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报表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21: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报表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报表论文

第1篇

现在使用的合并财务准则和旧准则中都明确要求母公司和子公司应该在对于会计报表编制的政策和时间上进行统一,在没有一致时,则应该按照母公司对于财务报表编制的政策和时间对于子公司的报表进行统一调整,或者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政策重新编制会计报表。在子公司和母公司的会计政策相差不大,并且对财务情况和经常情况的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旧准则中母公司可以直接利用会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是在现有的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是不允许的。

二、执行现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影响分析.

(一)现行准则中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准,势必将对合并财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推行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以控制为准则。这样将会对合并财务报表带来巨大的影响。前阶段推行的会计制度要求合并范围可以不包括相关比重小于10%的小公司;含有特殊业务的子公司也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但是现阶段会计准则规定达到相关要求的子公司应该纳入合并范围,这样加大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复杂性,合并报表中的资产、收入、成本、利润将会大大增加,这些数据的增加将对企业运转情况,现行的资金状况,财务支出与收入等等,影响巨大。如果企业运算不当,把没有合并资格的子公司和不符合纳入合并范围要求的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企业各项财务的运算,将会给企业留下大量的盈余空间,进而对管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界定哪些子公司被纳入或者不被纳入到合并会计报表对整个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二)现行准则对合并报表的质量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会计准则更大力度的要求企业必须体现控制的经济实质,从而减少每个个体企业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减少财务风险,这时企业的财务成本也会因为合并报表而增加。例如:子公司在经营企业时,发生的亏损应该把其分配在母公司与其少数股东之间,少量股东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受的份额如果比分配给少数股东的当季亏损少时,其剩余的份额应该合理的进行处理:根据合同协议来要求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责任,并且有能力弥补份额的少数股东,该项余额应按协议减掉母公司的所有者的权益。该子公司在当期获得的利润,,需要先弥补母公司少数股东的权益,剩下的应该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三、合并报表理论的国际比较

(一)合并政策的比较对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以及英国、美国会计准则中均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不过由于各国实际情况的差异,各国准则在规定上还是存在差异。在IAS27要求,母公司应该编制包括子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当母公司本身属于其他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时,则不需要编制和提交合并会计报表。除此之外,在母公司的投票权在90%以上被其他企业或者集团占有时,在取得其他权益所有者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编制和提交合并会计报表。

第2篇

(一)没有明确的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下对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将总公司的所有子公司作为合并报表范围,虽然这已经是一项重要的进步,可是在合并范围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合并会计表中的股份持有问题。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使母公司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合并的范围进行控制,由于新会计准则之下的规定并没有明确的计算持股比例的方式,这样很容易使持股关系在合并的业务中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最终使合并信息出现差错。第二是暂时控制的问题。暂时性控制问题因为没有固定的规定,这就使公司可以借助漏洞进行利润控制,但没有将子公司计算在合并的范围之内,造成利润计算的损失。

(二)长期的股权投资计算对经营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标准影响之下,母公司对合并的子公司利润要用成本法进行计算,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可以按照权益法做相应调整,但是这个方法中母公司不会随着子公司利润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会造成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失真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因为经常采用的是成本核算的方式,所以在后期需要经常对权益法做相应的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账目核算难度,最主要的是因为总公司在分配子公司的利润和股份时,要根据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但这样会使子公司成为总公司利益的操纵木偶。

(三)合并会计报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之下,企业合并方式可以通过收购来实现,而被收购的企业自身收益及负债情况都将计入总公司购买的成本,但在权益法的规定下,如果该部门的资产有留存,就可以直接合并到企业报表之中,但是不可以作为母公司收购的成本,只要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之前有收益和存留资产,被收购后的资产必将作为收购者法定的利润。在新会计准则中,可以通过权益结合的方式,将被收购的企业收益计算进会计报表之中,这对收购企业资产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确认合并报表范围时出现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会计报表中所有权的合并理论,将会计报表进行合并时需要将报表按照总公司的持股人比例进行合并工作,新会计标准下需要对总公司的控制与被控制权进行了表决,但是却没有一个严格的计算方法,这就使计算的结果变得多样化,使处理方式缺乏统一标准。第二,暂时控制中的问题,在总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赞成收购的支持率时,总公司才可以进行公司收购行为,但是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将收购后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加入合作的范围。第三,非营利性的公司是否被纳入合并的范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关系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依靠一些事业单位的帮助,但是非营利的公司不参与政府财务的核算,却可以使用其特殊的地位进行监管,成为国有企业中掌控利润的工具。

