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19: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工业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评价标准环境效益情感价值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乃至道德状况都到了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转型期。“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等设计理念已给人类观念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信息化社会中的“非物质”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设计的本质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相应的设计价值判断体系和道德评判体系也应该增加新的内容。

我们在评价一个产品的优劣时,除了优越的操作性能、优美的外观、良好的市场销售情况等传统的因素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不能只从技术角度、审美角度、经济角度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来判定,还应该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上的探究,使设计能够营造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局面,研究在设计中能够使人类获得更多满足的“非物质”因素。对此笔者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工业设计的“环境”效益

工业设计的内涵跟以往相比有了更为广泛的延伸,已经由产品设计发展成为现代生活品质、生活环境的设计:更加注重产品与产品之间在功能和形式上的相互呼应,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产品和人、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造环境。因此,“环境”效益也已成了评价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尺。

1.产品设计要从“以人为本”向“以自然为本”过渡

对设计师来说,在做一个产品设计任务时,他所面对的不单单是眼前的具体的产品,还要综合分析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状态,也就是说,设计所要解决的不是单个产品的具体功能和形式,而是与产品相关的完整“系统”。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设计任务,才能将使用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加以重视,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向“以自然为本”的过渡。这种系统的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产品使用的完整过程的分析思考,充分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产品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几种状态之间的不同体验;二是该产品与其他产品或环境之间的结合和交融。

2.产品的生态环境效益

以往工业设计的过度工业化及过度设计加速了对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实的危机唤起了人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伦理道德的回归,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应运而生。这些也就成为了今天我们评价、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一个设计师道德素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假如某个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从单个产品角度来看,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使用舒适,合乎消费者的选择要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却会对他人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那我们也不能称其为好的设计。比如说,一些塑料制品虽然有着其他材料制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不可降解污染环境,在很多领域也是不值得广泛推广和提倡的。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

二、功能载体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也随着相应有了一些改变,“人机对话关系”成为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抽象关系转移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大量的从产品物质型向产品服务型转变的设计应运而生。即以不增加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被设计产品的反复使用和优化服务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加财富。在这类设计中,人们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如何实现“持续性”生产和“持续性”工作方面。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ADSL宽带服务系统就是如此。它通过无限次的使用计算机和整个网络设备让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在不增加新产品的同时增加了服务商的收入。所以从长远看,这种设计必将使物质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客观上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通过上述的设计,你将无法准确判断这类产品本身到底含有多少艺术创作的成分。正因为如此,它也为我们工业设计产品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它能正常运转,一个如此不起眼的物质装置竟然可以持续完成如此多的工作。这也就是说,可以支持人们无限次使用的异常庞杂的服务系统还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物质结构上最大程度的“可靠”和“安全”。因此,对于种种破坏性因素的避免和有效控制,实现整个系统或服务的安全、可靠才是此类设计的主要衡量标准。

三、工业设计的情感价值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最能打动我们、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在功能的实现上却不一定是效率最好的。因为有时人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甚至可以认同牺牲掉一些功能或使用上的便利,但却能换来更多精神、心理上满足的物品。这就告诉我们,在产品的价值分析中还有一些是无法准确衡量甚至是无法准确把握的因素,而这个因素往往决定了人们对产品的最终评价和选择,那就是在产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的感染力。所以,在当代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情趣的情况下,以往占主导地位、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的设计相对以前来讲要弱化得多。

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情感因素,就是为了要满足人们在深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和渴望。产品一旦被注入了情感,它也就不再是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单纯物品了,而是同时具有了能够和人进行情感交流的精神特征。产品的情感价值在于它所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满足和操作上的便利,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即通过追求消费者个性的体验,达到实现消费者心理慰藉功能的目的。

四、工业设计的社会伦理价值

工业设计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它的评价,还包括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之外对使用者是否真正有益,以及该产品在工作过程中或使用后对人们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引导是否积极健康等。这些因素对消费者来说,考虑的相对要少一些,而对于设计者来说,却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对于产品来说,是它的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的体现。

