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教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4: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教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幼儿教师论文

第1篇

有保证健康是孩子坚持上幼儿园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始终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

1.做好卫生消毒

孩子身体健康,那么清洁卫生必不可少。来园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让室内永远保持新鲜的空气;对幼儿人手一份的物品及经常使用的玩具,每天在孩子离园后进行消毒,如:84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保证孩子使用的物品都是干净卫生的,从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2.细致保育管理

幼儿园保教并重,有时可以说保育更重于教育,因为保育做得细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喝水还没养成习惯,我们就每天提醒孩子饮水,保证一天的喝水量,对孩子的饮水情况做好记录。特别对个别身体不适的孩子,做个有心人,及时关注一天中孩子的情绪、状态,从而给予不同的照顾。户外活动时,我们会给易出汗的孩子提前背上塞好毛巾,等他出汗了,及时抽去毛巾,保证他们的衣服不湿,这样大大减少感冒的机会。对一些体质弱的孩子,我们会鼓励孩子和老师一起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午餐一直是家长非常关心的,在午餐管理时,我们就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选择饭菜不一的碗,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吃完,同时鼓励孩子添饭,并对添饭的孩子进行鼓励、表扬,从而让吃饭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3.关注心理保健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无大事,都是一些细微的小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和他们的一日生活中要多看、多摸、多问、多听,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加以解决。有时孩子会因依恋父母而不愿来上学,当孩子哭闹着要妈妈时,我们总是耐心地和孩子解释,妈妈上班了,等一会就会来了,现在和老师在一起,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有时孩子因为不会交往,被同伴推、打后,伤心地哭,有时看到同伴还会害怕,这时我们总是抱起孩子,为他擦去眼泪,询问哭的原因,和他解释同伴是喜欢他,不是打他,鼓励他和同伴一起玩;有时孩子的鞋带,不小心被同伴踩掉了,会伤心地哭,我们就会及时帮他穿好,告诉他同伴是不小心地,没关系的。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耐心教育,让孩子建立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保障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老师姐姐”———让孩子的人格享受

平等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们应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凡事共同参与。

1.要共同分享

分享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中要和孩子共同分享。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孩子们纷纷询问:“老师,你去哪里了?好几天没看见你,好想你啊!”我就告诉孩子们去了哪里?并把带回来的当地特产和他们分享,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从此以后,孩子们就会经常带各种各样的东西和大家共同分享。如:好看的新书让老师讲述;集体生日,把快乐分享……在这些轻松愉快的分享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就变成了同龄人,从而使孩子拥有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心理氛围。

2.要合理解决

孩子人小鬼大,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时在成人看来是那么的幼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重大的事情。因此,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老师姐姐”就会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诉说,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给他们一些小建议,从而走进孩子的世界。很多时候,通过老师的点拨,困难就会烟消云散,这时孩子们会对老师充满感激,师幼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3.要童心未泯

对他们所讲述的事情,我们总是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的重视。比如,他告诉我们:“昨天我去饭店吃饭了。”我们要是淡淡地说:“哦。”他会很扫兴,就不再往下说了,甚至以后再有什么事也不想告诉我们了。如果我们惊讶地说“:真的呀?你去了哪个饭店?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呀?”他会很开心地跟你说下去。老师要让孩子感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也是老师感兴趣的,这样孩子才会经常与老师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三、“启蒙老师”———让孩子的心智早教育

1.提供多元的学习形式

我们幼儿园根据多元智能为孩子提供了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创意美术、奥尔夫音乐、国学经典等。每周我们都会有计划地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中,参与不同的特色活动。如:奥尔夫音乐班的孩子们,与奥尔夫乐器亲密接触;创意美术班的孩子,与大师比高低……多元的学习形式,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因此我们把丰富的学习活动融入玩中。户外活动滑滑梯时,我们告诉孩子要谦让、要排队;进餐时,告诉孩子饭菜都有营养,不挑食;同时根据孩子爱动的特点,把儿歌、跳舞、画画都融入其中,让孩子在玩玩、动动、说说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3.提供平等的学习环境

平时跟他们沟通、交流时,我们总是蹲下来、半跪着或是把孩子抱在身上和他说话,我们喜欢注视孩子的眼睛,并放慢语速,让他们听明白我们所说的话,看清楚我们的口形和表情,从而也为他们学好语言打好基础。在这种充满爱的平等学习环境中,孩子和我们的话变多了,交流时的表情也丰富多了,尤其是我们的师生情更浓了!

