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消费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消费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消费现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研究法。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消费结构很不合理,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研究,找出了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并为改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人民体育消费水平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习惯的显著变化,体育消费领域正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开拓。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改变,而且对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本课题研究对象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对重庆市的12个区市县20岁以内~5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的男女居民中抽取被调查者2000人进行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调查》问卷,共发调查表2000份,收回问卷1760份,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1710份,占收回问卷的85.5%。(2)以所调研的全国八城市城镇居民实际体育总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费、体育信息费、体育家庭消费统计资料作为样本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社会学和体育统计学制卷原理,采用表面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有效率达100%;同时对重庆市城镇居民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89。

(2)数据统计法

重庆市城镇居民调查研究所获得数据,主要依据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

(3)比较分析法

以重庆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相关数据作为客观依据,科学地参照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数据指标相比较,得出相关结果,作定性、定量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在全国综合竞争力排名18。虽然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重庆直辖的契机,体育消费市场仍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目前,重庆市城镇居民2003年人均收入为6684元,体育人均消费约为319元,占总收入大4.8%。在被调查者中,体育实物型消费约为205元,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64.2%;劳务型消费约为70元,占21.9%;体育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之比约为1:3,实物型消费远远大于劳务型消费;体育信息型消费约为44元,占13.8%。

2.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总量对比分析

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因素来说,它主要取决于消费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水平的高低可以决定体育消费结构的变化。据2003年全国东西部主要省市来看,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量相差甚远。重庆市在两个指标数据上由于抽样了部分的学生,可能在数据上约偏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在15160元和1146元,其中深圳市两项指标为最高,分别为18188元和1455元,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约为8.0%,形成了一个年均30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北京、上海体育消费额均保持在1000元以上,东部只有浙江在1000元以下,为973元,从整个东部地区来看其体育消费所占比例均在7个百分点以上,由此证明,东部地区居民对体育的热中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为8351元和491元,其中成都市两项指标基本接近东部水平,分别为13028元和925元,体育消费所占比例也超过了7%:其余三个省市两项指标均落后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在8000元以内,体育消费均不超过5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的体育消费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下的位置,两项指标分别为6684元和319元,体育消费仅占4.8%,与东部地区两项指标均值相比都约为1∶2.5,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西安,差距也较明显,所以要解决现目前重庆市消费偏低的现状,加快我市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成为了首要任务。

3.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劳务、信息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必将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总趋势。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体育消费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体育实物型消费大于体育劳务型消费,东部地区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之比约为4∶6,西部约为2∶8;从各项消费水平来看,东部远远高于西部。重庆市从整体上比较处于中下的位置。东部地区在体育实物性消费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之上,体育劳务型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已达到相当水平。体育场馆的租赁、健身娱乐、体育参与等服务型消费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庞大的体育消费产业体系。特别是各项消费均排在第一位的深圳市,体育劳务、信息消费已突破了700元大关,占总的体育消费的48%;上海市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比例结构最为合理,劳务型消费与实物型消费比例约为4.5∶6.5。其中劳务型消费中的各项指标额分别较均匀,信息消费额在体育服务型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160元;北京、浙江虽排在东部之后,但在场地租赁、培训、体育观赏型消费中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00元以上;从观赏体育比赛的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人可接受的门票价格约在30元~100元的居多,从体育培训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次培训的消费约在5元~10元之间。由此证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在追求体育实物消费的同时,其体育消费投入在精神上的享受费用也是相当大的。重庆市与其东部各省市相比是很落后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消费水平上较东部有很大的差距,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重庆城镇居民体育实物消费约在205元、体育劳务消费约在70元、体育信息消费约在44元;其次,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较东部不合理,体育服务型消费所占比例太少,体育劳务型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之比为1∶3,体育劳务型、信息消费分别仅占体育总消费的21.9%和13.8%。从场地租赁、培训、医保几项指标来看,人们投入的费用太少,说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从观赏体育比赛上,人们可接受的门票价格一般在10元左右,50元以上的较少。总的来看,重庆是体育消费在全国来比,仍较落后,但是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相信人民生活将越来越富裕,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望得到极大的提高。四、影响和制约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处于西南地区,直辖成立不到8年,经济发展的历史较短,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2003年重庆市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891亿元,第一产业占18%,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32.8%,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严重影响了重庆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阻碍了体育消费的势头。

