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信贷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好的评论版能够很好的聚集人气,增加点击量,充分调动网民的热情与参与度。在今天咨询发达的时代,新闻的时效性固然还是很重要,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网络在这里都不会落到后面。典型的事情是河北文安地震的时候,新华网的通告和其他商业网络的新闻基本都是同时发出来的。在时效性方面无法分出高低的时候,网络评论的份量就越来越重要。好的评论组合经过编辑更能形成特色和独家,对与信息洪流中无所适从的网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早期高钢教授主编的网络版华声报之所以有很高的美誉度,其实跟新闻的选排有很大关系。在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中,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并不是小商贩售卖的大杂烩,泥沙俱下的新闻,而是需要经过编辑挑选后摆在超市货柜上的自选新闻;读者需要的是甄选的新闻,而不是一股脑儿推给你的大同小异的新闻,所以说新闻整合非常重要。
网络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提升了传统新闻媒体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第二,网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提供了内容和题材;第三,网络时代的新闻评论语言趋向平民化,内容贴近民生;第四,网络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形式;第五,网络让新闻评论打上了个性化的标签。网络的草根性和去中心性导致新闻评论观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对传统的新闻评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新闻评论的个性光彩。
网络评论其实是一个融合了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又利用了网络媒体便捷的互动性的平台。做好这个新闻整合,突出网络评论将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网络评论的特征
网络评论从网络产生伊始就开始形成。BBS上的短评,新闻跟贴,专家学者的评论专栏,编辑导语,视频采访中的评说等都属于网络评论的范畴,有些博客应该也算是网络评论。
网络评论依托网络的即时、海量、互动、去中心的特点,呈现出相应的特征。
第一,评论主题的迅捷性和易变性。网络上的评论主题是和网络新闻以及网络舆论主题的变化而相对应的。同时还跟现实社会生活中最新的事件相联系。这种评论的快捷性往往有时候并没有依托新闻由头,在新闻还没有报道的时候许多评论就可能在网上泛滥了。而这跟网络的接近性有关系,平民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同时网络评论的主题往往不会持续很久,一个议题很快就会淹没在信息的大海中。如果网络编辑能够有意识把有代表性的观点意见形成专题,那么评论的存活时间更长和效果也会更大。这里体现出的网络的特点就是易变性。
第二,评论的自发性和观点的碰撞交锋。网络评论很多都是网民自发发表的,网络的虚拟性给了网民平等交流的空间和氛围。针对不平事不吐不快,看到共鸣时发帖顶之,这种网民原始的思想流露是网络评论呈现自发性的根本原因。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言语往来体现的是网络的主要特点――互动参与,这真正能调动大家的热情比如一个“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帖子就引起了网友的热烈争论,一时间众说纷纭,好不热闹。
第三,评论观点的多样性和情绪化。网络评论呈现多种声音。网络的去中心化使得网络评论一直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这也成为了许多人诟病和担心的一点,其实观点越辩越明,在观点的交锋中真理更容易讲明白看清楚。
同时网络评论中有一种情绪化漫延是不健康的状况。由话题的争论沦为谩骂和人身攻击的比比皆是,对于这种状况的存在我们应该在自律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舆论力量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四,网络评论形式的随意性。网络评论既有寥寥几个字的比如“顶”“支持”等,这些其实算不上评论,但是可以代表一种态度。网络跟贴中的言之成理的几句话可以看作短评,而网络编辑的按语则相对严整和规范的多。其中专家和学者的评论专栏则体现深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博客的专业化趋势有助于使博客成为个人言论的空间。总体而言网络评论形式比较随意,长度参差不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网络评论的发展趋势
网络成为一个观点,交锋和观点整合的新闻集散地和观点的集散地,能够发挥舆论聚合的作用,形成新闻评论的空间。
网络评论目前以文字版为主体,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将向图像与视频播放兼备的多媒体形式迈进,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和网络上的各种评论形式融合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
报纸的新闻评论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基本常看报纸的读者都可以十分熟悉它的格式,格式刻板文章冗长的文章已经不多见,短小精悍的短文也常会被读者忽略。难道国家大事就不能做成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么?不然,如果把这些事情跟受众的关注点和利益点结合起来,运用恰当的形式表示出来,观众还是很喜欢的。电视的新闻评论做得还算是不错,因为有画面的动感,观众还是能够接受一些的。预计主持人的魅力在评论中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它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让每一个受众有在场的感觉,这对观众很重要。而通过实时的采访和专家的连线,观众的观点得到交流和互动,这也是全民参与,全民评论的大势所趋。
说到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电视现在经常会出现报纸的内容,比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或者《马斌读报》,以及《媒体广场》,都是汇聚报纸的新闻做出自己的挑选和二次编辑,充分利用的是报社的丰富的人力资源――众多的记者和采访关系资源。其实这已经类似网络编辑的工作了。
P2P网络借贷作为新生事物,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的P2P网络借贷起源与现状、特征、经营模式,到后面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而近几年则将目光集中在了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上。
(一)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分析
早期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表明,平台中借款者的特征差异不大,但是信用风险却很显著。Herzensteinetal.(2008)和PopeandSydnor(2011)认为,P2P网络借贷平台是由投资者个人而非借贷平台筛选确定借款人是否值得信赖,因此,更容易出现借款人通过虚假陈述骗取借款的情况,即网络借贷的风险更大[2]。Michaels(2012)通过对Prosper网站上的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借贷平台责任的缺失使网络借贷市场运行有效性下降,因而带来较大的风险[3]。Sufi(2007),MichaelKlafft(2008)认为,如同在金融市场中一样,网络借贷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此外,由于投资者缺乏经验,网络环境下贷款的信用风险更高[4]。Leeetal.(2012)研究韩国最大P2P平台上的“从众行为”发现,“从众行为”导致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加大,即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严重,往往还会导致道德风险[5]。在国内,近几年来由于网络借贷平台资质良莠不齐,发展模式并不规范,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6]。陈初(2010)也认为,P2P平台可能泄露重要的信息,加之贷款用途难以核实,信用风险很大[7]。由于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交易平台,实行的是无担保无抵押,缺乏担保的P2P借贷会使债权人的风险增加[8]。
(二)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分析、防范和控制,使风险贷款安全化,确保本息的收回。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国外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展较早,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形成相应的体系,不少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使投资人更好地掌握借款人诚信信息以及怎样通过借贷平台自身机制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方面。FreedmanandJin(2008)发现,虽然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风险,但网站上提供的资料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9]。Linetal.(2009)也指出社会互动作为一种软信息资源,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10]。HarpreetSingha(2009)使用决策树对不同期限、风险配置的投资进行研究,认为目前主要是通过多样化投资来降低信用风险[11]。