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8: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的脑力和体力,是某一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从微观角度来探讨人力资源定义。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经济活动中并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劳动人员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的职工队伍的总称。这个概念是质与量的统一,质的规定性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这是人力资源不同个体或总体之间的相互区别的关键。质的具体指标可以用相关学位、学位所占比例、相关职称所占比例、工龄所占比例等指标来反映;量的指标是指可以在企业当中服务、为企业创造收益的人力资源的数量。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含义
人力资源具有价值的观点在西方国家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理论界一直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因此,人力资源是否具有价值也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虽然价值在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含义,但在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力资源应该是有价值的。因为无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理还是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原理,人力资源都具有价值。
从经济学的立场,人力资源价值有两种理解,即西方经济学的和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人力可能或已经实现的经济贡献或服务潜力;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是在商品上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人力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价值。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是有价值的,但仅仅通过生产、发展维持和不断再生产出劳动力所耗费的物质、劳务的总和来界定人力资源价值是不够的。人力资源具有未来服务的潜能,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产,具有主观意识、创造性和人格尊严,因此,其价值远非一般资产所能相比。人力资源价值的含义更侧重于作为组织主要资源的个人或群体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未来服务的能力。本文所研究的人力资源价值是指内在地蕴涵于人体内的劳动能力,外在地表现为一个人劳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
二、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不仅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评估方法应该是同一的,否则就失去了正确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据价值评估的目的,明确所要求的价值尺度的内涵,而后才能确定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本人认为,人力资源之所以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进行估价,是因为它具有资产的性质,即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收益。所以,在评估中适合采用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应该是指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潜在劳动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因此,应以产出即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为基础来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当然还应该考虑劳动者过去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等因素,因为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不同的人,其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即人力资源价值不同。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的资产,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具有与一般资产相同的评估理论基础上,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
资产评估的对象即评估的客体,本文探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之所以限定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球星、歌唱家、企业家、大学教授、发明家、职业经理人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其价值影响因素、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会有所区别。企业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即盈利性是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能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最终生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也能够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人力资源的价值。而非企业人力资源,比如大学教授,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通常无法根据教授所教学生人数衡量价值大小,也不便用和专著数量估算价值。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为企业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脑力价值的总和。
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目的是为取得被评估人力资源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其特定的评估目的。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投资入股。投资入股是指人力资源所有者以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使用权作为资本投入企业,并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人力资本出资,在我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2005年3月份,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了《浦东新区人力资本出资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这一地方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对人力资本出资的评估、缴付、转让等作出了操作性规定,这一办法从出台之初就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质疑。《公司法》(2005)中明确规定了出资方式的五种类型,即为人力资本出资设立了禁止性规定。《试行办法》似乎有违反公司法之嫌,公司法(2005)出台后该文件很有可能会被进行清理。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运行已从对货币、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要素的倚重转向对科技知识、管理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的倚重。对公司法(2005)而言,硬性禁止以人力资本出资也许非长远之策。
另外,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我国《合伙企业法》已对出资形式进行灵活规定,允许合伙人以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甚至劳务出资。在合伙企业中,只要合伙合同中有约定,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该项出资所对应的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如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等都可以通过合伙合同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这是因为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也就不需要像公司那样以“注册资本”来负担担保功能了。
