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摩擦力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9 06:4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摩擦力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摩擦力教案

第1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第2篇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通过刚刚这段视频,大家来思考下同学摔倒的原因,视频中的同学为什么提出要把地板磨得粗糙些.大家提到了摩擦,那究竟什么是摩擦呢?在此基础上,引入课题.

(多媒体投影):6.4探究滑动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摩擦力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板书)

师:其实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木块在地面滑行,自行车在路面骑行,推不动的水缸,它们都是跟摩擦有关。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感知摩擦,我们来体验一下,把手掌压在桌面上,边压边向前推,感受一下是否有受到阻碍作用?你们终于体会到什么是摩擦力。

师:生活中这样的摩擦非常多,比如像双手之间也有摩擦力,那么摩擦力的定义是什么,(多媒体投影)大家把它的定义朗读一遍,同时把它记到笔记里面(板书)。

师:我们来解读下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字。看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板书)

师:通过定义我们还可以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两类,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而动摩擦力又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板书)

师:今天我们先重点探究其中一种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板书)翻到课本第19页,把定义圈画出来,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的相对运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首先我们来探究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下,在桌面上有一把刷子,现在让刷子相对桌面向右运动,观察刷子刷毛的弯曲方向,大家发现了吗?刷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刷子受到了力的作用,这就是滑动摩擦力,而且刷毛是向左弯曲的,这说明了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哪?向左,换句话说,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们分析下三种模型的摩擦力方向。水平方向向左推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向哪?竖直向上推动手掌时,手掌受到的摩擦力向哪?在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它受到的摩擦力向哪?

师:那知道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那它的作用点呢?其实也很好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就在物体的接触面上,且作用在受力物体上。知道它的方向和作用点后,接着我们来看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怎么测量。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1: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师:我们知道力有大小,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那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吗?

生:不能直接测出。

师:那有没有办法间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师:回忆一下,我们之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的大小,后来又用它测量了重力的大小,当时是利用什么原理测得重力大小的?

生:利用二力平衡原理。

师:那是不是也可以利用二力平衡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要怎么操作?

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里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生:还是利用了二力平衡原理;转换法。

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

师:让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师:这两个力的方向如何?

强调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拉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活动2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板书)

2、猜想与假设

师:根据刚刚在桌面推动手掌的体会,我们来猜想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答出来:

①跟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②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还有其他什么影响因素?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我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怎样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改变压力的大小?又如何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我们需要在活动1的基础上增加哪些器材?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实验步骤要分几步进行?同学们来探究讨论一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在物理实验手册中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

各小组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请一组同学分析、向全班汇报实验结论。(板书)对于忘记条件的,可由同学补充;对于能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补充影响因素的,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

6.评估

第3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 研究性学习 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一、引入――学生自行发现问题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作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发现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教师既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又要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例如《摩擦力》一课,先是实验引入后,请学生提出了一个个的问题。如“小车为什么会从斜面上滑下来”“为什么两次滑得距离不一样”“为什么在地毯上滑不动,在桌面上却滑得远”……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有些正好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的问题,如“为什么在地毯上滑不动,在桌面上却滑得远”。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教的任务也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需求。

二、引导――学生自行探究问题

教师在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对于一些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联系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加以解决。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依据课本内容、实际条件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一般4~6人为宜,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该小组的研究专题。

学生有了研究的目标,就要积极地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研究。在学生收集资料时,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有用资料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分工协作。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渠道地寻找和收集资料。

《摩擦力》教学实录中针对“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的问题展开探究。由于课堂教学环境所制,教师因地制宜采用了两步曲。

第一步,拖人游戏。分别在光滑地板、毛糙地毯上拖人。通过拖完瘦人再拖胖人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粗糙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猜想。

第二步,分组实验。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是实验。《摩擦力》教学实录中的实验安排很丰富:有分组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学生的猜想,进一步小结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粗糙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摩擦力越小,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亲自实践和研究,已获得了一些“真知灼见”,这样教师就以让他们把各自的研究结果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概括,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结论。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着重方法上的指导,表扬可取的,指出不足的,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三、运用――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摩擦力》一课中,通过学生们的自我总结,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得出了这样的一些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粗糙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小摩擦力越小,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作适当的评价。进而转入知识的实用性阶段――运用。