例如,在面对当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时,设计师对老年人用品进行了周到的筹划和设计。各种安全用品、保健用品、生活用品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周到的设计尽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大部分产品却忽略了中国固有文化的影响。在许多能够保证老年人独立、无障碍生活的产品身上所折射出的是人们生活方式上的变化:那就是尽管一些先进技术、先进产品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但另一个方面子女与老年父母的家庭结构界限却越来越清晰,表现出了亲情交流的严重欠缺。

所以,当我们面临着有多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和思路设计产品时,设计者可以多加思考,在解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时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解决途径,设计出的产品所要传达出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和方式。这种生活状态或方式是否是健康的、积极的,是否符合时展的要求,也就成为了该产品社会伦理价值的判断标准。

五、产品功能的灵活性或多变性

对于当前很多领域的产品来说,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具体产品也就变成了实践这种生活方式的道具。由于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当把人的行为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时,也就造成了当前设计跟以前相比,功能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大大增加了操作、使用上的灵活性。这也是多功能产品、复合型产品大量出现的原因。:

当设计师已经无法准确预料出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或行为方式时,所能做的就是:

(一)提高产品结构或形式上的灵活性。比如现在许多组合式家具,在做到组合件的标准化和简洁化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自由组合的多样化需求和灵活性。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标准件进行适合自己的组合,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组合。(二)增加产品功能或结构上的多样性,使设计能够满足多种需求。例如现在流行的集合了音频、视频、拍摄、通讯、信息记录等功能的手机,就是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产品。

六、结语

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个基点上来评价设计的好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生存现状、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以及我们的理想生存状态是什么。以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标准来评价设计的优劣才具有实在的意义。所以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规划、设计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方向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当代工业设计标准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克·第亚尼编著腾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2篇

一是“人性化设计”与我国古代所崇尚的人文关怀异曲同工,意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设计中的精神需求与情感需求。“人文关怀”恰恰是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二是中国文化一直主张万物同体,天地相携,认为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世间万物都有相互关联,是不可分离的。古人能够把自己融入到环境当中,依山傍水最佳状态,休养生息比比皆是。反过来我们看看今天人类的行为,乱砍滥伐、污染遍布,所以产生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现在人们又在反思,重新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绿色设计。从某种角度看,是自然对人们的惩罚,更是不尊重传统文化的后果。所以“天人合一”思想也必然为我们当今的设计师及其后人推崇。这些传统性美学观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

二、工业设计之产品美学元素

产品的形态、材料、工艺、声、光、色等要素构成其所特有的系统———符号系统。它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一系统的“描绘”,能够表达出产品的实际功能,说明产品的特征,突出设计师的思想,表现产品的美。产品的美反映的是使用者与产品之间融洽的内在关系,由产品作用于使用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使其得到最高的心理与生理享受。

三、工业设计之技术美学

第3篇

论文摘要:工业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意象”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1“意象”的产生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意象”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审美范畴,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层面的含义。所谓“意”是指意图、意向;“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意象”概念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最早由王充提出,主要在哲学范畴内讨论;魏晋时期刘册将“意象”概念引人到文艺美学中,是最早关于文艺方面的描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一书中写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它是指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在这里,刘姗指出“意象”是在心与物互相交融,在物象感知之上而产生的,并肯定了“意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后来“意象”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新的思考方式和领域。它产生和存在于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之中,是一种理性化的科学命题。因此,研究“意象”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意象”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的关系

“意象”是整个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亦为造型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工业设计是“意象”的思维结果。WwW.133229.COm这里我们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功能意象和以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悦为目的审美意象两个方面。前者是以实用为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某种思维产物。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意象”化的审美设计就是把理论美学的原则应用于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而产生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它追求物质生产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它的核心范畴是功能美。后者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根据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是让人们在看到设计者的作品同时,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这两种概念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高度统一。

从中国的传统美学来讲,“意象”相近于想象,也可以认为是想象中的“艺术”。而工业设计是产品设计师物化想象产品艺术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计过程中的“意象”实际上就是设计者大脑中产品模型“情、景”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的成效;“意象”与工业设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缺一不可,互为系统。“情”(意象)、“景”(产品)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意象”不能还原单纯的“情”,也不能还原单纯的“景”。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也就成了“虚景”;离开客观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审美意象。只有“情”、“景”的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向。

