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1: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正高级会计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申报;评审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財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員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4]余红燕.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有望出台[J].中国会计报,2010-03-05(01).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06-0200-01
在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高级会计师构建良好新型体系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在信息时代环境下高级会计师应掌握利用新型技能以及新型知识理论来帮助提升自身实力,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确保能以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会计工作总,促进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高级会计师分析
作为高级会计师应该具备这几个条件:(1)职业道德以及政治思想条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对财经规范严格执行,还要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2)资历与学历:作为高级会计师必须是本科毕业学历,会计相关专业如经济、审计以及统计等,从事会计方面工作并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超过5年者。(3)专业技术条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较强,并且还要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另外,其还要具备继续教育、著作或是论文出版等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的审核从中选择出优秀的高级会计师,为企业、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我国高级会计师们同时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会计行业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中逐步发展的,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会计理论以及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因此,高级会计师以及企业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工作,学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会计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条件学习会计知识、技能,重视会计行业发展动态,使自身思想能与世界会计行业发展相接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良好配合。
二、高级会计师体系作用与发展
信息时代环境下,高级会计师具备的财务管理方面技能是信息时展与社会环境不断发展的一种产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会计行业也踏入了一个新时代环境[1]。因此,在不断发展的信息环境下,会计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生机。
(一)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信息时代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
处在信息时代下,办公软件、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新型做账系统等均被应用在当今会计管理工作中。传统做账方法是通过手工完成,从记账到算账,最好再到报账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而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使会计师体系采用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新型技术来进行会计工作核算。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准确,在进行会计工作中所用的方法比较灵活,进一步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二)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建立能帮助会计职能实现转型
会计行业中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从客观角度而言,其促进了国内高级会计师群体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企业、单位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投资相关数据及标准,企业能通过这些会计信息数据以及会计报表来分析投资活动的风险率、可行及可靠性以及利润回报率,从而为企业、单位经济增长以及控制经济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三)高级会计师体系以及高级会计师是企业单位的关键资源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作为全新衡量基础以及衡量标准的是知识这一因素。通过对企业财务相关需求以及企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进行全新了解,从而帮助衡量高级会计师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会计技能水平。高级会计师以及会计体系能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安全可靠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做出准确决策提供有利保障。因此,高级会计师以及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企业、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
三、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建设高级会计师体系
信息时代条件下,会计领域应该做到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构建良好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学会合理采用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新型产物来帮助企业解决会计问题,这也是健全、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实践战略健全高级会计师体系
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以及竞争能力条件下,信息化的应用为单位实现未来战略以及落实实践方案提供了可行性,并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2]。采用高效的信息化技术资源来帮助建设高级会计师体系,并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来制定解决方案,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帮助不断完善并巩固高级会计师体系。然后高级会计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出有效信息来帮助实现会计师体系的合理化。
(二)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及信息化技能来帮助健全高级会计师体系
为了不断加强高级会计师工作人员的素质、会计技能,高级会计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工具帮助完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并且更好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漏洞,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高级会计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会计技、信息化技能以及自身素质,并做好自身会计管理角色的定位,从而提高会计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重塑会计工作流程强化高级会计师管理体系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全新方法与知识理论使会计管理步骤以及会计核算工作都进行了不断更新,使高级会计师可以通过新型会计做账方法、账务处理方法以及纳税工作的完整会计流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完善,从而不但强化高级会计师管理模式。在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过程中,减少了阻碍会计管理功能发挥自身作用的不良因素,使单位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单位财务信息的发展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更新环境下,国内会计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及传统会计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颠覆。作为企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会计操作技能,在信息时代下学会利用网络条件、计算机技术等新型技术来帮助解决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构件良好的高级会计师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治国.浅析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的体系建设[J].中国外资,2013,2:105.
