将其压平。

结语:除以上施工技术和应用外, 外墙保温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每一个分格单元要一次性完成,禁止在统一个分格中出现衔接;对分格条边缘要进行严格处理,而且新抹的砂浆一定不要抹到邻近的板块之上, 以免对己完成的板块实施二次打磨:水平分格和缝位置之间的距离每一步脚手架的高度都不能少于 0 . 3m ;施工墙面一般要采取适量的遮阳与防风措施, 施工完成以后的2 4 h 内要避免受到雨水的冲刷 "

参考文献

[ 1 ] 郑立明. 对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及施工方法的思考阴. 城市建设,2o10 ( 28 ) .

[ 2 ] 刘振海. 浅谈房屋建筑外墙保温田. 现代物业,2 0 1 ( 0 6 ).

3 1 侯国树. 浅谈房屋建筑外培保温施工闭.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 0 11 ( 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 abstract 】 promotion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exterior insulation technology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use, but also to save every family daily expenses,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analyses the exterior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keywords 】 exterior;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虽然外保温产品技术与施工质量尚需提高,但是推广实施建筑物外墙外保温技术既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又有利于家家户户节省日常开支,是大势所趋。但是外墙外保温对产品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对施工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防外墙保温的质量施工质量,必然从材料、施工两方面严格把关。

一、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

外保温不仅适用于北方需冬季采暖的建筑,也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的空调建筑。即适用于砖混结构建筑砌体外墙的保温,也适用于剪力墙结构砼外墙的保温。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2、保温效果好

因为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可以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冷、热桥”影响。能充分发挥轻新型质高效保温材料的保温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在使用相同保温材料情况下,需要保温材料的厚度较小,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3、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部分非结构构件的开裂,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4、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室内热能的传导损失,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风霜雨雪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避免了室内的霉斑、结露、透寒等现象。进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另外因保温材料铺贴于墙体外侧,避免了保温材料中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5、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因此直接承受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

仅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由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较薄只有3~1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保护层的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主体外墙外侧温度变化速度提高约10~30 倍。因此,考虑其它环境因素对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等抗裂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1、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上也经常的被采用。然而,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

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由于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保温材料的保护,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热)桥,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 保温墙体与不保温板交角处)温度差约在10℃左右,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5℃以上,一旦室内的湿度条件适合,在此处即可形成结露现象。而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及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另外,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中,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幅度通常不大(约10℃左右),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物内墙和楼板的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但是,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是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2、内外混合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作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3、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隔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隔热。

然而,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至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mm~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保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倾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 ~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5篇

人机工程学和室内环境设计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环境而存在的,这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营造出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来确定室内空间的范围。

1.2确定家具设施的造型和使用范围

家具设施作为人的实用工具,在设计造型和尺寸时,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身体尺度,同时还要兼顾到它的使用范围,在这些设施周围必须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1.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多种多样,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对室内热环境、声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的科学参数后,就能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室内环境。

1.4进行视觉要素计测

人眼的视觉要素包括视力、视野、光觉、色觉等,对这些要素数据的计测,能够对室内光照设计、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设计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人机工程学中行为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人的行为心理常常因为文化、社会制度、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这也就影响了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2.1心理空间

人们在衡量空间范围时,不仅是通过生理的角度,也通过心理的角度。对空间的满意程度以及使用方式取决于人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个人空间,并随着现实位置的移动而移动。比个人空间更加私密的则是每个人的领域性。这两点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时区域的划分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2.2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有人观察研究过,不论是在车站候车还是在剧场和门厅,人们总是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的路线。这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自己的定位,选择视野开阔而本身不受注意,又不至于受到他人干扰的地方。

2.3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通过对不同布局空间中发生的人际交流类型的研究,发现位于住宅群体布局中央的人有较多的朋友,这也就说明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2.4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们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也会选择捷径。

2.5幽闭恐惧症

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感,人们在生活中多少都会有一些,有些人重,有些人轻,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建立这一空间与外界的联系,尽可能缓解人在空间中的危机感。阿尔特曼指出“可以认为空间的使用是由人决定,同时又决定人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方式,对空间环境的形态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原因

