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3: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裂缝防治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裂缝防治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裂缝裂缝原因 裂缝防治 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高速公路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在高速公路中,桥梁起到承接、抬高的作用,桥梁的建设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从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预应力结构开始,预应力结构在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数据统计,在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中,约有70%以上的桥梁中都使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后,桥梁容易出现早期裂缝,此类裂缝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早期裂缝形成原因。

1.混凝土本身引起的裂缝。

(1)形成原因。

预应力混凝土是通过在普通高强度水泥混凝土中配置预应力钢筋或者是配置非预应力骨架钢筋组合而成的,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早期裂缝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同混凝土直接相关。预应力混凝土通常是由水泥、石、砂、水等组合而成,其为非均质材料,在混凝土凝结成为强度形成的期间,难免会产生材料的收缩,同时又不能完全的消除收缩。收缩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特性。由于混凝土出现收缩,形成普通收缩裂缝、沉缩裂缝、干缩应力裂缝等不同形式的收缩裂缝。在实际工作中,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在构建规格、原材料、施工工艺等等较普通混凝土的具体情况较为复杂,因此也比较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2)防治措施。

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对水泥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高速公路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都是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预应力工程中对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其坍落度较大,这导致出现收缩裂缝的比率大大提高。沉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的自身重力作用,在混凝土终凝完成前形成钢筋位置开裂的现象。防治收缩裂缝的主要方法是要合理布局钢筋,同时要尽量避免有使用多余的水泥,要合理使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在水泥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中,由于游离水的蒸发,导致混凝土内外部的干缩速度也不一样,造成在表面和内部产生干缩应变,形成了干缩应力,导致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防治干缩裂缝的方法是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并适当加入减水剂。在预应力混凝土裂缝中,普通的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本身温度降低,在固化过程中体积减少形成的裂缝,其防治措施为在进行混凝土设计时,要尽量减少体积,同时要制定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

2.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裂缝。

(1)形成原因。

混凝土温度应力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需要产生热量,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形成较为集中的热量,同时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截面厚度较大,水化热都聚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而在混凝土表面,由于表面散热条件较好,热量散发较快,温度较低。当预应力混凝土内部热量与表面的温度差异较大时,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温度应力作用,形成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在预应力混凝土中形成的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温度内高外低,形成了温度的梯度,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其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内部的温度应力时,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一旦受到地基或者是其他约束条件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会形成贯通的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相对于常规混凝土施工技术较高,其主要因素就是因为水泥水化热形成的混凝土温差、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裂缝。在进行施工控制时,要关注收缩应力指标,通过测量混凝土浇筑体中心和浇筑体表层的温度差,计算里表温差;在散热条件下,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温升峰值后,在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数值,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入模时的温度,掌握入模温度;同时要防止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有害裂缝。

(2)防治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对温度的反应较为敏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空气较为干燥,白天夜晚的温差也较大,气温温差较大,导致在预应力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梁体的上下底板收缩力度不一致,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导致形成收缩裂缝。另外,在环境温差较小时,预应力混凝土的内部水化热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当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时,造成表面收缩,形成裂缝。防止此类裂缝的方法是要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是粉媒灰水泥,降低水化热。在施工时,要注意做好夜间的混凝土保温工作,可以采取草袋或麻袋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护。

3.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当引起的裂缝。

(1)形成原因。

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中,存在有规则的纵缝或是横缝、呈不规则状分布的龟裂裂缝、平行于长边的裂缝、平行于短边的裂缝。同时也有在夏天的中午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由于浇筑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振捣困难,形成施工裂缝。施工裂缝是由于拆模过早、施工中段、吊装启动速度快、操作时产生振动等形成的。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会导致在水泥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散射式的裂缝。同时由于减水剂使用后,要求浇筑时间适当缩短,而又因为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间较长,混凝土的上料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在浇筑时,时间相对较长,造成坍落度损失。

(2)防治措施。

防止此类裂缝的方法就是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操作。在混凝土搅拌时,要搅拌充分,要将搅拌时间控制在2分钟到5分钟之内。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要适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混凝土振捣时间,在施工前,要做好台座、模版的检查,避免出现角落裂缝,同时要对使用机器的性能进行检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浇筑中断。

