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士职业防护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士职业防护论文

第1篇

1.1物理因素

1.1.1锐器刺伤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在日常工作中,除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外还经常接触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各种止血钳、布巾钳、电刀、骨科用的骨剥、骨刀等各种尖锐锋利器械,受伤的危险性更大、污染机会更多。

1.1.2带伤参加工作

个别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损伤或有小伤口时,照常参加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

1.1.3自我防护不当

个别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只戴PE手套或紧急情况下不戴手套,徒手进行操作,增加了被污染机会。

1.2化学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等),它们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比如:护士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肿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等;戊二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都有严重刺激作用,如结膜红肿、过度流眼泪,个别人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现象。

1.2.2麻醉剂

麻醉师使用大量的各种类型麻醉剂(如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异氟烷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状弥散于空气中,也可经患者吸入后再由患者呼气时排出大量的麻醉废气。若工作人员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导致麻醉废气在医务人员体内蓄积从而危害健康。

1.3空气环境污染

紫外线:经常接触紫外线灯的照射,如开关紫外线灯管时护士的皮肤和眼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皮炎、皮肤发痒、眼病、流泪等,严重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还可继发白内障等。

1.4X线照射

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骨科手术,常常需要使用C臂机辅助手术,进行定位、留图。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或间接受到X线的照射,长期受到X线的照射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可逆的危害,如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降低等。

1.5身心损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压力大,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带有体力性质),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比较多,再加上长时间站立,血液在下肢潴留,回流不畅,手术室护理人员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其他科室高。再加上经常延迟下班,饮食不规律,手术室护理人员极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另外,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的工作气氛,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手术间吸引器、电刀、监护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噪声,再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变化,对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种持续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手术室护士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概率增多。

2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

2.1避免锐器刺伤

2.1.1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注射器及输液器针头刺伤患者和自己。

2.1.2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时一定要稳、准、快,对手术刀、手术剪及尖锐器械传递时应使锐利面朝向自己,以防误伤他人。用过的尖锐器械应妥善放置,以防误伤护士。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手套破裂时应立即更换。

2.1.3手术完毕后,手术刀片、缝合针等应放入利器盒,并正确安装、取卸手术刀片,不可用手取卸,以防刺伤护士。

2.1.4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若发生针刺伤或刀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为乙肝阳性,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并定期追踪监测。

2.2树立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养成操作戴手套的良好习惯。若为感染手术,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使用护目镜。

2.3减少空气污染

2.3.1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灯管或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者可用层流手术室。

2.3.2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消毒剂,如:戊二醛容器带盖或尽量不使用戊二醛消毒液,在倾倒消毒液或浸泡器械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护目镜、口罩、帽子等。

2.3.3减少全麻吸入剂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利用密闭式麻醉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损害。

2.4减少X线对人体的危害

骨科手术要尽量减少X线机的使用次数,照射时控制照射时间和距离,医务人员最好穿作者简介:刘咏莉,女,本科,主管护师。防护服。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防护屏障,在使用X线照射时医护人员可站在防护屏障后,做好自我防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骨科手术间,手术间的围墙上做好防护,以防损害其他手术间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2.5防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在每台手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确认性能良好安全后方可使用。电刀尽量采用一次性负极板,避免烧伤患者。

2.6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身心损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若为连台手术,应更换当班护士,以减少高强度工作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身心压力。

3结语

第2篇

1社会心理因素

助产士的每一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全,而产程中风险又是不可预见的,责任的重大常使助产士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中,同时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患者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其要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增加了其紧迫感。这些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影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防护措施:助产士要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应保持自身心神健康、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主管部门要关心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多组织郊游等户外活动,从而使助产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2饮食作息因素

助产士夜班工作紧张而繁重(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常致使产妇多在夜间临产或分娩及夜间工作人员少),三班倒扰乱了助产士生物钟节律,分娩过程的连续性常致使助产士不能按时进食或8小时就根本无进食时间,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造成助产士心力、体力同时过度透支。有研究表明长期值夜班的女性患皮肤癌和乳腺癌的机率比普通女性高,这与夜间灯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助产士长期倒班,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防护措施: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助产人员的配备要充足,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保证助产士的睡眠、饮食及体力。

