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沟通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5: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沟通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沟通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年级负责制;年级德育管理网络;参与管理的原则;全员育德的理念;课程育德的方略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据此,德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中学深入推进“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趋势。为达成此目标,就必须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在实行年级负责制的中学,以年级为载体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减少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管理层次与缩短管理距离,提高执行力与反应力,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年级成为全体教师真正参与常规德育工作,有效进行德育管理的平台,从而优化学校整体的德育管理效能。

1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意义

年级负责制,就是由同一年级的教师、班级组成担负教育教学等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把年级作为一个与处室(教务处,学生处等)平级的实体来进行管理。

在年级负责制下,同一年级的教师了解本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且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因此更易创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和氛围;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构成

德育是一个立体。其工作应该是纵、横向交织的立体网络,形成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全面育人的格局。

2.1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横向构成

2.1.1“参与管理”的德育管理原则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参与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因此,参与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能确实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在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必须遵循参与管理的原则。由于同一年级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信息渠道了解年级的现状,理解年级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因此更能主动承担促进年级发展的责任。而且在年级负责制下,教师个人目标与年级要完成的德育目标一致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群体易达成共识,年级德育目标也易为个人接受,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际上,年级负责制下教师的自身利益和年级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参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参与管理。

2.1.2“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

“全员育德”是从参与管理原则中提炼升华出的德育理念,全员德育要求教师做到“三全”,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关注。有一种思想,认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领地,德育是课外活动的主旨,将德育脱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视为班主任的专利。而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并非专属干班主任。只有全体教师都认同“全员育德”的德育管理理念,才可能从彼此封闭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理解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1.3“课程育德”的德育管理方略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第2篇

【关键词】SaaS 高校学位论文 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SaaS模式逐渐成为信息行业和软件开发的新热点,相关的概念和产品也陆续走进我们的视野。考虑到SaaS软件模式在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aaS模式的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创新模式。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购买、构建和维护软件的需要。SaaS具有部署简单,配置简单,使用便捷等显著特性。

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由B/S模式建构实现,并且系统设计动态库结构,管理员可以随意添加库,并设计不同的库结构,每个子库可以作为单独的提交系统使用。系统运行于SaaS服务模式下,安装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服务提供方掌握“系统管理员权限”,可以为用户新建和设计库。并把每个库一个单独系统的形式租用给服务使用方。服务使用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并且从服仗峁酱获得“库管理员”权限。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单独库的最好权限。可以按照需要建立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并可以完成从提交到归档的所有功能。完全就像使用一个为自己定制开发的系统一样。省去了购买服务器的成本,也省去了安装系统,维护系统的人力成本。系统数据都存贮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并按时进行备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这样的服务模式,适用于由较大规模图书馆或者地区中心等有技术能力和设备能力的馆作为“服务提供方”,而小规模图书馆(往往技术和设备能力欠缺)作为“服务的使用方”。“使用方”只需要付给“提供方”少许的租用费用,即可使用系统。系统的表结构,操作流程,都可以按照“使用方”要求进行定制,相当于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系统。

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

系统由若干个库组成,管理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库。每个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每个库中有两个核心表:加工表和归档表,再配合一些辅助表,如属性表等等。除了库的基本结构为固定结构外,每个库的表结构和运行的逻辑都是配置的,这个配置由系统管理员再初次建库的时候确定,一旦库建好后,就不可以再做修改。除此外每个库有自己的管理员,可以当一个独立系统使用。加工表和归档表的基本功能如下:

加工表:以数据的提交和加工为目的,采用流水线结构,表中数据可以在多种状态间变化,最终加工和的数据可以通过归档,复制到归档表。

归档表:以保存,后期加工和为目的,采用数据仓储结构,表中数据可以设定不同状态,并可以提供后期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来给浏览用户提供服务。

3.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几种用户类型

系统用户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系统管理员、库管理员、加工表管理员、归档表管理员、提交用户、浏览用户。其中管理员都是以用户名密码验证,提交用户和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名密码验证(可以注册),IP地址验证,DLAP统一认证,不认证(游客)等验证方式。主要类型的功能和权限如下:

系统管理员:整个系统的管理员,可以对库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备份等操作,定义库中表的结构,添加属性表和其他附加表,定义数据都有哪些状态,定义某一个状态需要哪些行为(库管理员与用户),规定用户验证方式等。但无权管理库中的数据。