目前,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当前存在着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正视不足关注不够的问题。

一、关于农民工社会身份的认识

“农民工”提法最初出自于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主要是指党的以来,大量进入乡镇企业工作,“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农民。农民工具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其表现一是在户籍身份上: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就是农民,从事的却是非农职业,农民工虽然进城务工,但他们的户籍身份还是农民,与具有非农户籍的人有着明显的差别;二是在职业身份上:农民工虽被称之为农民工,但大多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者是以非农工作为主的职业或边缘职业,如建筑业、采矿业、服务业以及从事城里人不愿意干或没人干的职业;三是社会保障身份,当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农民工只有依靠个人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四是源于传统体制的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认为农民是以农为本的群体,他们工作的场所就应该在农村,只能是种粮种菜,为全社会提供农产品服务;农民是自给自足的群体,除紧急救助之外,不需要城市人口所拥有的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见识浅薄,愚蠢,缺乏现代文明素养,不讲卫生,肮脏且觉悟低,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都说明,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一个口益被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政府几乎没有支出任何成本,最初,甚至给农民工就业设置了不少障碍。2003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关注程度获得了空前的提高,政府、媒体及社会团体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为农民进城打工办些实事”。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着诸多问题。

1.缺乏失业保障。据调查,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而其中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经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同时,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农民工失业后,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是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回农村老家。农民工得不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他们在不少地方不能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

2.缺乏医疗保障。很多农民工生病以后,大都因为收入不多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不为他们报销药费,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也往往只垫付很小一部分。据调查,农民工生病以后,59.3%的人并没有花钱看病,40.7%花钱看病的人,也舍不得吃好药和住院,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人均支出仅仅885.46元,而他们所劳动的单位为他们看病的支出却仅为人均72.3元,不足实际看病费用的1/12。由此可见在医疗看病方面,农民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保障。农民工医疗保险权益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有病不能就医,小病酿成大灾,甚至因此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在医疗看病方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仍是严重的。

3.缺乏劳动保障。从劳动时间上看,农民工的劳动也谈不上什么劳动保障体制。农民工一旦有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是大大超时。有资料显示,在农民工中,有23.6%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65%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也就是说,符合劳动法的一天8小时劳动者仅占1/4;从劳动状况看,据广东省团委和南方日报社联合组织的调查,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休息日,劳动严重超时;从劳动报酬来看,由于没有法定的条款规定农民工应该享有何种工资,产生了由雇主决定工资而不是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的现象严重存在。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购买商品房,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的卫生死角或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其居住状况大都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

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传统的就业制度模式和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础。户籍制度存在着三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被人为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199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迄今为止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且重心明显倾向于城镇。而自从原有的集体保障和合作医疗制度随着以社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的瓦解而丧失之后,农村基本上陷入了不得不依靠单一的传统家庭保障的境地。走出农村的农民工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他们还是农村户口,身份依然是农民,所以仍被屏蔽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外。

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参保率之所以一直在低位徘徊,与参保后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具有直接关系。而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农民工频繁流动,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缴费后,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接续。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而现在我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程较慢导致统筹层次低和服务水平差,特别是缺少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机制。农民工社会身份和职业上的矛盾直接导致他们沦为社会边缘性群体。这决定了关于他们的社会保障政策议程的设立途径较少、设立过程缓慢且无法有效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

3.社会保障资金不足。财力支持不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虽已集中力量加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仍旧陷在资金困境之中。当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受到资金限制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且,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这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又是一大挑战,教育经费需求的扩大也是个现实问题。资金问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此外,农民工在他们相对较低的收入中,用于维持生活,抚养教育子女,已是相当紧张,再拿出一部分资金参加社会保险,也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杨辉.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天府新论,2003,(2).

