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验室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管理评审执行时机
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和不定期评审。定期管理评审每年至少执行一次,一般安排在年末,实验室内部审核之后,并结合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不定期管理评审时当实验室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随时进行。管理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一年。
1.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部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提前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经实验室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分发到所有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部门。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评审的目的、评审组织、评审内容、评审的准备、参会人员、评审时间及评审会议地点的安排。
1.3组织准备
质量负责人应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提供资料,以便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2管理评审会议
2.1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依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4.15的条款规定,管理评审应考虑到: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查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手册、程序及测试规范等是否符合当前实验室的情况。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质量负责人报告检测实验室检测活动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各部门负责人(如安规部、电磁兼容部)对检测业务开展中遇到问题点的分析。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查看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报告,总结最近一次内部审核的结果。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检测实验室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工作,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价。5)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查看检测实验室本年度第二方(客户或客户委托)、第三方(如认可机构)的审核报告,总结审核结果。6)实验室间比的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列举检测实验室参加CNAS、IFM等机构举办的能力验证项目或自己开展的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报告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满意,若不满意,需重点分析总结。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考虑近期工作量的变化对检测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影响,以及工作类型的变化对检测实验室设施和资源要求能否满足。8)客户反馈、投诉:结合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9)改进的建议:检测实验室各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10)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11)实验室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12)日常会议中有关议题的研究。
2.2管理评审会议的实施
管理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需参加会议。质量负责人汇报上次管理评审会议中发现的问题改善情况,上次管理评审以来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情况,内部和外部审核,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的评价等。技术负责人汇报自上次管理评审以来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及能力验证的情况等。参会人员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对实验室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讨论。
2.3管理评审会议的输出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对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对评审后改进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体系、方针、目标、资源是否需要调整;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要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人员、限定完成日期。
3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质量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编写《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日期、参加人员;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评审过程;评审结论;不符合项说明;下一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等。管理评审报告经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由质量部发放到其他相关部门。
4管理评审结果的实施
根据管理评审会议上的结论,针对需纠正的不符合项,填写纠正措施记录单,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签字后由相关责任部门按《纠正措施程序》执行。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并实施,质量负责人对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作为下一次评审的输入。最高管理者负责确保评审所产生的措施按照要求在适当和约定的日程内得以实施。在定期的管理层会议中应当监控这些措施及其有效性。
5管理评审的记录
检测实验室需保存所有管理评审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管理评审报告》和《纠正措施记录》。质量负责人应当确保评审产生的措施予以记录,记录应当易于获得并按实验室规定的时间保存。
6结束语
(1)要严格的按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现行有效的标准,正确的检测方法,完成对食品的检验,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的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水平、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质量管理的工作中,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看待。只有在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确保食品检验能够准确顺利的完成,从而保证食品是合格安全的。
二、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
1.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细化,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质量管理人员身上,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进行维护和完善。
