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机构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逐步加大,这对中小银行机构的反应能力与定价能力提出了挑战。中小银行机构不仅要关注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和流动性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利率风险对管理能力和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银行机构缺乏对利率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利率定价管理基础薄弱,使其经营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另外,利率频繁变动,经营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利率风险管理难度由此加大,导致中小银行机构不仅面临资金的运用风险和定价风险,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也将加大。中小银行机构之前取得原利率的存款,可能因以后利率的下调或攀升。进而带来经营方面的风险和负债方面的风险,这对于技术相对薄弱和自身实力不强的中小银行机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利率市场化为中小银行机构带来的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可以为中小银行机构带来新思路。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银行机构明显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因为在传统体制下都可以获得稳定利差收益,轻松获取超额利润。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获取超额利润,必须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中小银行机构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化方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开拓中间业务,走差异化道路。
(二)利率市场化可以优化中小银行机构的客户结构。在利率管制背景下,各银行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央行规定的利率,因而中小银行机构无法与大型银行竞争大客户、大集团。但利率市场化扩大了中小银行机构的产品定价权,通过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利率,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客户。
(三)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中小银行机构的竞争力。在利率管制时代,大型银行在资本市场中利用自身多样化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与回报,赚取超额利润,挤压了中小银行机构的生存空间。同时,会使金融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并造成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推行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均衡发展,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将会被削弱,中小银行的成本优势能向客户提供更加优惠的存贷款利率,这将会提升中小银行机构的竞争力。
三、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机构的经营走向及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机构受到的冲击较大。中小银行机构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业务结构,结合地方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市场定位和服务重点。必须分析目前现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在某一专业化领域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其所看中的量身定制与特殊服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二)转变经营模式,创新金融服务。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会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大幅减少。中小银行机构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创新金融服务。要把发展的重心从主要注重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发展效益和质量,以此降低资本损耗,提高投入产出率。针对中小企业、农村居民,在咨询项目、理财产品方面进行创新,加大信用卡、结算、贸易融资的开拓力度,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加强与保险、证券和信托等机构业务合作,提供如保险、发行债券、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扩大中间业务领域,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把中小银行机构打造成“特色、创新、专业”银行。
(三)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中小银行机构应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结合工作实际,狠抓内部制度建设,建立高效的利率风险部门,明确该部门主要任务是预测、监控和评估利率风险,制定适当的利率风险防范程序。同时,要开发引进科学的风险计量技术,消化吸收适合本机构的风险控制模型,通过量化利率风险衡量指标,从而推进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快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利率风险,达到稳健经营的目标。
1.电子化程度低,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金融产业的主导,商业网络银行具有广阔的前景与廉价的成本,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和人们的重视。虽然科技已经如此发达,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还在通过宣传资料、图表等传统的工具,很少使用计算机,缺少专门的个人理财业务软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计算机技术滞后,开发应用软件的速度滞后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工作效率较低,这限制了商业银行发展各项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克服这一现状,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办理个人理财业务,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实现差别化服务。
2.缺少个人理财业务运行系统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客户经理制的出现就是这种理念的有力说明,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制度上和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创新。国外银行的客户经理是把客户作为中心,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品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和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投资为核心。但是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仍然是基于客户经理完成吸收存款任务的情况,客户经理缺乏对客户需求、市场发展的了解,因为其并不用承担管理分析客户细心和市场信息的责任。各商业银行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品种设计开发,极少考虑到客户的需要,更不用提投资了。
