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4: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妇产科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妇产科学论文1700字(一):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CP结合TBL教学的应用探讨论文
妇产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临床学科知识,也是医学院校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内容,此科学内容存在比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使用常规临床带教教学形式,虽然也起到了一定成果,不过无法令人真正满意,并且此种常规带教形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带教师生之间互动不到位等。现在医学院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形式转变为主动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领的互动教学模式。现在将TBL和CP结合教学法使用在妇产科教学中,针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护理
等,使得患者得以早日康复,基于此,我院尝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使用CP结合TBL教学,并选取近年来我院实习的90例学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实习的9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方案分成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所有研究对象都是专业许而生,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19-24岁,平均(18.24±0.45)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23岁,平均(21.24±0.04)岁。学生来自的大专和本科学院,对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传统临床带教方式,专业教师针对妇产科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查房实习工作,主要过程是,专业教师针对妇产科内容进行讲述,然后分配学生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病史后进行妇产科检查工作,为孕妇书写病例、产程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实习具体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决,最后以试卷测试形式针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CP结合TBL教学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划分,结合实际情况以每组3-5人不同成绩进行混搭【1】。第二,做好实习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CP文本,简单接受后提出简单问题,实习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对病情掌握后以自学形式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第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基于教师引导下,做好治疗干预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分娩过程,判断宫缩等。第四,个人发言时间,小组学生逐个提问进行解决。第五,总结点拨提升效果,依据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判断,做好重点讲解工作,做好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
1.3观察指标
课程接受,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以百分制形式进行,理论为60分,而实践则为40分,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等,针对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成绩差异性对比可以采用t值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最终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优于对照组,理论实践能力高于对照组,系团结协作能力也高于对对照组,并且独立查阅资料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妇产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内容,此科學是结合了内外和儿科学科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熟练临床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医师合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TBL教学结合CP教学形式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沟通意识,进而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4】。TBL和CP教学形式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使用,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在整个过程中,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而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TBL结合CP教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实习学生发展。
妇产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心得论文
摘要:留学生教育现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一所高校开放程度的标准之一。但由于留学生在语言、文化及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上面临不同的困难。为了提高留学生妇产科学的教学质量,该文阐述了在妇产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妇产科学留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246-02
当今留学生高等教育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教学工作已成为国内各高校一项新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体现当代中国正不断由生产经济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重大转变。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操作性为一体的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发掘留学生的潜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在多年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体会。