2.要合理的分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实验室体系管理的相关文件,要定期的培训给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要对实验室的客观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对所采用的标准品和比对样品进行严格的控制,采购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要一起进行严格监督。对进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严格把关,进行质量对比,质量低劣的物资品类不能进入实验室,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中
1.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管理
要使检验结果准确无误,首先要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检验人员要对检验品进行标识,确保其唯一性,这样就可以避免样品与其他物品发生混淆。其次,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登记,这种登记记录要安全保存,不得丢失。无论是检验前还是检验后,都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样品检验顺利有效的完成。在对样品进行备样时,必须进行相关的记录、保存。
2.合理确认检测方法
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方法也在飞速的前进中,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在对不同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因此,在选择食品检验方法时,检验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检验的食品特点,选择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并规范的开展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检验要求
要想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离不开食品检验工作人员,因此,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检验结果也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室要对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不仅要求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过硬,还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另外,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检验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合理的利用到实际的实验中去,从而从根本上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控制
对实验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定期的检定、校准,确保使用的每台实验仪器、设备都是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标签的粘贴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5.对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
在进行实验前,要检查环境条件和相关设施是否满足实验要求,是否满足样品储存和配置的要求。同时,检验人员对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记录的内容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做。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环境不符合实验要求时,就要停止实验,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做好检验记录
即使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获得了准确的检验数据,没有对检验结果进行认真记录,就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做好检验记录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对记录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7.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监控方式,定期对监控计划、方法、结果进行审查,对监控的数据进行定期详细的核查,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纠正,并严格执行,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四、结语
学校要建好“三本账”。一是“总账”。要求反映仪器设备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应配数,单位,单价,数量,金额;入账顺序要和《高中或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一致,每种仪器严格按不同类别、不同规格单独登记一页;为了便于查找,总账最好裁成“梯形”;在做教学仪器设备登记簿时,不是设备的每次增减都必须单独登记,而是在已有页面上进行增减登记。二是“明细账”。要求分学科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三是“低值易耗品账”,即中学单价为60元以下、小学单价为30元以下或使用期在一年以下的零星器材账。
二、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的陈列摆放工作
1.陈列柜的摆放一般要避开窗户,尽量靠墙摆放,以腾出室内中间部位。这样摆放的好处是,既采光好又方便仪器、设备、药品的取用。2.确定陈列柜摆放位置后,一般把进门的首柜作为陈列室存放仪器的第一柜,并依陈列柜的走向依次为其编上柜号。3.从第一柜开始,按仪器配备目录的先后顺序在柜内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按顺序依次摆放。除包装小零件的纸盒外,一般仪器均应拆除外包装后再摆放(对实在不宜拆除的仪器,也要撕下外包装上的透明胶带,以表明仪器处于可用状态)。每种仪器的主附件要放在一起,柜内不同种类仪器之间应留空隙,不得堆叠挤压。仪器一般都要正放,但有些仪器也要依自身特点酌情摆放。例如,物理的斜面、杠杆、米尺应侧放;温度计、演示电表应竖放;条形磁铁应面面相放,蹄形磁铁应成对异性相吸,如只有一块蹄形磁铁,则用铁片放在V形口上,形成闭合磁路。一般不常用的仪器或轻而薄的仪器应放在柜内上层,常用仪器放在柜内中层,大而笨重的仪器放在柜内下层。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应分室存放,化学药品可按无机药品、有机药品和危险药品分类妥善储存。
三、做好仪器、药品的保养工作
1.防尘。(1)仪器须入柜保存,对不能入柜的大件仪器要用透明塑料布罩盖。(2)每次实验后,应及时将仪器擦试干净后入柜,风干后的玻璃器皿口要向下,以免落入灰尘。(3)在清扫仪器室时,要尽量降低空气中灰尘的含量;当室外风沙较大时,要关好门窗。2.防潮、防锈。应适时开窗通风,调整室内温度;金属仪器用后要先把表面擦试干净,再涂上中性的凡士林,如物理的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具座、铁架台、生物的刀片、剪刀等;金属仪器的运动部分须涂机油,旋钮处须涂黄油,贵重仪器柜内要放置防潮剂(如生石灰或硅胶、氯化钙),各种电子仪器每月至少通电一次,以提高其耐潮性能。3.防腐蚀。化学实验桌应铺设防腐台面,仪器与药品不能混置于同一柜;浸制标本要用蜡封,凡用干电池的仪器,实验后及时将干电池取出,以防腐蚀仪器零件(如万用电表用完后及时取出电池,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键或交流电压的最高挡)。4.防变形。感应起电机、手摇离心转台、向心力演示器的皮带使用后应取下,防止皮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失去弹性,导致无法使用。5.防蛀、防光、防热、防霉、防震。生物标本须放置樟脑丸;各种标本、塑料或橡胶模型应避光;化学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应装入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光学仪器的镜头、镜片若有霉点,请用镜头纸或丝绸沾少量酒精擦拭,不可用汽油擦拭;显微镜必须防震,以免影响实验效果;投影仪应待其冷却后再搬动,以免灯丝在高温下断裂。6.药品应定期检查。检查易变质的试剂(如易挥发、易吸湿、易升华、易风化的试剂)是否密封保存;检查保存液是否挥发(如白磷的水,金属钾、钠的煤油);检查标签是否腐烂、脱落;检查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腐蚀品、强氧化剂、毒害品)是否按其自身特性专柜保存,且双人双锁;检查灭火器、砂箱、贮水桶等防火设施是否完好。
四、做好各功能室的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
