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质量管理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21: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质量管理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质量管理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控制体系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逐渐代替工业经济,社会各界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推动科技管理创新、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教育培养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若干问题,如学位论文质量下降、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等。随着社会各界对研究生教育的质疑不断增多,提高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校学习和科研工作的结晶,不仅可以反映研究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现行的学位论文管理体系亟待优化。

目前,国内已有相关研究探讨了如何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杨同毅(1999)将质量保障概念引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认为学位论文质量应由国家、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保障。张意湘(2003)、溥纯芝(2005)和严江(2012)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如选题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开题把关不严、导师指导不力以及答辩流于形式等,并提出从研究生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善。陈勇和王道红(2006)认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除了要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如对研究生院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对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等。另外,王科(2011)认为研究生自身也应当注重提高学术水平,培养阅读经典原著的意识,恪守“原典为王”、学以致用、质量本位的理念,充分汲取经典原著的营养,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知,绝大多数相关研究仍徘徊在现象描述,忽略了对管理体系背后理论基础的思考。因此,本文将基于控制论视角,探讨如何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优化,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水平。

基于控制论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控制论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1948年,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的专著《控制论》出版标志着控制论理论的形成。控制论对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对生物和生命现象的研究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对哲学和社会现象的研究也有很大意义(童天湘, 1979)。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过程与运动都可以看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控制是一个十分广泛而重要的概念。一般来说,控制是在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系统稳定地保持或者达到某种特定状态,或者使系统按某种规律变化的一种过程(刁在祥, 王少君 & 张军波, 1998)。控制论把系统的功能作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不论这个系统是动物还是机器,控制论只考虑它们的功能,而不考虑它们的其他特征(张峰, 2008)。根据控制论的基本思维方式,要先确定控制想要达成的预期目标,根据确定的预期目标来选择可行性的工具与手段,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使受控对象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可以进行信息反馈。根据控制论的观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个可控的过程。我们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为目标,从开始到论文完成,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对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最终目的。为了体现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本研究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划分为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结控制三个阶段。

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生产过程之前所需要进行的控制,这主要表现为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控制。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因素,经验表明:生源质量的高低会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高质量的生源是优秀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不仅会降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发外界对高校办学质量下降的思考,还会对高校的品牌知名度造成长远影响。反之,这些不良影响也给研究生招生带来不便,导致高校难以吸引优秀的生源。因此,高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竭力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

第一,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

推免生一般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推免的学生一般都是各学校根据前三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择优确定推免资格的,相对于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的考生来说,推免生具有更好的专业能力(李彩丽 & 缪园, 2009)。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推免制度,保证推免各个环节的公开、公平和公正,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假期夏令营活动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活动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之后的招生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另外,高校应当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的力度,到优质生源地进行宣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对于能力优秀、表现良好的本科毕业生,给予其推免生的资格。同时,对推免生的初试和复试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坚持客观公正,保证推免生的招生质量。

第二,加强研究生全国统考制度改革

自2003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加大了对研究生统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将原来的“3+2”考试制度改革为“3+1+1”考试制度,正式将复试列入了考试录取环节中,从而扩大了高校的招生录取自,为高校选拔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张意湘, 2003)。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存在的“重成绩、轻素质”的弊病。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部分高校在复试环节中缺乏细致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导致复试过程流于形式。因此,为了确保生源质量,目前迫切需要对研究生复试环节进行改革。首先,要确保复试流程的公开、公平以及规范性,复试的具体内容要科学合理,全面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对复试小组成员进行资质审查,明确成员的具体权责;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监督小组,对研究生复试全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复试流程的透明度。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指在学位论文生产过程之中所需要进行的监控,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制度设计、导师指导和开题报告审核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和综合素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期间培养制度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导师的必要指导也是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李艳明, 2004),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设立规范的开题报告审核制度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途径,在论文撰写之初就要严格把关,确保过程控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一,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制度

