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密工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精密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精密工程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阳春滴丸,羊藿苷,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本品由部颁标准收载的品种阳春胶囊(WS3-B-3834-98)改变剂型而成〔1〕。由水貂鞭粉、羊鞭胶、狗肾胶、鹿茸、首乌、山药、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黄芪、熟地黄、阳起石、羊藿十三味药材组成。其主要功能为补肾、益精补虚,用于由肾虚引起的头昏耳鸣,腰膝酸软,神疲健忘。经过方法学研究,建立羊藿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以用于阳春滴丸的质量控制。

1、仪器与试药

waters51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7 紫外检测器;HedraODS-2 (Size:250mm×4.6mm,Media:10nm 5um)色谱柱。羊藿苷(110737-20031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阳春滴丸(批号:20090403,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室生产);羊藿阴性对照滴丸(批号:20090404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室生产)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甲醇为色谱纯,乙腈为色谱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阳春滴丸为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室提供,批号为:20090601、20090602、20090603、20090604、20090605、20090606、20090607、20090608、20090609、20090610。

2 阳春滴丸中羊藿苷的含量测定〔2-6〕

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羊藿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含量测定,加流动相制成每毫升约含0.05mg的溶液,即得。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粉末约1.0g,精密称重,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量取稀乙醇25ml加入锥形瓶中,密塞。精密称定重量。冷水超声0.5小时,放冷,精密称重,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含量测定,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 色谱条件的选择 选择色谱柱:HedraODS-2 (Size:250mm×4.6mm,Media:10nm5um);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0nm。理论塔板数按羊藿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2.4空白试验

按本制剂处方比例及制备工艺,不加入羊藿药材,制得缺羊藿的空白样品。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空白对照溶液。分别精密吸取羊藿苷标准对照溶液、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各10ul,分别进样测定,可见:羊藿苷峰位在12分钟左右,样品溶液有同样的吸收峰,而空白溶液在相应位置无吸收,不影响羊藿苷定量。2..5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定8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羊藿苷对照品适量含量测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056mg的溶液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分别精密吸取2μl、4μl、6μl、8μl、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测得峰面积。对峰面积与进样量进行直线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y=3E+06x+57560;相关系数r=0.9998。表明羊藿苷进样量在 0.112~0.560μg之间与峰面积分值呈线性关系。

表1:线性试验

 

进样量(ug)

0.112

0.224

0.336

0.448

0.560

峰面积

316987

653763

990349

第2篇

测控专业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专业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该专业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测控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测量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论文参考网。

地铁工程测量的测量特点

(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和风道。采用明挖及盖挖顺作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

(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论文参考网。

(4)区间暗挖先通过竖井,再通过横通道分别进入左、右线隧道,并且曲线半径较小,造成了后视距离短、转角多,给正洞内导线延伸带来一定难度。

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地铁工程特点,利用建设管理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导线全长3~5km,平均边长为350m,测角中误差≤±2.5″,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方位角闭合差≤±5(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位于车站地区的导线点必须选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应能与附近的GPS点通视。

车站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以车站的两个轴线方向为基线方向,直接把轴线控制点测设于车站基坑边,经检查复核无误后,设立护桩,利用轴线控制点通过全站仪把车站轴线直接投测到基坑内,并对车站结构进一步进行施工放线。若受场地影响,为保证测量精度,也可按以下分步方法进行测设。

区间暗挖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竖井平面尺寸较小,井深多在20米左右,拟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即通过竖井悬挂两根钢丝,由近井点测定与钢丝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算得钢丝的坐标以及它们的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认为钢丝的坐标和方位角已知,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了。

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

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激光指向仪的中线和坡度,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高程控制测量

(1)车站高程控制测量

对于车站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车站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2)区间隧道高程控制测量

区间隧道高程测量控制,通过竖井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论文参考网。先作趋近水准测量,再作竖井高程传递。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