1.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各功能室的环境要洁净、整齐、明亮、通畅;布局要方便、合理;人文气息和科研氛围要浓厚,如可张贴所属学科科学家的“名言画像”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氛围,以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化学功能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处理好废气、废液和废渣,以减少污染;各功能室和仪器柜顶部禁止堆放杂物或私人物品,以保持美观。2.加强安全管理工作。(1)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①各功能室应通风良好,符合安全防火设计规范。②根据消防规范配置各种消防设施,定点放置并方便使用。③指定专人负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④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应熟悉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控制或消除火源。⑤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电器时,避免电火花并禁用明火。⑥防止易燃易爆品接触高温物体的表面。⑦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⑧避免光和热的聚焦作用。⑨采取静电泄放措施,防止静电积聚。⑩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避免易燃易爆物品的贮存和使用环境达到着火温度。(2)用电安全管理。具体应做到:①不得私拉乱接临时供电线路。②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③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④新购电器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⑤在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⑥当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查明原因。⑦检查高压电源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⑧在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或用湿布擦电门。(3)危化药品管理。具体应做到:①购买危险化学品须经公安部门批准,购回后必须立即存放在危险品保险专柜内,采取专柜双锁管理。②危化药品必须由专人管理。对经常使用和管理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明确责任,确保安全。③建立严格的收发登记制度。对危险品柜内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定期检查,认真核对数量与质量,做好数据统计,达到账物相符;在领用危险品时,除按常规物品领取程序办理外,还须提交实验方案及所需数量,经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由实验室分管领导批准;领取剧应严格遵照审批的数量,由两人共同领取。④实验课需用的高剧毒药品、麻醉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使用结束后的危险品废液必须妥善处理,如发生意外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查明原因。⑤一旦发现危险品有丢失、被盗现象,应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和教体局,配合公安部门追查落实,并按有关规定追查责任。⑥若各功能室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则应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马上报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或灭火。
五、做好仪器的维修、自制工作
1.管理好仪器的技术资料。要把产品说明书、图纸装订成册,并按要求存档,以便备查。2.在维修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盲目拆卸。二是只动有故障的部位。具体做到:第一,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观察、分析发生故障的部位,确定维修方法和使用工具。第二,在拆卸零件时要正确使用工具,仔细观察零件的形状、安装位置、方向和上下左右关系,作好标记,拆下的零件要放在专业盒内,以防丢失。第三,了解零件的作用。第四,拆卸的零件先进行清洗或更换,再进行装配、调整和试验。第五,一般小故障由实验教师维修,不能修的再请厂家或社会修理部维修,做到一般维修不出校。第六,在同种规格的多件仪器损坏且不能一一修复时,可采用“拆二保一”的办法,修复一部分仪器;对实在不能修复的仪器,要经学校和电教站同意后,再作报废处理。
六、做好实验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预做实验登记表;教学仪器、设备借还登记表;教仪设备损坏赔偿登记表;自制教具登记表;实验室重大事故登记表;实验室开放科技活动登记表;维修教具登记表;仪器保养记录册;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课程表;各年级演示、分组实验目录;实验室计划、总结;仪器购置、经费使用登记册;实验开出统计表;上级有关实验管理文件;实验操作考查参考率、合格率;实验公开课、研究课教案;实验方面的论文、课题、教具(课件)及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实验报告单抽样;危化药品领用、回收登记册;实验室各级检查、参观、会议记录等。平时要做好资料的填写和收集工作,一学年度结束时须将上述资料整理归档,以备查阅和各项检查。
七、做好仪器、药品的定期清理盘点及人员变动交接手续工作
为加强中学实验室的账物管理,笔者建议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各项账目管理。对调拨和自购仪器设备总账只记年月日、凭证号码、收付金额等项目,再按固定资产分科单设账目,每科分通用、专用两类,账目设名称、编号、数量、金额、柜号、层号、增减等项目(可分玻璃、药品、配套材料等);对实验中损坏的仪器和正常消耗的物品,采取一星期汇总一次和一个月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并在各账目注销。
二是对各种仪器采取科学化管理。根据仪器的不同特点,分科、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存放;对不容易损坏的仪器要定位编号,注明名称;把仪器柜按仪器种类编成柜号和层号,要求同类仪器存放在一起,且化学药品、试剂瓶都要贴上标签并涂蜡保护;建立柜卡,注明仪器的名称、编号、数量、型号、规格、柜号、层等项目,并按仪器的不同种类分层有序存放。柜卡内仪器设备要与仪器分类明细账一致,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要求根据账目就能查知各种仪器存放的准确位置,了解仪器损坏和增加的情况,做到仪器摆放科学规范,室内清洁无尘,仪器取用方便。
二、改进学生演示实验管理
每学期前要求各年级任课教师必须备课,由组长填写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表,以便于及时购置实验仪器材料;实验前,要求任课教师提前3d填写好实验通知单,以便中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并检查各类仪器是否完好;任课教师应在实验前预做一遍,且实验必须准确无误后才能将实验仪器带进教室。
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必须准备好实验教案,注明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实验问答题等,并做好学生实验所需仪器材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定桌、定位、定仪器,统一编号,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须按照实验座位对号入座,保持安静,遵守操作规程;实验教师应配合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验,维持好秩序;若发现缺损仪器,则应及时给予补充;实验后,要整理好仪器,搞好环境卫生;对实验时学生损坏的仪器、物品都要登记,根据价值、损坏性质和本人的态度酌情赔偿,对教师损坏的仪器也要进行登记。
三、做好中学实验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一)以人为本原则
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为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开展而服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需以实验室主体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一方面,对于作为实验室主体中心的学生而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必须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及应用技能培养等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条件保障。另一方面,还需注重激发实验相关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挖掘其潜能,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制定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也需从广大师生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切实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统筹规划原则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到位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此,需要顾及实验室方方面面的事宜,这不是一项单一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对各方面统筹规划,对大小事项考虑周全,确保实验室的正常稳定运行,才能切实为教学、科研乃至社会服务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保障。