二、解决新会计标准下合并报表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一)完善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诠释

在企业合并法规定中应加强对企业合并报表编制方式的补充,即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并且对这两个名词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两种方式对企业的经济影响是不一样的,购买法是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权益集合法则是根据账目的价值进行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子公司的资产账目大都低于公允价值,可是在企业的合并报表编制中应使用权益结合法,根据子公司中最低的纯资产进行账面价值的估算。虽然现在的国际走势都在使用购买法,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制度,使用权益结合法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对控制企业使用各种各样手段进行收购,调整利益的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采用公允值进行计算

在购买法的股权中可辨认资产及负债可以采用公允值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子公司资产出现双重计算的问题,符合会计法的目标,并更好的根据合并法实现合并会计编制的目标。

三、结语

第3篇

第一,工商年检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流于形式同时审计时间比较短。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的审计通常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实施的,所以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同时做好所有的事情,无法取得应有效果。在短时间内,会计报表审计人员难以认真检查每个项目。这就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审计的流程流于形式,所以导致出现遗漏以及丢失等方面问题的出现。这样以来容易出现弄虚作假以及隐瞒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容易导致会计报表的审计难以满足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合法性的方面的目标。

第二,会计报表审计不够独立。审计独立性指的是注册会计师避免那些削弱起无偏审计能力因素和压力的不良影响。独立性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涉及市场经济角度的利益公平。独立性也被职业界看作审计最为核心的特点。要是企业工商年检会计报表审计缺乏独立性,如果审计独立性收到损害,会计报表的审计结果不够客观公正。除此之外,部分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不高。注册会计师指的是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同时在会计事务工作的人员,可以说从事中介审计、社会审计以及独立审计专业人员。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不高,而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是难以真正做好审计工作。

第三,会计报表审计监督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为受到人力以及财力的限制,企业工商会计报表审计的部门只对会计报表抽取部分加以检查,同时审计会计报表的报告也并非进行核查,因此会计报表的审计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只是依靠企业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约束方法来完成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一旦出现同题才对出现的同题进行后续的追查。这一以来就导致弄虚作假以及隐瞒等方面问题的层出不穷。虽然会计报表的违规审计工作难度比较大,不过企业工商会计报表审计监督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导致部分违规的会计工作人员敢于做出违法违规的报表作假事件。

2加强企业工商年检会计报表审计的措施

(1)加强现金流量表审计首先是要认真地检查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能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具体规定加以编制,同时认真检查企业的现金等价物确定恰当与否。其次是要认真检查企业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当中现金的流入量以及流出量计算是否准确完整,同时会计资料以及报表方面的记录是不是保持一致,同时认真检查企业是否合理计算汇率变动对外币流量产生的影响。再次是认真检查不涉及目前现金收支不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者是之后的现金流量会带来影响的那些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确定其是否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当中得到附注和说明。

(2)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培训部分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不高,往往将经济利益作为中心。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审计方面的报告。所以需要不断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让注册会计师可以保证诚实守信,将提供真实合法以及准确完整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作为职业追求。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的收费制度。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的方式都选择直接向被审企业收取,但是这一费用在实际上是由政府的相关审计部门负责支付的。所以可以考虑改革付费的方式,被审计的企业根据收入总额缴纳一定比例的审计费用,然后这部分费用由政府财政部门转交到相应监督部门哪里,然后转而支付到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以来一方面能够解决会计师事务受雇状况,并且还能够不断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向着独立、客观以及公正的审计方向发展。

(3)完善会计报表审计监督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工商年检会计报表审计监督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才可以避免出现弄虚作假以及违规违法审计报告的出现,同时可以明确奖惩制度,让企业之间相互监督,仔细认真的检查企业工商会计报表审计过当中的每个环节,从而有效限制不良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应当进一步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筛选的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举行公开竞聘,之后则从会计师事务所能力以及信誉等方面,还有会计师事务所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从而选择那些综合条件优异的会计师事务所。这种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方式,能够有效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自身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监督,同时有效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监督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4篇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1.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部门及决策者通过会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迅速作出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为制定企业经营计划、企业经营方针等提供准确的依据。

