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金融毕业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21: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金融毕业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融毕业生论文

第1篇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1级至2010级毕业生。针对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在校时情况、工作发展状况以及对母校的建议等方面,共设44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电子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35份,回收率为67.5%,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考虑到每一年级的问卷回收数量不同带来统计结果的偏颇,故我们对毕业生样本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进行,力求全面客观。

(一)对毕业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

在是否考研的选择上,过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2001~2003年期间的毕业生对于继续深造的热情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又有所上升。大部分的金融学毕业生将发展地区选在河南省内,有近三分之一的金融毕业生就业地点选在生活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大中型城市。部分金融学毕业生选择中西部城市,这与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有关。在工作机构的选择上集中在国企、民营、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行政机关,说明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福利待遇的完备是毕业生考虑的首要条件。

(二)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

证书获得量最多的是英语四六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方面的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和保险证相对较多。对于就业政策关注度,上大学之前就关注就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5.2%,可见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仍有待提高。获得奖学金的次数能体现学生的进取心及学习能力。近两成的毕业生获得3次以上奖学金,近一半的毕业生拿过奖学金,说明大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好。

(三)对毕业生自我认知的调查研究

对比分析得出,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却是工作态度,其次就是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大部分毕业生目前的薪酬水平较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企业所能提供的薪酬距离大部分人对未来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

二、影响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本文假设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以及职业规划对就业状况有影响,将课程设置、职业规划定义为自变量,将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定义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因素逐个分析和解释。

(一)课程设置

通过对课程设置与是否考研、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意愿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在均值上两者存在一定差异。注重实验实习以及基础知识的毕业生更加倾向于考研,说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毕业生未来是否选择直接就业有一定的影响。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的毕业生中相较其他毕业生有更多的人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可以看出实践能力的以及课外创新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地点的选择。注重毕业设计及论文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等相对稳定有保障的机构工作。

(二)职业规划

通过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意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看出选择就业的意愿随着规划程度的减弱而减弱。通过对职业规划与政策关注度做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较为明显。有职业规划并且基本按照规划发展的毕业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关注就业政策。从均值分布上可以看出这一点的显著性,考虑到样本的数量,应该更加谨慎的认为,两者间的关系强度不是很强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职业规划与所获奖学金次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并没有显示越是有职业规划的毕业生获得奖学金次数越多,两者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金融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类从业资格证的持有相对较少,其中较多的是证券从业资格证。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比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时期仍比较安逸,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对于就业压力感知力差,对就业政策也就缺乏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在金融学刚毕业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中,经验不足,缺乏职业技能占这两项占比重比较大,说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目前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在对以往工作不满意的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认为与自己期望差距过大。大部分毕业生目前的薪酬水平较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与其对未来的薪酬期望仍有一定距离。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但对求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大学培养出的金融人才持有怀疑态度,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文凭证书,而是更加看重高精尖的专业素养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英文水平,甚至包括精通电脑操作以及法律知识。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未形成有效对接,很多职位没有合适的人才填补仍处于空缺状态。

(三)课程设置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在影响就业的因素当中,自身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就业观念,学历层次对就业也起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由此看来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职业规划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促进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大学生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应该对于自我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专业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多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灌输。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毕业生仍有人在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问题上感到困惑。在毕业之际做好进入社会心理准备。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其对自我认识不足、工作期望过高有关。提前关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对自己准确定位,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面临就业时的困惑与不安。

(二)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应切合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培养课程进行调整。当下,用人单位对于金融学毕业生的质疑,计算机、法律、数学专业毕业生与金融学毕业生造成就业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课程设置与改革。金融学越来越倾向于融合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以及人文自然知识。高校应当重视对金融学人才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培养,教学期间看重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突出能力的培养。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现代信息技术是金融学专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大学生应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金融学的教育必须融入高精尖的信息化教育,加强金融学与时代背景的融合,优化金融学教育。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完善

