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经验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经皮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灌注化疗,经皮双子宫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护理起举足轻重之作用,护理的配合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
[关键词]经皮双侧骼内动脉造影/灌注化疗;经皮双子宫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放射介入
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经皮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灌注化疗,经皮双侧子宫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放射介入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具有微创性、可复发性、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得到了临床认可,我院自2004年以来成功治疗宫颈癌36例,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广泛采用,而患者的护理是放射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院护理由单一的临床模式向医技影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是DSA的出现给现代护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介入治疗技术操作的成败和患者的愈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放射介入护理意义之重。
1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是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微创手术,是一门新型高科技术,难以让患者甚至医务人员了解,因此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首先要从心理上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与疑问。由于介入治疗各种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有必要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优越性。目的意义、操作过程、配合要点、术中有哪些不适、如何克服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个大概了解,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并加以疏导,以消除因紧张恐惧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管痉挛,同时对家属交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了解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做好保密性护理工作,使患者详细了解这项高科技术的优越性,从心理上充分接受手术。
2术前准备
2.1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全面评估其心理、生理状态,制定详细护理计划。
2.2详细了解患者的T、P、R、BP、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彩超、CT、MRI、出凝血,异常白细胞过低者、体温过高者应暂停手术,择期手术。
2.3手术视野准备,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至大腿1/3处,包括会分并注意双侧穿刺部位动脉搏动强弱,有无皮肤破损以及下肢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有无疾患,以确定在哪侧肢体进行穿刺。
2.4碘过敏试验
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做碘过敏试验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于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尽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手术前给予抗组织胺类,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地塞米松等药物预防。
2.5胃肠道准备
术前24h,进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避免肉类及难消化的油炸食品,术前4h~6h禁食禁饮,由于术后患者需平卧24h,大小便不方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2.6药物及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项目准备不同型号的导管,导丝,动脉鞘,穿刺针,并备好氧气筒、吸痰气、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器械。药物包括栓塞剂、抗癌药、急救物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
3术中护理
配合热情接待患者,态度要和蔼,做好思想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取得患者信任,对不能消除紧张情绪者,给安定10mg,肌肉注射,了解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是否有出血倾向,做到心中有数,对病情较重者,应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保持畅通,确保意外时抢救用药。将患者平卧于DSA床上,协助医生暴露手术视野,配合医生穿手术衣,铺无菌巾、大单、防护套,配合皮肤消毒、配制肝素盐水备用,抽取品备用,正确配制化疗药物,确保剂量,准备好手术中的一切药物,及器械导管,并记录术中进行的情况,必要时追加器械导管及造影剂。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心电监护,发现情况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做好相应处理。严密观察造影剂使用后发生的反应,如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应及时和医生采取相关处理措施,若出现荨麻疹,应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10mg,出现呕吐、恶心,应将患者头侧一边,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必要时吸痰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
4术后护理
卧位及穿刺肢体的护理:由于穿刺点必须加压包扎止血24h,因此,术后患者必须平卧24h并保持穿刺肢体伸直制动6h,以利血管穿刺口收缩、闭合,保持血流畅通,预防血栓形成,患者平卧时间超过6h,可向左右侧卧,必须用力压紧穿刺部位方可侧卧,穿刺肢体必须伸直不可弯曲,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而造成局部压力突然过高而导致出血,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形成并保持包扎处敷料干燥无污染,注意术后24h内肢体远端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防动脉血栓形成。
5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4h~6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0.5h~1h测量1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心电监护,详细记录24h内的出入量、尿量,以防肾功能损伤,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药物及造影剂的排出,多数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一般在37℃~39℃之间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术后大量的水化,可加速化疗药物从肾脏排出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此时要患者的心肺耐受性,即要达到水化的目的,又要在患者心脏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负荷,因此护士必须即时掌握患者的心脏功能,做好心电监护,要严格注意患者在水化时有无心慌气短症状,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避免意外发生,并加强营养,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和半流食为主。
