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03:41: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常人们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实践中也确实体会到人民教师是神圣的是光荣的。时间过的真快呀。不知不觉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半年中,我担任的是四年级的的数学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在尹艳红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教学经验。我的教学成功离不开她的亲切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受到佟军和许梅的鼎立相助。能积极向同行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我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例如四年三班有个学生叫张言明。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是的。学期开始时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可是期中考试他得了十九分。全班有十多个学生不及格。我很意外、很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他谈话。他才说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通过检查我才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书本上的知识怎么讲他都不懂。如果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效果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特别是尹艳红老师给我的帮助非常大。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经常给我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在一学期的合作中使我体会到她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1、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对后进生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也可以设计为"基本题”,"技能题”"能力题”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就象前面我提到的张言明同学,后来我根据他又发现三、四班一共有近十个学生课后抄别人的作业。当时困惑了,怎么办呢?只有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根据实际制定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效果的补。做到"有的放矢”。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个月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这些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及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全班最低分是六十三分。在平时的教学中除
了抓班级的后进生外还要兼顾班级的尖子生。在设计练习时要巧要有梯度,使他们也能吃的饱。
五、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在教育岗位上我一定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本学年来,本人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教学反思”的力量。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学反思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因为教学反思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反思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具体来说,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因此,碰到问题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想办法来克服或者解决。另外,要注意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些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论。
(二)不断积累具体经验
进入教学反思后,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写反思日记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教学活动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供日后分析、概括和验证。当然,他人经验、各种理论原理都可在自己写反思日记时有所体现。我们可以多听课,尤其青年教师往往经验不足,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一点,就是请别人来听自己的课,让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之后自己再结合这些评价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积累了具体经验,应该在指导教师、同事的帮助下认真分析、讨论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这种分析可以教研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师这时就应把反思日记、听课等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大胆地一一提出,甚至可以采用虚拟的方式,把发生在其他教师身上的问题放在自己上。最后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外,还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在理论中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 (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 2、1、45 3、37页 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人还看:
1.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2.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角的度量
知识要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
量角注意两对齐: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
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
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
锐角
6.画角步骤:
以画65°的角为例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学好的方法01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02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03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技巧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技巧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技巧3.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技巧4.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技巧5.善于质疑问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堂堂清后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竖式计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决问题
1. 一头山羊每天产奶19.6千克,照这样计算,这头山羊10月份可以产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点孔孟之乡——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万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约多少万人?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的人还看:
1.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关于任何事物的知识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知识,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知识的真正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做数位顺序表,如下。
5、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 “2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 “3647个万”
6、大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读数注意事项:“2”读作“二”;如果是大数的最高位是十位、十万位、十亿位……且最高位上的数字是“1”时,这个“1”不读,如125046读作“十二万五千零四十六”
7、大数的写法:
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写数注意事项:一定要注意“四位一级”,保证每级有四个数位,不够的要用0补足。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写出所组成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把每个部分的数字分别写入,再用0补足。
10、大数的比较:
①位数多的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11、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
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
如:
12,5933 (精确到万位)≈ 13,0000
12,5933 (精确到千位)≈ 12,6000
12,5933 (精确到百位)≈ 12,5900
12,5933 (精确到十位)≈ 12,5930
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12、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 整亿数: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如,
15,0000 = 15万
24,0000,0000 = 24,0000万 = 24亿
370,0000 = 370万
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
(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如 14,7283 ,因为千位上的数字是7,属于“入”的情况,
所以14,7283≈15,0000=15万或者直接写成14,7283≈15万
(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如 56,0384,9182,因为千万位上的数字是0,属于“舍”的情况,所以56,0384,9182≈56,0000,0000=56亿或者直接写成56,0384,9182≈56亿