3.缺少适当的市场定位在中国,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环境不同,收入分配差距大,个人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行业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投资偏好。要求商业银行明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开发。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缺乏这种服务模式。银行向个人提供的服务几乎无差别,都是一些大众化的服务,因为商业银行只把个人业务作为筹资的一种手段。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经营模式,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金融产业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自从二十世纪末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的出台,结束了金融分业经营时代。在全世界混业经营的刺激下,我国放开了对创新银行中间业务的限制,开始鼓励创新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借这一机会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整,调整个人理财服务中的中间业务,改变中间业务的产品结构,准确把握客户多方位的信息,掌握客户的理财需要,通过客户经理进行针对性的理财服务。配套服务分析工具和投资理财专家的理财建议,提升客户的资产增值能力,培养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2.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培养个人理财业务人才,一是构建专业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体系,让理财业务人员需要持证上岗,规范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二是全面培训现有的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理财顾问。首先要指定培训计划,然后要挑选高素质的候选人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其次要让理财人才熟悉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独立操作各类业务,这需要对理财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轮替。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走出传统教育体制的模式。推进联合办学模式和订单式教育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可以将企业的实践设备优势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优势结合起来,为金融行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为学校的教育提供实践的场所。订单式教育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学院金融相关专业的设置、制定金融业人才培养计划、改革金融教学课程等环节中。在金融业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满足商业银行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改进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实现校园与社会的接轨。
3.加强商业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银行电子化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在实现个人理财业务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注意保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通过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计算机理财软件的辅助,增加客户需求的满足度,为客户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人理财计划,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实现实际操盘操作。
4.完善客户经理制,提高客户经理的金融水平客户经理制是为了迎合现在正在逐渐转变的金融服务方式、经过改革后的金融体制和金融业同行之间的竞争出现的新型的服务观念。各个商业银行虽然自从客户经理制这一服务观念推出,就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也从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完善客户经理制,需要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客户经理的素质;加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客户经理信息系统;在客户经济中开展新型的服务观念传递;实行责任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职责,设置专业的客户经理从业人员组织机构。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客户经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承受压力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为了顺应金融的全球化、国内商业银行对人才的急缺的现实情况,组建全能、高效、专业的个人理财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5.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商业银行而已通过设置个人理财业务柜台和细分客户实现差别化服务等方式调整经营策略。个人理财业务专柜可以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人理财服务,培养固定的客户群体。通过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性地提供理财服务。因为不同情况的客户对个人理财服务的要求不一样,这就要求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别化的服务,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建议,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结语
内容提要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宣布推行多项改革计划,以适应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本文回顾了近期世界银行的改革进展,并进行了相应评价。一方面,改革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地位的上升,同时也有利于世界银行职能的完善,但另一方面,改革计划能否得到有力执行,改革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世界银行已有的缺陷,仍是一个未知数。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的经验来看,未来世界银行的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关键词世界银行改革塞迪略报告
2009年10月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银行(WB)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Zoellick)宣布世界银行将进行一项宏伟的改革计划,以提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古老机构的效率和效力,同时增强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认同性。改革包括增强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的发言权和参与权、推广问责制和改善内部治理、改革投资贷款体制、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等等。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言,世界银行的改革无论是在世界银行内部还是在其外部都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这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计划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未来的改革前景又会如何呢?
一、世界银行改革的背景
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集团(WorldBankGroup)的简称,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五个机构组成,其目的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金融与技术援助,以实现这些国家的持续减贫。自1944年成立以来,世界银行在帮助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在治理机构、功能运作等各方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世界银行现行的很多规则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制定的,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其与时代的发展步伐越来越不协调。从治理结构方面看,从其建立至今,发达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银行绝大部分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的声音长期不能得到合理充分反映,这与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经济格局十分不相称。从职能方面看,自1944以来,世界银行的职能进行了多次转化,从最早的关注战后国家重建,到上世纪80年代关注债务重组,再到90年代后的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的救助等,世界银行的关注目标一直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然而,这也致使世界银行最为核心的工作——贷款援助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使贷款项目更好地顺应借款国的需求和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提高贷款项目的实施效果并控制其中的风险等等,这些都对世界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加速了世界银行的改革步伐,这包括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粮食与能源危机以及影响全球的传染性疾病等。佐利克指出在这一情况下,必须构筑一个更负责任的全球化,这包括重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构造一个兼具平衡性与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多极增长模式,更加关注脆弱群体(国家),注重可持续增长等。这些都是世界银行大有可为的地方,世界银行必须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