第2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自4月初以来,我一直警示风险,可以说按照我听从我建议的朋友都躲过了大跌,自上周四市场开始企稳出现了反弹,沪市终止了5连阴,本周收出阳星线,上涨了7.12点,多空处于暂时的平衡,指数窄幅挣到,雄安新区表现抢眼。

本周涨幅最大的5个股是

000852石化机械(47.95%)、

300140中环装备(39.22%)、

000958东方能源(35.65%),

000062深圳华强(35.40)、

002350北京科锐(33.15%);

清一色的雄安个股,幸运的是石化机械昨天在寻龙俱乐部分享,有学员调入5万股,价格为15.53,怒赚10万,东方能源昨天针尖课堂重点分析的,今天涨停。

本周雄安个股包揽了涨幅前五位,这个是非常的抢眼。

第3篇

一、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仍然存在以下主要质量问题:

1.选题空、大、泛的现象较突出

学生在选题上过分追求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选题的难度和深度把握不足,难以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所选的题目偏大、空泛或难度较大。如三农问题、金融自由化、民间金融、风险管理等,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内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又如有关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金融产品的投资行为等由于选题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因而很难围绕主题深入展开论述。

2.资料堆砌现象比较严重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与运用。但是不少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对于需要阐述的观点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对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表现出不知如何应用的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过分地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剪辑、粘贴、堆砌,缺乏自己的观点知识点罗列现象较普遍。

3.论文呈现一定的教材化现象

论文教材化是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理论阐述的多、实证论述的少概念性观点多,实践性观点少;论文的结构体系与教材雷同化等方面。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实践,又难以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论文的论述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字和句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导致论文内容空泛,理论性强于实践性、操作性。如对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学生只能从简单的概念、特点、意义等方面论述论文出现明显的教材化现象。

4.论文的写作规范性较差

部分学生提交的初稿逻辑混乱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错字连篇甚至大量借鉴、引用他人的观点,不作标注。甚至出现少数学生的论文排版都会出现错误,整篇论文出现多种字体、字号,论文的规范性较差。

二、影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近年某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影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漏洞

学校或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毕业论文的教学安排上与其他教学任务脱节。毕业论文是全面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程度也是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检验。因此,其质量的提高应该是建立在日常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和学生专业素养提高的基础之上。但目前只是将‘论文指导’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没有将毕业论文与低年级的一些课程相联系或是开设此类的选修课程。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仅仅靠教师三、四个月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二是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投入不足。有些选题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如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调查与分柝某地区银保合作的调查与分析、某村农民理财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等;有些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住房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用及效果分析、利率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等。但由于教学经费紧张学校在学生设计毕业论文方面投入过少,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不统一。从2006届和2007届某校金融学毕业论文的成绩看(由于该校2008年5月是本科教学评估时间2008届的毕业论文成绩与评估前两年相比,可比性较差因此,本文选择评估前两年的成绩进行对比),2006届金融学毕业生人数95人其中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占3.2%;良好占56.8%;中等占38.9%;及格占1.1%。而2007届金融学毕业生人数为96人其中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占0%;良好占9.38%;中等占69.79%;及格占20.83%。从这两届毕业论文的成绩比较看,都没有不及格成缋2006届论文成绩明显高于2007届论文成绩,而实际上2007届论文质量要高于2006届。由此可见,学校毕业论文考核制度不规范,考核标准不统一,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教师指导论文的有效性缺乏

某大学金融系共有教师13人,近年平均每位教师每届要指导30位学生(其中包括金融学双学位和东方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指导的学生明显过多,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时间又集中在三四个月内,指导教师不堪重负,极大地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部分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不够也影响了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金融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多数教师缺乏实践,在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论文的指导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一些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认真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几次见面辅导,有的还是网上辅导,有的甚至在学生的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只辅导两次,不能真正起到辅导的作用。

