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运营模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19: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运营模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运营模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割裂营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协议,通过兼业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二)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

(三)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2001年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2004年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二)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渠道的整合。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

(三)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第2篇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协议,通过兼业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二)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

(三)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2001年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2004年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二)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渠道的整合。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

(三)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5.公司应建立各子公司和渠道都能一定程度分享的客户信息资源系统,这是做到客户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工具,也使渠道整合成为可能。

6.交叉销售应要求各渠道销售人员具备综合的销售技能,因此需整体提高销售人员综合和专业素质,销售人员除应具备保险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投资理财、资金运用、财务税务、生活审美知识等,真正成为客户的风险管理顾问、理财顾问、生活顾问。

第3篇

关键词: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割裂营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协议,通过兼业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二)国际国内保险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转型

我国已加人WTO并已于2004年12月11日起全面开放国内保险市场,随着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企业都在寻求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平衡,追求又快又好地发展,注重内涵价值、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成为保险公司的明确思路,如中国人寿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正在实施“积极均衡、整合转型、创新超越”的发展战略。

(三)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客户满意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随着中产阶层的增加,综合性金融投资与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金融保险机构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三、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

我国保险公司为减少目前的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主动适应变化了的营销环境,“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应成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的内涵及优势分析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Cross-selling)”指以客户为导向,整合公司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实现公司内部或公司之间各销售渠道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客户资源,发现或挖掘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销售多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多渠道一体化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客户销售本公司A产品的同时推销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B产品或服务。在销售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公司一切可能的资源来进行营销活动,这些资源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或集团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包括合作伙伴如兼业机构的资源。在可利用的资源中,渠道资源是关键资源,因为渠道资源能直接带来客户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及硬件资源等。

保险公司在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方面不乏成功经验。2001年12月31日,台湾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以国泰人寿为经营主体,另外成立了国泰产险、国泰世华银行等三家子公司。2004年3月开始,国泰产险通过国泰人寿以及国泰世华银行开展共同行销,收取了1100亿元台币保费,占国泰产险总保费的65%,国泰人寿营销员单月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3548万元新台币。与其相似,2005年平安公司也通过寿险营销员综合开拓渠道获得13.7亿元的财产险保费,人均贡献财产险保费达9300元,且其综合开拓(u业务在2006年前几个月依然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增强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客户的综合性需求因公司的交叉销售行为而得到满足,该客户自然满意,满意的客户又会重复和扩大购买,而客户购买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越多,其流失的可能性就会越小。来自银行的数据显示:购买两种产品的客户的流失率是55%,而拥有4个或更多产品或服务的流失率几乎是零。一个赢得大量忠诚客户的企业因为口碑效应其企业形象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2.可以扩大销售,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客户一次性购买所需要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本身能使公司扩大销售,客户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后变成忠诚客户进行终生购买及介绍他人购买也能使公司扩大销售;而经验统计数据已证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只是开发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6,还有老客户的转介绍带来的规模效应也能减少营销成本。销售扩大,成本降低,自然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

3.能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客户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必须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从而为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客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这些客户信息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性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营销,共享客户资源。

4.能促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效率,并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公司的营销资源。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促进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融合与相互协作,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并提升了营销人员的活动率、绩效与产能,提高了营销人员的收入,稳定了营销队伍。

(二)对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构想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客户满意”原则,能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能让客户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最大的覆盖最合理的成本十最大的产出”原则,营销资源的配置应与市场覆盖率、合理成本率和销售绩效率等紧密结合;三是“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原则,要把一体化交叉销售打造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保险公司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架构“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

1.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如团险直销渠道、个人营销渠道、网络、邮寄、电话等直复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渠道。对不同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如对某团体销售团体保险的同时发现其中一些成员有个人保险需求,于是向其提供个人保险产品,这便是团险直销渠道的产品与个人营销渠道的产品的整合;又比如,某客户向A公司的个人人买个人保险产品的同时提出想买车险,该销售人员向其提供了B产险公司的车险产品,这便是寿险公司产品与产险公司产品的整合。整合不同渠道产品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需要保险公司在公司内部不同渠道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同业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机制(包括客户信息分享、联合开发产品、协作进行培训等机制),通过联合为客户提供互补性强或关联性强的产品。以这条思路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交叉销售模式:一是团体直销产品直复(网络、电话、邮寄)营销渠道产品个人营销产品,这其实是保险公司所有权式渠道与管理式渠道的整合;二是寿险公司产品产险公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银行产品、保险公司产品邮政产品、保险公司产品证券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基金产品等,这5种方式其实均属于保险公司内部可控渠道(包括所有权式渠道和管理式渠道)与外部契约式渠道的整合。