关键词:会计政策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
会计政策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关系十分密切,会计政策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会计政策日益滞后,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日渐明显。因此关注会计政策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
1.关于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会计核算中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决定着财务信息的质量。由于会计处理中对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不予以确认,使一些交易事项无法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得到反应。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如期货、期权之类的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影响着一系列财务变动。但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下又无法得到确认和计量。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在投资与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另外,在新颁布和修改的会计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都强调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这与国际会计核算上普遍采用的公允性原则相悖。当然要在我国全面推行公允性计量原则存在不少困难,诸如计量环境、市场因素等。但对其全面否定也值得讨论。
2.关于报告的及时性问题。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要计算会计主体的利润实现情况,只有等到会计主体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束时,才能通过收入和费用的归集与比较,得以准确地计算。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模式下,企业对外提供的全面的财务报表一般是按年度基础编制,一年才提供一次。尽管现在上市公司也要求公布半年度的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济情况瞬息万变,尤其是资本市场业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代,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提供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年报的时效性已不能满足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要求。
3.关于会计主体的问题。一般地说,一个企业便是一个会计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在跨行业、跨地区以及跨国经营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而且这一类型的企业在未来必将会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由于具体的情况不同,有时会把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独立的法律主体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财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往往相差悬殊,反映总括性信息的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模糊,无法揭示母公司及其联属公司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若不总括,则信息量又太大,使信息使用者不知从何下手。这一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质量。
4.关于信息分配的渠道与中介的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下,标准、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信息使用上的差异问题,也是目前改进财务会计报告所要面临的问题。
5.关于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问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典型表现在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切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映,从而形成了一种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失真。如: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商誉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
6.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报表中项目的不确定性的问题。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以避免。会计数据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个别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和分部报告同时并存但又有差异中看出来。
二、会计政策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
1.会计科目的设置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由于企业要向外界提供统一、规范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可比性原则,一般情况下不能随便设置和添加会计科目,而是只能在固有的科目下进行二级科目的添加。因此作为宏观会计政策的制定机构应随时注意关于科目的变动。因为我国的原有体制的打破,以及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经济问题不断地涌现,因而新科目的增设也是必然的。新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在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时,都会产生歧义,进而会影响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影响着财务会计报告。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主体、不同的会计人员、甚至同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其会计处理方法也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所编制的财务报表也就不同。从信息来源看,这不论是对国家宏观控制,还是对企业的微观管理,都是不科学的。
3.宏观会计政策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格式、内容和编制方法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而在各具体会计准则中还没有对财务会计报告做具体的规定,仅是对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日后事项了具体会计准则,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更为合法合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不十分完善,这会影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宏观会计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开始到形成需要的时间较长,这种滞后性也必然会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4.微观会计政策对财务会计报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微观会计政策其实就是企业关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或宏观会计政策具体执行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微观会计政策一般是不一样的,由此必然会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产生影响。
三、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政策建议