1留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笔者学校临床医学5年制临床本科专业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基础,大部分学生英语口语相对流利,但部分学生英语口语带有较浓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汉语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并且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其国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对专业课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1]。留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与中国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也有较大区别,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主动性强,与教师之间互动良好。但同时,课堂纪律相对比较难把控,因为上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打断老师的讲课随时提问,所以课堂上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争取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2教学方法的实施
2.1理论课教学
因为考虑留学生未来毕业后虽然可能回国工作,但在中国留学实习阶段,面临的患者大多为中国患者,所以尽量让学生适应中国的医疗环境,在课堂上采取中英双语式教学。课堂首先先用传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全英文理论课程内容,但摒弃传统课件中冗长、繁琐的文字描述,课件中采用形象的图片、多彩的动画以及部分原版英语声音影像,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该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生动的讲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点拨式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的方式对所学疾病总结,通过案例让留学生融入角色,并参与到情境模拟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课堂的精髓所在,教师同时予以指导,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事先选择一中国名学生,其作为“患者”经过课前简单的培训,以便于课堂上能轻松应对留学生的发问,并且尽量向标准化病人(SP)靠拢。然后,让学生分别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口诉体格检查项目及应实施的辅助检查名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环境,要求学生需用中文依次询问病史,无法用中文准确表达者,教师在旁边进行解释说明,并鼓励课堂上其他同学用中文进行补充提问。若学生提出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项目有误,教师在其旁询问选择该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目的,进行解释说明错误所在,并回放课件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原因;若学生提出检查项目正确,教师应积极地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引导其针对性地探索该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同时回答出鉴别诊断名称。在这一模式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参与其中,或者对此表现得漠不关心,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授课教师在补充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对于重点中英文词汇做反复提醒、强调,进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程的印象。
2.2实践课教学
因妇产科学其本身的特殊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个人隐私问题,且基于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实践课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践课前教师事先准备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应在课前温习相关理论课知识,鼓励并提倡学生收集理论课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识点。虽然理论课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环节,但牵涉到与真实患者沟通和相处的方式方法,也是医学生所必备的技能之一,在问诊过程中能让留学生深刻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病例对象选择能配合的典型病例为主,教师采用学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模式,事先与患者充分沟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带留学生走进病房。
然后采取将学生自由分组模式,一般分为4~5个学习小组为宜,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代表向患者询问病史,同样使用中文式提问,再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提问。留学生代表可对患者进行简单查体,模拟式提问辅助检查结果,然后由教师在旁边给予辅助检查结果的回答。教学实践过程中组内同学可以随时讨论,尽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询问结束后再进行组间的补充回答,探讨在问诊及查体时的疏忽遗漏之处,然后进行弥补和纠正,并对该病例的体征、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最后环节再由带教老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及点评,并结合具体病例解答实践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困惑和争议的问题。因留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性格更加活泼、自信,且思维活跃,这种“分组式”的病例实践课,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的反响普遍良好,同時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完美互动及配合,增加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通过与患者的切实接触,了解中国医疗现状,适应中国国情,让他们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式”医疗,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3讨论
医学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妇产科学于第二学年下半年开设。在开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妇产科学的兴趣、态度、目的、要求。(1)兴趣:感兴趣为80.5%,只想了解为15.0%,不感兴趣为4.5%。(2)态度:主动学习为66.5%,被动学习为30.3%,不愿意学习为3.2%。(3)目的:认为就业容易为59.8%,就业一般为26.2%,就业困难为14.0%。(4)教学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扎实者为58.2%,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一般者为32.1%,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了解者为0.7%。(5)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通俗易懂的为80.5%,教学方法一般化为10.2%,教学方法没有要求的为0.3%。(6)本人学习出发点:为就业工作为50.8%,生理需要为38.7%,没有意义的为0.5%。(7)为什么来学医:自己主动为46.8%、父母要求为35.2%,其他原因为18.0%。
2制定课程的整改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1“兵马尚未动、粮草却先行”