2.消费意识、习惯、行为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又进一步加剧了生活和体育消费的脱节。据调查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有近50%不愿放开手脚消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重庆是重工业城市,行业的不景气促成了大量的劳动者失业,下岗失业是造成重庆市今后收入存在不稳定性;二是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将使教育费用大量的提高;三是医疗制度改革的出台;四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商品房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相应的支出比例,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念,形成了体育消费意识的淡漠。因此,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消费,人们只有在满足生存需求后,才会增大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3.闲暇时间与家务时间对重庆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们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生产劳动和劳务老动上,人们占有闲暇的时间较少,根据统计,重庆市居民闲暇时间不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闲暇时间比相差约一半。闲暇时间少,成为影响重庆市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4.体育设施场馆和服务质量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重庆市是正处于直辖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体育设施、场馆很多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现有的体育场馆中,约40%对社会全部开放,约20%的场馆部分开放,另外有40%的场馆尚未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几乎全部开放,但这样的场馆仅占所与场馆的2.3%,而且体育场馆和体育娱乐设施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服务项目、服务品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较差,体育消费者去场馆的距离长等因素,成了制约居民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1.在国家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人民生活水平是最根本因素。

2.从体育消费需求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体育消费,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消费需求。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服务质量。针对重庆市山高路不平的地理特点,建议多设计适合在社区、居民区建设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娱乐场所,缓解公共设施不足的矛盾。

4.加快大众传播对体育消费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意识、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消费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氛围,广泛推进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

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上述外还有相关的延伸消费如体育彩票和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彩票就不用论述了,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这类体育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满足体育消费的体育产品泛指能够满足人们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需要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花钱观看体育赛事,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情绪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满足。事精神层面的消费。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那他不断地产生这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便越大。同样,当消费者花钱参与到体育锻炼或者购买与体育相关的服装及其器材时,他的这种购买行为让他或她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及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可见,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投入

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越大。随着民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逐渐上升。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体育需求是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规定单位的体育场所要向社会开放,虽然这个规定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因为这些体育场所归各单位管理,场馆的管理维护、运转等投入由各单位负担,所以,为了场馆能正常运营,场馆的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到利益和效益,健身的价格又不能定得过高,会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影响,又不能解决场馆的日常开销问题,所以,有的场馆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现在我国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大的城市和地区设立比较大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3.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本改变及对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体制带来但就是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的观念中,而体育运动,以及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资料为主逐渐转向体育赛事及资讯等无形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还有多方面的,其中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有闲暇时间等影响体育消费,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全民体育教育,加强全民健身意识是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需求的提高,加上体育消费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市场必将扩大和发展起来。

三、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引导和激励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今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将遵循需求上升规律,发生实质性的趋优变化。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纷纷涌进中国,我们的生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体育、特别是市场行为的竞技体育走的很近。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消费的同时,有理性消费观的指导,避免出现盲目消费和超支消费等问题。而目前的国内赛事和体育机构,应该从培养国内赛事的体育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把公众作为赛事成功与否重要组成部分,使公众具备体育消费的习惯,从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时候,能够理性消费、正确消费,从而通过合理的体育消费形成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系,使体育消费成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体育及其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人们的焦点,研究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和200$奥运后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时促进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今年逐步增长尤其在2008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必将紧随世界体育潮流,向“个性化。平民化。娱乐化。消费化、财富化“方向大步前进。体育消费水平是体育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体育消费的一个核心的概念,了解体育消费必须分析体育消费水平。

一、体育消费的概念、类型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它不仅是指人们买票去观看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积极、健康地欢度闲暇时间,丰富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从事的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根据体育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体育消费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三类: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

二、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

1.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它可以说明某一时期内个人及家庭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是体育消费总额。既包括个人体育消费和社会公共体育消费,也包括体育物质产品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消费。(2)是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口数。包括已就业的人口总数和非就业人口总数在内的全体公民。(3)是体育消费结构。它是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居民体育消费被满足的程度。

2.依据三个指标分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

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从1994年一2008年,中国体育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的马晓河研究员经过测算认为,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1040亿元。同时他还认为,实际数字还可能远远高于1400亿元因为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体育用品的消费额。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体育消费总量还相当低,只有体育消费大国—美国的2%左右,差距还十分明显。

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一周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半个小时活动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的人群。通过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4%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一般能达到50%-60%更多的还能达到70%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的体育人口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占我国人口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地区体育人口的比例更是低。体育消费结构构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体育实物消费占整个家庭体育消费金额的81。12%体育劳务消费仅占18。18%。在各种家庭体育消费中,消费均值最大的是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家庭平均花费2041。37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购买体育器材和去场馆参加健身娱乐人们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最少,花费仅171。85元。这说明我国的体育消费还处于实用性阶段,人们对自身体育锻炼花费较大而对体育欣赏等较高层次的消费投入很少。