2.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政府部门利用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及时掌握各企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和管理情况,便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掌握国家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从中发现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节和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报表提供的经济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由于债权人和部分投资者一般不能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直接获得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为了进行投资等方面的决策,需要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投资、融资等决策。同时,投资者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情况,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会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动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资金耗费和资金回收的报表,如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静态报表是指综合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的报表,从企业资产总额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面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按照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可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二、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报表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即整个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采集、计算、打印均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

根据计算机对不同报表的数据采集和报表形成的不同处理方法,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方法可分为三类: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和通用报表的设计三类。

(一)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早期的会计电算化报表设计一般均采用此种方法。此种方法针对某个企业进行定点开发时,用专用报表的固定化设计。这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针对某个企业报表格式固定不变,报表的数据固定单一,程序中只需将某帐簿文件的期末余额(或期末发生额)读出并输入报表文件中某行即可。其特点是:简单直观,不能通用。

(二)专用报表的通用化设计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固定不变,但数据来源有所不同,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灵活机动,便于通用。

下面以资产负债表为例,详细介绍一下这种固定报表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

1.数据结构记录号xmlhc1bs1kmh1

1流动资产

2货币资金12101+102

3短期投资21111

4应收票据31112

5应收帐款41113

6减:坏帐准备51114

7应收帐款净额634-5...

32资产总计45320+35+40+41

记录号xm2hc2bs2kmh2

1流动负债:

2短期借款461201

3应付票据471202

4应付帐款481203

5预收帐款491204

6其他应付款501209...

3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90365+85

2.程序设计

***资产负债表自动读帐-ZCFZDZ.PRG

*初始处理

(三)通用报表的设计此种方法的设计要点是:报表格式(表头和表体)自行定义,数据来源也由用户自行定义,即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定义表格的表头栏目,自行定义数据来源和计算公式。其特点是:自行定义,自行设计。

1.通用报表的数据文件组织

(1)报表名称数据库报表名称数据库用于存放定义的报表名称、报表编号、定义的日期,通过该数据库实现会计报表的管理,即增、删、改会计报表。

(2)报表框架结构该数据库由三个字段组成:表号、标识字段和表结构内容字段。标识字段取值为:xt、lh、xw,分别表示“直接显示表头内容”、“栏号”和“直接显示表尾内容”。若标识字段各记录取值都为“xt”则可全屏幕手工制表(数据由键盘直接录入,与wps等字处理软件制表相似)。

第5篇

1.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不充分现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时往往披露的情况都是不全面的,许多企业对与跟他们有关联关系的企业都会有意的在披露中进行回避,没有进行全面的披露,特别是对合作关系比较亲密的企业甚至于披露都是空白的。当这些企业没有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完善的披露的时候合作伙伴或者股东就不能完善的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特别是对一些非常项目、资产情况等。而当这些信息没有被披露的时候就不会起到任何的用处。

2.披露信息的滞后性我国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的提出,对于可能会对已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在投资人没有得知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向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报告,并且将这些信息公布到社会上,确保投资人员能够及时知晓。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清楚这一条规定,但是在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都会存在滞后性的,延误了投资人员知晓这些有用信息的实效,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可能会给投资人员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披露信息存在这一定的虚假性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虚假性。现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往往会存在这一定程度的虚假性,有时候会是披露信息有遗漏,有时候是披露的信息存在错误。这样就会造成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而且信息披露的虚假性局外人很难能够及时的发现,这也就造成了许多的投资这都会被这些错误信息进行误导,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对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在公司进行信息的披露时,往往不能够保证完全的中立性,有关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往往都会存在这一定的偏向,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披露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

4.披露信息不当现在的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没有很好地把握好信息公开和秘密的分寸,导致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公司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对信息的保护过于严格,造成了很多重要性信息被当成商业机密没有被披露出来,这也就使投资者或者债权人没有得到充分的信息,从而对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还有的企业过分的重视信息的公开性,没有对企业中的商业机密做好保密工作,不加节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也就使公司中的很多商业机密被公布,对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过度的对企业信息进行公布可能会引来法律诉讼,保密信息公布之后的受害者可以对企业进行商业诉讼,将其告上法庭索要赔偿。