针对学情开展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制定一套符合教改的整改课程体系是前提。教研室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并分工合作,以符合学生的要求为前提,符合教改要求为准绳,每人拟定一套整改方案,,开展示范公开课,各述己见,进一步剖析讨论、整改整合,制订出了符合教改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考文献目录、素材库等资料,为妇产科学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2.2改变旧传统,增加新方法
传统式的教学是以讲解、提问、归纳、小结等方法为教学主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知识转播场所。在教学教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导学上下功夫,开展了项目教学、病患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灵活应用,促进“教”、“学”、“做”的互动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变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教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先行作用。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以自制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信息,又扩大了课堂教学量,让学生获取了更多更新的医学知识。
2.3实行“五结合”,巩固知识“链”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情景与角色结合、学校与医院结合,这五个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一条紧扣教学的连环“链”。
(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回顾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增强学习的信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临床病案,以问题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教学手段之一,此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能力与胆量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临床病案,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讨论,然后启发式讲解,总结式点拨。
(3)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灵活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去,充分利用实验课,强化技能操作训练,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至关重要的环节。
(4)情景与角色相结合:应用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传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5)学校与医院相结合:学校是理论知识传递的场所,医院是实践技能练习的基地,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无技能操作的实践教学,是不完整的医学教学。见习是了解医院的医疗环境,实习是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这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过去评估学生是以每学期1~2次的理论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妇产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学生的生源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前提下,也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方法,从职业素质、实验操作、病例分析(或课堂提问)理论考试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客观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效果。
(1)医师的职业素质与医德:以医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以“五心”服务为要求,以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衣帽整洁、实验操作形式等开展问卷或考核,量化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2)课堂的分析讨论与提问:运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讨论、回答问题,是评估的第二要素,课前预习提问、课末回答问题、或病例分析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的评分等均是评估学生的方法,只是要把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3)实验的操作技能与考核:实验操作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熟练,在学期实验课即将结束时,我们以《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实施考核评分,也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产妇,26岁,GIPV,因停经39+5周下腹不适半小时,于2009年8月21号晚6时急诊入院,平常月经规则,15岁初潮,经期3-4/29-30天,未次月经2008年11月16日。预产期为2009年8月23日,查体:T.37度。P.82min,R.18/min。BP.100/60mnHg。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肝脾正常。产科检查:宫高26cm,腰围84cm,胎方位LOA,头先露,固定,胎心142次/分,宫缩15″/30′,阴检,宫颈管未消退,宫颈质中,宫口未开,曾在市里2家大医院B超检查,未发现有异常。入院诊断:1.孕39+5周GIPO先兆临产;2.低体重儿?于2009年8月22日晨4时规则宫缩,30″/4′,胎心音144次/分,胎头s+1,宫颈管完全消失,宫口开4cm,于5时20分,宫口开全,宫缩30″/3′,胎心148次/分,羊水自破,工度清,在常规消毒6时顺娩出一死女婴。5分钟后胎盘有剥离征象,轻牵脐带,其自行滑落,胎盘仍在宫腔里,在常规消毒下手取胎盘,胎盘胎膜完整,重约380mg,,长14cm,宽14cm,,厚1cm。脐带长45cm,直径0.6cm,脐带断面种植于胎盘胎儿面的边缘上,血管很少且细小,只有一条静脉断端,胎儿断面部份附有羊膜,直径0.4cm,死胎重2.3Kg。阴道出血约150ml.。
2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原来是由羊膜包卷着卵黄囊和尿膜的柄状伸长部而形成的。脐带中通过尿膜的血管即脐动脉和脐静脉,卵黄囊的血管即脐肠系膜动脉及脐肠系膜静脉。当卵黄囊及其血管退化,脐动脉和脐静脉就发达起来,在这些间隙中可以看到疏松的胶状的间充质。在子宫中,子宫动脉在胎盘的母体部分出的毛细血管,与胎盘的子体部胎儿毛细血管靠近,在此处母体和胎儿的血液间进行CO2和O2,代谢产物即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交换。脐动脉将胎儿来的废物运送至胎盘,脐静脉将O2和营养物质从胎盘运送给胎儿。最后由子宫静脉将来自胎儿的代谢废物运走。
一、临床上脐带附着异常主要为两种
(一)边缘附着
脐带附着在胎盘边缘,即球拍状胎盘,约占10%,此种情况常见于早产的病例。正常胎盘呈圆形或卵圆形,脐带附着于胎盘胎儿面,界于边缘及中央之间。如果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上,状似球拍,称为球拍状胎盘。球拍状胎盘比较少见,发生率为0.1%~15%,属脐带附着异常,胎盘娩出前诊断困难。球拍状胎盘本身无临床重要性,在分娩过程中,脐带边缘附着一般不影响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在产后胎盘检查时被发现。但若脐带附着点恰在胎盘下缘近宫颈处,可受胎儿先露部的压迫,产生胎儿宫内窘追甚至死亡。
(二)帆状附着