首先,及时修订培养方案,改善陈旧的课程设置,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高授课质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社会对研究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常宝英, 2008),但有些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落后,导致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这些都会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学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对研究生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合理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法课程的比例,使三者协调,既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同时,鼓励授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引入丰富灵活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校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加强研究生的基础文献学习。基础文献学习对研究生培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基础文献学习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巩固,丰富其知识结构,并从中学习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基础文献学习可以接触到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领域,增进对交叉学科的了解,引导研究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基础文献学习的重中之重是要加强对国外经典文献的学习,通过阅读外文文献,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知识面,从而掌握当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外文文献的利用能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外文文献的利用状况是衡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创新程度的重要标志(张意湘, 2003)。因此,高校应当有导向地加强研究生基础文献学习的力度,建立正式的文献分享机制,鼓励研究生进行文献分享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最后,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创新性是衡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生的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还要注重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创新平台、设置科技创新奖学金等措施,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这些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增强研究生对学术的了解,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其科研水平。高校应当大力推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研究生深度参与,通过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其科研兴趣。另外,高校还应定期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学术探讨,从而为学位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立合理的导师指导机制

一是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自身水平,明确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导师制度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姜晶玲, 2005),研究生导师的思维方式、学术作风在日常的学术辅导过程中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保证优质的导师素质,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遴选机制,及时将道德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引入到导师队伍中来,促进导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优化。再则,高校应为研究生导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鼓励导师参与进修学习,指导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然后,要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对导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有明确的规定,导师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要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

二是注重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学位论文选题对于学位论文质量来讲至关重要,好的选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它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查阅文献,科学的辩证思维,发现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文道贵 & 潘建红, 2008)。好的选题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和推敲,要对研究相关领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题作为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导师的必要指导和帮助。导师应当指导研究生通过资料查找和信息搜集,了解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启发研究生的创作思维,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另外,导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结合研究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第三,建立规范的开题报告审核制度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选题阶段的工作总结,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作为学位论文撰写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要加强对开题报告管理,建立规范的开题报告审核制度。高校可以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为研究生传授开题经验和写作技巧,避免开题中存在失误。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对开题报告的格式进行统一规范,如开题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等。责成学院组成开题报告专家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意见。对于审核合格的开题报告予以通过,对于审核不合格的也要给予意见,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终结控制

终结控制是指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成果检验,它主要表现在成果审核、答辩程序和激励机制上。学位论文的撰写是学位论文完成的必要步骤,高校通过对学位论文撰写结果进行控制,了解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进展和工作质量,对撰写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第一,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审核制度

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需要由评审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对研究生的论文成果进行评价。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选取合适的指标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评价制度上,建议采取导师和专家组共同评议的机制,先由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再采用“双盲评审”的方式交予专家组进行评价。“双盲评审”是指研究生在送审的学位论文中要求隐去研究生本人及其指导教师的个人信息,而论文评审专家也对研究生及其导师保密(刘之葵 & 周, 2007)。在综合导师和专家组的共同意见后,得出最终的评审结果,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第二,规范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

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现场考验,是研究生获得答辩专家小组对论文成果的审核、认定或否决的过程(刘敏, 2007)。为此,学校要制定严格规范的论文答辩程序,答辩专家小组的成员选择要保证客观性和公平性,答辩过程不是走过场,专家小组要严格按照答辩流程,通过提问了解研究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所研究问题的掌握程度,对研究生是否能够通过答辩予以判断。

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

对于优秀的学位论文可以设立奖励来进行鼓励。一方面,这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后续的研究生加强对学位论文的重视,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督促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制度,但是从执行力度来看仍有上升空间,再就是重精神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物质激励,鼓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高校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管理,从而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本研究从控制论视角出发,优化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结控制三个过程来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学位论文既能体现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反映研究生从事科研的能力,是检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后的成果检验,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和优化。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20141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YB3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级实验教学项目(SY201429)成果

参考文献:

[1]常宝英.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4(18): 47-49.

[2]陈勇, 王道红. 浅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 29(3): 51-53.

[3]刁在祥, 王少君, 张军波.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教学管理[J]. 管理信息系统, 1998, 22(S1): 110-112.

[4]姜晶玲.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措施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 41(22): 37-38.