2005年10月,二十国集团在中国河北香河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的提议,但是从随后的实践来看,改革的重心偏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管在此之后的每次会议公报中都会提到世界银行的改革,但是真正开启世界银行改革应该是在2008年,改革首先从发言权和参与权开始,并最终扩散到世界银行的职能等各个方面。
二、世界银行近期的改革进展
(一)发言权和参与权改革
发言权和参与权改革是国际金融组织改革的核心问题,世界银行在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DTC)在世界银行中的地位,其改革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有关DTC国家的投票权或股权的改革;其次是DTC国家在董事会中的代表权改革;最后是要求世界银行更多地反映DTC国家的发展观,这一点是世界银行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的地方。2008年10月,世界银行对发言权和参与权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改革(Pbasel),其目标是通过改革确保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在世界银行治理中能够公平参与,以此来提高世界银行的认同性、可信性和问责性。
第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基本投票权(BasicVoWs)增加一倍,达到总投票权的5.55%,同时规定基本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比例不会低于这一数值。而对由于基本投票权增加而致使总投票减少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世界银行将对其进行额外的投票权分配。这一改革将使得基本投票权占总投票权的比例提高2.64%,使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投票权从42.6%上升到44.1%。
第二,对于国际开发协会投票权的改革。国际开发协会投票权也分为两个部分,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不同的是,其分为成员投票权(MembershipVotes)和认购投票权(SubscnptionVotes),其中成员投票权在成员国中平均分配,类似于基本投票权,而认购投票权则来自于成员国在国际开发协会中的资金捐献,因此国际开发协会成员国可以分为两部分:成员Ⅰ大部分是发达国家,贡献了国际开发协会95%的资源,而成员Ⅱ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2008年的改革就是要增加国际开发协会成员Ⅱ的投票权,改革的思路就是通过发达经济体向贫穷国家提供金融援助支持,以帮助这些国家认捐其在国际开发协会已经分配的认购投票权,例如法国在这一提议下提供了140万美元的金融援助,而挪威和西班牙也承诺将提供340万美元,这些资金将帮助成员Ⅱ在国际开发协会中的投票权提高约1.6%。
第三,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增设一个董事会席位,这将使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7个国家由以前的两个执行董事增加到三个,从而有助于提升这一地区在世界银行中的地位。
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世界银行在2009年10月推出第二阶段的改革(Phase2)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确保阶段——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中的发言权,将其投票权在阶段——的基础上再增加1.46%,同时建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股权分配应该建立在一个可以反映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标准上,并进行周期性评估(五年)。第二,鼓励国际开发协会成员Ⅱ继续认购为其分配的认购投票权,再寻找250万美元进一步帮助国际开发协会最贫穷成员提高其投票权。此外,第二阶段改革还涉及到国际金融公司的投票权改革以及机构改革问题,世界银行的内部治理、董事会的效率、行长选举等问题。
(二)治理与反腐败改革
治理与反腐败问题对改善世界银行的工作职能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其目标是通过改善腐败风险评估、披露、监督以及监控机制,确保世界银行的发展资金用于预定的目的,以帮助成员国政府或公共机构能够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政策,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制定市场规则,帮助成员国消除贫困。
相比其他方面的改革,世界银行在治理与反腐败改革则要早一些。2006年秋季年会上,世界银行就开始着手治理和反腐败改革,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1月,在和政府部门、捐献机构、民间团体、私人部门、媒体等各相关各方进行过密切的磋商和咨询之后,世界银行在2007年3月制定了治理与反腐败的改革新战略,并于当年8月份推出了相应的执行计划。2008年10月和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分别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了一年和两年的年度进展报告。
治理与反腐败新战略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支柱:支柱一国家层面,通过向借款国提供援助,帮助成员国建立有能力、有效率、透明和负责的国家体制。主要的举措包括,第一,提高公共财政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第二,支持公务员工资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腐败动力;第三,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改善政府问责制;第四,推动法律和司法改革,改善司法服务。支柱二项目层面,通过评估项目腐败风险、积极调查舞弊与腐败指控、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等,最大程度地减少世界银行资助项目中的腐败。其主要举措包括,第一,在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前期对腐败进行预防;第二,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控制腐败风险;第三,在项目全程建立与包括政府、承包人、供应商、社会团体、媒体等相关各方的沟通渠道。支柱三全球层面,积极扩大与多边和双边发展机构、民间团体、私人部门以及其他主体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信息披露制度改革
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目的是增强世界银行的透明度,这既有利于世界银行内部的信息利用,同时也便于外部更好地监督世界银行的运行,这也是促进世界银行完善治理、加强问责制、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1985年,世界银行就公布了第一份有关信息披露的指导材料,在此之后,执行董事会和银行管理层定期对披露政策进行评估,不断扩大信息披露范围,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2008年。在这一模式下,虽然表明了世界银行支持信息披露的立场,但是它对信息披露采用的是一种“肯定列表”制度,即对披露的信息类别作出明确的说明,但是对于什么样的信息不能披露却是模糊的,这限制了信息披露的力度,一方面这不利于公众对于世界银行信息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妨碍了信息在世界银行内部的流通,为跨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公布其对于信息披露新的改革计划,其最大的变化在于信息披露范式的转变,即从先前的能够披露什么类型的信息(肯定列表)转变为可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的任何信息(否定列表),这增加了世界银行信息披露的范围与力度,除此之外,世界银行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定:第一,最大化的披露信息,除了有限的特例外,世界银行应将它所有的信息对外公布;第二,特殊例外列表应该是清晰、便于理解和操作的;第三,世界银行的政策决策最终结果应该完全公开,但是决策过程应该是保密的;第四,信息披露的程序应该是清晰的,公众可以方便、有效、及时地获取世界银行的相关信息;第五,申诉的权利,如果申请人认为在获取相关信息时遇到世界银行毫无理由的拒绝,那么申请人可以保留申诉的权利。2009年11月17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了这一改革计划,该政策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并与2011年底将向执董会提交进度报告。