(三)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原则
随着实验室各类资源的日益增长,如何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一项大工程。为确保各类资源的充实使用,实验室的功能及效益的充分发挥,要求高校对实验室资源能够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加强资源的开放共享,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精神。为适应时展的新要求,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实验室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是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
二、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须从采购、日常使用维护、开放共享等多方环节进行控制。
1.把好仪器设备采购关
高校中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闲置不用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设备仅是为了突击花钱而购买,从未使用过;有些设备是为某项课题研究服务,课题结束,仪器设备就被搁置。这是困扰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一大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各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该问题还需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在仪器设备购置之前,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之前须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对购置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先进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后的开放共享纳入论证范围,从源头上控制重复购置现象,提高资金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对于经费的使用应做好计划,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防止突击花钱现象的发生。此外,学校也须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防止因缺乏跟踪监督而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2.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首先,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需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仪器设备日常的使用、维护、维修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使用情况及维护维修情况及时做好记录。日常仪器设备外借使用应落实好借还相关手续,防止日后出现账物不相符情况。同时,实验室须有专人负责,对仪器设备现状及实验室其他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切实落实好管理工作。其次,长时间的闲置或是操作不当均会对仪器设备本身造成损坏,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平时要注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在每个实验室张贴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实验教师要充分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损坏率。最后,学生作为实验室参与的主体,若能引入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将能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引入学生参与管理,有利于树立起其主人翁的意识,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还能带动其他同学树立主人翁意识,爱惜各类仪器设备,降低仪器设备损坏率,有益于实验室的健康稳定运行。
3.加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另一方面是提高使用效益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存在着利用率不高,共享程度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及维修费用往往较高,顾虑到对外开放会加重运行成本以及在共享过程中若造成损坏将产生较多的维修费用;二是担忧因共享而影响到自身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受本位思想影响,即使闲置也不愿对外共享。为此,高校需不断完善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共享平台,为开放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保障。目前,我校已建立起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不断鼓励和推动学院将符合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入该平台,推进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同时,借助全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将优质资源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共享,不断扩大开放范围与程度,加大辐射力度。通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二)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人力资源是实验室中的重要资源,是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力量。然而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改观,实验室人员从薪酬待遇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专任教师还存在差距,队伍不够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从师资结构、职称评聘体系及一些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注重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理念先进的实验技术队伍,为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创新人才和进行科研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可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入实验室,为实验室注入新鲜的技术及实验方法,促进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同时,也鼓励优秀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此外,高校应注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首先,为实验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更多国内外进修的机会,鼓励他们走出去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多交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促进实验室相关工作的开展。其次,鼓励教师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再次,鼓励实验室相关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等方面课题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技术、新的实验教学方式等,如我校设立的“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专门鼓励和资助实验人员对实验技术开发、创新实验项目设计、自制仪器设备研制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成果颇丰,还有多项自制实验仪器设备成果获奖。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大多只关注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对实验室多加关注。由于经费也比较紧张,在实验室上投入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对护理实验教学也只是进行一般层面的操作性试验,没有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深入结合。
