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红白喜事礼仪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8 03:47: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红白喜事礼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红白喜事礼仪

第1篇

关键词:村落公共空间;文化广场;红白喜事;交往准则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3)01-0109-05

村落公共空间作为具有某种公共性且以特定空间相对固定下来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交往结构方式的存在,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可供乡村人们自由进入并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例如在中国乡村聚落中的寺庙、戏台、祠堂、集市,甚至水井边、小溪旁、院坝、树脚周围等,人们可以自由聚集,交流彼此的感受,传播各种消息;二是指村落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活动形式,例如乡村企业组织、乡村文艺活动、村民集会、红白喜事仪式活动等,人们同样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交往。在一个村庄的范围内,村民通过公共空间获取各种公共信息,发表社会舆论,合作处理公共事务,培育公共观念。

村庄公共空间的存在从眼前看是推动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长远来看则是培育这种交流与合作的根基――村民的公共精神。毕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式多样,不仅发挥着“构建亲缘与伦理性秩序的功能,”“形塑村落文化、形成社区意识和分享社区信息”,同时“实现国家‘大文化’对村落社区地方性知识的撤卸和重新组装”[1]。

一、中谊村村落概况

中谊村地处昆明市郊、滇池西南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坡,属湖滨盆地,海拔1905米,属红土高原地带,受印度洋暖流季风的影响,冬春两季干晴,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0℃与20℃之间,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合作物生长,有“阳春方到桃李开,中元才过便感凉”之称。村域面积225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875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林地825亩(主要种植棵松,又称赤松,因开挖磷矿已毁),矿产资源丰富,附近的昆阳磷矿为我国“三阳”磷矿之一。

中谊村依山面海,气候温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昆海铁路、安晋公路沿村而过,火车站及公路沿线有饭馆、修理店、旅社、停车场、集市等。村庄房屋整齐有序。村后天子山,果园成林,村前滇池,碧波荡漾,村左有龙王庙坝塘,村右有阿金塘水库,既可养鱼,又可供部分农田灌溉,饮水之用。

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6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90元。经济收入农业主要以种植花卉、蔬菜、玉米,渔业,工业以磷矿石加工,副业以交通运输、装卸为主。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149%),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7人。截止2008底,全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其中,自来水入户率98%,农户卫生厕所改厕率100%,有线电视安装率98%,电话装机率达80%,96%以上的村民用天然气、沼气、电能进行日常烹饪,65%的农户自己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在中谊村这样一个村落社区中,公共空间形态多样,如在文化广场① ①新修建的文化广场替代了之前的文昌宫而成为文体活动中心的集中娱乐场所,又是全村红白喜事的欢聚地,里面备齐办几十桌酒席所需要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供全村人使用。举办的红白喜事,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着全村人日常世俗生活的片段。人们在红白喜事中不仅要遵循着“关系”准则和“人情”标准,也根据与事主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发生不同的人际交往行动,从而维持着人际交往的连续性与平衡性。这些交往的发生不仅仅是钱财或劳动的交换,也不限于生活所必需的互助互惠,其背后隐藏着文化意义上的交换,文化资本的获得和积累,而这些取决于无形的“等意交换”有时甚至超越了经济意义上的等价交换[2]。村庄红白喜事中人际交往无形中满足了村庄人情感交流与社会互动的现实需求。

二、关系网络及其亲疏远近

乡土社会可谓是典型的“关系”社会,人际交往在众多的关系网络中进行。曹锦清、张乐天先生在其所著的《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说:“事实上,所有村民都生活在由亲缘和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关系网中。这张世代编织且生生不息的关系网,无论在时间的纵轴上,或在空间的横轴上都可以无限的延伸,每个家庭便是关系网上的扭结,村落可以视为关系网上的扭结丛。”[3]村民生活在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交织而成的关系网络之中,这张世代绵延且极具扩张性的关系网也成了人们交往的现实活动空间及其行动路径。

一般来说,以一个家庭为中心,按照血缘、地缘关系由近及远向外推。先生早就对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交往方式作了形象而精辟的描述,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4]。很明显,差序格局在乡村的人情圈中依然灵验,大家都生活在“熟人社会”里,谁怎敢公然不顾他人的“人情”与“脸面”?恰如发达的商品生产和交换需要创建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及其得以正常的组织管理、运行制度一样,关系网络的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套相应的非市场化的交换习惯。这种非制度、非市场化的但被习俗所认可的交换习惯,就是“人情”[5]。红白喜事中的“人情”交换,主要是在当事人的关系网络中实现的,遵循着“关系法则”。而“关系”密切的程度对交换行为中的“人情”大小或轻重有直接影响。因而,处于不同位置的家庭之间的相互交往根据其网络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而具有个别性、选择性和特殊性。由此看来,村民之间的交往又是一种“特殊主义”的交往,即“凭借与行为之属性的特殊关系而认定对象身上的价值的至上性”[6]。用于交换的礼物、礼金的大小厚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事主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程度。厚礼重金说明交换双方关系密切、情谊浓重,给予事主的脸面也就越大;反之,则说明交换双方关系一般。