[5]李彩丽, 缪园. 硕士生生源质量与学位论文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 26(9): 8-11.

[6]刘敏. 问题与对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审思[J]. 湘潮(理论), 2007, 3(1): 66-68.

[7]溥纯芝.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制度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 12(6): 57-60.

[8]刘之葵, 周. 工学类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估标准的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7, 30(12):182-184.

[9]李艳明. 试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因素[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21(11): 58-61.

[10]童天湘. 控制论的发展和应用[J]. 哲学研究, 1979, 25(3): 75-80.

[11]陶涛, 陈虹, 阳小华. 风险控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中的应用[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1(4): 34-37.

[12]文道贵, 潘建红.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 24(4): 86-91.

[13]王科. 强化经典原著阅读意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1, 27(6): 131-132.

[14]王颖, 徐雷.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评、控治理模式研究[J]. 国际商务, 2012, 26(4): 113-120.

[15]严江. 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4(4): 8-10.

[16]杨同毅. 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9, 16(3):52-56.

[17]张峰. 控制论的科学思维方法[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8, 22(1): 114-116.

第2篇

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的重点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吃虫的植物》一文,在介绍茅膏菜时,用了“柔毛”、“粘液”、“叶片慢慢地卷起来”等词句,学生对这一有特性的植物还是停留在抽象的认知上疑团四起。我在课堂上放映了这一课的录像片,学生看清了茅膏菜的叶子是由两片半月形的叶面组成的,叶面上长着长长的柔毛,柔毛上分泌出乳白色的粘液,如胶似漆。小虫落在叶面上马上就被粘住。随着小虫的挣扎,细足上的粘液越积越多,最后动弹不得。学生通过画面,联系文中的语言文字想得很多。有的说:“茅膏菜叶面上的柔毛能起到触角的作用。小虫一触到柔毛,两片半月形的叶面便自动合拢。”有的说:“小虫为了逃命在柔毛上越是挣扎,接触到的柔毛越多,叶面合拢就越快。”有的说:“课文中写茅膏菜吃虫用了‘落、粘、卷’三个动词。这三个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所以用了‘同时’这一词,说明茅膏菜是一种奇妙的植物。”有的还说:“课文中写:小虫越是挣扎,叶片就卷得越紧。这两个越字说明了柔毛、粘液和叶子卷起的关系。”

二、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客观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认识。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于电教媒体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电教媒体使学生观察到平时不易看到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如《看月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月食从初亏到月全食再到复圆的过程,并说明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在教这一课时,我先演示了三球仪,使学生懂得文中“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这一句话的意思,初步了解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关系。由于三球仪在转动时学生不易看清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有个黑影带,所以对文中描绘的“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体会就不深,于是我运用了投影片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上述两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效果很好。在指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变化并学习有关比喻句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了拉片与复片相结合的多功能投影片。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记忆能力提高了。当我第二次演示时,不少学生已把第三节内容背了下来。在复述时,学生还能边演示投影片边复述具体内容,提高了操作能力。

三、丰富语感,加强直观,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好处的。如《翠鸟》一文的第三小节中有一个长句子。不少学生在朗读时会读成:“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添字)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读破句了,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习惯于读主谓结构的单句所造成)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不了(添字,学生只理解逃脱不了,不理解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我先让学生看有关这一内容的录像片,接着听录音朗读,并把学生读错的地方在投影片上标出,再请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明白:1这一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写小鱼的机灵,悄悄地吹小泡泡。这个泡泡是在它把头悄悄地露出水面上来吹的,所以朗读时应该在“来”字后面停顿,表示前一个动作结束,第二个动作“吹”紧跟着的。2这一句子后半部分是写尽管小鱼机灵,也很难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因为从录像片中看到小鱼露出水面透气吹泡泡和翠鸟飞过叼鱼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发生的。“难以逃脱”比“逃脱不了”更为肯定。这是两个词语,不能混起来,更不能读成“难以逃脱不了”。

《蝙蝠和雷达》是篇科学小品。为了使学生懂得飞机靠雷达在夜空中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线叠动片。通过演示,使学生看清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红色波纹),遇到障碍物,超声便会反射回来(蓝色波纹)。这样,蝙蝠的耳朵就听到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另一框投影片;飞机一边飞,一边通过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红色波纹)。这时飞行员就会调整飞行的方向或高度继续飞行。当我要求学生完成将下列词语卡片放在方框内的作业时,全班学生都会做,而且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表现得也很积极。

第3篇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由实际质量转到相对质量时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怎样解决这个困难并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呢?