(四)贷款体制改革
对外贷款援助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目前世界银行主要通过投资贷款(InvestmentLending)和发展政策贷款(Devel-opmentPolicyLending)两个工具向成员国提供贷款援助,其中投资贷款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主要的贷款工具,目前约占到这两个机构年度承诺贷款额的三分之二,实施中贷款总额的90%以上,因此对于贷款体制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投资贷款的体制改革上。
世界银行的投资贷款体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变动,随着形势的变化,其越来越难以适应借款者的需要。因此,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回应借款者的需求和日新月异的全球环境,从而为其带去更灵活的工具、更短的回应时间和更好的发展成果。2009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了《投资贷款改革的概念文件》,并在2月份提交执行董事会审议。在这份文件中对于投资贷款体制提出五点改革建议。第一,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对投资贷款项目进行评估,对不同的项目实行不同的风险评估以替代现有的通用(One-size-fit-a11)评估程序和要求。第二,制定一系列合理化投资贷款方案,从而可以满足借款国多元化的发展与融资要求,这些方案包括不同风险的投资贷款项目、对于紧急情况和脆弱国家(FragileStates)的快速反应项目以及支持基于成果的融资项目等。第三,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实施支持。第四,为投资贷款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这包括统一激励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向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等。第五,修改并简化投资贷款的指导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在2009年9月份世界银行针对风险管理和项目实施支持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说明。
三、塞迪略报告
为推动世界银行的改革,在2008年10月,在佐利克的倡议下成立了以墨西哥前总统、现任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Zedil-lo)为主席的世界银行集团治理现代化高层委员会,专门就世界银行相关改革进行研究,其成员包括来自于国际组织、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以及私人部门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2009年10月,该委员会了《为21世纪的世界银行注入新动力》的报告(塞迪略报告),针对世界银行目前的情况,提出了五点改革建议,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塞迪略报告主要就世界银行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评估,报告认为世界银行在治理结构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这包括战略制定、发言权与参与权和问责制。
首先,战略制定方面的不足。委员会认为现有的治理结构不利于世界银行的战略制定,这是因为,第一,虽然世界银行定期公布一系列的战略文件,但是缺乏一个有效的手段去实现。第二,发展委员会(由24国政府部长组成,它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组成一个咨询团体,其在1974年建立,其宗旨是对发展中国家转移实际资源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的“咨询”性质使得其在战略制定的角色受到制约,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工具去监督其公告的执行情况,会议形式上的安排使得发展委员会成员不能开诚布公的交换意见。第三,不论是董事会整体还是单个执行董事都无需为世界银行的战略方向负责,这使得执行董事会战略制定的作用大打折扣。第四,管理层所制定的战略安排往往功能重叠且大而全,很少能提供有效的运作规范和总体框架安排。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代表权不足,且无法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从世界银行建立以来,基本投票权不断受到侵蚀,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地位不断降低;投票权不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自动与周期性地调整,某些国家在国际开发复兴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中的股权和投票权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严重不符;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地位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一股独大的局面使得世界银行被少数国家所操纵。第二,执行董事组成极不合理,某些地区(如欧洲)占据了太多席位,而某些地区执行董事席位则明显不足。
最后,问责制方面的不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世界银行现有的治理结构造成权力和义务不对称,这包括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与管理层分工不明;执行董事会和行长部分管理功能重叠;执行董事会的独立性受到行长影响;高级官员选举程序模糊且具有排外性等。二是能力建设不足,例如执行董事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三是监督不力,如世界银行的安全网络单位SafetyNetUnit,包括独立评估小组(Inde-pendentEvaluationGroup,IEG)、独立检查团(InspectionPanel.IP)、独立审计处(IndependentAuditDepartment,IAD)等)]职责不明,不能对世界银行形成全方位、真正、独立的监督。
基于此,塞迪略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世界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改革的建议。
第一,发言权和参与权改革。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执行董事会的改革,报告建议执行董事从目前的25个减少到20个,以提高董事会的效率和效力,这主要通过压缩欧洲的席位来实现。二是执行董事席位的选举改革,所有席位都应通过多国家选区(Multi-countryConstituencies)选举产生,五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指派席位也要进行相应改革,同时将每个选区的国家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成员分布的均衡性。三是投票权改革,世界银行机构的投票权应该可以进行自动评估,以与世界经济的动态发展相符,同时应打破世界银行投票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分配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符合世界银行投票权分配的原则或公式,大幅增加基本投票权,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比例提高到50%,并且将特别多数同意的比例从85%降到80%,从而降低某一(或某组)国家对世界银行的影响。
第二,调整世界银行集团的治理结构。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一是将执行董事会改组为世界银行董事会,其董事为各成员国部长级或副部级官员,其职责包括选举、任命、解雇行长,制定世界银行战略方向等。二是管理层改革,所有的财务运作交由管理层执行,而董事会则集中精力进行评估与监督,避免二者在管理职能上的交叉。三是建立一个咨询小组以辅助董事会工作,小组成员由每一个选区选派一名代表,且该代表具有被董事会认可的专业能力。四是改组的世界银行董事主席从其成员中轮流选出,且主席在董事会中不具有投票权,直到他(她)任期结束。
第三,选举程序改革,这主要是涉及行长及副行长等世界银行集团高级官员的选举改革。委员会建议选举应建立一定的规则,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竞争性,这包括所有具有资格的候选人不管他们什么国籍,都应受到欢迎,对于执行副行长的选举虽然接受行长的领导,但是其选举程序应与行长相同,也即不应限制候选人的国籍等。考虑到世界银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分别由美国和欧洲担任的这一不成文规定,委员会建议这两个机构的领导权选举改革同时进行,以降低政治谈判压力。
第四,加强管理问责制。报告提出三条改革建议,一是建立行长绩效的评估框架,委员会建议每年对行长的工作绩效进行一次评估,评估框架应该给出清晰的绩效标准、评估程序等,评估内容包括行长对于董事会战略的执行,及其负责的世界银行日常工作以及世界银行的工作成果等。二是强化世界银行的安全网络单位,这包括对安全网络单位进行机构评估,使其职能不重叠、不遗漏、不相互矛盾,对安全网络单位(如独立评估小组)进行一定的修改,使其更好的行使监督职能等。三是引入外部专家评估。