13、按要求组数:
(1)组成最大、最小的数: “用 2、4、5、6、0、9组成最大的六位数和最小的六位数”
最大的数:把给定的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可,得965420
最小的数:把给定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可,若最高位上的数字是0,将第一个非0数字提前作为最高位,得 024569 –》204569
(2)组成特定读法的数:“用2、4、5、0、0组成读出1个0的数”
按照读数规则,先把0的位置确定,只读1个0,则这个0不能在每级末尾,又已知这个数是五位数,所以单个0可以出现的数位有十位、百位、千位,连续两个0可以出现的位置有千位和百位、百位和十位。最后将非0数字填入即可。可得24050,20450,20045,24005
(3)特定读法且最大最小的数:先照顾读法,排好0的位置,其他的数字按照最大或最小的要求排列即可。
14、进位制:用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大小的计数方法就是进位制,简单来说“满几进一”就是“几进制”。
满十进一就是十进制(计数法),共有10个数字(0~9)。
15、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6、计算工具的认识:
(1)算盘:发明算盘的是中国。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
(2)计算器:CE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
快速学好小学数学的技巧方法1.预
习
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专心听讲
(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
若老师讲到你早先预习时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别注意。
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便是日后测验时答错的关键所在。
(2)上课时一面听讲就要一面把重点背下来。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记忆,如此,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
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教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只可惜大多数同学上课像看电影一般,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下了课什麼都不记得,白白浪费一节课,真可惜。
3.课后练习
(1) 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著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 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行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 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接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4.测验
(1) 考前要把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再整理一次,老师特别提示的重要题型一定要注意。
(2) 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常计算错误的同学,尽量把计算速度放慢, 移项以及加减乘除都要小心处理,少使用“心算” 。
(3) 考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学术研究,所以遇到较难的题目不要硬干,可先跳过,等到试卷中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利用剩下的时间挑战难题,如此便能将实力完全表现出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4) 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同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a.准备不够充分,以致缺乏信心。这种人要加强试前的准备。
b.对得分预期太高,万一遇到几个难题解不出来,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数更低。这种人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预期太高。
5.纠错、补强
测验后,不论分数高低,要将做错的题目再订正一次,务必找出错误处,修正观念,如此才能将该单元学的更好。
6.回想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麼东西。
小学生学好数学“九要”一、要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就学校老师教学的内容而言,前面的内容往往是后面学习必备的基础,前面没有学好,肯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假如整数四则计算都不会,怎么去进行小数计算?一步解答的应用题都不会,怎么去解答两步或多步解答的综合应用题目呢?……因此,学习数学必须遵循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原则。如果你在以前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那必须把以前欠缺的知识补起来,这一点非常必要。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你把根基打好了,才能够在上面建造一层、二层、三层……。当然要补上所欠缺的基础知识,是很不容易的。基本的计算(如口算、笔算)、基本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知识……,还有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基础。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欠缺在哪里?然后才能有针对的进行补救。
二、要学会倾听。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是需要同学们动脑子,下工夫去学的科目。所以上课思想不要开小车,尤其是老师在讲解、分析,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要排除一切干扰,做到全神贯注的听,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思维,去发现,去拓展。只有你听明白了老师和同学的话,你也才能够分析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才能够学到老师和别的同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时,就如警察破案,步步紧逼,环环紧扣。老师在讲解时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如果你上一步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下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由此说明认真听讲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学会倾听也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学习精神。
三、要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既要重视做题的结果,更要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重结果只会导致模仿、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若遇到陌生题型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只有注重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同学,思维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而实际上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只注重某道题目结果等于几,而不想搞清楚为什么等于几?比如一些图形方面的计算公式,我们不但要记住它,更要理解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采用什么方法推倒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就算忘记了公式我们可以再推导,再总结出来。我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够提高。
四、要做适当的练习。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只有时常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并整理而找出头绪,加以巩固,才能不断吸收和了解新的东西。不做适当的练习,学到的知识就没有办法巩固。比如我们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我们也理解了公式推导的过程,但没有及时去练习,那么学会的计算方法很快可能就忘记了。所以为了更好的掌握旧知识和获得新的知识,做适当的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五、要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老师讲的,我们要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问题。不一定老师讲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敢于和老师挑战,敢于和教材挑战。当然,不思维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在学习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你还可以想能不能用别的知识去解答呢?然后你就会发现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知识或变换为分数知识都可以去解决这种问题。从而你一定会为你的解题方法而得意吧。
六、要善于找规律,善于总结归纳,迁移类推,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数学就必须善于寻找数学规律,善于总结。要能够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起来,整理成框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体系,我们就有解决综合题目的能力。
七、要持之以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数学产生并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只要坚持,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会产生和保持兴趣了.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许是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解答出难题的时候,那种自豪与成功的感觉只有自己最能体会。如果你能够继续这样坚持,你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往往许多同学就是害怕付出,半途而废,他们是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愉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 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 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做题过程中的易错点)
6、验算。你会验算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学们分享?