2.以同一产品来整合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即让来源于不同公司和渠道的客户能购买到同一种产品。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银行客户如果不与个人营销员打交道,就只能买到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而当前银行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客户的选择性不强。而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十条”、保监会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金融保险企业可进行综合经营和交叉销售,2005年保监会出台的62号文件也已从政策上解除了不同营销渠道之间对产品销售权限的限制,只要愿意,一个金融保险公司可销售各类金融保险产品,一个金融保险公司的各种营销渠道能销售公司各种类型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应尽快运用好政策,既整合好公司的营销资源又满足好客户的综合性需求。

(三)保证“整合资源,交叉销售”模式成功运行的对策

1.需正确理解“整合”与“交叉”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交叉”与“混合”属于不同的概念,交叉与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或多方搀和在一起,对公司和渠道进行差异化定位仍然要保持,不同公司和渠道应该有各自明确的营销侧重点,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如对个人人队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高绩效销售队伍;强化团体直销人员的团队攻关和职场营销能力;加强中介渠道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等。但应该看到不同渠道之间的关联和共性,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交叉销售。

2.应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产品体系应包括:一是为配合不同营销渠道特点而开发的渠道专营产品,如分别适合于银邮渠道、团体直销渠道和网上渠道销售的银行储蓄型分红产品、团体意外产品和电子化产品等,不同渠道产品除价格有差异外,应在保险责任方面增加差异,否则不同渠道产品容易相互替代,并易导致渠道冲突;二是适合所有渠道销售的大众共性产品,如卡折类短期意外保险产品;三是特定客户群系列产品,如女性保险产品套餐、家庭保险产品套餐等;四是为特别对象量身订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别保险方案,如为某明星、知名企业家特制的保险方案等。客户需求的多元是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形成的依据,而多元化、多层次产品体系又是整合资源和交叉销售的前提和原因。

3.应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又如某公司分别负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三个中心”因“客户经理制”和“首问负责制”而被整合起来,个人业务部、团险部和中介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4.应建立既有区别又有融通的渠道考核机制,如对个人营销员的考核,个人业务指标和人力发展指标成为考核重点,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团险业绩和中介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其考核指标,计算业绩,兑现奖励,调动交叉销售的积极性。

第4篇

1.1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

手机电视是传统信息接收方式的一种补充,它弥补了社会人群的信息接收结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只要身处其中,人就需要信息。人们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但是有时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想要的信息没有及时看到或听到,这种时候手机电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

1.2交互性和娱乐性

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是电视的一个革命,单纯的广播式将会被互动式所取代,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收取和选择,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操作。

2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

2.1电信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该种运营模式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在国际上,很多移动运营商早就认定手机电视将是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有可能在将来取代现在的语音服务或者短信服务。在这种运营模式下,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或者重新建设一个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为实现技术的地面广播网络,并可以利用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上行的用户管理,鉴权和计费。在这种运营方式下,广播电视部门不仅提供服务内容,而且还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频段供其建设地面广播网络。如果移动运营商仅仅是单纯的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下行的手机电视业务,则广播的频率资源需要使用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频率,或者采用IMT-2000扩展频段,或将来的IMT-Advanced的频率。如果移动运营商另外建设新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除了需要蜂窝的频率外,还需要广电现有的UHF或者VHF频段建设地面的数字广播网络。

2.2广电运营商单独运营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试验系统和计划商用的系统都是广电系统建设和组织的。广电系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手机电视,既可以采用卫星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地面广播实现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广电系统在手机电视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既有VHF/UHF和广播卫星的频率,又有广播的服务内容,但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会产生一些阻碍:(1)用户认证问题;(2)计费和收费问题;(3)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

2.3合作运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移动运营商提供上行服务,负责用户的鉴权、计费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广电网络负责提供下行服务。合作之后广电运营商不必再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同时,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交互和互动还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合作解决了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不必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大量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可以获得相当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自身的收益。