5.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缺乏差异性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时候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不同,对信息进行披露的时候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往往都不会进行统一的规定,针对不同企业都会有不同的披露重点。比如,小型企业披露信息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债权人、国家税务机关及政府其他部门等,所以对这些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要具有概括性,没有必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再就是要具有可靠性,中小型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都要采取某些机制保证披露信息的准确性。

二、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若干措施分析

1.加大制定准则的力度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对于那些小规模企业以及没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却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格式规范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这也就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的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是那些还没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为了保证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准则制定的力度。

2.改进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性现在的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为了更好地实现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性,要将公司的会计估计、主要会计政策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等多项编制方法进行简化,还要对企业中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进行细致的说明。

3.增加信息量虽然说现在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的时候还是不能做到规范性,而且披露信息的质量也都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不确定因素、风险信息以及前瞻性信息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为了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完善的预测,需要增加财务信息披露中的信息量,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4.提高会计师的综合素质现在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对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会计师队伍中高素质的会计师并不多,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对高素质会计师的需求量,公家应该尽可能地改善高素质会计师的待遇,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会计师。

三、结语

第6篇

一、三种观点的理论基础

业主观的理论基础是业主理论,即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注重的是终极所有权,即强调的是实际拥有,认为母子公司之间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主体观的理论基础是主体理论。即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它注重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它强调的是控制,认为母子公司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即母公司依靠控制权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而非仅由母公司实际拥有的那部分资产。母公司观没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它既有业主观的成分,也有主体观的成分,是对二者的一种折衷。

二、三种观点的会计处理方法

1、业主观的会计处理

业主观认为合并报表的编制目的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要,是向母公司股东报告其实际拥有的资源。因此,业主观主张比例合并法。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1、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按照母公司的实际持股比例合并。2、子公司净资产升(贬)值及合并商誉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确认和摊销。3、母子公司间的交易和未实现损益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4、合并报表上无“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项目。

2、主体观的会计处理

主体观认为合并报表的编制目的是为了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需要,提供整个集团的信息。它主张完全合并法,即:1、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全部予以合并。2、子公司净资产升(贬)值及合并商誉全部予以确认和摊销。3、母子公司间的交易和未实现损益全部抵销。4、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之中(作为一个项目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计入合并利润表的合并净收益之中,并通过合并利润分配表反映为对少数股东应享有损益的分配。

3、母公司观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观也认为合并报表的编制是为母公司的股东服务的。它综合运用了完全合并法和比例合并法。其处理方法如下:1、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全部予以合并。2、子公司净资产升(贬)值及合并商誉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确认和摊销。3、集团内公司间交易及顺流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全部予以抵销,逆流交易形成的未实现损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4、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少数股东权益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上作为一项费用,即作为合并净收益的一个减项。

三、对三种理论的评价业主观的比例合并法虽然谨慎,但是存在明显的缺点。

第一,它强调实际拥有,违背了控制的实质,忽视了财务杠杆作用。

第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全部资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资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所有者观将会计要素人为的割裂成两个部分,与实际不符。主体观的优点是符合控制的实质。另外,由于对子公司的净资产升(贬)值和商誉全部合并,也就是采用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净资产计价,克服了比例合并法的双重计价缺陷。但是,它的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对商誉的推算缺乏可验证性。控制权所带来的财务杠杆作用使得母公司愿意支付比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高的购买成本,而少数股东没有控制权,不会愿意支付和母公司股东一样高的价格来取得股权。此外,它所提出的报表编制目的也受到怀疑。因为少数股东无法利用财务杠杆从中获利,所以从主体观出发编制的合并报表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母公司观在实务上的可操作较强,因而被很多国家采用。但是母公司观有不可克服的缺陷。第一,它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第二,它无法克服比例合并法的双重计价问题。

第三,将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使得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模糊不清,破坏了报表的格式。

四、主体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合并理论采用的并非是纯粹的母公司观,但基本上是侧重于母公司观。通过对母公司观和主体观的比较,我认为主体观更为合理,将成为未来合并方法的发展趋势。