由于会计政策对财务会计报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改进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健全会计政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1.进一步完善《会计法》。2000年7月已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虽然相比修订以前,其内容已经相当的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会计信息披露可靠性的问题、相关性问题规定不到位,法律责任中没有涉及民事责任的问题等。(1)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就是指其可验证性、真实性、公允性。《会计法》中只是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在实务中很复杂,这容易造成会计专业人员与执法人员不同的理解。因此建议《会计法》能够对这一方面进行完善,或出台一些补充规定,或制定一个有关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2)会计信息相关性在《会计法》中也涉及不多,仅在第二十条指出必须按规定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因此建议能够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加强,例如:要加强对正常运营期间的预测信息的披露,对财务报表应增加哪些信息,应增加哪些表达方式,使财务会计报告能更充实、完善、合理。(3)新《会计法》在第六章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列明了单位负责人及其他的责任人违反规定应承担的行政或刑事责任,但是没有涉及民事责任的内容。在实务中,由于违反《会计法》规定应承担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同时又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法律标准,因此建议《会计法》在这方面制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使有关民事责任的会计违法行为有法可依。
2.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从1993年实施以来,又陆续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变更》、《非货币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固定资产》、《存货》、《中期报告》等十六项具体准则。目前正在讨论的还有四个具体准则。这些会计准则的制定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仅有这些具体会计准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多核算业务需要会计准则对其做出具体规定。例如:分部报告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准则,资产、管理费用、负债、利润、及利润表都需要会计准则来对其做出具体规定。
3.进一步完善利润表。收益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一份利润表的后面存在着相当多的利益关系。在实现原则下,传统会计收益一般可划分为营业收益和持产,前者的确定必须在商品或劳务销售等关键事项发生;后者指的是持有资产的已实现的收益中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损益,因其缺乏客观计量的相关条件或不能通过一些经济事项加以证实而不予确认。因此这种方法会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也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业绩报告理论,借鉴别国先进的经验,可采用以下政策:单独编制全面利润表,以作为利润表的补充。通过利润表着重反映会计主体当期的经营业绩,而通过全面利润表则全面反映当期会计主体的全部经营业绩和其他财务业绩。这必将提高财务报表对决策人和投资人的吸引力,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来源。
4.完善分部报告。《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分部报表是作为利润表的附表,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的情况。分部报表分为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仅从营业收入、利润及资产三个方面给予了限制,而对于其他方面,例如现金的流量大小,共同费用的分摊,以及分部报告的确认计量基础,还有转移价格的确认都没有涉及。因此建议出台一个关于分部报告的详细条例,或者是作为一份具体准则对分部报告不足的部分予以完善和改进。
马德家,1962年12月生,安徽蚌埠人,财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会计师,高级经营师,高级项目管理师,《河北交通财会》主编,河北经贸大学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导师,石家庄经济学院MBA导师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指导教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课程指导委员专家。1995年-2004年从事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2005年-2009年在河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负责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工作;2009年至今,负责高速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公司财务与预算管理工作。
学术成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税务、审计及预算管理。发表各类专业论文近三十篇,设计制定各类企业事业内部控制制度二十多项。公开出版了《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公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交通财会理论与实务研究》等著作。《德家财经文集――论基础产业若干财经问题》也即将出版。主持了《世亚行贷款公路项目财务管理研究》、《公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研究》、《高速公路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问题研究》、《跨区域集团型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会计信息化研究》、《高速公路服务区资产与预算管理问题研究》等主要课题研究。
我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需要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更需要进行战略转型和换挡提速。而财务管控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CFO们该如何构建财务管控新体系为企业提质增效呢?对此,本刊采访了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德家先生,将其关于公司治理、财务管控及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分享给读者。
变革重组之道:多品牌发展
河北国建高速公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建公司”)其前身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禄发实业总公司,自1993年始建以来就主要负责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广告经营、通信管道经营以及水业经营工作。总资产也从原来的3000万增加至现在的30亿元,总收入也由原来1亿元增至现在的8亿元。公司现在下辖石家庄、保定、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等6个片区分公司、广告信息、路缘泉水业、平山培训中心和南戴河培训中心4个直属分公司,此外还有80个服务区分公司。员工总人数超过10000人。公司自2009年重组以来,秉持“规范管理、创新经营、追求效益、健康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六统一”建设,扎实推进商品食品集中统一配送,倡导“一路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理念,重点打造“河北高速之家”以及“兆通我家”和“香河驿都”等母子品牌,拓展“广场经济”、“错峰销售”、“餐饮多元化”以及“同城同价”等经营理念,营造了浓厚的商业业态,公司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公司治理的利器:五大工程
马德家副总经理指出,“国建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财务管理作为规范公司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并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参与公司治理,一是实施“内控工程”,为公司治理奠定内部之规。公司成立以来,相继就现金管理、资产管理、支付管理、信息化管理、预算管理、审计管理等研究制定了十多项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各项业务审批运作流程进行强制性规范。二是实施“组织体系再构工程”。改原来的二级核算为三级核算,在放权的同时,强化监督权,更加重视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三是实施“全面预算工程”。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与考核,全面落实公司各层级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兑现制度。“国建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以“工作强度系数”为特色的服务区预算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公司治理的规范有序。四是实施“信息化工程”。三年三大步,从U8到NC再到ERP,实现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仅推进了公司的规范化,还大大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效力和效率。五是实施“会计委派工程”。全面落实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责任,强化了对所属单位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公司的法人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此可见,五大工程之间相互效力,协同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佼佼者:经济警察