2.4中国手机电视业务运营模式分析预测

手机电视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两个阵营的旗下:电信运营商掌握着终端和上传网络,而广电部门从本质上可以界定为SP(增值服务提供商)或CP(内容提供商),是内容和下行网络的主导者。双方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段绕开对方的权力范围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比如广电部门可以使用MP4和车载电视作为接收终端,舍弃上行通道,只做广播和直播业务;而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升级2G或3G网络,加大下行带宽,开展视频点播和互动业务。

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在我国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中,广电和移动运营商合作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合作,广电与移动运营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上、下行网络,这样推行手机电视业务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将成为手机电视业务长期发展的关键,广播电视技术和移动网络二者的融合将会是手机电视业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广电业与电信业多年的竞争合作关系十分微妙,要实现真正的融合,还有待时日。不过在手机电视发展的初期,移动运营商也可单独运营。

3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

3.1管制政策方面

各国管制的主要内容包含频率分配、许可证发放、行业运营管理等,而各国有着不同的限制政策。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全面的有关政策出台。

3.2恶劣的无线接收环境

无线接收环境带来了多径问题,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路径的发射信号的矢量叠加。

手机电视业务必须为以不同速率运动的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可靠的视频传输,包括基本静止的室内用户,低速跑动的移动用户(小于30km/h)和处于高速运动的车辆中的用户(大于100km/h)。接收方相对于发送方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此频移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它会导致相邻载波的干扰,影响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系统设计者希望解调器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它是衡量无线电信道时间选择性的尺度。

3.3手机电视使用终端

在手机系统设计中,功耗是设计者最为关心的因素之一。移动电视业务的引入不能以过多地牺牲待机时间为代价,毕竟手机的首要功能是通话。以往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比如DVB-T,虽然在高速运动下有不错的接收性能,但并没有为移动接收的功耗作特别的设计和优化;目前较省电的DVB-T前端也要消耗约300-500mW的功耗,这对手机的电池而言,还是不够经济。在移动电视业务给手机引入的功耗中,接收前端大约要占到80%的比例,因此,选择针对功耗专门设计的移动电视标准,设计低功耗的调谐器和解调器,是芯片设计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结语

手机电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相互融合,以及业界为手机电视所做的诸多努力,手机电视的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郎保真.手机电视的频率使用及在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J].移动通信.2006,(7).

[2]李立宏,黄金.手机电视接收端系统层解析与实现金[J].电子技术应用.2007,(10).

第5篇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QQ、微博、微信、米聊等社交化网络平台不断涌现,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一方面,消费者产品需求变化更大,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必须经常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产品,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再采用大规模生产模式,而应追求大规模定制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可以低成本地吸收消费者参与设计,并与其它企业协同进行设计、制造、销售等活动,这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缩短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周期,提高了快速响应市场能力。

2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网络经济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业运营方式,它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商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2.1对生产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生产要做计划安排和有效控制,日复一日重复生产,对生产进行持续改善。因此,中小企业常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虽有利于职责的明确,但各部门交流不畅,对外在环境变化反应缓慢。网络经济时代具备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更新也快、信息媒介多样化的特征,因此要求生产组织结构反应灵活快捷。需要减少管理层次和增大管理幅度,调整部门职能化的单一组织结构形式,注重采用基于业务流程和任务导向的团队小组工作形式,让组织结构富有弹性,能适应企业之间联系更加快捷、共享过程控制和利益的企业间动态联盟组织构建的要求。

2.2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改造使得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使信息流与物流传递速度提高,生产商之间、生产商与消费者以及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和物料的传递更加快速准确,有效提升了生产商的市场适应能力。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与整合,使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成为趋势,企业生产的适应性与敏捷性大大提高。基于Web技术的ERP、CRM和SCM管理软件的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传统制造业的运行效率;

(2)网络采购不仅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

而且提高了采购的透明度,降低了采购人员的成本。中小企业还可联合其它企业进行网络集体采购,提高采购议价能力。

2.3对生产运作模式的影响

(1)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

企业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等众多方便快捷的企业与顾客双向交流方式,可以让全球各地的顾客能及时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提出意见,参与设计,如海尔的众创意社区、小米的手机社区、宝洁的创新社区等。因此,在工业经济时代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模式已不适合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大规模定制在网络经济时代成为现实;

