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士培训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对象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7家医院的952名外科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岗外科护理人员。排除标准:抽样医院非本院的护理人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病假、事假、产假者;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30名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重测信度系数为r为0.824,表明信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1)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等级、护士的族别、性别、担任职务、已获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等;(2)护士培训需求,对医院培训的满意度、外科护士期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有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共10个项目)(3)期望采取的培训形式(1项或多项选择)。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均在半小时内填写完,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样本资料的统计描述分别采用率、构成比、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
调查问卷调查了新疆地区77家医院,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52份,问卷回收率为99.20%,有效问卷952份,问卷有效率100%。952名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满意者920名,占96.64%;不满意者32名,占3.36%,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2.2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
10项培训内容中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质量、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础知识、礼仪服务意识与沟通。
2.3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比较
不同等级医院的外科护士除了在护理管理知识、护理质量方面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面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外科护士,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外科护士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好的培训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护理查房、面授讲座。
3讨论
3.1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本调查显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培训工作满意者占96.64%,不满意者仅占3.36%,说明目前新疆地区各医院对外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总体比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院等级不同,外科护士对医院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不同,其原因为二级医院的外科护士对目前医院的培训满意度相对较低。二级医院大部分为县级医院,对于一般的以及发病较急的外伤病人都会先送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成了一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枢纽。近年来,国家援疆政策的实施,为县级医院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使得许多县级医院发展迅速。但是,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护士的学历都为中专或大专,又因外科患者一般起病急,发展速度快,使得外科护士应对困难。李琼兰等认为护理职能的转变和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对在职护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培训工作作为护士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成为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3.2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成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本调查共10项培训内容,根据选择的频次进行排序,发现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排在首位。入住于外科的病人常常病情急、病情变化较快,专科治疗中本身难度大,预后差,病人家属要求高,期望值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近年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审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医护人员必须在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医患间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协调,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3不同条件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
本调查显示,医院等级不同,护士期望培训的项目有所不同;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职称的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最高学历的外科护士,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工作年限的外科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需求有所不同。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应多征求护士意见,减少培训的盲目性,根据护士的情况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内容,保证护士的培训需要。
3.4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85.40%),参观考察、远程讲座、自学所占培训方式的比例较低。外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4结语
1.1导师制:对每位到科的新护士采取一名带教老师与1新护士构成“一对一”的全程导师培养带教模式],时间为期半年,导师全面负责新护士培养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情况,给予全方位指导。
1.2导师选择: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获得医院《护理师资培训证书》,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操作规范。乐于承担导师义务、为人师表、恪守职责。
1.3培训方法:
①新护士和导师确定师生关系后由护士长统一下发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周期和总体要求。
②所有操作由科室指定带教老师统一示教,要求新护士和导师一起观摩,以便于提高日后的训练效果;业务小讲课由科室统一安排人员授课,导师检查新护士听课笔记。
③新护士操作考核每月1次,理论考核每季度1次,导师有提醒、督促、指导、陪练的责任,新护士考核优秀者导师有奖励。④导师要督促新护士按时完成培训内容,严格落实培训计划。
2考核及统计
采用理论、操作考试,科室综合素质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考核,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特别是优秀率高,理论90分以上优秀,操作95分以上优秀。培训后新护士对护士职业的认知提高明显。将既往5年培训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综合素质评价、病人满意率、新护士转正考试通过率均提高。