国内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平台只是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基于专家判断法的信用评分模型,但由于此模型的预测能力没有通过系统验证,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实效大打折扣[12]。可见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国内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级对信用风险控制的作用并不大[8]。此外,李悦雷(2013)认为借贷中人际关系的应用能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13]。陈初(2010)则认为可把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站界定为民间借贷中介组织,即可将网络借贷纳入相关的监管系统[7]。综上所述,学者主要是基于理论对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或者定性分析当前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理,而对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拟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内部视角,运用平台具体数据,对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控制信用风险,并提出控制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基于VBA开发环境,采用XMLHttpRe-quest方法。网络借贷平台的贷款页面URL(Uni-versalResourceLocator)具有一定的规律,即每笔贷款都按照借款时间通过编号排列顺序,URL的结尾都是以贷款编号结束,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固定编号获取大量贷款数据。将需要的贷款编号列入Excel中的第一列,然后利用VBA函数读取编号对应的网页。将网页转换为文本格式以后,由于需要的数据都出现在页面的特定位置上,VBA函数通过定位关键字,将对应变量的具体数据采集到Excel表格对应的其他列中。通过不断地读取对应网址页面,本文对拍拍贷编号为220000~319999以及人人贷中编号为120000~179999的借款数据和相应的借款人信息进行以下收集。主要从人口特征、信用变量、历史表现和借款信息四个方面选取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变量(见表1),即:从拍拍贷及人人贷网站平台上提取的数据,删除一些缺失数据以及审核未通过数据,从拍拍贷网站得到了61944组有效数据,其中存在信用风险的用户数据共有3360组,违约率达到了5.42%;从人人贷网站得到了59972组有效数据,提取其中存在信用风险的数据810组,违约率为1.35%。对数据中借款人的基本人口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如表2、3所示。从表2、3的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具有信用风险的借款人性别主要以男性为主,无论是占样本比率还是占逾期比率,男性借款人逾期概率都要远远高于女性;年龄方面,26~31岁的逾期人数占到总逾期人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违约概率呈明显降低趋势。
(二)模型选择
①类似于二元选择模型,假设潜在变量y与解释变量x存在线性关系y*i=x*iβ+u*i,i=1,2,3,…,N,其中ui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干扰。总共有M+1个等级,观测到yi位各个等级的概率为:P(yi=0)=F(c1-x′iβ),P(yi=1)=F(c2-x'iβ)-F(c1-x′iβ),…,P(yi=M)=1-F(cM-x'iβ)。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其中,c1,c2,…,cM是M的临界值,作为参数和回归系数一起估计。
(三)实证研究
从结果可以看出,除了age不够显著(P值<10%,呈负相关)以外,剩下的变量fail、gender、credit、success、rate和time对于信用风险的影响都很显著(P值<5%,呈正相关)。正如Iyeretal.(2009)发现的,信用变量、历史信用等对信用风险有相关影响[14]。而FreedmanandJin(2008)也发现,高利率的借款人通常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9]。人人贷中gender、success不够显著,可能是因为人人贷网站中具有信用风险的用户较少,人口特征和历史表现无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用风险。排序选择模型是概率模型,由于有多个等级,图2为观测到的属于各个等级的概率预测,每个观测都是对应信用风险等级的概率预测,并且概率之和为1。从图2看出,基本各个风险的概率处于稳定。以上分别从人口特征、信用变量、历史表现和借款信息四个方面对信用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人口特征(age、gender)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都较为显著,说明人口特征对网络借贷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表2和3中也可以看出,在具有信用风险的借款人中,男性的比率远远高于女性。由于P2P网络借贷依托于互联网,参与用户体现出年龄较小的趋势,但是年轻的用户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来源也不太稳定,往往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信用风险较高;年龄较大的用户社会资源丰富,经济来源也较为稳定,信用风险就相对较低。2.信用变量(credit)中,认证等级是网站对用户各项资料进行评分,然后加总起来得到的信用评级。理论上,认证等级越高信用风险就越低,但实证结果显示,认证等级与信用风险正相关。网站上的认证分仅仅只是对一些基础信息打出的分数,如身份证、学历、视频等认证,但平台往往无法保证其真实性,所以,网站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达到控制信用风险的预期效果,即平台的信用等级评分对用户避免信用风险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还导致一些反效果。3.历史表现(success、fail)中,失败和成功的次数都是用户在平台的活跃程度。成功的次数越高,说明在此次借款之前,借款人都按时完成还款,即信用等级很高,但对某些人来说,成功的次数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信用,最终借到需要的金额,所以与信用风险呈正相关。失败的次数多,说明借款人的信息无法给投资者安全感,即被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在借款成功后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更大,即失败次数与信用风险负相关。4.借款信息(rate、time)中,优质的借款者往往难以提供足够高的收益率,即利率与信用风险呈正相关。还款期限也和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贷行为,由于没有人际关系作为潜在的信用保障,一笔投资无疑是时间越短,所要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小。时间越长,投资者的相对风险就越大,因此,时间成为正向影响信用风险的显著因素。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以及实证中发现,网站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对信用风险管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评分高的用户依然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网站为满足借款人的资金安全性要求,在借款满额后进行内部审核,但是内部审核主要也是以信用评分为基础,对防止信用风险效果不大。出现逾期现象后,平台对借款人实行本金保障制度,但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由于没有特定的维权部门,逾期还款的追讨难度很大,而风险储备池的资金有限,加大了平台的经营风险,所以,单靠平台本身无法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网络信息安全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文化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使得信息和文化的覆盖面扩大,传播速度也有所增长,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也就保证了我国文化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军事国防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且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只有保证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家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成分,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其的防御措施,全面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2网络技术安全面临的威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以及网络开放性等特点,很容易让网络信息遭受到黑客、恶意软件等方面的攻击。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实实在在的影响着网络技术的安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黑客的攻击。黑客攻击是目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危害较大的一种形式,它一般都是有具有极高操控性网络黑客策划并实施的,能够对攻击目标实行破坏、窃取资料等相关行为。黑客攻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网络攻击,它是用各种方式有选择地来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第二类就是网络侦察,这种黑客攻击是在不影响对方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对于对方计算机内的重要机密信息进行截获、破译等,无论哪种黑客攻击,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都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第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跟生物病毒是极其类似的,它能够复制自己并且传播到其他的宿主,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宿主也就是被攻击的计算机,由于受到病毒袭击宿主将进一步感染到其他的程序中,甚至感染到其他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种类,大致上主要有木马病毒、脚本病毒等,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感染性以及破坏性等,并且其极大程度的危害了国家互联网的安全。