“摩擦力对人类有好处吗?怎样看它的两重性?”通过溜冰鞋的实验及放录象片铺垫后,教师抛出问题:“请运用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设计一种可以适合各种路面行走的鞋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的设计方案:在鞋底安一个气囊,气囊上有齿,打进气,齿就鼓出来,鞋底就粗糙了,摩擦力就大,适合走光滑的路面;把气放掉,齿就缩了进去,鞋底变得光滑,摩擦力就小,适合走粗糙的路面。……

总体评价有两点:一是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看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钻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组合。围绕“引入――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究问题,运用――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进行构思,清晰而又严谨。二是这节课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兴趣,学得主动,其具体表现在:

1.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一种可以适合各种路面行走的鞋子,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观察、研讨而自行获得的。

2.“问题――实验”“实验――问题”不断反馈,激发学生参与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50

新课改倡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目的是消除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摩擦力》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对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与反思。

一、教学实例分析

1.课程分析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让学生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二是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是掌握摩擦力增大、减小的方法。从教材来看,教材采用了抽象的论述方法,没有明确提到静摩擦或动摩擦,而是统称摩擦。同时,对滚动摩擦也没有明确论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了扼要的介绍。此外,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形成的原因,这需要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引申,通过让学生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对这项知识进行呈现。

2.教学重难点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其中,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f=μN;而难点在于,受思维定式影响,学生会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要通过课程资源的利用,直观演示,只有当物体水平放置时,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篇,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张在生活中采集的图片:①雨天,小明骑自行车出行,不小心滑倒了;②晴天,小明轻快地骑着自行车去上学;③小明骑自行车很吃力地经过一片沙地。其次提出问题:对比三张图片,为什么“小明骑自行车”这一行为会出现三种结果?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提取摩擦力的概念。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杯、一小把大米和小木棍,随即进入实验环节。

实验:①指导学生将大米倒入纸杯,将小木棍插入并将大米压紧,提起小木棍,这时小木棍从纸杯中拔出;②让学生在纸杯中倒入少量的水,与大米混合,再次将小木棍插入、压紧,稍等片刻后提起小木棍,此时纸杯被一同提起。

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做第一个实验时,小木棍与纸杯脱离,而第二次实验中纸杯一并被提起?②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③同学们能否通过这个实验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

第三个环节,教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再次以多媒体播放图片,图片的内容包括:①推动一本书和一张桌子;②在冰面行走和马路上行走;③汽车速度与刹车距离;④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的对比。展示图片后提出问题:对比、分析图片,想一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随即进行演示实验:将木块置于讲桌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如何测试摩擦力的大小?

第四个环节,分组讨论,了解生活中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让各小组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说一说生活中存在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课堂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视频:①电影《鬼子来了》中潘长江所饰鬼子,踩在倒了豆子的地面上滑倒摔跤的情景;②搬油桶,“移”重于泰山,“滚”轻于鸿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印象。

第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第八章第三节讲到了摩擦力,摩擦力在初中物理中是重点、难点知识。许多学生在做此类题型时,都感到模糊不清,做题的错误率极高。下面就是学生容易做错的一道题。

例题 用手握住一个啤酒瓶,啤酒瓶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啤酒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啤酒瓶原来为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的过程中瓶仍静止,

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评析 用手捂住啤酒瓶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1]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解答.

