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1: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流管理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习效率是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每个学生各行其是,而是指导学生不盲从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够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发展全体学生,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通过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总结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如下:首先是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单一,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动机是“应付考试”,其次为“对于四、六级证书的要求”,仅有少数人学习英语是由于兴趣。这说明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的渴求其实很少。虽然他们也认识到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英语作为一项技能的重要性,但这表层的利益动机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出现厌学的负面影响。其次,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且学习方法不明确。在信息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广泛的教学资源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高效和便捷。但是仍然存在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还沉浸于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只专注于英语课本。因此,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它既能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全能创新人才。
3辨析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考虑到语种之间的翻译,许多词汇的翻译复杂,需要在物流行业中进行理解。笔者以两个常见词汇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示例一:carrier的中文翻译包括载体、运送者、带菌者[化学]、货架、人名卡里尔(英)或卡里耶(法)。而在物流中CARRIER的翻译很明确,为承运人。例如Commoncarrier公共承运人、Bulkcarrier散货船、散装货船、散装货轮等。示例二:shipper这个词,源自Relationship(关系与恋情),由此造出来Relationshipper(多被简称为Shipper)这个词,大意是指对影视剧以及文学作品里的某对男女恋情的热情盼望、期待、怂恿、拥护者。而在物流行业中,这个词的翻译指的是托运人、发货人、货主等。
4对专业术语自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物流”的概念也随之引入,国际间合作日益紧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行业表现出良好的相互促进态势。随后,《英汉&汉英物流词典》、《汉英国际贸易和金融词典》、《英汉供应链管理辞典》、《国际贸易英英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全球贸易手册》《英汉汉英现代物流词典(第2版)》等大批辞书相继问世,成为专业从业人员依赖的重要工具。但必须看到,上述辞典的词条固然丰富,但没有突出高频词汇,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其次,诸如世界主要港口等常用语并没有进行有效归纳,不便与使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对上述两类问题进行归纳,便于学生自学。
4.1高频术语
笔者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认为对高频术语进行整理和归纳,一方面可以方便查询,另一方也可以复习巩固对知识点本身的学习效果。
5结语
1.1订单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观念存在误区
物流管理具有基础环节繁多、科学体系性强、现代科技含量高以及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以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共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毕业生对其重要性评价均值达63%,但对其满意度的评价则较低,均值仅为33%。这意味着学校今后需在此类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软硬件资源配置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训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3方面。实训平台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还要考虑人才培养问题。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应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基本保持与学生数量相匹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究竟谁应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存在争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真正来自企业的教师并不多,而企业当中有教学经验的就更少。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很难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物流发展规模相适应。
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难得到相关政策支持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这又与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冲突,需要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3.1形成互惠多赢的科学机制
学校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已经连续两年以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为研究案例,通过物流调研报告为企业解决问题作为学院“挑战杯”项目,在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升师生在物流行业的科研能力。企业除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外还可以冠名学校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商科物流技能大赛”等。
3.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校内外资源配置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是核心关键。建立先进的集教学任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物流实验室,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ERP沙盘模拟实习室,便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实验室。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是人才保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考取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考核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考核结果和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形成良性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具有双师条件的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编写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是有力补充。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联合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合作编写了两本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力求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3.3政府的政策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政策文件,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措施提出总体设想和要求;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力度,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要求;对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给予经费扶持。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于2012年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共同申报省级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得到省教育厅15万元的经费支持,给予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大力支持。
4结语
第1章 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 2
1.1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2
1.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
1.3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3
第2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6
2.1加快铁路运输规模化发展. 6
2.2建立快捷货运体系. 6
2.3全面开发铁路货运服务功能. 8
2.4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追踪. 9
2.5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9
第3章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11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11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11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12
第4章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进铁路货运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3
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比较重视学历、毕业院校、教育素养等因素,对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有时会因达不到相关要求而被挡之门外。同时,高校也比较重视与认可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配套有相关的待遇。而对于如物流师等这样的认证,有些高校并不给与相应的待遇政策。鉴于物流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对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开出年薪数十万或上百万。这在高校,是不可能有的待遇。对比之下,一些比较有能力的高职称或高技能教师更容易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它院校或是企业去,从而造成专业教师的流失。如何改变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现状,在保证良好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科学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培养出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2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物流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2.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优秀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最新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最新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改
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3.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权威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3.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1从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物流具备鲜明的系统特性,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又都有相应的子系统。它的各个节点企业通过各个物流系统相互连接,组成供应链,主要涉及采购物流、入厂物流、生产物流、整车分销与零售物流、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和保险服务、日常的汽车维修和保养服务,以及汽车废弃件的回收物流等等。以汽车入厂物流为例,由于构成一辆整车的几千、上万个零部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此,它的物流范围广泛、统筹难度大、影响可变成本的因素非常多,要求各个环节之间能够平滑衔接,既要与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节奏相匹配,又要协调庞大的供应商群体。因此,汽车物流被认为是技术性最强、涉及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最具专业性的物流领域之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汽车物流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据统计,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可节约的成本空间就有880亿元。所以,不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汽车物流人才。