2.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企业为生产经营所需,从企业外部招聘适宜人员。在对具体人员提出任职要求的同时,也往往明确其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以利于企业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双向选择。其实,任职要求和薪酬待遇不过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使用权的预期效应和为此所付代价的外在表现。至于某一具体人力资本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则需进行评估。即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与企业所付代价是否对等。
3.实施薪酬规划。薪酬规划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设计的一系列工资制度或计划。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是工作中“偷懒”现象的根源所在。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实施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规划。但如何激励及激励程度的确定需要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相联系。薪酬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管理与岗位绩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将直接对企业整体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这就需要对员工所在岗位应创造价值和员工实际创造价值进行评估。
5.其他目的。除上述四个具体目的以外,实际工作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具体目的。如企业兼并等。
五、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假设
由于人们在对事物认识上的阶段性和无限性,常常使人们必须依据已经掌握的事实对某一种事物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这种推断以事实为依据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全部事实毕竟难以全部获取。因此需要根据有限的事实进行合理推断,这就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推断时所进行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除具有公认的一般假设外,还需一些特殊的假设,这是人力资源的物化假设、管理决定假设、可计量假设。
1.物化假设。物化假设即将人力资源进行物化,这是最基本的假设。人力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其存在于人体之中,以人作为载体而存在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实际上是估算的劳动能力,此时需要将这种能力进行物化。
2.管理决定假设。假定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其管理方式的函数。人的价值除了来自其自身的技能、受教育程度、才智外,还受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增长;反之,人力资源的价值或者难以实现,或者只能维持原状。
3.可计量假设。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成本、使用收益和费用分摊都是可以计量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可以采用货币或者非货币价值两种方法计量。对于人力资源的经济成本以及由他带来的经济受益可以用货币性价值计量,对于人力资源的才干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则用非货币性价值计量。
六、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
1.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由于存在人力资源使用绩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此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就可能无法在其使用之前完全确定下来。其价值的一部分需要在使用过程中,甚至使用以后才能加以确定。此时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制于人力资源所在企业的绩效,如果企业绩效下降,人力资源的价值就相应地会发生贬值。因此为了准确地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需要根据人力资源的不同类型,考虑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源价值应该主要从企业的绩效来衡量其价值。而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源价值则应该依据其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率确定应该考虑的企业绩效因素。
2.企业人力资源使用环境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从人力资源的使用环境变化看,由于人力资源的专用性,使同样的人力资源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估价值,因此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应该将其与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也就是说评估某一类人力资源的价值应该是指其在特定环境中的价值。因此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时,应该考虑人力资源价值的可能发挥背景,应该从人力资源的自身价值和发挥价值两方面进行。
3.人力资源价值的构成变化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时,由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是其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的老化自然要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需要考虑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知识老化以及其他价值构成变化对价值的评估影响。
4.人力资源使用期限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人力资源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上,而且还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越长,其价值越大;使用期限越短,其价值越小。而人力资源使用期限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需要考虑劳动合同权益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影响,例如合同的提前终止对企业的价值突然消失的问题的解决。
由于在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中需要从人力资源所在的环境和内部发挥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要正确进行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在当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M].人民出版社,1963
[2]阎达五:《会计准则全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历程,这也决定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的权益,更注重创造、累积社会财富,更注重各方利益的协调、一致,还注重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所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明显要比其他财务目标、管理目标要优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二是更好促进企业发展,不仅能实现企业短期、长期的利润最大化,还能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等能力;三是能更好的保障企业投资方的利益;四是能完善企业投资机制,鼓励知识资本的投资,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化,进一步降低企业资本风险,激励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五是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节约能源、支持公益事业等。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运行。绩效评估可以促进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资本运行水平,促使企业经营者放弃为了谋取眼前利益而进行的短期行为,监督企业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2.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绩效评估可以纠正以往对企业经营者就“企业利润的大小”单一考核的做法,实现对企业经营者在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全面素质;3.有利于激发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的激励、奖惩机制体系,使得各项考核有明确的标准,激发企业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4、有利于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来监管企业,绩效评估的实施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离不开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不但突破了以往评估的局限性,而且还丰富了评估的内容,促使企业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提高企业管理等水平,提升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强势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绩效评估具体方法分析