库管理员:对自己管理的库有绝对权限,可以管理数据,管理属性表,也可以给其他管理员分配权限。

加工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加工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归档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归档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提交用户:给系统提交数据的用户,登陆界面和管理员不同,可以提交的条数和提交文件的限制由系统管理员配置。对自己提交的数据有管理权限。

浏览用户:可以浏览系统好的数据的用户,系统提供DRM数字版权保护的同时也可以对浏览用户进行限制。

3.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动态配置行为

系统中所有的操作(除数据的检索以外),都定义为“行为”,行为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1)全库行为――触发按钮在主菜单下。如:数据提交,数据导入,修改属性表等。

(2)单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在数据细览页面和数据列表列中。如:修改数据,变更状态,下载回执单,删除数据,归档,等。

(3)多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数据列表上方,如:归档,,变更状态,删除数据等。

(4)附加行为――附在在归档,提交,和变更状态等动作之前或之后的行为。如:计算提交数据大小或页数,计算应收费用,操作确认等。

4 结语

目前国内高校论文提交流程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摒弃了原有系统中的固定表结构,固定权限,固定操作流程,而是把系统中所有涉及的对象都抽象成“角色”,“状态”,“行为”三种类型,以方便灵活配置。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适应所有以“提交-审核-加工-归档-”为主要流程的管理系统。综上所述该系统更接近于一个“数据加工系统”并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流程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2016-112-31].http://202.113.6.247/papers/admin/admin_login.jsp.

[2]姚宏宇,田溯宁.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叶玲莉.SaaS发展趋势与挑战[J].计算机世界,2016,(第4期).

[4]http:///wiki/Cloud_computing.

作者简介

冯坤(1980-),女,天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天津大学图书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管理。

马胜(1980-),男,硕士学位。天津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系统研发,软件设计。

第3篇

各位同志: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文通学院这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读书班。文通学院如何办好,学生如何管理好,都需要探索。我们有一支好的队伍,所以我们的学生管理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文通学院这次开展读书班学习活动,在全院来说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要做好辅导员工作还需要各位辅导员同志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认识。版权所有

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该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了明确定位,定位准确了,我们的工作着力点也就明确了。辅导员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如何理解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在育人方面的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教师的教育。现在学生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各种思想冲击此起彼伏。那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改造好学生都应该由辅导员、班主任去完成。所以,我们应当明确我们身上教育的责任,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行者,这些责任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二、管理方面的体现。大学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思想各不相同,比较前卫,也不太守规矩,当然这些现象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但任何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需要引导好。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从人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的成长期,具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我们的管理。但人的本性对他人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抗拒性,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惰性,所以在平时的常规管理中,我们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来保证教学质量,尤其是文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习惯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三、服务方面的体现。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我们的管理和服务要实现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忘记为了学生成才、成长的服务宗旨。这里的服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发展;第二,生存,在我们这类学校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包括学习上困难的、心理上困难的、经济上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为他们改善生存现状而服务强化服务理念,深层次服务、管理和教育;第三,维权服务,我们要切实维护学生的各种权利,其中包括各种活动的知情权。

第四、人生导师的体现。导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1)高等院校指导科研、论文的老师;(2)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引领他人健康成长的人。所以我们大家都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我们就必须提高辅导员的素养,实现角色的定位。只有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实现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我们的学生管理队伍里存在这样三类人:(1)把辅导员这个工作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事业,乐于去做,工作积极;(2)作为谋生的职业。在工作中按部就班,缺少创新;(3)作为一种跳板来过渡。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把本职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高起点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责任意识,做好工作是本份,做不好工作是失职。工作上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创新的意识,全新的视野,不断的创新、创优,不断的发展,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平时的学习和提高。版权所有

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秘书;学位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秘书在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繁杂的工作。研究生秘书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沟通学生与导师、学院与学校的重要枢纽,其工作主要由招生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及日常事务管理等部分组成,而学位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学院能否按时向社会输送人才。学位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大,要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需耗费工作者较大的精力。

一、学位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一环紧扣一环,工作任务艰巨繁琐,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查

学位申请由学生本人提出,研究生秘书需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审查工作,符合资格审查条件者方可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基本的毕业资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已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申请者只需通过系统提出申请即可,给管理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2.和送审