四、总结

第2篇

1教育活动方面

(1)教育活动目标。教师应思考本次教育活动目标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通过活动的组织相应活动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自己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应该如何改进等。

(2)教育活动准备。教育活动准备应包括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两个方面,教师应思考幼儿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本次教育活动内容是否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是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相关内容;物质材料的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反思时也应思考自己所组织教育活动的物质材料准备方面是否充分,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等。

(3)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思考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在各具体环节中教师分别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以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等。

(4)教育活动延伸。很多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都精心设计,并在组织实施中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对活动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用心去考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反思时应思考教育活动延伸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地巩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延伸设计部分有哪些需改进与完善之处等。

2幼儿方面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思考幼儿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本次活动能够或不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在调动幼儿兴趣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2)幼儿的发展。本次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的,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方面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二实现反思途径多元化

1幼儿园方面

(1)积极引进专家,引领教师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化提升过程,是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理论的有效手段。广大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而理论积淀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进行有效反思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则会影响反思的质量。鉴于此,幼儿园应积极联系相关教育专家,为教师有效反思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培养本园反思骨干,指导教师反思。教育专家的指导对幼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专家指导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然而园外专家的指导对大部分幼儿园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幼儿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本园的教学反思骨干来指导教师进行反思。

(3)开展反思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合作反思。调查中97%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的途径进行反思,而同事讨论仅占42%,这与幼儿园的反思制度不无关系。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与研究,共同学习,提升反思质量。

2幼儿教师方面

(1)借助专家力量,提升反思质量。园外专家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反思的理论水平与高度,当然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学习的进取心与动力。园外专家的指导是难能可贵的,一旦幼儿园给教师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反思思路,提升反思质量。

(2)合作互助,提高反思水平。教师之间就教学反思开展有效合作,能够促进教师取长补短,相互讨论与学习,提升教学反思水平。作为教师要敞开心扉,就反思问题开展共同研究与讨论,不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提供的反思教研活动机会,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对遇到的反思问题进行讨论,合作互助,提高反思实效。

三提升教学反思结果的实效性

第3篇

本研究分层抽样选取了浙江省多地区(温州、宁波、湖州、金华、杭州等地)的50名初入职1~2年的“90后”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各类学历、不同幼儿园性质、不同在编情况、不同任职情况等多类属性,基本能代表“90后”幼儿教师的总体状况。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结果和分析

因“90后”年龄特征,该群体普遍是刚入职一年内的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求生存期”,其中也不乏刚刚走入管理岗位的“90后”教师。总体情况,“90后”幼儿教师入职初期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适应过程。

2.1带班事情多、任务杂,难以适应工作强度大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并且除了带班,人际交往、家长工作等也需要投入精力,很多教师表示这让人筋疲力尽。教师A:孩子太调皮了,班级里人又多,很吃力。我发现孩子整天都闹哄哄,和他们说道理,一点都不听,一点办法都没有。非要我吼几声,才有点效果,只要他们不吵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这一天下来,我的嗓子又干又哑,这就是职业病吧。以前不怎么生病的,没工作几天,感冒、咳嗽就不断,一直好不了。“90后”出生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家里生活条件都较好。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家里的老幺。而幼儿教师除了教育还承担着保育工作,天天与管理孩子的吃喝拉撒事项打交道,这个阶段,普遍身体抵抗力下降,生病在所难免。

2.2幼儿园备课要求高,文本工作难度大“90后”幼儿教师群体中,大中专学历占大多数,本科以上学历较少。在调查的50多名对象中,只有6位是本科学历毕业,同时年轻教师往往被园长定位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因此,初入职场的“90后”幼儿教师这方面的压力体会颇深,甚至比带班的劳累更为焦虑。教师B:每个教学活动要写教学目标、准备、过程,写这些要综合考虑教育学、心理学、活动设计原则,对我来说,真的有难度!园长A:现在新近的这些年纪轻的教师,最大的感触就是让他们写点东西太困难!别说做科研了,就是备课都写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文字功底太差了?“90后”幼儿教师的成长经历伴随着手机、网络等通讯手段的普及。互联网的碎片化的阅读和写作方式,改变了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很多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更关注技能学习,同时因为大信息量的冲击,这一代人对现实的看法往往喜欢停留在表面,被表面所迷惑,这就带来她们的思维方式也是容易浮躁而浅显的。