4.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当。

(1)形成原因。

由混凝土后期养护不当造成的裂缝多半是平行于板短边的横向裂缝,部分位置存在不规格的龟裂裂缝。这些裂缝主要集中在梁的外表上,表现的最多的就是收缩裂缝。在工程施工中,许多单位都不注意对梁板的养护,没有进行及时的浇水养生处理。由于缺乏对梁板预制后的梁体覆盖保护,导致梁体表面的水份丢失,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差,最终形成了裂缝。梁体不覆盖,导致养生失去了实际效果,同时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在养护中对水的需求较大,梁板要在空气中进行保湿,要发生较好的水化作用,来提高梁板的强度;梁板在空气中,在白天表面形成较高的温度,而在夜晚随着环境温度下降,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形成了裂缝。另外,由于对梁板的覆盖过于严密,稿子混凝土中有大量的水化热无法散发出去,形成了温度应力裂缝。

(2)防治措施。

混凝土养护不当造成的裂缝主要防治措施是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在初凝形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养生处理;工程施工中,要及时拆模,要让混凝土拥有充分的散热和养生。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可以采用草袋或是麻袋进行覆盖,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时,要相当慎重,既要保障能充分散热,又要不至于过度散热。

5.材料缺陷引起的裂缝。

(1)形成原因。

材料缺陷形成的裂缝主要集中在粗骨料的周边地方或是有泥块的地方,通常都是沉缩裂缝和龟裂裂缝。在混凝土配比中,因为配合比的不准确、砂石材料的计量误差、加水计量控制不准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石子多砂浆少。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搅拌不充分,砂、石等粗细骨料为均匀分布,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在混凝土浇筑中,由于下料方式不当,导致粗细骨料分离,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度高。对浇筑中,下料控制不够,没有进行分段下料,后期振捣不密实、漏振都会造成空隙和蜂窝,严重的形成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要求粗骨料选用石子时要选择级配良好的。如果选用了级配不好的粗骨料,会形成沉缩裂缝。选用细骨料时,要使用中砂以上等级的沙砾,同时要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细骨料含有较多的泥时,无法均匀搅拌,导致拌合不均匀,在泥块较为集中的地方,形成裂缝。水泥质量不好,标号不符合设计要求、保管不善、水泥变质等容易造成水泥结块,在结块部位形成龟裂裂缝。

(2)防治措施。

防治材料质量缺陷造成的裂缝,主要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根据施工检验评定标准,定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控制原材料使用或输入途径,杜绝未经质量检查就投入使用。对检查超过一个月而未使用的水泥,在进行使用前要进行再次检验;骨料选用了含泥量较大的砂时,要进行晒洗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骨料选用要杜绝使用细砂;要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搅拌过程中禁止使用不明成分的河水,杜绝使用海水和受到污染的水。

6.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不当引起的裂缝。

(1)形成原因。

先张法预应力在张拉端容易产生垂直的裂缝、在支点附近或者是四分点附近同梁轴线在25°到50°角内形成斜向的裂缝,沿着受压区向外延伸,向跨中范围内扩展。在圆拱处形成侧向裂缝和纵向裂缝;预应力过大时,在跨中顶面位置发生横向裂缝。由于锚固区内局部受压过大,在边缘产生剪拉应力,在梁端非预应力区内形成抗剪裂缝;预应力在张拉后,通过预应力的传递和次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张拉端梁和板面上的裂缝;张拉不均匀造成梁板侧向拱曲,形成侧向裂缝,在圆拱处由于弯矩形成纵向裂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够导致表面形成裂缝。

(2)防治措施。

防治此类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在张拉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减少预应力的偏心度,能采用非预应力钢筋的要尽量少选用预应力筋,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预压总应力。

7.截面尺寸过大引起的裂缝。

(1)形成原因。

截面较大的构件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体积的收缩量要比截面小的构件大,形成了较大的轴向拉应力,由于结构体系的约束,形成拉应力,导致在截面尺寸较大的板的中央位置,形成裂缝。在结构截面较大的构件中,产生的水化热量较大,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应力裂缝。一般来讲,截面尺寸加大的板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而宽板相对窄板来说比较容易出现裂缝,长板比短板容易出现裂缝。

(2)防治措施。

防治此类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在设计时尽量减少预应力结构的截面积,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截面形成裂缝的可能性。

三.结束语。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在早期形成的裂缝,有较多的因素,消除裂缝也并非易事。在施工过程中,要仔细观测,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设置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减低裂缝发生概率和程度,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桂元 陈学军 栾凯先 毛建洪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早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 《西部探矿工程》 2006年7期

[2] 奚勇 王建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反拱超值与裂缝分析 [期刊论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 -2000年z1期

[3] 赵卫国 薛文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纵向裂缝分析 [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06年10期

[4] 刘慧LIU Hui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红水河》 2006年4期

[5] 施仁华 探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板底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 -2012年8期

第2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1.设计中重点加强部位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 米左右, 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免费论文。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 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 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 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就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