杨YG的舅爹② ②中谊村一带方言,指其外公的兄弟。家新居落成,虽然还没有办酒的日子,杨YG一家早开始忙开了,今天上昆明买匾牌(面子好看一些),明儿赶昆阳买鞭炮,等等,不亦乐乎,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等着吃酒日子的到来,看着这些礼品,少说也有600元。因为杨YG媳妇也是本村人,除了准备礼品外,还忙着到舅爹家帮忙张罗。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信的进步,村庄人在原有关系网络中的交往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关系网络的性质及其规模大小。亲缘文化传统也相应使村庄人的关系网络获得了可以自由伸展的张力,村庄人可以通过“拟亲缘化”找出或拉出“拟似亲缘关系”来满足其更多的需求,村庄人有意地把身居其中且能给予其极大帮助的亲缘关系进行移植、复制,甚至放大,按照亲缘行为模本来建立、发展与他未曾打过交道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地拓宽其交往空间,不断地把异质关系纳入其关系网络之中,使其交往活动的空间更为宽广,交往行动的路径相应增多。对他们而言,除了既有的亲属关系外,朋友、同学、同事也随其交际的拓展而纳入人情圈,呈扩大之势。

2008年8月23日,杨JC的儿子考上了云南农业大学,在文昌宫(文化广场未建成前,村里红白喜事都在文昌宫举办)举行升学宴。平时杨JC在外面做建筑工,结识不少好友,这次办升学宴,除了自己家的亲戚外,还邀请了好多外边的朋友。他对笔者说:“现在经常去外地打工,交往的人也多了,一起打工的朋友,在外面玩得好的,大家都玩熟了,有什么好事,谁邀请了,肯定得去。”

三、人情往来及其收支平衡

在中谊村,只要哪家“吃酒”,大家就会相互告知,以免错过人情,村民中甚至在日历簿上某个日子标着哪家“吃酒”的记号。有些村民不在老家,还叮嘱邻里,有“吃酒”的机会一定要记得告知,并想方设法请人代送礼。如此年复一年,通过这种“办酒”和“吃酒”维系着村民间的联系。该村一位村民对笔者道出这么一番话:

“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这是正常的事了,亲戚好友办酒席时你得送送礼。不送的话,你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你家办酒时别人送过了,人家办酒席时,你却不送,咋个好意思啊,咯合(昆明方言,意为对不对)?别人会指你这个人小气,不通人情,不懂道理,不会做人。再说,谁家没有个事得求人噶?要是平时不与人打招呼,等你到了求人的时候,谁来理你?你看那家(此处是指村里的Y家,因儿子已经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定居了,家里老人家年纪也大了,没有再参与送礼――笔者注)现在不送礼,到时候死了都没人抬。大家也是靠着这种‘办酒’的场合联络感情。平时不‘走动’,一旦有事,你咋个求人嘛,别人都懒得理你,咯合?”

礼物、礼金的流动在人情往来上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表达一种礼节性意义。这种“表达性礼物意味着表达一个人的道义或情感的关心,而这样做的最好方式是不等主人邀请就去赠送礼物”[7]78。事主收到的礼物、礼品不管其厚重大小,都意味着他领到的是“情谊”,但欠下的却是“人情”。

人情的来与往总是有一个时间差,呈非对等性,并若干次连续性“延期交换”下去,就会有一方处于“欠情”状态,这个‘欠’字可以不在于理,但一定在于情。对此有过很好的见解:“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4]73。如何达到人情往来的“收支平衡”,避免在红白喜事人情往来中有失“体面”的事发生?村民都比较认同“同类”性质的家庭向事主施出的“人情”规格作出较为一致的行动,就不会有人出现“人情矮子”的现象。故农村人情往来中,有些人为延续人情往来,不惜占用生产性支出随礼,乃至举债随礼。

在中谊村,几乎每家都制作和保留喜账的习俗。喜账由红纸裁成32开大小,装订成册,封面居中书写堂名,左下角书写举行仪式的日期,右上角书写“龙凤呈祥”、“莺凤和鸣”、“新婚之敬”(婚礼)、“落成之敬”(上梁)、“松鹤之敬”(寿诞)等吉祥的词语,喜账内按辈分大小排列次序,辈分大的居前。喜账是村民家庭社交史中重大活动的真实纪录,它显示了主人公人际关系网络的总貌,这张“人情债单”便成为事主后来与村庄人交往的“价格对照表”。不同于市场交换的“等价、即时结清、单次博弈”等特征,人情交换是“不可能等价、来往有时差、连续性博弈”的过程[8],因而,要保持人情往来“收支大体平衡”极其困难,特别是在短时期的村庄人交往中几乎不可能,但村民在红白喜事中人情往来又遵循着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来来往往,永不清账”的规则,一方送礼,另一方受礼,双方心中均“有数”,这就使村民之间的人情往来呈现出“收支大体平衡”的可能态势。

四、情感认同及其关系再生产

中谊村的婚宴礼仪一般持续3天,事主为了办得体面,有面子,很讲究规模,下力气“大办”。过去,只是请关系近的亲戚聚一聚,而今,能请的人都请,全村的人都可参加,场面很是热闹。