第三,实体摧毁。实体摧毁作为网络信息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对网络信息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有电磁波干扰、弱辐射窃取以及无线窃取等,利用各种手段来将网络信息进行摧毁,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系统失效,或者是窃取相关的机密文件信息,给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第四,网络软件的漏洞。网络软件并不是完全没有缺陷的,并且也不是百分百没有漏洞的,而有的黑客在进行攻击时,恰恰选择了这些缺陷和漏洞,这也就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安全隐患。此外还有无意识的失误造成的网络信息安全,这有可能是操作人员的安全配置存在不足造成的漏洞,再或者是用户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选择的用户口令存在不足,或者是随意将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使用,从而给网络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无论网络信息安全遭受到哪种威胁,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具有相似性的,只有提高了网络防御保护墙,才能够保证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安全。
3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防御措施探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也逐渐的受到了重视,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网络病毒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给计算机网络应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要积极的加强网络防御,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按照网络作战的目标范围可以将网络作战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对网络技术安全实施层层保护,第一层次是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护,第二层次是能量层次的防护,第三层次是信息层次也可以称之为逻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第四层次也就是感知层次,或者是超技术层次,每一层次采取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措施都不同。
第一,实体层次防御措施。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一般是用常规物理方式直接进行破坏、摧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以完成摧毁任务,实体层次防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等,避免其受到人为破坏或者是搭线攻击,当然还应该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以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实施破坏活动。在组建网络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结构、路由器等相关设备的选择,加固重要的网络设备以增强其抗摧毁能力,与外部网络连接时,采用防火墙屏蔽内部网络结构,以对外部的访问身份进行验证。要保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相对固定,不要随意连接。
第二,能量层次防御措施。能量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也就是敌对双方围绕着制电磁权展开的物理能量对抗,这一层计算机防御措施主要是做好计算机设备的放电磁泄漏等,并在重要位置安全干扰器或者是建设屏蔽机房。能量层次防御措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辐射防护,这主要是采取对电源线以及电信号线加装性能较好的波滤器,以此来减少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耦合。第二类是对自身的辐射进行保护,可以并将其分为采用各种电磁屏蔽,和干扰防护措施屏蔽。
第三,信息层次防御措施。信息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是运用逻辑手段来破坏敌方的网络系统,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网络系统对抗,信息层次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是网络对抗中的关键层次,也是网络防御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防御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对于黑客攻击的防御可以从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来实施,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其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或者是不被非法访问,可以说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核心措施之一,防火墙技术是用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的一个机构网络屏障,其主要是由屏蔽路由器和服务器组成。信息加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网络内部的数据、文件等,一般网络加密都是使用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这三种,用户可以根据网络的情况自由选择加密方式。
4结语
论文摘要: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众多的网络道德问题,由于监督的弱化,需要加强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社会个体的道德修养,是促进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道德修养方法可以提供借鉴,发挥作用。
一、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道德规范是他律性的,但是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却离不开网络道德规范,因为“强调道德自律,必须以规范、制度、法律等硬性约束手段为基础和必要条件。”没有道德规范人们便无所适从,所以必须首先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使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有章可循。
(一)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途径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有三个途径。1.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网络发展早且普及面广,其网络道德研究亦早于我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借鉴为我所用。2.整合传统伦理资源,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儒家伦理作为一种伦理文化,其伦理精神在漫长的时间里已深入中国人的头脑之中,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整合传统的伦理资源可以使网络道德更具亲和力,更易为人们接受。3.紧密结合现实情况,在实践中建立。规范要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规范的制定要紧密结合人们的利益、需要、人们的道德素质及现实的道德问题,通过道德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道德规范。
(二)网络道德规范应具有的两点特征
1.网络道德规范应具有层次性
有层次的道德规范才能既照顾到绝大多数人又保持其先进性。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既有道德高尚大公无私的人,也有自私自利的人,所以网络道德规范应具有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层次区分。
