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8: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药化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药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致使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独挡一面,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需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1.1编订实验讲义,精选实验内容中药化学实验教材版本繁多,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理论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落后于现有的仪器条件。为了排除教材对实验课程的制约组织教研室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选取代表性强的实验内容并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编写了《中药化学实验讲义》供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依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每年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更新。
1.2抓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这3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形式化,变为机械的复制实验讲义,完全失去实验教学的意义。预习不仅是要了解实验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实验课前通过提问及讨论的方式,强化预习环节。实验记录是实验最重要环节没有验记录就没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是结合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文献,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1.3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师选定适当的药材(如苦参、槐花米),将学生按药材分组,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定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总结汇总成实验报告。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课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参与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药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应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补充和丰富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多年来笔者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补充到本科的教学中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UV、NMR的鉴定是很重要的,笔者在近年的科研试验中从蒙药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成分,笔者都将其补充到黄酮Uv、NMR鉴定的教学实践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Uv、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规律,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飞速发展,中药化学这门课也是在不断增加着新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教好这门课,作为中药化学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坚持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并且要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教好本门课程的重担,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3考核制度的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能更本质地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发掘出中医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复方是一个有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其作用和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成分的综合效果[6]。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组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并指导临床实践是中药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选取选亳州售中药饮片,经副主任中药师鉴定。配对见表1饮片经常温干燥,分级粉碎2遍,过80目筛,防潮保存。
1。2 样品制备称取单味中药生药粉10。0 g,”对药“中每种成分各取10。0 g,用纱布包扎,分别放入250 ml烧杯中,加入150 ml二次蒸馏水,放在电热套中加热,沸腾后调节温度使之微沸,60 min后停止加热,将溶液过滤后分别得中药单煎液及药对组合的水煎液 表1 对药组合与对照组合的药物组成”对药“组合[7,8]对照组合苍术、白术 苍术、钩藤砂仁、白豆蔻 砂仁、茜草紫菀、款冬花 紫菀、土茯苓黄芪、甘草黄芪、苦楝皮天门冬、麦冬天门冬、钩藤羌活、独活 羌活、蒲黄半夏、天南星 半夏、蒲黄。
1。3 测量方法取30 ml上述中药水煎液于50 ml烧杯中,室温下测其pH,然后分别用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HCl溶液滴定,每加入0。1 ml酸或碱测定1次pH,共加入3 ml酸或碱。计算加入一定碱液或酸液后溶液的pH,并计算溶液缓冲容量β(mol·L—1·pH—1)。
2 、结果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3通过中医研究中药物质的五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教育;英语教学;语言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授和传播要借助于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保存和传播。语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一种文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更准确地运用语言。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许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与使用目的地语的人们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误解其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往的英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知识和句型操练上,句型大多是:“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等。