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探究式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5: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探究式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探究式教学论文

第1篇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新亮点”,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新亮点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探究式教学新亮点”,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2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教授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在新课程教授中的作用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课堂沉闷的现象,是为了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问题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带来的喜悦之情。例如:在教学“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都听过“膝跳反射”,思考回忆,起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②我们都知道盲人如果读书的话,都是借助手指进行阅读的,思考:盲人为什么能够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述几个问题,并相互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正文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开放试题中的应用

开放性试题是相对于封闭式试题而言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练习的试题都是选项、答案固定的问题,这样既方便判断正误,又能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再加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开放性试题不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其他的检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借助探究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素的活性。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实验器材、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设定。所以,在解答该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要局限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有效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在确保课堂效率高效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陈立冬 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

第3篇

1.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1.2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和特点;(1)从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学习效率高。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它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参与如观察、测量、收集、解释数据或资料等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过程来理解知识内在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地掌握和使用知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学生通过一些初级阶段的探究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如观察、测量、分类等较简单的探究能力,还获得科学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发展更高阶段的探究活动如建立假设、推理、预测等更高一级的探究能力。

1.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既是真实的,又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反对任何臆断和先验的东西,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强调要有尊重科学事实,依据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还要有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独立思考、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1.4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时,探究过程要有学生独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不再是为取得好分数或父母、老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在中职教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是由我国中职教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这说明了中职教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它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中,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共同构成中职教的统一的培养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只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已经力不从心,必须运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

2.2是由我国中职教的现状决定的中职教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如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毕业生质量下滑,就业困难,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校生厌学情况突出等。为改变如此窘境,中职教必须改革,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3.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3.1教师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多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

3.2与基础教育一样,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中职教教材和教辅资料。

3.3政府要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投资建设合格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电子阅览室等,购买开展探究式教学所需的物品。

3.4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和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肯定成就,激励他人。