第7篇

关键词保险供给保险需求供给约束

1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2蔡秋杰.美国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2)

第8篇

关键词: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空鼓脱落

1、前言

外墙保温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又分为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外墙外保温等三种,其中又以外墙外保温更具有优越性。一般的砖墙起不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而外墙内保温尽管比一般砖墙的保温效果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外墙外保温技术,它从新的装饰材料上解决了内保温带来的问题。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它能避免建筑热桥,避免墙面冬季结露;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增加结构寿命;比内保温增多建筑使用面积;在既有房屋节能改造时不致干扰原有住户生活;使建筑物更为美观,等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结构厚重,热容量大,在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条件下,建筑热稳定性良好,因而房屋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2、影响外墙内外保温工程质量的因素

外墙内保温设计的问题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上也经常被采用。但其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从而产生雨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

2.1、施工因素:(1)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处理不当,如粘土砖墙未提前淋水湿润直接涂抹时,或未清理表面油污等附着物时,一次涂抹面积过大或速度太快未压实而致局部空鼓;现场造成浆体保温材料级配不合理影响粘接强度,形成施工时局部空鼓或破坏等潜在缺陷;涂抹方法错误易造成局部空鼓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施工造成局部空鼓。(2)粘接EPS施工因素:点粘方式时,粘接面积小于30%又无锚钉固定时,形成潜在空鼓松动隐患;条粘方式时,粘接胶浆沟槽部分尺寸太小而弥死,满粘或保温板拼缝用胶浆粘死,形成排水、排气不畅及胀缩应力造成内压剥离性空鼓;钉粘结合方式时,粘接胶浆过稀粘接后马上安装锚钉压力太大,使保温板“变形开胶”假粘合,锚钉与墙形成无效连接,形成潜在破坏可能;人为因素影响:施工时不负责地采用对某些板不认真涂胶的"花粘"现象;低温或雨雪天气无防护措施强行施工,使粘接层浸水或受冻,而改变性能形成隐患

2.2、基层结构因素:(1)沉降不均匀破坏。在较长、较大建筑物结构伸缩缝附近,造成保温层空鼓或局部脱落。(2)框架结构砌体变形。框架结构外墙在砼梁柱和砌体接缝处、易发生因砌体变形而造成的保温层破坏。(3)脚手架洞口等未砌实,形成保温层局部基层不牢而破坏。(4)外墙装饰构件固定不牢、移位,形成推拉作用,致使保温层局部空鼓、裂纹后长期渗水,出现空鼓或局部脱落。

2.3、保温构造层因素:(1)保温板保温层。找平砂浆与主体墙空鼓,特别是长时间渗水,容易发生持续性空鼓扩大,使保温层连带空鼓或局部破坏;保温板表面荷载过大,极易直接剥离保温层造成脱落;对负风压抵抗措施采用不合理,如在沿海地区或高层建筑外墙采用非钉粘结合的不合理的粘贴方式,极易形成某些保温板块被风压破坏而空鼓、脱落;建筑装饰造型构造由于和周围构造形成较大的应力结构而发生裂纹、空鼓、长期渗水、冻胀等,久之形成空鼓或脱落。(2)浆体材料保温层。墙体界面处理不当,除黏土砖墙外,其他墙体均应用界面砂浆处理后再涂抹浆体保温材料,否则易造成保温层直接空鼓或界面处理材质失效,形成界面层与主体墙空鼓,连带形成保温层空鼓;保温层无有效约束而致荷载破坏,保温层表面荷载较大的,应对保温层进行有效约束,分散荷载承受;浆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板形成复合保温层界面处理不合理,保温板表面不用界面砂浆处理,也易造成保温层局部空鼓。

2.4、保温材料性能因素:(1)保温板材:保温板密度太低,生产时掺入大量再生回收料或粉化严重,使保温板和主体墙形成“假粘”或自身“粉身碎骨”而局部空鼓、脱落;保温板自身应力太大,加之不合理粘贴方式或胀缩等因素,形成负风压造成局部空鼓或保温板损坏。(2)保温浆料:保温材料质量不合格,极易发生粘接不良或日久失效造成空鼓;胶粉料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初凝使其失效,使用时造成粘接强度降低。

