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18: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录音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南音;社团;文化;传承;发展;保护
一、源远流长的福建南音
1、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南管、五音、郎君乐等,是一种揉合古代音乐神韵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它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较丰富、较完整的大乐种。南音的记谱法、润腔法、乐器构制、演唱演奏方式等保存了汉唐以来音乐的许多特点,它为研究中国音乐史提供了许多珍贵、鲜活的材料,被誉为“一部活的音乐史”、’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2、音乐组成丰富。福建南音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指”即“指套”,是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指套虽有唱词,但较少演唱,大都只作器乐演奏。“谱”,即器乐曲,是无唱词、有琵琶弹奏法、纯乐器演奏的套曲。“曲”亦称散曲或草曲,有词有曲。“曲”的数量甚多,有上千首。“曲”的内容有叙事、写景、抒情等,保存了大量宋元南戏、明杂剧的情节与唱段,是南音中最受群众欢迎的部分。
二、南音研究概况
1、曲谱整理。早期的南音研究主要是曲谱的修订和整理,主要有编于清代的《文焕堂初刻指谱》、民国初期林祥玉的《南音指谱》、林雾秋的《泉南指谱重编》等。解放后陆续整理出版的南音曲集有:《南曲选集》、《指谱大全》、《南音指谱大全》、《南管精华大全》、《南管指谱全集》、《南音锦曲选集》、《闽南音乐指谱全集》、《福建南音》等。
2、溯流探源。溯流探源是南音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至今学术界仍未形成统一定论。仅以南音的历史分期为论,就有四说。(l)何昌林提出前期南音源于唐代的燕乐歌曲及五代北宋的细乐,后期南音形成于明代;(2)孙星群提出南音源于汉唐,肇基于五代,形成于宋代;(3)吕锤宽提出南音奠基于唐宋以前,成形于宋元,发展于明清;(4)沈冬提出南音蕴育于五代以前,形成于元明,成熟于明清迄今。当代社会,不同的学者对南音的起源年代仍有不同看法,但本人还是认为,南音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前,如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
三、南音发展现状
1、在抗战时期和时期,“南音”发展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挠,而改革开放等国家政策给厦门南音带来了又一次生机。在政府文化部的支持下,许多南音社团和场馆得以恢复和成立。这些南音社团有固定的场所,并制定了各自的会员章程和规章制度,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轮流活动,一般每天都有两、三个曲馆在活动,曲馆会员之间经常来往交流。还经常代表厦门市、福建省在全国各个地方进行表演和交流,海外南音组织更是将南音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2、虽然随着国家对南音艺术文化的逐渐重视和保护,整体上南音有了一个新的发展,但就厦门南音的发展来讲,仍然存在着很多令人堪忧的现象,在利用课余时间,我对厦门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南音社团进行了走访调查。今日的金华阁已经少去了往日的风采,所有的室内物品均来自于海外华侨和事业单位的捐赠,但早已陈旧不已,室内布置单调,格局简单,早已是藏在熙攘闹市里的偏僻小巷,一楼也已经作为店面出租,把场馆简设在二楼的大堂里,除了牌匾还依稀可辨,我们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深居简陋的地方!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厦门市政府对我们南音社团扶持力度仍有不足,很多社团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长久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南音对人的影响
演奏南音不是为别人表演什么,听南音或介绍南音也不是为了炫耀音乐素养,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跟随心意,或自娱、或养性都是对着自己的心灵,而非取悦别人。有趣而极具启发的是—凡真能感动自己的艺术,几乎都能感动别人,但是,极力想感动别人的艺术,不一定能办得到这一点。
五、南音传承与保护
1、政府: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保护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政府往往能够以强大的号召力,财力,物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能把发展和继承南音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民间: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艺术形式都是通过祖辈相传,民间艺术交流而延续至今。南音在闽南地区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与群众的关系紧密,甚至于在有的地方只喜爱演奏南音,这一点在余承尧《南管音乐问答》一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南管在闽南,是唯一的音乐,老少皆知,单就我们永春县来说,每个乡村都有南管音乐的组织,每年乡间于秋收以后利用农闲时间学习弹奏弹唱,大都属于成人,唱曲则以年幼者居多,故曰之小唱”。3、专业团体:“专业团体”指的是由政府所辖的艺术表演团体,它由政府主办,具有示范性、代表性,是南音传承的重点团体。福建省共有两个南音专业团体,一是厦门南乐团;二是泉州南音乐团。4、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作为教育阵地,成为当今社会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之一,学校对于传承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其地位及意义是不可言喻的,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或是依靠民间与专业团体的维持,是不足以长效地进行传承的。5、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承接政府部门的部分社会功能,满足南音文化的需要。研究机构可以运用自身职能,组织、领导、指导南音团体或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南音传承活动。充分利用政府职能手段,以灵活多变的研究形式,满足社会与民间的南音学术交流与研究的需求,是当前南音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6、优秀艺术家:传承人的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保护中最重要的问题。老一辈的南音艺术事业从事者,既具备时代的阅历,又有很好的技艺。无论是从教育、创作、传播各个方面来讲,优秀的艺术家本身也在推动着南音的艺术发展。他们呼吁文化传承,创作跟时代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传播南音文化,引导下一代人的学习继承。