1、主体观完全符合“控制”的实质

集团是因为控股关系而存在的。也正是因为控股权的存在,使得母公司能够运用的资产远大于其实际拥有的资产,并能运用这些资产为股东服务。确认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的标准是“控制”,既然在确认合并范围时贯彻的是“控制”的思想,那么在选择具体的合并处理方法时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这二者应该是一致的。母公司观在某些处理上没有完全遵循控制,如对子公司净资产升(贬)值和商誉的确认上仍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合并,而主体观完全遵循了控制。

2、主体观的报表编制目的更为合理

目前,合并报表的服务对象决不仅仅是母公司的股东,它对于债权人、政府等相关利益群体了解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从经济发展形式来看,股权可能会越来越分散,少数股东的持股份额之和可能会超过母公司的持股份额。我国最近出现的高科技企业中股权就相对分散,并非国有经济持大股。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母公司仍起控制作用,但持股比例可能已不足50﹪,仅为母公司股东服务的报表编制目的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3、主体观对少数股权的处理更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少数股权的性质

首先,根据会计要素的定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少数股东权益不是一项义务,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不应将其确认为负债。同样,少数股东损益也不符合费用的定义,它只是对合并净损益的一种分配,不应作为合并净损益的一个减项。母公司观回避了少数股东权益的性质,将其放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使得其性质模糊不清,从它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一项费用来看,它也认为少数股东权益更接近于负债,这不符合要素的定义。其次,从少数股权的性质看,少数股东对子公司的权利仍仅限于清算时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出售和转让股权的权利及取得股利的权利。少数股权与控制股权的区别在于对企业经营及其他事项的影响程度不同。母公司依靠控制权,控制甚至迫使子公司采取有利于母公司自身利益的经营方针和利润分配方案。也就是说,由于财务杠杆作用,使得控制股权从子公司经营活动中获得超过少数股东的利益,除此以外,少数股东与控制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与其说少数股权是一项特殊的负债,不如说是一项特殊的权益。主体观将少数股东和控制股东同等看待,反映集团全部的净资产和净损益,这种做法比母公司观的做法更为合理。

第7篇

2006年我国对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订,减少了不必要的项目,以“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主要编制线索。修订后主表变为35行,附表变为20张,主表附表间的勾稽关系更加清晰明了,但是经过仔细分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过程,可以发现在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税务信息披露不够完整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项目,都是按照财务会计准则指导下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类项目缺乏明细分类项目,尤其是应交税费项目,是以年初、年末时点的静态指标来反映应交未交的税额,不能反映当年企业总体的、动态的、详细的纳税情况,而且也没有明细地列出具体税种的应交税费的情况,例如消费税、房产税、增值税等信息,就难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第二,在利润表中,也存在着不能够详细反映涉税存货等资产和应税劳务方面信息的问题。例如营业税金及附加栏目,是消费税、城建税、营业税及教育附加这些税的总额,缺乏对各个税种明细的反映。而且从所得税计算角度看,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并没有在利润表中反映,更没有按照具体明细项目来反映这两者是如何产生的。而且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加计扣除、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都无法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第三,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设的收到的税费返还、支付的各项税费这两个项目,仅反映企业当期实际缴纳的税费总额,而无法按照权责发生制反映这些税费所实际归属的会计期间,哪些是代收代缴所支出的税款也无法区分出来,自然也无法反映实际税负。投融资支出的税费信息,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融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统一列示,也无法做到详细反映具体的税目支出,以及税负原因、实际期限,是否企业自身负担等详细信息,都无法详细反映出来。第四,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虽然税务机关一般不对提供的会计报表附注做硬性要求,而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纳税信息往往只是总体情况说明,并不提供明细信息,这满足不了税务稽查工作的需要。

(二)现金流量表无法反映实际的涉税收支状况现金流量表只是反映一个缴纳税款现金支出的总计,同样存在缺乏缴纳税款具体明细项目的问题,也无法反映具体涉税业务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例如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税法规定应计算销项税额并纳税,而企业并无实际现金流入,这实际上属于现金流出。委托代销业务中,委托方如果在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还没有收到来自受托方的款项,也要计算并垫付增值税款,然而当下的税务会计报表中对此项现金流的支出并无反映。