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学校需对论文进行TMLC系统检测,其中学院检测由研究生秘书操作,论文重复率小于25%者方可送审。论文送审分为校级盲审和学院送审,其中学院送审论文由学院组织同行专家评阅,而最直接操作者即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必须完成联络专家、寄送论文(或电子论文传递)、评审结果回收、评审费用开支等一系列工作,还要根据送审结果及时通知学生和导师完成相应的工作。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研究生秘书必须根据论文送审结果,确定答辩名单;第二,制定答辩安排表,具体工作流程为:确定答辩专家名单,协调专家及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分组,安排答辩教室,最终完成答辩安排表的制定,答辩安排信息;第三,准备打分表、投票表等答辩相关材料,及时公布答辩成绩;第四,答辩结束后,根据经费开支标准,制作答辩经费开支名单,完成答辩经费开支。

4.学位申请材料回收、制作、归档

通过答辩者向学院提交学位申请材料,研究生秘书需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制作、整理归档。这是最为繁忙的阶段。原因在于,第一,时间有限;第二,回收材料多,包含学位申请书、毕业登记表、学位论文、网络材料等;第三,需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签署学院意见和学校意见;第四,需对各项材料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缺漏和错误后才能归档。

二、学位管理工作的困难

1.工作量大

研究生可分为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类别,研究生类别的多样化以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以资格审查工作为例,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要求不尽相同,研究生秘书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类别申请者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2.保密压力大

研究生秘书是学位论文送审的第一执行者,掌握着论文送审地、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客观,这些关键信息在一定阶段中是需要研究生秘书严格保密的。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研究生秘书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总有一些导师出于各种原因向研究生秘书询问送审信息,既要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又要保守秘密,这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工作枯燥繁杂

学位管理工作是研究生秘书的常规工作,每个学期都要开展,重复作业让工作枯燥无味。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事务又异常繁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进展。在面对枯燥繁杂的学位管理工作中,对研究生秘书的耐心、细心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三、做好学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计划性排在第一位

巨大的工作量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做好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位管理工作的要诀之一。在学位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前,研究生秘书必须仔细研读学校学位管理工作安排文件,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限定时间,详细制定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预先向导师和学生通告,提前布置各项工作。

2.坚持工作原则

在学位管理工作上,尤其是论文送审阶段,研究生秘书的保密压力大,在维系人情关系和坚持工作原则上,研究生秘书必须坚决选择后者。只有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保密关键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会赢得师生的信赖,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会遭到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展。

3.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学位管理工作对研究生秘书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计划能力是研究生秘书必备的能力,研究生秘书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另外,随着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秘书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

4.提升思想境界

研究生秘书要以服务师生为理念,不仅要完成工作,更要以做好工作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任务面前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最需要的细心、耐心、恒心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王琴,周骥平.二级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的角色定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01:68-71.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97-03

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具有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1]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学生人数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管理、院级信息化管理和校级信息化管理三个阶段。

一、毕业设计全手动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9年之前,学校所有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指导进行。整个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动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前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后期答辩等阶段。各阶段又有子任务需要完成。

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设置的题目和内容要让学生知晓,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选题。学生可能对某几个老师的题目感兴趣,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老师的一个题目。老师所带的学生数也是有限制的。在毕业设计前期检查阶段,各毕业设计小组组长需要查看本组教师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并需要把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其进行整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组答辩。各毕业设计小组需要根据任务书的进度要求检查学生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知道,也需要他们的指导教师了解。在后期答辩阶段,学生提交论文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打分,学生按照答辩要求演示PPT和程序,答辩组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

以上这些过程均需要学院教务员向指导教师和学生下达通知完成。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报表填写均需手动完成。在我校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全手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改革。

二、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为依据,信息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自行开发并于2009年使用了“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辅助管理工作。该系统具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一次性输入并随时更新功能,保证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题目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汇总统计功能,各角色教师录入成绩后系统按照比例统计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准确性。教师间可以相互沟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和辅助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我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两条主线,该管理系统从2009年到2013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建设,完成了1713名学生、250余人次教师参加的毕业设计工作。其各主要阶段流程图如下。[2]

在前期检查阶段,检查组组长在系统中输入题目、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可登陆系统查看。指导教师根据检查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中期检查阶段,检查组长将学生中期检查情况录入系统,指导教师登陆查看,并根据检查意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改和指导。中期检查流程如图2所示。