可是,学生在做该题的时候,却认为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学生甚至还搬出了教科书中的理论依据,如下所示: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或接触面的性质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这些都是通过增大压力或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例子[2]。

该段文字位于人教版教材第25页的最后一段。这段文字的划线部分,非常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以为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而学生会有上面的误判。为此,笔者通过仔细剖析教材,发现其中问题重重。

二、教材的不完善之处

1.教材偷换概念

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摩擦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事实上,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材中把滑动摩擦力中的摩擦力加粗,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成是摩擦力的概念。

2.教材的结论不严谨

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咋看起来,没有问题。可是细究起来问题颇深。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涉及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因素)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从而研究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结合控制变量的思想,该段文字应该改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结论的表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结论的表述可分为:定性关系(即:在……相同时,……越……,……越……)和定量关系[在……相同时,……跟……成正比(反比)]两种基本类型。针对这两种表述方式,教材在归纳实验结论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引领和示范。

3.教材的知识结构混乱

如图2所示,教材中又涉及了滚动摩擦力。我们知道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初中生既没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又没有高中生深层的知识体系,因而对摩擦力比较模糊,学生的模糊更多的是来源于教材编排的不合理。

三、完善对策

1.教材编排的整改

教材中关于摩擦力编排的内容要规范地给出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重点介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由物理走向生活,对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给予介绍。目前的教材改革,丧失了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改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摩擦力的难度,让学生觉得摩擦力更难学。

2.教师意识的转变

在与物理学科的资深教师沟通后,发现老教师大多都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来上课,而是按照他们脑海中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结构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经验,特别是摩擦力易混点的经验,会重点讲解如何去区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对于物理教材,物理教师应建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材料、媒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3]。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结合自身的教学需要,重新排列知识点,增选身边的事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年轻教师若只是一味的迷信教材,必将误导一大批学生,教师应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由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结构。

笔者深深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变学生普遍觉得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章乔石.力的平衡命题思路及障碍设置解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75.

第6篇

"Given that Western and Eastern approaches to educationboth have their respectiv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we intendto integrate the excellence of both cultures based on the world'sfuture demand for talent, and explore a unique focus," said XiYoumin, executiv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

In this university, 70 percent of teachers are foreigners whoteach only in English. However, the school doesn't organize its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ET-4 and CET-6 (English tests for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run by China's education authorities.Zheng Yanfei is a graduate of XJTLU who has been acceptedinto postgraduate programs at several world-famou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Oxford and Cambridge, and she feels, "My studyinitiative and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have improved greatlyin the last four years through writing lots of English essays andparticipating in team projects."

In the ey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XJTLU, the classroomis a place for students to learn, so "learning" on the students'par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eaching" on the teachers' part. Forthe same subject, the class hours of XJTLU are usually one-thirdless than hours used by domestic universities. Teachers here pay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basic concepts and knowledge they require studentsto learn by themselves in advance. So it is common after eachclass for the teacher to assign exercises or projects that requirestudent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complete the homework,either in teams or individually.

Fang Let,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XJTLU graduates, con-tinued his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ies, receiving ascholarship of nearly RMB one million. When he first attendedthe math class in the university, he was totally lost, quite per- plexed. But soon he found that his teachers were seeminglygood masters of the same kind of essential techniques em-ployed in the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 For example, thecontent just needs a brief introduction, redundant explanationswere weeded out, and the part demanding special attentiongets a detailed, in-depth explan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inkand wash painting emphasizes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detailsfor different parts based on their importance). Likewise, home-work and essay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ey contents. FangLet said he understoo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points already,through reference books and materials.

Zhang Dan, a senior student majoring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had a similar experience. "In XJTLU, whether for ba-sic courses or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ers organize their ownteaching materials rather than just following a textbook, andthey usually recommend lots of background reading," Zhangsaid. "For each subject, we need to read a great deal of relevantinformation, and write various essays in English, which makesus very active learners," she added.

Of course, students of XJTLU are not floundering in a seaof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Each student has multiple tutorsto provide them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n their academicand career development. The college has provisions for themto choose at least three:a personal tutor, extracurricular tutorand student tutor. In the fresh year, students' personal tutorsare their English teachers, and in the second year, their personaltutors are their teacher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Every teacherin this college, whatever their professional title, accepts three tofive students, with the focus being on students' studies, researchand personal growth. XJTLU's creative introduction of the ex-tracurricular tutor system builds bridg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extracurricular tutors are mostly senior executives of the worldtop 5o0 enterprises, or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They offer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and instructions on starting a business.Peer-to-peer assistance comes in the form of senior students of-fering advice to those in lower grade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each year, President Xi always re-quires the freshmen to keep two things in mind, "First, from thisday on, yon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behavior as a youngadult; second,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your studies inXJTLU is not to obtain the two diplomas (one fro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oth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orextend some specialized knowledge, but to learn to be a matureperson capable of independent study and making your own deci-sions. This is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process."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Each Performs Its Own Functions