帆状胎盘是指脐带附着于胎膜,血管通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帆状胎盘在双胎中的发生率比单胎高9倍,而且此胎盘对母体本身无影响,主要是对胎儿的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胎儿的死亡率.如果脐带附着点正好在胎盘下缘近宫颈处,可受胎儿先露部的压迫,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乃至死亡.帆状附着在单胎分娩中占1%左右,在双胎较常见,而在三胎几乎常有此种现象。有脐带帆状附着之胎盘,其胎儿先天性异常增加。当胎盘血管越过子宫下段或胎膜跨过宫颈内口时,则成为前置血管,当胎膜破裂时更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前置的血管被胎先露部压迫时,可致循环受阻而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前置的血管由于缺乏华通胶的保护容易破裂,是晚期妊娠出血的原因之一。脐带帆状附着破膜后往往出现脐带脱垂。
二、脐带附着异常发生的原因
由于在胚胎发育初期,脐带附着正常,在以后的胎盘过程中,由于叶状绒毛膜的单向侧方生长,脐带“掉队”,附着处因营养不良,绒毛萎缩变为平滑绒毛膜。由前置胎盘变化而来:子宫内膜退化使胎盘面积扩大,部分形成前置胎盘,另一部分可能因内膜“贫瘠”而使叶状绒毛膜单向生长,向上扩大面积,脐带附着处因营养不良,绒毛萎缩,变成平滑绒毛膜而使脐带附着胎膜上。
三、脐带附着异常临床表现
按先后顺序为胎膜破裂时脐带血管破裂、发生无痛性阴道流血,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儿死亡。通常表现为分娩前或分娩中破膜后立即出现的无痛性阴道出血,量不多(200~300ml)。一般产后检查胎盘胎膜方可确诊。血管前置是胎儿潜在的灾难,破膜以后,覆盖在宫颈内口的血管易破裂,使胎儿迅速失血和死亡,即使不破裂,前置的血管可能在分娩过程被胎先露压迫,导致循环受阻而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因此,一旦明确诊断,血管前置是剖腹产的绝对指征。故产前超声检查应注意脐带附着和胎盘的关系。诊断血管前置比较困难,在羊膜未破前,通过已开大的宫颈口,于先露部摸到搏动的血管,可诊断为此病;羊膜破裂后,发生无痛性阴道出血,临床检查又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或其他出血原因,而胎心律变为不规则或胎心率变慢,应考虑本病。此时,可进一步检查阴道流出的血是否为胎儿血。检查的方法:①阴道血液涂片:如果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有胎儿出血;②Singer碱性变性试验,若为胎儿的血红蛋白,即为粉红色;母体的血红蛋白为黄色;③Klehauer试验:血片在酸性pH中孵化后检查,母血细胞溶化,而胎儿血细胞不溶化。凡能证明阴道流出的血是胎儿血,结合病史即可确诊。产后行胎盘检查,可发现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的胎膜上。
与医学临床的其他学科一样,妇产科学也是按疾病分类讲授流行病学特点、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策略以及预后、预防措施,但是妇产科疾病患者机体的机能及形态学变化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因此对妇产科疾病的认识有赖于对生殖生理及妊娠生理知识的透彻理解。比如学习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就特别需要学生了解卵巢生殖生理功能的特点,出生卵泡数量及以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此在了解卵巢周期、卵泡的发育这些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只要重点掌握生活方式和高雄激素症状、体征的基本特点之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采用针对性抗雄治疗是根本治疗措施的缘由了。具体组织教学如下:首先,由学生为主体,复习女性生殖生理的卵泡周期内容,然后以案例为主,通过分析患者闭经或月经稀发等症状,用多媒体呈现高雄激素症状体征,由老师诱导学生阐述出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近期及远期危害,和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等,此处,教师如导游,学生如游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痛患者之所痛、苦患者之所苦、急患者之所急,学生才会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治疗方案及措施的确定中。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疾病快速有效而又有深刻的认识,最后可由学生来总结重点,教师负责讲清难点以及梳理整体脉络。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地根据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合理选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有趣、有理、有效。
2.1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又称PBC(ProblemBasedcurriculum,以问题为中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此教学方法应用到妇产科学的教学中,可以从挖掘学生自身或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那些真切的患者症状特点或治疗方案的选择就可能激发学生渴求答案,并产生通过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刚,从合适的临床病例出发,比如“痛经是否渐进性加重?在什么情况下加重?”等许多女同学们对此也多有感受的病症,在课前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帮助她们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对痛经或腹痛可能的病因作出合理判断,并结合临床诊断,讨论鉴别诊断,由学生来从中找出正确诊断的依据,选择怎样的临床治疗方案?科学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纵横向思维,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架构横向思维的桥梁,同时进一步结合多媒体或实习课,使得“情景再现、模拟看病”将学生带入“临床实际”。
2.2应用W2H2思维模式
模块化的知识体系设置,主线式的引导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将看似散在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有序,有效。以典型疾病典型症状为例,将设置在主线上的讲授内容分解为what、why、how、howdo4个“程序”。各个“程序”所涵盖的内容分别为“what”,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why”,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how”,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howdo”。如何治疗、预后、预防,如功能性子宫出血(what),排除器质性病变,由于下丘脑-垂头-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月经失调(why),卵巢激素分泌失常,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所引起的临床症候(how),临床表现不一,但多数是孕激素相对不足,所有以孕激素为主的激素治疗是根本,特别注意止血后月经周期调整的问题,防止复发很关键(howdo)。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思考解决综合的学习环节是W2H2思维教学模式的核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内涵,有利于触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探索未知的兴趣,增强重视自己的学习质量,努力去“建筑”自己知识结构的意识。
2.3类比启发式教学