据马德家副总经理讲述,二十多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审计。有政府审计,有注册会计师审计,亦有系统内的内部审计;有专项工程审计,也有离任审计,还有法规政策审计。种类繁多的审计要坦然应对,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化、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而这三点又需要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先进的内部控制造就先进的企业,先进的企业必须要有先进的内部控制做保障。而起草制定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依据会计准则和法规政策。只有把会计准则和法规政策内化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中,并确保有效执行,才是防范化解我们职业风险的唯一正确途径。
作为正高级会计师、高级经营师,又是会计专业的教授,马德家职业操守严谨,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做人,引领一批财会同行共同前行。
据马德家副总经理回忆,早些年,一家大的房地产公司聘他做财务顾问,首先要求会做假账,他严正拒绝了。有时他给在校学生上课或在职财会人员做培训,问大家最想听什么内容,竟然有不少人要求讲讲如何做假账。他严肃地告诉学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假账是违背核算准则、违背法规政策的,轻者可能属于违反财经法规,重者就涉及经济犯罪了。不管属于那种,都是宣告你职业操守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任何交易都是有痕迹可查,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甚至可以追查你十几年前的违法乱纪所为。因此,保持一份职业严谨,是每一位热爱财会岗位的人员必须铭记的。
永不止步的求索者:学贵精博
关键词:学生;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国超群(1982-),女,吉林德惠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政工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19-02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在实践中对学生管理工作客观的调查了解,近期在学院内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情况和日常管理开展了工作调研。
一、学生管理工作调研
1.组织领导
(1)学院已建立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后勤服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
(2)每学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3)每学期党委常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都有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学生工作。
2.队伍建设
(1)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学业、纪律等问题,要求班级辅导员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年级有一位辅导员,针对本年级违纪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必要时也要求与家长沟通、通报情况。学院目前共有专职辅导员57人,师生比例为1︰48。
(2)辅导员平均年龄为36岁,30岁及以下23人,31至40岁之间13人,41至50岁之间13人,50岁以上8人。大学专科学历1人,本科学历46人,研究生学历硕士9人、博士1人。初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18人。其中助理讲师24人,助理工程师1人,讲师8人,政工师2人,工程师2人,主治医师1人,高级讲师1人,高级政工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馆员2人,副教授8人。男女比例8︰11。
(3)根据学院制订的《关于班级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即初级职称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申报副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申报正高级职称,需要在晋升前一个职称后有承担一届班级辅导员的经历,否则,学院不予推荐。
(4)在年度工作考核方面,学院制定了《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制度》。根据此工作制度,每年学院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评比打分;依照《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奖励办法》,对班级考核排名前5/6的辅导员进行分等级奖励;根据《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授予辅导员评比排名前8%的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称号。
(5)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的特色工作:一是坚持贯彻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工作例会;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学生工作会议,针对学院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完善,通过开展学生案例交流、辅导员论文评选等活动为辅导员提供一个经验交流、互相沟通的平台。
3.日常管理
(1)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健全,每两年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会议,会议根据生源及课程改革等实际情况征集意见并修改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目前,学院使用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是在2012年12月修订完成的。
(2)学院设有院长信箱、校园网站,用于学生信息的沟通反馈。
(3)学院设立一个学生会,学生会中的寝管部、学习部、治安部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培训、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
(4)学生日常安全教育与管理主要依据《学生日常管理考核扣分细则》执行。
(5)学院针对走读(不住校)学生建立了安全责任承诺制度。
(6)学院实行早操、晚自习制度。早操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管理。晚自习由学生会学习部、寝管部及学生处值班教师共同管理。对旷早操、旷晚自习学生给予相应扣分,管理工作细致规范。
(7)班级辅导员及年级辅导员掌握特殊学生群体中的重点学生情况,能够及时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有通话记录,紧急时通知家长到校处理。
(8)学院对旷课、夜不归寝的学生实行预警机制,年级辅导员提前告知处理的结果及对学生本人的影响。学生旷课每周一公示,学生夜不归寝每天都要公示。对旷课、夜不归寝学生给予相应扣分。扣分影响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成绩。
(9)学生处分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进行,具体程序为: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分别经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处调查核实后,由学生处提出处分意见,并将处分意见通报给学生及辅导员,在接到通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如无异议,学生本人填写处分登记表,学生处向分管院长汇报后下达处分决定。2013年4月末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在校生考试违纪4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1.49‰;旷课违纪8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29.5‰;校园安全管理及其他违纪87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31.69‰。