3“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深刻影响

“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影响涵盖古今,随处可见。古代的手工制品都是早期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思维的作用下,经过制作者按照“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意象”造型设计之后,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完成的。如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作的木锁等生活用品便是佐证。如今,过去的手工制作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目前市场上一些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精美的工业产品设计令人眼花隙乱、目不暇接,这些产品是设计师大脑中“情”、“景”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传统“意象”造型观影响现代工业设计的深刻体现。

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于欧洲,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并形成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流派和体系。在中国,虽然没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经历,但是,勤奋好学的中国人,却早已积极主动地把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引进中国,并且一直想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民族,圆百年近代史上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纪坛;以及兴起于80年代,至今还方兴未艾,可圈可点的全国性“城市开发热”。在这些建筑中,不仅体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都有中国本土传统“意象”造型美学的缩影。

综上所述,“意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没有“意象”,就不存在现代艺术设计,正是由于设计师把产品的使用功能科学化、艺术化、美观化,现代设计才发展到了今天。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现代工业设计 融入潜力 重要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

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

结论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

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林毓生 著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M] 三联书社 1997

第5篇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依据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以细节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为视角,分别诠释了工业设计中细节设计的内涵、工业设计细节的重要性及细节设计与产品成败的关系。 

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消费者更加强调自我和个性的需求,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时代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多要素的竞争,并且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细节设计是品牌、产品、服务、创新、环保等重要因素之一,其实质是设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细化管理,是创新设计与节约理念的有效执行。 

本文从工业设计的含义、产品的含义以及产品的构成元素等方面,将工业设计与打造产品紧密结合,具体阐述了广义工业设计的含义、狭义工业设计的含义;从产品的文化角度,紧密结合工业设计中的细节设计,阐述细节设计中的人文理念、经济价值对于产品发展成败和企业销售能力的重要性;从产品核心竞争力与细节设计的整合出发,结合细节设计对产品的重要性,提升拥有“内功”和“外功”的企业竞争力。 

理性分析细节设计的成功之处,并将其吸收、改进;针对失败的细节设计所涉及之处,从产品的造型、功能、文化等各方面着手,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最终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一、工业设计与品牌 

工业设计是一门研究人与物、产品与环境、需求与文化的综合型的交叉边缘学科,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其本质特性;是以工业设计产品为对象的造型设计,有别于手工业产品或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也可以说是将工业化赋予可能的、综合而有建设性的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酝酿和探索阶段,自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个阶段是工业设计的成熟、繁盛及发展的新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如今,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进入21世纪,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满足,细节设计则可以针对这些个性思维加以创新。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辨认某个销售者或销售者群体的产品或劳务,并使该产品或劳务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品牌也是一个系统的总概念,其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等组成部分,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表现,而工业设计正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面对wto的冲击和品牌国际化竞争,缺少品牌竞争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由于品牌是无形资产,是企业产品高质量的代名词,品牌既是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又是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的载体。研究工业设计中细节关注与品牌打造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树立品牌自身良好的形象,而且能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资金和人才,保证企业能长期发展下去。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多要素的竞争,并且最终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细节设计的实质是设计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细化管理,是创新设计与节约理念的有效执行。 

 

二、工业设计细节与产品文化 

设计在产业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当技术取得进步,为生产和交流提供出新的可能性的时候,设计总会担当起探索最佳答案的角色。 