2.5、配套产品因素:(1)保温板粘接胶浆等配套产品:粘接胶浆和锚钉直接影响保温层的粘接牢固程度,也是当前产生外保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粘接胶浆种类混杂,无法满足粘接EPS可靠性要求;胶浆级配不合理造成综合性能下降;锚钉选用不合理造成潜在空鼓,移位或脱落。(2)浆体保温材料配套产品:浆体保温层贴砖或与保温板复合时,钢网和主体墙连接产品选择不当形成无效连接。根据不同墙体应使用专用尼龙钢钉等具有可靠连接效果的配套产品。

2.6、其他影响因素:(1)保温层施工后,后期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其他工种的施工安装造成人为破坏。(2)应涂密封胶处未密封,保温层长期渗水浸润受冻。(3)其他装修施工时的人为撞击等。

3、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理论计算

本工程设计上外墙材料采用的比较普遍是粘土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W/m.K(厚度240mm)和0.17-0.20W/m.K (厚度240mm,自然状态)。本章以粘土多孔砖为例,保温材料采用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板,对板式建筑外墙的保温厚度进行计算,以求得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

3.1、计算依据

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3.2、墙体构造及热工计算参数的取值

内侧水泥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20mm

粘土多孔砖墙: 导热系数λ2=0.58 W/m.K 厚度240mm

外侧保温材料:

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 λ3=0.059×1.1=0.065 W/m.K 厚度25mm

抗裂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5mm

3.3、热工计算

内侧水泥砂浆20mm +粘土多孔砖墙240 mm+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25mm+抗裂砂浆5mm

公式Kp=1/(Ri+∑RP+Re)

=1/(0.11+0.02/0.93+0.24/0.58+0.025/0.065+0.005/0.93

+0.05)

=1/(0.11+0.022+0.414+0.385+0.005+0.05)=1.014

3.4结论

在240mm粘土多孔砖墙做20mm聚氨酯保温材料及15mm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传热系数为1.014 W/(m2.K),小于温州地区体型系数〈0.4时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1.5 W/(m2.K),满足建筑墙体节能的要求,如果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效果将更好。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屋面保温;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153-01

引言

在屋面保温工程中影响保温功能的因素很多,本文不能一一分析。但是,只有严格执行有关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从设计、施工、管理各方面层层把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才能把屋面保温工程做好。屋面保温层施工技术的优劣是关系到房屋内温度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房屋建筑功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屋面保温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此达到提高建筑物节能效果的目的。

一、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从整个国际经济气候还是中国宏观经济大势来看,能源问题已经日趋严峻,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8%,故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国家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及规定。近年来具有节能环保概念的建筑材料日益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及市场的青睐,屋面保温是房屋建筑功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重视,在我国北方地区屋面保温尤为重要。过去屋面保温一般采用炉渣、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保温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建筑上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保温材料存在着导热系数和表观密度大、吸水率高等缺点,使保温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达到屋面保温的理想效果,就必然要使屋面保温系统的热阻加大,这往往需要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致使屋面负荷加大,相应的施工技术条件要求也高,需要有连续的晴好天气。保温层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覆盖以免被雨水侵入,一旦雨水进入保温层中,大量水份被防水层包裹起来,水份很难减少,使保温性能无法保证,并会造成防水层起鼓破裂现象,甚至有的屋面室内还会出现结露、长霉斑等现象,严重影响使用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保温隔热材料研制开发出了密度小、导热系数小的膨胀珍珠岩和膨胀蛭石,并且在工程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随着岩棉、微孔硅酸钙、加气混凝土的出现,使这些松散材料利用水泥的胶结性能通过现场浇筑等办法形成了具有吸水率高、强度高的保温层。其缺点是一旦防水层漏水,不但不能保证保温功能,还会导致防水层起鼓的现象。后来又开发出憎水珍珠岩制品、乳化沥青珍珠岩,还将屋面做成排气屋面,但始终无法解决这些材料本身高吸水率这一致命弱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化工工业的发展,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聚氨酯和泡沫玻璃的出现才解决保温材料吸水率高这一捆扰人们几十年的技术难题。这几种材料具有表观密度小、不吸水、导热系数低、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尤其属于有机绝热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硬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己成为我国建筑保温材料的主体。

