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艺术导论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艺术导论论文

第1篇

【一】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摘 要: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通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 键 词: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角色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创作、表演、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艺术表演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 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 、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2]张春河.高校舞蹈教师的角色素质[J].舞蹈,2008,(6).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二】舞蹈艺术方面的论文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理由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舞蹈艺术方面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ww.net提供,转载请保留 .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对的很大一个理由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对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转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

第2篇

数字舞蹈最早以视频舞蹈艺术的形态出现,视频舞蹈艺术主要是在拍摄、编辑、制作的过程中借助一些设备实现对舞蹈影像的创作和展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数字舞蹈应运而生,它主要借助于数字技术实现了有别于传统舞蹈的信息采集和作品编制,同时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帮助下,数字舞蹈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保存、传送和播放,以数字技术将舞蹈的数据、视频及音频等实现整合。它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及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平台,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认识,最终形成供人们欣赏的舞蹈影像。数字舞蹈艺术的展现形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舞蹈传播所必备的资源,如舞台、演员、灯光等。完成数字舞蹈的制作,首先要对舞蹈的音乐进行剪辑,普通的音乐制作只需精确到秒,有专门的软件进行音乐剪辑,而数字舞蹈的音乐剪辑对时间的要求要严格得多,对背景的处理也有特殊的技巧。其次,数字舞蹈的编排依赖于数字虚拟化技术,舞蹈演员脱离舞台实体,释放了艺术思维,更好地将心中对舞蹈舞台效果的设想通过计算机表达展现出来。最后要实现数字舞蹈的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有机结合,将整套舞蹈分解成每一个舞蹈动作,然后为舞蹈添加背景音乐,把握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音乐节奏,通过数字技术将大量的数字基础动作编排成一套舞蹈。

二、数字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应用

(一)数字舞蹈艺术的特点。数字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舞蹈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传统的舞蹈主要通过剧场舞台的形式展示,观众需要亲临现场才能欣赏到舞蹈的内容;数字舞蹈大大地扩大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光盘等形式获得舞蹈表演的资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字化舞蹈的大范围广泛传播,网络成为数字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舞蹈的制作者只需将舞蹈资源在网站上,观众就可通过网络点击获取舞蹈资源,较传统舞蹈的传播方式便捷。数字舞蹈最鲜明的特色集中于其制作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得以实现。

(二)数字舞蹈艺术的应用前景。数字舞蹈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数字舞蹈了带来了舞蹈剧场表演的新的繁荣。数字舞蹈连接了现实中的剧场艺术和虚拟化的剧场表演,丰富了剧场演出的表现形式。其次,数字舞蹈给舞蹈教学带来了便利。由数字技术制作出的舞蹈视频或光碟更为便捷地应用于舞蹈的教学中,更方便地使更多的人接触到舞蹈艺术。最后,数字舞蹈艺术推进了舞蹈艺术的传播。计算机网络的传播以及光碟等传播媒介降低了舞蹈艺术传播的成本,随着数字舞蹈制作技术的成熟,更多优质的舞蹈资源将会更好地被复制,将会有更多的观众欣赏到舞蹈艺术,快速便捷地推动了舞蹈艺术的传播。

三、结语

第3篇

但总体说来,这些材料大多仅停留在支离破碎的描述中,更难免有顾此失彼之嫌,结果使如此错综复杂的舞蹈起源问题,遭到了如此轻率的简单化待遇;而在更加广阔的范畴中,这些学说对具体论述对象的生态环境,文化习性,美学特质,运动习惯等许多关键性的方方面面,则缺乏搜集的意识和严密论证,最关键的症结还在于,这些学说论及的都只是舞蹈起源的外在,虽然举足轻重,却有严重的缺陷。

研究和阐释舞蹈的起源,绝对不能忽视其“内在根据”。只有“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这两方面的情形都烂熟于心,才能最终把握舞蹈起源的真谛,使这个专题的研究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所谓舞蹈起源的“内在根据”,指的是人类那身心合一的物质条件,手舞足蹈的自娱意识和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这三种与生俱有的内在因素。

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

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舞蹈的意境有许多种,第一个是心态意境。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喜怒,哀乐,忧愁,烦躁等心理活动的表露形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复杂多变,在一定的范围里,标志着社会某一个民族或个人的精神斗志。

第二个是生态意境,舞蹈从乎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由各种物体打击出各种节奏想伴随,而打击出来的各种节奏也正是音乐的原始状态。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更是与音乐难舍难分。好的舞蹈构思创作出好的舞蹈音乐,好的音乐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舞蹈音乐属于音乐的一个品种,但它通过音乐塑造的时空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珠联璧合,使观众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条审美通道去欣赏同一作品。