参考文献:
[1]谢春明.介入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M].太原,2002,12:849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授精术妇女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拟心理状态调查表,对行人工授精术妇女(人工授精组120例)进行心态调查分析,并与自然受孕妇女(自然受孕组120例)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授精组在“是否非常渴望怀孕”、“担心后代是否存在生理缺陷”、“渴望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社会压力大”等方面与自然受孕妇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人工授精组普遍存在“担心医院是否为其保密”、“手术成功率有多少”、“手术是否疼痛”、“是否有副作用”等的心理问题。结论:接受人工授精术妇女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必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人工授精;妇女;心态分析;护理干预
DiagnosesandNursingInterventiononPsychologyof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agnosesandnursinginterventiononpsychologyof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Methods:Todraftpsychologyquestionaryfor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andcomparedwithwomenunderwentnaturalfertilization.Results:Comparedtowomenwithnaturalfertilization,the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werereportedtobemorethirstforpregnancy,moreworryaboutthedisfigurementofoffspring,moreyearnforcorrelationmedicalknowledgeandhadmoresocialpressure.Thereweresignic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1).Thewomen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hadthepsychologyproblemssuchasworryingaboutwhetherthehospitalwouldkeepsecretforthem,thesuccessfulrate,thepainandsideeffectofoperation.Conclusion:Asthespecialcolonyunderwentartificialinseminationhavebiggishpsychologicalpressure.itisnecessarytocarryoutnursinginterventiontoraisethesuccessfulrateofoperation.
Keywords:Artificialinsemination;Woman;Psychologicalanalysis;Nursingintervention
我们就人工授精妇女的心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拟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2年9月至2004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人工授精妇女120例(人工授精组)及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自然受孕妇女120例(自然受孕组)为调查对象。240例妇女年龄25~42岁,平均33.5岁,均排除躯体疾病,近半年无重大心理创伤和生活事件。两组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拟心理状态调查表,包括“是否非常渴望怀孕“、“担心后代是否存在生理缺陷”、“渴望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社会压力大”等8项内容,调查前由经过培训之护师对两组妇女作统一语解释,再由两组妇女用“是”或“否”选项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40份,收回2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妇女心理状态调查见表1。
表1两组妇女心理状态比较略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授精组:①100%妇女“非常渴望怀孕”。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怀孕,有的妇女经过长时间治疗,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让她们潜藏着很高的负性心理,表面上无优无虑、表情平静,内心却已潜藏着压抑。与自然受孕组妇女相比,更渴望成功怀孕。②72.5%妇女“担心后代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分析其原因为人工授精毕竟不是正常的妊娠方式,有一定的失败率;人工授精组妇女多年不育久治无效,为此信心不足;由于促排卵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使人工授精组妇女顾忌较多。③人工授精组与自然受孕组“渴望提供相关医学知识”的人数分别为90%和26.7%。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其原因为担心自己已超过最佳受孕年龄,造成手术成功率下降,因此对医务人员寄予厚望,渴望得到医务人员更多的指点及帮助。④81.7%妇女感到“社会压力大”。压力大部分来自于社会舆论及家庭邻居的歧视。由于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对妊娠生理知识缺乏,往往把久未怀孕采用人工授精都归罪于女性,使她们长期处于孤独、自责、压抑无助的状态中,终日精神恍惚,甚至担心丈夫变心。
资料表明,在“担心医院是否为其保密”、“担心手术成功率”、“担心手术是否疼痛”和“担心是否有副作用”四项是接受人工授精术妇女特有的心理状况,与自然受孕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表明接受人工授精妇女承受着更重的心理压力。
4护理对策
4.1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通过调查得知,几乎所有人工授精术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且较自然受孕组大。提示护理工作从“减压”着手,针对受术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把人工授精术的相关医学知识向受术者及家属宣传,帮助他们认识到人工授精和自然受孕的后代智力、体格的发育无区别;手术操作简单、无痛苦、用时少且是安全的,并承诺为受术者保密,保护他们的隐私;还要特别讲明人工授精的成功率不是100%,以免妊娠失败后承受不了心理打击而带来的不良后果。解除或减轻受术者的思想顾虑,使受术者及家属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4.2正确认识人工授精助孕技术:向受术者及家属详细说明人工授精术前相关的检查程序及手续,帮助受术者认识并选择排卵期,告诉受术者排卵的一些现象,同时可进行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排卵情况,让受术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3手术室情感支持:受术者进入人工授精手术室后,往往会产生陌生、孤独感,特别是有部分接受AID的受术者,由于他们的丈夫不同程度上都有些自卑感,难免会波及到受术者的情绪,加重受术者的心理负担,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受术者,给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或缓解受术者的陌生、孤独感,使他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4.4术后指导受术者采取仰卧屈膝并抬高臀部15cm的卧位,至少休息1h后方能起来,以防外溢。告之术后可能有轻微腹痛,是由于中含有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所致,疼痛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术后二周禁止,保持外阴的清洁,防止生殖道的感染。同时注意避免感冒,术后安排规律的起居生活,放松精神,调整好心态,保证手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夏海鸥,等.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7-309.