在后期答辩阶段,由于涉及到三方成绩汇总计算以及二次答辩,该系统就尤为重要。首先,系统根据三方成绩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其次,教学秘书根据总评成绩汇总出需要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最后,进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管理规范与管理系统之间交互众多,涉及到学生、题目、各项成绩评定,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出错。经过5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证明我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是可靠、实用、高效的。但由于是针对我院情况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未考虑学校其它学院情况,故而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校所有学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来支撑毕业设计工作。

三、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架

经过2013年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试运行,2014年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全校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细节,将使用系统的角色分为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全局设置,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系统中交叉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该管理系统功能流程如图4所示。

(1)专业负责人基本任务包括:教师信息更新、教师所带学生任务数的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审核、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定评阅教师、学生选题宏观调控、论文答辩分组和论文推优等。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2)指导教师基本任务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管理、过程管理和论文评优等。过程管理包括学生任务书下发、开题报告检查、过程指导记录、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及成绩录入、其他论文评阅及成绩录入和答辩成绩录入等。其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3)学生基本任务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浏览、查看课题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填写过程指导记录、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提交论文和附录、查看答辩时间和地点、查看毕业设计成绩、查看警告历史以及下载文件等。其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

2.通过实践需要改进的功能

通过2014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该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全校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能够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供辅助作用,能够提供师生沟通平台,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效率,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1)增加各学院二次开发平台的自由度。由于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规律不同,需要增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院平台的自由度,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

(2)增加前期、中期、后期答辩分组的通用性。由于我院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检查分组完成,为保证检查组教师对检查对象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答辩了如指掌,我院各阶段检查分组均一致。系统应保持分组一致性,无需各阶段重新录入分组信息。

(3)增加学院二次答辩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中没有二次答辩模块,无法实现二次答辩的分组、成绩录入等各项功能。

(4)改进中期检查结果由学生录入情况。中期检查结果应由检查组教师录入,这样可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改进评语自动生成功能。目前系统中各类评语必须在页面输入但又无法自动生成word文档,需要实现页面录入评语即可自动生成word评语表的功能。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通过院级以及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向如下:

首先,系统应该既有扎实的基础平台又要给予各学院和部门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开发和设计。这样的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学院要求,真正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服务。

其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与其他教学系统相联系。如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连接,这样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就可以直接导入正方教务系统而无须重新手工录入;与中国知网系统相联系,这样就无须学生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国知网系统中重复上传论文。

五、总结

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阶段、学院信息化阶段以及全校信息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建设经验为以后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规划项目,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讨论和改革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我校其他信息系统的同步关联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参考文献:

第6篇

2009年之前,学校所有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指导进行。整个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动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前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后期答辩等阶段。各阶段又有子任务需要完成。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设置的题目和内容要让学生知晓,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选题。学生可能对某几个老师的题目感兴趣,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老师的一个题目。老师所带的学生数也是有限制的。在毕业设计前期检查阶段,各毕业设计小组组长需要查看本组教师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并需要把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其进行整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组答辩。各毕业设计小组需要根据任务书的进度要求检查学生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知道,也需要他们的指导教师了解。在后期答辩阶段,学生提交论文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打分,学生按照答辩要求演示PPT和程序,答辩组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以上这些过程均需要学院教务员向指导教师和学生下达通知完成。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报表填写均需手动完成。在我校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全手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改革。

二、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为依据,信息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自行开发并于2009年使用了“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辅助管理工作。该系统具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一次性输入并随时更新功能,保证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题目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汇总统计功能,各角色教师录入成绩后系统按照比例统计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准确性。教师间可以相互沟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和辅助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我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两条主线,该管理系统从2009年到2013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建设,完成了1713名学生、250余人次教师参加的毕业设计工作。其各主要阶段流程图如下。在前期检查阶段,检查组组长在系统中输入题目、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可登陆系统查看。指导教师根据检查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在中期检查阶段,检查组长将学生中期检查情况录入系统,指导教师登陆查看,并根据检查意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改和指导。在后期答辩阶段,由于涉及到三方成绩汇总计算以及二次答辩,该系统就尤为重要。首先,系统根据三方成绩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其次,教学秘书根据总评成绩汇总出需要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最后,进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最终成绩。管理规范与管理系统之间交互众多,涉及到学生、题目、各项成绩评定,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出错。经过5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证明我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是可靠、实用、高效的。但由于是针对我院情况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未考虑学校其它学院情况,故而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校所有学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来支撑毕业设计工作。