3.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充分

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要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首先,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某大学金融学生源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写作功底有明显差异。其次,学生缺少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论文写作的锻炼与培养再次,由于金融机构对学生实习往往是不欢迎、不配合,很少学生真正能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实习,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缺少对银行、保险等工作的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影响到论文的写作。二是学生的写作态度不够认真负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在写作中,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紧迫感或时间概念,持应付态度。实际上金融系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论文工作,也就是从学生选题到论文定稿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但很多学生往往“拖’到第八学期实习结束后回校才开始动笔,造成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上的前松后紧,导致论文质量较低。三是毕业生就业的冲击。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与学生就业有一定冲突,加上近几年就业形势特别严峻,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致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学校、学院(系)、教师和学生等方方面面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论文质量。结合近年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论文质量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充分发挥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保障作用

学校、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是作为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证。首先学校应该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如论文抄袭现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校要有明确、合理和操作性强的制度界定抄袭的标准,及指导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应受到的处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其次,应将毕业论文的教学安排融合到整个教学环节。论文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研究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一些有关论文写作方法的公共选修课。针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安排,目前只有在第七学期开设一门《现代金融理论专题》介绍理论前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在第五学期安排诸如《金融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和一些前沿理论课程。另外还可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在课外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介绍学术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创造学术气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上述经常性的论文讲授和写作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能培养学生在专业上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写作能力。再次,学校应允许论文形式的多样化。根据金融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其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只要能够达到培养精神、强化素质、提高能力的作用,都应被认可和采甩实际上言之有物的实习报告、调研报告比较之简单抄袭他人观点的所谓“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素质、实践能力上更为有效,而且可以借此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最后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学院创办内部刊物或建立专门网页教师将学生的优秀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推荐发表在内部干刊物或网页上,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在此刊物或网页上还可以定期刊登一些教师的示范论文,从而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每年将优秀毕业论文汇编结集出版既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甩又可以作为以后写作课程的教学参考。此外,学院每年评出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也要对于不负责任的教师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同时,还要注意,不应完全以所指导学生论文的最终成绩为标准应充分考虑到所指导学生的基础即应从提纲、初稿到最终定稿的改进程度以及导师为此付出的努力来客观地评价指导教师的成绩。

2.切实加强指导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是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关键。

其一,可以尝试高校与社会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论文。考虑到金融系师资较欠缺,因此,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选聘一部分校外金融机构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这样既能减轻金融系指导教师短缺所造成的压力弥补多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又可以促进指导教师队伍多层次格局和多元化模式的形成,实现高校与社会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其二,可以尝试低年级导师制。即金融学专业的每位学生在第五学期末选择一位导师,并将学生按照导师分组,每一组学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向导师学习如何写学术文章、如何做科研,从而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技巧。学生也可以与导师商讨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等准备工作提前避免与考研、就业相冲突。另一方面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其三,改变传统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在指导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量提供清晰、具体的思路,避免给出模糊的指导。如:不能仅指出学生论文什么地方写得不好,而应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并提供一些可参阅的期刊资料或书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另外,指导教师在与学生确定选题时,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选题设计。从2007届金融系学生毕业论文来看,一些注重通过社会调查来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因此在选题上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社会调查类论文,以提高论文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各方面的能力。

3.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主体性作用

第4篇

1.1P(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商学等学科居全国领先地位,与这些优势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学校工程硕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我们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其中金融信息工程方向是软件工程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结合,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是软件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结合,计算机取整与司法鉴定是软件工程学科与法学的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方向、基础软件方向都是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这5个研究方向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选修相应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在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模式方案设置、学生实践落实、质量体系控制的过程中都与人文社科学科紧密结合,目标明确,过程严谨。

1.2D(执行)——实施培养方案,严格培养过程,完善质量保障

工程硕士培养要经过3个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在每一个环节中又有若干环节,为保证培养质量,我们严格规范每个环节[2]。图2是一套完整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2.1课程环节

在课程环节,除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外,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授课期间要进行教学评估,学生给每位授课老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也可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和学生给出的意见将会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每个年级的硕士班设立一名班主任,协调课程安排,了解学生动态,组织课余活动。