这种完全脱离了文化背景的句型练习,即使学生练得倒背如流,在实际运用中还会遇到问题,比如,中国人路上相遇,会互相打招呼,去哪儿?干啥去?如果我们遇上外国朋友也如此发问,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认为你是在干涉他的隐私。因此,脱离文化的背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只会使学生将本国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语言学家L.R.帕墨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现在的父母更是把培育独生子女成才当做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孩子离家求学后,无法忍受空巢的失落感,追随孩子去他乡陪读,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为孩子而活着的依附品。而美国的父母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因孩子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放手让孩子独立行事。因此,美国孩子自幼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崇尚个人奋斗,依赖父母被他们视为耻辱。中国人凡事讲稳妥,在稳定中求发展,而美国人最崇尚的就是创新。如果课堂上哪个学生的观点闪出创新的火花,立刻会受到教授的另眼相待,大加赞赏。
2.词汇的含义不同
词汇的含义包括它的比喻意义、风格及感彩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了解词的文化含义,否则,会犯严重的语用错误。会把好言当恶语,把嘲讽当称赞,在交际中引起误解。如peasant一词,在汉语中是“农民”的意思。中小学课本中常见“Myfatherisapeasant.”的句型,但是“peasant”一词,农民只是它的基本意义,它的解释还有“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知道了peasant一词的多种意义,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叫农民为peasant感到难以理解。同样,许多外国人对Thepoorpeasanttalkedabouttheirhappylifetoday.(贫农谈到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感到费解。poor就是缺钱、缺物、贫穷,贫穷的农民还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呢?因为他们不了解poorpeasant和richpeasant是区分解放前阶级成分的用语。
在中国,有些词是贬义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而在英美国家,这些就是像teacher,doctor一样的中性词;同样,在汉语中,ambitious为贬义:野心勃勃的,在英语中却是褒义词:有雄心的,有抱负的。相反,propaganda(宣传),dogooder(做好事的人)这些汉语中的褒义词,在英语中却是:煽动、空想的社会改良家,好管闲事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词的深层含义,感彩,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
3.文化习俗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间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受其影响,许多不同民族间日常交际用语及其行为也有巨大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障碍。如在称呼上,汉语中有伯、叔、舅、姑、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习俗,年少的必须一一道来,否则,便被视为狂妄无礼。但在英美国家却截然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分长幼,不分年龄和地位都可直呼其名。尤其是在互相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年幼的儿子直呼父亲名字,女婿直呼岳父的名字是司空见惯的。如果在我国,这肯定被视为大逆不道。礼尚往来中,中国人一般会买较贵重的礼物,花钱越多,越能表达对对方的情意,直接送钱也是常见的。而英美则只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小礼物,只要喜欢,接受的人是不在意是否贵重的,直接送钱就更令人难以接受。《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三单元《礼物》中,描述了美国一位老妇人于八十岁生日那天接到女儿寄来的支票时,悲愤已极,撕掉了支票的情形:Slowlytheoldladystoopedtopickitup.Herlovelypresen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bits.”在西方人眼中,给钱只是履行责任和义务,而精心挑选的礼物却凝结着爱和感情。女儿不愿花费时间为她买件心爱的小礼物,表明她不爱自己的母亲。
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对比,努力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好分寸,言语行为得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目前,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不断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新动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学生;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拓宽文化视野;应多与外籍教师交往,由此可以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大量观看原版电影,收听对话录音,使学生熟悉了解目的语文化特征,进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应寓于语言的教与学之中,而不能独立于语言的教与学之外。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15
众所周知,语言习得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包括: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中常见典故和传说;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呢?
一、通过词汇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龙)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Asian Four Tigers。比如在学习第二册Unit 10, Lesson 39时,可就汉语里的“酒”字进行文化渗透。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spirit, wine, beer, brandy,champagne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to shed crocodile tears(掉鳄鱼泪,猫哭老鼠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Penny wise, Pound foolish(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二、在对话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高中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