2.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护理课程的改革,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开始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校领导对实验室教学的关注度少,教学资金缺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实验室基础设备,导致实验室教学不能全面深入得开展。
3.护理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够
理论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只停留在一般的操作性实验,导致学生不能用实验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弱,只是按照课本的讲解进行一般反复性的实验操作,降低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人员缺乏,教师上班教学采用的是坐班制,对学生辅导的时间收到了限制,导致学生缺少足够的实验练习,从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的管理人手不够,因此管理人员的任务工作量较大,而且待遇也比较低,学校忽视对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教学不加重视,导致实验室教学只是要求学生练习一般性的实验操作,实验室人员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懈怠的心理。学校对实验室教师当作一般教辅人员,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也没有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
二、加强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1.制定完整高效的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规范和对实验室管理的职责,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教育的形式杜绝或者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不仅使实验室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而且也规范了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2.建立物品使用登记,进行有序管理
护理操作实验需要用到许多实验物品,这就需要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程序,对实验物品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对实验室进行专人管理,实行责任制,按照实验物品的性质和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人员按照这种标识进行登记,做到有序管理。这种登记有序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加强对实验室人员责任心的培养
加强对高职高专实验室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和科研服务意识。注重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深造,采取出国深造和外出进修等方法,全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实验设备,还懂得对实验仪器的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一定的定期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4.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护理实验室是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对护理实验室进行充分的开放,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其操作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室不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实验室开放的规范,也要在具体的实行中做到真正的开放。应该根据实验室具体的特点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推行实验室员助理管理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开始加大对护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推行。这也造成了实验室的管理岗位的空缺,将实验室员助理的岗位向学生开放,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由实验室教师进行面试筛选,最终择优录取。在实验室中加入助理的制度不仅减轻了实验室教师的负担,完善了实验室的管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科学研究的核心离不开“创新”,这也是是高校科研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在发展中不断融合交叉及渗透,因此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组成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利用校内外相关学科的领军人士组成科研团队,搜集各类新型科技资源与民间偏方,以创新为要求,可以达到创造出更多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这不仅了推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目的也使得民族特色药物的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重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同时使得这个平台开放共享,通过制定合理的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利用科研创新平台,从而不仅实现维医药开放型科研实验室创造出更多新鲜科研成果的目标,也使维医走出区域限制,被全世界所认识。
2维医药开放型科研实验室的内涵建设
2.1鲜明的学科研究特点
新疆解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制定政策措施,重视、保护、抢救、传承、扶持、提高、发展民族医药,使新疆的民族医药事业有了当前的大好局面,已形成医疗、科研、教育、新药开发基本配套和中医药、维吾尔医药、蒙医药、哈萨克医药互相促进发展的格局。维医药的开发研究离不开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科研服务,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所做学科研究的方向与主要特色。只有鲜明的特色下才能在研发当中获得优势,谋取长久稳定的发展。维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开放性建设也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没有特色的实验室条件,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使研究成果推广到开发或者临床应用当中。
2.2管理方式的探讨
我们所讨论的实验室开放并不等于把实验室打开,让使用者随便出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简单。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条例,对开放内容、时间和相应保障措施作出明确的规定等能够促进更好地利用共享的资源。实验室开放要有序、逐步进行,必须有满足它开放所需要的必要基本条件,包括管理机制、软硬件条件、维持经费及相配套的保障措施等[2]。开放实验室应实施预约制,可根据实验室自身条件与设备是否与预约者的实验方案相匹配来进行预约登记。再以提交开题报告的形式使实验室科研人员清楚的了解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和设计,以此来判断是否适合在本实验室进行开展。在科研人员的允许与指导下进行实验,并随时可向技术人员咨询技术服务与指导,寻求实验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完结。