(三)纳税申报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财税分离模式的逐步实施,在填制纳税申报表时,需要计算暂时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调整会计收入和会计利润,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这样的工作无疑加大了税务会计信息填报的难度,而且调整项目较多,计算程序较复杂,填报容易发生错误,也给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减值,会计与税法的处理方法并不一样,需要调整的地方较多,而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调整难度逐渐增加。

二、税务会计报表体系的构建分析

分析现行税务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后,可以看出科学规范的税务会计报表应当更具独立性,而不是财务会计报表的简单更改,而且税务会计报表应当结合税法和涉税事项要求,提供更明晰、按照具体税目列示的数据。具体应当包括税务会计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税收总况表。

(一)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税务会计资产负债表虽然可以按照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结构来编制,但是每个明细项目,应当按照税法及税务会计理论的要求,以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分析填制,例如在财务会计体系中,资产负债表项目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后的数据填制,而税法则要求按照历史成本和具体的计税基础(主要是资产是否需要纳税)进行分析后填制。总体来说,财务会计资产负债计量强调的是公允价值、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原则,而税务会计强调的是符合税法要求、法律规定、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约定为准等原则。税务会计报表的具体项目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

(二)税务会计利润表的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可按照两步骤进行,首先是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表的填制,设计如上页表2所示。但是税务会计利润表的重点在于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计税基础的计算,税法与会计准则有很多的不同部分,企业编制税务会计利润表时,应按照税法要求,将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加以调整。

(三)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税务会计现金流量表,应当注意结合各税种和各经济事项来逐项地反映涉税现金的运动情况,而不是以税金总额作为编制基础。所以应当在原有的现金流量表基础上增加明细项。例如,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入”下的“收到税收返还项目”下,增设“收到增值税销项税额”、“代收消费税(委托加工企业)”等具体项目;在“税收活动现金流出”下的“应纳税款总额”项目下设“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具体项目;在“税收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设“企业代垫增值税额项目”。

(四)税务会计下税收总况表的编制目前的纳税申报表,缺乏反映税收总体情况方面的报表,而增设税收总况表有利于企业对每个税种的缴纳情况、税收优惠享受情况、纳税管理成本(包括涉税处罚成本)进行明细的反映,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纳税管理和税收筹划,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对企业缴税情况的稽查。对税务会计下税收总况表的设计建议如表3所示。

(五)实现税务会计报表的电算化的设想目前,企事业单位申报纳税,主要采取网上申报纳税的方式,所以推行税务会计报表体系,应当先从变革官方申报纳税网站上的纳税申报表开始入手,按照前文的分析和建议,设计符合税法和税务会计独立性要求的税务会计报表体系。但是这样做,恐怕会给报税会计人员造成不熟悉、不方便,提高了他们的工作难度,所以建议增设方便税务会计数据填制的“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以为税务会计信息项目的填列做好数据和计算的准备,相比直接填制税务会计报表,能够起到降低难度和提供更明晰会计信息的作用。其中“资产负债表”的“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主要填制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项目中填制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各项目事先设置公式以自动算出抵扣额,如坏账准备项目,只要填制期间应收账款总数,就能自动算出坏账准备的最大抵扣额等。

“利润表”的“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应填制计税营业收入、其他计税收入、计税投资收益、计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税管理费用、计税财务费用、计税销售费用、计税资产减值损失、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等栏目,其中企业成本费用的各项扣除政策,也要事先设置好计算公式,以方便报税单位会计人员正确计算成本费用扣除额度。最好能按照具体的每项经济业务,逐项填写,例如在表格中事先设置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类型栏目,以方便报税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计税收入的处理。

“现金流量表”的“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应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填制“收到增值税销项税额”、“代收消费税(委托加工企业)”、“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等涉税收支项目,并上传相关凭据的照片做附件以待税务机关审核。在这些“涉税事项基础数据表”中要增设税法、税收政策等法律法规提示栏,以实时更新和列示最新的税法规定,方便报税单位及时了解、掌握和使用。也应增设附件栏,以便上传合同文书、收入确认相关凭据、抵扣发票等照片资料,以方便企业会计人员复核,方便税务机关的审核。最后税务会计报表中的某些较难填写的项目从这些“准备表”中的对应项目取数,再加上企业会计人员对其他项目的填制,形成完整的纳税申报表。应对纳税报表体系进行重新的设计,突出税务会计的独立性,突出各个税种的明细信息,突出企业税负的明细计算原理和过程,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为纳税人创造方便,减轻纳税申报的难度和工作量。