4讨论
4.1实行“导师制”可提高培训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新护士根据班次有多名带教老师,每一名带教老师仅负责完成其带教阶段的基本仅限于工作的带教任务,存在带教连续性不够、甚至有带教盲点等可能性。一对一的导师制明确了导师的全程、全面负责性,即跟随导师班次的工作模式,导师会定期与其沟通,了解工作、学习情况,根据既定的学习计划,帮助新护士完成教学任务。导师制从培训之初就公示了学习计划,使得导师和新护士都非常明确学习目标和进程,且将激励机制引入其中,激发了大家的竞争意识,这可能也是表1中出现了多个“优秀”的原因。由此可见,导师制带教实现了培训过程的连续、可控、良性竞争,提高了培训效果。与培训前比较P<0.05
4.2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新护士职业认知,稳定护理队伍:导师制使每一位新护士一进门就有了领路人,且从学习到生活,从工作思想,都有人管、有人问,护士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同时因为导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贴心关怀都使她渐渐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安心本职工作,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工作热情,并立志为护理工作鞠躬尽瘁。
4.3导师制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导师为了更好地承担起“教”的责任,把自己的经验和理念传授给新护士,就需要不断总结、深入思考,激励自己想更高方向努力。另一方面,新护士的激情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感知力对导师也是一种刺激和启迪,使导师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责任和压力,尽力指导新护士做好每一件事,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小结
新护士进入疗养院工作后,会有为期5周的专项培训,如何在短短的5周时间里让他们适应疗养院的工作,并为后期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如何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这些都需要对每个人的特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最初的1周时间里,我们通过进行军事训练、参观各科室、参观院馆、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使每一名新护士对疗养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他们的性格特点、吃苦耐劳精神、个人特长、动手能力等在活动中得到彰显,从而对每一名新护士的能力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定位。
2培训模式的设置
2.1培训目标的设置
能力本位教育的培训目标取向既具有“行为目标”取向,又具有“表现性目标”取向的特点[1]。行为目标旨在培养临床岗位胜任力,表现性目标则注重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既可以满足护理岗位的需求,又能够尊重个人的特点,体现了个体间的差异性[2]。随着多样性军事化任务的开展,疗养院的保障任务也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型,根据不同科室临床任务的差异,各科室护士的培训目标除了共同打牢专业思想基础、熟练掌握护理操作外,还要熟悉专科所需的相关知识、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
2.2培训方法与内容
我们对新护士采取“总—分—总”的培训模式,即先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进行相关礼节礼貌、仪容仪表、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理论技能的讲解、示范,可按前期对新护士的能力定位并结合工作科室进行人员分组。在统一的培训过程中大家可以轮流担任组长,对本组的总体培训起到监督作用。结合各疗养科室的保障任务不同,由科室分别制订本科室的培训内容,由护理部进行最终培训内容的审核。干部疗养科室重点进行疗养工作流程、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的培训;特勤疗养科室结合特勤的工作特殊性进行职业多发疾病的学习、特殊条件下的心理调适和特殊环境下的保健知识以及对特勤人员的独立管理能力的学习;康复理疗科室重点进行相关骨伤、脑卒中后遗症等康复理疗知识学习,能够配合医生、治疗师完成对疗养员的康复训练工作;门诊科室重点掌握体检工作流程、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紧急救治和处理。每组护士在科室工作的过程中,由科室进行专人带教,培训的过程中采取“六步问答法”[3]进行带教,即询问“什么是”“是不是”“是什么性质和类型”“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何进行处理”“处理后结果怎样”,从而使每一名新护士对不同问题都会有系统的认识。在护理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可采取目前国外广泛采取的“演示—分解—复述—展示”4步技能培训法[4]。在培训的过程中带教教师可以根据新护士掌握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关步骤进行针对性带教,从而评估每名护士的各项能力水平和对各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2.3培训教师的选取
培训教师的形象与个人素质对新护士的影响很大。我院严格制订了培训教师的选择标准:(1)热爱疗养院护理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2)院内护士等级评定为N2级以上的护士;(3)大专以上学历,有院外进修培训经历的护士;(4)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岗位的护士。通过对培训教师的严格筛选,从源头上确保各项新护士的培训计划能够落到实处。
2.4培训考核
经过为期4周的集中培训和科室分类培训后,将对所有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摸底考核,内容包括:(1)理论考核: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各类规章制度、专科工作要求等内容;(2)操作考核: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查;(3)实践考核: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应对与解决,通过一系列考核,了解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科室工作的适应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别举办新护士、培训教师、科室护士长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共同分析查找培训过程中的利与弊,对每一名新护士再次进行能力特点的定位,对各临床科室的培训计划进行不断完善,以便探索更好的临床工作方法,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3培训后效果评价
经过为期5周的临床培训,该模式得到了新护士和临床科室培训教师、护士长的一致好评。新护士可以结合个人的能力特点更快、更好地适应疗养院的护理工作,掌握临床科室工作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增强个人单独处理工作的能力;培训教师通过对“六步问答法”和“四步技能培训法”的应用,有利于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护士长可以以培训为切入点规范科室的日常工作,从而提高科室的全面管理水平。
4讨论
能力本位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疗养院新护士的培训水平,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完成角色转化。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成人学习理论中明确指出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引导的、自觉的行为,教师在成人学习中扮演的是激励者而非内容的讲授者[5-6]。我院实行的培训模式为各临床科室提供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同时也鼓励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认真思考培训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对新护士的培训能力。
作者:白丽萍 董英芳 单位:临潼疗养院
参考文献:
[1]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杨洁,贾春玲,王秋,等.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6(3):345-349.