首先是网络道德的“底线伦理”规范。即网络活动中网络道德主体需遵循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论语》中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从否定意义上要求人们不作违反道德之事,不伤害别人。西方国家的相关规定可以利用。如美国布鲁克林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著名的计算机十戒:(1)不可使用电脑伤害别人;(2)不可干扰他人在电脑上的工作;(3)不可偷看他人的文件;(4)不可利用电脑偷窃财务;(5)不可拷贝或使用未付款的软件;(6)未经授权,不可使用他人电脑资源;(8)不可侵占他人的智慧成果;(9)设计程序之前,先衡量其对社会的影响;(10)用电脑时必须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指出6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连接的系统;(2)商业性的或欺骗性的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3)盗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4)未经许可接近他人文件;(5)在公共用户场所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6)伪造电子信息。这些规范是人们在网络活动中需遵循的最起码的规范。其次是较高要求的网络道德规范。其基本原则用儒家伦理可概括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消极意义上对人的规范,要求人们不做违反道德的事,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从积极意义上让人求善,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如,在网络活动中应严于律己、有强烈的责任感、乐于助人、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尽己为人等。这些较高要求的道德规范的倡导可以为人们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提供努力的方向、目标,符合人们的道德理性的要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2.网络道德规范应具有针对性
可以根据人们的职业特点、人群特点确立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已在各行业、职业、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各行业、人群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的行业、人群应制定不同的网络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规范具有针对性,使得人们便于遵守。
首先,应确立职业网络道德规范。如IT行业网络道德规范、教师网络道德规范、军人网络道德规范等。这些行业中由于其职业的不同其网络道德要求也不同,应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更好地为人们的网络行为提供指导。其次,确立各种不同人群的网络道德规范,如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因为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使不同人群中网络道德问题的突出点各不相同,针对这些不同,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会更具有效性。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一些成果。如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针对全国的青少年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些网络道德规范对青少年来说极具针对性与有效性,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
首先,提高网络个体的分辨能力。网络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其中的许多信息是虚假的、有害的,这些信息可能对网络主体造成误导、伤害。网络主体尤其是占网络主体很大比例的青少年,缺乏分辨能力,极易受到伤害。在网络道德教育中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逐步提高网络主体的分辨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提高网络个体的集体意识。目前网络社会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个人主义的盛行,将自我作为网络的中心,不顾别人的利益与感受。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提倡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要正确处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网络社会要想健康发展也需要秩序、需要其成员具有集体意识。个人主义的泛滥必然导致无秩序,最终的结果是网络主体的个人利益得不到保证,所以网络道德教育需要提高网络主体的集体意识,遏制个人主义的泛滥,维护网络社会的正常发展。再次,提高网络个体的责任意识。网络由于其虚拟性的特点,使得监督弱化,其带来的一个后果便是责任意识的淡薄。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有些网络主体对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后果缺乏责任意识,于是网络中产生了大量的脏话、不良图片等信息垃圾。网络道德教育有必要提高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从而净化网络空间。最后。提高网络个体的诚信意识。网络中的信任危机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中的谎言、欺骗使人深恶痛绝,极大地损害了网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网络的功能的发挥。网络的良性发展需要网络个体讲究诚信,保持真诚的心态,共同维护网络的形象。网络道德教育重要目标便是要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为提高网络的可信度做出贡献。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手段、途径
网络道德教育可采取多种措施,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各级各类计算机教育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网络道德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使受教育者不但学到计算机知识而且学习到相应的道德规范。在考试制度上。可以将网络道德知识也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重视网络道德知识的学习。其次,社会应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道德知识,使其深入人心。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公益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尤其在人们上网集中场所加大宣传力度,如在网吧等场所张贴宣传布告。再次,在家庭中父母应加强对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网络道德教育,使其明辨是非,了解网络道德要求。
三、加强网络个体的道德修养
(一)内省
“内省”的方法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自我批评自我检讨。通过批评检讨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正如孟子所说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1J首先,“内省”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道德活动中,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考虑,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并且在行为后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是否有错误,并要求网络主体勇于改正错误。孔子说:“过则勿惮改”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内省的目的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得到改正。其结果还是要落实到改过上来。其次,“内省”实际上强调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对人宽对己严。网络中的行为是一种交互性的行为,是双向互动的交流。在交流中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如何,而自己却不去做,这样的后果使交往无法继续下去。若是律己宽人,多看自己的缺点不足,就有利于交往的进行。
(二)慎独
在网络社会中“慎独”比在现实社会更为重要。现实社会也讲“慎独”,但现实社会中人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独处的机会也不如网络社会多。网络社会由于其开放性、隐匿性的特点,人们往往感受不到监督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慎独”尤其显得重要。《礼记?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强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仅不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而且更加注意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做到和有人监督时一样,杜绝不道德的思想发生,可以真正确立起自己的道德良心,提高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