第8篇

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利润分配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和其他有关附表。电力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为了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判断目前企业财务的状况,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个衡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财务分析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财务报表时财务分析的基础,所以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就是财务分析的前提,同时,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财务分析和评价并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对财务报表进行逐步的详细化,使之可以客观、准确的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真实情况,处理好企业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公司的盈利要考虑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利润,从另一方面而言,就是自由现金流。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标准。同时,因为会计利润会根据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所以分析会计利润的质量就是企业一个重要工作。

企业会计净利润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核心指标,然而向外公布的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披露的净利润在很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企业真实收益水平的失真性,这些不真实的部分除了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操纵外,更多的就是会计报表的不完整分析,而净利润也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会计利润=总收入一显性成本,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一隐性成本=总收入一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电力施工企业的总收入如果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那么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而这一剩余被称为利润即纯利。会计利润中,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以建立价值管理为核心。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试论电力施工企业会计报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9篇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控股合并;特殊合并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在资本市场,企业家以生产经营为基础,通过企业合并、分立、重组等手段来优化企业的产业链,降低社会和企业的交易成本①;并不断壮大优势资产,盘活不良资产,以资本营运促进生产经营,确立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并带动社会经济整体进步。企业合并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也给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新问题,以会计研究来健全和繁荣企业合并的实际运作环境,无疑将为我国社会经济整体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一些浅薄看法,希望能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一点抛砖引玉作用。

一、 控股合并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合并主要有吸收合并(兼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等三种方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都形成单一的主体,不需要在合并完成以后的年度编制合并报表,采用常规的会计方法对合并进行处理。而控股合并不形成单一主体,需要我们在母、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编制控股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其编制方法主要有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重新开始法。

国际流行的是购买法,实际上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肯定,其假定在合并过程中涉及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交易。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被并购企业有一个“新起点”,如果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在此前有被高估或低估,则可在合并时调整到公允价值,从而消除单一报表中存在的价值扭曲,使合并报表中相关科目得到合理计量。权益结合法仅流行于美国,且目前对其应用的限制越来越多;其特点是不改变计价基础而大量使用原账面价值,它假设通过交换权益证券联合股东权益。它按原账面价值合并被并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然后将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加总并入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虽然合并中要对个别科目进行一些必要调整,但总体上并不改变其原有的会计计价基础。重新开始法为新思想,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它假定合并过程实际是全部有关企业均应视同解体,只有合并产生的新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继续存在。对这一新企业而言,在此时获得的各项资产和负债都要按其现行市价入账。

由于权益结合法不改变计价基础,就有人认为它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但是,企业合并后与合并前单个企业的组合并不一样,假设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往往更易引起误解。笔者认为,权益结合法忽视了合并过程实际涉及的资产和负债交易,在理论上是存在缺陷的,因而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更为可取。此外,权益结合法假定留存收益的合并是发生在被并入企业的成立之初,而不是发生在合并日,这也与现实相矛盾;而购买法将被购入企业的留存收益转入“投入资本”,而非与合并企业留存收益相合并,这更为可取。从实证看,被并企业的总资产在评估后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减,而权益结合法“无视”这些增(减)值的存在,在账面上不体现这些增(减)。如2004年1月30日,TCL集团采用了权益结合法完成对TCL通讯吸收合并以实现整体上市。有学者计算,因为使用权益结合法处理合并业务,没有计算合并产生的商誉,其净资产比购买法下减少14.08亿元,占TCL集团净资产比例为22.55%。同时,净利润比购买法下多0.63亿元。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权益结合法下2003年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较购买法高出58.09%。如果剔除IPO②因素,两种会计方法下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更加明显,权益结合法比购买法高出96.43%。