3工作性质因素

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低头操作,长此以往会导致颈椎病、胃下垂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建议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一些保健运动,例如做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些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休息,从而防止颈椎病的发生。站立时应保持双脚与肩同宽,不定时的双替放松,有利于促进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必要时穿高筒弹力袜软底鞋,有利于防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形成。

4感染因素

分娩过程自始至终都在于血液与体液接触,HAV、HBV、HCV、HIV等传染病威胁着助产士的健康。防护措施:应经常对助产士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及防护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从心理上要把每一位病人都看作传染病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为了避免传染病的血液传播,保持皮肤的完整、无破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急入产房未来及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指标产妇,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台上各种操作要规范,切不可图简便。对有可能发生体液、血液飞溅和粘膜暴露等危险时,应使用防护具。行肛查、内诊、人工破膜等,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时均应配戴口罩、乳胶手套。安全使用锐器,缝合会阴组织时避免手被针刺伤,如被刺伤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出血液,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换新的无菌手套且必须是双层的。据调查研究表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两层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72h内作HIV、HBV等检查,当怀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当怀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检测HIV抗体,并做后期复查[1]。术中血液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盐水棉签擦洗干净,并滴氯霉素眼药水加以保护。

5环境因素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着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物品的消毒都要用到碘酒、酒精、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都存在着不良影响,易引起哮喘、职业性皮炎、机体免疫力下降。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灭菌王刷手,其有效成分为双氯苯双胍乙烷,含氯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2],因此在术毕应及时有效彻底清洗双手及双臂,防止氯离子的继续吸收。分娩阵痛采用的笑气,为吸入性麻醉剂,长期接触可能造成肝肾病以及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较高浓度还可致自发性流产。因此要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规范操作,进行消毒操作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戊二醛应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3]。

总之,各级管理人员及助产士自身,要了解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以促进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在安排工作时对孕妇、乳母及月经期助产人员尽量给与照顾,避免其接触化学消毒剂等有害物质,安排其他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助产士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第3篇

——评任遂虎、孙晓玲《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

罗立桂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博士)l

一直以来,写作指导教材的编写者都要面对悖论和两难选择:如果编写的教材,理论化程度太高,就会脱离写作实践,不能很好地指导写作行为,没有实用价值,结果只能被人束之高阁;如果过于注重操作性和写作的具体经验介绍,理论性不强,又会被人指责为术科,没有学术价值。因此对于写作指导教材的编写者来说,学理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就实际情况来看,有关指导写作的教材数量繁多,种类不少,但是很多指导性不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写作教材无力解决。目前特别需要既有实践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的著作出现。大海捞针,沙滩拾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孙晓玲副编审、文学院任遂虎教授编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下称《精要》)一书,就是一个难得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教材。本书作者孙晓玲同志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多年,精通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等相关知识,任遂虎教授一直从事汉语写作教学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他们经过数年努力完成的《精要》一书,对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相关问题与事项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和介绍,内容涉及论文概念与文体特征,选定论题与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与拟定提纲,构成要素与

文本格式,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初稿草拟与文稿修改,文字校对与文面布局,成绩评定与举行答辩等相关常识及相关的方法和程序等等。该书直面写作现实,很好地把握了学理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尺度,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困惑而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使该著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同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材的鲜明特色。

注重概念的辨审,从认识论的高度解决问题是《精要》的第一个特色。编著者敏锐地发现了,长期以来在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上混乱不清,从而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审,廓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迷雾。首先由于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在文体属性上是一致的,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写毕业论文就是写学术论文,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区别。一些学者写的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书,就把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混为一谈,在书中一味畅谈自己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内容过于专业化,没有普及性,指导很难落到实处。用学术论文的标准去要求初学者,显然不合适,往往会使初学者感到?无从下手?。本书开篇明义,第一章就对毕业论文的含义进行了辨审,既指出了联系,又看出了区别。概括了毕业论文不同于学术论文的特征:受导性、习作性和考核性。并且恰如其分地比喻了两者的关系,?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是正式的‘演出’,那么,毕业论文则是为‘演出’而进行的‘彩排’。‘彩排’是为‘演出’而做的必要操练,但毕竟还不是‘演出’。?清楚明白地阐释毕业论文的概念,准确地定位毕业论文的标准,以防学生写作和教