三、在阅读课文学习中了解英语文化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语言、饮食、音乐、媒体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语言学家Robert B.Kaplan 认为:英语段落的思维模式是直线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阐述论证。而东方语言段落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的转圈子,不直接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胡泓, 175 )。通过对中英文语篇模式差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犯文化错误。
除了对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外,对课文中出现的习语、典故等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言外之意。
四、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下转第30页)(上接第15页)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
[关键词] 黄芩;HPLC指纹图谱;化学轮廓;LC-MS
[中图分类号] R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96-07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贝加尔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1],是常用中药材之一。近年来HPLC指纹图谱已被应用于中药黄芩的质量控制评价药材的整体化学特征,LC-MS、NMR技术更提供了丰富的结构信息,使得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中药的质量控制更加完善[2-4]。然而在实际的推广和应用中,HPLC指纹图谱检测常受到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检测波长、流动相、洗脱梯度等条件的影响,色谱方法的普适性和耐用性直接决定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建立的中药黄芩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系统考察改变部分色谱条件(不同仪器、色谱柱、柱温、流动相的洗脱梯度等)对黄芩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影响,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指纹图谱方法的普适性和耐用性作出了明确的评价。本研究可为黄芩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和方法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及色谱柱
仪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G1312A二元泵、G1315D DAD检测器,Agilent化学工作站;Waters 2690-996液相色谱仪配有2690系列四元泵、996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ennium32工作站。LC-MS-IT-TOF液质联用仪(Shimadzu,Japan),配有ESI源、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自动进样器、LCMS solution 3.50工作站;分子式预测软件(Shimadzu,Japan)。
4种色谱柱:1~4号色谱柱见表1。
1.2 试剂
甲醇(Fisher公司,色谱纯),无水甲酸(分析纯,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双蒸水(娃哈哈饮用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对照品: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阿替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5,7,2′,6′-4OH黄酮、粘毛黄芩素Ⅲ,是由天然药物学实验室制备,经纯度鉴定,均达到98%以上,符合要求。
1.3 药材
本实验检测药材共计83份,其中21份产自甘肃,10份产自山东,17份产自河北,12份产自陕西,13份产自山西,8份产自内蒙古,2份产自黑龙江,全部药材经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蔡少青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贝加尔黄芩的干燥根,凭证标本存放于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标本室。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将对照品适量溶解在70%甲醇溶液中,超声至完全溶解,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
2.2 样品制备
去粗皮,茎残基及根茎,主根剪成1~2 cm的短节,粉碎并过40目筛,在55℃下干燥2 h,迅速精密称定0.5 g,置入具塞锥形瓶中,加入70%甲醇50.00 mL,室温超声提取30 min,稍静置至澄清,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3 色谱和质谱条件
2.3.1 方法一
色谱条件:Agilent 1200液相色谱仪,色谱分析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A相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梯度洗脱见表2。
2.3.2 方法二
色谱条件:Waters 2690-996液相色谱仪,Intersil ODS-3色谱分析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A相1%甲酸水溶液,B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梯度变化见表3。
2.3.3 质谱条件
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喷雾电压4.5 kV,负离子模式喷雾电压-3.5 kV。加热模块(BH)温度为200℃;曲型脱溶剂管(CDL)温度为200℃。雾化气采用氮气(纯度≥99.5%),流速1.5 L/min,检测器电压1.70 kV。高纯氩气(纯度≥99.99%)作为CID碰撞气及冷却气。使用三氟醋酸钠(2.5 mmol/L)溶液对正、负离子模式m/z 100~1 000的范围进行质量数校正。使用自动采集模式,每一级自动选择基峰离子作为下一级的母离子进行碎裂。
2.4 色谱方法(方法一)的建立与验证
2.4.1 黄芩指纹图谱特征
结果表明,在274 nm检测下指纹图谱中13号峰峰面积最大,它是黄芩中含量最大的成分黄芩苷的峰;其次还显示了汉黄芩苷(20号峰)、黄芩素(24号峰)、汉黄芩素(26号峰)、千层纸素A苷(19号峰)、千层纸素A(27号峰)、去甲汉黄芩苷(15号峰)等含量较大的黄酮类成分,此外尚含阿替苷(3号峰)等非黄酮类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吸收峰明显,且多具有解热、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降压、抗衰老、神经保护、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等活性[5-8],故可以在本论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条件下,利用这些成分对黄芩进行综合的质量控制。
2.4.2 方法学验证
专属性试验是以空白溶液(甲醇)10 μL进样,按“2.3”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得到图1A中色谱图,说明基线平稳,对样品检测干扰较小。
在同批黄芩药材(产于河北省丰宁县围场镇,编号:5791,野生黄芩)中平行取样7份,每份重量20~30 g,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7份,分别进样10 μL,按“2.3”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进行分析,各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见表4。