最后,针对目前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委员会还建议应加强世界银行的资源基础。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世界银行共提供了高达59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援助承诺激增两倍,达到330亿美元,国际开发协会的援助计划也达到140亿美元,因此如果不扩充世界银行的资源基础,这将使得世界银行在未来几年的对外贷款援助大大减少。
四、世界银行的改革前景与影响
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促使世界银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比,世界银行改革特别是在发言权和参与权上的改革要滞后得多。尽管如此,世界银行的改革仍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位。
首先,世界银行在发言权和参与权的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地位。世界银行承诺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本投票权翻倍,提议通过发达经济体捐款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开发协会中投票权比例,增加撒哈拉以南非洲执行董事的人数,改革世行行长的选举程序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未来世界银行的改革目标是发展中国家整体所拥有的投票权与发达经济体相等,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这将使得世界银行的治理结构更加的均衡。
其次,从世界银行的职能改革来看,改革无疑将极大提高世界银行对外服务水平。世界银行在贷款体制方面的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成员国发展的需要,治理与反腐败改革和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提升世界银行的治理水平,改善问责制,提高世界银行的透明度,这都有利于世界银行职能的完善。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资金总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总供给矛盾突出,涉农金融机构较少且高度集中,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格局仍占主导。
据保守测算,黑龙江省2亿亩耕地,每亩生产投入500元,按60%贷款需要600亿元;发展5000万头生猪和1000万吨奶,按50%贷款需要450亿元;农村1800万人、600万农户,按20%的农户每户建房贷款10万元,需要120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0亿元;全省1200亿斤商品粮,加上包装贷款可达1500亿元以上。上述四方面信贷总需求就达4000亿元。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821.9亿元,满足不了上述四方面测算的需求。
目前,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面临四大突出矛盾,即农业弱质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矛盾,农业金融服务需求结构多样性与金融功能单一性的矛盾,农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吸纳能力差的矛盾,农业地区闲置资金“充裕”与金融机构使用效率低的矛盾。
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四大突出矛盾的影响。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拥有省级银行类金融机构65户,其中发放涉农贷款年末平均余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三农”所需贷款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等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2009至2011年,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472亿元,农业贷款增量份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以上,支农主力军作用凸显。
(二)大农机、大合作和城镇化的推进,悄然催生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发生质的变化,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创新及信贷投放能力,尚不能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农民社员发展到20.6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农村经济组织以及经营结构的变化,使得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均产生了质变。仅以黑龙江省558个千万元规模的大型农机合作社为例,每个合作社承包流转1万亩土地需支付300万元左右承包费,加上购买种子、化肥、柴油和农药等生产资料需300多万元,每年筹集正常生产资金600多万元,558个合作社每年需要33.5亿元。但因合作社缺少有效抵押物等原因,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较少,造成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近三年来,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仅为84.26亿元,与千万元规模大型农机合作社每年生产资金需求相差近一半。
(三)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与肩负的支农责任、主力军作用不相匹配,急需逐步分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实行省、市、县三级法人体制,全省设立了7个市地级联社(法人管理机构)、6个办事处(省联社派出机构,非法人管理机构)、81家县级机构(法人经营机构)。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股东小、股权分散,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原有高度分散、小额多户式的传统信贷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国有银行占有存款资源数量巨大,综合存贷比率较低,支农贡献度极低。存款资源大部分上存,较大程度上造成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
据统计,截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至2012年9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6大国有银行省内分支机构存款余额合计为10197.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总数的66.8%;贷款余额合计为4084.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数的40.49%,存贷差6112.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投放746.7亿元,占其贷款余额的18.28%,占其存款余额的7.3%。存款资金的大量外流,使本来十分短缺的农村资金更显捉襟见肘。同时,还带来“挤出”效应,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贷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于是采取高息拆借资金方法,间接加重农业信贷成本。
目前,金融机构正在逐步转变“三农”弱质产业观念,一系列针对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金融创新模式应运而生,集约化、批发式“大农金”的概念正在形成。但省内金融机构多限于本系统内实施推广,银行间相互借鉴较少,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财政促进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财政金融政策一端连着财政,一端连着金融,是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的有效杠杆。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方向。
(一)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了解省情、贴近“三农”的优势。
1.在贯彻实施国家对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注入村镇银行资本金。建议通过有资质的省属企业,每年有重点地选择10户拟组建的村镇银行注入资本金,每户不超过500万元,省财政股权5年内不参与分红。按照黑龙江省目前村镇银行每户资本金平均3200万元测算,每年大体需要省级财政资金3200-5000万元。
2.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给予村镇银行民营资本初始投入额5%的财政奖励政策。按照每年15户村镇银行每户有3户非银行类民营企业(每户占总股本5%以上的大股东)参与占总股本30%测算,每年大体需要财政奖励资金720-2250万元。