【案例】

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的质量和体积都是非常小的。大家知道一个氧原子、氢原子、碳大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吗?(学生一时说不出,并准备想办法查阅)

生:一个碳原子质量:1.993×10-26千克

一个氢原子质量:1.674×10-27千克

一个氧原子质量:2.657×10-26千克

师:大家观察一下上述各个原子质量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生:9个数字

师:这样我们书写或记忆起来会怎样?(不方便)

师:其实很多年以前科学家就在想办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数据能简便地表示原子的质量大小呢?”现在科学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一个碳原子质量用“12”表示;一个氢原子质量用“1”表示,一个氧原子质量用“16”表示等等。并把它们称为“相对原子质量”(揭示课题)

师:相对原子质量是怎么来的呢?“相对”的意思就是与参照对象进行比较,如我们生活中问年龄往往问“今年几岁了?”而不是问“活多少天了?”。人们习惯上说的年龄是“365天”作为一个标准的,实际天数与标准比较所得到的。

生:这样相对原子质量也要有一个标准了!

师:对,它的标准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一个标准。(插入“标准的来历”见附件)有了标准后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相对质量)

【反思】

这个设计为了化解学生对标准的理解,很巧妙地运用了人们常说的年龄中的标准进行类比,促使学生联想:“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有个标准的,它的标准是什么呢?”

第4篇

1.1不断加强中心血站各类资源的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血站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为刚步入岗位的工作人员制定继续教育和年度培训计划,并对上述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血站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均能适应其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应加强对中心血站基础设施的管理,确保采供血作业场所卫生整洁和安全,血站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应24小时保持通讯通畅,同时血站内应设立安全有效的应急供电设施、污水排放设施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最后应加强对采供血设备的管理,中心血站的工作职责相对于其它血站相对较多。因此中心血站为持续满足业务需求,保证采供血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和安全,应购置国内外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能的采供血设备,为临床用血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2不断加强对采供血过程的管理

中心血站在采血的过程中应为献血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献血前与献血者进行亲切的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献血过程中及献血结束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赞扬和鼓励献血者的无偿献血行为。供血过程中为供血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提供专业送血车,定期向用血单位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及时发现血站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解决。

2中心血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体会

第5篇

一、充分重视平几的教学作用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

所谓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尽管可以通过数学各科和其它学科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平几对此所起的作用是独到的.因为几何知识必须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即应用前面学过的图形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有关的新图形及性质.这种逻辑关系的本身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教材.只有认清并高度重视平几的这种独特作用,搞清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才能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在几何教学中.

二、精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理解事物的积极力量.古今中外的学者之所以能走向科学的殿堂,正是由于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罗素曾说过,他对科学的兴趣来自数学,而对数学的兴趣又来自欧几里德几何.这说明欧氏几何中蕴含着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极有利因素.但不当的教学方法又往往使初学几何的学生望而生畏,一开始就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平几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度重视平几导言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并以极大的热情讲好导言课,使学生产生一种要学好平几的良好愿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奠基作用.

第二,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配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外数学家在几何方面的成就,使他们把几何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三、认真抓好平几入门教学

平几入门教学,就内容而言,一般指平几的基本概念、相交线与平行线和三角形这三章.现行中学平几教材的这三章内容已涉及概念、命题、推理论证、作图等平几教学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既是入门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形成中学平几入门难的主要原因是:

1.学科内容从代数到几何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2.平几入门概念多,而学生开始又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几何语言;

3.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差.