三是情态意境。情态,顾名思义是指“情”和“景”的交融,“情”是人所为,“景”是客观存在,两者统一形成动态情势。当人与景观产生联系融为一体时,情态便在情景交融中自然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艺术和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在建构自己的艺术大厦时,情要真,意要深。而情真需要创作者对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体验,意深则需要艺术家们对社会生活有高屋建领的理解和认识,只要情真意深,形象必然丰满,作品的哲理品格也便会透过情节自然浮现出来。

现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这种以整体探索、整体品察、整体把握为背景,将哲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毕竟在更清醒的理性和更深沉的情感上观照了人类整体,而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

第4篇

处于目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相互交融,人们的审美日趋多样化,为舞蹈在积极汲取戏曲元素进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中国舞在进行编创的过程中,对于戏曲故事中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主要故事情节、表演风格都能够有所借鉴,使其成为现代中国舞蹈的重要内容[1].将戏曲元素应用到中国舞的编创之中,能够为中国舞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能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对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起到积极影响.

1戏曲元素的内涵

1.1戏曲元素中包含着丰富的表演元素

中国戏曲在表演风格上通常会以较为夸张的表演形式而进行,夸张的唱腔、夸张的脸谱是给欣赏过戏曲的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中国戏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人物性格,会赋予人物特殊的形象风格,人物脸谱化就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们在观赏戏曲表演时,能够鲜明地了解到戏曲所想要表达的爱憎情感,戏曲表演本来就是表达鲜明的思想情感,而观看戏曲表演的人们通常对于戏曲表演的曲目形式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人们所想要真正欣赏的并不单纯是紧张的故事情境,更多地是由戏曲表演演员自身的演出所带给观众的紧张感[2].

因而,戏曲表演突出人物形象,并不会使人感到厌烦,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够增添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戏曲表演中很多人物的各种生活状态、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戏曲表演演员的多种多样具有特定形式的身段表演来进行表现的,诸如,人物的生气、愤怒、高兴、哀伤都是通过人物的特点形式的表演来突出的,同时,不同人物所代表的身份不同,进行相同表演时所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戏曲表演的众多元素中采用的是"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对于想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转化为戏曲表演时,通常都是对生活形式中这种行为方式的意义给予表现突出,而对于更多的动作形式本身却是并不十分追求相似的.因而,在中国的戏曲中,戏曲表演演员能够对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就能够尽情展现出所想要表达的众多东西,无论是不存在的江河、还是满园春色,透过戏曲表演多种元素的相互结合,我们都能够看到生动的表演[3].

1.2戏曲元素中重点突出人物形象

人物是各种多姿多彩的故事进行发展的线索,是任何舞台表演的灵魂,没有了人物的重要参与,任何表演形式都会失去它的魅力,戏曲表演更是如此.戏曲元素中最为出色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戏曲中,戏曲角色主要是分为生、旦、净、末、丑,这几种主要的人物类型几乎涵盖了我国戏曲中所有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不同的服装、唱词、旁白、动作、表演方式来突出展现这个角色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情感[4].

人物形象的千差外别,都是通过戏曲元素的不同表现方式来进行传递的,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时候,通过戏曲表演演员个人的特征,就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这个演员所代表的人物形象是善是恶、是喜是怒.戏曲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多种元素,能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形式相互融合为一体,营造了丰富多姿的舞台形象,能够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5].

2中国舞编创过程中对于戏曲元素的运用

2.1融入戏曲元素中的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中国的戏曲中蕴涵着丰富的元素,其中,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是主要的方面,对于中国戏曲表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中国舞在进行编创的过程中,将戏曲元素中主要的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予以融合应用,能够将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进行有效贯通,使中国舞能够以一种具有新鲜生命力的形式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增强中国舞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戏曲往往通过一些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塑造舞台上众多的人物形象,构思奇特而具有表现力,同时还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将戏曲元素中的表演元素融入到中国舞的编创中,能够使得中国舞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画面感,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突,能够增强欣赏者的心理印象.将戏曲中突出的表演元素应用到中国舞的编创中,可以将舞蹈的众多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再进行连贯性地编排,使其成为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形式[6].

2.2中国舞编创过程中注意考虑到舞台效果中的戏曲元素。将戏曲表演元素中的丰富故事进行重新整合,使其适应中国舞的表演形式,这样中国舞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就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故事,从优秀的故事情境中出发,在舞蹈的编创中融入进一些情感、情节的冲突,增强舞蹈的冲击性,从而能够更好提高舞蹈演员的表现力.