3.在深入贯彻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给予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年末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给予2%奖励,促进小额贷 款公司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按照2012年全省381家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年末余额超过15%部分约25亿元测算,需要财政奖励资金约5000万元。
(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财政扶持政策为支撑,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解决农村“信用不足”问题,发挥政府“增信”和“调控”功能,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发展。
1.重点选择和支持部分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借鉴美国等国家为农场贷款担保成功经验,选择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主要为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贷款有效抵(质)押不足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研究制定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贷款主体既有的直补资金、农业保险受益权等预期财政补助资金作为银行贷款担保的措施,引导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例如:银行根据农民未来应得到的财政直补资金情况,为农民设计直补资金担保信贷产品,解决农民资金需求,同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积极性。
3.试行县级财政资金存放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贡献度挂钩,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有效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遏制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问题,实现不花钱也能办成事。县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域金融机构处于“金融支农”的最前沿,县(市)财政部门可结合县域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以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贡献度为主要考核指标,按照“统筹安排,奖贷挂钩;存量(暂时)不变,增量调剂;动态管理,考评兑现”的原则,研究制定“县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类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办法”,加快实现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目的,有效解决存贷比过高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和拉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
4.发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将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范围,以缓解合作社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5.研究探索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和险种,开展银行与保险合作,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促进参保农户容易获得贷款。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养殖业(奶牛、能繁母猪)两大类、6个险种。建议结合实际,开办森林、甜菜、马铃薯等方面的农业保险,在稳步扩大原有保险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办新险种,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6.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降低和分散银行、担保机构涉农业务风险。借鉴国内部分省市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银行类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对其年度新增涉农贷款,按照一定比例(5‰)给予风险补偿。研究制定担保机构涉农贷款担保代偿风险财政补助办法,对担保机构为涉农贷款担保新发生的代偿,按照日均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10‰)给予风险补偿。
7.积极支持农村物权改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和支持有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部门推进农村物权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林权及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管理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经营权、土地收益权等均能够作为银行贷款担保和抵押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加快农村各类可流转资产权益的确权、颁证进度,完善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安排,培育交易流转平台和机构,建立有农村特点的物权、产权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村资产和权益合法、有序地转化为可交易金融资产。
(三)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市场化、金融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形成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支持农业重要领域的发展。
1.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项目,推动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借鉴财政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建议从目前省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5亿元资金,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参与,设立10亿元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省财政厅负责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并实施监督管理。投资基金委托省属有资质的企业负责运营管理。投资基金受托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业生产领域和产业项目,实现政府资金市场化运作。
论文关键词: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09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并继续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应变能力金融论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融资问题。融资困难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信用缺失、企业整体信誉不佳;二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三是借贷期限较短且数目普遍不大,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另外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
目前金融论文,我国尽管有了一些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但并没有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中小企业自身层面
1.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中小企业本身
首先,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扩大人力资本以克服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不足。人力资本的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他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保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又对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融资的知识﹑信息以及提高企业成长的期望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银行的支持,一方面固然必须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金融论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诚信乃立业之本,信则立,不信则废。实践证明,凡是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过程中同样能够享受国有和集体企业一样的待遇。为此,每一个中小企业要像经营自己的产品一样维护和提高自身信誉。在生产经营和向银行贷款过程中要做到“讲规则,讲信誉,讲效益”,切实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行为。