取黄芩药材(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镇,编号:5786,栽培黄芩)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10 μL,6次检测结果的主要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保留时间的RSD值小于0.5%,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5。
在0、3、6、12、24、48、72 h对黄芩药材(编号:200709001)的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检测,主要色谱峰面积的RSD值基本小于5%,说明样品稳定性良好。见表6。
2.5 指纹峰的鉴定
在“2.3.1”项下方法一色谱条件下,利用对照品对黄芩药材中10个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苷、千层纸素A、阿替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5,7,2′,6′-四羟基黄酮、粘毛黄芩素Ⅲ进行了指认和鉴定。并参照参考文献中黄芩成分的MS裂解规律和紫外吸收特征,对黄芩指纹图谱中其余的17个主要色谱峰进行了鉴定。图2A为黄芩提取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总离子流图,图2B为相应的紫外色谱图,测定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3份黄芩提取物指纹谱中均有1~29号峰,即这29个峰为黄芩的共有峰。其LC-MSn 数据见表7,依照紫外吸收和裂解规律推断未被鉴定的两个化合物7、10应是黄酮类六碳糖苷和六碳糖苷酸。
2.6 指纹图谱的影响因素
2.6.1 不同检测波长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样品编号为6628的药材(产于河北省丰宁县,野生黄芩)供试溶液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其他条件同“2.3”项下方法一,比较在不同波长(250~350 nm)下总峰数和各主要色谱峰的面积及相对色谱峰面积(以黄芩苷峰面积为100%)、指纹谱总峰面积,发现检测波长对指纹谱有显著影响。
2.6.1.1 不同波长下检测到的色谱峰数不同,274 nm下可检测到色谱峰数为62个,350 nm下仅能检测到38个色谱峰,14、22、29号色谱峰不能被积分。见表8。
2.6.1.2 色谱峰面积和相对峰面积在不同波长下差异很大。以1号峰二氢粘毛黄芩素Ⅰ为例,在274 nm处峰面积为521.8 mAU·s、相对峰面积为1.1%,350 nm处其峰面积仅为74.2 mAU·s、相对峰面积为0.8%,而在300 nm处其峰面积为665.0 mAU·S,约是350 nm处的9倍,相对峰面积为2.4%,约是350 nm处的3倍。
2.6.1.3 与274 nm下的色谱图B相比,A、C、D图的1~8号峰群、9~11号峰群的模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见图3。
综上,检测波长的变化对指纹图谱化学轮廓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6.2 不同色谱柱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1~4号的色谱柱的色谱行为进行考察,其他条件同“2.3”项下色谱方法一,检测黄芩药材样品(产于山西省榆社县,编号:Hq2001004,栽培黄芩)的供试溶液。得到色谱图(图4),对照紫外光谱,对1~29号化合物进行标示。
2.6.2.1 使用3号柱、4号柱(方法一所用色谱柱)检测到的指纹图谱轮廓接近,二者图谱中色谱峰出峰种类、出峰顺序一致,除10号峰外,其他1~29号色谱峰均得到分离。
2.6.2.2 1号色谱柱上化合物的保留时间改变,典型的24、25号色谱峰较3、4号柱保留时间前移,分离度降低,没有分离出21~23号色谱峰,但出峰顺序与3、4号柱一致。
2.6.2.3 2号色谱柱出峰顺序与1、3、4号色谱柱不同,24号峰出峰在21号峰之前,没有检测到22号色谱峰。
综上,不同品牌型号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检测到的黄芩指纹图谱化学轮廓很不一致。例如2号柱,它是苯基-己基柱,由于保留特性与C18柱差异较大,故造成了出峰顺序的改变,从而导致指纹图谱化学轮廓的显著改变。
2.6.3 洗脱梯度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对流动相甲醇-1%甲酸水溶液4种不同的洗脱梯度(表9)进行了考察。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为274 nm,Agilent1200色谱仪,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样品为药材(产于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编号:5607,栽培黄芩)的供试溶液,进样量10 μL,得到色谱(图5)。4种洗脱梯度下,虽然化合物的种类、出峰顺序一致(图5),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相对峰面积(以黄芩苷峰面积为100%)较为接近(表10),即指纹图谱的化学轮廓基本一致,但是1~29号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有很大变化,且一些峰面积较小、保留相近的化合物没有得到完全分离。说明洗脱梯度变化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很大。
2.6.4 多因素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影响
在274 nm检测波长下,改变其他条件以考察色谱方法普适性、耐用性。在方法二色谱条件下得到黄芩药材(产于黑龙江省杜蒙县一心乡,编号:99002,野生黄芩)的供试溶液的色谱图(图6B)。对照紫外光谱对方法二检测的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标示,与原方法色谱图(图6A)相比,可见两种方法检测到的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化合物种类、出峰顺序没有发生改变,提取物指纹图谱化学轮廓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指纹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 讨论
本文利用83份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建立了包含29个共有峰的中药黄芩HPL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和LC-MSn技术对其中的27个化合物进行了指认和鉴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所建立的黄芩HPLC指纹图谱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可用于黄芩药材的化学轮廓研究进而评价黄芩的质量;利用此方法,进一步从化学角度对不同规格和产地的黄芩药材进行比较,与课题组前期所做的对不同规格的黄芩药材及非道地与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效学试验[9-10]比对,可用于黄芩谱效关系的研究。
但是指纹图谱方法在实际应用条件下运行时,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考察了不同检测波长、色谱柱、洗脱梯度以及综合测定条件对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检测波长对黄芩指纹图谱的化学轮廓影响很大;分别使用不同色谱柱、不同柱温、不同洗脱梯度的情况下得到的指纹图谱,虽然化合物种类、出峰顺序都没有明显变化,但是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会导致提取物化学轮廓发生较大的改变。变换色谱仪厂牌和柱温亦可以对指纹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黄芩指纹图谱在实际应用中须严格控制规定的测定条件和各种因素,以确保所得指纹图谱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
[2] Lei Zhang,Ruo-Wen Zhang,Qing Li,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fingerprints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utellaria Radix by HPLC-DAD and LC-MS-MS [J]. Chromatogr,2007,66(1-2):13.