根据施工实践,建议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3、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毫米。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免费论文。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 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天一层为宜。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 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免费论文。砼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第3 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3、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3.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掺加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应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另一方面使用方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根据经验,楼地面上部的面层一般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改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梁,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多次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积累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 广东科技,2008(01)

[3] 陈雷.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问题[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4)

第3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各种规模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解决了以往工程中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裂缝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抗震性能,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中也遇到不少新的问题。现浇结构楼板的裂缝,就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之一 针对这个质量通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施工经验和教训,对其形成原因及控制作一下简要分析。

一、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成因分析

1、目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较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2、模板、垫层过于干操。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操,则模板吸水量大,易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 混凝土施工中浇捣不当。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播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4、预埋管线引起的裂缝。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同时线管的铺设走向又不重于混凝土收缩和收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铺设走向又重于混凝土的收缩和收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5、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6、大面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7、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为,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8、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9、养护不当。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面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要比事后修补有效得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强度要求、施工要求、防止产生裂缝的需要出发。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用级配优良、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的砂、石原材料,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同时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混凝土水分。

3、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播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管线的直径较小,并且房间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同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5、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

6、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7、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d左右一层,最快的甚至不足5d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必须养护(一般不宜小于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d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混凝土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h前,可限于做测量、定弹线等准确工作,最多只允许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h以后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的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3d后方可开始吊卸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模板的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的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载和振动。

8、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9、加强对楼板早期养护。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由于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侧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做粘贴加强处理。

四、结束语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施工速度,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做到科学施工,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做法。论文参考,现浇混凝土楼板。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民用建筑楼板结构裂缝的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1]王顶堂.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工业建筑工程学报.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湖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例病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事业也飞速的进步,当前钢筋混凝土建筑趋于主流,其配料,运输,筑造工艺也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我们知道比较传统的空心板已经逐渐走向淘汰,现浇板日以取代其重要地位,使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大大的提高了楼板的承受能力,也更加的美光。其特性明显优于空心板。但是遗憾的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浇楼板也出现了裂缝。这样就不仅影响了其外观而且影响了保温、隔热和防水等一列的功能问题,甚至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所以防治楼板裂缝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增加美观性,实用性及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步骤。

二.缝隙产生的主要部位

1.建筑的施工缝部位

2.建筑物四角受力集中处。

3.电线、水管分布密集地带。

4.楼板表面无规则的裂缝。

5.建筑物的后浇部位

6.其他部位

三.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也比较复杂。只要出现裂缝,那么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所以现浇板裂缝问题也受到了各个单位重视,因此从图纸设计到建筑施工我们都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用严谨的态度去执行操作,来防止楼板缝隙的出现。混凝土配合比例、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力都是其影响因素,但是其具体的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1.模板以及模板支撑力不够

由于模板以及模板支撑力不够导致模板的下沉变形,这主要是出现在模板的跨度较大的地方,由于模板的下沉变形,会导致模板与模板之间形成缝隙,那么在浇灌的时候就会出现漏浆,浇灌出来的楼板也会不规则,导致受力不均,易出现断裂。

2.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不规范

如果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不规范,比如混凝土在浇筑时被过分的振捣,就会导致粗骨料全部下沉,反而水分及空气全部被挤出表面,这种材料的分布会极大影响楼板受力度的。再如混凝土被连续的浇捣以及浇岛后又长时间的不做其他工序的处理,这些都是一些不规范的浇筑方法,也是产生缝隙的主要问题。

3.水泥的品种、用量及水灰比不当

水泥的水化热是水泥固有的性质,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内外产生温差,温差引起的应力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晶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矿物成分的含量不相同,矿物成分中铝酸三钙水化产生的热量最大,速度也快,另外水泥细度越细,水化反应比较容易进行,水化放热量越大,放热速度也越快。因此根据水泥的不同矿物成分含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是预防裂缝的前提。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大,总发热量越大。混凝土的温度会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高,产生非受荷裂缝。

4.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出现偏差

钢筋在楼板中承受着巨大的拉力,所以钢筋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钢筋的位置不能控制好,就会导致楼板内的钢筋受不到力或者受力太大,甚至出现漏筋的现象,这都是在浇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建筑施工的荷载超过了实际设计的荷载

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在楼板的局部堆放大量的工程物资,其重量太大楼板不能承受,或者因为其堆放太过其中,楼板受力不均导致楼板局部下沉破裂,出现缝隙,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考虑到楼板的受力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堆放。同时要注意堆放的技巧不要过于集中堆放,要不堆放在楼板跨度最大的中央,尽量堆放在墙角处,以减轻楼板受力。