2.3与人相处的方法,需要不断学习在访谈对象中,几乎一半以上的老师提到了入职后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首先必须面对的。师资建设教师C:刚刚参加工作时,也是抱着虚心求教的心态的。一开始很相信别人,后来才发现自己笨。特别是有些同事当面对你好,背后打小报告,实在很难理解,有话为什么不能当面说?教师D:有一次,在操场上我班里一女孩头磕到了大型玩具,流血,我非常着急,马上带她先到医务室消毒,再带她到医院里缝针。我已经够尽心了,下午她妈妈来接回家时,还是对我不满意,说我怎么可以不联系她随意就处理了?如果破伤风了怎么办?为此,她妈妈还让女孩转学了。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一点磕着碰着,真是没法交代啊。调查中,教师们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对配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处理牢骚满腹。两教一保的人员配置使得在班级日常安排中矛盾不可避免,当然,怀抱教育热情的新教师对园内老教师的落后教育方式或方法的不认同也是重要原因。可以看出,这些新生代教师容易“自我中心”,结合其独生子女成长经历,加上其父辈在子女教养方式上更追求独立和民主,“个人主义”观念与中国社会固有的“集体主义”观念,人与人之间惯有的人情世故相矛盾。另一方面,大力张扬个性化、讨厌“虚伪”的“圆滑老练”的“90后”特征更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与“80后”家长观念上的差距树起了家长工作的藩篱。

2.4对幼儿园制度文化的认同感有差异教师们入职前对幼儿园的整体印象普遍认为:环境很好、设施齐备、非常温馨。在深入职场后,部分教师对幼儿园文化特别是幼儿园制度文化有看法,特别是提到个别幼儿园“太正规”,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教师E:平时小朋友写作业或者出外玩游戏时候,我偶尔会玩下手机最多不超过5分钟,但园长看到说一次扣50元,本来幼师工资就不高,我觉得这不合理。教师D:女孩头磕了,最后转学了。事情处理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能够感觉到园长对我不够满意,在会议上还“批评”了我,心里很难受。制度是组织的基本活动准则,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运转的保证。幼儿园事务繁杂,需要各种规章制度使日常工作条理化、顺序化。而园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意味着与“正规模式”相同的特征:领导者即园长在组织中拥有绝对权力,权力结构上具备等级特征,教师的招聘和专业发展由他们的工作业绩决定。而“90后”成长于多元化文化环境中,这一代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向往自由,但不太理解自由是相对的,因此对规则的认识偏低。同时个人本位,不喜认同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人,更不喜欢别人自上而下的指点,但是受挫能力偏低,并且喜好网络文化的特点使得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容易有偏激情绪。个性与组织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新教师在挫折中不断摸索和学习。

2.5从业实践能力需要提高从业实践能力可分为: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在读学生的建议中,在职“90后”教师们提出:要加强自身的五项技能;灵活运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充分把握学校的实习机会,多观察,多积累经验;掌握更好的与孩子交流能力等等。应该说,这个群体已经关注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对职前培养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学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机会,但是教学机智、教育实践性知识却需要在职后快速习得和提升。但是在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中,教师们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出现“井喷”,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关注度非常高,虽然此阶段,教师们更多的是对老教师教学过程的“依样画葫芦”。

2.6对个人薪酬待遇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根据薪酬待遇满意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第一,对工作强度和薪酬之间的对应不满意,认为幼儿园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在社会各行业中,幼师工资偏低,有个别教师认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干得这么累,收入却这么低,入这个行业有点后悔”;第二,对园内不同教师的薪酬待遇之间的差异不满意,认为有编制的教师比无编制的教师收入可超一倍,有各种技能证书的教师收入比没有技能证书的教师高很多,可是日常工作任务上却无差异,个别教师认为“这不公平,没有体现工作绩效”;第三,省内因各区域经济状况不同,各地教师的满意程度不一,在被访对象中,宁波地区的教师满意程度最高。浙江省属于全国经济发展前沿省份,这批“90后”幼儿教师普遍在物质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环境下出生和成长。常要与朋友在外聚会、电子产品高消费、喜好高档次着装消费等等,消费习惯“月光族”的情况并不鲜见。入职前后薪酬待遇预期与实际的落差对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有很大影响,也影响入职适应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第4篇

1.研究方法和手段

分析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以调查研究法为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四川省也有同样的特点,其给调查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主要选择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依据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同时,还对白玛藏族、羌簇和彝簇等民族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此来加强和检测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不足。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调查进行比较研究,对现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四川省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找出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这就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调查研究,笔者采用通讯手段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同时进行。通过与幼儿园紧密联系这一优质资源,我们根据有意抽样方法,先联系所要调查的幼儿园,然后再寄问卷,这样可以确保问卷的质量,从而进行有效回收,并提高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对收回的问卷用Excel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处理。