三、我国后奥运时代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承办奥运会将使体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体育消费在后奥运时代必将在全社会形成热点,体育消费总额和体育消费人口数量一定会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

体育锻炼不花钱的传统观念将被改变:余暇时间的延长人们将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营养水平日益提高,锻炼目的、内容将有所变化,以减肥、健美、保健为直接目的的锻炼者将大大增加人们文化程度提高,科学锻炼和娱乐的要求更为迫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锻炼要求迫切的中老年人将大大增加现代人格素质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多的人将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后奥运时代加速发展人们将需要大量丰富多彩的体育消费品,以满足自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生活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简单的体育活动和自发的、盲目的体育锻炼,而要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场地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特别是体育辅导。体育咨询和体育锻炼方法,要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爱好,给予科学的组织、培训和指导。涉及大众体育心理、体育测量、医疗与康复的科研体系和科研水平将逐步完善和提高。这就必然要扩大人们的体育消费领域,使某些体育消费品商品化。与此同时,某些自给性体育消费品由于内容单调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其消费比例必然会进一步缩小逐渐为商品性体育消费所代替。

第4篇

关键词: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分析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第5篇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第6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其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消费结构侧重于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存在职业差异。

对西安市城镇居民中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西部大城市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分析影响不同职业群体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刺激居民的体育消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1995年一2008年核心期刊有关体育消费文献资料60余篇,阅读消费和体育消费书籍5本。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900份,回收1496份回收率78.7%其中有效问卷1433份,有效率75.4。其中男性796人(占55.6%)女性637人(占44.4%)。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安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

    (1)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精神愉悦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现象。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90。西安市城镇居民不同职业群众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为1279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5.5%没有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5%。说明多数西安市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每年实际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6%;  301元一500元的占20%;   151元一300元人数最多占31.5%;  150元一50元的占20.6%;   50元以下占6.8%;  14.5%的西安市城镇居民无体育消费支出。从总体上看50%以上西安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50元一500元。

    (2)不同职业群体体育消费水平。总的来看,西安市不同职业群体经济收入由高到低排序为: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工人、服务人员、其他职业人员、农民和学生.其趋势基本符合全国城镇居民各职业群体的经济收入状况。年消费在500元以上职业群体主要包括少数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服务人员和学生年消费在301元一500元之间的职业群体主要包括多数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及部分工人、服务人员、学生.年消费151元一300元的职业群体包括工人、服务人员、学生以及少部分科教文工作者,年消费在150元以下的职业群体主要是农民和其他职业人员。不同职业群体的月人均收入与年人均体育消费呈正相关各职业群体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其体育消费水平。

    2.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主要分为3种: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总体看来西安市不同职业群体的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9.3%,但是体育实物消费与居民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3.5%和7.2%从不同职业群体参与性体育消费比例中可以发现高收入职业群体的参与性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其中管理人员和部分科教文工作者、服务性人员是健身消费的主体人员科教文工作者、高等院校的学生、有较高学历的以及部分管理是体育信息消费的主体。

    3.影响西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第一体育兴趣和爱好。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引发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最直接因素通过对体育的参与起到既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又能增进社会交往、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本因此激发居民对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尤为重要。

    第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开始成为有较高收入职业群体的重要消费之一花钱买健康.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特别是在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和服务性人员中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但是多数城镇居民在消费问题上是重积累长于计划生活和子女教育开支投入到体育消费中的资金仍然很少。

    第三,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少工作、学习、家务繁忙是制约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西安市城镇居民选择该因素的男性居民占56%女性居民占70.1繁忙的工作、学习和家务使他们的闲暇时间少,以及在路上的时间多制约了他们的体育消费。

    第四,体育消费的环境。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西安市城镇居民选择该因素的男性居民为38.2%女性居民为42.3%: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安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消费;其中工人、农民认为缺乏必要物质条件的认同度非常高。

    三、结束语

    1.多数西安市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总体水平在150元一500元,管理人员、科教文工作者、工人、服务人员、学生是参与体育消费的主体。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健身体育健身消费积极影响发展途径