第6篇

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考试复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尺;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

二、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成功。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归结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三、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复习伊始,我们就将复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这份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每章教材复习之初,又将考纲对该章内容规定的考点编织成教学目标印发给学生,使其成为贯穿全章复习始终的脉络。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考试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

四、讲究复习策略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1、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考试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

2、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化学考试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考试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第7篇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指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它与一般质量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提出:“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企业生产服务。”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的产品就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产品的设计阶段。在校的教育培训是产品的加工制造阶段,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必要的指导就是售后服务阶段,三者相互促进。如图1,是学校在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而设计的实训教学流程:首先,学校保持对用人单位的实时了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制订出合理的培养目标。目前用人单位希望技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融入工作集体,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走入社会明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企业文化不甚了解、缺乏应变能力的情况。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教学计划。当然,这个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工作者应保持自己与时俱进的思想,随时发现新问题,新要求,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次,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详细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阶段是整个循环中的重点环节,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要素

在实训课中的整体应用学校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如何主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在综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时整体考虑六个方面因素。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六个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上进行讲解,并亲自做示范,让学生在感官上的记忆更深,在概念理解上更加直观,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知识迁移上更加系统,营造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学习氛围。人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是6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动者在学习和生产中发挥作用,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从人的本性来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学校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训练。比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刻苦钻研、团队精神等等。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尽快了解并树立这种思想,并把这些内容作为对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懂得如何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学校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充分利用晚自修和班会课给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知识,介绍企业的基本文化内涵。用他们师哥师姐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去启发他们,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发动大家提看法和建议,并将好的建议纳入教学管理中,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机器的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三好四会”。其中,“三好”是指用好、修好、管好。通过“三好”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使用的设备,爱护公共财物,可以为企业多做贡献,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会”是指会使用、会保养、会调整、会排除故障,通过“四会”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设备,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设备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排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环境的因素:环境的优劣对工作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往往会被忽视。因此学校把抓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训练。此环节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更影响着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开始重点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始至终一刻都不能松懈。学校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实习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具和零件要正确摆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通过训练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工艺的因素:工艺的编排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合理地选择加工工艺,不但能保证加工质量,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学校在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工艺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分析图样确定加工过程数学处理编写加工程序程序校验首件试加工。在对学生进行工艺分析训练过程中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遵循:“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的工艺原则。在训练中使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材料的因素:在训练中学校要求学生了解正确选择材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材料它们的用途、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对不同材料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从而正确制定工序步骤和加工方法。工量器具的因素: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器具,正确读取测量数据,正确保养工量器具。尤其是量具,量具是零件加工精度的参照,如果保养不当,量具精度不符合要求,加工尺寸失去了标准,无法保证零件精度要求。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轻拿轻放,正确摆放以防变形,下课时必须上油以防生锈。

3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监控

在实训课中的管理应用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监控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他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此可见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下2个手段。3.1统计管理对每一次课题的练习,学校都进行学生考核成绩数据采集,并进行记录。对每一次的学生考核记录进行登记,不仅当做该生在校实训期间的成绩参考,也是下一步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才能客观地判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指明方向。3.2质量分析管理根据成绩记录表格进行统计,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类,制成质量分析统计表。从中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在下一个课题的练习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应该根据此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出现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进行第二次课题的考核。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实时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大幅提高,并得到巩固。

4小结

第8篇

从整个国际社会来看,教育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受到教育界的极大重视,而且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在新世纪,提高和保障教育质量是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最为突出的问题。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使得教育质量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质量内涵的变化,促使人们对教育质量的关注程度增加,同时也促使人们对教育进行重新的审视。对教育质量内涵变化的研究主要来自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学者针对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改革主要围绕一系列的主题展开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新的意义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并指出,教育质量呈现出如下新的内涵:首先,与以前简单一味地强调教育质量不同,如今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是以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为前提的。其次,从前人们强调教育质量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质量等,但今天所强调的教育质量已经上升到了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水平。教育质量内涵的变化,既与传统上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一致,又有所发展。根据《教育大辞典》的释文:“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教育质量的新内涵,不仅仍然把教育质量的核心放在受教育者的质量上,而且认为,受教育者应是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具有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人才,强调教育质量的落脚点在于人才质量。同时,理解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认为,人的学历高,教育质量就高,反之就低。这种观念也是导致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因素之一。教育的普及,必须以教育质量的随之提高为保证。为此,教育质量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2.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