(2)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网络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的调结构进程,实现了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并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3)从实体经营向虚拟经营的转变。

中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虚拟经营有着内在的需求。虚拟经营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环节,将其它业务环节通过联合、委托、外包于其它企业,借助外部的力量进行资源整合以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这种虚拟经营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3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生产运营模式转变的对策

3.1重塑企业文化

管理变革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员工的支持。中小企业在调整转变生产运营模式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时,不能忽视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而简单地让员工执行。否则,员工会由于对新的管理模式不了解,思想上可能出现抵触变革的情绪,导致拒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对统一员工思想认识和行动的作用,在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之前就要重塑企业文化,将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新的经营理念、人才观、发展战略等通过各种宣传、培训等形式灌输到每个员工,使得员工能够认识到生产运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从而为生产运营模式的顺利转变提供思想基础。此外,网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塑造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3.2制定信息化发展实施战略

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明确信息化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建立企业网站、实施生产运作过程信息化、数据处理信息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步应用ERP、SCM或诸如酒店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管理软件等等,以上信息化措施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的制定。中小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考虑,确定信息化目标、实施步骤、实施重点等,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组织实施,加强领导和控制,确保信息化实施取得效果。

3.3组建专门化网络信息部门和队伍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而推出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近一两年获得广泛应用的微博、微信、互联网金融、LBS定位寻找附近的人和商家、O2O、二维码、手机支付等等。为跟上网络经济发展的节奏,及时创新和应用新模式,提升企业的网络信息化应用水平,中小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部门,如设置电商部、网络营销部等,组建一支熟悉网络运作和懂信息技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专门负责生产运营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及时将最新网络技术和商业模式消化吸收并提交网络信息化建议方案,供企业主决策。另外,要将网络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列入员工培训计划,提高员工整体的信息化素质。

3.4提高电子商务参与水平

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不再只是一种选择,每个企业都必须是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现有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应用大多只是处在浏览网页、收发邮件、office办公文件处理等阶段,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水平还很低。电子商务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使中小企业节省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的支出,规避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与资金短缺的缺点。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方式很多,如通过B2B、B2C平台(如阿里巴巴、1号店)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开展市场调查、产品信息、接受客户订单,通过搜索引擎、网站推广等扩大企业知名度,促进销售等等。

3.5应用新型生产运营模式

(1)对制造型中小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建立动态联盟。

网络化制造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集成,建立起企业开展协同的供应链管理、设计制造、网络营销等技术环境,从而实现供应链协同、产品商务协同、产品设计协同和产品制造协同,因此能够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并降低研制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服务型中小企业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

第6篇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青岛啤酒集团的扩张就是横向型资本扩张的典型例子。近年来,青啤集团公司抓住国内啤酒行业竞争加剧,一批地方啤酒生产企业效益下滑,地方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大树”求生的有利时机,按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和规划布局,以开发潜在和区域市场为目标,实施了以兼并收购为主要方式的低成本扩张。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壮大了青啤的实力,而且带动了一批国企脱困。2003年,青啤产销量达260万吨,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格林柯尔集团是全球第三大无氟制冷剂供应商,处于制冷行业的上游。收购下游的冰箱企业,既有利于发挥其制冷技术优势,同时也能直接面对更广大的消费群体。从2002年开始,格林柯尔先后收购了包括科龙、美菱等冰箱巨头在内的五家企业及生产线。通过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格林柯尔已拥有900万台的冰箱产能,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具备了打造国际制冷家电航母的基础。格林柯尔集团纵向产业链的构筑,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拥有105亿资产的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2003年的销售额达175亿元。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的从来没有偏离过家电这一主线。专业化的路线使美的风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使空调、压缩机、电饭锅等产品做到了全国前三名,巨大的规模造就了明显的规模优势。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它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与此同时,美的在资本、品牌、市场渠道、管理和人才优势等方面也积累到了具备多元化经营、资本化运作的能力。审时度势之后,美的毅然作出了从相对单一的专业化经营转向相关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使美的最终发展成为多产品、跨行业、拥有不同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大型国际性综合制造企业。

二、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其主要实现形式有:

1、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指把企业所属的一部分不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资产可以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也可以是整个子公司或分公司。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良资产的存在恶化了公司财务状况;(2)某些资产明显干扰了其它业务组合的运行;(3)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急需收缩产业战线。

中国人寿在上市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资产剥离。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超过6000万张的1999年以前的旧保单全部被拨归给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而2000万张左右1999年以后签订的保单,则以注资的形式被纳入新成立的股份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公司分立

公司分立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一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通过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形成一个与母公司有着相同股东和股权结构的新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不存在股权和控制权向第三方转移的情况,母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没有改变,但子公司却有机会单独面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公司分立通常可分为标准式分立、换股式分立和解散式分立。

3、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分拆上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分拆包括已上市公司或者未上市公司将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狭义的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神州数码从联想中分拆出来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分拆不但解决了事业部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问题,而且由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股权结构大大改变,公司层次上的激励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4、股份回购股份回购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定途径购买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适时、合理地进行股本收缩的内部资产重组行为。通过股份回购,股份有限公司达到缩小股本规模或改变资本结构的目的。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一般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保持公司的控制权;二是提高股票市价,改善公司形象;三是提高股票内在价值;四是保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股制度的实施;五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股份回购与股份扩张一样,都是股份公司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经营战略。因此,股份回购取决于股份公司对自身经营环境的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已超过一定的规模经营要求的公司,可以选择股份回购的方式收缩经营战线或转移投资重点,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回购完成后,公司的业绩由98年每股收益0.306元提高到99年每股收益0.508元,而到2000年,每股收益达到了0.933元。这为申能股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绩优股地位。

三、资本运营创新模式的探索

1、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

2004年1月,TCL集团的“阿波罗计划”正式得以实施。即TCL集团吸收合并其旗下上市公司TCL通讯,实现整体上市。原TCL通讯注销法人资格并退市,TCL集团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并同时发行TCL集团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整体上市为TCL集团筹资25.13亿元,这将给公司带来产业扩张的新契机,也为其带来一个新的资本运作平台。这是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个里程碑。集团整体上市将给集团以更大的运作平台。企业要面对全球化竞争,要做大做强,这都需要资金,金融资本集资是最有效的方式,集团上市后无疑可以让集团更加有效地通过集资发展。而在行业整合、产业重组方面,让大集团完全靠现金收购来进行产业重组显然不大现实,整体上市可以让大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实现更有效的扩张,这对蓝筹大集团来讲极具意义。

2、德隆集团—行业整合模式

一个产业规模很大、很分散,怎么整合?德隆的选择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同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这个最优秀的企业去整合和提升整个行业。

德隆把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现在控股5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一个手段。德隆一般不孤立投资一个项目,其投资某个项目,是为了整合整个行业。例如为了整合新疆水泥行业,首先控股屯河70%以上,然后把屯河的水泥生产能力卖给天山,用所卖得的钱买天山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从而控股天山,通过天山整合整个新疆的水泥业。而屯河做红色产业,在国外与亨氏合作,进入欧洲的蕃茄酱市场,变成亚洲最大番茄酱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国内控股汇源果汁公司,迅速打开国内饮料市场。

3、海尔集团--产融资本结合模式

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对资本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会开始不断向金融资本滲透;而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须要寻找产业资本支持,以此作为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年9月,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海尔集团全面吹响了进军金融业的号角。同年12月,海尔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携手,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海尔已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如此,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海尔投资金融业是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由于金融业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海尔的资金链加入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提供强劲的资金动力。

资本运营形成的原因即有企业内部的动因,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重视资本运营的战略地位,借鉴成功的运营模式,并在现实的运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范恒山资本运营·理论脉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李彩云胡国松资本运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四川经济研究7-8/2003

姜雷刘夫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选择投资决策10/2003

第7篇

1.1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体育部就是高校、学院等成立的组织

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得以丰富。这些组织的性质为非营利性,其主要的工作是开展体育活动,学生会负责承办或辅助其展开体育活动。且组织职能划分明确,也有明确的责任,组织结构也较为明确。

1.2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

大学生设置的体育协会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体育协会需要在高校中注册登记,其构建方式为招收学员,以此进行体育活动,其运营模式介绍如下:

1.2.1服务收费运营模式

这种类型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创建的,而这种组织却有运营成本,这种运营方式很特别,与其他两种协会模式不同,这个协会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报名的成员,这与学生会设置的体育部不同;另一方面,与营利性体育协会不同,企业构建的体育协会主要目的是营利,而大学生构建体育协会并不是想营利,而是为了协会长远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成员,就会适当地收取一些费用,但是这种运营费是极小的。

1.2.2管理趋于市场化学生构建的体育协会

在学校中,当然也会在学校的管理之中,以此,必然要与市场相脱离。因此,现阶段,很多这类的体育协会的管理趋于市场化,开始与学校管理相脱离,逐渐与学校管理相脱离,整顿组织内部,与学校明确责任,促进结构合理化。

1.3以营利为目的建立的企业体育协会

企业体育协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运营商业化是其重要的特点。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企业会与高校形成联合开展企业体育协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而这种模式的开展需要高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区,而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大力地宣传,将会员吸引到协会中,而参加协会的会员会交一定的费用或是年费,企业会除去成本获得最终利益,而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

2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其具有可行性,下面将优势简要分析:

2.1有利于高校顺利开展

体育教学学生会下设的体育协会是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补充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协会多种运营模式的开展

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心理素质,特别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另外,参加体育协会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特别要说明的是由学生开展的体育协会,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及管理的能力,而且也会使其沟通能力及思维能力增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3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对高校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开展可以为高校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尤其是商业化及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创新了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学校的投资大大地减少了;其次,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各种精神风貌都是社团文化建设中值得吸取的;最后,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体育教师会帮助体育协会开展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素质,同时体育教师在指导协会工作时,也可以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体育协会的运营模式下,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活动的开展,探索出各种体育教学新的路径,研究各种体育活动及开展方式的可行性。虽然以上阐述了大学生体育协会运营模式的可行性,证明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得不思考这种模式是否是完美的,通过深入的思考,我们不得不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体育协会的主体,但是在协会中决策权缺乏;缺乏体育设施,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必须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比如注重大学生主体建设,设立大学生委员会,加强其决策权。同时提升协会的品牌化,提升指明度等,以实现大学生协会运营模式的最佳效果。

3结语

第8篇

一、营运资金管理计划优化对策(PLAN)

在营运资金管理的计划阶段,企业要注意完善现金预算计划。企业做好现金预算工作的意义在于:首先现金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当前所处的是现金短缺时期还是现金过剩时期,使财务部门在现金短缺时期即将到来之前就做好筹资工作,同时在现金过剩时期及时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和资金不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现金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提前了解预期经营计划的财务成果;再次现金预算有助于预测企业对到期债务的支付能力;最后做好现金预算计划也有助于制定和改进其他财务计划。企业首先应把现金预算计划的制定工作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紧密衔接企业的经营计划和资本计划。现金预算计划的制定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要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同时企业在制定现金预算计划之前要做好做足市场调研工作,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二、营运资金管理实施优化对策(DO)

(一)合理分配营运资金

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营运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差是分不开的。管理部门绝大部分的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同时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相互交流经验,也可以通过招收专业的管理人员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水平。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不定期地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

(二)改善收账政策

改善企业的收账政策,应注重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从成本最低的收款手段开始,方法失败后再依次采用成本较高的方法;当处于收款接触的早期时,要特别注意态度友好,收款多次受挫后态度可以逐渐严厉;注意成本收益原则,继续收款可以获得的现金流量一旦小于收款成本时,则应立即停止向顾客追讨欠款。公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欠款的追讨工作:第一,发送信件。在应收账款过期几天时公司可以向顾客发送信件进行收款提示;第二,致电。在发送信件催收无果后,公司可以向顾客致电催讨欠款;第三,拜访。在公司致电无果后,公司可以派出促成此次销售成功的销售人员和一些特定的收款员上门拜访顾客,催讨欠款;第四,借助于收款机构进行公司所欠货款的追讨;第五,多次反复追讨无果同时账款数额较大时,公司可以借助于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三、营运资金管理检查评价优化对策(CHECK)

(一)改变传统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

为了适应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在采购环节中,资金由采购方流向了供应方,由此形成了应付款资金、预付款资金等流动负债;在生产环节中,原材料被加工成了产成品,由此形成了材料周转性存货、半成品存货、应付职工薪酬等;在销售环节中,资金由购买方流向了销售方,由此形成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与传统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相比,渠道流程的营运资金分类更加清晰完整的反映了营运资金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企业营运资金的良性运营。