【摘要】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做好健康教育、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护理、输液前后的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损伤和病人的痛苦,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1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1.1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3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1.4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1.5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1.6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2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2.4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53例患者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51例,除了2例合并有脑栓塞后遗患肢瘫痪术后未能下床扶拐行走出院外,其余患者均能扶拐行走出院,无一例出现假体脱位、疮褥、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密切的术前、术后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早期的正确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护理;老年
NursingMeasuresforElderly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nursingexperiencesforelderly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inrecentyears.MethodsThepracticalo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ursingmeasureweremadeaccordingtothespecialphysiologyandpsychologyofelderlypatientsandtheresultswereobserved.Results53casesintotalwereobservedinourstudy,with2casesfornonoperafivetreatmentand51casesforoperativetreatment.Exceptfortwopatientscan''''twalkondischargewhosufferedfromparalysisaccordingtocerebralembolism,allpatientswereabletowalkwiththehelpofcrutch.Nocomplicationsincludingthedislocationofprosthesis,bedsore,pneumoniaandurinaryinfectionwasfound.ConclusionClose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observation,sufficientpreoperative.
Keywords:Femoralmeck;Fracture;Nursing;Elderly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摔伤所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导致行动障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我科2000年至2004年共收治5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3例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61岁~86岁。其中摔伤42例,车祸11例。其中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16例,糠尿病高血压7例,慢支肺气肿4例,高血压、脑栓塞病史5例。非手术治疗2例,予皮牵引或骨牵引、消肿、抗炎等对症治疗;手术治疗51例,3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护理对策
2.1牵引护理
外展型骨折或无明移位以及老年体弱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者,一般予持续患肢牵引6周~8周,需手术治疗者为减轻疼痛,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术中出血,术前先行牵引治疗5d~7d。牵引方法有踝套皮牵引和骨牵引。牵引时,保持牵引绳与肢体轴线一致,维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软枕抬高下肢20°~30°,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为保持有效牵引,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如:牵引绳上避免挂物品,勿擅自放松牵引、牵引锤不着地,并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等,踝套皮牵引者在骨突部位垫棉垫保护,每2h按摩受压部位。骨牵引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用75%酒精滴入针眼1滴~2滴,2次/d,观察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股四头肌收缩等功能锻炼。
2.2术前准备
2.2.1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质差,尤其是有合并症患者,心理负担重,而且对术后行动的诸多限制感到不便,担心脱位等。对此,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及效果,让病人了解手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同时介绍成功病例,细心体贴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以消除疑虑,增强配合手术治疗的信心。
2.2.2术前健康状况的综合评定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根据许学猛等制定的术前手术耐力评定标准[1]和刘洁珍制定的9项指标、3个等级的术前健康评定标准[2]综合地评估分析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及对手术的耐受力,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尤其是对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及时按医嘱予对症治疗,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分析各项检查指标,制定周密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控制血压、血糖及肺部症状等,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
2.2.3术前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吸烟者要戒烟,练习床上大小便,手术中的配合,术后的及肢体锻炼等。对于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保持正确的功能位,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3术后护理
2.3.1观察
术后予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皮肤末梢血运,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等情况。
2.3.2护理