教育质量的新内涵要求我们对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科学地管理。在大学中,全面教育质量管理已逐渐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所谓的全面教育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运用,主要是指在大学的教育质量管理上,不再单纯从一个方面来考虑高等教育质量,而是把它放到一个“全面质量”的背景下来理解,不再以最终“产品”(获得一定学历的人)的标准及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标志,而把“质量”视为一个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即教育过程)的术语。这样一来,教育质量的管理就是一种全面的、过程性的、综合协调性的,体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系统性。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系统组成的整体来看待的。美国学者特瑞巴斯(Tribus)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包含三个子系统:其一是社会性系统,涉及与正规或非正规组织特点相关的因素;其二为技术性系统;其三为管理系统。

(2)全面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传统质量管理概念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再单纯强调产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生产目标和与产品规格的一致性,相反,是从更“全面”(Total)的意义上对质量加以界定。“全面”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全面质量管理涉及每个过程;其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每一项工作;其三,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每一个人,要求所有的人对其所做的工作负责。显而易见,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概念的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了。

(3)发展性(或称为动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念是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和人的需要调整目标和策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质量。

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

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质量管理仍然要以学生为本。在具体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理念。学校及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创新的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自由平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大氛围,是学生主动创新提高核心质量的前提。要确保教育质量,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质量管理的主体,强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说明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象,一切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有效运作。“为了一切学生”,阐明了教育的全面性原则,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教育对象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既要重视共性,同时更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促进教育对象群体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注重教育对象德、智、体等方面全面素质的提高,既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把做人与做事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上述三个方面,囊括了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丰富内涵。

4.结语

第9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要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使其不仅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而且更易于为广大教职工所接受,也是教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人人争上、朝气蓬勃的良好风气,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学校制度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往往不仅不能约束、规范、激励、引导师生的行为和发展,反之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这时校长应及时对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比如,我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扬民主,全面修订完善了《中小学干部教师管理办法》、《教师考核办法》、《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校长教师交流办法》度等管理考核办法,加大教学成绩、教师工作量权重,把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校长和教师评优晋级、考核、调动等与教学质量挂钩,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设立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质量进步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正能量。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促使全体教师集中精力搞教学,凝心聚力抓质量。如果建立了一套好的制度,而在管理中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只布置,不落实、不检查、不总结,那么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必须抓好制度的落实,规章制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实效。校长一定要以制度建设促管理上水平,管理要由主观型、随意型、粗放型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尽一切可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质量意识,细化教学常规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标志,而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意识,细化教学常规,使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中心学校将质量目标责任到人,领导实行每人联系一所学校、每周到学校工作一天、每月帮助学校解决一个难点热点问题、每季度对学校进行一次视导、每学期提高一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每学年提高一个年级的教学质量的工作制度,努力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把质量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建立月常规教学检查、月常规教学抽查、月教学质量抽测考评机制,教学过程的监控从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检查做起,定期举办优秀导学案、优秀作业评比展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镇讲、说、评课活动,开展一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对一所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视导。终端监控就是加强考试管理,端正考风考纪,抓考风,促教风,带学风,每学年对小学一至六年级,中学七、八年级进行一次抽测或统考,抽测由中心学校机关人员带试卷到校监考,试卷带回统一阅卷、登分,统考由中心学校统一组织,集中考试,统一阅卷登分。抽测统考成绩按不同类型学校,画好条形统计图通报全镇,与上学年成绩对比,与其他同类学校对比,差距一目了然,是进是退也很清楚。中心学校对同类型学校成绩突出的学校和进步比较大的学校进行奖励,增强了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充分调动了每所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园文化内涵,激发校园正能量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用文化来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师生成长的平台,激发校园活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师生营造出一个恬静雅致、自然优美、整洁舒适、文明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让校园文化孕育教育质量成为学校管理过程中奏响的动人乐章。在校园里积极大力宣传师生身边的榜样,积极培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让教师在文化的熏陶、滋养和润泽中幸福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