由于设计中对于产品人文因素的重视,设计活动更加自觉地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符号学、行为学等人文学科直接渗透到产品的细节设计中,更强调产品形态的认知作用、象征作用、联想作用和隐喻意义,提升着设计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满足,细节设计则可以针对这些个性思维来加以创新,因此,细节设计必将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工业设计中更为突出。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品同质化现象将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美国国际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个公司必须努力寻找能使它的产品产生差异化的特定方法,以赢得竞争优势。”品牌产品文化作为实施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对突显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联想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细节设计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设计资源的精细化整合和细节创新与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换句话说,就是以精胜多、少用多产,即在设计的每个环节做足、做细、做精,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和节约设计资源。细节设计的内容包括造型、功能及文化。同时细节设计又蕴含着人文理念与经济价值这两个元素。 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发现:1.好的细节设计可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设计的成熟阶段进行细节设计和自主创新是增强产品竞争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2.细节设计可以改变一代产品,提升产品层次。这是因为品牌的档次差距,往往是从细节设计上体现出来的。3.细节设计可以让产品更人性化,进而更贴近人的情感要求。人的情感是细腻的,设计师应该用同样细腻的心灵去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细节设计去触动人性。4.细节设计在高科技手段的影响下,给产品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设计创意。科技的飞速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使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以往处于概念和想象中的设计思维,在科技手段下得以实现。5.细节设计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精神享受。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追求相应的精神文明,而细节设计则可以考虑到并尽量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给使用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三、工业设计中细节设计与品牌成败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这一理论与设计息息相关。格式塔是德语的译音,即整体。认为整体是由局部构成,某一整体式样中各个不同要素的局部表象看上去究竟是什么样子,主要是取决于这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 

细节作为局部存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中,有着自己的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产品的设计,是细节(即局部)构成整体。若干的细节有着不同的元素,包括功能的、审美的、文化的、概念的、心理的等。多种元素有各自在设计中的任务和语义,又相互发生关系,生成产品的整体语义和品牌文化。 

细节设计对产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部件组合起来的,而很多时候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不同,或许就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如果说技术与营销是建立我国自主品牌缺少的两门“内功”,那么,工业设计与细节设计就是“中国制造”缺少的两门“外功”。 由此可以看出,细节设计的好坏是决定着品牌成败的关键之一。 

1.成功的细节设计能给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好的品牌产品离不开诸多细节的重点整合与创新:在外形细节上可以吸引消费者,在功能细节上又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需求。 

2.失败的细节设计不仅浪费资源和时间,还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 

若想打动人心、赢得市场顾客,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当前,在我们强调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营销能力的同时,要给予工业设计与细节充分的关注。 

3.细节设计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设计成了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当细节设计在产品的竞争中占了优势,那么消费者就将选择优秀的产品。因此各大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企业正越来越注重细节上的竞争——结构巧妙、用材讲究、工艺精湛、环保理念、功能创新、时尚色彩、外型美观。只有注重了这些细节上的设计,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竞争力及产品附加值,并能使一代产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同时,注重细节上的设计可以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贴近人的情感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和精神享受;进而在高科技手段的影响下,给产品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创意。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品牌效应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自主品牌才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将“made in china”推向世界各地! 

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将是品牌的竞争,对于品牌经营的企业,将产品作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产品的造型设计必须符合品牌战略。品牌产品造型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战略、有没有自己的品牌以及品牌产品造型到底如何已变得十分重要。 

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是当代新的战略目标。对品牌、产品、服务等诸多因素进行细节再设计,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民族品牌的国际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利器。 

注释: 

①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②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③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字: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工业设计,教育过程

一、研究目的

从历史的层面来分析中国和韩国的工业设计的话,1900年左右,受日本图案教育的影响草创期都是以传统纹样为主。从1940年后期开始,到初期的应用美术时代,都经历了相互模仿的时期。1950年开始,由于社会政治背景的差异,韩国比中国提前20年进入了产业化社会,由此可见,两国今天的现代设计教育也存在悬殊差距。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调查分析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势态,观察发展课题。将韩国和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之后,设定中国未来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变迁和现状

2005年,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普通高等院1792个,4年制本科大学701个,专科大学1091个。4年制本科大学中有超过400所学校开设了美术或者设计学科,其中246所大学设有工业设计专业。1990年以后大部分学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从2000年开始,不过5年的时间,84所大学陆续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平均以每年10多所学校开设此专业的速度在增加。以教学规模和毕业生数量来看的话,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政府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由为重视投资科学技术和设计产业。工业设计学科被评为全国前10名的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大连民族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沈阳航天航空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学校中大部分都是在80年代初就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学校资历深厚,教育体系完善,师资队伍优良。