师指导时,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毕业论文定位不准,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调查报告能否作为毕业论文看待,人们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有利于学生认识、研究现实问题,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调查报告只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没有学术意义,不能作为学术论文看待。《精要》专辟一章探讨这一问题,分门别类地考查调查报告,从概念上辨析了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最后明确指出,?研讨性的调查报告,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将研讨性的调查报告归入毕业论文形式,并对其写法做了具体阐述。这一概念的辨析,具有创见性,符合实际情况,拓宽了毕业论文文体选择的范围。

《精要》的第二个特点是过程论和要素论的结合。已有的写作教材、专著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例安排:一种是静态的块状的结构布局,主要论述文章的构成要素;一种是动态的箭状的结构布局,即描述整个写作行为的前后过程。《精要》一书另辟蹊径,注重动静互补,即把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文本构成要素结合起来加以讨论,既考虑到文章制作的动态性,又考虑到文章静态的结构性,从而有利于初学者通过?经?、?纬?两线编织文章框架。首先从静态角度看,毕业论文是一种文本形式,学习写作者应该掌握其构成要素才能去写,本书第四章详细阐述了构成毕业论文文本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及各项的作用和写作要求。从动态方面来看,毕业论文写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环节和程序构成的。本书指出毕业论文的写作,一定得按照?选题—集材—研究—写提纲—修改—定稿?这

样的环节进行,形成有序的工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具体引领和指导。不论哪一个环节完成得不好,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难以形成符合要求的文本。因此书别看重写作者在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三心,四严,五勤?的行为要求,?三心?即细心集材,热心研究,虚心求教;?四严?写作者要有严实的知识、严谨的学风、严格的程序、严密的方法。五勤,即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者要眼勤以观察,耳勤以听取,笔勤以记写,腿勤以访查,脑勤以思考。对写作过程的重视和具体环节安排,既符合学校规定的教学环节,又可以使学写毕业论文者有章可循,按照既定的阶梯走,熟悉写作论文的具体步骤,加强了论文写作的受导性。本书重视过程论还表现在对毕业论文评价、答辨环节的内容安排上。论文评价、答辨环节虽不属于写作过程,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标准对学生论文写作有导向作用,答辨环节又是学生必须参与完成的,只有答辨通过,毕业论文工作才算正式结束。本书第十章提出了?六度?:即适度、新度、信度、效度、标度、达度作为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为了便于操作,还把评价项目具体划分为选题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过程评价四项,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论文评价表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现在该谈《精要》的第三个特点了,即在指导方法上注意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精要》是依据从高校普通学生和成人学生毕业论文中收集而来的现实材料撰写的,编写者最了解对象需要什么,了解在写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能使本书真正起到毕业论文写

作的导向作用,在体例安排上既象一般写作指导教材一样,用大量篇幅从正面引导学生,依次详尽而细致地介绍了毕业论文的相关概念与文体特征,选题与收集,调查研究与拟定提纲,构成要素与文本格式,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初稿拟定与文稿修改,文字校对与文面布局等基本知识,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第二章分析了学生毕业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选题、思想认识局限与文本格式三方面总结归纳,例举了常见的具体问题,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写。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现实针对性,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可以对初学者起到一种提示、警戒和预防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精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兼顾,分类介绍。现行的许多毕业论文指导教材都偏重于文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或者是文、理科论文分别论述。文科毕业论文和理科毕业论文分属不同学科,统而论之,往往不能兼顾文、理科论文的特殊性,指导性不强;分而论之,往往会遗失毕业论文作为一种文体的统一属性。本书前四章介绍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文体的统一属性,分别阐述了毕业论文的含义、特征,选题与集材,构成要素及相关要求,例举了毕业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第五章把理科论文分为实验型论文、理论型论文、科研综述论文、科学调查报告四种,第六章把文科论文分为论述型、评价型、介绍型、诠释型五种,并且分别介绍了各类论文的文本格式与写作要求,第十一、十二章,又分别提供了理科、文科论文写作案例。在章节安排上兼顾文理,既介绍了毕业论文的统一属性,又对文、理科论文进行了细致分类,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对号入座?,有章可