绩效评估需要相应的评估指标,传统的绩效评估方式虽然计算简单,但是其评估效果不甚理想。企业绩效评估无非每股收益、权益回报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但传统评估方法不能较好计算现金流量和风险因素以及资本成本,因而需要不断予以优化。如今我国绩效考核方法有EVA、BSC和KPI等多种,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视角下,对EVA和BSC两种方法具体探讨如下:
(一)EVA评估方法EVA指经济增加值,它是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利润,表现的是企业真正实现的经济利润,即是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EVA=NOPAT-IC×WACC其中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它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数据分析得到);IC——投资资本(它是企业经营占用的资本额,是企业权益成本、债务资本投入额的合计数);WACC——加权的平均资本成本(此数据由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加权求和得出)。这种评估方法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资本增加能力进行考察,很好的表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它能有效激励和促进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构架较为明确,对企业的所有决策都产生激励作用,从而能更好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但是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发现,EVA评估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方式是以财务视角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前瞻性,没有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非财务指标加以分析,导致投资者、经营者的短视。
(二)BSC评估方法BSC即为平衡计分卡,它由早期的评价系统发展而来,不断将员工精力、具体知识综合运用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对于企业长远的工作绩效考核极为有利。BSC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使经理明确其要完成的工作使命。它在传统的财务指标方面,还增加了客户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内部运作流程方面的非财务性指标。相对于EVA评估方法而言,其既保留了财务指标,又添加了超前指标,对于未来企业价值增加能力进行了评估,使得企业当前的利润与未来绩效更加均衡。不过,BSC平衡计分卡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各种非财务指标带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实际操作具有较大难度,如何确定关键指标成为这种方法运用的阻力。同时平衡计分卡没有对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予以重视。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账面价值;
市场价值;现金流量;EVA
业价值评估是指为分析和衡量企业的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的一种经济评估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至少在对外投资、企业并购、管理决策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
在财务学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根据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
(一)账面价值调整法。根据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进行估算。但是,账面价值并不能反映企业的价值。第一,物价的变动,使得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不等同于它们的市场价值。必须对账面价值利用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第二,技术的进步可能使某项资产提前报废或贬值,使得账面价值偏离其市场价值,这方面也必须根据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三,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而非单项资产的简单相加。所以,在考虑系统原来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其协同价值,即1+1>2。因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人力、物力、财力组成了一个组织系统,该组织的运转会产生比其自身资产账面价值更大的价值。
(二)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比较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类似于会计计量中的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更好的反映了现时市场的价值。这一方法消除了历史成本法带来的因为时间差异面产生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偏离。
(三)清算价值法。清算价值法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公司进行清算并偿还债务后的价值。很明显,这一方法忽略了持续经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时,清算价值同样也忽略了公司的人为组织因素,也不一定存在完善的清算市场。
(四)Tobin-Q法。Q=公司市场价值/公司重置成本,而重置成本比较难计算,所以一般用近似值,即Q=股票市值/净资产。而公司价值=资产重置更新成本+增长的期权价值。
(五)市盈率模型。市盈率模型是利用公司的市盈率与可比公司的市盈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企业价值的方法。最大的问题是能否存一个可比的公司,公司价值是否可比。因而,一般可比公司实际是选择所在行业的平均数量为基准,主要为平均的市盈率。所以,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目标企业的每股净利。另一个问题是,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市盈率。因而,此模型一般比较适合于β值接近于1的企业。
(六)市净率模型。和上述市盈率模型相似,此模型主要利用市净率与可比企业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这种方法适合于拥有大量资产、且净资产为正的企业。
(七)市销率模型。市销率模型主要利用销售收和可比企业进行对比以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因此,此方法适合于销售成本趋向于行业平均的企业。目标企业股权价值=可比企业市销率×目标企业的销售收入。其中市销售率=股价/每股销售收入。
(八)现金流量贴现法。
利用模型:
价值=
现金流量是指t是指各期的预期现金流量。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现金流量:股利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这一模型的重点在于预计各期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期限。一般采取持续经营假设,即n为无穷大。现金流量的预测一般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如快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稳定期等,因而可以结合增长率进行预测。资本成本一般采用市场上无风险利率,如国债利率进行预测。
(九)EVA/REVA模型。EVA指经济价值增加模型,REVA是指修正后的经济价值增加模型。EVA/REVA主要用经济利润的观点。其基本思想是,不管是权益资本还是债务资本,所有资本都有成本。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所有资本的成本,才是真正创造的价值,即EVA。EVA基本计算公式: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而企业价值的计算为: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EVA现值。EVA现值的计算同样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模型进行折现,计算可持续经营下EVA的现值。REVA是在EVA基础上进行修正,REVA认为创造价值的资本不是资本的账面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
(十)MM杠杆公司价值模型。F.Modigliani和M.H.Miller教授在建立资本结构的MM理论过程中,利用了公司价值的概念。其公式是