2.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

为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教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对幼儿教师素质都有哪些要求,这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以满足不同地区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提供现实依据。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传统两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专业建设的依据之一就是教育现状。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建设的依据,也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依据。这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有志于为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在学分选择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未来择业相应的民族文化课程,加强适合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知识。在择业时,就可选择相关民族地区,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专业态度,又可以提高就业率。

二、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及原因分析

体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的内容很多,笔者主要从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与能力、福利待遇四个方面来表述。其中,重点调查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也为专业发展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1.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在教龄现状调查结果是:1年以内占16.8%,2~5年占49.5%,6~10年占12.9%,11年以上占20.8%。这说明幼儿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是教龄主要集中在5年以内,教龄短是普遍现象,而民族地区更短。首先,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她们的工资一般在1000~2000元/月,远低于其他行业,市场的杠杆作用,使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流向收入高的行业,这是很多幼儿教师改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条件艰苦。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幼儿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但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这从某种意义上就限制了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有部分当地生源不愿意回去。其三,行业特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仪表、性格、气质等要求较高。其四,几乎是女性。从业者以前全是女性,近年来虽也有男性,但数量很少。在其工作4~5年后,由于哺育小孩或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转行等,加速了幼儿教师年轻化的速度,因此,“老少边贫困地区需求本地生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生源,他们从小在此生活,适应能力强,是解决幼儿教师教龄短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2)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调查结果是,77.2%的人有教师资格证,22.8%没有。这一现象表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提高合格教师比例的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合格率低(77.2%)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中在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近年发展快,虽然社会上有大量合格的幼儿师资,但其不愿意去,学校也只能招非专业人员。二是文化(如语言等)差异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如语言等),这是基本要求。三是公立幼儿园有少数小学教师。虽然这部分教师学历达标,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机构要通过教育管理手段,让这些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2.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当初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父母安排占7.9%,喜欢孩子占61.4%,受老师影响占18.8%,未能考上理想学校2.0%,急于找工作9.9%。从幼儿教师职业选择上看,喜欢孩子的占61.4%,这一情况较好。经过高考的专业选择和高校毕业择业两次选择后,大多数幼儿教师是喜欢孩子的。喜欢孩子是热爱幼儿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前提,这部分人是幼儿教师的骨干,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调查中有近39%的幼儿教师因其他原因被迫从事此工作,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幼儿师资职前培训要注重提高从业教师的工作兴趣,加强其工作热情,同时,在幼儿教师招聘过程中也要注重考察择业者的工作热情。(2)至今还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为了谋生占17.9%,使生活充实占15.8%,实现人生价值占6.9%,无奈的选择1.0%,喜欢幼教工作占46.5%,舍不得离开占6.9%,没有更好的工作占5.0%。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仅占46.5%,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靠这部分人。但与“喜欢孩子”的数量相比,大幅降低。降低的原因:一是喜欢孩子是喜欢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但不等于喜欢幼儿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工资待遇低而不安心从教,因此,她们虽然喜欢孩子,但不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为了谋生和使生活充实而择业在各行业中都有较高的比例,但如果这种比例在教育系统中过高则会影响教育质量。(3)是否还会再次选择幼儿教师工作。一定会占32.7%,还会占36.6%,说不清楚占19.8%,不会占9.9%,绝不会占1.0%。32.7%的教师选择一定会,说明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志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惜这部分教师的比例太低,不利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36.6%的教师选择还会,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原因:一是对其他行业不熟悉,改行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家庭原因,如照顾孩子、父母等。说不清楚的这部分人比例较高,她们仅是暂时从教,只要出现其他有利因素,他们随时都会离开幼儿教育行业。选择不会和绝不会的是完全不爱幼儿教师职业的,这部分教师需要教育机构给调配其他工作。(4)主动变更职业。偶尔占26.7%,很少占23.8%,从不占49.5%。这一指标考察幼儿教师的稳定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稳定性较好。主要原因:有利因素是幼儿教师一般不愿意主动去改变职业。不利因素,一是公务员的诱惑;二是工资待遇低;三是民族地区一般环境相对较差。(5)寻找相同性质的工作。经常占4.0%,偶尔占28.7%,很少占19.8%,从不占47.5%。该问题主要是想了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基本一致,也较正常。(6)如果要离开幼儿教师岗位,最主要的原因。单位的前景不乐观占5.3%,工作条件不如意占5.9%,健康原因占11.0%,报酬太低占19.9%,寻求其他发展占11.2%,家庭原因占15.2%,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0%,工作风险高占15.0%,其他个人原因占13.5%。这一指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幼儿教师的工资太低,要进一步提高其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进行幼儿教育工作。(7)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很乐观占26.7%,较乐观占29.7%,一般占40.6%,很悲观占3.0%。这一问题,主要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所以,多数人也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教学组织能力占17.5%,科研能力占14.2%,活动设计能力占13.4%,观察幼儿能力占13.2%,语言表达能力占11.2%,反思能力占10.4%,人沟通能力占10.1%,获取信息能力占10.0%。从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的结果可见,将教学组织能力放在首位,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群体的教龄短(多数在5年以内)。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认识能力。二是对儿童的了解不够。了解儿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有效进行组织教学的前提,可是新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儿童的心理。其三,知识运用不熟练。目前的幼儿教师学历一般没有问题,知识的深度也没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书本知识上。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语句、数字等太抽象了,要将知识(教学内容)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运用直观教学进行。科研能力排在第二位,这是幼儿教师的共同特征,主要原因:首先是工作强度较大,时间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次,问题意识较差。虽然在工作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哪些问题有研究的价值不清楚。其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教师只停留在教研层面上,没有深入思考和行动,没有上升到科研的高度。其四,畏惧心理的影响。教师总认为搞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自己缺乏相应的能力。另外,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人沟通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虽然排序在后,但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要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教学专业能力是教师的能力核心,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教育能力由班级管理能力,沟通与咨询能力以及与家长和社区的协调沟通能力构成;教学能力由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评议课能力构成。”二是幼儿园也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是园内培训。三是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师教育专业能力修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专业学习是基础,园内培训是手段,自身修养是根本。(2)能胜任的活动领域。语言占27.4%,健康占25.1%,科学占16.7%,社会占16.4%,艺术占14.4%。(3)最擅长的教学领域。健康占11.9%,语言占52.5%,社会占8.9%,科学占3.0%,艺术占21.7%,无占2.0%。从能胜任的活动领域和最擅长的教学领域来看,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主要是专业分的太细(如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等),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如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学前方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仅学一学期,2课时/周),而忽略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包括一般地方)幼儿教育的现状是包班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4)对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情况。很了解占41.6%,了解一点占49.5%,不知道占8.9%。这几个文件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要求都必须掌握,调查结果却出乎预料。主要原因:一是客观因素,即在上班期间,工作忙;在生活中,家务事多、处理个人情感问题等。二是主观因素,认为这些文件内容都知道,没有必要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园长的事。