2008年10月2日 农历九月初四 晴

今天,郑MX的独儿子结婚,早上8点过,他家请来帮忙的村里乡亲就开始忙开了,男人一般负责杀猪事宜,女人负责清洗碗筷、捡菜、洗菜、打扫卫生。

饭后,主厨的师傅就安排帮忙的人员各自分开做事,主要是分割各部分的猪肉及清理清洗,其他的肉食品就是使用成品或半成品的。晚饭后,就开始准备这两天的主要菜品,大约忙到晚上9点左右。帮忙的人员喜欢吃宵夜的就弄点现成的熟食下酒,边吃边吹牛,不吃的呢,就回家休息。

2008年10月3日 农历九月初五 晴

早上帮忙的人员会起早到客厅帮忙,被安排煮饭的人员要在早上9点前把饭煮熟,把锅让出来煮菜或烧水洗碗。

男的帮忙准备早上用的菜品,1-2人负责请一次(叫做邀客),到炮火响的时候(也就是升席的时间),各自带上礼品到主人家去祝福。

早上吃的一般都是12个菜左右,不会太多,晚饭就吃得比较丰盛了,因为男方结婚把新娘接回家,这一顿就必须吃得最好,也是这里的风俗。各种菜品也是精心作了准备的,吃饭的人员也是最多最齐。

2008年10月4日 农历九月初六 晴

婚宴的第二天,早上所吃的就跟第一天的差不多,不会有更多的调动。饭后,男方这边的亲朋好友就跟着去女方那边去吃饭(叫做回门),女方那边也是做了最丰盛的酒席给男方的亲朋好友吃。

2008年10月5日 农历九月初七 晴

最后一天就是主人家要亲自下厨把饭菜做好,请所有帮忙的人员吃饭,也是为了感谢大家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第二呢,也是再次请大家为自家收拾各种剩下的物品,把所有的炊具、碗筷清洗清点交公(文化广场),再把客厅打扫干净,桌凳摆放整齐,清点后交费。

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作为典型的社会交换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交换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情景,通过这种形式的礼物交换来联络感情,增进情谊,强化村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村庄内部的红白喜事对于地域相对狭小的村落社区来说,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村民进行精神交流的公共空间。当村庄大集体的政治性社区解体,村庄分解为原子化状态,日益减少的行政性集会又不断与村民的利益需求相脱离的情况下,红白喜事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表达方式,正好为人们提供了见面、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与机会,红白喜事在村庄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凸现,它部分地填补了村落公共空间的空缺,满足了村庄情感交流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村落农民家庭生产功能的恢复和加强,村民对不同形式的相互帮助和合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除了沟通感情以外,更主要的是为日后在生产上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合作,为经济上的更大的互利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同在一个村庄中,抬头不见低头见,谁能肯定以后不求人?人们深知“长期关系必须通过有关双方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精心维持,当相互关系被打断或破坏了,就不得不通过作出额外的努力来重修和好”[7]83。为此村民乐意参加村里的红白喜事,关系疏远的可乘机拉近,平日里结冤的可借此机会修好。红白喜事中的人情往来使人们情谊加深、关系更近,从而实现关系的重组和再生产。

此外红白喜事还为交往双方达成一种人情“储蓄”,“礼物交换构成了一个道义经济的体系”[7]84。平时人们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维系彼此间的情感关系。如果一方在生活上遭遇到贫病困呃或其他重大困难,而开口向另一方请求并得到帮忙时,受恩者便欠负施恩者一份人情,努力寻找机会来回报。这时候,他们之间的人情“储蓄”便发挥着作用。

五、余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渐加深,中谊村农用田不断被征用,以血缘、地缘、民间信仰等维系的村落再也不是“高度组织化的跨越时―空的社会纽带”的载体很大程度上,人们对某些事象的依恋与认同也被“现代化”铁律以其难以控制的力量不断消解,从此中谊村人们将逐渐告别自己延续几千年的与土地为生的生计,许多农民走出农门,进入了一个半工半农的时期,以农民和农业的载体的传统村落,其文化意义慢慢地让位于利益共同体的意义,也许中谊村从“农村”变成“工村”或“商村”,只是“村”的帽子却迟迟难以摘下,村民仍然还是农民,仍然保留着农民的户籍,这种强烈的反差直接从农民对土地的态度中看出来。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阵痛,需要沟通、整合、重新确立认同来进行调剂,村民们在红白喜事中的公共交往既遵循着‘礼’又服从于‘利’,使“亲缘关系”蕴含着更多的人情味,同时又让“拟似亲缘关系”具有更多的理性,通过这种情与理的运作,再次获得许多有形或无形的社会资源。由此看来,重新审视村落红白喜事之血缘、地缘关系等传统伦理,着实是一个真切、值得关怀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 毅.公共空间[J].浙江学刊,2002(2).

[2] 郭于华.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一种权力实践的解释――陕北骥村的仪式与社会变迁研究[M]//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49.

[3]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514.