其中:V为企业价值;Vu为非杠杆公司现值;Tc为公司税;Tps为持有股份所得而征收的个税税率;TpB 为持有债券所得而征收的个税税率;B为公司负债。
上式说明,在无个税时,企业价值即为V=Vu+Tc•B;即企业负债越大公司价值越大。在无公司税时,企业价值即为V=Vu.即企业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价值。
(十一)Black-Scholes期权模型。借自此模型,我们可以认为,公司是否继续经营,其实是一项期权,因而可以用此模型进行预测公司的价值。可以把公司的经营看成是一项看涨期权。
二、对各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据巴菲特的观点,只有贴现金流量模型才是唯一正确的估值模型。原因是只有贴现现金模型才能比较准确的评估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的内在价值。笔者持相同的观点,因为价值评估更多的时候所评价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而非历史价值。另外,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是企业现金流量,不受会计量方法的影响,防止了会计操纵对估值的影响。另外,体现了对宏观经济的反映。能更好的体现企业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相龙慧.我国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2007年硕士论文
[2]陈作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2005年硕士论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4 结论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4]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5]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6]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2008.12:107-108
论文摘要: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人瞩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评估将越来越受到各相关人士的关注。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分析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买卖决策,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基础
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地产生和逐步发展。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层次上、社会总量上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微观层次上建立以多元所有者形成的、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但出现了多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极不相同的经济行为,而且出现了企业资产大规模的流动和重组。①企业兼并、承包、租赁、联合、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大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逐步按《公司法》改造和改组成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和股合作制企业。②企业的整体买卖、企业的分割式买卖和资产折股买卖,尤其是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买卖有了较快的发展。③企业破产法冲破重重阻力得到贯彻,破产清算、企业整体式和资产分割式拍卖等成为见惯不惊的事情。④企业以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企业资产为其他企业作经济担保,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和发生事故后向保险公司索赔。⑤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开展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股权投资管理。以上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成为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动因
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价值评估也要建立在发达的产权交易的基础之上。产权交易市场由五个要素所构成:一是多元化的产权市场主体,即作为商品的企业的买方和卖方;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包括产权买卖市场、企业兼并市场、企业租赁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三是市场机制,即产权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四是法定的产权交易场所,即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五是企业价值评估机构和正确的评估工作。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和规范,由市场竞争形成产权价格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对推动产权交易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机会
1981年,我国政府恢复发行国债,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育,90年代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深沪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常设监督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此同时,资本运营迭起,1997年深沪两地有2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270余起并购事件。1998年,近400家公司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资产重组。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法》,对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深远影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避免企业以虚假经营状况来获取上市资格,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规范,同时恰当地规范了企业资产重组行为,放宽了收购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企业价值管理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创造了条件
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落后,不重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以下优点: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②能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大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③考虑了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④在充分考虑了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⑤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不仅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趋向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企业价值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核心观念,企业价值估价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技术的重要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西方企业普遍重视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企业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一、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的中心思想是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该项资产未来特定期间内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取决于现金流和折现率两个指标,而这两个变量所需信息完全需要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模型的应用前提是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各种因素,确保未来各时期现金流量的可靠计量。此外,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也就是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未来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把握和判断至关重要。