(二)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全新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建议企业使用以下指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考核: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四、营运资金管理行动改进优化对策(ACTION)

(一)实现现金流动同步化

企业常常由于现金持有量过多超出了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带来了成本增加和盈利减少的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要能够准确预测现金需求量,提升现金管理能力,合理配合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最终达到同步化的理想效果

(二)合理估计“浮存”

第9篇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客观的外部环境并有与之相适应的自身运行规律,同理,任何一种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也对应着一种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它是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今后企业财务会计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起多元化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模式:

会计目标是会计在特定环境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根本要求,是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出发点和归宿。会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社会需求会计干什么和会计能够干什么,因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为企业、国家、债权人等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三是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本单位各方的利益。

二、建立起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基本上仍停留于算帐、报帐的传统形式,因而尚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只有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充分发挥现代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建立起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才是根本出路。

经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是由下列三个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子系统构成的:第一层次是以总会计师为主,建立起规划会计系统;第二层次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人为主体,建立起行为会计系统;第三层次是以财会部门为中心,建立起财务会计系统。它们具有下列特点:对外界服务和对单位服务相结合;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相结合;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相统一。

三、建立起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会计监督模式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是基础,国家审计是主体,民间审计是补充,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同时并存。我认为,这种体系结构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应起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会计监督体系。

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现有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国家便成为其投资者或股东之一,而国家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因而不独立于政府,故应由具有独立地位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来审计它的一切业务,这样做,符合社会各界要求对财务信息的鉴证应无任何立场偏向的原则,也符合国际惯例。

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投资者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的财产权相分离,这是企业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的客观基础,由于他们与本单位的利益休戚相关,加之直接受本单位管理当局的领导,因而其经济监督力必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只有使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公众的人,才能发挥其经济监督的职能。

3.建立起间接管理型的企业财务会计客观管理模式

(1)、借鉴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由国务院授权民间职业团体直接领导和管理全国会计工作。使之脱离政府的直接管理,这样能从根本上理顺会计和政府的关系,保证会计的“公正性”。

(2)、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规范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构成,带有浓厚的直接控制色彩。我认为,应逐步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会计准则,来取代行业会计制度。今后基本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应由会计职业团体负责,以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依据,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最后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四、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一)、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本质特征

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是指企业在从事理财活动过程中遵守的一系列原则、程序、规章、方法等规范标准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所形成的有机体,它是企业经营机制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机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形成将使企业理财活动连续有序进行得到保证。科学的财务运行机制是以企业经营机制的健全有效为前提的。

(二)、企业财务的目标

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进行经营是追求利益和财产的增加,在漫长的理财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利润最大化”和“财富最大化”两种财务目标。

1、利润最大化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衡量企业工作效益的公认指标就是利润,因此假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财务目标。现代财务管理认为:“利润最大化”已不适用于现代财务管理,这是因为: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含混不清;利润最大化没能区分不同时间的报酬,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润最大化没能考虑风险问题。

2、财富最大化

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高,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因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既有利于业主(股东),也必将有利于整个社会。

(三)、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1、构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对企业经营行为、财务活动的约束将主要是以各种法规形成实行间接管理,建立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以确保国家有关法规的有效实施。

(2)以充分挖掘全员潜力调动全员积极性、创造性为宗旨,实行责权利相统一。企业理财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阶层和环节,因此,建立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必须有利于吸收全员参与企业理财,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国家赋予的企业理财自具体体现在其中。

2、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基本框架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它是在一定的经营机制前提下,企业内部各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责任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它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为主体分别享有哪些理财权限和承担哪些理财责任,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构建科学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应首先着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

A、明确企业厂长(经理)的权限和责任;B、明确企业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和责任;C、明确企业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和责任;D、明确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制度

它是企业在从事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遵守的各项规范标准,根据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筹资管理制度,即对财务人员在从事筹资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规范标准,包括筹资预测及分析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公积金管理制度,负债管理制度等。

(2)投资管理制度,即对投资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投资预测分析制度,内部投资管理制度等。

(3)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即是对企业利润分配比例、幅度、内容等所做的规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