6.浇筑后的养护不合理

我们知道现在建筑楼板浇筑后的养护方法已经比较落后,这种老式的养护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需要,所以探索改进新的养护方法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失水情况会影响到水泥的水化作用,如果在水泥的水化作用完成之前,失水太严重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形成干缩裂缝等导致楼板的渗水性过大。

四.裂缝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建筑的主流结构,其优越性和科学性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浇筑方法规范合理其缝隙的产生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使如果出现了缝隙,但是其有害程度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控制方法涉及到了设计的科学性、材料质量、施工程序等各个方面。如何将裂缝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图纸设计科学合理

在图纸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设计细节。并且根据施工的经验对一些部位作出增强构造配筋等措施,使用细筋密配的原则,周全的考虑并作出慎重对策,来减轻缝隙的产生。

2.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

严格的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特殊加固的部分要严格规范的执行,因为图纸的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施工出现偏差一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模板及其支撑使用规范

模板及其支撑应通过精确的计算来确定其规格,不仅要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还要能够满足变形的要求。其具体的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如位于回填土上的一系列支撑应该首先将回填土夯实,再加垫上满足厚度条件的垫板,以增大支撑物的受力面积;再如当板跨大于等于4m时,中部最好有一定角度的拱起。

4.浇筑混凝土方法规范

在浇筑楼板时要充分搅振混凝土,但实际不宜过长,最好使用平板式振动器来搅振。在振捣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搅振均匀和时长,当表面均匀的溢出浆液为最佳。具体而言每一个位置连续振捣的时间一般在二十五秒到三十秒之间,不宜过长的振捣。

5.按规定处理后浇带和施工缝

按照设计的规定,必须把后浇带及施工留下的缝隙留在受力较小的部位,这些部位相对的脆弱必须减少其受力。再之后浇部位浇筑时间间隔在六十天以上的应该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紧密连接。

6.认真做好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建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筑物的管理和保养,避免温差过大或者楼板过于干燥导致裂缝,所以在间隔一定的时间要采取室内喷水的方法解决。

五.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缝隙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质量例病,就现在的施工技术水平而言,要想要求楼板不存在任何裂缝的效果可以说需要我们精益求精,一般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要我们在结构设计、施工程序、材料选购使用等发面严格按照规范的技术标准执行,于此同时不断加强监督和管理养护力度,我们就可以做到缩减其产生的可能性的效果,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及危害。

参考文献

[1]许立敏 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1期

[2]谈太和TAN Tai-he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综合防治 [期刊论文] 《水运工程》 PKU -2007年10期

[3]韦广涛 李新娅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期刊论文] 《中州建设》 -2011年11期

[4]唐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1年2期

[5]刘娟 浅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年11期

[6]芦凤英 赵永海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5期

第5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0.前言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对缝宽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裂缝,对结构使用无大的危害,是允许其存在的。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会影响建筑物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不仅有损外观形象,还会造成钢筋外露、腐蚀,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防治措施。

1.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成因分析

1.1荷载裂缝

此类裂缝是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正确,承载能力不够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出现的部位主要集中于受拉或受弯区域以及受震动严重的部位。

1.2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产生一定的水化热。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内部热量散发不出来,使混凝土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膨胀变形产生压力,外部混凝土冷缩变形产生拉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会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到5天产生,最初是很细的裂缝,随着时间的发展继续扩大,甚至会出现贯穿的情况。

1.3干缩裂缝

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浇捣完毕后,其内部的水份一部分泌出流失,一部分被水泥水化所用,还有一部分被蒸发,造成混凝土体积缩小。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加之混凝土本身的高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燥裂缝越易产生。裂缝位置多在混凝土表面,形状不规则,长短不一,深度一般不超过50毫米。

2.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控制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没有裂缝是相对的,所以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防治目标,就是将其对建筑物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共同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1设计方面

2.1.1合理的建筑平面选型

建筑平面选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能力,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适当增加附加筋,以增强其抗裂能力。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选择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适宜。 从设计上说,构造钢筋很重要,结构设计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从而产生构造性裂缝。所以,配筋不但要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混凝土正常使用的要求,合理增配构造钢筋有利于提高抗裂能力。

2.1.2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合理布置纵横墙,纵墙开洞尽可能小。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此外在基础设计方面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强度、垫层厚度等方法来控制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2.1.3合理设置变形缝

设置变形缝的位置和缝宽的选定要适当,构造要合理。可以把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合并设置。因为建筑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承受反复的骤冷骤热,干湿作用等,所以除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应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结构体突变或者设置的伸缩缝间距偏大,超出规范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设置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级配等。

2.1.4加大保护层厚度

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可以提高保护层的质量以及密实性,降低其渗透性,予以阻止或者延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提高劈裂强度。地下结构保护层厚,要加钢丝网;楼板要布设设备管线,也要适当增加楼板厚度。