1.2.2实习环节

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实践是培养模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落实实习基地和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环节有效完成的关键。我们选取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型企业、金融信息化企业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制订实习管理办法,明确实习的时间、形式、要求,通过《企业实习手册》对实习环节进行过程控制。

1.2.3论文环节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衡量培养质量和授予学位的重要标志。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侧重点不同,它更加重视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因此论文的形式和评价标准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将工程硕士论文划分为系统研制报告、IT管理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以及学术研究类论文4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保证论文的最终质量,我们在论文阶段设置了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规范及实施办法,任何一个环节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就保证了能够进入答辩的论文基本质量。具体实施如下:(1)开题报告环节。学院组织不少于3人的开题报告评审组,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基于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开题报告评价标准。相关文件包括《开题报告模版》《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2)环节。为了有效惩戒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我们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专门审查,采取软件检测的方法,务求论文重复率不超过10%。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工作办法》。(3)预答辩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进入答辩环节论文的又一轮筛选。相关文件包括《信息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实施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价标准》。(4)论文评阅环节。由两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其中至少一名校外企业评阅专家针对论文的应用性给予评审和评价。(5)论文答辩环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规定,保证通过的论文质量。

1.3C(检查)——培养质量检验

培养质量的高低可以从论文质量、教师学生的反馈、就业情况3个方面来检验。

1.3.1论文质量

论文写作过程5个环节的把关保证了通过答辩的论文已经过至少3次专家评判、1次。在某个环节被淘汰的论文,需要重新修改后才可以再次进入答辩。

1.3.2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我们定期举行授课教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和老师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论文等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意见,听取导师反映的培养和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方案作准备。

1.3.3就业情况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面向实践,因此学生的就业情况最能反映我们的培养质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有它所关注的指标,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一致,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就能反映出来。2012年人民大学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生和2013年第二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非金融类)、外资企业和国内其他知名企业,有的学生甚至同时拿到几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以2010级为例,50名学生的毕业去向数据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被金融机构录用,这与我们最初设定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我们秉承与人文社科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理念,将金融与软件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在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等环节都接受了相应的培养和训练,这样的毕业生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欢迎的。

1.4A(处置)——总结、反思及改进

PDCA理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于既往的总结与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检验和反思,我们对培养方案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对开题、评阅、答辩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流程进行改进,使之更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

2结语

第5篇

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点财经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重点财经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处于弱势,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分析其金融双学位教育现状,发现金融双学位教育存在教学管理松散、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对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一、双学位教育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同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越发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我国高校双学位是指本科生主修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不同专业学科课程(第二专业),在达到第一专业、第二专业毕业条件时,同时获得第一专业学位和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多元化人才。金融学双学位教育作为双学位教育的专业之一,为社会经济部门提供具备一定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非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非金融专业与金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促进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2]由于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排名来看),985、211经济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985、211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本身对其他专业来说就是弱势专业,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在分析该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的金融双学位教育是该校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职场竞争能力,面向全校招收金融学双学位学生。预期目标是使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金融双学位期间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增强其在职场的竞争筹码,毕业后可从事金融相关工作。该校金融学双学位要求学生修满6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2学分,实践课程28学分(见表1、表2)。由该校统一颁发金融学双学位专业证书,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实习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后,在获得第一学位的基础上由学校统一颁发经济学学士学位。学制2年,招收对象为该校全日制在籍非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大一、大二学生,授课方式为单独开班,上课时间基本安排在周末、假期等时间,金融双学位课程安排与金融学第一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安排相似(见表1、表2)。招生后,将金融双学位学生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招生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从2013年3月开始招生到2016年3月份,该校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共753人,开办了13春秋、14春秋、15春秋、16春等7个班,顺利毕业56人,退学14人,为社会输送具有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56人。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课程设计包含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课程较为多元化,让金融双学位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专业都有较深理解,因此,该校金融双学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较为松散