术后置患肢外展30°中立位、软枕垫高20°~30°,两腿之间置一软枕相隔,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合作欠佳患者常规予患肢踝套皮牵引,或患肢穿防外旋鞋,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3.3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为了保持正确,防止脱位,一般于术晨留置尿管,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给予0.05%碘伏抹洗会阴2次/d,引流袋隔日更换1次,夹尿管1次/4h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ml/d~2000ml/d,达到自然冲洗膀胱作用,一般3d~5d拔除尿管。
2.3.2皮肤护理
老年人外周血供差,牵引、术后长时间卧床等容易出现褥疮。因此,应加强皮肤护理,予卧海绵床垫,骶尾部置水垫,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每2h抬臀,更换水垫,主动抬臀方法:健肢膝关节屈曲,足底用力,双手借助牵引床支架或二肘关节抵床作力点将臀部抬起。翻身时向健侧翻,两腿之间置一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位。教会患者自主翻身法,即患者以头枕部、双肘部和健侧足跟为支点,屈膝45°,抬起胸腰部及臀部、离开床面[3]。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浴每日1次~2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供。
2.3.3预防肺部感染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床上做扩胸运动,每2h协助翻身拍背1次,如痰多黏稠难以咳出者,予以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每日2次。
2.3.4合并高血压、血栓塞、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心律、神志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记录瘫痪肢体肌力恢复情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及充足睡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2.3.5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患者术后回室后即测末梢血糖一次,麻醉过后进食前测末梢血糖,血糖过高,按照医嘱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坚持三餐前测末梢血糖,记录,按医嘱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指导患者低糖、高蛋白、高钙,丰富维生素饮食,做到定时、定餐、定量,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反应。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功能锻炼
术后当天麻醉未消失,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脚趾、踝关节前屈背伸被动活动、麻醉消失后进行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活动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术后第3天予CPM关节活动器协助患者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先从0°到30°角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1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日2次,每次60min。1周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双腿下垂主动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2周拆线后指导并协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骨水泥型患者1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患者3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
3结果
本组53例患者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51例,除了2例合并有脑栓塞后遗患肢瘫痪术后未能下床扶拐行走出院外,其余患者均能扶拐行走出院,无一例出现假体脱位、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4讨论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大多数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等。而外伤及手术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因此,术前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密切监测,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结合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分析、判断、估计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有的放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后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外,及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防止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人血液粘稠性高,呼吸肌肌力减弱,肺活量减少,卧床血流减慢,呼吸道分泌物坠积,极易造成血管栓塞、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因此,指导患者尽早进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更换、肺部体疗,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体力恢复,增强假体周围组织肌力.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到个体化,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而且,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有效,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术后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易出现的并发症。脱位原因与假体植入位置不正确、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不当或不正确的活动有关[4]。康复护理中采用正确的方法,预防脱位是护理的关键。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组织长入假体和达到稳定的界面环境需一定时间。术后早期不宜多翻身。翻身、抬臀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外旋,早期忌直腰抬高运动,以减少对髋关节的承受力。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终身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做到“六不”,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不下蹲、不坐低凳、不交叉腿、不盘坐。侧卧位时,健侧卧位,两大腿之间置一外展枕头。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防范,以减少脱位风险。总之,术前、术后系统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早期有效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是预防并发症,促进全面康复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许学猛.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1997,3(13):145.