二、屋面保温工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设计上功能不周和施工随意性大

本文以学生宿舍屋面改造工程为例,大部分屋面工程在结构层基层上没能设置隔气层。由于学生宿舍的特殊性要求(人员集中和学生在室内凉衣服产生大量潮气),应该在设计时考虑设置隔气层来阻止室内外潮气的对流。有些工程板缝没有用细石混凝土灌嵌密实,直接在屋面板上做保温层,还有的保温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造成屋面的热阻值减小,屋面保温功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2、松散保温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

松散保温材料的粒径、密度、含水率对保温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采用炉渣珍珠岩材料的保温层,受潮或被雨淋了后其孔隙中有水蒸气和水,水的导热系数( =0.58 W/m.k)比空气导热系数( =0.026 W/m.k)大20多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必然增大。材料孔隙中水受冻后成冰,冰的导热系数( =2.3 W/m.k),相当于水的导热系数的4倍,受冻后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就更大。再加上施工中不注意工期的有计划安排,防止材料保管时受潮的保护做得不够,施工中遇到雨天没能及时覆盖,造成保温层含水率居高不下,长期下去对房屋使用造成影响。

3、屋面排气通道设置不规范

过去屋面保温材料大多使用吸水率高、性能差、密度低的炉渣、珍珠岩或水泥加发泡剂制成的泡沫混凝土等松散材料,这些材料一旦浸水,不但不能保证保温隔热功能,还会造成防水层起鼓等现象。为了避免因保温层含水率高而导致防水层起鼓等现象的发生,使屋面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将水分蒸发(一般需几年或十几年),常常要采用“排气屋面”的施工技术措施。在保温层中设置纵横方向的排气道,而且在排气道上要有排气孔,在交叉处设置向上的排气管,目的是当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时,潮气沿纵横排气道、排气管与大气连通排出屋面,这在工程中确实得到了应用和普及推广。然而,在现实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不按规范做,只是简单的在层面上设置一些排气孔,纵向和横向没有设置排气管,使排气功能大大降低,有的屋面虽经十几年的使用,但保温层中的保温材料含水率经过测试还高达25%,没有达到排气的目的和屋面保温的效果,对房屋的整体质量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屋面保温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执行规范并按图施工

在屋面保温层施工中,必须执行施工规范,按图施工。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和干燥。铺设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含水率不得超过规定要求,并应分层铺设适当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 cm,压实的程度与厚度应经试验确定;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上,并应铺平垫稳; 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缝间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整体现浇保温层的施工中应注意对水泥膨胀蛙石、水泥膨胀珍珠岩与沥青膨胀蛙石、水泥膨胀珍珠岩搅拌方法的区别,前者宜使用人工搅拌,随拌随铺拍实抹平至设计厚度,后者宜使用机械搅拌色泽一致,无沥青团表面均匀平整。雨雪天和五级风及以上天气不得施工,当施工中途下雨、下雪时应采取遮盖措施。

2、科学选择工期

屋面保温施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施工,对气候条件要求比较高,科学的选择施工工期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工期时要尽量避开在冬雨季施工,在制定工期计划时要注意当地气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3、严把质量关

(1)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保温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屋面的保温效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所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在保管中要避免材料被雨水淋湿。

(2)把好施工质量关。保温工程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验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施工过程中遇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在保温层铺设后施工找平层;铺设保温层时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松散保温材料要分层铺设,压实适当;板状材料要铺平垫稳,拼缝严密,需要粘结的要粘帖牢固;整体现浇要搅拌均匀,分层铺设压实适当。保温材料品种多,无论采用哪种保温材料,施工后的含水率均要求符合设计要求,板间及边缘应用同类碎料嵌实,厚度误差不能超过±5%。

(3)把好检查验收关。在分项工程验收中,保温层厚度、含水率和表观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报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