[4] .乡土社会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曹锦清,张乐天.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观考察与透视[J].探索与争鸣,1992(2):55.

[6] 郑也夫.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J].社会学研究,1993(4).

[7]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第2篇

小娘惹里面陈盛是被黄天宝用刀砍死的,《小娘惹》是由郭靖宇任总导演,谢敏洋、黄光荣担任特邀导演,洪荣狄担任编剧,肖燕、寇家瑞、岳丽娜、戴向宇领衔主演,向云、何雨虹主演的年代剧。

《小娘惹》通过一个大家庭几代人的恩怨情仇,融合娘惹文化精髓,讲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的故事,该剧于2020年6月5日在东方影视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优酷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

该剧为了更好展现娘惹风情,剧组多次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看景,考察娘惹建筑与服装特色,该剧美术部门在摄影棚内搭建了剧中娘惹家族生活的场景,每个雕花和摆件都遵循娘惹生活的特点,该剧演员进组后,剧组也特地请来娘惹厨师和娘惹的礼仪指导,让演员跟他们学习制作娘惹菜和娘惹礼仪。

《小娘惹》蕴含着浓郁的二十世纪南洋风情,相比旧版,该剧加大了剧中的美食部分,剧中展示了多种娘惹菜,娘惹焖鸡、龙眼茶、阿喳等,都是娘惹菜中极具代表性的美食,而剧中人物的服装、饮食习惯,以及峇峇家族的红白喜事里也能看到不少中国的文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秉承“和谐、互助、温馨”的理念,以“建、管、用、育”为着力点,打造促进邻里互助交流、营造文明和谐乡风、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农村社区治理、锻造乡村振兴内生引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二、创建目标

农村社区睦邻中心建设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实现“547”目标。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等5项创建原则,探索公益化、枢纽化、社会化、智慧化等4个创建路径,融合承载党建联盟引领、文明实践传播、邻里守望共治、居家养老互助、关爱留守驿站、乡贤议事平台、社区融入会所等7个平台功能。推动我区承担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的乡镇(村)先行先试,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村(居)覆盖面达80%。

三、具体举措

(一)促进共建共享机制

贯彻落实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方案要求,注重整合各类建设资源,凝聚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种主体投入睦邻中心建设的合力。1.利用现存资源。为减轻基层投入,鼓励村(居)合理利用境内农民新村会所、富余办公场所、集体或国有闲置场所及收购闲置民房进行改建。有条件的地方可因地制宜进行新建。2.推动资源共享。根据辖区内民宿业、田园综合体、养老旅游地产、农家乐等项目发展发展特点,探索利用民宿休闲会所、养老服务场所等资源进行共建。3.整合场所功能。注重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红白理事会服务场所、网格化管理场所、志愿服务阵地、“一约四会”活动场所、乡贤议事平台等功能布局,有机融入农村睦邻中心建设。

(二)探索多元管护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充分激发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睦邻中心管理的活力,创新运行多元管护机制。1.发挥理事会管理的主体作用。各乡镇要建立农村社区睦邻中心交流协作机制,广泛吸纳各村(居)党员干部、本村乡贤、文化骨干、“五老人员”等参与日常管理,建立睦邻中心理事会。2.引导各类组织参与管理。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协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村(居)“帮客”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置服务项目,推动各类组织服务管理经常化。3.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探索向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购买服务项目的模式,推动睦邻中心社会工作和活动管理专业化。

(三)丰富内容供给机制

1.强化“菜单式”服务。整合各类宣讲服务团等服务资源,汇集形成“菜单”服务体系,推动法治宣传、乡风乡愁、礼节礼仪、家德家风、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健康教育等进农村社区睦邻中心。2.推行“互联网+”服务。各睦邻中心要完善通信网络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录制推广睦邻活动微视频,提升农村社区睦邻中心的影响力。3.强化“红白理事会”服务。积极引导红白理事会进驻农村社区睦邻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村将红白事服务场所同步纳入建设,添置必备的服务设施,满足村群众节俭办理红白喜事的基本需求。鼓励采取与旅游餐饮企业、农家乐饭店合作或者托管运营等模式,为村民群众办理红白喜事提供便利。

(四)健全睦邻文化机制

1.以睦邻兴家风。以睦邻中心为载体,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家教,从家谱、故居、祠堂、牌坊、老物件、老照片中等挖掘家风家训资源,整理当地名人贤达、政商名流的嘉言懿行,组织开展寻家规、诵家训、讲家教等活动,讲好家风家训故事。2.以睦邻铸村魂。依托睦邻中心,结合实际修订特色“村规民约”,鼓励开展“树村规、立村训、唱村歌”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选树宣传活动,弘扬凡人善举,展示村庄精神,树立村庄正气。3.以睦邻育礼仪。倡导利用睦邻中心开展儿童启蒙礼、成人礼、新年祈福礼、重阳敬老礼、入伍壮行礼、村干部就职礼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