2.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开辟融资新方式
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传统渠道﹑方式的同时,要努力拓展融资视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融资渠道方面金融论文,企业既要依靠银行资金,而且还要利用好非银行资金,甚至大胆采用采取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在融资方式方面,企业也要大胆开辟新途径,比如可以采用典当和商品融资新方式。其中所谓典当就是将企业暂时不用的物品到有资金的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团体和个人进行质押,到期赎回的方式;所谓商品贸易融资就是给基础商品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向商品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融通资金的新型融资方式。
(二)金融机制层面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要进一步将已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加快金融创新。第一,激励商业银行向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贷款。在考察和发放贷款时,不分企业性质和规模,只要企业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就大胆支持,确保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发展中“两个轮子一起转”;第二,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如不能则应从利率补贴入手金融论文,政府有责任为此垫付改革成本,给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支持;第三,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固定资产的贷款权限因为风险较大可以适当的向上级集中,而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要下降;第四,完善和健全商业银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第五,加快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允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小企业领域进行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探索;第六,大胆尝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形式,及早建立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议政府适当开办中小企业股票小盘交易,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地方企业股票,并允许在地方小盘上市交易。
2.尽快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现实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担保方面缺乏制度性保障金融论文,而信用担保制度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度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层次﹑多途径来建立。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永久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监督,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共同体提供再保险业务和资金支持,分散担保共同体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互助型的担保共同体,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这可以是中小企业根据自愿原则,自发组建担保机构,以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为特征,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中小企业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会费,就可以获得数倍于入会费的贷款担保额度。除上述两方面外,也可以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企业和银行四方共同参与设立非盈利性担保基金,专门用于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提供担保。
(三)政府层面
1.加强政府的制度支持力度
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金融论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首先,国家要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从客观上逐步理顺相关机制,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简化程序,便捷服务,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这是提高政府有关法律法规“法力”力度的基础;其次,政府要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合同法》、《破产法》等法规的执法力度金融论文,硬化企业还贷机制,严格保护并落实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的金融服务,坚决抵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障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再次,政府在税收方面要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期)以适当支持,还要加大新《会计法》实施的检查力度,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贷款人的利益,实现社会信用的良好循环。
2.扩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应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以援助中小企业。这些专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且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优惠于其他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建立更多的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地方商业银行,当然前提是资本安全。其次,政府应适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基金贷款。目前金融论文,除开大型企业,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就大多局限于少数“特”、“优”企业,但是非“特”、非“优”企业却毕竟占现实多数,他们才是真正缺乏资金,需大力进行金融扶持的对象。所以,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实行“非歧视性贷款政策”。根据国外的经验,除了银行贷款外,国家有必要单列资金拨出一定经费,作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笔钱并不是说放出去不要回来的了,要是得要回来的,只是由国家来承担出资风险而已。此外,政府还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论文,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三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信誉度;注重金融体制创新,消除金融抑制;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从财务管理的视角看企业危机诱因》
[2]王化成、荆新、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普,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中小企业》,CN11-3465/F
[4]何雯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3,(2):79—81[5] 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研究2003,(2):95—96.