在妇产科学的学习中,很多疾病在症状、特征等方面存在共性,知识点存在彼此交叉及混杂性,如痛经和月经量多或月经不调在很多妇科疾病都会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等,但仔细探究它们又必然存在差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组症状体征相互关联的疾病,提出问题,横向比较。引导学生从疾病症状、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思考,找出异同点,进而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预防措施。类比的讲授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突出各疾病特性,这样不仅把可以将内容讲深讲透,而且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横向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精神。
2.4多媒体辅助教学
妇产科属于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繁杂凌乱,课时紧,患者不愿意做见习范例,学生见习和感性认识疾病的机会较少,有些内容非常抽象,单纯的语言表达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解决了抽象性和动态性。配合相关录像、动画、Flash,学生能清楚了解妇科手术、计划生育手术等全过程以及妇产科门诊接待、诊疗的过程,能生动地再现病人在手术中的情况,形象表现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部分所涉及的难点很多,要把重点、难点讲授清楚,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我们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经血倒流的FLASH,异位内膜种植的模式图,并用动画的形式将经血逆流、异位内膜种植、血管形成、出血等等发病环节一一演示出来,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记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知识点,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实践教学检验
妇产科学很多专业知识,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后,必须是“讲”和“练”结合,靠亲手练习才能掌握的,但无论是产科还是妇科检查,由于暴露的部位非常特殊,同时妇科的窥阴器检查和双合诊检查患者都会感觉不适,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患者本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实习医生做检查的,更不用说“练”了。这些都使得妇产科临床教学具有了更大的特殊性和难度。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购进了进口仿真模型,外观和触感与真人相似,给学生带来了拟似临床的感受,而且可以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比如学习如何进行妇科检查方法,学生不可能在病人的生殖器官上学习、操作和练习,而在模型真人上皆为可能。学生以模型为“患者”,边听老师讲解边操作模仿,包括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指导“患者”合作、操作后嘱咐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内容等,通过模拟与“患者”的交流来提高语言沟通能力,使得今后学生才能合理、灵活地使用这些检查方法。如此,学生能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中,在模拟诊疗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网络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师宗县妇幼保健院、师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救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岁。本组资料中除4例双胎妊娠外其余均是单胎妊娠。其中,36例剖宫产,2例吸引产,4例臀位牵引,18例顺产。24例出血量在800~1000ml,0例1100~1300ml,10例1400~1600ml,16例≤1700ml。
1.2出血原因
本组中有50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占77.1%),6例因胎盘因素而引起(占10%),4例因子宫破裂而引起(占1.5%),6例因软产道损伤而引起(占10%)。20例有妊娠合并症,54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54例做过产前检查,6例未作检查。阴道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对产后出血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75。P>0.05),详情见表1。
1.3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出血量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h内≥400ml或出血量在胎儿娩出后24h内≥500ml为产后出血。
1.4出血量采集方法
在术前对产包、手术包、辅料包等进行称重,在产后再次进行称重,将前后相减所得结果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或是用量杯测量留于弯盘内的血液。
1.5治疗
大出血发生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充、吸氧,若出血出现在胎盘娩出前,应当立即给予肌注缩宫素10U。用手将胎盘嵌顿及残留物取出,将粘连剥离,必要时需要行刮宫术;植入者立即给予子宫次全切除术。在抢救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贫血情况积极纠正。将血止住以后,留产房观察室至少2h,期间对血压、脉搏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待到血压、脉搏及子宫收缩情况检查稳定后方可回病房。
2结果
经过对本组60例大出血产妇的积极处理后,其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死亡情况发生。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大出血高于自然分娩大出血,与有关研究报道相一致。为此,医院应广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尽量说服无剖宫产妇行自然分娩,减轻事后弊端;在行剖宫产手术时,应注重手术技巧的控制,切口合理选择,及时对术中出血位进行缝扎,减少剖宫产妇出血量。
3.1出血原因
①从本组资料中可以看出造成产后出血的最大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产程长,在临产时对镇静剂过度的使用,剖宫产时麻醉用量过深,这些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曾经有流产史的患者其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损伤,使宫内受感染的机会增加,当再次妊娠时,胎盘胎膜粘连,胎盘滞留,胎盘位置不正常,胎盘植入也可对子宫收缩造成影响从而引起产后出血。③在院外生产的,有可能对子宫颈和阴道造成损伤,特别是宫口未开全产妇就过早用力,或过强宫缩,胎儿分娩过快,在分娩时对会阴的保护不当等都可造成了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而引起产后出血。
3.2抢救措施
3.2.1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早期处理给予促宫缩药物,配合相应前列腺素药物进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加用宫腔纱条填塞,争取产后出血抢救时间,且对保留出血后产妇生育能力有一定意义。在使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的原则。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将宫底固定,另一只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自外而内送入宫腔内,应当塞紧,不留死腔。在填塞后一般都不会再有出血现象的发生,经过对产妇进行抗休克处理后,可逐渐将情况改善。
3.2.2软产道裂伤
对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有效处理措施是进行准确及时地修补缝合。首先检查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移动卵圆钳应当顺时针方向直视下对宫颈情况进行观察,若有裂伤应当立即用肠线缝合,阴道裂伤按组织结构依次缝合。