(10)年级辅导员及班级辅导员负责受到处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通过采取个别谈话与集中谈话的形式对处分学生进行帮扶,特别是告知处分解除程序,多数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解除处分。
(11)学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班级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及《毕业生教育暂行规定》等制度,行之有效。
(12)学院每学年在开学典礼上表彰一年来学院涌现出的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优秀学生,并运用校园广播、《学团通讯》、宣传栏等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13)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毕业生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将毕业生毕业学年的个人考核分数和班级考核分数与就业推荐工作紧密结合。
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1.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是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人,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更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而且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用认真的态度、榜样的力量和高尚的人格感染、激励、鼓舞学生。
调查中显示,辅导员队伍年龄分布多在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虽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其处理问题时较易急躁,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巧妙性,“精细化”意识淡薄,较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学院可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讲座、座谈会等,构建校内外“立交桥”,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逐步增强辅导员的素养,提升辅导员的魅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2.追求“科学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的工作,它需要全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干部一般占到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把学生干部管理和培养好了,他们的示范作用会影射到其他学生,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调查中显示,学院虽然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但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完整的学生干部培养规划,仅习惯于使用,而忽略了培养;二是在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熟悉的、处在重要领导岗位的学生干部容易受到重视,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基层的学生干部容易被忽视,这一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
学院可制定一套贴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选拔、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如任前公示制、岗前培训制、学生干部工作流程、民主生活会制、奖惩制度等,把那些品德高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增添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日常工作中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监督,帮助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规范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行为。每学期工作结束后公平、公开地评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将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二者有效结合,有助于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有助于增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育人的实效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违纪的时期。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查中显示,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引领,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受处分不产生抵触情绪,达到教育其改正的目的。
举办思想教育活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学院已涌现出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园艺术节、政教学习等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已初具规模,尚可在活动形式上、主题定位上、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抓实效。
4.打造“阳光青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需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力、开放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这样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他们才能从容面对、摆正心态。
调查中显示,学生旷课、吸烟、酗酒后打架、随意出入网吧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屡教不改,严重影响着学院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此,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对这些不良行为做出明令禁止,以免学生在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过程中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
学院可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早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知班级辅导员,辅导员、班级干部、寝室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其重点关注,以免发生不可抗力事件。还可定期聘请心理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引领学生争做“阳光青年”。
参考文献:
[1]张怡.浅谈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8).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
摘 要:文章梳理当前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实务的现状,借鉴国外知名公司企业内部审计经验,借助组织卓越绩效评价模式,把组织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等七个维度作为审计评价内容及指标设计路径,探索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参考模式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内部审计;评价指标;卓越绩效;组织增值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5-0074-05
收稿日期:2015-04-15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基于5E评估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以亚行贷款梧州城市发展项目为例》(立项编号:13BJY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魏乾梅(1963-),女,梧州学院审计室主任,正高级会计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实务、高校财务管理。