2.1.5加设次梁减少裂缝

在现代设计中,现浇板的宽度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而楼板的厚度却不能太大,如果在板下面的适当部位增加次梁,就可以增加板的刚度,减少板的挠曲变形,从而达到不出现危害性裂缝的目的。没有条件设置次梁时,可以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有效地防止裂缝的产生。论文参考网。

2.2施工方面

2.2.1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如防水、防渗、防辐射等进行认真分析,选择最优方案。混凝土的水灰比应在满足强度要求及泵送工艺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不仅能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可起到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且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了满足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若只增加水泥用量,则会加剧混凝土干燥收缩,明显增大混凝土水化热,易引起开裂。因此,除了调整级配外,可掺入适量减水剂。

2.2.2强化混凝土浇捣工作的要求

混凝土的浇捣技术对混凝土密实度很重要,泵送流态混凝土同样需要振捣,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泌水,应及时排除,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混凝土的抗裂性。浇捣时振动棒建议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震或漏振,应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2.3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度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另一方面应采取保温养护,以减少内外温差。浇筑体的混凝土缓慢降温是重要环节,越慢越好,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养护中使混凝土保持良好的潮湿状态,这对增加混凝土强度和减少收缩是十分有利的。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可根据工程部位具体情况确定,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及时回填土是控制早期、中期开裂的有力措施。论文参考网。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佳介质,施工经验表明,迟迟不回填图的暴露工程裂缝最多。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建筑物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雄.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侯学军.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05:94-95.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物,砖混住宅结构,裂缝处理

 

1.国内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加固技术,如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钢丝网水泥砂浆加固法、纤维材料的嵌入式加固法等,这些技术从一开始引进和出现在国内,就以它们优异的性能、特点和加固效果得到了工程界的关注和青睐。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在新加固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新加固技术规范,在工程实践中正逐步推广。预计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加固技术的逐步成熟,一定会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一般有如下规律:① 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 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 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

2.3地基下沉裂缝: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 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 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 地基施工质量。

3.砌体裂缝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三种。斜裂缝有的发生在有现浇混凝土挑檐的平屋顶房屋和无保温屋盖的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一般长度在1开间~2开间范围内,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外纵墙的两端,斜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下大上小。水平裂缝有的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连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消除砌体裂缝。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尽可能在夏季或温暖季节,浇灌屋顶挑檐及圈梁混凝土,一般不要冬季施工。挑檐上最好做保温层,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这样就能减小钢筋与混凝士和砌体之间的温差,避免顶部出现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提高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都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当然,处理好地基是防止墙体底部出现裂缝最有效的方法。

4.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4.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4.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4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4.5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4.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5.结论

裂缝对结构有较大的危害。论文参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冰冻的影响。混凝土有了裂缝,水可渗入,当气温降到2℃以下时,水分就会结成冰,结成冰的水分膨胀,会导致沿裂缝边缘散裂。冻融循环每重复一次,这种散裂现象就会发生一次,这样裂缝符逐渐加宽:2)钢筋锈蚀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长期作用使混凝土中性作用物质的碱度降低,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到达钢筋表面时,若钢筋上有水溶液、氧和电位差,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使受力钢筋截面积不断削弱。另外,锈蚀的产物大约是钢筋被侵蚀体积的2倍~3倍,这种膨胀效应足以使外围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致使混凝土裂缝继续扩张。论文参考。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3)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结构刚度、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发生渗漏 4)加快混凝土碳化脱落,降低抗疲劳能力:5)影响美观效果。所以一旦建筑物出现裂缝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的不断进步都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勇. 粘钢加固工程实例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6) :57

[2] 黄锐聪. 混凝土结构补强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 (27) :61

[3] 李洪翠. 桥梁粘钢加固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 2009, (22) :647-648

[4] 和燕, 崔秀琴, 李丽.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应用实例[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 (04) :110-111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防治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地上30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为120m。其建筑平面呈D:38m 的圆形,外围是16 根框架柱,内筒采用双筒型式,里侧为边长9.78m×11.83m的方筒,外侧为D:17m的圆筒。最初设计采用双筒一直到顶的结构体系,而且已按此设计完成地下室及地面4 层的主体结构施工,后来新业主要求扩大20 层以上客房的使用面积,把20层以上的圆筒取消,只保留方筒。这一结构体系的大调整,使传力路径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有关设计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处理。随后第5层以上按新图纸施工,并在19 层楼面按要求取消了圆筒。