三、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架经过2013年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试运行,2014年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全校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细节,将使用系统的角色分为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全局设置,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系统中交叉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1)专业负责人基本任务包括:教师信息更新、教师所带学生任务数的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审核、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定评阅教师、学生选题宏观调控、论文答辩分组和论文推优等。(2)指导教师基本任务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管理、过程管理和论文评优等。过程管理包括学生任务书下发、开题报告检查、过程指导记录、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及成绩录入、其他论文评阅及成绩录入和答辩成绩录入等。(3)学生基本任务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浏览、查看课题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填写过程指导记录、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提交论文和附录、查看答辩时间和地点、查看毕业设计成绩、查看警告历史以及下载文件等。

2.通过实践需要改进的功能通过2014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该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全校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能够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供辅助作用,能够提供师生沟通平台,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效率,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1)增加各学院二次开发平台的自由度。由于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规律不同,需要增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院平台的自由度,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2)增加前期、中期、后期答辩分组的通用性。由于我院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检查分组完成,为保证检查组教师对检查对象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答辩了如指掌,我院各阶段检查分组均一致。系统应保持分组一致性,无需各阶段重新录入分组信息。(3)增加学院二次答辩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中没有二次答辩模块,无法实现二次答辩的分组、成绩录入等各项功能。(4)改进中期检查结果由学生录入情况。中期检查结果应由检查组教师录入,这样可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改进评语自动生成功能。目前系统中各类评语必须在页面输入但又无法自动生成word文档,需要实现页面录入评语即可自动生成word评语表的功能。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通过院级以及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向如下:首先,系统应该既有扎实的基础平台又要给予各学院和部门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开发和设计。这样的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学院要求,真正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服务。其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与其他教学系统相联系。如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连接,这样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就可以直接导入正方教务系统而无须重新手工录入;与中国知网系统相联系,这样就无须学生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国知网系统中重复上传论文。

五、总结

第7篇

1.问题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家长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至关重要的,而并非无关紧要,甚至有观点认为,在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随着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城,正是身为小学生父母年龄的青壮年通常把孩子放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造就了大量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部分留守儿童面临情感慰藉缺失、家庭监护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等突出问题,教育过程中缺乏家长参与,令“家庭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严重缺失,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面对农村留守小学适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已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现状,部分地区尝试全寄宿制,以预防留守儿童被社会不良因素侵害,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已十分紧张,几乎不具备多余的人力物力照顾小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从而实施效果不佳。在当前农村小学家长普遍无法直接参与小学生教育,同时教师资源不足,硬件条件有限和教学投入不均衡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尽量做到“家长教育”不至过度缺失亟待解决。

2.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有效的学校和家长沟通机制、实施帮扶结对制度,以及丰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2.1强化学校教师的关爱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通常能够得到家长足够关爱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大都不在身边,从而普遍缺乏家庭温暖,甚至造成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未来的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学校就变成了留守儿童获得关爱和温暖的重要场所,也即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农村小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关怀,例如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等。事实证明,对于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一点点关怀或者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带给其巨大的鼓舞和促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了促进教师课外时间关爱学生的意识,学校可建立相应制度,必要时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多关爱留守儿童学生。

2.2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

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无法通过“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但在通信工具已极为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建立畅通的家长和学校沟通机制是可行的。QQ或微信目前已在农村中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从而可考虑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群聊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此外,可通过私聊与个别家长单独沟通,达到实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目的,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途径。笔者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将所在班级家长联系在了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2.3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长之间的结对帮扶,二是同学之间的帮扶。目前大部分留守儿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定困难,可有效利用建立的QQ或微信群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农忙没有时间带他去看病,群里另外一个学生家长看到后,主动要求带他看病。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也相当重要。虽然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但小学生同样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此,笔者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同桌,多组织课外活动,多给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机会,这次措施大大加强了班级团队意识,让留守儿童获得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

2.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农村小学硬件条件有限,没有钢琴、专业运动场等体育设施,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娱乐项目,尽可能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比如农村小学具有的宽阔的田野和丰富的野外教学资源,可充分利用野外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比如跑步、跳绳、踢沙包等,野外的树木、花草、动物也可以为丰富语文、常识课等教学内容提供条件。此外,多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缺乏家庭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

3.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难题,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在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与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并因此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目前农村留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王洪灵 单位:凤台县尚塘乡南李小学

参考文献:

[1]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宇婷.农村家长参与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冯仕成.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管窥[J].吉林教育,2015,2.