三、计算接力赛----谁是计算大王
接下来这个项目就对我们班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考验了,要赢得此项比赛,就要有赖于同学们的默契合作了。我们即将选出六位骁勇善战的计算能手来出战。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加时赛: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平均每个班有32人,共有116个班,思源实验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赢得了此次比赛的胜利,恭喜同学们!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91-92页。
【本节课基于课标的分析】《编码》一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中的第2课,在这节课中通过“你能帮助探长破案”的情境,使学生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理解编码是具有一定的规则,借助编码的信息,运用推理的方法找到嫌疑人,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通过“为同学编一个号码”环节,体验编码中的规则和方法,并且能制定规则编写号码,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你能帮助探长破案吗?”“请你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号码”和“寻找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例子,在全班进行交流”三个环节,教材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征,从破案设疑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问题的热情,从身份证、银行卡上收集和分析信息,使学生们寻找、发现、思索,了解什么是编码,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启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个环节,应用了先让学生们“说一说编码中应该体现哪些信息”,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体会编码是具有一定规则,并能在自定的规则下进行编码,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环节让学生们体会编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次理解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通过1-3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发展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综合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数学知识与操作经验。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1.结合“帮助探长破案”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字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2.结合“身份证编码规则”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的方法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规则,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通过“给同学编一个号码”情境,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数字在身份证号编码中表示的具体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则。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试着制定编码规则,并依据规则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段时间有个电影挺火的,“唐人街探案”,最近他们又遇到了一个新案子。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电影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交流,感知编码
1.引入嫌疑人信息
你能帮助探长破案吗?
经过几天侦查,已经锁定了5个嫌疑人。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都看懂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能确定谁是**嫌疑人吗?
现场找到了一张不完整的身份证复印件,背面还记录一个银行卡号。局长令小秦探长三天内必须破案,探长思索片刻后说:我已经知道是谁了!
探长是通过什么信息判断出谁是**嫌疑人的呢?
预设:身份证号码中有出生年月。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认识身份证编码
你知道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中包含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吗?(板书嫌疑人的身份证号XXXX04197209080235)学生汇报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只能读出自己的出生年月、个别知道省市。
(1)身份证编码
出示身份证号编码规则,学生读,老师板书标记。
原来这些信息都包含在身份证号码中,既然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为什么还要用数字来表示?
预设:用数字更简洁。
(2)顺序码
顺序码是在派出所上报户口的顺序,第17位很特殊的数字,男生是单数,女生是双数。
(3)校验码
校验码是通过前17位计算得来的,用来验证身份证的真伪。
预设:编码的科学性。
(4)编排顺序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身份证编码的顺序,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
预设:从大范围到小范围
原来从身份证号码中能读到这么多重要的信息,那么再跟同桌交流下自己身份证号码中都包含哪些信息,交流完毕就坐直。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从“身份证”上搜集和分析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体会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
3.认识银行卡的编码
既然身份证号码中可以得到很多重要信息,那么我们再来看现场遗留的身份证号码,你能找到破案的关键信息吗?
预设:能,1972年。排除2个嫌疑人。
但是,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谁是**嫌疑人,怎么办?
预设:银行卡信息没用,对照信息,锁定甲银行持有者,再加上身份证信息,最终锁定1972年出生甲银行卡的持有者为**嫌疑人。
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都是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序,像这样,用预先制定好的规则将数字经过组合排序,编成数码,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编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获取身份证上的信息,体会身份证编码的含义。初步了解编码的特性,为下一环节自己动手编码打好基础。】
三、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编码神奇吗?想不想自己尝试下编码?
1.出示任务要求
我们学校要给每位同学制作学生证。
思考:学生证号码中应该包含哪些信息?
(1)尝试编写学生证号。
(2)小组讨论、汇报
6人一小组,讨论各自的思路,挑选出你们组编写的最佳的编码上台展示。小组汇报,教师将学生汇报的信息进行板书。
这些信息当中,哪些是必要信息,哪些是不必要的?学生回答,将不必要的信息直接划去。
再讨论哪些信息应该先写,哪些应该后写?
预设:先写重要的;先写大范围。
【设计意图:尝试设计同学的学生证号,既巩固了编码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是对学到的编码思想与方法的应用。先编码、再总结,给学生提供充分讨论的平台,在思维碰撞中体会不同编码规则的特点。】
2.展示淘气的编码
体会编码的简洁性。淘气也给同学们进行了编码,生读:201203321表示“2012年入学的3班学号为32的男生。你能看出这组编码里的规则吗?
按照这个规则200904172代表什么意思?淘气编的好吗?自己编写的号码,淘气的编码好在哪?对比我们筛选过的信息,基本和淘气的是一样的,这就是最简洁的学生证号的编码规则。
你能不能按照淘气的编码规则,再次修改自己的编码,使之更简洁、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的编码,使学生体会编码的简洁性、必要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生活中的编码
不管是身份证号、学生证号、还有课前我们回答的学号,编码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编码?