[6]何学红、周海琼: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2008,4,54~55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实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中央银行成立初期的金融监管框架包括监管目的、内容、手段,及其逐步发展的过程;二是在1988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和金融波动时,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管,这个时期监管的特点和风险监管意识的萌生;三是在1992一1993年上半年,金融业发生严重混乱时,中央银行稳定金融的监管过程及监管实践的启示。
第二部分为监管客体与金融环境分析,主要阐释产生违规行为和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首先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行为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金融机构的利益机制对其经营行为的影响,指出中央银行进行监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资产负债结构对经营行为的影响,指出在计划体制下金融机构缺乏流动风险意识,而随着中央银行职能和机制的改变,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也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之后分析了政府行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包括:政府行为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影响、政府行为对金融机构资产扩张的影响及政府行为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最后阐述了企业行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指出由于企业自身积累不足,资金来源严重依赖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的经营困境最终导致了银行的经营陷入困境。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产品营销论文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新晨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新晨
关键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建立的金融行业领导者的中央银行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的新管理架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管理系统,已经加强,但在那里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地方金融体系,有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机构被撤销,和国有银行的收入,从而导致权力的本地金融系统的管理服务是越来越糟糕。由金融监督管理分行,子分公司的当地子公司中国央行的定位的领导下,许多本地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发展在行业的质量服务也被忽视。
一、关于地方政府对银行及其他财务管理职责
与钱有关的财务问题,怎么样才能管理资金,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你不能合理地花我们的钱,那么管理的金融体系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所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有关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地说几个方面:首先,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最后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从管理的角度,货币管理政策的决定应在中心,但在当地相对的金融监管和改革金融体制与发展是有限的,我们不怀疑,用于管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制定者的货币政策,央行和其下属的分支机构,支行的主要职责,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应该访问的司法管辖区金融体系的管理和协调。但是,这是没有的情况下,远超过监管改革金融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我们的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我们更要清晰的管理责任系统的发展,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导致的后果是,银行和其他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独立财务系统在每一个战场,为自己的发展走独立的道路,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背离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的金融危机不能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述这些问题,是由货币管理政策无效性的原因。同时,当地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也应建立信用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地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职责,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发展当地的金融发展计划。
这个主要功能是财务管理,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理性分析的个人和企业金融服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系统的要求,和其增长趋势的需要,我们可以参考的平均个人和企业所拥有的金融机构,其结构与发展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金融体系的发展,像我们国家发展的计划就是每五年有一个计划,你也可以对财务计划系统制定一个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让你能够更好地管理金融体系。
2.做好系统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金融改革的整体的方向,,我们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做一个合理的金融系统的体制改革,在金融系统的政府和金融系统管理人员,以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金融机构。
3.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好的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包括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阶梯,这些系统应该被列在财务管理机构管辖下的。
4.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居民。
为了做好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更好地工作和处理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和发展的金融体系之间的平衡,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可以通过每个地方的金融机构共同的来回忆,还可以做出金融体系改革理念上的交流,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各个地方的金融体系与良好的监督和管理,携手共进以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二、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它出现在良好的金融发展?
1.服务的金融体系规范的名称和职责。
为了促进提高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的空白,政府可以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其功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其职能应包括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协调,促进发展的金融系统。
2.形成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
如何建立一个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吗?这是一个最优先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个系统中,是谁负责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楚,成立后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主任,应该由办公室负责具体事项做当地的商业银行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3.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逐渐淡出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当地金融系统越来越重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细致的工作,只能做这些地方财政管理的问题,为了让中央银行的工作更加顺利。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经济和贸易交流,影响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合理解的解决好地方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市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平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职能与发展探析[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6)
[2]吴智慧.张建森.我国地方金融发展促进策略研究[期刊论文]-开放导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