4.福利待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月收入。1000元以下有3.0%,1000~1500元占27.7%,1500~2000元占28.7%,2000~2500元占20.8%,2500~3000元占5.9%,3000元以上占13.9%。(2)更迫切的事项。提高工资待遇占49.5%,加强教师培训占34.7%,纳入教师编制占6.9%,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占3.0%,其他占5.9%。从幼儿教师的月收入和更迫切的事项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即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可见,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希望政府及股份制、私立幼儿教育机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的目的。

三、讨论

第5篇

教师教学活动的的设计往往根据教材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按照教材上的教案进行活动的安排,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时往往侧重于教学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但较易忽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评价时往往注重显性的一些能力。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往往注重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注重教师的授课,容易忽视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目标或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常以教案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依据,来选择与其比较匹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但容易忽视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况,这是在评价中忽略的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需要融入大的环境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参与的更多一些,幼儿参与的较少,在对教学环境评价时也往往是集中在环境是否与活动相关,环境更换的频率如何,而对是由教师还是幼儿来进行环境布置这方面信息评价相对较少。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园领导、同行、幼儿、社会及教师本人。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如何是需要他评的,从而能够客观地去看待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应通过自评,来分析自我,教师是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的,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

二、评价原则

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坚持一些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水平。首先,应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对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地进行评议,从质的方面分析它的优缺点,对被评价人要历史地、动态地进行分析。应通过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应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评,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如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来了解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项目往往从整体出发,来全面衡量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察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领域结合各自的能力、专长等来来开展活动。如一些教师音乐较好,在进行语言课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入课程内容,而美术或者手工有专长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才能。最后,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时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教学观,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达到幼儿园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自身和幼儿的发展。同时,应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特色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情况下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建议

为了更好的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树立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这其中应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也应包含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细化,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教师教学的技能,还应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尽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要求,以及教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评价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课程展开,而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评价结果来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组织得到体现和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评价,客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准备,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所要表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第6篇