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

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参考文献:《城市测量规范》CJJ8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工程测量》 邵自修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工程测量》 扬松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4

第4篇

一、答辩考核方法:

由专业组对申报者面对面的答辩考核

二、答辩考核内容

(一) 申报者简要介绍基本情况

1、什么时间毕业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及学制(如:2009年8月毕业于福大机械专业四年制本科)

2、工作经历,什么时间任工程师和在本专业工作年限

(如96年毕业就到省机电控股公司工作(讲重要的几个工作地点),2002年8月任工程师,在本专业已工作了13年)。

3、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工作业绩(按简明表讲重点部分,含获奖情况、发表的论文、专著等){如独立完成、主持、参与、负责(负责研制“豪迈”摩托车柱孔加工专用机床液压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制作,采用PLC控制,由原来五道工序改为一道加工工序,提高了精度和生产效率,获公司科技奖;在机械杂志上发表三篇专业技术论文)*设备的设计研发,解决了什么,实现了什么,该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各获奖情况;在***刊物发表了****文章及获奖}。

4、本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与价值(讲重点、如对摩托车脚蹬支架和上联板行高强度零件,研究应用有色金属液态技术,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精度,实现产品零件轻量化取得成效)

5、指导下级专业人员工作和学习(讲重点,举例说明)

6、 简要介绍本专业发展现状、本人今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思路、设想和计划(简要说明如:工程爆破已发展到调室爆破、中深孔爆破、隧道掘进爆破、城镇拆除爆破、水下工程爆破等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城镇拆除爆破,用控制爆破拆除比人工或机械方法可靠、快速、省工省力。结合本专业,我认为发展炸药能量转化过程精密控制技术,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降低有害效应是本发展方向;今后应以发展新型爆破提高控制爆破水平,是爆破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二)申报者回答必答题(论文代表作中的问题)

具备条件的每人回答两道问题;不具备条件回答三道问题

(三)专业组提问

针对一下问题提问

1、对学历等基本情况和业绩、论文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核实、质疑。

2、对论文的论点、论据及正确性、科学性进行质疑

3、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提问在该获奖项目中的作用,该成果的技术水平。

(时间不超过15分钟,破格不超过20分钟)

三、答辩考核成绩与评价

1、专业组无记名投票,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定性。

2、写出综合评价意见

①根据申报者介绍的基本情况、论文、业绩成果等填报是否真实。

②根据理论知识是否达到相应高级工职务水平

第5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电子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3、新能源;

4、计算机软件;

5、机械/设备/重工;

6、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7、其他行业;

8、环保。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仪表工程、硬件工程、电气工程等工作,大致如下:

1、仪表工程师;

2、硬件工程师;

3、销售工程师;

4、电气工程师;

5、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6、区域销售经理;

7、技术支持工程师;

第6篇

强调以学生自身活动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形式。在老师给定研究目的和基本实验材料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与老师对设计思路、实验技术方案等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实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调查分析、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注重让学生发展自主性、创新性的思维,使其具有开拓式的发展。

2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学生设计实验具体方案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在实验内容设计上,综合设计型实验以产淀粉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目的产物淀粉酶的生产、产物(淀粉酶)分离纯化及其淀粉酶酶学特性分析为主线,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力争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实验内容涵盖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及生物信息学等专业知识及实验技术。由于综合实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一个实验项目的结果与产物是后一个实验项目的材料,前后内容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每项实验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从而增加了实验的系统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对每项实验的结果及各项实验间的逻辑联系性更加关注,具有更深的印象。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突出生物工程实验的综合性与现代性,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原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主要内容涉及相关原理技术如表1所示。