[3] Guozhu Liu,Jinyu Ma,Yingzhuang Chen,et al. Investigation of flavonoid profile of Scutellaria bacalensis Georg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A,2009,1216(23):4809.
[4] Guozhu Liu,Nautiyal Rajesh,Xiaosong Wang,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lav onoids in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J]. J Chromatogr B,2011,879(13-14):1023.
[5] 黄群.黄芩的药理活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5):226-227.
[6] 刘金霞,王立平,徐晓惠.黄芩茎叶总黄酮对W256瘤细胞引起大鼠骨侵袭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25-126.
[7] 左亮.黄芩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57-2158.
[8] 王瑞婷,张建新,董雅洁.黄芩茎叶总黄酮对AD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26-928.
[9] ,蒋亚杰,梁艳等.黄芩不同规格与化学成分及内在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26.
对于书籍和专著应按下列顺序注明: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页码;
对于论文应按下列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目、刊物名,年、月、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
著作类
[1] 安德烈·A·德瓦尔著,汪开虎译.绩效管理魔力[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罗伯特·S·卡普兰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亚瑟·W·小舍曼著,张文贤译.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德)吉仁泽著,刘仁芳译.适应性思维—现实世界中的理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美)科林·凯莫勒著,贺京同等译.行为博弈—对策略互动的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美)斯科特·普劳斯著,施俊琦、王星译.决策与判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美)奚恺元著.别作正常的傻瓜(第 2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加)罗伯特.巴克沃著,艾茂林译.绩效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9] LYNNEM,HANNAY.Making the Conceptual Shift: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
期刊论文
[1] 韩进,杨佳. 大学生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维度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5) .
[2] 李艳.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探讨[J].当代经理人, 2006,(15) .
[3] 玉勇,王利彩,李晓博. 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J].消费导刊, 2010,(6) .
[4] 张祥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绩效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4) .
[5] 郝振君,周福盛. 高等学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0,(4) .
[6] 蔡红霞,李萌.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建议[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7] 曹嘉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立[J].经济师,2003, (9).
[8] 纪新华.关于绩效考核最终目的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
[9] 邓高权.绩效考核中的核心问题及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 (8).
[10] 陈晓端,闰福甜.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6).
[11] 杨杰,方俐洛.关于绩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 (2).
1)教学内容丰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医药文化知识内容丰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于教学课件给医学生系统传授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使用课件制作过程中的许多功能给学生们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可以加强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热情,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医学生的视野。
2)信息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课时容量,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能够为医学生讲授的更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将难点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突出出来,使医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课件中可以使用图片、影像、网络等信息把中医药文化知识向医学生系统的展现出来,使每一次上课的课堂内容都十分充实,信息量要比只从书本上学习的大很多,增添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课堂上只是通过板书来学习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不仅每节课所能向学生所能讲授的教学内容有限,而且由于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书写过多的板书,浪费了大量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并且学生也会感觉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然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老师可以从每节课中的繁忙的板书书写环节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讲授课堂上,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一边讲授,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是课堂的讲授内容更加精彩、生动,教学课件上所能容纳的讲授知识量更大,教学效率会比传统教学模式高很多。例如:在做中医药文化知识课后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感觉练习题的难度较小,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有种习题做起来难以适应的感觉。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老师可以把练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完成,把握好有效课堂讲授时间,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是教师从观念上和方式的改变,而且从以前的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的各项素质前面提高的方向转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教师和同学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多媒体教室可以给老师和医学生创造一个肃静、洁净和利于大家学习的环境。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于过多的板书而每次都要擦黑板,减轻了老师的体力劳动,并且不会因为擦黑板而产生大量粉笔灰被老师吸入体内而引起身体上的不适,或者长时间写粉笔而使手指发发炎,教室内靠近黑板的同学也不再会被课堂上产生的粉笔灰所困扰,同学的注意力又可以跟随老师的讲授知识点重新回到课堂上来,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对老师的身体健康还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有益的。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能够使教学课件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备课效果也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学习使用更多的多媒体电子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特点,对于中医药文化教育的老师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外,还能教育更多的医学生掌握祖国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具有的责任和素质。
