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8: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品德与社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相统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人文教育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对人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但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而且还要适合学生的社会实际。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突出教育学生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守法意识;面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课程中还应该对学生强调社会、经济、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所以,要想《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并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相统一。
二、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方式,将学生自身的思想完善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其次,对待学生应该更加人性化,根据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出发,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彼此心灵上的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方说,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课余时间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利用网络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的时间来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这些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实现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最后,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该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角色,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教,在学习过程中帮助、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应该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的引导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体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教育的创造性思维
在人文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思想的开放,对现有的知识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大胆的设想和怀疑是科学产生最先决的条件,同样,作为人文学科的《品德与社会》也需要学生大胆的进行怀疑和探索。要想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在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老师不能成为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塑造者,而是要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指引者,学生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老师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那些典型的间接型问题,不能简单的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对错的分类,即使是那些需要划分对错的回答,老师也应该委婉的说明这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在一些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中,这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发达国家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老师和学生之间总是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下。而在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一种高高在上说教者的感觉,总是不断地将各种课本上的价值观强行传递给学生,而与之不同的则被认定为错误的观念。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以及开放创新性就会被不断的削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由的思想和和独立的精神,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保持轻松的态度去上课,而且当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比较奇怪的结论时,教师不要轻易去判断,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讲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在挖掘课程资源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引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所以,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互结合,例如,对于那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的课程资源,可以将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一定的调整。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带着本身想解决的问题去调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最后进行整理,使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去参与课堂讨论。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伟大的先人》这篇课文时,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调查收集以下资料:调查10个成人,看有多少人知道孔子、司马迁,他们对孔子、司马迁有哪些了解,读过孔子、司马迁的哪篇文章或哪部书籍,并做好记录;收集孔子、司马迁的名言和故事,并讲给同学听;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和汇报调查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并探究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有机会去体味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诗词歌赋,采用古体语言,将现实与意境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十分适合熏陶学生人文的情怀和素养。在诗词歌赋的选择上,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古文理解能力,择取通俗易懂的诗词歌赋导入课程教学。例如,在导入《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以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所著的《七子之歌》作为这一课的开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再次认真体会歌曲的情感,体味旧中国那段厚重而沧桑的历史给当时人民带来的迫切情感,为之后的屈辱历史的教授奠定情感基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社会是在历史的基础发展而来,任何一个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有其必经的历史阶段,历史反映是以前社会的状况,与前人生活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是由前人历史发展而来,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为什么要加入历史元素的原因。所以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从现今学生熟悉的事物讲起,再回溯到古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感悟历史的强大和社会进步的飞速,在赞叹历史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导入《从古到今话交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其实,我们现今的生活中本身就有古今交通并存的现象,比如距今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历经百年的江南水乡木桥,到现代感十足的上海钢铁大桥———南浦大桥等,都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将古今大桥的对比作为本课的开端,再合适不过,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激情引趣,还有利于减少历史的距离感和抽象感,这样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打造高效的《社会与品德》课堂。
三、以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激发探索历史热情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方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改革潮流,利用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充分挖掘教材图画元素,使丰富的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况且图画是学生喜爱的教材形式,教学增加插画的应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课堂学习的枯燥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热情。例如,在导入《吃穿住话古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将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让学生依据教材中一幅描绘远古人类生活场景,进行古代人类生活的描述,包括远古人类吃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食物?远古人类的穿着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穿?远古人类都住哪,插图中其实包含他们的住所,能找出来么?由一幅远古人类生活图景的插画,促使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吃穿住”,想象并推导出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之后课程教学的开展大有助力。
四、以多媒体资料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直观展望历史
关键字:斯堪的那维亚;景观设计;布兰德特;索伦森;安德松
CombinationofAestheticQualityandSocialQuality
——TheLandscapeDesigninDanmark
LINQing
Abstract:Searchingforthecombinationofsocialqualityandaestheticquality,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constructedtheircharacteristiclandscapewithsimpleandclearlanguage,andbecameoneofthemostinfluentialgroupsinthefieldoflandscapearchitectureinEuropeinthepostwaryear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ideasandworksofthreewell-knownDanishlandscapearchitects,G.N.Brandt,C.T.SrensenandS.I.Andersson.