[3]徐国英,牛小秀,王秋.运用“六步问答法”培养急诊科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7-88.
[4]孙水英,林晓燕.高等医学本科院校护生与职业院校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比较[J].护理研究,2015(4):1524-152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个专门科室抽取护理人员30名,4个科室分别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肤外科。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6±3.4)岁,学历方面专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护师5人,初级护师15人,初级护士10人。工龄为1~20年,平均为(7±1.4)年。参与调研的4组护理人员在生理及学历,经验等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规范,熟练及有良好的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度。
1.2.2培训方法
4组每组分配2至3个专科护士来进行指导教学,对每个护士进行详细了解,对其所负责位置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专业辅导,强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对设备对仪器对器械的认知,熟练其应用与保养,并加强互相之间手术的配合,手术时进行指导,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护理人员对手术的辅助更加专科专业化。
1.2.3专业课的教学
①该专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学的讲解,及病例状况下的改变。②专科的手术所需器械使用摆放及保养。③手术时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讲解。④对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应对,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药说明以及无抢救药物时的代替手法说明。
1.2.4培训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训过程中由护士长与专科培训护士组长分多次对该阶段的培训进行测试,如器械维护使用,应对措施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代表。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手术室操作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器械掌握程度、保养及应急能力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1方法
三组护理人员均采用一样的复苏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练习,图片组使用科室自制的图片指导进行练习,同时发放有关心肺复苏的图片手册供护理人员参考阅读。带教老师由科室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带教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护士自由结组练习,带教老师从旁指导,纠正护士的错误行为光碟组使用分步光碟指导进行练习,采用多媒体碟片仪器播放有关心肺复苏课件,练习时护士可依据自己的需求反复或重复进行画面播放,带教老师适时进行指导与点拨,帮助护士更好掌握心肺复苏的要领。授课组主要通过带教老师讲解有关心肺复苏的知识与技巧,然后组织护士在复苏模拟人上演示,护士自由结组练习,带教老师在一旁指导。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使用t检验、方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三组护士经过培训后心肺复苏术技能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以授课组使用讲授互动练习法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技能操作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光碟组、图片组。
3讨论
本文作者:陆爱琼工作单位: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邀请医生参与培训,分组训练,各组人员不断轮换角色,探讨最佳配合方案,然后反复练习,直至考核合格,每天培训Zh,共50次。评价方法由培训考核小组进行培训前、培训后考核。理论考核培训前后进行相同内容、相同难度急救理论知识测试。单项技术操作考核包含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吸氧、简易呼吸囊使用、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六项急救操作技能,每项总分100分。考核分值为六项操作平均分,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综合能力考核根据模拟现场,山考核组提出险情,对护士的急救技术操作、抢救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应急流程执行能力进行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测评标准》由培训员、护理部技术操作考核人员及配合医生点评打分,配合护士互评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100分。考核分值大于等于90分以上为合格。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业务学习从以前的一个人讲:改变为现在人人参与,促进护士的主观能动和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分阶段培训解决了科内训练对象基础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层次不均的矛盾,既能照顾低年资护士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的迫切需要,又解决了中、高级护士急需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操作能力的愿望,接受训练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明确抢救流程,各层次护士均能有效配合抢救。整合操作演练将常见各种急重症抢救流程中的所有项目和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抢救中各项操作的轻重、缓急将原来的多个抢救流程整合为2一3个操作流程,形成新的护理路径,进行培训。如整合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路径:A护士负责吸氧、吸痰、上呼吸机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B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抽血、导尿术,及术前准备,C护士负责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对外联络及书写护理记录。在培训中及实际工作中,护士在操作前进行综合评估,遵循操作原则和顺序整合准备(摆放)物品,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充分考虑先后缓急顺序);减少护士反复评估患者、多次洗手(记录)、来回走动准备物品的时间;同时对完成操作的时间有一定的约束,有利于护士时间观念的形成。规范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培训使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护理操作操作水平以及对各种急救药品、抢救仪器的熟悉程序明显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整合操作演练,使护士明确急救时各自岗位的准确定位和职责。保证急救时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缩短抢救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当病人心脏骤停发生时,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国外有文献报道;院内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5%左右,临床护士常不能实行有效的复苏。大量实践证明:对心跳、呼吸骤停,如果4min内进行有效CPR,可能有50%的抢救成功率,超过6而n,成功率仅为4%,IOmin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更小。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救治,才能掌握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结果表明:全科各阶层护士经专科训练后,各项急救技能及抢救综合能力较训练前有了显著提高,故开展分阶段培训及模拟情景整合操作训练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互动;语文教师;培训;互动式教学;