[2]刘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1516.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5岁;均为早期恶性肿瘤治疗;均使用21号留置针;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保护输液血管及局部组织,使用的水胶体敷料规格为5cm×10cm,其薄,呈半透明型。对照组未使用。两组患者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①对化疗药物过敏者;②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③不能进食,消瘦严重者(恶病质);④血管过细或不宜保留留置针者;⑤疗程未结束,中途自动出院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既可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用药,又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留置针留置期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率为30%左右,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留置时间的延长又可增高静脉炎的发生频率。输注化疗药物之前一般都为患者选取上肢浅静脉置管,防止患者活动后药物外渗保护血管及周围组织,且方便观察和防护。
1.3.2实验组患者清洁皮肤
选取合适血管为患者置管,均为21号安全型留置针。成功置管后用透明敷贴给与固定,清洁置管上端皮肤,自然晾干后,将水胶体敷料覆盖于穿刺上方沿血管走向5~12cm处,透明敷料紧贴于皮肤,不得有气泡或水泡,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无破损及炎症。对照组使用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固定,未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预防性保护。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化疗药物治疗中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50例患者发生Ⅰ级静脉炎的有27例,占54%。而实验组50例患者发生Ⅰ级静脉炎的有7例,占1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胶体敷料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在临床使用中效果明显,同时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3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每个患者在化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烧灼样疼痛,在输液后第2~3天也会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静脉触之疼痛有条索感,也可能局部出现缺血、溃疡或坏死,严重的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全身感染。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由亲水胶体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混合组成,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成快,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使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加快吸收渗出液。所以,水胶体敷料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与不适,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5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27例,占54%,而实验组5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只有7例,占14%。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一般中等院校的《老年护理学》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课16学时,占1/3。老年护理学教育是新时期护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老年护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效果比较差,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及技能都较欠缺。一般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老年护理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难以避免会逐渐出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被动接受的内容多,实验少,动手能力差,导致《老年护理学》成为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
2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老年护理学》专业的授课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案为指导,理论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有:
(1)不能激发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老年护理学的很多章节内容,在其他科目中已系统学习过,学生认为内容有重复,只不过是多了对比,故不能提起学习兴趣。
(2)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课本知识学习的较单一,学生不能够感同身受,所以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有很多漏洞。
3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1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充分分析课堂情境所选案例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案例的设计要反复琢磨,分析此情境是否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是否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查阅资料,并展开讨论。同时,要提前督促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2具体措施(1)生活再现情境:进入情境后,教师要对学生适当指导,带入情境要有顺序,在观察情境中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2)实物演示情境:道具要准备充分。(3)图画再现情境:包括多媒体演示,剪贴画,图片,照片,课本插图。(4)音乐渲染情境:必要时可插入背景音乐。(5)表演体会情境:分为进入角色和扮演角色。(6)语言描绘情境:语言必须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可知性。
3.3学生体验及讨论在实验室里,让学生穿上老年偏瘫模拟服,真实体验肢体功能障碍或老化导致的行动不便以及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的障碍。在充分体验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继续扮演老年人角色,另一组作为护士亲身对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讨论内容:自己对老化的感受,哪种护理方法更适合老年人、更合理,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教师组织学生在自评和他评的基础上,再对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老年护理的行为和情感体验情况做客观、详细、公正的评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老年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加深学生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总结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从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类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8.5±23.4)岁。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发伤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处挤压伤1例,药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诊断标准:①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无力、肌痛、尿量减少的表现。②血清CPK值急剧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进行性升高,伴有高钾、代谢性酸中毒等。本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实验室检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先做血液常规项目检查,根据病情确定予以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或单独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采用简易膜式置换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浆置换器。本组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法,其余6例均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及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血滤机,德国费森尤斯AV600血滤器,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4h/d,置换液大于30L/次,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超滤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转。