一、引言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1947-1999年间,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修订,其中1996年IIA的研究报告《内部审计未来:特尔斐研究》中首次提出内部审计需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内部审计新理念;1999年IIA修订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及其职业准则框架中强调内部审计的实质是关注、评估改善和参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为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正式把“为组织增加价值”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并由此进入一个新时代。国外专家学者从此不断深入对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并取得较多成果。如:SternGM(1994)提出包括预防性审计、为组织提供咨询服务等15种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方法[1];JamerRoth(2003)总结了包括对价值增值的广泛认识、适应组织变革的创造力等帮助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四个要素;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企业采用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杜帮财务分析系统法、全面质量管理法、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等评价方法对内部审计增值效果进行衡量,StanleyAlanFarmer(2004)提出从范围、质量和产出三个角度考核内部审计绩效来衡量其增值性[2]。此外,各国或国际知名公司企业在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上各显神通,如:韩国通过制定《公共部门内部审计法案》,加强公共部门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来提高内部审计绩效以加强公共财务管理[3];微软公司内部审计以审计管理器和问题管理器等先进工具为抓手,实时与高层直接进行沟通、风险评估及控制,实现价值增值;沃尔·马特公司不仅仅是世界零售业的奇迹,而且内部审计在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与声誉,其内审理念围绕“工作最出色,客户最满意,价格最低廉”公司经营目标,通过经营审计、流程审计、价值增值审计等手段,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目标[4]。而与国外学者不同的是,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实务与应用,早在2003年王光远从消极防弊、积极兴利和价值增值三阶段阐述与总结了20世纪以来内部审计发展特征及其模式[5];阮滢(2009)论述了增值型内部审计顺应了“以财务审计为基础的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6];沈翠玲(2011)把经济增加值(EVA)引入增值型内部审计[7];邹玉滢(2013)和孙丽(2013)的硕士论文分别就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曹若霈(2014)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法构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8]。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内部审计研究总结,发现:内部审计研究成果颇丰,见解和观点独特新颖,但仍存在较多不足,如缺乏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践经验与做法和为组织增值价值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尤其是缺乏增值型内部审计对组织经营活动绩效的量化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量化标准或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究。这正是当前增值型内部审计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通过研究设计组织经营活动绩效的量化标准或评价指标,构建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丰富和创新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二、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对构建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
(一)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简介。美国总统亲自颁奖的美国国家质量奖(USnationalqualityaward)又称波多里奇奖成立于1987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组织机构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美国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设立了国家质量奖。这一奖项是从组织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等七个维度,以卓越绩效评价模式,提供了理解、评估、控制和改进组织的最好指导,以达到组织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的目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美国国家质量奖每年可带来相关的收益大约为240.65亿元,收益与成本比率保守的估计为207:1[9]。此外,罗宾逊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是金》显示:14家获得质量奖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标准普尔500公司的4倍,前者利润为248.7%,而后者利润只有58.5%[9]。由此可见,质量奖项目的设立之重要及其必要。此外,也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评价模式并由此带来的巨大绩效和卓越竞争力而风靡全球。
(二)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我国政府质量奖源于美国国家质量奖,从2001年启动开始,就吸引了大量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全国质量奖不仅是我国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同时也是我国卓越经营企业的典范,迄今已有联想、宝钢、海尔、海信、上海三菱电梯等数十家企业获此殊荣。最近几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推广借鉴美国先进的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各级政府进一步整合资源,对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绩效评价仅设立了政府质量奖而取消了其他奖项,并从国家到各省市政府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实践证明:政府质量奖在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指导组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卓越的经营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等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三)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对构建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基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2012版)的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在“质量”理念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策划”与“创造价值过程”,追求卓越的“经营成果”,宣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识别组织当前面临最迫切问题与风险,并指导其采用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帮助组织规避风险,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卓越,实现组织目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通过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等手段,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由此可见,组织目标与内部审计目标有同工异曲之妙,即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为此,本文借助《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卓越绩效模式,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旨意在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目标时助推组织实现卓越绩效。