中国的大学分为国立,私立,国外合资等。其中国立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占教育系统的主导地位。国立大学从学校建立开始,学校的运营,学科的设定,财政的开支等全部统一归国家教育部管理。中国的理工科大学中,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比率很高,但是大部分都是以机械制图和工程学为主,学科知识偏向理论和技术。1990年后,艺术类大学毕业的教授被聘用为工业设计专业教授,随之艺术学科逐渐融入其中。近年来,随着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目的不断改善,学科间的融合也在进行着初期的探索。学制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转换,学习的年限可以在4-6年间根据学生自身条件调节。理论科目自由选择,专业科目集中进行,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教授的不同,一周最少2门课程,选择自由性极大。

三、韩国和中国教育过程比较分析

(1) 课程制度

中国和韩国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差异也随之可见。中国毕业的必修学分是170―220。相比韩国高很多。韩国的选修课程大部分是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中国则大部分是必修课程。中国在专业课程部分以外,对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工学,外语等也由为重视,特别是英语的比重由为高。而韩国则实行多专业及多学位制度,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中国的单学位制度则缺少灵活性。中国学校一个学期以16―18周为基准,比韩国多出1―3周,一般在理论和时间科目上平均每学期每周每个小时多听一个学分,这样达到毕业标准的学分要求高是可以得到认证的。

(2) 教育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

科目区分

韩国各个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理论课程占10%--20%,可以看到韩国首尔大学是以理论为主,弘益大学则是以实践为主,而国民大学的情况则比较平均。从这三所大学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也充分证明了其效果。

中国各个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理论课程占25。0%--38。8%。比韩国高出很多,特别是理工科综合院校,抽查数据中,北京理工大学的分析数据可以充分认证这一点。

课程特性

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每所大学由于教育宗旨和偏向有所不同,所以课程设置上也有所偏向,例如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占有28%的比例,专业能力充实,但是另外一面,在技术知识方面确只有8%的比例,比其他大学低很多。弘益大学是专业美术学院所以设计学科占有很高比例,达到了61%。国民大学则是各种学科比较平均分配的学校。北京理工大学的设计学科占有56%,人文和社会学科是16%。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由于是综合理工类大学所以技术学科占有很高比例达到了35%左右。

四、结论

综合观察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变迁和现况,并分析中韩两国各六所大学的教学课程,所得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7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设计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视并运用,工业设计从工业革命爆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各种风格和潮流随着时代也应运而生,欧美、日本是现在工业设计发展较快之地,近年来中国也认识到工业设计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与世界接轨。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进的,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 艺术与科学 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 C S I 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Gestaltungat 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 lwkoo.cn 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转贴于 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仿生、抽象、界面、和谐与共生

前言

自然界到处充满活生生的“优良设计”实例,对设计师而言,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诸如无生命的山川河流,有生命的飞禽走兽,还有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除有丰富的造型之外,绚丽的颜色也给人以视觉上的无比享受。这些动植物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这些自然的“优良设计”,有的机能完备,让人叹服;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也有的美不胜收,让人爱不释手;有的甚至是根据某种数理法则形成,它合乎“以最少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这些生物形形的奇特本领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连翩。我们在赞赏之余,是否能从这些精妙的设计中,获取一些灵感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历史上的仿生

人类在遥远的岁月似乎就认识到能从自然生态系统中领悟到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的真谛。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回顾中国的古文明史,不难看到人们较早就留下了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从远古原始人构筑的人首龙身、人面鸟身等“人心营构之象”,到现实生活中以各种动物形态为原型的实用器皿,如牛形灯、猪、鹰形壶等。从神话传说中人的羽化飞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从草叶的齿形边缘中“悟”到了锯的原理等,大量的事例记述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外在形态和功能创造性地模仿。