首先,“慎独”要求网络道德主体道德修养是“为己”而不是“为人”。孔子强调“为己之学”,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的意思是指进行道德修养是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装腔作势,而是踏踏实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人”,即进行道德修养仅仅是装装样子做给别人看。其次,“慎独”要求网络道德主体在道德修养中注重“小节”。在网络道德修养过程中网络主体常常重视“大过”,忽视了“小节”,认为“慎独”就是不犯“大过”,小节无足轻重。于是乎在网络上骂骂人,滥交朋友,偷看他人文件盛行。网络主体进行道德修养要注意小节,因为小节不断,可能导致大过的出现,量变的结果是质变,小节与大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待小节的态度最能体现出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再次,慎独时要注意克己。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克己不是指后来理学家讲的“灭人欲”,而是指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网络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形形的诱惑比比皆是,独立面对这些诱惑,难免或产生理性与感性冲动的矛盾,这时就要求网络主体约束自己,用理性战胜感性冲动。
(三)力行
网络活动中,网络主体只有通过实践,运用道德知识,抑制不良行为,才能使道德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律性的道德准则。孔子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行”是道德修养的关键,通过“行”,道德知识得到应用、道德信念得到加强、道德意志得到磨练、道德习惯得以养成,并最终提高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素质。
首先,“力行”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即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多替别人想一想。用这种方法反复践行可以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对解决许多网络道德问题有所帮助。其次,“力行”要求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做到“爱人”。“爱人”在儒家那里是指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相通的。网络建设、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采取法律、技术措施来防范,但对数量众多的网民来说,根本的方法是培养仁者爱人的观念,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隐私,他人有困难时热心的关怀、帮助他人。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仁爱精神的发扬有利于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使网络充满温情。
四、网络社会道德自律建设的保障
1.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简析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将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的整合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协议固定进行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信息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通过通信卫星或光纤等介质的有效连接,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并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通信,主要是通过传输媒体对信号进行传输,是一种科学的、高效的信号传输方式;网络连接,是一种科学技术,将各种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结构体系;通信协议,主要是指对网络通信协议结构体系的阐述以及体系结构中具体细节的分析规定。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2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有运行速度快、应用功能多样化以及数据传输网络化与数字化等优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将不同区域内的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沟通连接,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并促进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将计算机与各种移动设备有效连接,并应用通信技术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实现动态资源的高速共享。
2网络服务体系搭建
2.1网络服务体系的网络结构分析
(1)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的基础结构。网络结构中的物理层实质上是真实介质与虚拟系统连接的一个中枢介质,通过物理通讯介质进行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反馈,属于整个结构体系的搭建基础。
(2)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加强与用户沟通的结构层次。应用层主要负责网络结构体系中的服务功能,是网络服务的基本结构[2]。用户通过应用层进行网络数据的浏览使用,例如,通过网站浏览图片或文字,都是应用层范围。
(3)链路层。链路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保证数据传输的结构层次。链路层通过结构关系上的连接,进行各层次结构之间数据信息的沟通和传输,链路层没有连接时,则不会产生应答服务。
(4)网络层。网络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的主导结构。网络层能够对整体的网络通信进行监测和管理,能够对某个网络连接进行拆除,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重新建立网络连接。同时网络层也具有对网路通信进行检查的功能,对网络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和解决,达到网络维护的作用。
(5)传输层。传输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的处理结构。传输层从某个角度来看与网络层有着部分相似的功能。传输层主要负责处理部分基础性的问题,与物理网络是分开使用的关系。传输层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准确的检测,对出现的系统错误进行查找,并有效解决该问题。传输层能够促进网络运行的更加安全,保证网络通信的平稳性。
(6)会话层。会话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的传送结构。会话层通过链接应用,进行数据间的高速传送。传送工作的数据形式有能力数据、加速数据、特权数据以及其他的常规数据。
(7)表示层。表示层是网络服务体系中的数据信息处理结构。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会话层对数据传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找,并及时处理出现的数据信息问题。
2.2搭建网络服务体系网络服务体系的搭建主要包括对硬件设备的连接和网络结构体系的连接。硬件的连接过程是指对计算机相关的网卡、集成器以及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形成外部硬件服务体系的搭建。网络结构体系的连接属于软件设备的连接,根据各层次结构的功能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服务体系搭建。
3结语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内容来看,我国网民数量在16年间实现了高增长,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在单位和家里上网的使用情况明显增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18.7个小时,而1997年每周上网超过10小时的人数仅占20.1%。笔者也曾做过一些青年人群的调查,在18~22岁的大学生中,只有10%通过电视新闻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有80%以上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知新闻信息。学生一般会人手一部手机或PC机,由于通过网络浏览资讯本身就有迅捷快速、节约时间、选择性强的优点,这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非常重要,并且它的可选择性非常强,如果不喜欢一个视频新闻中的单条节目,完全可以跳过它看下一条,电视新闻显然不具备这些优点,尤其是电视新闻会经常有些无关痛痒的冗长消息出现,这更会让现在的年轻人提前离开电视机。
二、网络时代下电视新闻变革必要性及重点方向
1.变革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活足以让大部分青年人养成从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如果电视新闻不进行改革,当这些年青人成为社会主流一代,那么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面对网络化的大潮电视媒体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变革,因为网络化大潮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也是“大势”,若我们从其而行,就应顺势而起。
2.变革重点
变革从何处开始,这就要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本人认为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改变节目编排形式,增强新闻内容吸引力;畅通新闻信息渠道,让电视新闻真正成为人们“喜闻常见”的“大众新闻”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新闻若要保持舆论主导地位,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新闻才会发挥相应的“正”传播效果,所以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必须让新闻内容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语言趋向平民化,内容贴近民生,让更多的与百姓相关的新闻信息进入传播领域,是新闻真正走向“百姓利益代言人”的一条正确渠道,甚至可以压缩时政新闻的报道篇幅以加大民生新闻内容的报道,让时政新闻真正成为“时政简讯”,让民生新闻“最大化”服务民生。