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P/E)又称为收益倍数法,其实质是把目标企业的财务比率或指标与市场上相似企业的比率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市盈率法是基于成熟有效市场的客观评价方法,适用于有可比对象的成熟市场企业,因此,市场法的核心在于确定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市盈率法将股票价格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能直观反映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企业价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估值方法,市盈率法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未来现金流和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EVA)是一个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即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经济附加值法对企业进行价值分析的核心点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由当前市场价值(COV)和未来增长价值(FGV)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市场价值的度量,后者是企业未来期望增长值的贴现值。如果可以确定企业的当前营运价值,就能进一步估算出未来的增长价值,而一旦这两者的价值都能确定的话,就可以推算出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率,通过判断企业能否实现该增长率来确定企业目前的市场价值是否合理。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视为若干项实物期权的组合,企业的整体价值由现有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前者运用一般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估值,后者则采用期权思想对企业的未来获利机会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估,两者相加即为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物期权法主要借助于金融期权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对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选择权、投资机会等不确定性价值和经营灵活性价值进行量化,从而更好的评估决策的风险性和不确定的投资机会价值。
二、网络传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体系中最成熟、最根本的评估方法,然而在对某些网络传媒企业进行评估时却遭到了质疑。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有两个指标至关重要,即自由现金流和折现率。由于网络传媒企业大多是高科技型企业,这两个指标的确定难度较大,同时,网络传媒企业现阶段多数处于成长阶段,净现金流量多为负数,从而导致评估者无法按一般做法,即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此外,网络传媒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网络传媒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判断差别较大,从而导致折现率的显著差异。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在网络传媒行业的评估中应用广泛,市盈率法可以直观地将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股票价格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未来预期。但是,市盈率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市盈率根本毫无意义,即使通过将每股收益正常化也无法消除根本问题。其次,对周期性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往往会呈现出较大偏差。最后,对于大多数非上市网络传媒企业来说,找到技术、规模等相似的可比企业,选择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存在诸多困难。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法(EVA)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的衡量股东价值,因为前者是在扣除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收益的,而后者仅考虑了债务成本。经济附加值法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共同思想精髓都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是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经济附加值法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时,同样无法克服网络传媒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的障碍,无法根据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现金流。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连续性有较好的体现,能对网络传媒企业的内在价值提供另一种解释,适用于那些未来面临潜在机会、战略决策等选择权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面,实物期权法由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合理、适用的通用模型,而且实物期权的种类繁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阻。
三、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法的修正及应用
(一)理论盈利倍数模型——对市盈率法的修正 鉴于对网络股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良好预期,著名投行BT Alex Brown. INC的证券分析师Shaun G.Anderikopo- ulos通过对网络股的长期研究分析,在市盈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heoretical Earning Multiple Analysis,TEMA)即P/E/G定价模型。
TEMA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市盈率(P/E)的值由企业未来的预期盈利增长率(G)决定,通过乘数因子(G)把企业的市盈率和成长性直观联系起来,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在增长性,从而更为准确的反映网络企业的内在价值。
其定价公式:P/E/G=K
即:P/E=G×K
其中:P—每股价格;E—每股收益;G—预期盈利增长率; K—市盈率对增长率的比率。
TEMA模型适用于那些相对成熟、可持续经营和高速成长的网络传媒企业。在确定企业的盈利增长率(G)时,必须认清该指标为复合增长率,需要综合考虑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两方面因素。K值用于衡量相比于企业增长率的市盈率水平的相对数,一般情况下,K值越小说明相对于预期增长率而言,市盈率就越被低估,则股票价格就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二)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理论可知,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绝对估值法的理论精髓都是将被评估企业的预计未来收益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得出被评估企业的理论评估价值,虽然绝对估值法可以通过计算、推测出目标企业绝对性、精确性理论价值。但由于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所采用的折现率、资本成本率、预测增长率等指标都带有评估者主观判断的成分,对不同的风险补偿率、利率、预测增长率所作出的估值差异往往造成分析结果的显著不同。此外,在网络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多变的形势下,预测目标企业未来5-10年的盈利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采用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法(P/E)以及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进行价值分析。
(1)市盈率法的应用分析。一是“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各年每股收益预测值,本文取各金融机构每股收益预测值的均值,计算得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每股收益预测值分别为1.556、1.628、1.738。