总之,探究式教学给当前教育事业注入“活水”,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尽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资料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2]《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美)温鲍姆等著郑丹丹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探究式教学;教师专业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借助富有美感且具鉴赏价值的传播方式将美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者。当不同的受众者以不同的审美情操、从不同的角度去鉴赏美术作品时,就会有各自不同的鉴赏感受。因此,美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操与“三观”价值,他们有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一特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高中艺术欣赏课,在探究式教学中彰显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过程,重视思索。探究式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探究”二字,这是一个变量的动态进程,于反复中前进。比如,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当学生看到美术作品本身时,可能欣赏到的只是浅层次的东西,当学生理解并领悟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可能欣赏到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过程,重视思索。2.强调包容,重视创新。探究式教学的“探究”二字还包含着“不确定”“不肯定”“不完全”的意思,而且美术作品的欣赏也不是一个定量、僵化的东西。因此,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美术作品时,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欣赏结果,教师应当强调教学本身的包容性并重视学生的创新力。3.强调自主,重视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起到的是指导、帮扶的作用。比如,指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色彩亮度、各部分比例、创作背景等角度去欣赏。但欣赏者是学生,他们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应当自发地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在明确了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美术教师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的自身专业素养:1.对学生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的认知。不同的受众群体具有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角度,因此,在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具备准确认知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特点这一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为例,关于“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因此,更多的认知是通过新闻、杂志、报纸、互联网等渠道来了解的,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时,就不能要求学生“感同身受”,而要侧重于从对史实、报道的客观解读上去欣赏这一主题下的美术作品。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心怀理想,憧憬未来,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个话题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战争年代,如果枪支器械是作战武器的话,那么在和平年代,尤其是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就是作战武器。当学生有了这个层面的认知后,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就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理解感悟来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也应当多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实际上,认知学生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的这一专业素养,它体现的是教师在心理学领域中的素养与能力。2.对教材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的挖掘。同一幅美术作品,学生欣赏、教师欣赏、美术专业学生欣赏、美术事业从业人员欣赏的结果与感觉可能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深浅有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应当具备挖掘教材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的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为例,这一课介绍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教材以剪纸这一独特的形式来欣赏美术作品本身所承载的寓意。剪纸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技法不仅体现了剪纸本身所具有的手工能力,而且剪出来的形状也无不承载着剪纸人的思想,反映着社会的风土面貌。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就需要挖掘。比如,民间剪纸擅长将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其特点是“以意构象”“以象寓意”,而不是单纯、直白地根据物体的自然形态来造型,这就是欣赏剪纸的奥妙之处。除此以外,不同地方、不同派系的剪纸,又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与区域色彩,这意味着在欣赏时,要更多地考虑该地区的风俗人情。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剪纸,看似“形状奇怪”的剪纸,唯有将其背后所承载与映射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挖掘出来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能在探究中更好地欣赏剪纸这一艺术形式。3.对理论迁移学习与拓展鉴赏的把握。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从色彩、构图、比例、内容、主题、背景等多个方面入手,这就是理论层面上的艺术鉴赏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自然会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用一些方法自行探究、思索、尝试、感悟,因此,教师应当具备能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并拓展鉴赏的专业素养。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为例,这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了解东西方对于风景营造的不同理念,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于光和透视关系形式的想法和表现。在这一课里,教师应从理论角度,带领学生分别从起源与发展、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如教材中介绍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当学生完成了这一课的欣赏后,他们就能基本掌握欣赏的规律和方法。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选取几幅教材之外的、与教材内容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由于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掌握的欣赏规律与方法是自行探究得来的(教师需要加以指导,确保方法规律的正确性),因此,要通过课外作品来验证与练习。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具备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的专业素养。4.对课堂创新教学与活力激发的创造。最后要提到的是教师应当具备激活、激发课堂创新力的专业素养。这一点在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尤为重要,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强调创新活动的学习方式。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为例,这一课是让学生理解博物馆及其美术作品所承载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和艺术遗产的审美素养。博物馆,一方面,由于其陈列的均是时间年限较长远的作品,因此容易给学生留下“老旧”“无趣”的印象;另一方面,如果安排学生集体参加本区或本市的博物馆,并不是很现实。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应当具备创新教学形式的专业素养。比如,尝试微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态影音的形式接触美术作品;尝试远程教学,与某一家博物馆合作,通过互联网,在课堂上借助大屏幕和高速网络等,帮助学生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近距离欣赏馆藏作品,如身临其境一般。这些创新性的、能够激发课堂活力的创造力,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思维上的一种专业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在传达过程中,不同受众体所接收并反馈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指导并培养受众以正确的方式来鉴赏美术作品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能够较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在这其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应当明确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准确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挖掘教材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底蕴,把握理论知识的迁移学习与拓展鉴赏,促进美术课堂的创新教学与活力激发,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徐律.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5(5).

第5篇

(一)内容偏颇,缺少行为互动与情意互动

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大多将中职生掌握知识当做最主要的目标,并且将态度情感的构成等各类目标当做推动认知发展的辅助目标,所以在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缺少同中职生之间坦诚真实的内心交流,缺少情感上的沟通;他们更加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让中职生进行交流,互换意见;很多中职数学教师更不愿意花费时间使得中职生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开展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缺乏深度,缺少深层次的互动

在当前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往往能够听到很多中职数学老师接二连三的向学生提问出很多的中职数学问题,很多中职生常常是机械似的进行回答,这样的形式从表面上看好像非常的热闹,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数学教师缺少对于中职生开展深入式的启发,同时中职生对于数学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思索;我们往往还能够发现,在一些中职生回答中职数学问题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重复和类似,没有激烈的反驳以及热烈的探讨。

(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数学的学习许多的中职生因为底子太薄都存在着抵触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同中职数学存在较大难度有着一定的关联,这种客观上的原因在短时期内有难彻底的改变;此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职所采取的教材公式的推力太多,难度很大使得很多中职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中职数学老师的指导以及教学活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种情况能够采用教学改革进行彻底的改变。