Keywords:Scandinavia;landscapedesign;GudmundNyelandBrandt;CarlTheodorSrensen;Sven-IngvarAndersson
丹麦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端,由4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南部毗连德国,北与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属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包括北欧的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五个国家),要想更好地了解丹麦的景观设计,应该首先了解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设计,因为这些国家的现代设计有着相似的特点,都追求朴实、实用和美观,其风格自成一体、独树一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均地处高纬度地区,有些地方接近北极圈,那里有着漫长的冬季和冬季漫长的夜晚,特殊的气候条件使人与建筑、室内、产品包括环境的关系显得特别密切,设计非常重视人情味,建筑、景观常采用砖、木等本土材料,从传统中吸收设计语言,再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土特点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那维亚的自然景观非常平和,这里柔缓的地表变化、整体的植物群落、平静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塑造了人民平和的心态。斯堪的那维亚人民对自然有着强烈的热爱,景观设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向往。
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多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人民享有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的接近,使工人阶级的地位明显上升。因此,不同于法国等一些国家,那里艺术的发展在经济和道德上依赖于大城市里的上层阶级。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这种发展依靠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上层。建筑、景观、工业产品没有机会向奢侈品方向发展,功能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运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需求的鼓励,受到普遍的欢迎。为普通人提供普通的、但却是精良的设计是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各个设计领域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设计上,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从来没有试图以纪念碑式的形式或是以绚丽的外表与邻国竞争,他们总是把对舒适和使用的追求放在首位,总是试图改进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盼望着新事物的出现。设计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所以多数设计作品在使用了数十年后,仍然非常实用,并且充满魅力。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也是本土的,是贴近于日常生活的。可以说,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然而在实用的同时,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并不缺少浪漫,设计师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机的形式,以简洁、柔和的风格,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
斯堪的那维亚的景观设计师几十年来较少地受到外部环境流行风格的影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功能化的、朴素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尊敬。丹麦的布兰德特(GudmundNyelandBrandt1878~1945)、索伦森(CarlTheodorSrensen1893~1979)和安德松(Sven-IngvarAndersson1927~)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常以简洁而清晰的手法,构筑特点鲜明的景观,追求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成为二战后对欧洲景观设计最有影响的团体之一。
社会品质与美学品质的融合
1布兰德特
布兰德特精通植物,善用野生植物和花卉,他的柔和的园林形式体现了丹麦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蒂伏里(Tivoli)花园中,他设计了一系列并排的卵形种植池,池中绿地上点缀着数十个木盆喷泉。在大的环境中他借鉴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园林设计师杰基尔女士(GertrudeJekyll1843~1932)和建筑师路特恩斯(EdwinLutyens1869~1944)的思想,用精细的植物种植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见图1及彩页)。布兰德特倡导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他认为自己更是一位园艺家,而不是设计师,他的设计常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形式(见彩页)。
安德松认为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使人们能够很好地使用它。如果设计师幸运的话,人们对这个空间的利用会超出他原来的预想。在巴黎德方斯凯旋门环境设计中,安德森在宽阔的场地上,用一条白色的大理石铺装步行道,斜向嵌入宽阔的场地中,旨在丰富广场的视觉效果。这条铺装带无意中成为溜冰爱好者训练的场所,他们将障碍沿线布置,使这里成为溜冰训练的课堂(见彩页)。
在丹麦,安德松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
布兰德特、索伦森和安德松三人代表了不同的时代,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了解丹麦现代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他们都曾在位于哥本哈根的皇家美术学院(theRoyalAcademyofFineArts)的建筑学院任教,通过教学、著作和设计,他们影响了丹麦几代景观设计师。
参考文献:
[1]Bosselmann,Peter.LandscapeArchitectureasArt:C.Th.Srensen,AHumanist.LandscapeJournal,1998(1).
[2]Brown,Jane.TheModernGarden.ThamesandHudson,2000.
[3]Cerver,FranciscoAsensio.CitySquaresandPlazas.NewYory,1997.
[4]Ogrin,Dusan.TheWorldHeritageofGardens.ThamesandHudson,1993.