六、保护措施
1、指派专职音乐干部会同老乐师一起进行续谱,进行录音录像,形成完整的音像资料予以保存。2、充实各个乐团的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搜集相关实物资料开辟展馆,配备专职人员对历史资料进行维护管理。3、打破乐师传统封闭的教学思想,广一泛吸纳有志于古乐演奏的青少年,培养出一支技艺娴熟的年轻演奏队伍。培养年轻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对本地民间音乐文化的浓厚情感和审美观。4、对老艺人的日常生活及艺术活动给予保障,加大教育培训和曲目的挖掘、考证、研究、整理、建档等项工作人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向社会广为募集经费,建立古乐艺术基金,用于对古音乐的保护与振兴等。
【关键词】许秦豪电影剧作模式人情关系
近日,由驻华韩国文化院、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举办的韩国著名导演“许秦豪”邀请电影展在北京电影学院剧场拉开帷幕,其中展映的四部影片是《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1)《外出》(2005)、《幸福》(2007)。导演对于转瞬即逝的爱惜的把握和生命无常的追问延续其中,影片的叙事节奏舒缓细腻。影像风格唯美清新,不疾不徐地讲述着一个个都市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国内、国外均取得不俗票房成绩,其中影片《八月照相馆》(1998)获得韩国大钟奖优秀新人奖《春逝》获得动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外出》(2005)《幸福》(2007)分别入围多伦多电影节竞赛单元等多个海外电影节。
美国学者罗伯特・科恩在《戏剧》一书中提到:“在某个作家的作品中发现一个模式,通常在本科生的论文中不会有类似的发现,而专著似的博士论文中才会更多一点。虽然如此,这仍是评论戏剧或任何艺术论文写作的最终极目标。在个别戏剧作品中发现审美或编剧法意义上的模式,不仅会使被讨论的作品的性质更明确,更是对整个艺术来说都有所启示的亮光。”从剧作模式的角度看,情感大师许秦豪这四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都同属于“人情关系”模式之“异性模式”。作为电影剧作模式之一种,人情关系模式的电影剧具有相似的特征:重细节不重因果的叙事论证手段,剧作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相对温和、复杂、微妙的人际情感关系。如《水中刀》、《我们俩》、《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等等。
作为一种叙事类型,人情关系模式影片在两个基本人物的设置上,根据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可还原为集中配对模式:长幼模式、异性模式与同性模式。就总体而言,“电影模式是‘类’化而不是个化的,电影剧作模式具有持续性,也是人类重复性文化策略在剧作中的应用。有些电影模式由于其表意对象属于人类永恒性母题的范畴,就将会跨越时空的局限,在整个电影发展进程中绵延不断。”比如,表现人类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的影片本文会构成一个持续性特强的电影模式,只要人类忠贞之心不灭。电影这一媒体形式不亡,这种电影形式就将永恒地持续下去。从叙事策略关照许秦豪电影剧作,会发现他的影片无疑是将“人情关系模式”这一范例反复应用的成功典倒。
从影片《八月照相馆》、《春逝》,到后来的《外出》、《幸福》,这些影片在人物关系设置上非常简单,自始至终,导演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异性配对模式。通常,在人情关系模式的影片中,异性模式基本构成为一男一女。按照“二人从陌生――相识――相知相爱――分离(或重合)”的人物关系发展过程”来组织情节,展示关系,折射出该类剧作的“/慰籍”主题。在这类剧作当中,具体情节之间重细节而不重因果,推动影片剧情进展的是两个人的关系的发展、变化,或者是人物之间相互发现的过程。与常见的“冲突支撑剧作”的剧作不同,其中,情节之间的细节积累支撑剧作,层层聚集,渐变式的积累直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来临时打动观众。几部影片着重展示的阶段。是二人在相知相识相处的过程,和二人的愉快时光、对一段段纯美的爱情的描绘。无论是《八月照相馆》的摄影师利用影像保存生命终结前的美好时光,还是《春逝》白勺录音师透过录音尝试捕捉来去无踪的爱情,或者《外出》中以时间的外部流程为框架,展示两个人物问难以言传的复杂状态,《幸福》中关注两个主人公由相爱到分离过程分离的论证,都是这种细节支撑剧作的渐变过程。
通过表格,考察这~模式下四部影片的影片的情节动力、结局、主题等,不难发现:
人。隋关系剧作在整体结构上有稳定的叙事模式,即“相斥――相爱――分离(或面临威胁)――重台”的人物关系发展过程。在这个叙事规范式中,“分离”的母题恒定地存在于每一个人情关系式的剧作中,有其内在的审美心理依据。“死生事大”,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生命与死亡都是反复被讲述的主题。爱本能与死本能的主题是一直贯穿于人类艺术史的亘古命题,死本能的能量释放使得人在体验悲剧性情感时能带有某种意义上的。通过列表,可以看出。许秦豪的这四部剧作,完全遵循“人情关系剧作”模式“相斥――相爱――分离(或面临威胁卜重台”的设计套路,其中“重合”的部分被省略掉,四部电影的剧作设置严格按照这一模式建构故事。
在考察影片看似淡化情节的叙述方式时,会发现传统的戏剧元素“突转事件”依然存在,而这些事件往往并非来自外部的突发事件或者生硬的“机械降神”,情节的驱动力来自之前铺陈交待过的人物内在,具备相当分量的情节逻辑,这也使得剧作设置较为合理自然。考察每部影片结尾:影片均符合“离开”(离开恋人的设置出现3次、撒手人寰的设计出现1次)这一原则,从而使剧情充满悲剧色彩,增加了叙事张力。在爱情剧中。追求悲剧美常常会使用类似手法,主角的死常常唤起观众的悲剧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任何艺术都是依赖于人内心情感一这一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来创造和传播的。电影剧作的情感本性决定电影艺术的创作与互动就是人类的情感互动。“情感传递”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征,“情感传递”在艺术创作的不同状态中呈现出流动与阻遏的现象,这都来自于艺术创造主体――作者对情感的把握程度。在许秦豪四部电影所有视听段落的点之后,是人物内在细腻深刻的情感较量。以人物内在情感关系的流变为潜藏的叙事脉络――这也是人情关系剧作模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