3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3.1转变“学生为辅,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学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其次,学生与老师对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然后,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对实验方案的可行进行论证,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再次修改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最后,明确实验方案和各项实验所涉及的技术手段,学生进入实验阶段。实验过程中,每天详细记录实验内容、步骤和原始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及图表的规范化。实验结束,以PPT演讲形式汇报实验结果并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小论文。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经过这种系统的实验训练,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有了系统连贯的认识,科研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科研基本技能和协调配合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3.2转变“看为主做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溶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灭菌、电泳试剂的配制、缓冲液的配制、PCR引物的设计、基因序列的分析、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所需仪器的调试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让学生自己计算溶剂和溶质的量,称量溶解并装瓶标记;利用软件设计PCR扩增引物,应用生物信息学对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实验前对仪器进行外观检测、性能调试和试用;正确使用一些复杂的精密仪器设备(如发酵罐),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学生亲自完成这些之前均由老师准备的工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对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有一系统完整的认识。

4完善综合设计型实验结果的考核方式

改革实验结果的考察方式,变传统的以记忆为主的考核为实际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首先,考察学生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的能力。考察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是否能通过查阅文献,提出新颖的实验方案或更好的实验技术,并能正确理解文献内容;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利用文献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撰写实验小论文时,能否恰当引用文献分析或支持实验结果。将这些作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原理指标之一,也考察了学生获取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是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进行考察。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地掌握各咱实验技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特别是复杂精密的仪器)、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才能顺利的完成整个实验。这些反映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融会贯通能力。

第7篇

与传统光学不同的是,由光学与微电子、微机械、纳米技术互相融合、渗透、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微纳光学,变革了传统光学与技术的发展路线。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信息、能源、生命、环保、宇航、国防等领域均已产生新的重要应用。在我国,微纳光子学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未来发展前程似锦。

1996年,付永启博士毕业。近20年过去,付永启一直没有离开过微纳光学研究领域,在他看来,尽管微光学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从人们的生活乃至国家的高尖端科学都离不开它。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微纳光子虽小,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1994年,付永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是跟导师一起做国家航天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动态目标发生器’的研究,我主要负责曲面光刻的研究。”那是他接触到微光学并逐渐对微光学元器件的设计制作产生兴趣的开始。

在博士后研究阶段,付永启又接着在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制作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随后为了开阔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付永启于199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中心作研究员,借助当地优越的软硬件条件继续深入开展微光学以及后期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从此,一个崭新的世界――纳米光学这个交叉领域逐步在他面前展开。

正如他所说的“学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觉得不应该囿于领域,萌生了走出国门看看的念头。1998年,他选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中心做研究员。后来,又通过那里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的机会。

通过与科研院所及工业界的合作,付永启开展了多个横向和纵向项目研究,接触到了微电子、微机电系统(MEMS)、微纳加工、纳米计量及生化分析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先后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借助于国外较好的软硬件条件,付永启快速提高了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相遇,已经不再是形式的混体,而是精神层面的和平融合,使得付永启的治学态度里,囊括了中国智慧的通达以及西方思想严密的逻辑性,在这种态度的指引下,他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对科学研究也更加热爱。

2001年,付永启将目光专注到了一种新的微纳光学元件一步加工制作方法―聚焦离子束制作技术上,经过两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使该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付永启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即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直接一步将微光学元器件甚至纳米光子元器件与光电子器件(如半导体激光器、光导纤维等)集成于一体,从而达到直接控制光束的目的。这一技术摆脱了传统的采用离散光学元件对激光束进行准直或聚焦的方法,不但减少了光学系统的元件数,而且节省了空间,更容易实现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对微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还发现了两种材料,它们在聚焦离子束轰击下具有材料自组织成型特性,该特性可直接用于微光学元件的结构成型。以该技术为基础,能够制作出几种特定的微光学元件,包括微正弦光栅、微闪耀光栅等。

此外,付永启还利用聚焦离子束直接写入法和辅助沉积法成功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也就是说,该集成一体化既可以采用基于聚焦离子束去除材料的方法实现,也可以利用材料生长的方法来得到。从而为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平面化提供了制作技术保障。该集成一体化元/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生化、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至今仍在应用,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行业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微电子工业上材料、工艺、器件分析及修补的精度和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微电子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由于它集材料刻蚀、沉积、注入、改性于一身,有望成为高真空环境下实现器件制造全过程的主要加工手段。