二、裂缝的原因分析

对裂缝的界定一般以可见缝宽>0.05mm 的称为“宏观裂缝”,反之则称为“微观裂缝”。工程中构件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动、静荷载和其他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的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本工程剪力墙裂缝可认为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及其温差所引起,而且前者是主要的因素。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因变形而产生的体积减小,主要包括:①硬化收缩,即混凝土在水化结硬过程中,由于水泥颗粒不断水化,毛细管及各孔隙游离水逐渐与水泥矿物质水化,转化为凝胶及结晶成水泥石,体积略有收缩,亦称“自生收缩”;②失水收缩,即混凝土内水分不断蒸发,引起体积显著收缩,其收缩量占总体积收缩量的80%~90%,亦称“干缩”;③碳化收缩,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混凝土自生收缩发生在初凝至终凝期间,干缩发生在终凝后,初凝前的收缩因混凝土尚具塑性而不影响裂缝的产生。

三、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起因

80年代以前,民用建筑中出现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机率是相当小的,90 年代后随着我国泵送流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逐步推广,工程中出现早期收缩裂缝的比例逐渐增大,说明与泵送及商品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泵送流态混凝土由于流动性及和易性的要求,以及坍落度、水灰比增大,水泥标号提高,水泥用量增加,骨料粒径减小,外加剂用量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作用比以往低流动性混凝土大幅增强,前者的收缩变形量约为(6.0~8.0)×10- 4,而后者仅为(2.~3.5)×10- 4。美国ACll305委员会在1991 年发表的《炎热气候下的混凝土施工》中指出,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环境相对湿度低和阳光照射引起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快是产生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的原因。

(1)水泥。水泥水化热被一致认为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来实现对其的控制。常规概念认为水泥用量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尤其是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大批量使用,混凝土配中的水泥用量逐渐增大,混凝土收缩裂缝也就相应增多,这已成为目前建筑界的突出问题。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而实际上现代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表明,由于混合材料的出现,混凝土强度与水泥用量之间并非一定成比例关系,在低水泥用量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配制出高强混凝土。

(2)混合材料。目前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可操作性,使混凝土硬化后获得高性能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双掺”技术,即同时掺人高效减水剂及活性掺合料。减剂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添加物当所占比例<5%时称为掺量,超过的则称为混合材料。

(3)水灰比。若水灰比过大,则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孔及毛细孔增多,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的泌水也增多,造成结构疏松,混凝土拌和物的总用水量对干缩的影响较显著。

四、本工程裂缝现象解释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工程筒体剪力墙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不是结构性裂缝,对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可以解释如下:

(1)当圆筒与方筒同时存在时,裂缝出现在圆筒外侧是因为方筒受圆筒所包裹,且环境相对较阴暗潮湿,空气对流也不明显,处在这样好的墙体养护环境下,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混凝土收缩不明显;同样,圆筒墙体内侧也较少发现裂缝。

(2)随着楼层的增高,墙体裂缝呈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高空风速加大,日晒时间延长,温差大,在相同时间里混凝土失水更多,导致收缩裂缝发展迅速,但最终收缩量相差不大,因此呈现裂缝条数多则细、少则宽的规律。

(3)裂缝呈“枣核形”( 即梭形) ,不穿过楼层,是由于楼面的“模箍作用”所致。其机理是由于被约束体(墙体)的变形受到约束体(楼板及墙暗梁)的约束,随着逐渐远离楼面及暗梁,该约束力逐渐减弱并形成收缩裂缝。在裂缝形成过程中,裂缝处必然会产生变形,而这种变形往上下伸展在接近楼板处因受到约束而其延伸受到限制,直至逐渐消失,因此可以认为约束作用既引起剪力墙开裂,又限制了裂缝的发展。

五、对剪力墙裂缝的处理措施

5.1“放”的措施

“放”就是尽量减少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约束,如同治水中的“放水疏导”法。本工程设计上可采取开“小结构洞”的方法,把方筒东西面长墙分成2 个墙肢,洞口用砖墙封实,不影响使用功能。由于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变形曲线呈弯曲型,到建筑上部剪力墙位移较大,其剪切刚度的局部削弱对结构综合刚度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上是可行的。由于开洞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得到释放,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裂缝的发展。

5.2“防”的措施

“防”就是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从前述对混凝土材料的分析可知,把混凝土配比中的水泥从365kg/m3 减小至300kg/m3,粉煤灰用量从80kg/m3 增加至120kg/m3 甚至更多,水灰比0.8适当调低,都仍留有很大的余地。

5.3“抗”的措施

“抗”就是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抵抗收缩变形的能力,一般可以用提高配筋率或减小钢筋间距的办法。本工程剪力墙配筋率合适,所以可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用等面积代换法,调整钢筋间距,减小钢筋直径,让水平构造筋“细而密”,钢筋间距由200mm 缩小至100mm 甚至80mm,把混凝土一部分的拉力转移到钢筋上来,使混凝土的收缩趋于均匀,只在构件中产生微裂缝,释放应力以避免或减少宏观裂缝。