4)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所需要的课件、影视文件等资料来丰富自己所做的课件并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形式,最终实现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授课风格和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还能使医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由于网络上的多媒体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必定会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再适应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的要求,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教学来讲是势在必行的。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质量的好坏是由若干因素所造成的,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多少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讲授课程的一种方式,合理地融入传统的中医教学形式中,它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的效果上,而且必须服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医药文化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徐海利齐峰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关键词: 文化背景 外语学习 韩国语教学
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直片面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将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误认为掌握这一形式便可在交际中得心应手,结果忽略了作为语言载体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外语教学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外语”等现象。究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度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为适应冷战需要,苏联政府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严格的控制。结果严重扭曲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使我国外语学习和相关文化教学严重脱离。随后,“”“否定一切”的主张彻底排除了外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导致了外语教学的大倒退。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等级考试等指挥棒的影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应试色彩越来越浓。这使得各高校的外语教学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片面地强调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虽能顺利通过外语等级考试,能够造出并讲出许多符合语法和规则的句子来,但是缺乏在特定场合下适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民族文化的言语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致闹出笑话,导致交际失误。
3.教学主体自身的因素。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作为外语语言学习的主体,对于文化背景学习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乏相关实践性训练,导致教学过程中有失偏颇。
二、文化背景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必要性
1.是由语言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文化具有多义性。广义的文化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概况,以及社会背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等。因此,外语学习不能脱离文化背景,只有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才能熟悉掌握并恰当运用外语。
2.是由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所决定的。
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包含并影响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善,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正如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所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3.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契机,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人才有巨大需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的交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传授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国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说、风土人情和社会风尚等,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文化背景导入外语教学的途径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而且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透彻,从而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能够运用外语准确、熟练地进行交流的教学目标。以韩国语学习为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到韩国语教学中。
1.把握词汇、习语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在韩文学习之初,讲授韩文字母及发音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 ”的创制时间、原理、过程,以及创制韩文之前韩国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韩国文字的理解。再如:“ ”,直译为“喝了海带汤”,而在韩国社会生活中这句话用来表示职场退步或者考试失败。
2.注意文化差异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涉及韩国文化现象时,应即时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韩国语词汇“(我们)”,韩国人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 ”这个词,像“ (我们公司)”、“(我们国家)”,这些词汇在中国也比较常用,但像“(我们妈妈)”、“ (我们妻子)”可能就令人费解了。这时应借此引申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韩国人之所以喜欢用“ (我们)”,是因为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韩语中的这种“无我意识”。再如:汉语有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而在韩国语中则说“ 。(说老虎,老虎就到)”,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差异。
3.重视文化因素的分类。
根据韩国语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可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如下分类。
(1)韩国文化象征:韩国文字,太极旗,韩服,泡菜,烤肉,佛国寺,石窟庵,跆拳道,高丽人参,宗庙祭礼乐,等等。
(2)语言文字类:韩国文字,敬语系统,俗语习语,以及《三国史记》、《三国遗事》、《朝鲜王朝实录》等古典史籍。
(3)精神宗教类:儒家文化,家族文化,以及佛国寺,海印寺,梵鱼寺,明洞圣堂,天道教会馆等宗教建筑。
(4)生活节日类:衣食住行,冠婚丧祭,尤茨,跆拳道,摔跤,跳板,拔河,假面舞等传统游戏。
(5)科技、教育、艺术类:日晷,瞻星台,测雨计,现代科技;陶山书院,屏山书院,绍修书院,成均馆,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音乐,体育,美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等。
(6)文化遗产类:佛国寺,石窟庵,昌德宫,景福宫,瞻星台,圣德大王新钟等历史文化遗产;世宗文化会馆,艺术殿堂,现代美术馆,国立中央博物馆,世界杯赛场,乐天世界,63大厦,EXPO科学公园,奥运会赛场等现代文化遗产。
(7)著名人物类:世宗大王,李舜臣将军,李,申师任堂,李珥,丁若镛,金兴道,等等。
4.结合教材,引申相关文化知识。
在韩国语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化教育。如:结合日常用语向学生讲授韩国的日常礼节等;结合课文内容,投影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饮食文化,节日风俗,传统艺术,传统游戏,影视艺术,等等。
四、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外语学习不应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拓宽视野,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营造外语学习文化氛围,从而启迪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恰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德伟.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许闽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福建轻纺,2003.8.
[3]张优.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钟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5]李龙海.方今淑.中韩文化差异与韩国语教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