第4篇

谈到喀什,不得不提到那里的古老的建筑,那里的绚丽风景,那里的出名特产。但是,令我最欣赏的,还是那里的风土人情。

喀什人,激情四溢,精神充沛,给人带来无限的动力,同时,传播着他们的热情。能歌善舞是他们的天性,无论男女老幼,情之所动,兴之所至,都会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他们的舞蹈有的质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有的规模宏大,具有现代色彩:有的粗犷豪放、鲜明跳跃见长,有的以浓郁雍容、深沉悠长显胜。

喀什人居住的房子,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方形平房,上开天窗,房顶可做晒台或乘凉。住宅多自成院落,院内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无花果等。室内沏土坑,墙上挂壁毯,还开有大小不等的壁橱,饰以各种花纹图案。

喀什人是一个热情好客。崇尚礼仪民族。家里来了客人,即使素不相识,也会热情接待。亲友相见,握手问候。邻居间主义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邻里们都会争先协助。

第5篇

一、农民群体不合理消费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人情消费名目繁多。“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尚往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但近年来,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已被各种星罗棋布的人情消费所扭曲。回顾过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很简单、纯粹的。亲朋好友之间主要是以交流为主,礼品、金钱为辅。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金钱为主,各式各样的人情消费成为衡量人际交往的标尺。

(二)攀比消费方兴未艾。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却始终无法摆脱传统的消费误区,红白喜事耍排场搞攀比。一些地方因为攀比出现结不起婚或死不起人的现象,盲目的攀比已经严重削弱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降低了刚走出贫困线农民的幸福感。

(三)青年婚姻消费愈演愈烈。过去农村青壮年结婚程序简单,家里有几间房或花上几万块修几间房,给女方几千元的礼金或者简单买几样家用物品就可以轻松举办婚礼。现在结婚的条件时过境迁,如今结婚程序复杂、名目繁多。男女从认识到交往,再从恋爱到结婚,还有结婚前的各种礼仪,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花销。一个农村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超额经济,不得不借外债来促成孩子的婚姻。但可曾有人想过,在每一次光彩绚丽的烟火上空、在每一次众人欢声笑语的背后,是整个大家庭沉重的债务负担。

(四)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在农村,喝酒、赌博、抽烟以及封建迷信等消费遍及广大农村地区。其中红白喜事以及建造房屋要请先生占卜,家中亲人生病要请神医,平常遇到不顺的事要请占卜师。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事从侧面反应出封建迷信已风靡广大农村地区。像这样低俗的消费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对社会还是一种隐性的危害。

二、农民群体不合理消费行为原因解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习俗根深蒂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许多农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完好的传统习俗。然而,现在农民之间淳朴的人情往来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所以应尽快改变当前农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盛行的不良现象,回归亲戚朋友间的心灵与感情沟通,而不是一味以送礼送钱多少衡量个人的能力高低和关系深浅,应有针对性地制止不当的“人情消费”风,积极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尚。

(二)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大,盲目攀比消费滋生。由于社会分工,个人能力及外部条件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在农村那部分富裕群体在消费方面完全不注重物品的内在价值,而是看重商品的牌子,如遇同村人买了某个品牌的产品,瞬间就会成为村里其他伙伴消费的“标杆”。正是这种注重品牌追求与众不同的过程中,导致了富裕群体与一般家庭的落差,这也为炫耀性消费滋生了浓厚的土壤。

(三)社会文化、经济差距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的价值观念也跟着与时俱进。以前农村普遍包办婚姻的现象已一去不返,农村男女青年已获得了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但对于处于贫弱境遇的广大农村青年,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他们没法自由选择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姻。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闪婚”或者“高价的婚姻”消费。

第6篇

【关键词】汉英翻译;文化空缺;产生原因;克服障碍;方法处理

0 引言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语言直接反映文化现实;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Claire Kramsch在其《语言和文化》一书中也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为:Language expresses cultural reality. Language embodies cultural reality. Language symbolizes cultural reality.由此可见,在两种语言――汉英翻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这一因素。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工作是一项艰巨任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常常折射文化的变化,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1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

下面就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列举恰当的例子。

1.1 按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否有对应的词语,可分为部分空缺和完全空缺

1.1.1 部分空缺, 即英汉两种语言中能够找到指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其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其中一方有“Yellow”在英语中除了是一个表示颜色的名词外, 在美国俚语中含有胆小卑怯之意, 如a yellow dog( 卑鄙的人) , 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 ;而在汉语中, “黄色”在封建社会中是法定的尊色, 有崇高、尊严、辉煌的意思, 如黄袍、黄榜等。现代汉语中, 黄色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有失败( 如买卖黄了)和污秽、下流( 如黄色书刊、扫黄打非)的意思。

1.1.2 完全空缺, 即英汉两种语言中根本找不到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的词

例如:汉语中的“饺子”是一种在沸水中煮熟的半圆形的、有馅儿的面食。中国人逢年过节吃饺子是一种民俗文化, 是合家团圆的象征, 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 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英语中将饺子译为“dumpling”,无论就其指示意义还是就其文化内涵来说, 都是难以对应。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独有说法的文化空缺