二是网络传媒行业平均市盈率(P/E)预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上述7家网络传媒企业在2012年3月30日的平均市盈率在42倍左右,而此时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7.99,相比较而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53.62。根据对“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可知,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这里取网络传媒行业的平均市盈率41.664,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7.99,深交所平均市盈率53.62三者的平均值37.758作为“电广传媒”的预测市盈率。可以得出“电广传媒”的合理价格区间为58.75元~65.62元之间。与当时“电广传媒”市价29.12相比,说明“电广传媒”的企业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极具投资价值。
(2)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应用分析。运用市盈率法来分析网络传媒企业的股票价值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极端情况,从而凸显了市盈率法的操作局限性。现实中,有许多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有个股的市盈率高达几百倍,例如国恒铁路(000594)的市盈率就高达1642.76,此时就无法运用市盈率法来预测这些股票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些公司市盈率和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比较,就可以对这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做出合理解释,投资者就不会再认为这类股票的风险太大了。TEMA模型正是基于市盈率与增长率之比(P/E/G),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长性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分析。
TEMA的定价公式:P/E/G=K,当股票估计合理时,K=1;当K1时,说明该股票的市盈率大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则该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根据前文对“电广传媒”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预测知,“电广传媒”的每股预测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根据“电广传媒”2010、2009、200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可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3.11%,综合考虑“电广传媒”发展情况,假设“电广传媒”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当K=1时,则“电广传媒”对应的股票价格区间为52.9元到59.1元之间。
综合市盈率法(P/E)和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分析结果可知,“电广传媒”极具投资价值,其合理价格区间为52.9-65.62元之间。
参考文献:
[1]曹中:《企业价值评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布里金肖著,周金泉等译:《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3]孙继信、李明勇:《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年第2期。
[4]刘长昕:《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6期。
[5]孟丽莎:《实物期权法对网络企业投资评估的适用性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期。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最有创造力、最具经济增长潜力、最重要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0 引言
有些人认为,人力资源价值难以量化,因此人力资源价值无法进行评估。的确,由于人力资源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价值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很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很难进行精确的计量,因此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在实际操作上会有很大困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从理论上和现实中分析,人力资源价值具有评估的可行性。
1 认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
人力资源在现代意义上最早是由美国的卢森博格在1917年提出,当时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资源总和的一部分,是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资本价值的辅助资源。至今已有舒尔茨等三位教授因为人力资源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我国,随着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拥有者带来巨大的财富。我们可以理解人力资源价值是企业领导者及员工运用他们所拥有的能力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这个价值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补偿价值和贡献价值。
补偿价值是基础,可以视为对企业投入的一项补偿,换一个角度,也可以将此补偿价值理解为支付给人力资源载体的报酬。在补偿价值之上,通过各种投入与开发,人力资源价值可以增值,这一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贡献价值,往往贡献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实现收益的多少。
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和贡献价值共同构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当然还有一些无法直接量化的价值,如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所创造出的顾客忠诚、由此产生的对扩大企业知名度的贡献等等,这一部分体现在企业的商誉中。
2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概念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不仅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评估方法应该是同一的,否则就失去了正确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价值尺度的功能。因此需要根据价值评估的目的,明确所要求的价值尺度的内涵,而后才能确定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本人认为,人力资源之所以能够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进行估价,是因为它具有资产的性质,即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收益。所以,在评估中适合采用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应该是指蕴含于人体内的能带来预期经济收益的潜在劳动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的新价值。因此,应以产出即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收益为基础来评估人力资源的价值。当然还应该考虑劳动者过去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等因素,因为受教育程度、职业履历不同的人,其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即人力资源价值不同。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的资产,能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在具有与一般资产相同的评估理论基础上,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3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
资产评估的对象即评估的客体,本文探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之所以限定在企业这个微观层面上,是因为人力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球星、歌唱家、企业家、大学教授、发明家、职业经理人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其价值影响因素、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会有所区别。企业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即盈利性是较为明显的特点。这就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能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最终生产出产品或提供劳务,也能够以货币的形式反映出人力资源的价值。而非企业人力资源,比如大学教授,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通常无法根据教授所教学生人数衡量价值大小,也不便用和专着数量估算价值。因此,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为企业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脑力价值的总和。