如上述处理还无效,为抢救产妇生命,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给予产妇足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改善贫血,促子宫收缩,必要时行B超检查等。
3.3预防
及时对产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减少产后出血有重大意义。医护人员宣传正确合理的避孕方式能减少不必要妊娠及人流,以减少宫腔感染及子宫内膜损害。对孕期保健知识进行宣传,能使孕妇明白产前检查、孕期保健的好处,对及时发现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有重要作用。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20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4.56±3.87)岁。对照组初产妇16例,经产妇19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5.12±3.1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在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无菌导管插入双侧髂内动脉,显示子宫动脉,明确出血的动脉,然后将造影导管插入该子宫动脉,注入新鲜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重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后退出导管,在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15min,包扎。术后卧床静养24h,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与否,并且进行补液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首先采用补液、快速输血、升压药物等措施控制出血,若无效,则需马上找出出血动脉具置,并且在动脉搏动点的近心端1cm部位进行结扎术,或实施子宫切除术。术后仔细观察患者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子宫切除、死亡、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子宫切除、死亡、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中子宫切除1例,切除率2.9%,没有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9%;对照组子宫切除率14.3%,死亡率5.7%,并发症发生率17.1%。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在临床上非常的常见,导致因素可能为异常妊娠、妇科损伤、恶性肿瘤、产后等,患者都有出血量大、死亡率高的特点。产妇在出现大出血后,一般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则要实施子宫切除治疗或髂内动脉结扎治疗,休克患者耐受性差,需注意给患者保暖。子宫切除术会造成患者失去生育能力,给育龄妇女带来严重心理创伤,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并且预后较差;髂内动脉结扎术时间长、难度大,成功率也低。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甚令人满意,为医患所不取。而介入性动脉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挽救大出血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
4结语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70名实习护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为女护生,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35名护生。观察组35名护生,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2.5±1.1)岁,其中15名学历为本科,20名学历为专科。对照组35名护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为(21.8±1.3)岁,其中18名学历为本科,17名学历为专科。两组护生的年龄与学历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35名护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35名护生实施PBL教学法予以带教,具体带教内容包括:其一,带教老师要依据我院制定的有关护理课程来设计带教内容。其二,带教老师要对护生在学习理论时期掌握的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予以充分了解,同时设计相关案例,保障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可以和实习内容有效结合,再按照案例衍生的问题来深入辅助教育实习护士。其三,带教老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护生的专业特征,实现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临床带教。其四,带教老师设计课程时,要和我院妇产科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密切联系,让各个教学案例都拥有各自特性,较为多用的案例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以及感染护理等。其五,带教老师需要对每位护生予以严格要求,要求护生对各项护理工作都拥有清楚的操作方案,并且要及时修正和指导护生在实习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评价指标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各位护生的每项护理工作的掌握情况,且需要在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成绩,考核内容有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两项。操作技能总分是70分,理论知识总分是3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护生的各项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与汇总,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与处理汇总后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进行,组间对比的检验采用t进行;若对比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时通过对两组护生的专业成绩予以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7.61±2.18)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1.34±1.12)分,两组操作技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5.135,P=0.000);观察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7.52±2.11)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1.18±1.08)分,两组理论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15.824,P=0.000),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众多研究实践表明,妇产科实习护士带教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护生进一步认识所面临的职业,逐渐增强护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让其全力地进行护理工作。我院在带教过程中引入的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分析实际病例,以此让护生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比如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或是性索间质瘤患者在实施化疗时,会抑制毛发分布细胞群的有丝分裂,毛发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限制,使得患者发生发质变差、发根萎缩以及脱发的现象。若护士缺乏经验时,往往对于这种现象会较易忽视,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极易发生护患纠纷。