[4]董晓玲.农村家长参与中小学子女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新课程研究,2016,6.

[5]汤岚.农村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外籍教师绩效;文化管理

一、基于合同之上的绩效制薪酬奖励制度

由于当前与外籍教师签盯的是以时间限制为基础的外事合同,导致很难要求外籍教师进行额外的教研或者其他学校需要的活动,资源成本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籍教师使用效益,针对目前管理外籍教师的困难,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绩效薪酬管理。

l、评价和保证教学质量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表现和课后的反馈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和督促,起到用制度来管理保豇上外教教学质量,具体考核条目和分值如下:

2、教学效果绩效考核标准:课堂教学情况评价占20%,学生课后调查表占考核的20%,按照外教所带科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的测试30%

3、教研备课占绩效考核20%

4、活动的配合和日常表现占10%

二.跨文化管理

在外籍教师管理中有效运用跨文化管理可以增进彼此理解增加工作效率。

(一)外籍教师与培训行业中方人员的主要文化差异:

1、受教育背景和过程不同。在从小的学校教育方式和体系以及周围人们文化价值的影响下,双方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观,这样双方在一起进行教育活动时理解立场和教育观念有文化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表达方式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思维,说话比较直截了当,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呈迂同式表达,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因此双方在一起沟通时需要了解彼此特点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

2、个体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差别大。中西文化在人文,饮食,时尚,政治、经济、尊教信仰观有着极大的区别,价值观是民族心理的深沉结构层次,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的,怍用是无形的,中西方文化价值砚最主要的区别在下西方认可个人本为,中方建立在集体奉为主义,这样的价值差异需要经过了解,掌握才能够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差异,有很多话题双方都互不理解,所以只有中外双方进行跨文化沟通学习才能更大的提升外籍教师在培训行业中的作用。

(二)针对以上主要文化差异,组织培训消除跨文化交流壁垒。

1、来华之前的拟聘用外籍教师首先进行网络的文化学习,为外籍教师提供详细的知识,同时对于不了解外籍教师国家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中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也同样进行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培训,组织学生竞赛,外籍敦师网上答题等等活动,这种文化知识的集中学习可以有效的消除文化沟通障碍。

2、到岗培训具体在教学管理,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培训。在华教学的外籍教师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教学交流会有很好的作用,简单的汉语沟通,让学生同事家长感到亲切,具有了很强的文化归属感。

三、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进行的人性化管理为人本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适对外籍教师管理,由于文化差异,身处国外所以尢论是住生活上还足存情感上都会碰到困难,尽管国际交流非常发达,但对于脱离自我文化圈后的外籍教师来说,处在陌生的异国之地,身边缺少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会有一种深的孤独感,这种情绪会导致教学喷量下降,影响学校业绩,以人为本对外籍教师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能够较好的解决这种情况。

外籍教师人本管理具体方面:

l、在前面对此提到过对外籍教师的培训,这种培训对于外籍教师融人中国文化,熟悉了解异国知识,周围环境同事,学生会有很好的向导和帮助作用,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初次来华教学人员的陌生感,为以后进一一步生活和工作做了良好的开端。

2、工作成就感可以增加外籍教师的个人成就满意度,产生主人翁精神感。正如前面笔者在绩效考核中提到的对于外籍教师的绩效考核法,既能监控好教学,同时对外籍教师的工作也可以做出积极的评价,许多外籍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是认真的,因此给予其合理的评价,是对其工作价值的公平回报和对其劳动的尊重。同时也能让外籍教师有主人翁感,减少了与学校的距离感。