关于社会习俗、社会礼仪等等,英汉两种语言各有一些独有说法,算是例外,无法进行很细致的分类。

例如:“红白喜事”――中国人把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老人过世称为“白事”。对于没有接触过我国文化的欧美人来说,对娶媳妇说成“红喜”可以理解,英语就把喜庆日称为“red―letter day”,但把上年纪人的去世也当成“喜事”,就另他们很困惑。与欧美文化相比,把死人称作“白喜”是我国风俗习惯的个性。“红白喜事”的通常英译是:weddings and funerals,两者的搭配,为西方人士所不解。

汉语中传统美德“礼”、“义”、“ 仁”、“ 智”、“ 信” 这些词语虽分被英语译为“ceremony”“justice”“benevolence”“wisdom”“confidence”,但这些词语都无法准确地表达汉语中相对应的那些文化内涵,这五个词语是中国独有的说法。

2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

在简单浅显的了解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是什么以及其分类后,接下来着力浅析其原因,研究其源头,便可想出对应的处理办法。

2.1 文化空缺产生的原因

2.1.1 中英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不同

汉英两民族存在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等等,所以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意义。汉语民族生活在亚洲东部的大陆上,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因此很多汉语词汇都和农业、田地有关;而英国四面环海,以海洋性气候为主,人民生活与海洋和船舶息息相关,因此英语中就存在大量与海洋有关的词汇。例如,“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a cold fish”(冷漠的人)等。

2.1.2 社会风俗文化习惯的不同

习俗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中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习俗是文化最直接的反映。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习俗。英汉两个民族之间有着迥异的社会生活习俗, 这些风俗习惯的差异常常使得英汉两种语言间出大量的词汇空缺现象。

2.1.3 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同

“言为心声”,言语是意识的物质化。哲学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中西方经济发达水平不一致,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完全不在相同的水平。决定了西方国家更开放,中国相对保守,所以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此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焦点视,汉语散点视;英语客体意识强,汉语主体意识强。

2.2 文化空缺的处理办法

2.2.1 音译加注释法

音译是不同文化交流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最适合解决词语空缺问题。在翻译实践中,音译效果比较好,也能像外来语一样被人们所广泛接受。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有些在西方文化里空缺的概念,随着音译而被认知和接受,成为英语里的外来词。如“秀才,举人,进士”等。对于一些文化完全空缺词语,宜采用音译法或音译加注释法。

例如:(1)炕 kang;太极taichi;风水fengshui;围棋weiqi;饺子 jiaozi;爱国嫂 Mrs Aiguo;秀才:x iucai; 白话文:baihua;狗不理包子goubuli baozi;

(2)“气功”:In many parts of China practice, the breathing exercises called Qigong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in the early morning or at dusk通过加注释来弥补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上的空缺

2.2.2 直译

直译是中国传统文化英译常见的一种方法,包括两层意思,逐字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和按照字面意思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

例如:(1)“八股文”:eight-part essay“春节”:spring festival“龙舟”:dragon-boat

(2)“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希望工程”:Hope Project“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2.3 意译

意译就是按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来进行翻译,也就是和直译相对的“Free translation”。意译舍弃了词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意义,着眼于传达词语的文化信息。

3 结语

综上,简单的解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思路深入细致剖析,并列举具有说服力的句子加以证明自己的论点,其别引用田传茂等知名教授的一些看法,使其更深入透彻。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文化空缺现象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对于那些造成译文读者意义(下转第313页)(上接第155页)真空的文化空缺,译者有义务有责任采取必要而又恰当的方式来解决。从另一方面讲,译者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交际行为,与原作者的交际对象不同,他的交际对象是目标文化的读者。因此,译者一方面要能洞悉原文的文化空缺,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意向读者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来选择翻译手段。

【参考文献】

[1]蒋冰清.英汉文化空缺词汇现象及翻译策略[J].娄底师专学报,2003.

第7篇

关键词 村落 丧葬 庙宇 信仰

中图分类号:K892.98 文献标识码:A

民俗是一种生活文化,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认为民俗大略可以分为四部分: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其中的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然而,民俗是整体的,不是部分的、碎片的。鉴于此,我们如何展示“民俗”这种“生活文化”?通过对民俗的某一角度的关注,就能够透视整个区域的文化生活。下面就将通过对鲁东南的ZJZH村落共同的祭祀与丧葬仪式的描述来展现当地村民的信仰与生活传统。

本村主要有臧、鲁、韩、赵、张几个姓氏,村里各姓基本上是在战乱或荒年逃荒来的。每个姓氏都是一个大家族,是一个祖宗留下来的。村落中的家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具体的“事件”上,家族成员之间的协同与联合更充分地表现在村里红白喜事的操办上,如:韩家遇有红白喜事,所有姓韩的都到场,都来帮忙,随礼钱看关系远近给多给少,血亲远的干活,如出丧时抬棺材,刨坟,炒菜,伺候来的客人,血缘近的就跟着陪灵哭。此地与孔子故乡、东方圣城曲阜相距百余公里,儒教文化将祖先当作神灵一样崇拜,因此受儒家文化影响,这里的丧葬程序颇为繁琐,先后有停灵、报丧、戴孝、送汤、吊孝、打坟、入殓、出殡、圆坟、一七、五七、百日、祭日等内容。