国外亦然,古时人们看到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向往人也能象鸟一样飞上天,于是便用各种方法模仿鸟。经过漫长岁月,从最初的木制飞人发展到今天的超音速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梦想。达芬奇被认为是现代仿生学之父。在大约公元1500年,他完成鸟翅模型之后,又画了一系列的无法实现的飞行设备草图。大约400年之后,奥托成功了,他根据鹳的翅膀制造的滑翔机成功地飞行了250米,而且他也取得了"滑翔机之父"的称号。而我们小时侯玩的竹蜻蜓,便是现代直升飞机的趋形。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尝试把自然界的形态和功能类比的应用于科学。

由此可见人类师法自然思维由来已久,这便促成了仿生学的诞生,仿生学是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仿生学恰似“桥梁”和“纽带”,连接着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仿生设计则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仿生学为基础,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并有选择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原理和特征进行设计。

著名的德国工业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是仿生设计理论的大力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那蕴藏着人类责任感的设计哲学思想,以及呼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念,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划时代意义。他鲜明的仿生设计原理与方法、强烈的造型意念和极具旺盛生命力的设计,成功地影响了后代设计师。

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可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仿生设计正逐渐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二、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仿生

现代社会文明的主体是人与机器。人类在这种文明所导致的生态失调状况下开始反思并力求寻找新的出路,建立人与自然、机器的对话平台,共生哲学观强烈地呼吁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合理的建构,创造人类社会与自然高度的和谐。那么,师法自然的仿生设计就是一种良策和新理念。

仿生设计是人们在长期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积累经验,选择和改进其功能、形态,从而来创造更优良的人造物。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和过去不同,既注意功能的优良特性,又追求形态的清新、淳朴,同时注重产品的返朴归真和个性。提倡仿生设计,不但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产品,同时赋予产品形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

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这话道出了自然界是蕴含着无尽设计宝藏的天机。归纳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仿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的仿生

形态从其再现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来看,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1)具象形态的仿生

具象形态是透过眼睛构造以生理的自然反应,诚实地把外界之形映入眼睛膜刺激神经后感觉到存在的形态。它比较逼真的再现事物的形态。由于具象形态具有很好的情趣性、可爱性、有机性、亲和性、自然性,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在玩具、工艺品、日用品应用比较多。但由于其形态的复杂性,很多工业产品不宜采用具象形态。

2)抽象形态的仿生

抽象形态是用简单的形体反映事物独特的本质特征。此形态作用于人时,会产生“心理”形态,这种“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相象把形浮现在脑海中,那是一种虚幻的,不实的形,但是这个形经过个人主观的喜怒哀乐联想所产生的形变化多端、色彩丰富,这与生理上感觉到的形大异起趣。

归纳起来抽象的仿生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

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指的是形态本质的抽象表现。通过对生物形态或非生物形态的科学分析,结合的我们的生活经验,均可证明一切形态的本质都是一种内力的运动变化。这种内力运动变化是产生形态的根据。在研究形态时,设计者从知觉和心理角度有意无意地都把形态的内力运动变化感受为生命活力,再通过形态抽象变化,用点、线、面的运动组合来表现生命活力。因此,形式上表现为简化性,而在传达本质特征上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这种形式的简化性和特征的概括性,正好吻合现代工业产品对外观形态的简洁性,几何性以及产品的语意性的要求,因此,它大量的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

2)形态丰富的联想性和想象性

抽象仿生形态作用于人时,产生的“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想象才浮现在脑海中。因此,它充分地释放了人无限想象力。同时因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经过个人主观喜好联想产生的“心形”也不尽相同,产生形态生命活力的感受自然丰富多彩。

3)同一具象形态的抽象形态的多样性

设计者在对同一具象形态进行抽象化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抽象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不同,因此抽象化所得形态有多种。

抽象仿生形态应用于产品开发时,在生产和销售中有以下优点:

1)生产便捷

抽象形态的形式简洁,这吻合了现代工业产品提倡的简练几何外观的特征,因此,对生产设备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开发商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生产,这为各种工业产品的仿生生产提供了无限可能。

2)产品形态多样化

具象形态不胜枚举,抽象后的形态更是不计其数,这为仿生的工业产品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