(一)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本文认为,注重语言的科学性,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教师在应用语言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照顾到幼儿的心理。从表面上看,很多幼儿并没有太多的思想。但现阶段的幼儿受到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其思维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幼儿对幼师的语言,都会展开思考,由于其思想体系不健全,因此在理解方向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二,幼儿教师的注重语言的科学性,还必须与幼儿展开全面的沟通。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故事和稳定幼儿的情绪,应通过语言的激励,促使幼儿能够正确的面对挫折。例如,幼儿在与其他小伙伴的比赛中落败后,幼儿教师应通过正确的语言,对幼儿给予鼓励和支持,促使幼儿更好的去面对,不要出现消极情绪。

(二)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科学以严密的逻辑性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语言简单、思维单纯。注重语言的逻辑性,是幼儿教师语言科学性的重要表现。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幼儿教师在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当中,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幼儿教师必须保证自身的语言没有漏洞。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与幼师开展的互动较多,倘若语言方面出现漏洞,不仅仅是违反了逻辑性的规则,还会导致幼儿去单纯的模仿教师的语言,给自身的语言学习和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问题。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一旦在幼儿时期养成错误的语言逻辑,势必会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二,幼儿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还应表现在长期的口传身教方面。很多幼儿虽然在学习能力方面较强,但并不意味着幼儿能够直接学习到正确的语言方式。为此,幼儿教师应积极的更正幼儿的错误语言方式,通过多种语言类型的应用,为幼儿的正确语言顺序,提供较多的帮助,以此来实现幼儿语言学习的顺利。

(三)注重语言的有序性

幼儿教师的语言科学性,还突出表现在语言的有序性。从现有的情况来分析,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辨别能力。教师遣词造句不能出现错误,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颠三倒四等语病,更不能重复嗦,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即可。因此,教师讲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要有次序,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有序性,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日后必须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以此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内容的巩固。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一)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明快也可以使幼儿教学活动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语言的组织和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语言在生动形象方面,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无论是在自由活动当中,还是在学科的讲授当中,幼儿教师的语言,都必须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以此来保证幼儿的学习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生动形象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要扯着嗓子喊叫,那样很容易对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幼儿教师必须选择一种幼儿比较喜欢的方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各方面的学科内容。第二,幼儿教师的语言,需要对幼儿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的生动和形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想象故事内容,从内心走入到故事情节当中,便于幼师更好的开展美德教育。

(二)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亲和力

严肃、枯燥、缺乏活力的语言,往往压抑幼儿的求知欲,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却能以声传情,给幼儿一种亲切感。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目前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当中,其面部表情较为严肃,往往促使幼儿产生了恐惧心理。此时,通过拥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能够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联系,减少距离感和陌生感的出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较为温馨的气氛。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语言,必须在感染力和亲和力方面努力。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并且愿意在课堂当中发言,提出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并且与幼儿教师多交流。

三、总结

第7篇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享受着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愉快和幸福体验。具体分析如下:

1.与领导、同事、家长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幼儿园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要尊重并听从园领导的指示,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要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在各种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幼儿教师才会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之中。

2.随着工作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认可,逐步从新手教师转变为骨干教师,对于工作得心应手,幼儿教师才会投入更多的激情。

3.发自内心爱孩子,并赢得幼儿的信赖与喜爱。

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尊重、爱每一个孩子。幼儿虽然是不成熟的个体,但自从其出生便拥有与成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师幼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孩子一样的爱。以上这些都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1.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与幼儿、家长、同事、领导的良好关系。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会转化为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会产生更多的亲和力,从而使幼儿愿意与你亲近、同事愿意与你交流、家长愿意与你沟通,于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师也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配合。

2.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职业幸福感能为个体创造更多的原动力,可以把职业的幸福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实现理想,努力接近自己设定的目标。当荣誉的光环照耀在你身旁时,你会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由此教师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荣誉,幸福就这样获得了良性循环。