三、基于卓越绩效评价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维度的确定。借助《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组织卓越绩效模式以组织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等七个维度,构建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搜索与分析获取的数据与信息,形成咨询、管理建议书,为组织管理层作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组织经营运作、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的决策参考依据。在审计评价业务规程中,积极参与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改善组织内控流程和业务规程,从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1.领导。包括对高层领导的作用、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的审计评价。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领导层在组织使命、组织目标、核心价值观、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组织战略与远景、发展方向、对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激励员工改革创新与学习成长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以及组织治理的有效性和履行公共责任(遵纪守法、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充分预见并有效应对公众隐忧和运营风险等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职业责任、道德责任)、职业规范、公益支持等社会责任的情况。
2.战略。包括对组织战略及其目标制定与战略部署及其推进情况的审计评价。主要审计评价战略制定、选择、部署是否基于组织未来发展,组织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决策过程是否以顾客与市场导向,获得持续发展和战略执行力,组织如何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实施经营计划及相关的绩效指标,并对未来绩效或组织目标实现结果的评估。
3.顾客与市场。包括对组织的顾客与市场情况的审计评价。主要评价组织如何确定顾客与市场的需求、期望与偏好,建立顾客关系、确定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如何开拓新市场,以及针对不同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而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方法,来实现市场目标的情况。
4.资源。包括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息和知识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相关方关系等资源管理的审计评价。人力资源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管理如何建立以人为本、员工绩效管理(如对员工绩效评价、考核、奖罚和反馈,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恰当的激励政策与措施)、促进员工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权益与满意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资源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财务与资本运营战略、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与执行有效性、资金需求与供给、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财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资产利用率、财务安全性等的情况;信息和知识资源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如何识别和开发信息源、建立与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并适应组织发展目标、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知识资产、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等的情况;技术资源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拥有的技术先进性并与同行先进水平的比对情况,技术资源为组织制定战略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程度,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研发目标、计划与方案及其措施等情况;基础设施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在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者需求与期望过程中所提供的预防性和故障维护保养等各种基础设施及其引起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资源利用等情况。
5.过程管理。组织的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产品研发、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及服务管理等过程)和支持过程。过程管理主要是审计评价组织的过程识别、设计、实施与改进等过程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执行情况,尤其是评价过程设计中新技术运用以及综合考虑质量、安全、周期、生产率、环保、节能减排、成本控制及其他效率和有效性因素,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如对于无法体现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是否调整或外包),改进关键过程及其措施(如技术革新、精益生产、业务流程再造等),减少过程波动与非增值性活动,使关键过程与组织目标、发展方向与组织愿景保持高度一致。
6.测量、分析与改进。包括对组织测量、分析和评价绩效方法及改进和创新的情况评价。主要评价组织如何建立绩效测量系统并有效应用相关数据信息,支持组织的决策、改进、创新和实现组织目标。
7.结果。包括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资源、过程有效性和领导方面等结果的审计评价。主要评价组织在主要经营方面的绩效与改进,包括产品和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资源、过程有效性和领导等方面绩效及与竞争对手或行业标杆比对评价。产品和服务结果主要评价组织的主要产品的实物质量指标和服务水平等关键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未来趋势及其与竞争对手比对结果,主要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及创新成果;顾客与市场结果主要是评价组织在顾客与市场的绩效结果,包括顾客满意和忠诚以及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业务增长或新增市场等方面的绩效评价;财务结果主要是评价组织的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财务指标情况;资源结果主要是评价组织在人力、财务、信息和知识、技术、基础设施和相关方关系等资源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与未来趋势;过程有效性结果主要是评价组织全员劳动生产率、质量、成本、周期、供方、合作伙伴及其他的关键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与未来趋势;领导方面的结果主要是评价组织在领导方面的绩效结果,包括审计评价实现战略目标、组织治理、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及公益支持等方面的绩效结果。
(二)指标设计和量化与权重设置。基于上述七个维度和卓越绩效评价原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指标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领域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与职能,对组织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合理恰当的评价。为此,设计出23个二级评价指标,并根据二级指标内容及评价所需,设计三级评价指标甚至四级评价指标(如表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目标(指标或任务)与实际情况一致性为评价标准。
1.领导110分。包括:(1)高层领导的作用50分;(2)组织治理30分;(3)社会责任30分。
2.战略90分。包括:(1)战略制定40分;(2)战略部署50分。
3.顾客与市场90分。包括:(1)顾客和市场的了解40分;(2)顾客关系及其满意50分。
4.资源130分。包括:(1)人力资源60分;(2)财务资源15分;(3)信息和知识资源20分;(4)技术资源15分;(5)基础设施10分;(6)相关方关系10分,主要审计评价组织如何建立与其战略实施相适应的供方、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合作关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5.过程管理100分。包括:(1)过程的识别与设计50分;(2)过程的实施与改进50分。