六、裂缝的评价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有关标准可根据使用条件而定。从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等方面考虑,按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内正常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3mm,基本上是本工程裂缝宽度的上限值。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裂缝深度H 与结构厚度h 的关系为:h≤0.1H 为表面裂缝,本工程裂缝均属此范围;0.1H<h<0.5H 为浅层裂缝;0.5H≤h<1.0H 为纵深裂缝;h=H 为贯穿裂缝。论文格式,建筑工程。。论文格式,建筑工程。。根据对该工程在7 月后贴石膏的情况观察,没有发现裂缝有发展的趋势。论文格式,建筑工程。。1- 4 层剪力墙原来是应该有裂缝的,但在抹灰批荡一段较长时间内均没有发现裂缝,说明裂缝已趋稳定而不需进行修补。

第8篇

关键词:地下室墙板,施工,养护

 

1.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特点及产生原因

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和发展,相配套的人防地下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大型的人防设施也列入了建筑规划的行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日渐稠密,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相应地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箱形基础(即地下室),地下室墙板的施工技术也日臻完善,现就其施工要点做如下探讨。

2.地下室墙板施工工艺

2.1混凝土工程

在浇筑地下室混凝土外墙时,加强工地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做好模板工、涂刷工的交底,严格控制进场混凝土的质量,按规范规定对墙板钢筋进行充分的保护;模板支设阶段,模板接缝应吻合紧密、平整、保证整体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得漏浆。外墙模板采用蝶型螺母和M14高强螺栓作对拉螺杆,其间距为45cm,它能有效地控制墙体厚度和模板定位。混凝土浇筑时其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0,使其加快混凝土热量散发,并使热量分布均匀;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14±2cm内,待混凝土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全部模板,并立即涂刷两遍养护液。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墙板干燥收缩裂缝时有发生,这种通病逐渐成为施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施工中通过改良混凝土配合比、级配,以及外加剂的良好应用,地下室混凝土墙板的干缩裂缝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出现[1]。

地下室墙板的干燥收缩裂缝特点是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干缩和凝缩,其中以干缩为主,多发生在砼面层上,裂缝浅而细,形式多为不规则。

施工中在采用了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和符合施工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若地下室混凝土墙板产生收缩裂缝,其产生原因一般为:

a、砼局部或小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得不到充分的养护。

b、根据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大的特点,对模板没采取加固措施[2。

c、模板拆模时间掌握不恰当,不及时。

要使裂缝能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加强砼的早期养护,这样既不用大幅增加施工成本,又能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优点是:

a、对砼表面形成养护防护膜,可以有效防止砼内的水分过早地挥发散失,使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同时得到养护,阻隔了外界气体的侵入,又减少了砼的早期收缩。

b、混凝土到达拆模强度后,立即拆除全部模板,防止模板与砼之间由于空气流动而出现干缩[3]。

c、此方法操作方便,易掌握、施工快捷,施工成本没有大幅增加,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

2.2地下室钢筋

钢筋进场要按规定进行原材料验收。科技论文。验收合格的钢筋严格按照同批号、同等级、同规格、品牌分类堆放并标识。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平整且底部要码放垫木,场地要有必要的排水措施,不得有积水现象,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钢筋在储存过程中不得损坏标识,以免误用。钢筋集中在施工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地统一下料加工制作,成品分类挂牌标识堆放。

底板钢筋绑扎前首先将基础梁、承台钢筋绑好,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及验评标准后,方可进行底板钢筋绑扎[4]。钢筋绑扎时,首先按图纸设计要求的间距在垫层上画钢筋位置线,然后按钢筋的位置线铺底板下排钢筋,底板下排钢筋绑扎完毕,垫好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进行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将上下层网片之间用Ф12钢筋撑铁支起,每平方米设置一个,确保上层钢筋稳固,最后绑扎柱与基础搭接筋和墙板钢筋。科技论文。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位置除符合垫层上的尺寸线外,还应注意控制保护层的位置,在柱搭接筋及墙板钢筋绑扎后,要根据纵横轴线逐个、逐排进行校正,校正完毕,将柱搭接筋用箍筋点焊固定,墙板钢筋用钢管架子进行固定。

墙板钢筋在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后采用一次绑扎到位。墙板钢筋绑扎前先搭设好双排钢管架体,在基础梁上用粉笔画出竖筋位置,布设好竖筋,并与基础梁钢筋临时绑扎固定,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的分档线,然后在竖筋下部、中部及距顶端1.2m处绑好定位横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横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地下室墙板钢筋全部绑扎就位后,根据墙板轴线进行校正,并与钢管架进行固定。