3.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生活幸福感。

幼儿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很幸福,那么在生活中会扩散他的幸福,而且幸福不仅体现在脸上还有心情上,会把这份幸福感染给家人及周围的朋友。大家都分享到你工作带来的幸福,会更加支持你的工作,因为你的工作给大家带来了欢笑与健康。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家长的评价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外在因素之一。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不过一百年,在1903年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学制系统。官方创办了第一个幼儿园(湖北武昌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中国第一代幼儿师资,是敬节堂的洁妇和育婴堂的乳媪,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外界看来似乎还很可笑,妇女走出庭院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那时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很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虽然中国学前教育到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代替和延伸,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地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丧失了职业幸福感。学前教育在师范院校早已是热门专业,近几年在呼和浩特的教师招考,吸引了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进入幼儿园,这些教师中几乎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的教师可占一半,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来说,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略低一些,家长乃至更多的人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也不够理解,没有认识到其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全部的教育责任便给了老师,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要求苛刻,期望过高,幼儿教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这样下去,幼儿教师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哪还会有幸福感。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2.幼儿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幼儿教师工作的独特性。(1)工作的艰巨性。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其工作具有艰巨性。因为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不但要承担教育责任,还要承担保育责任,幼儿教师承担的保育职责是其他各级各类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度提升,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身上的责任加重,要求工作的全面细致性,幼儿教师几乎要对幼儿生活中、学习中每件事、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总之,幼儿教师所做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2)工作时间较长。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其他各类教师较长。还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上班开始精力就要高度集中,甚至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得时刻关注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活动及应对突发状况。下了班还要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反思、多种计划、论文等。私立幼儿园的教师下班时间更是不固定,一天工作平均在12个小时。其次,工资待遇较低。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儿园工资基本上在两千元左右。但在我调查的这些幼儿园教师中,所有人都对目前的收入很不满意。私立幼儿园的工资基本上不到一千元,没有保险,基本生活保障都难,所以幼儿教师改行的很多。如此大量付出劳动,却与得到的不成比例,幼儿教师心里怎么能平衡,幸福从何谈起。

3.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环境因素。

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用一句诗词来形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且学前教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叫做环境育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幼儿也影响着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室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简单地说如果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的幼儿园周围是个垃圾场,园内没有活动场地,教室内空间狭小孩子又多,嘈杂声一片,幼儿教师连休息、备课的地方都没有,资源缺乏,有好的创意得不到幼儿园的支持,长此下去,也就蒙混度日,或是另寻出路。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教师专门准备的备课室休息室,让幼儿教师感到自己在被关怀,一来到幼儿园就心情舒畅,自然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带到工作之中带到家庭之中。幼儿园环境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这里我主要想谈一谈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幼儿教师希望获得领导的支持、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业绩是否获得认可等。幼儿教师的发展与领导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幼儿教师获得园领导的认可,感到自身工作很有价值,增强职业幸福感。其次是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着教师的心,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的直接评价者。绝大多数的家长尊重、信任和肯定他们的工作。这是对幼儿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这种被承认和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再次是幼儿教师与幼儿爱的互动,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给予幼儿爱时,幼儿也会以一份真诚的爱回报教师。对于教师的付出来说,幼儿的爱是最大的安慰、补偿和回报。这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我在多个幼儿园实习过,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很多40岁左右在幼儿园当教师超过15年的老师,看到幼儿因为想父母哭闹、尿裤子、办错事,都很默然,甚至生气地指责,比较烦躁,工作积极性明显低于年轻教师,得到幼儿爱的反馈较少,职业幸福感偏低。

(二)内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裴斯泰洛齐、福录贝尔、陶行知等,他们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但实际中有不少幼儿教师工作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2.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

幼儿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可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二是幼儿的成长进步。幼儿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幼儿,教会幼儿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成功地组织一堂课,内心都会伴随着无比的喜悦,看到幼儿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认为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并非常有价值,当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之一。

3.幼儿教师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富有理想、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著地为实现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他们过分努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精力的消耗会非常大,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然而现实并不总是如愿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职业幸福感。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幼儿教师只有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体验到幸福感。因为每一种工作都有它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便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什么人都可以干,其实不是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首先我们自己应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在六七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都是在此之前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说明幼儿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都知道0~6岁,存在着很多不同关键期,比如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要在这段时间注意对幼儿坚持性的训练,并告知家长进行配合,可以帮助幼儿拥有良好的坚持性,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错失了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今后将很难弥补,甚至影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说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工作拥有巨大的价值。其次,为什么同样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面对同样的孩子,有的能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感,有的却不能,其原因是源于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如果想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我们要改变对待幼儿的看法,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经常会犯一些让成人看了极其可笑的错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充当“妈妈”的角色,应该理解包容孩子的缺点、错误,去帮助他,而不是指责、怒骂、嘲笑。孩子的天真无邪,爱得真挚、纯洁,让许多成人自愧不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作家周树人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所以,幼儿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儿童观,理解幼儿就会减少大发雷霆和误解幼儿,而且幼儿的好多优良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评价,也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社会应重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对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尽可能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并让学生有机会去幼儿园参观、见习,从而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幼儿园时不会茫然失措,更容易适应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提供各种机会为在职教师充电,或鼓励他们外出学习。最后,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后,主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幼教工作的得心应手,便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好评、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会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三)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给予制度保障

第8篇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首次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幼儿的发展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是一个呈同心圆结构的层级化多元系统。