三、结语
前言
新媒?w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备受大家喜爱,殊不知,网络刚开始只是军事化使用,商业性质的使用很少。直到1991年,美国三家公司开始把网络进行商业化的使用,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在这之后,网络慢慢的就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联系桥梁。伴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的附属物也逐渐增加,例如通讯、搜索、新闻等等。
网络新闻是一项新兴行业,前景广阔,优势多多。它如同是一枚可以任意组合拼凑的大的模型,让消息的传达更加迅猛,闲言碎语成为网络新闻中的流行话语,情绪的发泄和业余消遣,在指向方面,网络新闻写作缺少一个切实的基点,指向的模糊性,未能针砭时弊,却如同流行感冒一样,迅猛传播,难分利弊。
一、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全民写作是网络新闻写作大的洪流载体。正因如此,在网络新闻刚刚起步时,就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以微博大V伟例,他们通过网络收集新闻消息,每天跟众网友互动。他们是消息的发现者,也是消息的发放者,这像是一种素材的积累,成了收集新闻消息新的渠道,孜孜不倦地收获新闻,当然,这消息,按照现在的说法,也相当于网络新闻写作。也许你会质疑其消息的真伪,但是在时间的考验下,你会渐渐的发现,网络新闻的真实性不比传统新闻类型差。那些所谓的微博大V也并非表面上那样自由。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它开启了法律保障网络的新纪元。至此,网络实名制,保护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惩治网络诈骗犯罪、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新闻这个开阔的平台各抒己见,陈述事情的发展经过,而不是任意的不负责任的说出一些观点。
另外,网络新闻可以对一件事件进行长时间的追踪报道,直到达到记者的满意为止。这些后续报道,足够弥补网络新闻真实性的不足,从而大大的加强了新闻的可信度。传统的新闻也不见得都具有真实性,新闻行业的记者对不同事件都有着自己的个人见解,有时候就会误导读者,让读者产生误会。众所周知,纸质的报纸,时效性很差,只能在第二天知道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往往在第二天事情会有质的转变,人们对消息的获取会很迟钝、很闭塞。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但是事情是无限的,短短的几版报纸,难以表达很多的内容。报纸的保存时间很短,无法长时间保存,如果现在想查找十年前的新闻,会很困难,无从找起。
网络新闻可以随时发生事情随时的播报出来,即使当时的信息会有些模糊不清,但是一定会有后续报道,进行跟踪的报道的信息一定是准确的,具有很强的可信性。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会很自由,可以通过网页、弹跳性质的窗口、专业的新闻网站等等。
二、网络新闻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网络新闻具有很大的灵动性,不仅只是随时随地的即时播报,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例如,在报纸新闻的写作中会更强调新闻的逻辑性,在读者和新闻之间造成一定的距离,更客观、理性。而电视新闻写作,要求更通俗,口语化、生活化,网络新闻就横亘在二者之间,以具体的人和事来演绎抽象的意义。另外,网络新闻写作因为其写作主体的多元化,涉及到不同的文化知识以及宗教社会,甚至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类形形的群体和个体,这让新闻写作更有探索性,因着材料的多元化,查找的视频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体会到事件;听到的音频新闻,方便快捷,用声音的魅力来感染我们;文字新闻虽然是最传统的,但是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用我们特有的文字,述说事件的种种可能。因其价值参差不齐,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传统媒体新闻写作的针对网络新闻写作要意识到这个参照物的复杂性,并非几种传统媒体各自特性的简单叠加。它如同新生的婴儿,需要得到最大的保护和照顾,需要一线的从业工作者以最好的文笔,最优质的信息,为所有人呈现网络新闻的魅力。而并非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甚至于超文本链接的结合。而是博采众长,将各类新闻写作的相互交融,取其精华,三维立体地将写作材料的价值多元化。
三、网络新闻的政治性和服务性
网络新闻政治性在专题处有更好的表现,有些国际性的名词、一些专业化的词语,一般人是不了解的,报纸很难对其作出充分的解释,都是大面积的在说,对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但是网络新闻就不同了,网络新闻可以在一条新闻上解释很多,勾画出关键词,与相关信息的连接,不仅可以知道这条信息,还会知道相关联的附属信息,曾强了我们对信息的获取量,从而增强了国民关注国家的意识。我们始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网络新闻应该是属于第三服务行业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大大小小的事件播报出来,让人们了解事情的经过,并给予出正确的评价,给读者参考。网络新闻的服务一定要有一定的格调,很多的新闻都是世界关注的,有时候新闻就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我们务必要让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一个高品质、高格调的新闻媒体,让其他国家引以为榜样,达到网络新闻的新的高峰。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的内心出发,用简单、平直的话语,讲述最专业的信息,最重要的观点。
四、网络新闻的创新化和速度性
网络新闻是新兴的行业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回快,微视频、直播平台成为年轻人展示的平台,在这样一个“读秒时代”,若依旧死抱着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其结果只能是逐渐消亡。针对这一情况下,创新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实际出发,发现市场的所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创新,有的时候工作自动化会更好的加快发展。
网络新闻的工作如果可以更趋向于自动化,如信息的更新,版面的设置,对读者的服务态度,这样就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网络新闻的自动化很难实现,现在只能称之为半自动,还需要大量的人工痕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
网络新闻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信息的不断翻新,就会让我们更快的了解事情的发展势态,尤其是在重大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难解疾病上。
网络新闻的速度还体现在读者身上。现在的人们不用电脑上网也可以获取信息。手机上网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新闻,了解身边的一切,这就是网络的发展,手机的使用,让网络新闻更快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网络审计产生的动因
首先,审计机构的自身利益驱动,促使了它不断地进行创新。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运作经营,作为中介服务的审计同样如此。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外乎通过增加服务收入,减少成本费用等方式来实现。在网络时代,随着客户服务偏好的转向,越来越需要提供实时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促使了审计机构向在线实时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低成本性、快捷性、跨越时空性等优势。因此审计机构会渐渐地建立起以网络为依托的审计新模式,从而更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经济。
其次,随着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商务交易模式,而且处处体现出其快捷、方便、高效率、高效益的显著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审计作为中介服务的一部分,将直接受到其服务对象交易模式的影响,企业采用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产生了新的运作机制,势必需要产生一种新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体现其公平性,这一历史重任必将推动着审计进行创新,从而为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再次,网络经济是跨越时空的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它的特征之一,对于每个提供审计服务的机构而言,网络经济给它带来了机遇,使它能摆脱传统地域观念的束缚,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同时网络经济也给它带来了挑战,全球审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使竞争更趋激烈,只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才能更好的参与竞争,保持优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势必会培育出一种新型的市场运作机制,这也是网络审计所必需的。
最后,由于审计与会计的血缘性,使它的发展受到会计制度和实务创新的影响。随着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无纸化,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诸如网络财务、网上远程会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与之适应的网上监督机制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鉴于上述不同的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它的产生符合网络经济的需要,目前我们讨论网络审计将具有前瞻性意义。