从目前规定看,我国以前允许采用的实际上是购买法,表明了对购买法和公允价值计量的肯定。但根据今年2月15日的新会计准则,准则要求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应按照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放弃合并时使用公允价值调整账目的做法。其原因主要是在国内当前情况下大规模确定以市场价格为主要依据的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困难,造成一些不良经营者利用合并报表编制来操作企业合并体利润的漏洞。这种做法虽然在理论上属于回头路,但却是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和资本市场现状的实际出发的;它要求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因此将从一定程度上净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环境。另外,新准则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继续允许使用购买法。

二、 几种特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有母公司理论、经济实体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认为,企业集团的股东只有母公司的股东,将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看成公司集团的外部债权人,如此编制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和合并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仅指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经济实体理论侧重于公司集团的全部企业,并不过分强调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认为对于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均应以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合并会计报表应该以整个合并实体的观点来编制。所有权理论提出,有重大影响的投资者应按投资份额将被投资者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要素纳入相应项目中,不属于控制者的部分不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反映。

1.合营企业情况。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对合营企业的会计和报告规定采用“比例合并法”,即:将合营者在共同控制实体的每一项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中所占的份额与合营者财务报表中类似项目逐行合并,或是在合营者财务报表中分别作为单独项目列报。与一般的控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类似,对于合营者与合营企业的交易,按该准则规定,如这一交易的资产尚未转售给独立买主,合营者就不能确认合营企业从这一交易所得的损益中属于自己的份额。

比例合并法实际上采用了合并会计报表的所有权理论,在该方法下,由于各合营者将合营企业的会计要素按比例合并到自己的合并报表中,就解决了非任一投资者单独控制的合营企业报表合并问题。因而,在各合营者的合并报表中,将不会出现与合营企业有关的“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本期收益”项目。2006年2月的新会计准则排除了非控股股东的比例合并法,要求母公司不能利用比例合并法把非被控股企业的资源纳入合并报表,而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笔者认为,在合营企业情况下,如确实由双方(多方)共同控制,也应使用比例合并法编制各自的合并报表,其关键在于识别控制的实质,没掌握实质控制权,就不该合并会计报表,以此杜绝非控制企业通过比例合并法虚增(减)要素的价值。

2. 复杂控股情况。混合式控股情况下合并报表编制的主要问题是合并顺序问题,通常采用的是分步法合并技术。即将子公司、子公司拥有的孙公司部分视为企业集团的附属集团,先对子、子公司拥有的孙公司部分的个别报表进行合并;然后,再将母公司、母公司直接拥有的孙公司部分以及已完成合并的附属集团合并报表进一步合并,顺次完成整个混合式控股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

3. 相互持有股权情况。相互持有股权有母子公司间与子公司之间两种形式。对母子公司间相互持有股权有两种合并方式可采用。其一是库存股票法,它在子公司账务处理时将其持有的母公司股票视为合并个体的库存股票,用成本法处理其投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内将这项投资成本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其二是传统法,即按权益法处理子公司投资的母公司股票,将子公司的投资账户在合并工作底表中视为赎回,并与其在母公司股东权益中的应得分额相冲销。至于子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权,因母公司拥有的股票全部为多数股权持有股票,无库存股票,故只能采用传统法。

4. 跨国企业集团情况。跨国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其特别之处在于要解决境外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还要处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报表中的揭示问题。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和时态法。其中时态法的理论性最强但操作相对复杂;现行汇率法最简单,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

单一公司的折算差额和外币业务汇兑损益不同,它全部属于未实现损益,对它的会计处理,主要有递延处理法和记入当期损益法。在递延处理的情况下,将折算差额以“报表折算差额”单独列示于折算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下。记入当期损益法是将折算差额以“汇兑损益”单项列示于折算后的利润表中,并构成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的一部分,进而包含在折算后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内。我国准则要求采用递延处理法。

在跨国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中,由于合并报表折算差额的产生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中采用的诸多种不同汇率③的影响,无法将其与某种特定项目相抵消;而且,此差额产生时并未伴随有账务处理,因而,在合并报表中就不必对其进行抵消,而仍然采用与单一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相同的方法来处理。

注释:

①科斯教授指出,企业存在的理由在于合理规模的企业能够降低社会上商品交换的交易成本,因此通过企业重组、合并,以合理规模的企业运作代替社会间交易成本更高的商品交换将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取得最佳的企业结构和规模将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带动全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