二、农村幼儿教师生态学下的现实困境

(一)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缺失,发展平台短缺在所有幼儿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应该是最悲情的。农村幼儿教师往往被排挤在教师编制、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机会之外,缺乏专业发展需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其次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性需要也严重缺失,教师的生存满意度、心理焦虑感、职业忧虑感等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低于公办幼儿园教师和社会一般人群。

(二)家园合作处于低水平,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花盆”效应受农村地区家长文化水平制约,以及农村教师多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滞后,家园联系处于一种表面层次上的“良好”状态。幼儿园组织文化是关于观念文化、管理制度、人际模式等交互作用而创生出来的制度模式,它蕴含着教师发展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这种效应在农村幼儿园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年龄组之间的“失语现象”。这种缄默性的组织文化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反思以及交流合作,教师如同处在“花盆”中一样,内部素质提升困难,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社会性支持环境缺位,农村家庭及乡镇社区与教师衔接不畅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自身个人的完善,需要多方进行合力效应。农村家庭、乡镇社区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外系统,它虽然不直接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却能对其间接产生影响和作用,从而影响教师的个体发展。而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社会性支持环境缺乏,很多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普遍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家庭对教师提供的支持也较少,很少家庭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乡镇社区与家庭的衔接也不是很通畅,家庭,乡镇社区和教师三者之间衔接不通,这使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系统短缺。

三、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现实困境的生态策略

(一)满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搭建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微系统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然性需要以及社会性需要的满足是幼儿教师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首先要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自然性需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根本生存需要,第一要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幼儿教师的工资,并要保障足额发放;二要增加津贴补助,如学历津贴、加班津贴;三是保障机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应得到确保,让农村幼儿教师也能享用公费医疗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其次要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性需要,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职称评定是农村幼儿教师身份落实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加强家园合作,改善幼儿园组织文化,推动构建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中间系统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经常流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开展工作。家园合作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宣传,家园关系的健康发展影响到教师在工作中的自我调适和自身的心理健康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专业成长。在幼儿园组织文化中,对农村幼儿教师影响最大的是园风和学风。从园风上,幼儿园应该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外部支持。

第9篇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多数学者都谈到教师素质不高是发生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高校开设的语言类课程主要是理论引导,缺乏准教师的口语训练,导致刚走上从教岗位的教师缺乏对自身语言的反思能力,即使语言失范也很少察觉。其次,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偶然事件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会增加语言失范的风险已经得到共识。幼儿个性迥异与社会化程度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势必受到不同教养方式、教养内容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行为习惯,在幼儿与教师的“冲突”中教师进行语言威胁必将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教育”方法。小班幼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家庭”,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为习惯将在这里养成,说明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极低。可惜的是多数幼儿教师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在教育幼儿,大多缺乏耐心,反而要求极高。教师语言行为缺乏指导与监管。教师缺乏语言方面的引导和约束,是导致言语失范的重要原因。对于新建幼儿园来讲,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规范化指导,在这基础之上应该是是制度维护——教师用语监管。

二、“威胁语”使学前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威胁性语言的分类,但并没有就某一类型的威胁性语言可能造成的结果予以量化研究,只是宏观(主观)层面的“......资料研究表明,教师语言失范将对......造成严重后果”种种引用。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显然教师“威胁语”不可能披上教师职业化用语的外衣。“要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教师“威胁语”的使用极大地抹黑了这种提法,不利于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不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问题。那么,幼儿教师的这种传统“威胁语”怎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性?怎能肩负起教育改革排头兵的重任!纵使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了创新性,教师也往往会进行语言打压,因为他(她)与其他人不同,发生的各类问题极具挑战性,不利于教学管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第八条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师“威胁语”的出现正违反了这条规定。教师“威胁语”发生时,往往表现出情绪焦急,不够平静。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口头上的威胁,幼儿并没有真正的被送往其他班或被警察带走,家长照样还是来接了。如此下去,幼儿就会慢慢习得暂时的规避行为,而并不会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种消极模仿对幼儿发展极为不利,幼儿更有可能“袭承”教师的这种不良行为。要使教育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几乎办不到。由于幼儿在遭遇“威胁语”时压力倍增,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情绪问题。如果经常被教师使用“威胁语”,幼儿可能出现成就感低和缺乏关爱等心理,成为病态人格易感人群,最终成为教师“威胁语”的受害者。总之,小班幼儿集体经验缺乏,没有形成固定的交际模式,各种活动中极易出现“不达标”问题,而这时新教师大量的“威胁语”不利于幼儿后续发展,会使学前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造成学龄期教育困难。

三、消解策略新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