将戏曲表演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元素与中国舞的编创进行结合,能够在中国舞的实际演出中,增强舞蹈演员的个人舞台表现力,逐步提升舞蹈演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感知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表演.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舞蹈,必定是融入进了舞蹈演员自身的思想情感的,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时,能够真正体会到他所代表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时,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展现.

中国戏曲元素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相当到位,将这种人物形象的丰富元素融入到中国舞的编创中,会具有良好的舞台效果.在进行中国舞的编创过程中,将舞蹈所展现的完整故事情节进行分割,将故事中所代表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分配到相应的舞蹈演员身上,促进他们自身进行仔细揣摩,同时还要能够进行舞蹈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保证他们能够在多次的练习表演过程中,增进对于彼此人物形象的了解[7].

3总结

第5篇

1、生动幽默原则

导游语言也应该具备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也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另外导游语言需要运用适当的幽默,因为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幽默,会使气氛融洽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2、灵活性原则

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导游语言应该注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使用语言进行讲解,使特定的景点讲解适应文化素养,审美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游客。导游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游客灵活掌握讲解内容,使其适应每一位游客,让每一位游客能够享受导游语言艺术之美。

二、导游语言艺术的技巧

1、语音技巧

在导游讲解中,包括语调、音量、语速,要善于进行语调变化,语调平淡的导游讲解会缺乏活力,所以,语调应该有也有低潮,语调的变化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各自特点,也可以赋予不同的音调,使其适当的以情发声,以声带情。导游人员的语调要自然优美,抑扬顿挫,发音清晰,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导游人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声音强弱,要富有感彩和节奏感,在导游讲解语速上应注意节奏快慢,如果导游人员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进行讲解,缺乏感彩,会令人乏味,缺乏兴趣。所以,导游人员要根据要讲解的内容,游客的反应控制语速,讲解语言速度的快与慢是相辅相成的,在讲解过程中通常讲快了游客跟不上或听不懂,讲的太慢,游客又失去兴趣,所以导游人员应掌握好语速,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快慢结合。

2、口语化语言技巧

导游讲解过程中口语化语言是及其重要的,是导游人员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导游人员表达的方式,口语化能使导游人员和游客之间清楚明白的了解和接受对方,理解和接受是口语化的特征。当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候,游客不感兴趣,这时候导游人员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首先应运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其次在讲解内容上注意技巧性,讲解语言尽量口语化,避免使用难懂词语,用口语化语言更加贴近游客,激发游客兴趣。导游语言要尽量使用大众化,浅显易懂的词语,使导游讲解贴近游客。另外,强调导游语言的口语化,但是不能忽略导游语言的规范化。

3、语言叙述方式技巧

在导游讲解中运用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的叙述方法,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在导游词讲解中如果只是按照顺序方式讲解就会显得十分平淡,没有吸引力,所以在讲解中倒叙和插叙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解过程中设置悬念等方法活跃气氛,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致。在导游人员具体带团的过程中,导游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导游方法和技巧以外还应该具备自己的特色,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导游效果。导游艺术的重要部分有导游方法和技巧。导游人员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发游客的兴致就必须讲究导游的讲解方法,提高导游的语言艺术。

三、导游语言艺术的作用

1、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是人与人社会交往的活动,导游人员要接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爱好、信仰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表现出不通过的行为、习惯、性格和语言,在此过程中要使旅游团始终保持和睦融洽的气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求导游用灵活、幽默的导游语言打破沉闷的气氛,避免尴尬的情况,用多样的导游语言提高游客的游兴;运用导游语言艺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积极性,提高导游人员服务质量。

2、协调增进主客关系

在不同的职业中,协调能力是必备的一种工作技能,所以对于导游行业来说也不例外,旅游者初次到达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旅游者的心理总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拘谨感,导游人员的语言艺术能够起到协调作用缩短主客之间的关系。当导游与游客之间出现隔阂的时候,艺术性的导游语言艺术能够化解双方的矛盾,是协调主客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3、提高导游员素质

导游人员是最直接接触旅游者,导游人员的素质和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旅游业和社会声誉,也关系到旅游国家和地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人员要以游客为中心,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游客,导游员带团过程中在游客心中确立威信,带好团队。语言艺术是导游语言的升华,对导游员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导游员在提升自己语言艺术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四、结语

第6篇

一、教师应具有的口头语言艺术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

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艺术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2]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艺术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

“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3]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

第7篇

在课余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聚集在一起猜谜语.受到这种现象的启发,我经常会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运用谜语进行新课导入,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也非常好.例如,在讲“地球仪和地图”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好不好?话毕,学生立刻表现出积极的回答热情.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谜语:地理谜语:不是蛋不是球,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他个子小,载着河山飞快跑.谜面抛出之后,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有学生回答道:是地球仪.这个答案立刻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同.我紧接着抛出第二个谜面:一张画儿墙上挂,有的小来有的大,小的容纳几个县,大的可包全天下.这个谜语自然也没有难住学生,他们很快就猜出其谜底是地图.看到学生快乐的表情,我顺势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地球仪和地图,大家想和我一起学习吗?事实上,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很多新课都可以用谜语进行导入.运用谜语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教师要有效地加以利用的.