4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目的
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目的是为取得被评估人力资源在评估基准日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企业或个人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其特定的评估目的。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具体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1 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是企业为生产经营所需,从企业外部招聘适宜人员。在对具体人员提出任职要求的同时,也往往明确其工资、奖金等薪酬待遇,以利于企业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双向选择。其实,任职要求和薪酬待遇不过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使用权的预期效应和为此所付代价的外在表现。至于某一具体人力资本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则需进行评估。即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与企业所付代价是否对等。
4.2 实施薪酬规划 薪酬规划是指企业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设计的一系列工资制度或计划。人力资源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是工作中“偷懒”现象的根源所在。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实施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薪酬规划。但如何激励及激励程度的确定需要与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相联系。薪酬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是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管理与岗位绩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将直接对企业整体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4.3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这就需要对员工所在岗位应创造价值和员工实际创造价值进行评估。
5 加强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在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六大资源中,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为此,评估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5.1 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工作。对企业核心人才而言,首先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要真正留住他们,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大舞台,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足够的、以证明其自我实现的内容条件,如职位、福利、待遇等。
5.2 把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机结合。企业想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关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未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先贮备人才、持续和系统地分析企业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开发制订出与企业组织发展长期效益相适应的人事政策。通过把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有机结合可以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5.3 人力资源的价值评估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要对每个因素进行数量分析,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上述传统的评估方法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扩宽思路寻找新的方法。国外在借鉴商誉评估方法中的割差法的思路,先从整体入手,采用连续割差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评估的新思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与其它传统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相比,连续割差法充分反映人力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以及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樊相如,彭莉.人力资源评估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1999.6.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编写依据;设计思路
一、《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编写背景
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环境变化更加显著,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企业经营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这必然导致企业管理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通过价值评估,可以正确分析企业的价值,合理预测发展前景,从而作出收购、兼并、出售等有关资本运营的重要决策;企业管理者通过价值评估可以以价值提升为行动的标杆,增强企业价值管理意识,从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被广泛运用于实践中;但是在中国,企业价值评估还是一个新的评估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如果说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投资者和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合理确定企业的价值则将成为价值评估师和投资分析师的重要责任和评估发展方向。
根植于现代经济的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单项资产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价值分析和价值管理的基础上,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并主要依据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来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活动。企业价值评估考虑的因素更全面、更复杂,不但涉及到企业的“外环境”,它包括外部宏观环境、行业发展情况、市场结构、市场需求等因素,还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硬资源”,如厂房设备、土地、原材料等,以及企业内部的“软资源”,如核心技术、战略思想、组织文化、品牌和商标、经营模式、销售渠道等。因此,在资产管理(专门化)专业教材体系中单独编写一本《企业价值评估》教材就显得完全有必要。
《企业价值评估》教材在资产评估(专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明确。这是由于,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我们国家企业价值评估事业才刚刚起步,将企业价值评估作为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只是近十年的事情。企业价值评估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企业价值评估实践面临许多问题与新的课题,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上也仍然处于模仿阶段,迫切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实践上的总结和方法上的创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
基于这一现实,《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它属于资产评估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将全面系统地介绍资产评估重要分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培养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未来高端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企业价值评估》教材也可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全面学习与应用企业价值评估知识和技能的通用教材。
二、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比较研究