3、适当的生活关注可以让外教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系和温暖。许多外籍教师来华后都不会讲汉语,加之学习汉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汉语本身的难度系数,他们生活采购、出行等等生活方面的切实问题都需要管理人员的人性化指导和关怀,比如饮食,服装,影像,交通道路,旅游。在饮食方面外籍教师喜欢吃本土的食品,这需要外事管理员带其去提供西方食品的购物场所购买几次,练习使用筷子这些外籍教师非常需要的事情,对于看不懂中文电视的外籍人来说,看碟片或者上外文网站是其获得新闻讯息的主要渠道和消遣娱乐方式,因此生活比较单调和容易乏味,需要外事管理员了专门负责此类事情。

第9篇

“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

在现代资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全球化和资讯化、知识化势如破竹,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相关的企业、人群越来越多,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企业员工之间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企业内外部人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在增加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沟通来解决。从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沟通逐渐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正视,是十分自然、正常和必然的现象。

沟通左右企业兴衰成败

不久前,美国国家训练发展协会公布了对世界各国经理人的综合能力评鉴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英国经理人的12项关键管理能力的平均分数为57%,美国为56%,加拿大为55%,而中国为48%。其中,中国经理人行政能力明显比欧美高,目标与标准设定高达75%。但是中国经理人的沟通能力却远远不如西方。

沟通作为美国商学院的一门必修课,其起因来自于1990年1月在美国发生的“阿维安卡52航班坠机事件”。

1990年1月25日19:40,阿维安卡52航班飞行在美国新泽西海岸上空37000英尺的高空。机上的油量可以维持近两个小时的航程,在正常情况下飞机降落至纽约肯尼迪机场仅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这一缓冲保护措施可以说十分安全。然而,此后发生了一系列耽搁。20:00,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肯尼迪机场航空交通管理员通知52航班的飞行员,要求他们的航班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20:45,52航班的副驾驶员向肯尼迪机场报告他们的“燃料快用完了”。虽然机场航空交通管理员收到了这一信息,但在21:24之前,飞机没有被批准降落。在此之前,阿维安卡机组成员再没有向肯尼迪机场传递任何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而在飞机座舱中的机组成员却相互紧张地通知他们的燃料供给出现了危机。

21:24,52航班第一次试降,由行高度太低且能见度太差,无法保证安全着陆,试降失败。当肯尼迪机场指示52航班进行第二次试降时,机组乘员再次提到他们的燃料将要用尽,但飞行员却告诉航空交通管理员新分配的飞行跑道“可行”。21:32,飞机的两个引擎失灵,1分钟后,另外两个引擎也停止了工作,耗尽燃料的52航班于21:34坠毁于长岛,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当调查人员调查了飞机座舱中的磁带并与当事的航空交通管理员讨论之后,他们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正是沟通的障碍。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信息既未被清楚地传递,又未被充分地接受呢?下面就是管理当局对这一事件进行的深入分析。

首先,飞行员一直说他们“油量不足”,航空交通管理员告诉调查者这是飞行员们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当航班被延误时,航空交通管理员认为每架飞机都存在燃料问题。但是,如果飞行员发出“燃料危急”的呼声,则航空交通管理员有义务优先为其导航,并尽可能迅速地允许其着陆。一位航空交通管理员指出,“如果飞行员表明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其降落的。”遗憾的是,52航班的飞行员从未说过“情况紧急”,所以肯尼迪机场的航空交通管理员一直未能理解到飞行员所面对的真正困难。

其次,52航班飞行员的语调也并未向航空交通管理员传递有关燃料紧急的严重信息。许多航空交通管理员接受过专门训练,可以在这种情境下捕捉到飞行员声音中极细微的语调变化。尽管52航班的机组成员之间表现出对燃料问题的极大忧虑,但是他们向肯尼迪机场传达信息的语调却是冷静而职业化的。

最后,飞行员的文化和传统以及机场的职权也使得52航班的飞行员不愿意声明情况紧急。当对紧急情况正式报告之后,飞行员需要写出大量的书面汇报。另外,如果发现飞行员在计算飞行中需要多少油量方面疏忽大意,美国联邦飞行管理局就会吊销其驾驶执照。这些消极的强化因素极大阻碍了飞行员发出紧急呼救。

正是这次航空史上惨痛的教训,使得美国从航空业开始关注沟通,并把沟通列为美国商学院的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不仅包括组织内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而且包括关注员工的“道德底线”沟通,即员工在什么情况下,会准确向管理者报告“情况有多糟”。研究者发现,员工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心,希望尽可能地掩盖自己的过失。然而,这样的掩盖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未能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偏差越来越大,最终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管理与沟通如影随形