根据调查发现,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双学位教学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在2013春季班开始上课时,双学位学生还较为认真。但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学多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上课时间集中,一般是一整个上午或下午的课,学生学习疲劳,缺乏兴趣,连续上课导致任课教师也非常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此外,双学位教学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造成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有时100多人的课堂,实际到课学生只有10-20人,到课率极低,严重影响任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若是第一专业的学生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任课教师可以取消其考试资格,但取消考试资格的规则在双学位教育中行不通,在双学位学生的观念里,他们是花钱来修双学位学分的,不让他们考试是不合理的。如此便造成任课教师与双学位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任课教师有时也会基于学院双学位教育的招生情况,被迫放弃原先遵循的一些原则,让不具有考试资格的学生参加考试,进而影响培养质量。另外,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各种教学通知不及时。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监督,不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缺乏因材施教

根据调查,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而金融双学位教育对任课教师没有考核机制(如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导致金融学双学位任课教师上课较为随意,往往是任课教师想上哪部分内容就上哪部分内容,上到哪就考到哪,金融双学位学生知识覆盖面有待提高。此外,根据调查,金融双学位教育理论课程设计中,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也通常采取开卷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双学位学生上课不积极,考试带本书来考试即可,甚至有些学生到考试的那天才翻开教材应付考试。由此金融双学位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同时,金融双学位学生之间也互相传递信息,双学位文凭随便混一下就可以拿到,这届传递信息给下届,如此循环,双学位学生学风令人担忧。

(三)双学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金融双学位教育分为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前文分析了双学位理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该校的金融双学位教学同样存在问题,如实践教学课时较少且流于形式。笔者认为,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因其第一专业为非金融专业,所以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为缺乏,而实践教学是让其对金融知识有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理论知识的面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消化。而在实际中,金融双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教师指导的专业认知和实验仅16个课时,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和金融市场交易模拟都只有6个课时,学生在如此少的实践课时中难以深入了解业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应增加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实践教学课时,让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实践知识有充分认识和感知,增加金融学专业学习兴趣。

(四)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堪忧。部分双学位毕业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都流于形式。学校对第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比率不得超过20%,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学生撰写论文,对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并掌握。而对双学位教育的毕业论文,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要求,导致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低下,抄袭现象严重,甚至存在这届的双学位学生直接拿上届的双学位学生毕业论文充当自己毕业论文的现象,学生应付心态严重。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些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金融专业无关,在答辩环节出现一问三不知,甚至连指导教师是谁都不知道等现象。部分双学位学生认为双学位毕业答辩只是形式,最终都会让他们通过,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亟需改变。

(五)金融双学位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所在院系和开设金融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对学生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金融双学位专业时,不知所措,盲目从众。有的学生修读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中途放弃。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由于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还有些学生没有把握好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的学习进度,等到毕业时,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已达到,但双学位专业没完成,而无法获得双学位。

四、促进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双学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专业双学位教学管理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借鉴第一专业的教学管理经验,对于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的学生一律取消其考试资格,同时作为教学底线,决不能突破,对学生按时上课起到威慑作用。[3]第二,改变现行集中上课的模式,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对于金融学双学位的理论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选择集中上课也可以选择到第一专业的课堂去旁听,由学院公布第一专业和双学位金融专业课程的课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与时间,自行安排上课时间。第三,规范考试制度。建议金融双学位专业课程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这样可以合理考察双学位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呼应,集中上课或旁听课程的形式均可,通过闭卷考试检查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针对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因材施教

现行金融学双学位教学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相似,没有因材施教,金融学双学位的教学效果也不佳。应根据金融学双学位学生的特征,从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金融双学位学生特征的培养方案。如在教材选用上,应选用一些应用型规划教材,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教学计划应偏向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加其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习。[4]这需要像金融专业本科生一样,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而且要在入学伊始就配备指导教师。如此可以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后续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铺平道路。