第4篇

关键词:护士;心身压力;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源越来越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护理工作者是医院工作人员中的主要群体之一,其身心健康状况对于改进病患关系、改进医院护理质量,起到很大作用。结合笔者10多年来的护理管理经验和一线护理工作心得体会就护士人文关怀的现状综述如下。

1.医院或者医疗管理部门应该为护理工作者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

1.1护理工作者应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医院管理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技术比赛、文艺演出、外出旅游等,使护理人员精神放松,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友好的人际关系。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提倡互敬互爱,相互帮助,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1.2医院应注重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防护

一方面,减少职业危害。现代医学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医疗护理工作者不安全因素,如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因素对护理工作者造成了一定的职业危害。医院应该在醒目处有护士注意劳动安全的小提示。如预防针刺(安全处理针头,遇到针刺时应紧急处理);预防噪声(对器械、仪器、推车的活动部件上剂,减少异常声响,必要时考虑采用隔音设备[7])等。另一方面,开展法律讲座。开展法律讲座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以便必要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护理部定期安排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观念[8]。让护士学法、懂法、用法,用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1.3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危险因素评估和自身防护等方面的意识。建议高等教育机构将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的相关课程纳入教学大纲,组织授课内容。管理者应做到以护士为中心,以关心和信任护士为前提,如关心她们的婚恋、家庭,并合理运用激励理论,做到精神与物质奖励并存。通过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为护士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理解并保护护士的自尊心。

2.医管部门要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由于护理人力紧缺,护士自身工作负荷太重,致使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养的机会较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而影响了医院整体建设质量。而财力的保证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医院管理者要确保资金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合理安排护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向。

各级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宣传,在护士中普及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知识,增强护士的心理健康意识,科学安排教育训练。继续护理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经成为护士发展和提高的必经之路。加强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夜大、函大和自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

按年龄及写作水平,老、中、青搭配成立小组提高护士科研及论文撰写能力和兴趣,以及业务学习积极性。让护士设立自身成长目标,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各种护理学术交流会和学习,增加有益于工作和学科发展讯息的传播。同时,确立护理工作的学术地位,为护理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给予他们在护理科研方面自由的空间,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为人才培养创造必要条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做顾问,在实践中培养护理人才科研与创新意识。

3.医院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

3.1积极探索倒班制度,合理调整班次

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已成为护理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护士健康状况欠佳的原因之一。为此,国内医疗管理学者对排班方法进行了不少探讨,实行“周夜班制”、“小循月换夜班法”、“夜班周班制”、“专职夜班制”等夜班排班方法,获得了初步成效,改善了护士的健康状况。

3.2探索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分配奖金

按不同班次、职称之间奖金拉开档次,剔除不合理因素,真正体现护士的多劳多得分配原则,把护士的岗位劳动强度、劳动风险、技术含量融进分配中去。以提高各级、各班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护士继续教育的热情,最终提升整个护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3.3科学定编,合理用人

人力资源不够,护士劳动强度大,是护理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护士编制不够,未达到卫生部1997和1998年制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标准》中病床与护士比1∶0.4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应分层使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以缓解护士人力不足的矛盾。

同时,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才,调动扩大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还要大胆引进其它科室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护理人员担任护士长,适当的岗位和必要的责任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5充分给予护理人员积极地人文关爱和支持

管理者的对于员工的人文关爱和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医院管理者应经常与护士沟通,加深对其了解,及时发现优点并给予表扬,使护士感觉到管理者对她很重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医院规定各科必须有40岁以上高年资护士名额,在制度上保护高年资护士的利益,稳定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2]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2,36(8):626.