沟通专家夸克认为:“华而不实的信息沟通并不能保证企业运转得更好”。在他看来,企业内部沟通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是备忘录、时事通讯、语音邮件、电子邮件及局域网等“有害无益的沟通手段”,而应当是实现信息传递的价值,或者说借助内部沟通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而完成这一工作重点的转变才是关键所在。夸克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实现这一转变的方法:

身为经理人员,自然善于信息。但他们应尽早进行具体的沟通规划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将注意力仅局限于沟通的手段上,而是通过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为企业增加价值。

经理人员应当对信息沟通工作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摒弃对那些“有害无益的”信息媒介的依赖。因为它们不仅占用员工的时间,而且可能造成混淆。经理人员应当集中精力,努力使信息通讯的投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利润,并对沟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使其作为一个整体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令其各自为政、相互制肘。

看待价值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着眼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沟通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我们最好从企业的目标着手进行分析――即企业希望取得什么成就?在它为此奋斗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与其把沟通推上管理日程,不如先着手解决早已在日程安排之中的事务,因为这样做将会更有价值。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面临的困难包括:客户保有率低、赢取客户的成本过高、企业内部协作不够、交叉销售与客户服务工作有待改进、市场份额下降、管理成本增加以及员工离职率过高等等。

内部沟通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方面的问题,但是首先必须找出困扰企业内部客户的问题。只有能看出问题所在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沟通的价值。如果企业内部人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那么无论你为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觉得这是在帮他们解决问题。例如,只有在企业认识到员工离职率过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时,针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内部沟通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提高员工保有率的作用。

有时候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或者仅把沟通部门看作一个信息的机构而已。即便如此,经理人员只要能更有效进行沟通工作,仍然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一是提高信息质量――使用更加简练流畅的语言,传递更加明确的信息。

二是提高现有沟通渠道的效率,例如,采取面对面会谈的方式沟通比简单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事务。

三是限制信息源的数量并对沟通渠道进行准入限制,以减少信息的数量。

在有些企业,虽然沟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制定经营战略,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提高沟通程序的效率、减少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结果肯定是企业财务总监所乐于看到的。大多数从事沟通工作的人都必须既是战略家与顾问,又是妙笔生花的。因为不管企业有多出色的经营战略,如果不能明确地表述出来,也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某个企业的员工旷工问题严重。虽然企业高层不断下发文件,员工们仍然不清楚旷工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巨大影响。沟通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改进公告所使用的语言,使其明白易懂,最终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经营的关注与工作兴趣,从而降低了员工缺勤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普遍的问题恰恰是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企业采用高层下达文件的办法与员工进行沟通,错误地认为应用高科技就是高手法的沟通方式。但是,在那些一心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中,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了。有些沟通人员错误地认为,实现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要把所有的沟通工作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同时,人们也过高地估计了企业内联网在企业转型与沟通方面的作用。

沟通成就新型组织成长

企业管理沟通虽然如此重要,讫今为止,对它的研究却不理想。由于时代、经济背景不同,在以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管理沟通一直没有获得独立和显著的研究与关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变。

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管理学者开始从组织行为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引伸出组织沟通研究,进而创造和发展出基本的管理沟通概念,并逐步细化研究,形成了沟通的一些初步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沟通学的理论框架。因此,真正的企业管理沟通学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的管理学科出现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至今仍只是刚刚开始。管理沟通学说的出现,是管理学理论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理论发展的一种必然。事实上我们看到,整个企业管理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历史也很短,只有大约一百年的历史。这还包括了古典管理学的发展期在内。至于发源于美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学,真正开始从经济学中分离、独立出来,世界管理学界一般公认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的实践》的出版为其标志。管理沟通学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新观点,必然只能在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时才能产生和发展。

但这并不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一直没有任何管理沟通的研究和论述。其实管理沟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管理实践力,管理沟通理论也一直以其它的名词或方式或明或暗地存在于以往的各种管理思想、理论中,大量渗透和潜伏在管理的其它结构、功能元素中,如在管理的控制、领导、激励、员工关系、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之中。在本论文第二章的论述中,通过回顾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管理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以及其间各个管理理论对于管理的论述,就可以发现:管理就是沟通,管理一直与沟通紧密相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