预设:电话号码、车牌号、邮政编码、房间号、条形码、二维码等。
2.编码中可蕴含的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不同形式的编码,体会编码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调查生活中你感兴趣的其他编码,并想办法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可以请教家长,上网查找资料。
五、总结全课
数字编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码中还有许多学问,希望同学们处处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编码
破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现状
1.学生不愿说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包括后期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听话”教育的思想灌输过多。现今小学生大多对于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无所谓”,说不说都一样,听话就好的态势。
2.学生不敢说
学生对于犯错误的恐惧远远大于不说话的批评。当下不少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还停留在责备与批评层面,还无法从学生的错误中总结学生学习近况,安排近期教学任务。学生害怕犯错,不敢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错误,直接导致学生不敢说,将严重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3.学生不会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弱,有时候有一些积极的想法,却无法正确、流利地表达出来。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语言表达无法达到规范标准。如果初期不加以鼓励,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后期再想让学生开口就难上加难了。
二、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表达能力的策略
1.营造氛围,享受话语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提出过一个观点: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果教师始终以一种严肃的高姿态来俯视学生,并督促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将极大压抑学生的思想和情绪。
由此可见,叶澜教授的观点是,教师应该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在相对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习,自身也会更加积极与轻松。在这种条件下,更加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课堂发言的准备工作也会更充分。
教师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言,大声并且抑扬顿挫地表达自己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充分鼓励,并且积极回应学生在表达时遇到的问题。
2.陈述思路,养成好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陈述自己的思路。数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学科,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步骤,甚至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陈述思路的同时,不仅是自己思路与思维的表达,还是吸收其他同学思维方式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时、分、秒”这一章节时,可以参考课本第8页的小练习10,三位学生跑步的速度分别对应所用的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有一位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上就陈述了自己的思路:我们平常跑步或走路,速度快的人,用的时间一般都比别人短,用的时间越长说明这个人的速度越慢。所以图片中跑得最快的应该用时9秒钟,而跑得最慢的女生应该用了15秒钟,剩下的那位学生应该是12秒钟。这就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陈述思路可以帮助还未得出结果的学生开辟了思路,也有助于已经找到思路的学生弥补自己的遗漏。
3.精炼语言,提高条理性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逻辑、效率、条理的学科,如果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或过于嗦,都是会影响学生后期数学学习的,对于数学表达能力也是不利的。数学语言需要有理解问题、论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点定义的概括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知识点,自然能够抓住知识点中的核心部分。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明确学生对于“数位”概念的认识。理解数位即是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之后,在黑板上板书一串北京市人口:19612368这样一串数字,并在1961,2368中间点上区分个级与万级的符号后,阐述数级与数位的对应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用最专业、最精确的语言简练表达数字大小。
4.学会反思,增强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错误,本小节简单概括为理解包容并积极引导。其直接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反思,不因错误而失去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除去先天智力因素的影响,后天的努力与反思也非常重要。
反思性学习是鼓励学生保持一种自省的学习态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既要重视,也不能过于打击。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收集错题,分析错误的能力。
其实结合前文所述的陈述思路一节可以知道,错误的思路也是可以陈述的。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陈述错误的思路,总结错误思路的误区,并且能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学生认识知识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一、开发与应用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进入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开发与应用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数学教材主题图,这是对于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提升。
数学教材的主题图给我们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教课的依据,它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想使用得好,让学生受益,还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新。以现行人教版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笔者发现,在主题图城乡场景比例中,城市化倾向主题图比例远远大于农村化倾向主题图比例,另据对学校三、四年级学生曾外出旅游到过大城市及游玩过大型游乐场的人数进行统计,也还不足百分之十。教材中的主题图虽然大都体现了生活中的情景,但是与现在学生所在的地域生活存在一定差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具有武平特色的农村孩子,对地域文化相对较为熟悉。所谓地域文化,广义上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地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名胜、环境、风俗等方面的文化信息;狭义的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内的人文、民俗、地理、历史等文化现象,如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风俗习惯等。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以“宜居、实力、幸福三个武平”的生动素材引入,利用富有武平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学主题图资源,设计了《“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将军广场建筑中的图形与计算》《秋游归来话数学》等数学计算课、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多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家乡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爱数学、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二、地域文化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说