3)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

抽象形态的联想性和想象性充分地释放了顾客的自由想象力,人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产品形态的有机、可爱、情趣、亲和、运动等特点,同时因联想和想象不同,有的想起自己可爱的小宠物,有的想起一段美好的爱情,有的想起一个老朋友,有的想起一次愉快的旅行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顾客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仿生形态赋予产品的艺术美感和想象空间,这就更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从而激起他们共同的购买欲望。

4)产品回归自然

抽象仿生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由内力运动变化而产生的生命活力。这种特征赋予仿生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产品回归自然,建立了人、机器、自然对话的平台,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合理地构建人造自然和生态自然之间的和谐,增进了人类和自然的统一。仿生型家具是模仿动物、植物等生物形体制作的家具,其形象十分逼真,以寄托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此种家具给人以大自然的感觉。

总之,具象仿生停留在模仿生物表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含量相对低一些;抽象仿生集中于提炼物体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属于高层次思维创造活动,它侧重揭示物体的理念内涵。在现代仿生设计中,高、新、精、尖的工业产品,更适合用抽象仿生。

2、功能的仿生

人们发现,动植物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实际上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在此方面的科技成果。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能在各种恶劣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运动,这是因为其运动器官和形体与恶劣复杂环境斗争进化的结果。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接近完美。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许多事实说明,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

仿生学的思想是建立在自然进化和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这个思想在生物学和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且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帮助。通过再现生物学的原理,人类不仅找到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而且同时该方案也完全适应了自然的需要。其目的就是分析生物过程和结构,并将此分析用于未来的设计。

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常常将生物的某些特性运用到创造发明之中。例如科学家根据蜻蜒的飞行原理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根据加重的翅痣蜻蜒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人们仿效其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的棘手问题;又如根据蛙眼原理,科学家利用电子技术制成了雷达系统,能准确快速地识别目标;根据萤火虫100%的光能转化效率原理,人类制成的冷光源,将其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再如仿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人类造出了大屏幕模块化彩电和复眼照相机;仿狗鼻子嗅觉功能,人类造出了电子鼻可以检测出极其微量的有毒气体等等诸多令人惊叹的创造。

尽管如此,自然界的动植物千千万万,其许多高超的技能与奥秘人们尚未完全掌握,但可以相信,随着仿生技术的发展,各种仿生发明会源源不断地被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来。

在创造物质文明过程中,工业设计师该怎样更好利用仿生发明来创造产品呢?首先,要明确科学家或工程师与工业设计师职责的不同,前者解决物与物之间或物体本身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后者解决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构建人机对话的平台。因此,工业设计师实现产品创造的基础是仿生技术发明的实现。这样,工业设计师就有两种方式来更好地利用仿生发明开发产品:

1)科学家先实现成果,工业设计师结合人类的需求转化为仿生设计

科学家先实现了仿生发明,但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科学家不可能对市场和人的需求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定位,就不可能成功将其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更不可能创造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而工业设计师正好能准确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结合优秀的仿生发明创造出人们所需求的产品,同时构建友好的人机对话平台,从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

2)工业设计师先提出设想,科学家择优实现的互动仿生设计

科学家还没有实现某种仿生发明,工业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和经验总结,结合对市场需求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提出某种产品的构想或概念。科学家择优实现这种仿生技术,这使得工业设计师创造这种仿生产品成为可能。通过工业设计师和科学家的互动,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产品。

因此,工业设计师要关注最新的仿生成果,同时也要细心的观察自然。

3、结构和材料的仿生

随着仿生学的深入开展,人们不但从外形、功能去模仿生物,而且从生物奇特的结构和肌理中也得到不少启发。人们在“仿生制造”中不仅是师法大自然,而且是学习与借鉴他们自身内秉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模式。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有些甚至是根据某种数理法则形成的,合乎“以最少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这些为人类提供了“优良设计”的典范。

例如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和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

最新科学研究指出,生物体都是由少数很简单的物质构成的,诸如糖、蛋白质和水之类。生物体的不同部分,从柔韧的皮肤到坚硬的骨骼,性能如此多样,关键在于从原子排列成分子,及从分子组合成纤维,晶体等半成品,在结构上的千差万别,就是由于结构的奇巧精致,形成了各种优越奇特的性能。