1 报丧与服丧

老人去世后,家人先将老人穿好寿衣,停灵于堂屋正厅处,自家的子女便不再过问太多事情,只是在老人旁守灵,一般是三天三夜。然后派本家侄、孙,分别到老人的娘家以及其他至亲家报丧。这时,由家族中的长者出面组成一个临时班子主持办理丧事,人数根据家族大小、儿女多少、亲戚多少而定,多少不等。负责办理设灵棚,雇用丧乐班、修坟、买棺、报丧等一切事宜。孝子带孝,子女、内眷持服,现在都是白大褂,从头到脚,五代以内晚辈以及至亲,均穿白衣服丧。

2 丧乐与丧礼

一般丧家雇一个丧乐班,分两帮:一帮在内,负责宾客祭奠时奏乐,一帮在外,负责主宾回礼时奏乐。吹吹打打,孝子及老人的三代子侄披麻带孝,子跪于老人灵旁,侄、孙等跪于灵棚两侧。随着鼓乐迎客、谢客,给女婿、外甥更衣、谢座。至亲均迎于门口、陪同灵棚前行礼、叩头。有亲朋至内厅最后瞻仰老人的,孝子均先叩头致谢。宾朋至,一般是灵棚前奏乐、行礼。送殡之日早饭后,死者的长子托着叠好的烧纸,由人带领,吹着喇叭,到了祖林,确定具体地点,插好木桩,叫“点穴”,前、中、后挖土三锨,叫“破土”。

3 送汤

三次送汤,都是到村头的土地庙前。本村是全村共用一个土地庙。第一次是出殡前的傍晚,叫做送倒头汤,送汤时,儿子必须赤脚、光头,现在好些了,可以穿草鞋。送汤队伍男的在前,女的随后,男女哭着先在灵前叩头,然后手拉哀杖,到土地庙,烧纸、泼汤、叩头。第二遍是出殡早上,人员与第一遍一样,只是穿了孝衣。第三遍是午前,人员增多了,主要是至亲家的女眷持孝服参加进来。这两遍前后均有丧乐班奏乐,前面依然有抬水的、拿纸的在前引路,速度一般是很慢的。其意大概是于此悲痛时刻,多想想死者的恩德,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等等。下午的三四点钟,是最后一次到土地庙,所有服丧者均参加,这次叫“送盘缠”。

4 出殡

送过“盘缠”回来,接着是“看棺”和“铺棺”,即由子女看看新做的棺材,再铺上火纸、被褥,一般都是子女、内眷完成。这时也是看丧礼的人比较多的。再有孝子,一起到大门外,叩头谢天、谢地、谢大指、谢司芒等近十次。再回灵前,也是最后一次见老人,先不许哭,待执事的将棺盖移到一边,拿开“蒙脸纸”,用新碗盛少许水,棉花蘸水在面上示意几下,叫“静面”。盖上“蒙脸纸”,把棺材盖移回,此时亲人痛哭。执事的用钉刹好材口。然后是“出棺”,先是由数人将棺材抬到大门外,棺材托泥板处穿两根大绳,一声号令,棺材抬起。前面的人背棺头,两侧的人用手托,一直到架子上放稳。待架子工用绳稳好棺,架子头详细观察后,一声“前后搭肩,起——”,棺材平稳升起,长子将盆子摔碎,叫“摔老盆”。之后是行“路祭”。在死者棺前,设祭桌摆有供品,桌前铺席,至亲每家按辞灵的顺序依次分别行礼,父亲去世时,行礼是“三拜九叩”大礼,母亲是“一拜三叩”礼(男尊女卑)。每次礼毕,孝子要还礼,叩头致谢,也叫“谢客”。待“孝子”最后行过礼后,起棺上路,叫“上林”。至祖坟,吹起喇叭,架子头一声号令,架子工小步慢跑到坟框旁,“孝子”跪拜,随后落棺。待查看坟框的深度、长度后,移棺入框,调好方位,将水泥板盖好,把土堆起成坟头。然后送葬的人集体向坟头行礼,客人先行礼,“孝子”后行礼。老人于此才算入土为安。孝子们第二天一早还要圆坟,随后就是一七、五七、百日、祭日、出服等,三年之后,才算服完丧。

从整个丧葬过程来看,丧家的孝子们虽然处于丧礼的核心圈,却是最为谦卑的一个群体,俗语说孝子小三辈,对于奔丧的人,哪怕是辈分比自己小,孝子也要叩头致谢或迎接,而且一切礼仪进展都听执事人安排,出殡后的当晚,丧家要宴请帮助操办丧葬事宜的本家男子,丧家长子要在执事的带领下向各桌敬酒,磕头,以示感谢。而在葬礼中哭丧的本家女子此时要负责操办酒席,并不能和男子一同入座,要等男子吃饱喝足之后妇女才吃饭,由此可见当地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另外,丧礼中对于“本家”和“外家”的待遇也是很不相同的,所谓本家就是丧家的血亲集团,外家就是丧家的姻亲集团。本家的人不需要报丧,而是要干活,外家的人需要报丧,不用干活,而且由本家的人伺候酒席。这种区别是由本家和外家的血缘和地缘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在一次次丧葬仪式过程中,家族个体之间的联系增多,凝聚力增强,家族的共同体观念也进一步得到深化。