中国分类号:G451
引言:互动式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还能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冷峻现实,我们力图以新课标探究式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也能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能够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需求量也日趋加大,互动式语文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传统的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知识的移植,复制,而互动式培训则指向个人素质和内涵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注重参与的过程和教学双方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受训者感受到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理念,并在他们自己今后的教学方法中运用新方法,融入新理念,以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互动式教师的必要性
在二十一世纪全国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普及下,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内涵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上的发展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建立起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然受到全国教师教育工作的广泛关注。语文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一个语文能力差的人绝对不可能学好别的任何一门学科;而在其他学科中学习成绩鹤立鸡群的,一般来说,必定要有相当不错的语文基础。当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走上社会或是继续深造时,语文水平之高下,对他人生的新阶段会有更深远的影响。“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语文”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是根本行不通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渐进性,新课标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鼓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徒的关系是不可侵犯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课堂上学生必须无条件地要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权威且不可质疑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互动式的教学理念的重点就在于营造多边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权威者转换成了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成果的教学目的。互动式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对话中调整教与学的平衡,使教学双方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新型的互动式语文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教学双方的互动,主题作为互动教学的中心点,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思维都围绕其展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提出主题内容(可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让学生活跃的提出与主题有关的各种问题――思考并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可以无标准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教育主题明确,条理明晰,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时学生所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可能对教学进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要解决这一点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另外,也可以剖析经典文章从而展开教学双方的互动。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经典文章,请学生广泛思辨并尝试提出对文章发展方向的新思路,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经典文章解说――设置悬念――让学生提出新的思路与想法――剖析方案――理论学习。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自由度大,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使课堂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补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时,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环节,讲好开头和结尾几分钟,用提问式开头,小结式结尾,在讲授环节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问题,精确地讲解,巧妙地传授,创造性地展示知识美,要对教学内容做好教法加工,努力提示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理论、活的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同时,注意反馈环节,及时查缺补漏,调整教学法对策与进程,这样,使教学富于探索性、激励性和创造性。
三、在成人教育中的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
成人学习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在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培训需要培训者首先尊重和了解他们原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他们表达自己,通过平等民主的方式讨论出适合他们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在语文教师的培训中这样的尊重更显重要,因为培训者和受训教师的语文知识都有鲜明的主观性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相同文本的感悟呈现差异性。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能够促进教学双方甚至受教者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互动式语文培训设计更应该与教育教学时间靠拢,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而非再去探讨一些枯燥的学术理论。在语文教师培训中,多方的互动能够促进对文本内涵更深层次的解读,因为阅读者交流的越深入,对文本的解读才能越接近真实。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抱着对教育事业和自身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新教学模式的互动培训,为语文新课标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准备。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的理念新颖超前,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并一一克服。但任何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作用都要依靠一定的条件,没有最优也没有最劣,我们要探讨的是哪一种模式针对什么目标可以取得什么效果,不骄不躁,不断充电,争取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
[2]林健,互动式教师教育模式初探.[J]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12.
[3]徐忠明,互动式语文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
[4]俞国良,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教育研究,2000(5).