论文摘要:探讨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不仅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对社区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该种消费现象对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法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健身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第8篇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写作毕业论文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美国NBA1997年~1998年赛季的总收入为22亿美元.平均每支球队约7600万美元。1977年美国体育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居全美经济各大产业的第22位。美国1998年的体育产值达631亿美元.超过了国内的石油化工业汽车业.占GNP的13%.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超过3000亿美元。意大利的“足球产业”闻名世界.一个星期日举行的“足球日“中.全国足球球迷的总开支就达2000亿里拉。澳大利亚90%的国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运动和休闲创造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国际足联的研究表明.与足球有关的营业额每年高达2500亿美元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工资、门票.广告、电视转播.运动器材销售、机票.住宿费用旅游以及相关的工业等等。据统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用的人数高达45亿人。2002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总收入为4.2万亿日元.居十大支柱产业的第六位。可以预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体育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体育消费已转而成为一种刚性的需求.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77%.德国为67%.日本是65%加拿人是50%正是这种刚性的需求给了体育经济强有力的支撑。而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市场规模还很小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只有两万多家尽管总投资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但体育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0,3%体育人口比例约为3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其实就是一种潜力.那么.怎样尽快地找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开发这种潜力,使体育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小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则是迫切需要的。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改革.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中国体育经济发展势头也十分喜人.但体育经济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

1体育消费意识相对滞后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以外.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体育的投入主要以运动服装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不少年轻人情愿把钱花在卡拉OK娱乐场所或网吧上网聊天方面却不愿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2.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居民低收入一政府投资一福利分配一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

3,体育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形成体育消费和体育投资热.而中国目前还不能形成这个热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国民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O%.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70%以上.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单位劳动成果中.可供消费的部分较少.用在体育消费的部分就更少了。

.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

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写作硕士论文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体育经济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迫切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毒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人力发展农村体育、妻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苑点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妻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3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

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写作医学论文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gI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9篇

[摘要]北京2008年奥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它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增长点,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京举办奥运会将大力拉动北京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发展空间。举办奥运会所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环保措施等将使首都北京受益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由奥运会带来的交通、通讯、娱乐、餐饮、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必将涉及北京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关键词]北京奥运经济

在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有研究表明现代奥运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并且大型体育赛事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问题解决的很好途径。大型体育竞赛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盛会和旅游大节。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乃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所创造的无限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来发展和拉动本地区经济,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经济的现象。

二、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在奥运会主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增长。

国内外旅客在主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会主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主办城市和国家,并由此引发了各项经济活动,增加了额外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等领域,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由于建设项目、相关产业发展和奥运会商业化筹资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机,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投资市场。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投巨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和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危房旧房改造等。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北京之外流进的资金高达1500亿元左右。新增的巨额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它对诸多行业的产品消费形成强烈刺激,尤其对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食宿等行业的消费拉动作用会更明显。一般认为,整个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奥运会筹备建设期、奥运会主办期和后奥运会时期。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主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

2.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收入

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收入主要来自电视转播权、全球赞助商赞助收入的分成、组委会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捐赠资产处置、体育彩票等的收入。奥运会作为规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文化活动,同时游客成为企业进行全球性宣传的最佳载体,因此国内外各大财团和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慷慨解囊,以显示实力,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和比赛期间,广告业、旅游业、体育产业、零售商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都将得到高速发展机会。举办奥运会将推动北京市乃至更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北京市大量的高能耗、污染重的企业要从第二产业中退出去,是必然的、不可动摇的选择。同时,京举办奥运会将大力拉动北京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发展空间。举办奥运会所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环保措施等将使首都北京受益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由奥运会带来的交通、通讯、娱乐、餐饮、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必将涉及北京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3.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全国每年GDP额外增长0.3%~0.5%;申奥成功后新增180万就业机会;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据测算,由于新增奥运投资乘数效应及奥运相关消费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带动2002年至2007年GDP年均多增长1.67个百分点。这样,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每年10%递增,经济总量2010年将突破7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近1.9倍;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按照11%递增,经济总量2010年将突破7500亿元,比2000年增加2倍以上。

4.奥运会将推动环境治理和城市改造步

北京市的污染问题是严重的,治理环境不但极其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举办奥运则为之提供了最佳的契机。环境的治理必然推动城市的改造,而城市的改造又贯穿环境治理的原则,“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二者必须选择的理念。城市的改造、体育场馆的建设为举办奥运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益于奥运会自身的创收。

三、后奥运时期的经济走势

在奥运会主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主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使主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将为奥运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可能会出现投资下滑、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等需求不足的风险,使经济衰退,步入低谷,即发生“奥运低谷效应”。奥运会结束后,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将要回落,这些方面可能发生就业人数减少的现象。但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北京将继续成为旅游热点,那么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不会长期低落,从事这些服务的人员仍会有合适的工作。

四、结束语

奥运会的主办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转折点,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尽管前文论述了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还存在着障碍。政府要对后奥运时期的经济走势展开积极应对,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经济政策,降低后奥运风险,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关系问题的理性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28~3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