4结语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08例术后及产后便秘患者,其中88例运用耳穴疗法作为观察组;20例采用维生素B1肌注,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子宫肌瘤术后17例,卵巢囊肿术后5例,子宫内膜癌术后5例,剖宫产术后28例,自然分娩后33例。对照组中子宫肌瘤术后3例,卵巢囊肿术后2例,子宫内膜癌术后2例,剖宫产术后7例,自然分娩后6例。以上病例均为术后或产后1~3d出现便秘。便秘诊断依据:排便艰难,3d以上排便1次,大便干结,可伴有腹胀,胃纳减退等症状,并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gd,连续给药3d。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连续治疗3d。
1.2耳穴贴压方法
1.2.1准备工作
操作前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耳廓局部情况及心理社会状况等。准备好0.5cm×0.5cm大小布胶布数块、王不留行籽数颗及常规医用消毒物品。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1.2.2取穴定位
选取双耳内分泌、皮质下、大肠、三焦、直肠下端、脾、小肠、肺。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切迹内;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大肠:耳轮脚上方前部;小肠:耳轮脚上方中部;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直肠下端: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肺:耳甲腔中央周围。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耳穴探针在上述穴位所在部位由上而下探寻其敏感点,患者有酸麻重胀感,即“得气”,则说明穴位选中。
1.2.3耳穴贴压
对所选穴位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胶布中间,然后使用镊子将其对准并贴于所选穴位之上,进行按压,以患者耳廓胀、痛、红、热为准,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min,两耳交替。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通便药物,可根据病情适当下床活动。留籽3d,于第4天撤籽,用手或镊子轻揭胶布,取下埋籽,观察皮肤有无破损。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保持局部干燥,如潮湿则及时更换。
1.3观察指标
耳穴贴压治疗3d后,比较治疗前后便秘、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于治疗后有大便排出,便软,且排便通畅;(2)有效:能排大便,但较困难或大便干燥;(3)无效:治疗后无大便排出,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耳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经耳穴贴压治疗3d后,便秘、腹胀及纳差等临床症状都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88例中治疗1d排便者16例,2d排便者58例,3d排便者12例;对照组20例中治疗1d排便者1例,2d排便者5例,3d排便者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01)。
3讨论
耳穴疗法属祖国传统医学,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有适用性广、价廉、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贴压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不良反应,因王不留行籽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现在临床多用。中医认为,“耳”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它与经络脏腑间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显示,人体各个脏器和各部分在耳廓上都有一定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是脏器有病时在耳廓上的反应点。刺激耳穴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反射能抑制脏腑的病理阳性灶,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妇科术后和产后便秘是由于手术及分娩时气血亏虚,卧床少动,大肠气机瘀滞,升降功能失调,传导失畅所致。皮质下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其可调节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排便反射兴奋性,增强肠道排便的功效;取内分泌穴以调节内分泌;可起协助之功。另外,取大肠、直肠下端、小肠、三焦穴位可增强肠的蠕动,通调肠腑,下气通便;取脾穴,可健脾益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促进大肠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诸穴同用,具有调节脏腑,润肠通便的目的。因此,我科对88例妇科术后或产后便秘患者采用耳部穴位进行贴压治疗,发现便秘、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都显著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1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由于手术前后禁食,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l的缺乏。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降解减少,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胃、十二指肠蠕动及腺体分泌增加。因此术后给予维生素B1可以在弥补机体摄入不足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目前其用于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已有报道。结果发现,耳穴贴压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B1。可能与维生素B1作用部位主要集中于胃和十二指肠,对小肠、结肠作用不大有关。
4结语
1.传统医学教学的特点与缺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从事医疗事业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大量的扩招,多数的医学专科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因此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渐渐的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总结当今医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大落后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前的医疗模式不能同步;不能达到培养当前所需的医疗人才的标准。因此医学教育需要寻找更多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