[5]白彦茹,终身学习与教师培训.比较教育研究,2002(7).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根据318名学员留底的邮箱联系方式,进行实名问卷调查,1周内未回复者采用电话联系调查,调查者向各学员承诺本研究对其工作无伤害性及自愿原则,并详细告知问卷填写方法。本次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讨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使护士的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次调查中11.67%的专科护士在培训后担任了护士长职务。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手术室安全、质量等管理类培训课程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了现代手术室管理理念,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为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专科培训后更多的人员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专业组长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调查显示,专业技术类的培训课程与操作训练使工作能力相对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管理者和同事的认可使其得到更多职业发展空间。培训后专科护士也开始注重自己科研能力和论文水平的培养,通过报刊、网络等不同途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调查中,92.0%的专科护士常查阅专业资料,重视自身发展,76.67%的专科护士开始尝试论文的写作,并在护理期刊上发表。她们认为专业课程的系统讲解和实习医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开拓了科研视野,培训期间“小讲课”与论文写作训练更拓展了论文写作思维和方向。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是经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3]。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依照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培训的思路,针对地方医院特点和条件设置培训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前提下,•6•临床护理杂志2015年4月第14卷第2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员的护理管理意识和学术科研思维,并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前沿动态,从而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4]。由于个别医院制度的缺陷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差异,部分专科护士培训后从事工作岗位较前无明显变化,并未担任专业组长成为专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未有参与手术室护理教学与培训,不能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力量。在本次调查中,19.0%的专科护士反应,培训后在工作岗位和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较前没有变化,与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共同特点[5]。专科护士对没有变化的工作现状感到不满意,对培训的价值产生怀疑,培训后的雄心壮志与激情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有10名专科护士离开手术室护理岗位,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直接意义和价值。学员培训后回到所在医院除了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外,并未在手术室专业工作岗位中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与优势,这是值得护理学会和医院管理层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3展望
【关键词】全日制本科护士;网络资源;护理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护理网络资源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为推进护理学的进步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阅读习惯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人员在利用网络获取护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困难。为帮助全日制本科护士认清自身通过网络获取护理信息资源方面的缺陷,2011年3月笔者对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99名全日制本科护士进行了有关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99名全日制本科护士(以下简称为本科护士),其中,男性7名,女性92名,年龄在21-40岁(26.6±3.1岁)。工龄0.5-14年,主管护师9名,护师73名,护士17名。在99名本科护士中,29人通过省一级计算机等级考试,21人通过省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37人通过国家二级及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12人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38人通过英语CET-4考试,48人通过英语CET-4考试,13人未参加英语等级考试。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网络护理信息资源利用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进行30人的预调查,结合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经专家审定后,确立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工作年限、职称、计算机、英语水平等);一般网络利用情况、院内网络利用情况、专业信息获取途径及影响和制约查找和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因素等。共24道题目:单选18题,多选4题。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解释,以无记名的方式,遵循自愿原则,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共发放1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90%。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性分析及检验。
2结果
2.1本科护士获取护理信息的能力
2.1.1本科护士一般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对99名本科护士一般搜索引擎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85人经常用搜索引擎,占85.86%;47人接受过相关培训,占47.47%;57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1-3小时,占57.57%;上网主要是浏览各种信息为主,其次为看电影玩游戏、与朋友交流,而占据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影音,其次才是获取学习资料。另外,在对99名本科护士院内网利用情况调查中发现,63人经常浏览医院首页,占63.64%,20人偶尔浏览,占20.2%,16人总是浏览医院首页,占16.16%;9人浏览医学科研,占9.1%,10人浏览护理园地,占10.1%,20人浏览院内新闻,占20.2%,60人登陆院内办公系统,占60.6%,其中49人在办公系统中浏览最多的是内部邮件和公告通知。
2.1.2本科护士使用专业网络资源情况在遇到专业问题时,43人通过图书馆获取,占43.43%;54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据库获取,占54.55%,其中主要还是依靠一般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83人,83.84%),其次是院内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据库。
2.2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2.2.1职称对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见表1。
由表1可见:不同职称的本科护士的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护师的一般网络使用、图书馆使用及论文写作方面与主管护师和护士存在显著差异。
2.2.2英语水平对本科护士使用网络资源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的网络资源利用情况存在差异。其中,英语未过级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院内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与通过CET-4/6级者存在显著差异。