6.测量、分析与改进80分。包括:(1)测量、分析和评价40分;(2)改进与创新40分。
7.结果400分。包括:(1)产品和服务结果80分;(2)顾客与市场结果80分;(3)财务结果80分;(4)资源结果60分;(5)过程有效性结果50分;(6)领导方面结果50分。
四、需关注的问题及结语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审计内涵,以增加组织价值为内部审计导向。这不仅仅是运用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内部审计流程的基本要求。现代审计人员需从单纯的监督员角色,向增值型服务员转型,从传统的监督与评价职能转向更加关注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及增值服务,树立服务增值理念,找准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方向与空间,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的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层次与定位,助推组织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创新内部审计模式,革新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信息化程度,实现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预期目标。构建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需对组织机构从七方面进行审计分析评价,除了必须以现代审计技术为支撑和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实务操作平台与信息系统外,还需要把经营审计、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流程审计、管理审计、环境审计、价值增值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审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内查外调法、跟踪查阅法以及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决策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审计方法,才能释放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大绩效空间。此外,构建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所创造价值及其应用技术含量还在于它权且作为组织为申报政府质量奖的模拟评审,内审人员为迎接专家组正式评审而为组织练兵秣马,提前诊断并对症下药及时修正完善。
(三)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运用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审计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最重要特质是通过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治理和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为管理层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强专业胜任能力,尤其是董事会、高管层甚至于核心利益相关者关心的事项,包括战略决策、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各方面,内审人员需有足够的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去关注。因此,只有各类业务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人事、法律管理和IT技术以及沟通协调、综合分析与决策、责任担当等方面经验丰富以及具有较强的监督力、洞察力和远见力的内审人才,才能全面胜任内审工作,才能助推组织卓越绩效,为组织增加价值。
(四)适当采用审计外包。本文构建的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能为组织机构增加价值,但有一定的复杂化,若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绩效,在组织内部审计队伍较弱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情况下,建议借助审计外包方式,来转移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并可以集中审计优势资源发挥内部审计核心能力,增加组织价值。
(五)多种评价模式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内部审计绩效最大化。这也是文章亮点之一。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创新型增值型的内部审计评价模式,试图通过内部审计对组织经营活动进行绩效评价,为组织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以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方法。在审计评估组织机构在经营管理绩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通了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杜帮财务分析系统法、全面质量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评价方法,目的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组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绩效管理,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六)文章创新点及其后续研究与实践任重道远。构建的基于组织卓越绩效模式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应用于某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企业甲,以及上市公司乙的内部审计实践。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兼具实用性、前瞻性、技术性、价值性和可操作及指导性,既能充分反映并评价组织卓越绩效活动过程及其效果状况,又能实现内部审计绩效的评价目标。以往增值型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基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这三部分,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增了绩效管理的内容(见图1),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及其评价,实现组织绩效目标最大化。既纠正以往之不足,更提升了审计内涵与理念,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现代审计理论体系。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践证明,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乃是一个漫长、动态的过程,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较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因此,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实务也必将是任重道远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图1内部审计运行轨迹及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STERN GM.15 ways nternail auditing departments are addingvalve[J].The internal Auditors.Auditor,1994
[2] STANLEY AlLAN FARMER. 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Z].2004,121-130
[3] 柴娜琳.韩国通过内部审计改革来加强公共财务管理[J].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国外审计动态(资料来源《北京宣言》国际研讨会韩国论文), 2013,(16):1-8.
[4] 水落整理.世界领先的内部审计[Z].docin.com,2006-03-09.
[5] 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20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1900-2000[J].财会月刊,2003,(A2-6):3-5 .
[6] 阮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7):44-47.
[7]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114-115.
[8] 曹若霈.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新体系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 2014,(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