解生物体构造的这些奥秘,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研制新型的“仿生材料”。研究人员模仿鲍鱼壳的微观结构,将铝分子充满在碳化硼分子之间,已初步研制成功新型的陶瓷材料,除了既坚硬又柔软以外,还可以感测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飞机机翼材料具有这种性能,那么遭到损害时能够感知并自行修复。具有和生物机体相同弹性的材料,伸缩自如,能成功地用来制作人工动脉。

因此,工业设计师也要积极的关注仿生发明中精巧的结构和奇特的材料,并且巧妙地应用这些结构和材料,结合市场的需求创造出人们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要细心的观察自然,提炼自然的精妙,提出更多的构想,为科学家的探索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仿生成果,为人类创造更加精美更加丰富的产品。

总之,破解生物体结构之谜,研制仿生材料的路还很漫长,目前人类只不过刚刚起步前行,但是仿生材料的应用前途无量,却是绝无疑义的。

4、界面仿生

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单纯地从形态、功能、结构或材料的某一个方面来仿生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是综合形态、功能、结构和材料的多个方面来进行仿生设计,而且还从大自然的生存哲学即和谐与共生的角度进行仿生设计,诸如绿色仿生设计,可持续仿生设计等。这种既从自然界的个体表现形式,又从自然界的总体生存理念的仿生设计,与界面设计的功能性设计和情感性设计是相吻合的,因此,我把这归结为界面仿生设计。

要理解界面仿生设计,首先要知道界面。所谓界面,即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好的人机界面美观易懂、操作简单且具有引导功能,使用户感觉愉快、兴趣增强,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因此,为了认识和分析仿生界面设计,可将其分类为:

1)功能性界面仿生

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的仿生侧重于功能、结构和材料的仿生,它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界面仿生

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一界面的仿生侧重于用形态、色彩、肌理等引发心理情感,体现大自然和谐与共生的精神哲学的仿生设计,它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如在计算机的设计中,硬件方面人们逐渐采用多种方式与机器交互,如自然语言接口、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眼动跟踪、姿势识别、三维输入、表情识别、听觉界面等,进行着功能性方面的界面仿生设计;软件方面广大的软件研制人员开发计算机用户愈为迫切需要的符合“简单、自然、友好、一致”原则的人机界面,即情感性方面的界面仿生设计。

总之,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它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商品,可以任意地装在人们的口袋里,用来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和生活事务,自然的人机界面与和谐的人机环境已逐步变成信息世界关心的焦点。其他产品同样如此。因此,仿生设计使产品有更加完备的功能性界面和更加自然和谐的情感性界面,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

三、未来工业设计中仿生的前景

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许多事实说明,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例如研究显示,不远的将来一种仿生电子眼可望诞生。因为科研人员已揭开眼睛是如何看到经大脑“翻译”的图像。他们已发明一种称为“细胞神经网络”的电脑微型集成电路,据此将发明仿生“电子眼”可以用来进行类似视网膜功能的图像处理。又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中心耳鼻喉科的医生不久将开展“仿生耳”植入手术,让从前失去听力的成人重获听力。再如科研人员以猴子作为人的替身,正在研究人大脑的思维与记忆的生理活动。他们设想,如果仿照人的神经系统,把它运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去,就有可能诞生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物计算机,那就是仿生学划时代的贡献。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仿生科技前途似锦,而且仿生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

另一方面,神奇的大自然向人类展示着精妙绝伦的生命形态和绚丽多彩的悦人色彩,同时,大自然还无声地阐释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和谐与共生。这种和谐的设计哲学呼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共生的设计哲学则呼吁着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建立合理的建构,搭建人与自然、机器共生的对话平台。

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不仅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产品,而且赋予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因此,工业设计师要学会师法自然的仿生性设计思维,创造人、自然、机器和谐共生的对话平台。

参考文献:

〔01〕《视觉和仿生学》倪海曙主编知识出版社1985

〔02〕《仿生学纵横谈》邵海忠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0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