2.传统妇产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妇产科学是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统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更要具备专业的人文素养,因而对于妇产科学这种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仅靠教师讲解教材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的讲授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健全,患者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见习生、实习生参与他们诊疗过程很多患者抱着一种排斥的心理,尤其对于妇产科学这种涉及到了女私部位的专科,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属对于实习生的观摩或者检查都是有抵触情绪的,这使得初出茅庐的妇产科临床见习及实习医生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能否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帮助医学生缓解这些问题也将是教师在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二、微课堂简介及其优势
1.微课堂的产生背景。
新的时期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要致力于建设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更加广泛的应用探究式、讨论式及参与式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及能力的趋向下,为他们创造更适合其发展的个性空间。这为我们的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提出新的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模式方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些“小”而“微”的东西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譬如微小说、微电影、微故事、微评论等,它们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因此教育也逐渐烙上“微时代”的印迹,微课堂正逐渐走入当代教学当中。
2.微课堂的简介。
微课堂是当今教育方法中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一个新生事物,2009年起源于美国,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闻名。在国内微课堂的概念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堂即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传统课程一般为45分钟,讲一个课时的内容,而微课则是5~10分钟左右,只围绕一个知识点重点突破的讲解。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课堂中穿插使用微课堂,也可以将微课堂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微课堂下面设置留言板,让同学们将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部分进行留言,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在医学教育中使用微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完善教学内容,将重点难点疑点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重复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微课堂的重复利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微课堂可以进行时时更新,方便授课内容与当今医学医疗最新进展相同步。
三、微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1.在传统妇产科课堂教育中使用微课堂。
在传统的妇产科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样固定模式授课,教材内容的顺序是从疾病到症状,这使得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思维,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首先面对的并不是已知的疾病而是患者所描述的症状,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分析与鉴别能力。通过使用微课堂,可以点对点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将要学习的疾病制作成一个临床案例或者视频的形式:由一名患者对医生描述她所患的疾病产生的症状,医生与患者相互交流该疾病所表现的内容,在授课开始的时候先播放该案例,让学生们对可能产生该症状的疾病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总结,进而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通过使用微课堂可以让传统妇产科课堂变得生动,更利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准确掌握。
2.使用微课堂解决妇产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对于妇产科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仅靠教师单纯对课本内容的描述是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的,我们可以利用临床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重点内容异位妊娠的教学中将异位妊娠可能发生的部位及其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成Flash的形式并配以语音阐述,这种以声像形式的动画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例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这样的疾病,设置相应病变的图文介绍的简短微课程不仅短小精悍逐点击破难点也利于学生对该疾病的掌握,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重复微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写在课堂下面的留言板上,方便老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沟通。教师在微课堂的制作中注意联系临床实际应用,与时俱进,使基础教学不脱离实际临床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埋好伏笔。
3.微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的其他意义。
妇产科学理论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通过将临床工作中的一些理论方式方法融入到微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行程中逐渐培养临床思维。微课堂密切了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凸显培养有能力的未来临床医生的意义,微型课程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到好处“补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目前最新的临床理论、技能知识。微课堂的使用打破传统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死板备课形式,提升教师的主动开发课程的能力。微课堂易于设计与实施,迅速可见成效,增强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微课堂的使用不仅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提升授课教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微课堂其实也是对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通过对最新医学进展的查找备课,可以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及临床的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微课堂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