二、改进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些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没有动机到有动机,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第一,教育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要求,目标的高低要因人而异,要尽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相一致,过低的目标,又缺乏挑战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具有挑战的目标,才能有最佳的动机激发作用。例如在矩阵的乘法运算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会二阶矩阵和平面向量的乘法和二阶矩阵与二阶矩阵的乘法,而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再会三阶矩阵与三阶矩阵的乘法。第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如及时看到批改的作业和考试的成绩等,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第三,正确地运用奖励。在教育实践中,奖励作为学习的外部诱因,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用语言上的奖励,例如说学生反应快,说学生很聪明等;也可用实物进行奖励,例如考试成绩好的或进步快的用教师自己的钱买个本或笔等。钱不多但学生很在意。第四,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问题情境一是语言问法,即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如在讲排列组合时可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每一个汽车牌照都必须有3个不重复的英文字母和3个不重复的阿拉伯数字,并且3个字母必须合成一组出现,3个数字也必须合成一组出现.那么这种办法共能给多少辆汽车上牌照?有的学生可能马上动手去排列,有的可能先想怎么才能尽快排列的办法,但一时又难以想出,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问题情境二是活动法,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圆锥曲线时,找出两组学生,一组取一根没有弹性的30厘米的绳子,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的A和B两点,且使绳长大于点A和点B的距离,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笔尖就画出了椭圆的一半。另一组用35厘米的绳子重复上述做法画出的仍然是椭圆的一半。绳长改变了,但画出的图形仍然是椭圆的一半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造民主合作的课堂,开展积极互助的讨论

第6篇

1.1中职化学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首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得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被忽视,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参与和探索的过程,自主性的思考缺乏,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传统的化学教学在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绝对性方面过于强调,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再次,学生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零散的经过简单处理的知识小要点,而这些小要点与整体任务和问题相分离,缺乏了原有的意义。最后,学生的知识处于低层次水平。学生只能以一定的模式具体的分析课本上的问题,并不能通过综合这些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1.2探究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通过知识经验的运用来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的方法并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其次,有利培养中职生的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科学探究的各个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猜想,来试验验证和分析研究探究的内容,在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研究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最后,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化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其创造性的能力,在质疑问难中形成创新思维。

2.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引导中职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要适当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2.2引导中职生进行合作探究

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性的学习,通过探究化学问题的合作研究使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互相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

2.3引导中职生进行实践探究

教师要努力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形成的学习知识,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有效的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2.4引导中职生进行课外探究

除了在课内进行探究,还应积极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或组织认识性实习的方式来开展课外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的知识水平对设定的课外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3.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实施要点

3.1提出问题的数量要适中

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充分保障学生公平发表言论表达自我的权利,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感受师生间平等展开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3倡导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辅导学生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

4.总结

第7篇

1.理论环节较重,应用性教育不足

第一,因为理论学习较多,但专业实践性环节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出校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空有理论知识,无动手能力,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第二,没有更多符合我国灾情国情、反映我国灾害防治的发展与现实的案例,以供教学参考和利用;第三,目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正在建设中,如何提升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特色,又如何创建一套新的依托我校资源又能体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灾害地质学”课程培养方案,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案正符合教学科研型高校教学特点,既有我校特色又有研究应用价值,并能够反映社会需求的课程培养模式。

2.不注意角色转换,教学效果较差

专业课程教育,教师必须从单纯教育者的角色转化为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未来职业培养而接受教育者的角色。我们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以前的满堂灌,甚至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而学生采取全盘接受,甚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考核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会感觉大学学习一无所获。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1.目标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系列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的研究案例,形成一套针对“灾害地质学”课堂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2)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贯彻到“灾害地质学”的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开启学生心智,开发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

2.内容

(1)“灾害地质学”课程的各栏目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笔记、研究型教学和课程作业,特别是课程资源、答疑讨论、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等栏目的重点建设。

(2)结合以上各栏目的建设,将具体的科研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3.主要特色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理念。

(2)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加认识。

(3)落实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4)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成为专业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4.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学生向往、期望的课堂教学方式。