2.3结合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研究特色,指导不同的开放实验内容
科研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后,根据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科研人员的专长,必须先对实验预约者进行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培训,使实验者深入了解后,方可开始实验。一些贵重仪器有危险性的实验药品使用等,必须在有科研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室接受的开放型实验项目一般来源于校内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实验课题等都是需要科研人员的参与与指导。因此,倡导把所进行实验的特点与科研人员知识层面与研究特色相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实验的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4探索开放实验室经费新来源与考核办法
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不仅使科研人员的工作量加倍,实验室所需的试剂和实验耗材数量的增加,仪器设备的损坏和老化也增多。因此,可根据所进行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实验时间、仪器使用时间、样品量等确定收费预算,向有一定科研经费支持的教师,收取少量的使用费用,以此作为实验室开展更多科研项目的基金。也可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比如申请学校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根据各实验室开出实验情况,予以经费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通过立项方式给予开放实验室经费资助。与此同时,也可开展对校外的技术服务工作,为维医药科研开放实验室做一个全面的宣传,使实验室的各项科研业务能力有所提高。而对实验室各项工作与科研人员的考核就应该体现在是否能在工作当初明确本学科研究的特点,是否能熟练掌握维吾尔医药知识与现代科学研究技术的紧密结合。
2.5制定合理的实验室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更多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
维医药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强调的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应该把传统的维吾尔医药学知识与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公共研究课程相结合,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科学研究手段与技术进行研发。因此,在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就被要求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蓝图。实验队伍的建设不光只是实验室技术人员,而应该吸纳学校在读硕士、博士和各学科教师都参与进来,根据每个人对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建设和完善一个合理的人才梯度[3]。实验室科研队伍的合理性对于研发工作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规划和建设好这个系统工程,就得利用各科研人员的自身特点,以互相学习进步为前提,尽量使科研人员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交流会议,以此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2.6利用网络创造宣传
根据实验室的自身特色,在网络资源中建设关于开放实验室的技术平台,内容可包括平台简介,显微成像平台,动物行为平台,生化平台,收费标准,平台预约系统等。进行实验者也可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咨询实验室科研人员或其他教师的指导与检查。在这样的网络共享资源平台的支持下,可最大限度的为科研开放实验室做宣传,在增加实验室知名度的同时也可提高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多与其他优秀团队合作研究的契机。
3结语
1.1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现状
近几年,医学检验实验室重要性增大,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实验室实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很大程度上也仍需人工进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约束,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另外,出现操作的失误等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2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环境行为,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制定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规范等,完善相关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仪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实验中所用的原始记录等。另外,对实验室弃置的培养基及被污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将实验室废物置于密封防漏容器中运出,按规定分类收集,统一存放及处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另一安全问题就是实验室的污染。医学检验实验较为复杂,医院的一些传染性血液标本或致病性病原菌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被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妥善处理,器皿需要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清洗,禁止直接用手进行清洗。
2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临床沟通,注重检验可一定程度上保证各阶段质量。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中广泛采用各种不同的检验仪器,这不仅加速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也对实验室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室检验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对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准确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
2.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
加强沟通可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检验科提交的检验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完整的信息,如果信息欠缺,检验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补全信息。检验人员只有持有信息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才利于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使检验工作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将其交由临床医生解决。
2.2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的程度不仅影响样本质量,也影响结果准确度。患者准备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及服用药物等。
2.3检验样本采集工作
采集样本过程中,尽量保证得到高质量样本,因为样本的不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可信度。严格要求每个环节,包括样本检验及样本运送等在内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取得高质量样本。