2.3地下室墙板的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0Mpa时(一般是24小时左右),即可拆模,拆模时模板工须有熟练操作技术,有连续作业的心理准备,一次拆除全部模板,不得停歇[5]。科技论文。如过晚拆模,则模板拼缝处砼易水分蒸发,形成风缝,引起裂缝。拆模同时,应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液,必须随拆随涂,紧跟其后,连续均匀涂刷两遍,并不得漏刷及停歇。拆下的模板及时运出,防止碰撞,做好涂刷后的成品保护。

2.4地下防水施工

常用的地下防水方案有结构自防水和设置防水层两种。

结构自防水是通过调整和控制配合比、加外加剂、使用膨胀水泥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抗渗性和密实性来进行防水。

设防水层是在结构物外侧增加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目的。常用的防水层有水泥砂浆、卷材、沥青胶结料和金属防水层。

2.5施工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服从安全员的监督。安全员要对整个施工作业面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操作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前要认真进行交底,使施工一次成型。

3.结束语

地下室墙板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建设人员在施工方面需要不断改善施工工艺,从而提高地下室墙板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0.2.23-40.

[2] 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J].混凝土,2000.5,40-67.

[3] 谭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即其评价与防治[J].混凝土,2001.7,55-88.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戎建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4,30(8),58-59.

第9篇

1.1 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却很迅猛。1997年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始了“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开发与应用,并被定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随后通过采用进口的碳纤维材料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进行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的补强加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纤维复合材料嵌入式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嵌人式加固技术是将加固材料放人结构表面预先开好的槽中,并向槽中注人粘结材料使之形成整体。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在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试验研究,但尚未应用于工程实践。

2.砖混结构裂缝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2.1干缩裂缝:多发生在墙面抹灰层内,一般沿墙面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条裂缝,这种裂缝开始随时问而发展,以后逐渐稳定。另一种干缩裂缝则呈不规则的龟裂或呈放射状裂缝,此类裂缝宽度较小。产生的原因有:①抹灰用砂过细或含泥量较大;②水泥安定性不好;③砂浆过稀,抹灰不实;④抹灰层失水过快,养护不好等造成抹灰层收缩较大而形成裂缝。

2.2砖墙温度裂缝:一般有如下规律:① 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向阳重,背阳轻;且这类裂缝与温度变化有关。②砖墙温度裂缝随部位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产生的原因有:① 屋面保温层,隔热保温性能差;② 砖墙砂浆标号较低,砌筑质量较差;③结构构造上处理不当,如采用半圈梁 。

2.3地基下沉裂缝:一般共同规律是:下层多,上层少;纵墙多,横墙少;外墙多,内墙少;斜向多,竖向少。产生的原因有:①地基不均匀下沉;②房屋过长未留缝,沉降不一;③平面复杂,转角较多;④ 高低层相差较大,未留沉降缝;⑤荷载与分布不均匀;⑥ 使用不当,地基浸水或地下水位上升(多发生于湿陷性黄土地区);⑦ 地基施工质量。

3.砌体裂缝的类型和防治方法

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三种。斜裂缝有的发生在有现浇混凝土挑檐的平屋顶房屋和无保温屋盖的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一般长度在1开间~2开间范围内,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外纵墙的两端,斜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倾斜,裂缝下大上小。水平裂缝有的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连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有的发生在底层至二层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在上。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要消除砌体裂缝。必须从根源上进行防治,尽可能在夏季或温暖季节,浇灌屋顶挑檐及圈梁混凝土,一般不要冬季施工。挑檐上最好做保温层,并达到规定的厚度:这样就能减小钢筋与混凝士和砌体之间的温差,避免顶部出现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置沉降缝、伸缩缝,提高结构刚度和施工质量,都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当然,处理好地基是防止墙体底部出现裂缝最有效的方法。

4.常用建筑补强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采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的面积,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对原构件进行加固的目的。

4.2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把型钢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通过外包钢与原有构件的共同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达到加固的目的。

4.3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或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它通过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来间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4.4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方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变形,间接提高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为了减小构件的计算跨度,常采用增设支点(包括柱支座和弹性支座)和采用托梁技术,从而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使承载能力得以提高。

4.5 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将钢板用结构胶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一种方法。论文参考。这相当于构件的体外配筋。该项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

4.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法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方法与贴钢加固法相似,只是加固用的材料是纤维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RP)、碳纤维(CFRP)、芳纶纤维(AFRP)等。

5.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