第5篇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新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58.67%降至33.33%。结论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和各项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并积极实施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确实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J。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HIV感染和AIDS患者约65万人。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随着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共同抗击AIDS口号的提出以及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免费使用,近年来本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针对如何控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如何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本院在积极号召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强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关怀,在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6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4例,父婴垂直传播1例,血液传播l8例,性接触传播7例,感染途径无记录者24例。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6例患者好转,1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对照组为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好转l2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58.62%。

2心理特点分析

艾滋病患者从疑似到初筛到再次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期。

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自行拔除输液针头拒绝治疗,大喊大叫,有的甚至用头撞墙,行为反复异常。

2.3妥协焦虑期此期患者情绪渐趋平静开始变得礼貌、友善,重新开始诉说自己的不适症状并愿意配合治疗,眼睛里经常显现出焦灼的目光,渴望多途径得到更多的有关疾病的相关信息,渴望医务人员的关心、帮助和交谈,渴望延续生命。

2.4抑郁失望期由于疾病的进展,患者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到机体的一步步衰竭,经常独自流泪,极度伤感,睡眠障碍,渴望亲人陪伴,朋友探视,感激医护人员尊重、关爱的目光。2.5沉默接受期面对13益迅速衰竭的身体,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祈求早31得到解脱。常表现为沉默、不愿面对任何人,喜欢独处,甚至瞒着医生和护士重新注射以解除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病痛,获得短暂的舒适。

3护理对策

3.1做好心理护理即针对艾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心里安抚。护理者要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尊重患者的意愿,维护患者的自尊,允许患者自由表达恐惧、悲伤、悔恨等,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一句贴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必要时紧紧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处处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减轻痛苦,重新鼓起生存的勇气。对于患者出现的一切非理性行为,护士要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不要回避,更不能和患者发生冲突,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尽情的发泄的同时,护理者要认真全面的观察患者,评估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的护理对策,迅速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3.2给予舒适护理护理者要尽力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温馨的住院环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仪表端庄、目光真诚自然,注意观察患者的性格、喜好及生活态度,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需要提供富有个性化的、家庭式的病房室内环境,满足患者心理和视觉上的需求;还可以定期组织科室里的患者进行扑克、象棋、跳棋等比赛,丰富住院生活,消除因社会环境和对疾病的恐惧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达到身心轻松、愉悦、舒适。

3.3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教,坚定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护士可以选择合适的称呼开始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告知患者每次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邀请患者参与每天的治疗护理安排,与患者讨论感兴趣的话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满足患者自尊和身心方面的需要,告知单纯发泄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精神健康,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应对方式,减少使用不良的应对方式,使患者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4重视亲情护理,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有的家属在获知患者的病情后表现为愤怒、冷漠、不愿理睬患者,更不愿照顾患者,甚至打骂、羞辱患者。因此护士首先要理解家属的心情,积极主动的与家属沟通,有选择的向家属宣教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取得家属的配合,尽力为患者提供帮助,陪伴照顾患者,满足患者内心对亲情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尽可能的延长患者的生命,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好转出院抑或在平静、安详、满足、拥有自我尊严中离去。

3.5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职业防护的培训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技能,做到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个别护士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拒绝、冷漠和歧视,强调关怀、支持、尊重、关爱、接纳艾滋病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医护人员的职责j。让每一位护士都心知肚明,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具有勇敢的奉献精神,沉着稳重而不失机智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更要有一颗仁厚的爱心,不歧视、不厌恶、懂得怎么做永远比做什么更为重要的意义,真正的把艾滋病患者的疾苦放在心上,用心去关爱每一位艾滋病患者,让他们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放下思想包袱,轻松的、愉快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疾病的好转率。

4讨论

第6篇

职业危害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妇女职业卫生研究的热点 [1]。护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其职业的特殊性。笔者对所在地区的13所二甲医院,2家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93.3%为女性,其中在手术室工作期间内妊娠生产占35%,随着手术室专科护士模式的建立,手术室工作期间内的妊娠生产比率成上升趋势,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接触范围广、疾病种类多,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2],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损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3],怎样做好手术室护士孕期职业防护,探讨手术室护士孕期人性化管理,保证孕期护士安全和健康是手术室护士长的必修课。