Put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position to become thetrue masters of the school is a principle that XJTLU has beensticking to faithfully. "The academic authorities and admin- this year (the second batch of graduates in the college) receivedadmission notices for postgraduate study from such world-re-nowned universities as Oxford, Cambridge, the Imperial College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and Political Science. Among them, 92 have entered successive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programs. A considerable numberreceived half or full scholarships.

Dual Core Education

In the main square of the university sit eight sculptures ofphilosophers, including Confucius and Plato. Students havedubbed the group of sculptures the "Eight Immortals" (who areactually deities in Chinese mythology), and they are a signal thatthe school advocates and integrates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cultural icons.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lements can be seen ev-erywhere on the campus of XdTLU. Foreign teachers hurryingto class and silver-haired Chinese professors are the commonimages on the campus. The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TeachingCenter has some senior professors, like the former dean of the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Tongji University, former dean of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and formervice dean of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many of them enjoying a special allowance granted by theState Council.

Before formally enrolling student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organized a team of expertsto reorganize and optimize the one-meter-thick syllabus col-lection on more than 100 subjects. The idea was to retain thecutting-edge advantages of some disciplines in the University ofLiverpool, consider the traditions and strengths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and demands of Chinese students. Another feature for XJTLU isits teaching period of 28 weeks per year, less than that in mostother Chinese colleges of 36 weeks annually.

Professor Guo Jingming, director of the Mathematics andPhysics Teaching Center, remarked that the Western man-agement mode is "giving students more freedom" which fullysparks student creativity, while the Chinese "spoon-feeding"metho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study. XJT-LU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educing the classroomteaching hours and increasing after-class tutoring and personalcounseling.

Wu Fei, a XJTLU student who has been accepted by eighttop universities in Britain, started an IT company and a foreigntrade company, with RMB 200,000 in capital when he was onlya junior. Six months later, their sales volume broke RMB onemillion. "In my conversations with the extracurricular tutor, Ilearned eertaln lessons and gained experience, got acquaintedwith some people too, and established some social connectionsthat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my career," Wu said.

第7篇

一、教材处理简单,应对的策略是对教材进行折断重组

【案例】《摩擦力的秘密》

首先揭示摩擦力和阻力的概念。

接着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

师:(演示木块在桌上运动)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减小木块的摩擦力?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师:现在交流一下我们的方法。

生:给木块装上轮子变成小车,就能减小摩擦力。

师:想法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

没有学生举手发言。

师:既然想不出别的方法,我们就都来研究装轮子的方法。

减小木块摩擦力的方法很多,可学生为什么想不出更多的方法?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教材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教师也就没有引导学生研究。试问,学生不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又怎能想出更多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这就说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内容,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过于简单,使得学生想不出更多的方法,他们也只能研究出一种方法。这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表面看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解不透彻,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探究能力没有得到更大的提升,简而言之,教学任务没有真正完成。

众所周知,科学课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体现的是“折断与重组”理念。具体做法是:在上述案例前添加一个环节,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学生一旦知道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自然能够根据相关因素想出更多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科学探究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弱化探究过程,应对的策略是提高探究过程的实效

【案例】《斜坡的启示》

研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师:同学们都认为斜面坡度大小不一样,拉力就不一样。你觉得斜面坡度大小和拉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坡度越大,拉力也会越大,坡度越小,拉力也会越小。

生:我觉得坡度越大,越省力。因为建造金字塔时,需要把石块运到很高的地方,建了一个很高的斜坡后,人们就能把石块运上去。

师:你知道得还真不少。到底哪一种假设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除了小车外,还需要哪些器材?