“研究要服务社会,我们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在国外更能体会到‘国家’两字的真实内涵,真心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播放出《我的祖国》这首歌时,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内心百感交集。” 付永启感慨道。2007年,付永启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和生活,带着累累硕果和先进理念回国,先后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刚回国时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科研小组和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静下心来实际做点科研,希望能从科研工作和培养学生方面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在。科学研究最终是要服务社会的,而具体的应用领域要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付永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学校和所在团队的支持下,付永启在纳光子结构、元器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提出了两种基于纳金属结构的超分辨透镜,该透镜可方便地通过聚焦离子束技术一步制作出来,其光学表征可利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实现;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极化用于生化免疫分析:设计和制作了菱形纳金属颗粒,并成功地用于老年痴呆症(ADDL)以及SEB病毒素的测试;有源及无源光电子器件与衍射光学元件的集成;基于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微光学元器件的一步制作技术的开发和拓展;基于纳光子器件微探头的纳米计量系统的概念设计:提出利用纳光子超透镜微探头并结合激光多普勒外差干涉技术实现纳米缺陷的动态在线检测,该内容已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微光学元件的加工制作技术上,国际上首创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直接一步加工和制作微小光学元件,具体包括微型衍射、折射、折衍混合、柱面、及椭球面透镜等。这一创新技术解决了一些常规微光学元件制作方法难以实现的微光学元器件集成一体化问题,为光学系统紧凑化和小型化,以及微光学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付永启和课题组成员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在纳米光学、微细加工、纳米加工、衍射光学及微光学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相关著名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收录论文120余篇,以第一作者撰写和58篇,以通讯作者100余篇,JCR分区一区刊物论文23篇,影响因子IF>3.0的论文46篇(占SCI论文总数的34%),论文累计被引次数1100余次,单篇他引最高次数83次,JCR统计h指数18。其中,代表论文之一:“Optics Express 18(4), 3438-3443 (2010)”被国际文献追综机构BioMedLib于2011年2月28日评为纳光子结构领域的“Top10”论文之一;此外,在该领域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lasmonics(该刊物属于JCR分区一区刊物)上陆续发表系列研究论文22篇。

此外,付永启在微纳加工及纳米光学领域分别撰写五部英文专著中的各一章:即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nd Edition,出版号:ISBN: 1-58883-159-0)、Lithography: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Materials(出版号:I S B N: 978-1-61761-837-6) 、Plasmon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出版号:ISBN: 979-953-307-855-6)Ion beams in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出版号:ISBN 978-3-642-00622-7)、和《Nanofabrication》 (出版号ISBN: 978-953-307-912-7);并独立撰写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分别为《纳光子学及其应用》(出版号ISBN: 978-7-80248-537-2)(该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具有自己独立编著版权的全面系统地介绍纳米光学发展前沿的中文专著,出版后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英文专著书名为《Subwavelength Optics:Theory and Technology》;并以此为基础,在国内首次开设了《亚波长光学》课程,于2009年秋在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讲授。自2010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均采用《纳光子学及其应用》一书作为研究生专业课程:《亚波长光学》及《纳米光学》的指定教材。该书作为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规划研究生教材建设立项支持(项目编号:11211CX20401),于2012年12月末成功出版了修订版。

有关利用聚焦离子束一步制作微光学元件的内容被法国DELAWARE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Robert G.. Hunsperger教授写入其编著的教科书《Integrated Optics: Theory and Technology》(第五版)的一个章节中。部分研究结果还被美国网络多媒体组织NANOPOLISTM于2007年出版的《纳米技术百科全书》多媒体教程引用并收录, 并被邀请作“聚焦离子束”章节的内容评审人。