2.2.3论文撰写对本科护士一般用网使用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的影响见表3。
由表3示:撰写过论文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与院内图书馆的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可见论文撰写对本科护士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有影响。
2.2.4本科护士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调查显示:本科护士认为查找和利用网络护理信息资源的最大困难依次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3人,53.54%),没有时间(50人,50.51%),缺乏检索知识(47人,47.47%),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33人,33.33%)。
3讨论
3.1本科护士缺乏使用专业搜索引擎的能力85.86%本科护士每次上网都会用到百度、搜狐、Google等搜索引擎,其中有76.77%本科护士最常用到是百度。可见,大部分的本科护士常用普通搜索引擎,而对于专业搜索引擎几乎很少用到,但专业搜索引擎对护理人员获取网络护理信息资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应具备选择合适的专业信息检索系统、构造或执行有效的检索路径、优化检索策略和联机检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以信息检索知识为依托,以熟练的网络技能为基础。因此本科护士使用专业搜索引擎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2不同职称的本科护士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当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能帮助我们迅速有效地查阅信息,节约时间,减少盲目性[2]。表1示:护师与主管护师在一般网络使用、每天上网时间、图书馆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职称为护师的本科护士无论是平时的网络使用情况、院内网图书馆利用情况、还是科研性论文的撰写方面,都比主管护师的利用度高,并且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强。这可能与本科护士的计算机水平较高有关,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专业搜索引擎的使用等都有一定得影响。本次调查的73名护师中,17人(17.17%)通过省一级,12人(12.12%)通过省二级,26个(26.26%)通过国家二级,仅有2人(2.02%)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9名主管护师中,3人(3.03%)通过省一级,1人(1.01%)通过省二级,5人(5.05%)未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职称为护师的本科护士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与主管护师存在差异性,但对于本科护士群体来讲,获取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能力仍存在不足,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护理信息仍然是一个有待于开发、挖掘的领域[3]。
3.3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表2结果示:不同英语水平的本科护士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其中英语未通过级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网络使用情况、院内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方与通过CET-4/6级者存在显著差异。英语未通过级平时偶尔会用到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每天上网时间大部分在1小时以内或甚至不使用,利用院内网图书馆搜索相关专业信息更是少之又少,对于科研性论文的撰写也是几乎没有。这或许与个人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及信息素质有关。
3.4论文撰写是影响本科护士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的重要因素表3结果示: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在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方面与未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存在差异,可见,本科护士论文撰写情况影响其一般用网情况及院内图书馆使用情况,撰写过综述或科研性论文的本科护士一般搜索引擎及院内数字化图书馆专业相关数据库的使用频率高,专业信息获取能力较好。为提高本科护士的网络信息及专业信息获取能力,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本科护士积极撰写综述或科研性论文。
3.5信息素质能力缺乏是本科护士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护士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3人,53.54%),没有时间(50人,50.51%),缺乏检索知识(47人,47.47%),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33人,33.33%)。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虽对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或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但理论多,实践少,实践教学局限于利用书本型医学检索工具查阅所需文献的技能培训,忽视了信息分析、处理、传播以及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尚未实现由检索型向信息能力型的转变,造成本科护士不会主动、敏锐地捕捉信息,缺乏提炼、分析、处理、传播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大多数本科护士都位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工作任务繁重,夜班频繁,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们很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精力去查找和利用信息。除此之外有的领导认为本科护士已具备科研能力,不重视毕业后继续教育,且无具体的目标管理制度,本科护士的信息查找和利用信息[4]。
4对策
4.1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及英语水平,为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下基础针对护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定期举办各个层次的计算机学习班,建立医院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连接,为实理护理信息交流打下基础[5]同时普及计算机教育及网络知识教育,要求本科护士熟练掌握专业搜索引擎。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如医院每周开设英语学习课,聘请外教授课,鼓励本科护士积极参加,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有助于提高外文文献的阅读。图书馆可购买适应护理人员学习的国内外护理专业刊物。鼓励本科护士积极参加科研成果报告会、展示会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会。
4.2培训信息检索技能及信息加工技巧,拓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利用医院局域网的资源建立护理学习网站,在网站上列出国内外常用的护理网站的IP地址、文献检索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最新的网络信息资源,节省临床护理人员的学习和文献查阅的时间。定期举办文献检索培训班,介绍护理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等,使之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检索工具。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讲授与演示结合,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逐步提高护理人员分析、鉴别、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清.从读者获取信息能力的现状谈信息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4(1):155-157.
[2]王玲,张超,廖晓斌.等.加强护理人员信息获取及利用能力的主要途径[J].医学信息,2005,18(11):1491-1492.
[3]石霞,刘玉玲,封锡玲.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