目前国外的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种类繁多,层次不一,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美国布瑞德福特康纳尔的《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2001)、美国阿斯沃思・迭蒙德理的《价值评估:证券分析、投资评估与公司理财》(2003)、美国汤姆・科普兰等的《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3版)》(2005年)、瑞典戴维・弗里克曼等人的《公司价值评估》(2006)。应该说,国外的这些教材系统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如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对价值评估法、期权定价评估法,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强调企业价值评估的动机,并指出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价值评估和价值管理;突出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穿插了大量的实例。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借鉴的地方。
当然,国外教材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未结合中国国情。国外教材所介绍的方法和所举的实例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比如有人就曾质疑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应用的可行性。其二,未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国外教材的编写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往往着眼于某一种或某几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的原理与流程,这未必符合我国国情。
由于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才刚刚起步,因此有关企业价值评估的教材也比较少。主要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俞明轩主编的《企业价值评估》(2004)、汪海粟主编的《企业价值评估》(2005)、王少豪著的《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2005)、成京联、阮梓坪:《企业价值评估》(2006)。应该说这些教材各有千秋,有的强调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完整性,有的注重实务的操作和案例的点评,有的紧密结合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内容。
但总体来看,国内现行教材的编写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定位问题。在编写企业价值评估教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教材的阅读对象,现行的教材在这一问题上不够明确,导致内容要么太多、要么太深,其实有些研究性的内容可放在研究生层次再探讨。第二,体系问题。一本适合于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内容体系,是按照评估流程还是突出方法介绍?现行教材并没有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第三,应用问题。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动手操作、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现有的教材大部分注重的是理论的介绍,而不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第四,创新问题。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国内外本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现有的教材有的注意了,有的没有注意。第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形式不够灵活,缺乏生动性,难以吸引现在的80后、90后大学生的眼球。
三、《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设计思路
《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编写的总体目标是:为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编一本系统、实用、创新的企业价值评估教材。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力求达到如下要求:
1、搏采众长。既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成果,又要总结和考虑中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成功经验。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参考和吸取国内外相关教材的优点,尽量做到既反映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发展潮流,又切实体现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状况。
2、强调应用。鉴于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课程,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结合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既有贯彻整章的大案例,又有解释某一知识点的小案例,同时专门设计一板块,以体现我国企
业价值评估相关最新制度规范的内容,反映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的难点问题。
3、突出创新。我们力争在参考和借鉴已有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材体系、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体系上,追求完整系统;在内容上,既反映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又反映中国实践现状;在形式上,改变过去教材编写注重模型推导的传统,强调模型蕴涵的原理和应用的过程,并通过一些小栏目(如名人名言、背景知识)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05年初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规范为依据,以我国现阶段企业为对象,在反思我国过去企业价值评估以成本法为中心的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既强调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方法和原理的介绍,又进一步拓展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将教材的全部内容划分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企业价值评估技术和企业价值评估应用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首先回顾了企业价值评估产生和发展历史,介绍企业价值评估国内外最新动态;从企业理论、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和企业价值类型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企业本质,界定了企业价值评估定义,明确了企业价值评估目标;在此基础上,介绍企业价值评估地位与作用、企业价值评估种类与内容。
第二板块:企业价值评估技术。本板块一方面注重介绍企业价值评估操作程序及其细节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暴露出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着重阐述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三种主要方法,包括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基于价格比率的企业价值评估等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程序,同时引入相应的案例,以进一步掌握这三种方法的应用。
第三板块:企业价值评估应用。本板块是对以上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技术的拓展应用,主要围绕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热点问题,探索了特殊情形的企业价值评估、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管理与企业价值评估等三个专题。
《企业价值评估》教材在体系构建、内容阐述和形式设计方面将体现以下特色:
第一,系统性。本教材提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包括企业价值评估基础、企业价值评估实务和企业价值评估应用三大板块,体现了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第二,基础性。本教材不搞“大而全”,避免“面面俱到”,而是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05年初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规范为依据,强调企业价值评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