(三)落实金融专业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且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议增加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课时,双学位学生在入学时即为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如有资源的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实习单位,即使资源较少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指导。同时,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并进行评分。

(四)严格把关金融双学位毕业论文设计

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是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质量,应对双学位毕业论文从严管理。如要求选题必须与所学双学位专业一致;要求写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正文进行,重复率要控制在20%以内;答辩给予通过或不通过(进行二次答辩)等一系列措施,以引起双学位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五)加强对金融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

如前所述,一些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选择攻读金融学双学位后,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为提高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为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基础性的经济、金融专业课程,选用教材也要合适,应浅显易懂,不应与本专业学生选择同类教材。[5]同时,与本专业学生一样,应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专业学习、毕业选题、设计、实习等。为激发指导教师的热情,应进行绩效考核,如对于优秀毕业论文、获奖等方面给予奖励等。

作者:蔡洋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学斌.金融学双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28-31.

[2]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0-32.

[3]程静.地方院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6(1):1-2.

第6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45-02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某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08届和2009届的专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论文选题的范围分布得比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过大。例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探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广,类似的选题甚至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过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研究选题,加上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简单的拼凑去完成论文,使论文质量下降。

2.选题重复。例如“集团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动因及利弊分析”、“浅析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识别”、“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等,这些都是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论文选题;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和“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两类题目选中的频率特别高,人数在两届学生中变化不大,这些学生的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而具体财务操作方面的选题较少,且集中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调研,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相似选题过多将导致学生论文内容雷同的几率增大。

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人员、总务行政人员等影响。外部会计环境角色主要包括购货方与销售方、银行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等。世界性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来应该算得上是比较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其对会计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2009届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毕业生论文的众多选题中仅有一个选题与金融危机相关。此外,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论文,以致很少有学生选择这类选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思路老套。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0%~90%的毕业论文都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其缺点是中规中矩,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很难写出深度,也无创意可言,难以提高论文质量。

2.实证研究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届和2009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的仅占15%,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研究假设,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随着网络的发展,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无须实际调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难以评价理论性文章的优劣,使得这类论文容易通过审核,这些因素都使大多数毕业论文成为口号式作品,没有任何创新。

三、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对所学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考核以试题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存在“考一门,忘一门”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专业知识,无法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在论文写作前会安排几次专题讲座,指导老师也会就“如何写论文”作简单的指导,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感觉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大段抄袭,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通常较大,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

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些指导老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十分精通,但对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却不熟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规范条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导老师平时很少写论文,实践经验也较少,缺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无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觉得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的指导上,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从选题到指导学生写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细致的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拟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所拟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三是在拟定选题时应避免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四是所拟论文选题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多涉及国家会计政策的变革和经济领域改革对会计的影响等问题。

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的情况主要还是对在文献、网络或其他资料中查找的案例进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数学生会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的单位的实际问题来撰写论文,指导教师对于此类同学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工作单位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论题相关,有助于学生搜集第一手的数据,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且因和学生正在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更能调动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兴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

笔者所带2009届毕业论文中,有一同学所选择的论题是《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实习的单位正好在其实习的部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试运行工作。该同学就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比较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异同,论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实施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由于该同学亲身参与,有切身体会,所以论文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选择类似论题的同学东拼西凑的论文相比,该同学的论文明显质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会计专业的论题几乎都和企业实际有关,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学生如在实习或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并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将使论文的撰写进行的更为顺利。

可见,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学生能言之有物,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学校和老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得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组建这样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内资源,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加强青年老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从会计师事务所所和企业聘请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第一,要制定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的标准,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尤其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管理,学校论文管理者应对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与学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联系,将格式调整和装订等工作,交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去统一完成。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格式调整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结构、内容本身。将时间都用在对论文的撰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字体、字号等论文形式的问题。第二,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初稿撰写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写作情况。第三,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论文答辩的质量。老师需成立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答辩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一个合理的评价。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严格把关。对于参与答辩的评审老师,应当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导教师与自己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组,保证论文的评分更加客观和公正。每组答辩的学生不宜过多,答辩时间的安排也不宜太紧张,对论文答辩质量作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采用课题研究模式[J].财会月刊:理论,2007,(9).