生:测力计、斜面、记录表。

引导学生制定、交流实验计划。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现在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跟老师一起完成这个实验,下面的同学认真观察并记录数据。

上述案例从假设到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确定、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都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可以感觉到效果还不错。但在实验环节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应该是分组实验,却变成了师生合作的演示实验。如此处理,实验前的指导价值何在,岂不是纸上谈兵?案例中明显地弱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长此下去,学生的“想”与“做”如何统一?手脑如何并用?探究、创造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包办代替,既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抑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罪过。作为有良知的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因此对于内容较多的课,我们可以分解为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决不能通过“偷工减料”、牺牲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代价。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少玩些“花拳绣腿”,多把功夫花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

三、课堂应变不力,应对的策略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声音的产生》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在鼓面上放些大豆,敲击鼓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分小组实验、观察。

师:现在交流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哪个小组先来?

各小组依次交流实验现象。

这时,老师放在讲台上的手机振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

学生窃窃私语起来,老师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老师沉默了几秒,维持好了课堂秩序,继续按教案预设的一个个环节走下去。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预设的内容比较容易实现,生成的资源如何利用是值得思考的。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一敲鼓面,鼓面产生振动,大豆就会跳起来,鼓就响起来;鼓面停止振动,大豆就停止跳动,声音就没有了。学生刚刚对声音产生的原因有了一点科学的认识,这时,上课老师振动起来的手机,正好能进一步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能让几名学生到讲台前观察一下,一定可以发现手机在振动。可遗憾的是,由于执教老师的课堂综合素质较差,即应变不力,导致了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的白白流失。其实,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突发事件(如手机振动),有的来自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有的来自学生的实验观察,有的来自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些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智慧地发现,合理地利用。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用教案教”而不是“教教案”。我们教者的教案预设得再好,也不能穷尽课堂的千变万化。学生是有思维的,是课堂中动态的因素,我们的预设要根据当时的课堂情境,作出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的过程就包含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是消极的,不可取的。

第8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务必要构建高效课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真切的体会到: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取决于自己课前的准备。

其一、课前要深挖教材,精心备课,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这对许多教师来说可能是老生重谈,不屑一顾,但很多教师问题就在这个地方。简单备课课堂随意性大,备课一定要细到自己在课堂说的每一句话,课前都要备出来。对于课堂上要提出来启发学生的几个关键问题,要反复斟酌怎么提好。例如我在讲重力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和质量有关系时,刚开始我这样问:“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吗?”这样问太抽象,后来改为“桌子和椅子谁的质量大?”再后来改为“老师让张明和李亮将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搬到三楼,张明先选他会搬什麽?”这样改后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增强了趣味性,课堂效果很好。

其二课前备课要心中有学生。新课标中强调:教学应以人为本,让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担任的八年级三个班物理教学,可以说只要备一次课,就可以轮流上完三个班了。其实,不然!我发现三个班的学生各有差异,有的班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习惯好,有的班级习惯较差。如果都用一个水平去衡量,用同样的教案去教,那么就会出现,差的班级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好的班级没有一个高度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令人不满意的。另外,课前对学生问题的回答要做预测,针对不同的回答课前要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点拨诱导,回到既定轨道。例如我在讲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有同学说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于我在课前预测到有这种问题并设计了预案,我当时就非常淡定,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总之,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多下功夫,备课时多为学生考虑考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三,教师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课前心情要平静,得静下心想课。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它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另外精神要饱满,你必须做到爱学生和爱教育事业。这样你才会有精神上课。

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为初中生,如何把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

第9篇

我们要站在新课改的高度来看问题,有创新,才有发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现在就我参与新课改的实践活动来谈谈课程改革中我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设计好情境,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和态度,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一心一意地进行学习。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而又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素质学养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就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创造探究范围

小学教学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能力。再比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文中的实验,学生自己总结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学生带出了课堂,利用课外的有利条件,让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让学生感觉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与此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研究,展开研究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同学们穿着不同材料的鞋在地面滑动,亲身体会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有关。

三、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中奖励学生提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