2.4运送、处理样本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于检验科。运送过程中,避免标本污染;如果因各种突况样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运,需要专业人员预处理标本。此过程按国家部门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样本只有存留期限过后才可以处理销毁,这一段时间内应加以保存以备复查用。另外要注意的是,送于检验科的样本,经查验后未合格者,停止检验。
3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要求,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配有相关安全仪器,保护工作人员、设备及环境。这些仪器的作用是聚集感染空气,使其无法自由扩散。实验室人员需定期检查并备案身体情况。其次,实验室人员经培训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日常保养,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与维修记录,并在使用前完成对仪器调试。最后,开展对外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
4试剂管理
实验室各种物品的存放须科学化与条理化。所有药品须分类存放用标签标明名称及含量或浓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试剂及剧毒物品应设置危险物品专柜并专人保管。有机试剂柜须设置通风管,避开阳光照射。另外,酸与碱应该分开存放;易挥发药品须存于通风柜;有氧化性的药品应与还原性药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药品试剂应规范管理,使用之后要归位,试剂借出时需记录,腐蚀品及危险品不可以借出。
5人员管理
1.1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1.2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1.3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协调机制缺位
高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类教学实验室,总实验室占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教学资源紧缺的限制,各种实验室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对独立和分散,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统一管理难以实现。此外,相对于教学实验室,高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渠道来源广、独立,因而其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经常出现“实验室负责人不愿管、学院管不了、学校无法管”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处于空白,暗藏诸多安全隐患。如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废”处理也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机制规范高校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4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经费短缺还使实验室安防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应急喷淋系统、通风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11—12];因节省经费而随意处置“三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以上由于安全经费短缺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将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和保护。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处理事务协调责任部门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急处理安全保卫责任部门为保卫处、事故单位;应急处理物资保障责任部门为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应急处理抢救责任部门为校医院;应急处理技术保障责任部门为实验室设备处。
2.3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3]。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2.4多部门协调统一、职责明晰地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
明确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以及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经申报备案的不得自行采购,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报账必须经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实验室设备处签字认可,对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年终单位或个人评先“一票否决制”。
2.5统一规范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
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简称“三废”),由高校实验室设备处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费用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基金”统一支付,并为各实验室配备储存废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实验废弃物标签”标明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实行分类存放、分类回收,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统一规范管理。
2.6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高校实验室要始终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中,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支出,通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以为高校营造出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有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为实验室高压气瓶配备固定支架、气瓶柜、特种气体防爆柜等安全防护设施;为化学实验室配备护目镜、活性炭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或抗高温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为剧毒危险品仓库配备红外报警装置和防火保险柜等安防设施等。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统一、协调管理,规范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室环境。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细则。(2)督促各院系专职人员全面掌控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按要求制定详细台账,做到帐物一致;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3)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对此可以教学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将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重点。(4)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教材建设、安全教育师资建设、安全通识课程建设、安全考试系统建设等,并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将学校主体与政府主管单位紧密结合,让政府主管单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此外,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环境、卫生、安防、保卫等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5)进一步明确高校实验室建设准入条件,积极呼吁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经费预算,并确保这些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