二、网络审计的概念
网络审计这一全新概念的推出,必将在网络经济社会中成为审计工作中最为时髦的管理运作理念,那么,什么是“网络审计”呢?它与传统桌面审计有何区别呢?它将如何有效地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将影响对网络审计概念的界定,应该说当今世界上对网络审计还只存在于理论研究,对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网络审计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网络审计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作为主要载体来存储数据以便于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这些数据,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而广义的网络审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并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个性化审计服务。为了对网络审计有个整体的了解,在此,本文统称其为“网络审计”,不加区分。下面笔者将从技术层面、管理系统、法制环境等方面来构筑网络审计的架构,以展示新型审计模式的初步框架。
三、网络审计的架构设想
(一)网络审计的技术支持
在网络经济时代里,电子商务的普及,虚拟企业的不断涌现,使得企业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对企业经营进行监控的审计机构,同样需要建立起适应自身业务系统的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于一体的网络化操作平台,并对数据进行仓库式管理和挖掘分析。下图初步展示了网络审计的整体结构:
1.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构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旨在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其运行机制如下:
(1)将经济事项信息通过Internet、EDI或者虚拟专用网传递到并保存在信息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2)通过交互式报告生成器,实现信息系统与客户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第一,登录授权,该功能是确认使用者的身份真伪和权限层次,以便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
第二,报告框架,报告框架是审计机构提供信息项目的一个基本结构,为了方便客户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比较,在报告的基本部分应统一格式,而在扩展部分则可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选择所需报告格式,制作出个性化的审计报告形式。
第三,以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为中心,联结报告生成器和信息数据库,并对授权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中存放了各种可供选择使用的审计处理软件,能提供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计量单位、确认基础等多元化的审计处理程序,它是审计软件的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处理的中枢,是网络审计的关键技术所在。
2.网络安全技术和机制的建立
网络审计作为一种网络化运营模式而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一样,同样需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这也是网络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基础。对于网络安全,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快速传递;其次,要求对数据库服务器有绝对的控制权,禁止未授权客户和黑客的闯入、盗窃和破坏数据信息。网络审计不管从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等方面都要利用安全技术,并建立起一套安全机制,以保障网络审计的安全。对于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等三方面,首先对于接入管理,主要处理好身份鉴别(身份真伪和权限)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是安全监视,主要功能有安全报警设置、安全报警报告以及检查跟踪;最后是安全恢复,主要是及时恢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的信息。对于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可以应用防火墙、数据认证、数据加密等技术;另外还可以将不断开发出的新型安全技术及时应用于网络审计中,如将隧道技术充分地运用于虚拟专用网(VPN)等。因此在安全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机制的控制下,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审计的管理系统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机构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即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和审计的网络风险管理。首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保障,审计职业将无法赢得社会的信任,质量控制还是保障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其他管理的基础,在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其他各个方面,因此在网络审计中首先必须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其次,要进行网络风险管理,这是网络审计特有的管理机制,出于网络风险的特殊性,本文将另起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三)网络审计的风险与防范管理
随着网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环境下的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相对应,网络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
1.网络审计的新型审计风险
(1)篡改数据,不留审计线索。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电子化并以磁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为舞弊者或攻击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且不留篡改痕迹成为可能,这将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
(2)信息丢失。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运行间的断电和死机等故障;二是计算机病毒破坏;三是人为的毁损。
(3)黑客侵入和数据失窃。计算机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数据资源,经常用IP地址欺骗攻击网络系统。黑客伪装为源自内部主机的一个外部站点,利用一定的技术进入目标系统窃取或破坏数据。
(4)职责分离不恰当引起内控失灵。在网络环境下,如果对数据维护、系统管理和数据输入、数据核对确认等岗位不作适当的分离,就会有人利用网络的弱点故意修改数据、舞弊或窃取秘密信息从中捞取利益。
2.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具体表现为:
(1)应用审计软件,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价,并利用专用的审计对比软件,将存放于数据库不同地址的同一种数据进行自动比较,以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并对有差异的文件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自动检测数据库软件和恢复软件进行审查和评价;再次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贸易,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审计服务信息库。审计人员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最新动态和一些以前审计的档案信息,以便以后开展审计时查阅和运用,这样将可大大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审计的风险。
(3)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在网络中运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审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首先对网络系统职责分离情况进行审查,遵循的原则仍为不相容职责必须分离,但侧重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软件开发和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四)网络审计的法律环境