(2)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各个环节间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三、实例研究

1.教学基础

(1)已对“灾害地质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式教学方案设计,在地质工程专业高年级班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反馈教学改革尝试的效果。

(2)笔者长期从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思路

根据本研究内容的选定,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解决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推进“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流程图。通过探究式教学,本课程可以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通知等栏目做得会比较全面,从而极大地方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答疑讨论和问卷调查等栏目的建设上,本课程不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材料,而且对于目前该课程的最新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介绍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全面了解,包括课程进度、教材选择的难易程度、对于教学在线的使用建议等。

3.教学安排

将“灾害地质学”课程教学(32课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授课前,4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专家咨询,对“灾害地质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设计。第二阶段(授课中,32课时):按所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设计方案,并通过对参与科研项目的师生进行访谈、调查问卷、问题解决能力检测等方式收集实验效果反馈信息。第三阶段(授课后,2周):在实践—分析—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完善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四、教学评价与结论

通过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中的实践教学,笔者在总结授课效果的过程中发现,本次授课班级共有35名大三学生,其中有16名学生将自己今后的毕业单位设定为地质灾害相关的单位,有10名学生准备继续攻读地质灾害方面的硕士研究生,授课班级85.7%的学生表示收获很大,尤其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了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成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灾害地质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效果优良,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的启发作用显著。

第8篇

1.趣味性强探究性教学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缺乏耐心且注意力难集中的特点,这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要设置一个趣味性强并适合小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2.交互性强小学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并在探究过程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点。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沟通,还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创新性强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靠自己探究,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新的问题,对已掌握知识拓展延伸。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创建良好学习氛围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个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散学生思维;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及回顾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端正学习态度。

2.注重对学生应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要改变原有的“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同时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适的教学方案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

3.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自行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研究和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转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在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来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规律。师生要形成一种友好互动,共同学习交流的良好教育局面。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放低身段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注重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探究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数学分数课堂中,教师在发给学生一张正方形的纸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如何折纸的1/4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或通过和同学的合作探索来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三、结语

第9篇

师生平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因此,营造师生平等氛围,就会使学生初步具有探究意识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想让学生真正树立起探究意识,必须要消除学生的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一前提就是让学生融入师、生平等对话的情境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探究教学的课堂中创设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首先,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平等意识缺位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于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现象: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记录老师的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只纯粹是客体。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封闭的、独断的、呆板的教学。而平等意识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必然会发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见解和智慧的不断地相遇、碰撞和交融,必然会使教学过程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的可能。其次,师生双方要真诚倾听。李政涛先生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这句话强调了真诚倾听意识需要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要时刻对学生怀有一种“期待视界”,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确信变化的眼光会改变一切,以一种欣赏和积极的态度,随时准备听取来自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二、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探究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本的感受和质疑。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要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进行,围绕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内容来探究。一般来说,探究的内容有: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在这些方面的探究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以及受到的感染和启迪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其次,本层面也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小组合作策略是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在个人独立探究基础上更深一步的探究。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受已有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新的和更高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上只有几个学生发言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在组织形式上,以3-5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为宜,小组长轮流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探究,每个组员各负其责,安排记录员、发言代表,也是轮流担任。这样,学生以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通过组内交流组际竞争实现生生互动,使探究走向深入,更利于探究目标的完成。第三,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思考的深处。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围绕某一问题的探讨,学生的思维尽管很活跃,但这种活跃的同时又处于一种自发的无序状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也由于思维发展的不成熟,他们的思考与探究常常停留在浅表层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搭桥”,通过适度的点拨,把探究引向深入,也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常用的引导点拨方式是提问。有人会问:“针对过去问题往往是教师提出而学生往往被剥夺了发问权的情况,现在我们不是提倡问题从学生中来吗?”这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能提问。作为平等对话的一员,教师也应该有提问的权利。教师的提问也是一种引导,有时正是在教师富有启发的提问中,学生思考的火花被点燃。

三、适当把握探究的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