2从岗位群需求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物流人才需求类型上看,企业除了需要战略型和管理型的物流人才,还需要大量应用技能型物流人才。目前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工程专业多数侧重于对学生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作与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中等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多面向物流企业一线简单操作类岗位;而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面向企业物流一线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岗位,既要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物流工作任务的能力;还要具备在生产物流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范物流作业流程、建立物流作业标准、进行物流现场改善与创新的能力,即企业所需要的“多技能、高复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现状和企业的需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对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一汽物流公司、一汽大众公司、一汽丰田、长久集团等汽车及汽车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总结。学生的就业岗位涉及汽车零部件供应、整车生产、汽车销售等各物流环节。在进行专业的“纵向”与“横向”定位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两条成长通道,一条是技术发展通道:工人班组骨干工艺技术人才现场工程师高级专家;二是管理发展通道:工人班组长工段长专项管理人员车间副主任。为了实现与职业岗位有效对接,专业紧跟前沿需求、服务企业用户、校企融合办学,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汽车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突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汽车产业链中的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物流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
作者:任玲 陈爽 单位: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5.11.026
1 引 言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sup>[1]</sup>。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sup>[2]</sup>。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1,0.1,0.2,0.3,0.2]。将该权重转为直接的表格,便于在阶段性答辩中进行统计和打分,表格所占的分值如表1所示:
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
由于采用的是多轮答辩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能够对比出不同素质的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表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得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有利于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48-51.
1.实践技能不够系统,且缺乏特色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2.课程设置要优先考虑德育教育,再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
一、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培养目标
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陆港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熟悉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与技能、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从事陆港物流、国际物流、货运、仓储与配送、现代物流组织与规划、陆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保税区流程等物流业务及外贸进出境报关与报检相关工作的应用开发型高级陆港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二)能力要求
根据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其他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核心能力包括陆港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他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应岗能力等。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需要相关教学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直接培养,更需要通过更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
二、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一)专业理论课程内容
陆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平台课程等(见表1)。
(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
1.增加课程容量,扩大知识面
在课程体系中,“陆港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3门课程采用课程包形式。陆港物流学课程包包含了“物流管理基础”“港口管理学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4门课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包含“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生产物流”“销售物流”4门课程;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运输”“报关实务”3门课程。
2.推行标准化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采用标准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体现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思想。整体课程体系按照陆港物流供应链运作流程设置,注意系统运作顺序及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包内容同样体现供应链流程思想:陆港物流学课程包注重物流基础的培养,并重点介绍物流核心功能———运输和仓储,使学生能掌握运输仓储与配送的运作流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按照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流程设置课程,即采购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与配送物流,并重点掌握三者之间的无缝衔接;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是陆港物流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基本运作流程。
二是教学过程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性的对部分课程进行标准化课程设计,即课件标准化,教案标准化,课时标准化,上课讲述程序标准化,案例标准化等,并通过网络教学,让同学们能随时听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港口物流操作环节及流程,参与现实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调研,解决现实的陆港物流管理问题,是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解决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重要载体。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社会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结合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陆港物流行业参观调研、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每个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是通过资料搜集、陆港企业参观、社会调研等内容,并写调研报告,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感性认识的体验性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环节;案例和企业视频录像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在课堂接触最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学完相关几门专业课程后在实验室或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或实践;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物流运作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强化性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实施,分别强化了学生的各种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
四、实施方法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
(一)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
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调查实习和陆港行业参观、物流企业参观、相关专题讲座等。通过陆港物流参观、现状调查以及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如“国际货代与报关”“陆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制定实验项目,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任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物流软件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在陆港物流实验室、RFID、条码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物流案例教学
物流案例教学是运用与所学课程理论相近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对案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必须有引导案例。(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陆港物流系统观念,培养物流系统规划能力。教学过程中主要有陆港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五)学年论文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学年论文开设2~3个学期,首先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撰写小论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公开发表。发表文章可与学分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
(六)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
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主要利用信息化实验室进行综合性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陆港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理解。物流实验室拥有多套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国际货代系统、报关系统、港口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模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在短期内集中进行实验。学生可通过角色转换完成所有信息系统的模拟,理解各角色的工作;也可以分角色合作模拟实际企业的运作,了解物流企业运作中各角色间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
(七)在岗实习
为了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了解实际企业的操作,我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不但促进了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相互交流,而且让学生实地参与物流现场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利于用人单位借助这个平台了解、考察学生,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物流人才。
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唐艳老师的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从文章的立题、研究、拟写以及成文,都侵透着导师大量的心血。唐老师不仅在论文的写作上对我帮助很大,且为我以后工作的指点迷津,教导我如何更好的处世做人,使我终生难忘!在本学位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诚挚而深切的谢意!
在写作期间,得到了物流管理专业许多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文献资料,本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这些作者们先期快创性的工作,我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