学术刊物论文中有关基于聚焦离子束直接沉积实现微型柱面透镜与边缘发射型半导体激光器集成化实现激光束的一维和二维整形的技术、以及类金刚石薄膜上一步写入微透镜技术,被国际上面向工业界的杂志Laser Focus World分别摘录并以新闻简报的形式在“光电子世界新闻”栏目中公布;并已分别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

鉴于他出色的科研成就,近年来相继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举办的衍射光学与微光学、微加工及纳米加工、离子束及应用、精密工程、纳米技术NanoTech 2004、亚洲光电子Photonics Asia 2004、ICAMT2005、NanoMan2008、Nanophotonics2009等专题会议及年会上作大会报告及特邀报告。

2010年,付永启被国家科技部聘请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的项目专家组成员;并受邀分别担任国际学术刊物Physics Express、Quantum Matter、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alyses and Applications的高级主编、副主编、及编委。

第8篇

【关键词】GPS定位技术工程测量加护分析数字化 摄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二.工程测量实施的阶段性分析。

1.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是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地面人工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类。

(1). 地面人工测图。是根据由总体到局部的原则,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见工程控制测量),然后根据控制点测绘地物、地貌。近年来,随着电子速测仪和机助制图系统的发展,可以应用多功能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电子速测系统取得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三维坐标数据,输入制图系统自动成图。

(2). 摄影测量成图。是对地面进行摄影,对像片加以判读、量测和处理,以获得所需资料。最先应用的是地面摄影测量,即在地面上用摄影经纬仪摄取测区的像片,据以成图。后来发展为航空摄影测量,它已成为目前测绘地形图的最主要、最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摄影器材和测图仪器的改进,除了模拟测图方式以外,发展了解析测图方式,即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对像片量测进行解析处理,获得地形的数据资料。解析测图仪除了与一般模拟立体测图仪一样测图外,还可进行区域网点加密和数字化测图,获得数字地图。地面形态的数字表达称为“数字地面模型”,它可用来解决工程设计中绘制断面图、计算土石方量等问题。

2.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工作。

主要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点,然后根据控制网点,在实地上以适当的精度放样出建筑物与生产设备各部分的位置,作为施工和安装的依据。放样工作包括平面位置放样和高程放样。平面位置放样通常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以及交会法等。高程放样通常是根据高程控制网点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近年来,已在施工测量中应用了激光测量仪器,例如:激光准直仪、激光垂线仪、激光平面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水准仪等(见工程测量仪器)。这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速度,而且有助于实现自动化。

3. 经营管理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

主要是为了监视工程建筑物的现状,保证安全运营所进行的建(构)筑物变形观测。包括垂直位移(沉降)、水平位移、倾斜、挠曲,以及风振、日照等变形观测项目,其特点是要求建立较高精度的变形观测控制网和稳固的基准点。对于观测的精度要求与所采用的方法,因各项工程的要求不同,差异较大。野外观测工作完成以后,经过平差计算和初步整理,应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分析变形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变形的规律性。垂直位移(沉降)观测,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可将液面的高程变化转换成电感输出,有利于实现观测自动化。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由于它本身受力条件的不同,位移的方向不同,观测方法也就不同。对于任意方向的位移观测,常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对于发生在某一特定方向的位移观测常采用基准线法。基准面的建立,可应用经纬仪的视线、拉紧的钢丝或者激光束。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偏离值,可以用人工观测,也可以利用光电传感技术,实现自动化。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挠曲和瞬时变形观测,除了采用大地测量方法外,也可以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

1. 地面测量仪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GPS定位技术。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

4.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六.结束语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 严召进 工程测量技术分析与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期

[2] 王丽君 GPS RTK测量关键技术分析及在辽阳某工业区测量案例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11年6期

[3] 涂兴德. 土坝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0年16期

[4] 颜学华 张怀兴 王本奎 全站仪测量技术分析及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与企业》 -2012年21期

[5] 张兆军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20期

第9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710

国内刊号:61-1294/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