(一)以地域风俗为媒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在现行数学教材中,学生购物的情景除了购买文具、水果、电器外,真正切合当地实际、学生真实经历过的生活情景的很少。在执教数学课《“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课前交流对“圩日”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赴圩的情景;并搜集、介绍客家“圩日”和武平“圩日”的特点。赴圩,又称赶集。在我们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它是我们客家人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学生们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我选用以“圩日”买卖交易的情景图,以“王大爷赴圩”为主线,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买卖中如“买二送一”等数学问题,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市制重量单位“斤”“两”,以及运用“圩日”“粪箕”“火笼”等情景图,以学生熟知的地域风俗为媒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看家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二)以地域特产为主题,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武平乃至整个闽西有许多特产,如最负盛名的闽西干之一――武平猪胆肝,还有金线莲、富贵籽等学生个个了如指掌。如何让它们能与数学课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色呢?为此,笔者编排了《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纲要,以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体验式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利用调查、访问、体验等活动和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图书资料、农村资源的作用,把课程纲要的主题研究内容共分为6课时:①收集和整理富贵籽的相关数据,②播种中的数学问题,③种植问题,④盆栽问题,⑤盈亏问题,⑥农民收入中的数学,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筛选、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提高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选择其中的“播种中的数学问题”及“农民收入中的数学”又设计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富贵籽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进行教学。
在执教时,笔者组织学生实地调查,亲身感受。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家长一起到武平东云富贵籽园参观调查,直接感受武平特产之一――富贵籽的魅力,并搜集有关数据。课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说一说:你了解了富贵籽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搜集汇报知道,富贵籽是武平野生植物资源,是武平野生花卉产业,“武平富贵籽”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去年,武平县富贵籽种植面积达1250多亩,年可产富贵籽120万株,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花卉老板到花棚里订货,为当地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课上,我围绕这些信息,以它为主题图,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出示富贵籽播种图(穴播图),学习一穴盘中有几个种子点,一穴盘中可种几株富贵籽苗,富贵籽苗一年后移株,一畦地可以放几株苗进行培育等,对其中隐藏的数学简便计算、点与间隔、生活中的小数的知识进行学习应用。最后,还展示学生拍摄到的装盆观赏的富贵籽,让学生感受富贵籽的美与它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学习数学中的盈亏问题。
总之,地域文化精深博大,源远流长。教师应该树立“用生活来教育”的理念,用科学的思维解读生活现象,用生活的智慧审视学科知识,在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整合中丰富课程资源;学会更多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认真地搜集素材,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问题,用本学科特有的方法予以加工、提炼,提升自己对学科知识及学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看家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附:《“赴圩”――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市制重量单位“斤”和“两”,知道1斤=500克,1斤=10两。
2.学会运用当前所学的乘除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运用笔算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用笔算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拍摄武平圩日情境图片并制作相关课件。
课前交流:
1.交流学生对“圩日”的了解情况,让学生说说赴圩的情景。
2.介绍客家“圩日”和武平“圩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赴圩”中的实际问题
1.卖鸭子
(1)认识“斤”“两”
①情境引入:(出示图片)“15块钱一斤”
②交流:“块”是什么意思?你们认识“斤”吗?
③介绍:斤又可以称为市斤,是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原来是十六两为一斤。与国际单位制接轨之后,现在是十两为一斤,并将1千克质量的物体重量规定为1公斤,即2市斤。
(板书):1千克=1公斤(2斤) 1斤=10两
④小结反馈:( )克 =1斤 ( )克=1两?
(2)计算一只鸭子的价钱
①出示情境图:“4斤半,67块半”
②尝试解决:王大爷算得对吗?4斤半是几斤几两?“67块半”是几元几角?
请你们帮他算算,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③汇报交流
(3)巧算价钱
①出示情境:“4斤8两,72块钱”
②小组讨论:王大爷怎么算得这么快?
③尝试应用:你能很快算出4斤9两多少钱吗?
(4)估算:12只鸭子大约可以卖多少钱?
2.买生活用品
(1)买粪箕、鸭笼
(出示图片):粪箕(每担28元)鸭笼(每只23元)
①思考:100元买两担粪箕和两只鸭笼够吗?
②生讨论交流并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用不同方法解决
(2)买“火笼”
(出示图片):“火笼”每个24元“买二送一”
①思考:王大爷买2个“火笼”,每个可以节省多少钱?
②生讨论并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用不同方法解决
3.买水果
(出示图片):苹果10元3斤,蜜橘5元2斤
①出示问题:王大爷买了6斤苹果,应付( )钱;买蜜橘用了15元,又买了( )斤蜜橘。
②生尝试解决
③汇报交流
三、拓展延伸
计算王大爷月平均收入
王大爷十一月圩天收入情况统计表
[时间\&初一圩\&初六圩\&十一圩\&十六圩\&廿一圩\&廿六圩\&收入金额(元)\&58\&600\&142\&222\&402\&144\&]
(1)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认识“廿”的意义和读法)
(2)王大爷这个月一共收入多少钱?一年大约收入多少钱呢?(媒体闪烁:大约)
(3)知道了王大爷一年的收入,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