第8篇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回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古兰经》多次强调见面礼节的重要性,说“如有祝安于你,你应当比他更好地来回答他。”祝安词一般都是致者先说“安色俩目阿来库木”,意为求主赐你们平安,而回答者则说“吾阿来库色俩目”,意为求真主也赐你平安。这一礼俗文化,源于阿拉伯。据宗教传说,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晚年得一“圣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从此后人们也仿效。传教时期,这一礼俗已普遍流行,并当作一种“圣行”。唐时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将这一礼俗带到了中国。这种祝安词原带有宗教色彩,但经长期沿用,回族群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祝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

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有的回族把祝安词简称为“色俩目”,回族人见面时,致者说“色俩目”(平安,您好),回答者则说“安色俩目”<平安,您也好)。《西域番国志》、《哈烈志》记到穆斯林相见的礼节时说:“相见之际,略无礼仪,惟释屈躬,‘撒力马力’一语而已……”。“撤力马力”就是“色俩目”、“阿来库”;“惟释屈躬”,回族说”色俩目”腰微前躬。这说明回族的见面礼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互致“色俩目”还有许多讲究。一般是晚辈先向长辈致“色俩目”。平辈亲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长者致“色俩目”。教民与阿訇相遇,教民先致“色俩目”。客人见了主人,客人先致“色俩目”。出门在外的要向当地留住者先致“色俩目”。乘骑者对步行者先致“色俩目”。男对女先致“色俩目”。夫对妇先致“色俩目”。(西北有的地方是妇对夫先致“色俩目”)。少数人对多数人先致“色俩日”。如个别人到清真寺或碰红白喜事,要向多数人高声道“色俩目”(你们好),多数人中凡是听到的要回色俩目。这样少数人就不再一一去向每个人致“色俩目”。

回族在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肘,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双手抱拳或平扬双手,表示亲切庄重。还有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相互伸出右手相握,左手抚在对方的右臂上,意为关系非常密切,亲如一家。如果有的人出门遇到不相识的回族,致“色俩目”问好,对方就知道你也是回族,有什么要办的事,就一定热情帮助。

回族反对说“色俩目”时摇头晃脑、喜喜哈哈等不稳重的表现。对年轻人见了老人不致“色俩目”,视为一种没礼貌的行为,遭到众人的轻视和议论。对于听到别人致“色俩目”而不回“色俩目”的,视为高傲不礼貌的行为,遭到众人的辱骂。

第9篇

英语文化教学涵盖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如何称呼别人,如何打招呼,到如何拜访、接客送客、约会、告别,还有致歉、用餐、助人、交朋友等等。这里我们举以下几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在中职英语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文化差异,从而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相应的文化背景。

(一)寒暄(Greetings)

寒暄不论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是人与人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我们都免不了跟别人寒暄,在中国文化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寒暄语是:“吃饭了吗?”“到哪里去呀?”这些都是很亲切、随意的问候而已,其实并不是等待对方真正回答问题。而英语文化中这几个寒暄语却意义不同。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说:“Haveyouhadyourmeal?”表示的是该男子对女子有意,想约她吃饭。至于“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问候语在英语文化中会被认为是打探他人的隐私,这就是犯了文化错误(culturalmistake)了。英美人常用的寒暄语有: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owareyoudoing?Howareyougettingon?回答可说:Verywell/Notbad/Fine.还要注意的是西方文化中,他们不仅会跟熟人打招呼,也会跟迎面而来的陌生人说一声Hi。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不妨像这样给陌生人以问候。

(二)美与丑(Beautyvs.Ugliness)

对于同一个东西,中西文化审美标准不同。Oneman’smeatisanother’spoison(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前面已经举过“狗”这个词的例子。下面我们来看“孔雀”。在汉语文化中,孔雀是“美丽”“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更是寓意着大吉大利。而在英语文化里,孔雀(peacock)象征着“炫耀”“虚荣”等义,英语会说asproudasapeacock(骄傲得像孔雀一样),asvainasapeacock(虚荣得像孔雀一样)。其他的形象如“龙”、“喜鹊”、“老鹰”等在中西文化中都有不同含义。在具体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区分。

(三)红与黑(Redvs.Black)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大抵会把blacktea翻译为黑茶而非红茶,把brownsugar翻译为棕糖而非红糖。再如翻译“青衣”和“青天”时,同是一个“青”字,英语要翻译成blackdress和bluesky。对颜色的喜好也反映在各自的生活习俗上。中国人的“红白喜事”中,“红”代表喜庆,而“白”指代的是葬礼,对应到英语文化中,就是“白黑喜事”了,因为他们结婚时多穿着白色婚纱,而参加葬礼时多穿黑色衣服。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渗透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