第7篇

(一)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验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大多从事第一线的实务性工作,缺乏论文写作的实践机会,据我院对09级毕业班学生的调查,其中只有4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独立完成过字数为5000字左右的论文,还有5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未独立完成过毕业论文。在课程论文方面,在15门专业中,仅有3门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在学生对课程论文的态度方面,87%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考核要比卷面考试容易,完成的压力小。近70%的学生表示自己完成课程论文的态度不够认真。在完成工作报告方面,仅有5.2%的学生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中独立或参与过字数在10000字以上的工作报告的撰写,其余学生均未独立完成或参与。在论文和工作报告写作程序和要求的了解方面,近53%的学生表示对此方面知识十分缺乏,35%的学生表示略有了解,10%的学生表示有较多了解,2%的学生放弃表态。从上述数据可见,成人教育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历,对论文写作的要求程序方法都知之甚少,需要指导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为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

(二)论文写作能力未能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充分培养

论文体现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目前的教学在对实践问题进行剖析时,往往侧重于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以及如何选择方案,而缺少对问题本源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得到实用的结论,对于如何得出结论则关注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对于问题本源的解释和阐述,需引用大量理论知识,因成人教育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为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很多教师简化教学过程放弃对问题本源的阐述。二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教学过程,将成人教育重应用性的理念演变成实用性,将高等教育演变成只教授学生“怎么做”,不阐述“为什么这么做”的短期职业培训。三是教师在对实践问题深入剖析时学生参与度很低。2012届金融专业学生课堂讨论,学习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的作业准时提交率只有35%,远远低于普通题目形式作业的提交率。学生的低参与率阻碍了教学过程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

为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论文写作兴趣,毕业论文选题采用“学生自行选题,指导老师提修改建议”的方式。2012届毕业班学生中有近62%未从事金融业工作,对金融业的实践问题缺乏直观认识和兴趣,因此在选题时主要参考网络上的热点信息,出现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的特征,而部分的热点问题带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深入研究的价值不大,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失恰当。

(四)论文写作“搜索化”

我校图书馆数据库学科种类齐全资料丰富,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强大的资料支持。但学生论文写作出现“搜索化”,资料堆砌成文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选取某些具有时效性和政策性的热点问题作为选题。对于这类选题,学生受专业水平限制很难对其本源性进行探讨,而对政策方向的把握能力又不够。出于写作成绩的保险性考虑,学生往往只能资料剪接堆砌成文。二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形成对网络信息和资料的依赖,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论文写作过程中极度依赖网络资料,由于资料分析删选重组的能力有限,难免用资料堆砌成文。三是部分学生因学习动力和精力有限,或者指导老师疏于对论文选题、成文的过程控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网络资料现象。据我院2011届金融专业毕业生论文来看,抄袭率达到11%,都被判为不及格,以致影响正常毕业。

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循序渐进”式指导

我院金融专业专升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论文工作一般被安排最后一学期,论文写作过程为期五个月。而全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提高论文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五个月,而应贯穿于整个三年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指导方式。首先,在新生开学教育时,老师应强调毕业论文的意义,它是综合检验学生三年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阐述解释能力。其次,开设学术修养培养课程,采用讲座方式,每学期循环开设,学生必须在论文开题前选修完成。讲座围绕选题方法、数据库使用与资料搜集、数据统计基本方法、论文写作格式、问题讨论交流方法五个主题展开。第三,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两门专业课需采用课程论文考试方式,课程论文要求从易至难,依据学习笔记———综述———问题阐述———完整论文,逐步提高要求。第四,配备辅导老师专业回复学生有关课程论文、工作报告写作方面的问题。通过上述改进方法,使学生在开题之前具备基本论文写作素养,减小不同背景和基础学生之间在写作知识掌握度上的差异,从而为最后一学期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二)主导师与导师委员会相结合