二、时事导入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

很多初中生对于发生在国内外的很多时事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基于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我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也偶尔会结合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新课导入.时事导入法,由于比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课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泥石流”时,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这样一则新闻———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看到此次泥石流给人类所造成的严重灾难,很多学生的眼睛里都留下了悲伤的泪水.看到这种情况,我也动情地提出问题: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经常会发生泥石流,甚至是每天都在发生泥石流.你们想了解泥石流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想.接着学生的话茬,我导入新课:那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打开课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泥石流,学习本课之后,你们就会对泥石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运用“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这一时事新闻进行了新课的导入,所取得的新课导入成效也是显而易见.学生在这则新闻的刺激之下,也增添了他们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因此,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初中科学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时事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三、故事导入

第8篇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第9篇

(一)影像技术

传统而言的舞蹈,主要是依托舞台和剧场,借助舞蹈者的形体动作表现一种舞台艺术效果,这同时也是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之一。从舞蹈的传播与受众体来看,传统舞蹈消费还是倾向于小众化的一种由特定群体的舞蹈艺术形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渗透,舞蹈艺术改变以往保守的形式逐渐跨界跃入影像界,成为民众艺术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影像技术对于现代媒体舞蹈的影响颇为深远——舞台形式的多样化、舞台效果的现代化、舞蹈受众群体的扩大化,随着这些影响力的逐渐加深,影像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媒体舞蹈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21世纪新媒体舞蹈的受众体逐渐扩大,影像技术便成为现代舞台艺术表演中最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影像技术使舞蹈表演摆脱了以往简单死板的舞台背景,化静为动,从舞台背景入手,用影像技术制造出的动态实物景象代替传统的静态缺乏情趣的布景板,可以说影像技术给舞蹈带来了新的生机,美妙的动态景观,极富有情趣同时又兼备氛围,再配合上舞蹈艺术家曼妙的舞姿,可谓是摇曳生香,为观众奉上一场极佳的视觉盛宴。除了艺术美的升级,影像技术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舞蹈的表演空间,使舞蹈艺术借助影像技术从幕布投影发展到等离子屏、LED屏、全息激光投影等,这不仅扩大了舞蹈艺术展示空间,还解决了以往幕布投影模糊不清的问题,亮度、清晰度等都得到了根本上的提高,画面质感也是愈来愈好。现下,影像技术的成熟使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随之促进了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发展成熟。总之在新技术与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之下,影像技术逐渐成为舞台艺术表现手法与应用技术的重要元素,这种独特的舞台演绎方式不仅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同时还传达出了一种独特的思维与审美方式,使现代舞蹈因镜头而改变,可谓是“为镜头而舞蹈”。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之一,随着我国数字化媒介产品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虚拟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渗入更加全面,其产生的舞台审美效果也是更加明显,给观众一种极为强烈的视觉效果。虚拟现实建构,即利用计算机虚构一个仿若现实的环境,利用现代计算机手段对人的感官进行突破,使人在虚拟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世界。现代虚拟现实构建手段已经成为舞蹈艺术的表现新形式之一,它利用三维软件根据舞蹈表演需要,创造出一个与舞蹈情景相吻合的虚拟现实,然后借助投影仪等将这些影像投射在舞台上,并根据舞蹈艺术家的动作随时调整虚拟画面,使整个舞蹈情景更加立体逼真。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现实——比如说舞蹈动作,与虚拟——比如说舞蹈情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利用虚实交接,创造出一种深层的沉浸感,借助这种意境对观众的情感进行升华。

(三)交互技术舞蹈艺术的展现

空间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之下,从以前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舞台、剧场等搬到了电脑、电视、手机等可随意移动的荧幕之上,打破了以往的时空限制,变得便捷易于获取。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消费,人民已不再仅将自己对于舞蹈艺术的欣赏放在观看上,参与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新需求之一。交互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与舞蹈艺术有关的所有参与者,比如舞蹈设计家、表演者、参与者、观众等都可以随时参与其中,我们将这种有交互技术参与的舞蹈艺术形式称为交互式舞蹈。交互式舞蹈借助现代计算机手段,在虚拟空间将真实舞蹈者与高科技配置下的虚拟身体实现感官与动作上的交融,实现两个身体上的对话。

二、新媒体舞蹈的未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