1.3结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及时,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发伤患者好转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但因病情严重未能好转,最后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护理
2.1血液净化前的护理①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因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率极低,患者对此病一无所知,担心疾病的发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恐惧。本组7例患者均存在恐惧心理,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疾病的原因、诱因及愈后,消减了他们的紧张焦虑心理,能取得他们的配合。②环境准备:透析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时没有清扫工作,湿度<60%,以避免影响机器运转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③用物准备:搭好管路,做好机器的准备,备齐抗凝剂及抢救药品,同时准备好氧气及监护仪。④血管通路的准备:选择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单针双腔导管并留置。本组3例患者选用股静脉插管,4例患者选用颈内静脉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①在确保血流量通畅的情况下,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一般为平卧位。②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抗凝剂及其用量,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本组1例因出血行无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操作步骤上机,并根据病情设置各参数。④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各压力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种报警。本组1例行无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冲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及跨膜压急剧增高,发现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换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剂后均无凝血现象。这点至关重要,观察各压力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尤其是注意血压的变化。低血压造成患者的不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频繁,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血压下降,立即予补液,按医嘱予以贺斯、白蛋白注射,血压仍不能维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维持,血压才转稳定。⑥皮肤的护理,由于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因此加强翻身极其重要,必要的时候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抬高肿胀侧肢体,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本组3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损。⑦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2.3血液净化后的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②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③作好导管的护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识宣教。高热的患者可给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碱化尿液需大量饮水的患者,应避免水中毒,同时指导其注意保持留置双腔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情境式教学法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以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检查和护士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所需要的护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扮演好病人的角色,课前学生要认真复习布置的病人有哪些明显的症状、体征,巩固了旧知识,在护理评估中要认真全面分析病人的情况,明确做出护理诊断,并且制定要达到的护理目标,具体的护理措施中涉及的基本都是同学们所学过的各项护理操作,一般每一个系统的疾病找出一个典型病例去开展情境式教学,便于同学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找出学生的毛病,并及时纠正,而且主要是让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处理病人,使其学会综合分析病情,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2情境式教学的步骤
2.1病人情境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常以一个系统中典型病人为例,如:颅脑疾病中以脑挫裂伤的病人为例,颈部疾病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例,胸部疾病中以胸部外伤造成急性血、气胸患者为例,腹部疾病中以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为例等。课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交代给扮演病人的同学扮演什么样的病人,这样演病人的学生回家后就要把病人的症状、体征复习好,这样才能把病人扮演好,使大家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做出护理诊断,才能实施主要的护理措施。
2.2护理查房情境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要准确,能够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概括能力,让其他人通过护理检查,能够自己做出护理诊断,并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这样其他同学就要复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并且要附带把有关该病人的护理措施当中涉及的一些护理操作步骤全面复习,有可能老师会让学生做某一项有关的护理操作。如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我们在评估中第一要问健康史,即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的部位、伤时的姿势等,有利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受损。第二要评估身体状况,问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局麻药过敏史,因为患者可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病人有哪些症状体征,经过检查确诊为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并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处理什么问题,然后做什么护理,逐步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操作。并且通过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医嘱对病人做出辅检查,例如取血标本、尿标本等,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以及需要治疗的各项措施等。
2.3实施护理措施的设计经过全面的评估患者,我们应该首先为病人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那我们应该先选定插管的部位,一般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定位后局部消毒,局麻切开1-2cm逐层分离,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血、积气引流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另外一名学生立即进行静脉穿刺,大量进行补充液体,以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这样需要学生必须按照基础护理学当中关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执行核对制度,而且要求双向核对,尤其需要输血的患者核对要求更加严格,以免出现溶血反应。在执行操作中要求学生学会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加强心理护理。待病人的病情稳定以后,将病人安置舒适。并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手术的患者,马上进行术前准备,例如备皮,下胃管、尿管,打静脉留置导管等操作。