由于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加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著名的摩尔定律所蕴涵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由于法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它在规范社会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的不确定性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因此,在网络经济中法律的重要性将更为凸现。作为一个经济服务领域,审计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维护已有的适应于自己的法律体系,作为维系共同利益的法律屏障,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其次,审计服务由于要处处体现其独立性,从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这就需要建立起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就新的审计准则而言,必须做到既有独创的一面,又有沿袭传统的一面,说它独创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规范审计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电子版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层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电子文件的合法化,这些制度具有浓厚的网络特色,这与传统审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网络审计在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以及审计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仍然类似于传统审计,并且有时还离不开实地审计的参与,所以在规范类似审计方面可以适当的沿袭仍适用的传统审计准则。基于上述网络审计法律环境的建立,网络审计的运作将更加规范,更有保障。
1.1多媒体英语教学通过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习的兴趣大门
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将设计更多的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等元素,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将枯燥难以理解的词句,用有趣的图片取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语言学习往往与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单纯的学习语法,不如为学生设置故事情境,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每个单词的真正含义,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影视题材,让学生去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2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以加大教学密度,扩大信息量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英语教学授课材料有限,老师用传统的教学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的兴致低,必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但实施多媒体英语教学,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例如在单词教学中,这个词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在大屏幕上,伴随着相关的解释,学生跟读,跟读的同时,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发音,避免了个别教师发音不准误导学生弊端,紧跟着将单词应用于语句中,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单词的含义,加强巩固。再如电子邮件,音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学生的数据库大大扩展,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访问各种信息源,交流中即便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单词,因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答案,这就大大加深了对这个单词的印象与理解。
1.3多媒体英语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有方是指教学应当有方法,而教无定法则指应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不应生搬硬套现成方法。“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上,教师应和谐师生关系,将学生看作是朋友,在生活琐事上给予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精神萎靡时给予鼓励和关怀,放下所谓的教师架子,宽容悦纳,才能使学生“爱屋及乌”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同样感兴趣。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学生停课,至于这个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学得会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与教师无关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课文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即使多媒体英语教学在新时代下具有不可取代的进步性,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英语教学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多媒体教学丰富的内容、多彩的画面,容易使学生过多的关注图片、色彩、声音,而不是英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重心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使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省去了大量备课的时间,而有些教师选择从别处拷贝课件,一个课件传了几代人后,仍然应用在教堂上,这样的课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在教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潇洒地挥一挥手中的鼠标,逐一播放课件内容,完全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时间的情感交流被剥夺,教师难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的作用,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削减。另外,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学习内容,授课内容在排列上缺乏主次,不能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一节课之后对整个授课内容没有留下具有影响的内容,电脑屏幕变换速度快,个别学生难以适应快节奏的授课形式,没有时间整理笔记,对授课内容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3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应用
3.1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功能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主流地位发生了改变,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但凡亲身体会的人,都会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模式中革命性的进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资源的不足。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就会失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失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核心,反而过犹不及。因此,教学要扬长避短、注重实效。正确的把握好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作用。
3.2将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各样的新颖的教学素材加入到课件中,在授课中巧妙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发的在课堂中产生学习的动机。万万不能简单地把多媒体教学理解为就是使用幻灯片课件,加入图片、彩色文字、音乐等元素,如果简单的将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对于个别学生来讲,一堂英语课也许跟英语学习的关联并不大,更多的是在“看热闹”。多元素的加入丰富了学习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但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的更高一层的挑战,在“热闹”中突出学习重点,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感情投入,在时间和内容方面把握分寸,采用多媒体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调动教师的授课兴趣,摒弃教师以往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媒介将新时代的英语教学带入一个新纪元。
3.3与实际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