1基于灰关联的产品工程特性
重要度灰色关联分析根据序列曲线集合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在质量屋模型中,1)识别产品的顾客需求,假设有k个顾客需求CN、CN:、、CN,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顾客需求的权重;2)根据顾客需求确定产品的工程特性,假设有个工程特性EC、EC:、、EC,得到顾客需求与产品设计需求的相关关系矩阵。本文采用灰关联来度量顾客需求与工程特性的相关关系,用得出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作为顾客需求与工程特性之间的相关重要度矩阵,最后用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乘以顾客需求重要度,得出最终工程特性重要度。求解步骤如下。1)寻找基准点和参考序列。在灰色关联空间,选取顾客需求与工程特性的相关序列作为比较序列(),i=1,2,,m;k=1,2,,n,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系统参考序列(k),k=1,2,,n。2)对比较序列进行标准化处理。在计算灰色关联系数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的方式有多种,由于顾客需求越大所对应的产品工程特性越重要,本文采取最大值的标准化预处理方法。(k)一Ⅱn(k)()。()3)计算差序列。i(k)。。(k)=I。()一(k)I。(2)4)计算灰色关联系数。i+弘m“/¨ZoiA—oi(k)—+~Amax。(j其中,一=IlII0(),mi=mi.nm.inA();为分辨系数,且∈(0,1)。一般地,选取分辨系数=0.5。5)计算工程特性重要度。=i•0。(4)其中,为工程特性EC的重要度;为顾客需求CR的重要度。为顾客需求与工程特性的关联系数矩阵。
2工程特性优化的模糊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这里构建一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来优化工程特性的实现水平。在这个模型中,将a定义为每个工程特性重要度以ai作为目标函数的系数口=wEcI。以工程特性的改善值作为目标函数的变量,以成本预算和技术实现难度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卺。r∑(+c)≤B,V;L≤X,i≤M,V;(5)∈{0,1},Vi。在目标函数中,为工程特性EC的改善值,那么CLiX为工程特性改善的效用值。为了消除不同工程特性参数量纲的影响,在目标函数效用值中除以“,其中,为工程特性EC中在技术允许条件下最大改善值。在约束条件当中,第1个约束代表所有工程特性改善的总成本要满足最大总成本限制,即不超过最大允许成本。其中D为工程特性EC的初始改善成本,即实施这项改善所需要投入的基本资源成本,也叫固定成本。c为工程特性EC改善值的单位改善成本,也叫单位可变成本,b为工程特性EC改善过程中的最大成本值,为0-1决策变量。第2个约束意味着:如果决定改善产品的某个工程特性,在考虑产品市场竞争和产品工程特性技术实现难度条件下,工程特性EC的改善值需要不低于满足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改善值f,同时不得高于在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的最大改善值i;如果决定不改善产品的某个工程特性,则该工程特性的改善值为零。在实际问题中,由于约束条件往往带有伸缩性,即对于标准的最大化线性规划模型为maxz:C'rX,。s.tI.s..J≤6,((O6))【≥0。资源约束b往往具有弹性,可以超出一定量P。对于这类问题,往往借助模糊集的方法来处理。模糊规划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maxz=cTos.tI.s.f((一I))≥0。求解模糊规划问题,采用德国运筹学家Zimmer.mann_1¨首次提出求解该问题的算法,解模糊规划问题就等同于求解如下线性规划问题:(cTx'--fo)≥,1,2,,;1一(Axp-b),≥√:1,2,,,n;(8)≥0。其中,g0为弹性指标为初始精确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为未知变量。可以将此线性规划模型转化成如下形式。maxoL0r0f一(cTx)≤一,i=1,2,,Ii};s.t.{【+(A)≤+,=1,2,,m;(9)≥o。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6)在考虑模糊约束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如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oLg0一∑i≤-fo;olpl+∑(Dz+Ci)≤B+P1;‘(10)p2+f—ziui≤P2,Vi;p3+llz一≤P3;z∈{0,1},i=1,2。
3案例分析
针对某企业一款手机型号,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对手机的设计参数进行改善,在考虑市场竞争、技术难度和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改善水平,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得出智能手机的顾客需求为:屏幕要大(CR)、运行速度要快(Clt:)、手机存储空间要大(CR,)、手机厚度要薄(CR)、手机续航时间要长(CR)、拍照要清晰(CR)。根据顾客需求得到的智能手机工程特性为:屏幕尺寸大小(EC)、手机CPU主频(EC:)、手机RAM大小(EC3)、手机ROM大小(EC)、手机厚度大小(EC)、手机电池容量大小(EC)、摄像头像素大小(EC)。将本文提到的灰关联来求解智能手机工程特性重要度的步骤如下。1)根据德尔菲法确定顾客需求的重要度。=((CR。),(CR2),W(CR3),W(CR),(CR5))=(0.20,0.30,0.05,0.10,0.15,0.20)。2)确定顾客需求与产品工程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矩阵。专家对顾客需求和不同产品工程特性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评判结果如表1所示。3)决定灰色关联系数矩阵w2。首先,选取最大参考值9组成的理想序列作为参考序列。然后运用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式(2)计算差序列()。根据式(3),取分辨系数=0.5,得出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作为顾客需求与产品工程特性的相关重要度,如表2所示。4)对产品工程特性重要度进行排序。工程特性的重要度wECi为=x:(已,,,已,W,w,w)=(0.5401,0.5829,0.4762,0.3667,0.4281,0.4529,0.4950)。已知该企业某款型号手机的技术参数为操作系统:Android4.0;主屏尺寸3.5英寸;CPU主频600MHz;RAM容量256MB;ROM容量512MB;电池容量1250mAh;手机厚度11.8mm;摄像头像素320万像素。针对优化模型(6)的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总的预算限制不能超过1000万元,但是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最大可以扩展到l200万元,这样约束条件右边的B可以超出P=200万元。表3相关数据Tab.3Relativedata根据式(6),使用Lingo软件求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最优解为zl=1,z2=1,3=1,z4=1,z5=1,6=1,7=0,1=0.973,2=1000,3=768,4=31.5,5=2.8,6=1250,7=0。目标函数的最优值为2.6513。当把预算扩大到1200万元时,那么约束条件中预算的约束将变成140z1+160z2+100z3+50z4+40z5+120z6+150z7+80x1+0.07x2+0.12x3+4+20x5+0.05x6+0.2x,≤1200。在考虑弹性预算情况下,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1o),使用Lingo软件求解该规划模型,得到最优解为1:1,z2=1,3=1,z4=1,5=1,z6=1,z7=0,l:1.5,2=1000,3=768,4=31.5,5=2.8,6=1250,,=0。目标函数的最优值=0.6599。比较精确规划模型的最优解,模糊规划模型的最优解中针对工程特性的屏幕尺寸(EC)的改善值变量的值发生了变化,在精确环境下,=0.973,在模糊环境下,=1.5,说明针对这个工程特性还是可以做进一步改进。
4结论
关键词:四位一体 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