1.手术室孕期护士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① 噪声污染麻醉呼吸机、手术吸引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输出和报警声、洁净系统循环运转空调声等等。当噪音达85分贝时,胎儿听觉损伤,达100分贝时,子代智力下降噪音[4]。另外,噪音能使孕妇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增加,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②辐射污染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微创化、精确化的发展,X光机和激光和在手术室的使用率迅速提高,而常因管理和防护不当,导致手术室护士受到X线照射和激光危害的机会增多,尤其是孕妇,核辐射可导致小头症、神经发育迟缓、身体发育减慢等[4]。③消毒因子 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臭氧原理进行消毒,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但臭氧吸入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且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5],进而危及孕妇及胎儿健康。

1.2.化学因素性危害因素。

①化学剂和防腐剂 手术室长期大量使用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等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免疫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长期暴露于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对于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严重受到威胁。②手术废气污染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洁净手术室循环风的作用原理使得室内空气更易受到化学挥发性气体的污染。残余的麻醉废气、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废气、使用气腹机导致的CO2泄露等 ,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等污染环境可以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6]。

1.3. 生物性危害因素

①病毒为最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以HBV及艾滋病病毒为主。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手术中存在多种锐利器械,针刺伤极易发生。孕期护士因生理原因行动较为不便,易出现误伤暴露。②特异性感染病例的危害手术室急诊手术多,创伤性患者的紧急救治以及急诊病人的术前检查常难到位,由此病人潜在的特异性感染情况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常难显现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孕期护士及胎儿健康常受着极大的威胁。

1.4.自身性因素

①职业紧张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紧张,遇有危重急症抢救及复杂手术心理压力尤为明显,害怕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腔内,担心与医生沟通不良不能配合好手术,担心延误手术时间,长期的职业紧张可以使孕妇处于一种不愉快的精神状态。②生活不规律繁忙的工作和短缺的护士编制致使孕期护士仍然参与轮班,轮班作业改变了人的生物节奏,可引起疲劳、睡眠障碍等,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母体生殖内分泌紊乱、生理节律失调及其由轮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均可以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作用。③体能的消耗 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满负荷运作,怀孕后的护士很难得到相应的照顾和休息,不少孕期护士仍需配合大手术、摆放、参与抢救,而耗费体力的工作与早产、高血压、子痫前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早产与长时间站立也有关系。

2.手术室孕期护士安全防护建议

2.1加强手术室孕期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手术室护士长更应对孕期护士重点关注,重点教育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和防范对策,告知苦干不如巧干,风险不等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不可取。通过教育使孕期护士认识到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的自我防护与孕期职业安全的重要性,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危险因素,确保顺利度过妊娠期。

2.2建立健全护士孕期健康评价系统

对孕期护士的健康状况建立档案,及时识别影响护士孕期健康的危险因素,保障孕期安全。

2.3人文关怀

重视护士孕期心理卫生保健,手术室护士长应在全科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倡导全科室护士共同关心、爱护、体贴孕期护士,使其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和适量的劳动。尽量安排好孕期护士的工作,并尽量不参与轮班。同时做好家庭的教育支持工作,使其家庭成员了解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明白怀孕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适当的工作活动利于孕产妇和胎儿健康,从而避免对孕妇的过分关注,减轻其心理压力。

2.4 制定孕期工作管理计划

护士长切实重点做好孕期护士工作管理,对护士妊娠期工作制定可行性计划。如早期妊娠可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安排在工作环境较好的五官科等专科担任巡回工作,避免噪声污染和繁重的体能消耗以及各种化学性危害因素、避免早孕流产和胎儿发育不良等现象的发生。中期妊娠可担任一些中小型手术的洗手、巡回工作,此时胎儿发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科室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能保证孕期护士有主人翁意识和较好的价值感,而不至于沉迷被照顾的角色中产生抑郁感或者过分依赖。晚期妊娠可参与一些辅助的工作,如敷料、器械的准备,药品耗材的管理等工作,避免因体力耗能而出现早产等不良现象。