2012届前,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指导10名学生,全程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此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以下弊端:首先,指导老师受自身学术专业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最为专业的指导。其次,指导老师精力有限,同时指导10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控制受限。基于此,从2013届开始,金融专业开始采用主导师和导师委员会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模式,该模式有如下特点:选题及开题报告答辩由导师委员会共同负责,导师委员会的三名导师对学生选题的口径、内容及可驾驭性共同做出评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任何写作问题,除了可向主导师寻求帮助之外,还可与导师委员会中任何一位导师进行学术探讨。

三、结论

第8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

第9篇

Abstract: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had the major impact on the global entity economy, also already affected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research take the Hubei Province three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 graduating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selec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way gets employed the psychology to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o conduct the preliminary study.

关键词:金融危机 独立院校 就业压力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pressure

作者简介:宋雪(1982--),女,硕士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14-01

金融海啸的危害才刚刚开始,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直接受害者,尤其对于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求职市场饱受令人寒心的冷遇,相当多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深造,然而更多不怕“冷”的应届毕业生则继续在求职“战”场上,寻求着自己未知的求职之路。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共500人.。其中男生247人,女生206人,中南分校198人,武昌分校163人,工商学院92人。

2、调查方法

自编金融危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影响状况调查问卷。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认知状况、就业价值观。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专业为单位,在中南分校分别抽取会计、计算机和工程造价共200人,在武昌分校分别计算机、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等专业共180人,在工商学院共抽取国际贸易和英语等专业共12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3份,有效回收率90.6%。

1、受调查学生情况

2、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

(1)就业准备

调查问卷显示,出色的综合素质最为大学生所看重,占22.3%,优秀的专业成绩相对较少,占13%,获奖证书或资格证书占17%,其他各项比例在数值上接近,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准备。

(2)就业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调查结果显示43%的学生想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30%的学生就业动机则是个人喜好。说明大学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并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就业认知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56.3%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其次是社会实践和毕业院校,分别占17.2%和13.7%。

(4)就业价值观

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薪酬与福利、企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是大学生主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26%、19%和18%。高薪酬和良好的就业单位的要求体现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在专业和工作是否对口的问题上,59%的学生觉得只要工作和自己专业有一定关联就可以,只有12%的学生要求专业完全对口。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部分学生对专业和工作对口的要求降低,只要工作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即可。

三、讨论

统计问卷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薪酬没有什么概念,稍微偏高,是不是对外面金融危机的形势了解不够,还没有认识到情况的严峻性?我们觉得他们还是应该多出来看看,多了解了解外面的情况。

金融危机对学生毕业后的打算也有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前,49.6%的学生的毕业打算是直接就业,而金融危机后这一数字降到了26%,选择“继续深造”、“考公务员”、“出国留学”和“创业”的学生人数则都有所上升。我们询问了一位金融危机前选择直接就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谈起他为什么不选择直接就业时,他说这么做只是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的压力,通过考研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外可以避开现在的就业压力,但是也只是把压力留到了两年之后而已。

在危机前后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到农村基层任村官”的考虑上,选择“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学生竟然有61.6%,看来尽管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参加这种活动。我们询问了一名选择“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学生,他的解释是一来他对这些活动不太了解,二来觉得到西部和农村任村官一方面条件艰苦,另外也放不下自己大学生的身段,觉得自己如果去干这个很丢面子,并且得不到好的发展。我们认为这类工作不为大学生所接受,看来有很多人对他还不了解,他们认为没有好的发展,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这类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类工作,这样才能有更多人愿意到西部、到农村基层去,其实西部和农村基层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目前95%的学生对金融危机还是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就业有较大影响。但是在求职的理念和自我定位上,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加强了解。

参考文献:

[1]吴远,施春华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12

[2]葛操 《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 北京工商出版社 2000

[3]周德明等主编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陶国富 《大学生心理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5]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 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