2.4教学效果评价全部操作进行完之后,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执行的各项护理操作有哪些不足之处,错误在哪里,然后老师再详细地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若时间允许可重新做一次规范的示教操作,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记忆。主要是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密切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不至于照本宣科,不能死教书,而是针对于情境的变化,能够灵活应对,使教师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并且可以随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详细的解答。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够详细了解,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护理程序,主要也是从评估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操作效果五大方面进行,这样护士进入临床以后就会自如应对病人,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我通过几次情境式教学的试验,觉得这种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团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很容易进入临床的实习工作,也能够成为老师信得过的护理人员。确实适应新大纲的要求,能够培养出社会有用的技术人才
【摘要】情境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步骤,第一是病人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模拟病人的症状体征。第二是护理查房情境设计,主要评估病人的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态、辅检查和治疗方法。第三是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最后是教学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方法适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摘要】膝关节镜诊治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上的一种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多种病症的比较安全和实用的微创技术,具有对关节腔损伤小、切口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诊断更加明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成功为98例住院患者实施了膝关节镜手术,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98例中,男41例,女57例,年龄28~68岁,平均41岁。膝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切除术42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行关节清理28例,关节内游离体行游离体取出3例,亚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清理冲洗7例,膝十字交叉韧带断裂行交叉韧带重建18例(其中前十字韧带14例,后十字韧带4例);手术时间最短1h,最长4h,平均1.5h。全部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二、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膝关节镜手术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病人缺乏有关知识、手术情况的了解,对手术产生忧虑、恐惧。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地讲解此项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区别,说明该手术的优越性,治疗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等。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消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治疗。
2.1.2康复教育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说明锻炼的必要性,以防术后因疼痛不练习而造成股四头肌萎缩,影响关节功能。
2.2术后护理
2.2.1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h,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促进静脉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
2.2.2患肢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均使用弹力绷带回压包扎伤口,以预防关节内出血和伤口渗血。若渗血较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周围皮肤颜色,是否有关节内积液及感染等迹象;观察小腿及足的颜色、运动情况、皮肤温度、肿胀情况及足趾末梢血运;观察踝关节屈伸及足趾屈伸运动及小腿和足的皮肤感觉,了解麻醉恢复情况及手术是否损伤神经。术后往往会出现关节内出血,一般情况下较少量的关节内出血会在短时间内自行吸收,而不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出血较多时则会引起明显的关节肿胀,这时需要做关节穿刺,抽出积血后加压包扎,一般经过2~3次穿刺抽血后即可。对于顽固性的出血者,可能需要更多次数的穿刺,而且可以根据情况在穿刺抽血后再向关节内注入适量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关节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三、功能锻炼
3.1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①手术结束当天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行患肢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以减轻足部水肿。锻炼强度以病人不感到疼痛及疲劳为宜。②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各种的直腿抬高训练。
3.2膝关节的屈曲锻炼
对于关节清理术、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半月板部分切除或修补的病人术后第3天即开始行屈膝功能锻炼。而对于交叉韧带损伤和断裂行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人则要在术后第4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屈膝功能锻炼。膝关节的屈曲锻炼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①膝关节被动锻炼:术后当天将患肢置于持续被动练习器(CPM)上进行屈伸锻炼,使注射于关节腔的透明质酸钠均匀涂布在关节面上,充分发挥其、镇痛作用。CPM可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和关节液的循环,利于肿胀的消退,促进切口早期愈合,消除关节粘连。方法:角度由30°开始,屈伸1次/min,持续20min。自术后第1天起,每日2次,每次30min。角度每日增加10°,速度逐渐加快,以病人能耐受为限。②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第3~5天,患肢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可协助病人坐在床边练习小腿主动抬起,膝关节屈伸。锻炼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摔伤,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度,每日2次,每次15min,锻炼中多给予鼓励,以激发病人的锻炼热情,增加运动能力。
3.3指导病人正确下床及负重
指导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手术病人术后7~10天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45天后患肢负重。骨关节炎病人术后第7天后可扶拐下床,第15天可负重。患肢负重前用弹力绷带包扎,起保护及支持作用。
四、出院指导
4.1继续功能锻炼
行膝关节趾动屈伸及负重行走练习,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活动过量造成关节肿胀、积液。若出现上述情况,嘱患者及时来院复查。
4.2适当活动
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及轻体力活动、散步等。避免做重体力活及剧烈体育活动。并注意膝关节保暖,夜间抬高患肢。
4.3定期复诊
出院1个月后来院复查,根据膝关节恢复情况指导下一步功能锻炼。
关节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是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内镜手术,不仅切口小,皮肤瘢痕小,且术后疼痛轻,可较快地恢复关节功能,较早下地活动,可避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同样对手术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组病例膝关节手术后经合理的护理、科学的功能锻炼,全部顺利康复,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通伯,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
[2]孙材江,藤学仁.关节镜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