2.6防范各类因素危害

①做好辐射防护,妊娠护士做好预防x线、激光的安全教育,避免接触,确保胎儿正常发育。②提高孕期护士对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视,手术间应配备良好的排气设备,健全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对术中因使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及异味可采用吸引器负压抽出活加大室内强排风功能,减少空气污染。③尽可能减少孕期护士与抢救或特异性感染手术配合。必要时配备助手,做好个人防护。④重视孕期护士的心里疏导,可在工作之余安排有经验的年资高的已为人母的护理人员相互交流孕期经验,加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弱消极情绪,使其在生活、工作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受到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极大地方便和满足病人需要的同时,也应保护好每一位孕期的手术室护士健康和安全,教会她们做好自身防护和调节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关爱,平安度过妊娠期达到圆满结局。

参考文献

[1]黄爱群.纺织厂工效学因素与女性生殖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郑新玲,赵东卫,何雪英.手术室人员防护意识的调查及安全教育措 施 [ J].护理杂志,2001,18(3);35-36.

[3]赵体玉.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现状调查[J].现代护理,2003,9(4 ); 32 3-324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99.

第7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第8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造成锐器伤害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方法:总结手术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引起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性,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锐器伤所致的感染;锐器伤后,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医院的锐气伤害是指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而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手术室人员的锐器伤可导致血源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潜在风险并造成工作人员不同的心理压力。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 04 ml带有HI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E。有调查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其中缝针刺伤95 %、刀剪刺伤24 %、注射或整理器械时等刺伤78%。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手术室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控制策略,减少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1手术室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1.1手术室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比较高,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与锐利器械接触比较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机会也比较多,一旦发生锐器伤极易感染血源性疾病,除了这类疾病的阴影之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还面临着心理疾病的困扰。尤其是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传染的锐器伤或划伤,多数受伤者都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焦虑及悲伤情绪,而对患者的不确定性也会加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更加重了感染的概率。

1.2工作人员对职业防护认识不足①与工作繁忙、紧张有关:针头刺伤是手术室常见的锐器伤,常见于缝针传递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尤其是低年资工作人员,防范意识不强,更易发生锐器伤。②不良习惯导致的锐器伤:部分工作人员将经常性使用的锐器随意放置,如剪刀、刀片等或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缝针等,导致的锐器伤,并可导致感染病原微生物。③锐利废弃物不按规范处理:如各种针管、刀片、输液器的头皮针、静脉留置针未按规定处理,导致自身或他人伤害。

1.3缺乏专业培训缺少专业技术知识以及锐器伤后的紧急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一大原因。这一问题在新进手术室人员和实习护士中比较突出。

1.4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手术器械的安全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等情况也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1.5锐器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其与缝针、刀片、剪刀等锐器的种类及医务人员是否有防护措施和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接触急性期或晚期患者危险性倍增。

2手术室锐器伤的预防

2. 1加强职业安全意识医院感染部门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加强职业安全和防护知识,加强宣教如标准预防、医院感染现状、引起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何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了解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改变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牢固树立职业安全理念。尤其是对新进的手术室人员科室必须进行上岗前的科内专业性培训,告知他们工作中的潜在危险,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让他们在进人手术室前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预防锐器伤的概念,树立标准预防意识。

2. 2加强防护措施手术室工作人员是经血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可能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和仪器都应视为有传染性,科室应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保护措施。凡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物的各项操作,在操作前必须戴手套。戴医用乳胶手套是手术室工作人员最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洗器械时要戴手套、袖套、防水围裙及防护眼镜等做好防护。

2. 2. 1按规范操作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为此手术室必须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护理操作标准。包括统一器械台的摆放位置;各种锐器如刀片、剪刀等应放在固定的位置;防止用裸手册安瓶,应戴防护手套或纱布进行操作,注意安PCL的玻璃硬度,用力要均匀适当,以防刺伤;禁止将针、手术刀等锐器物徒手传递;在给患儿等不合作患者静脉穿刺时,应取得其他同事的帮助,预防患儿突发动作而发生锐器伤。