一、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培养 创造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而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的体会是思品课没有新意,枯燥无味,这极大地影响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品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笔者认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三、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
四、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品德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到一定高度。
总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文摘报》等。报刊上的许多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特别是与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课外资料,读这些课外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二、写小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的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促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自己周围的日常小事,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三、办好黑板报、手抄报
黑板报和手抄报是学生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发表意见的重要阵地,是巩固、检验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办黑板报和手抄报,可锻炼学生的搜集材料能力、整体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学生办了一期以“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搜集了证明“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的历史依据、地理依据、法律依据,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论证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政治义务,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专题报告会
专题报告会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而定。我们邀请区党校老师为学生做了十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专题报告。通过报告会,学生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资源国情”、“环境国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报告会,使课本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丰富,唤醒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其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
五、社会调查
一、什么是政治小论文写作
政治小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小论文写作涉及思想认识、生活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及生活阅历与经验,又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语言习惯,还有对阅读作品的积累、解析、品评、贯通、迁移、再造。小论文写作是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或科研含义上的对某类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所使用的钻研推究的涵义,它是依托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内容,以学生的心灵活动主主体,通过文字表达的一种有形的思维,它是生活化的、修改化的有主体观念的、有情感色彩的一种思维呈现。这种写作是对独立精神的召唤,是对创造品质的提升。实现了由注重章法到回归人性的转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有的表达习惯和直率真诚无畏的心态坦方历史、人生、自我、家庭、社会、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
二、如何让政治小论文写作走进教学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小论文写作应把写作主体的潜在的情感力、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尽情地发散,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要树立新教学的观,使价值标准多元化、审美多元化;分析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从而减轻学生写小论文思想负担,提倡独立思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体味创造之乐、表达之乐。
(二)改进教法和学法。
小论文写作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让学生建成现代个性支点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尝试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模式,建构小论文型写作教学机制,采用富有个性化、人文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在平时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过程的各环节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培养良好的思维个性,文道统一,知情互动,使见解更主客观理性。
(三)引领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
1.培养批判质疑品质,这是小论文写作的前提。2.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这是小论文写作的核心。3.拓展想象空间,这是小论文写作的动力。”想象是无限的空间,通过它可以找出表面上不相干的生活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把它们集中熔铸主一体,创造更广阔地世界。想象就是深度,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静态的文字挥发动态的灵性。4.吸收学科的知识,这是小论文写作的保证,为小论文写作提供“源头活水”。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向更广阔的领域,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优化知识积累,丰富思维背景。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获得创造的源泉。
(四)在小论文写作中培养写作个性。
写作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写作心理品质。包括写作任何的倾向性(即写作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即写作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小论文能力是写作个性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写作效能的发挥,写作品质的展现,写作个体的发展。写作个性对小论文能力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提供必备的主观条件。没有的心胸,乐观的情绪,易于合作,勤于思考,善于吸纳改造知识经验等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个性,写作就会缺乏小论文能力。因此要把写作个性与小论文能力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