3手术室锐器伤处理

3. 1及时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一旦发生锐器伤后,应持镇静,要积极正确处理。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旁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对伤口的局部按压。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边冲边挤),然后用胺尔碘消毒,并包扎伤口。

3. 2意外伤害暴露后补救措施

第9篇

1职业危害因素

1.1病原微生物污染目前,艾滋病(HIV)、乙肝及病原携带者、梅毒等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和健康,论文经常接触血液或经常被锐器刺伤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比一般医务人员约高2倍[1],感染乙肝的发生率为2%~4%,感染丙肝的发生率为3%~10%,感染HIV的发生率为0·2%~0·5%[2],护理人员所使用的医疗用品几乎都接触病人,而且有的频繁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在处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我国护理人员同样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产科护士由于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急诊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在时间上不允许护士先进行自我保护;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易形成皲裂,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入提供门户;供应室护士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1.2化学危害大部分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易挥发等特点。如甲醛、戊二醛、臭氧、过氧乙酸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及上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消毒剂污染空气后可引起头痛、鼻炎、皮肤过敏、哮喘等。如环氧乙烷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损害作用;甲醛在高达20mg/m3时,接触者可有食欲不振、头痛、心悸等不适[3];另外,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异味气体,它们与消毒剂一起形成混合气味产生综合作用,长期慢性接触后会产生致癌、致敏、致畸作用;病人为了治疗疾病不得已才使用的药物,而护理人员必须接触,从而造成对护理人员的伤害。硫酸镁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好药物,但正常人在经常接触后则导致局部肿胀、头痛、心悸等;抗肿瘤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开发和利用,使更多的护士直接接触化疗药,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可进入人体,护士出现血细胞下降、头晕、咽痛、月经不调、脱发等。护士职业接触的抗肿瘤药对自身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DNA断裂增多、免疫力下降、造成怀孕护士胎儿致畸作用。

1.3物理性危害频繁接触紫外线,易引起皮肤瘙痒、红斑、过敏、眼炎、角膜炎,甚至可诱发皮肤癌。在医院中因为地板湿滑,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抢救病人导致护理人员滑倒;医院内发生的针刺和锐器损伤;医院用氧,包括高压氧治疗,安全如没有得到必要的养护和重视,也可能给医护人员带来严重的伤害。

1.4职业性劳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问题。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弯腰动作多、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低头工作多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另外,目前患者有病种、文化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关系的差异,他们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护理过程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加之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加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产生护患矛盾和纠纷,给护理人员造成精神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

2分级控制

2.1个人防护控制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如可通过讲座、培训、知识测验、印发资料等途径进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学习,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措施落实到位,还应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如加强对眼睛、面部、呼吸道及手部卫生的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大小适中,穿戴舒适,不妨碍治疗和护理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合理调整,灵活安排护理人员工作,缓解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正确指导护理人员调节情绪,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保持旺盛精力,心情愉快,使工作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工作中避免徒手进行注射器毁形,如不慎发生锐器伤、刺伤,应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2%碘酊或75%酒精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严格报告登记制度,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率。如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暴露后当时、暴露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感染,并依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推出的时间,4h内服用高效抗爱滋病毒二联疗法,严重暴露用三联疗法,可使HIV感染危险性降低79%;HBV暴露后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尽早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4]。

2.2管理控制护理院校等教育机构应将医院内感染、职业性损伤防护和健康维护的有关知识和技巧纳入教学大纲,设立公共安全卫生等课程。医院管理者应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险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2000年美国采用分级控制对一些器械进行了改进,使意外针刺损伤从88%降到62%[5]。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有效预防,如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停止使用可回收针头,使用尖锐器械专门存放盒。医院管理层在职业伤害的预防方面责任重大,包括: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品、支持并参与职业安全计划、监控职业危害事件、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制度完善的工作流程,避免微生物的感染。另外,还应加强工作服管理,护理人员工作服应每周更换2~3次,必要时可增加换洗次数。口罩每4~5h更换1次,清洗后置阳光下暴晒或通风处晾干,必要时用微波炉进行消毒。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