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1: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在“名师工作室”开栏的第一个专辑中,我们集中报道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黄爱华,以及他所引领的数学教学工作室的工作情况。黄爱华老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全国28个省、市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观摩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在全国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等。
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是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成立的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之一,主持人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颜辉副研究员和彭红玉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秉持“热爱(职业认同)、民主(尊重个性)、发现(适合路径)、坚持(持续关注)、通道(提供空间)、思想(分享提炼)、幸福(感受成就)”的理念,在“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全体成员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进行新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研究,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工作室在研究中坚持行为问题化(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问题课题化(将困惑的关键问题设计为研究课题)、经验概念化(给自己的研究经验赋予意义,用自己的概念、命题等记录体验与感悟),使得整个团队共同经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历程。
一、构建成长型团队
黄爱华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自己的教学道路上走过了一段路,在各自不同的教师经历中,很多人发现自己陷于与同伴既有相同又各有差异的种种困惑之中。如何改变自己,或者如何改变周遭以及自己,是每位成员的共同心声。这种不满足于现状、意欲更上一层楼的渴求成为工作室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共同心理基础。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华在课堂教学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教育科研上深厚的研究功力、在教师培训上专业的规划、在教育道路上精彩的人生体验等,无不成为全体工作室成员孜孜以求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接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环节的设计,还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方向或问题,乃至工作中的某些不明或疑虑等,在黄爱华老师那里,总会成为一个一个交流的小话题、小课题。每一次的沟通、研讨都成为工作室成员超越自己的契机。大家在黄爱华老师的身边,亲其师,信其道,知道自己将会不断地超越自己,知道自己将要“前往的地方”。
二、争取高端专业支持
专业引领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特别注重专业引领,聘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以及深圳市教科院的各位专家作为工作室团队的智力支持。各位专家多次就工作室的教研工作,特别是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做专场学术报告,进行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
专家们对课题研究高屋建瓴的指导,使得工作室成员不仅收获了对“大问题教学”更为深刻的认识,还留下了许多对“大问题教学”的进一步思考。与专家的对话、交流,促进了教师对课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磨,也使得教师对课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工作室每位成员见到的材料是鲜活的,得到的信息是及时的,受到的指导是直接的。专家的专业引领,让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活动和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真正的专业性活动。工作室的专业引领真正做到了专家引领、高级研修、高端发展。
三、反思赋予经验意义
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研修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工作室要求成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在研究中,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紧密联系课题研究的目标,不断地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和策略,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做法、经验,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提升,赋予自己原生态的经验以更理性、更科学、更有价值的理论意义,从而使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策略,进而构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教学观、教学法。
对于“大问题”“大问题教学”,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从特点、结构等各方面赋予其如下意义。“大问题”的特点:能触及数学的本质。不仅是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基本的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必须有一定难度,但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要能摘到果实”;结果不唯一,思维方式多元;“有繁殖力”,能引发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一般源于学生提出的“雏形问题”。“大问题”的教学环节为:问题开始、问题展开、问题结束。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步骤: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
工作室每位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深入反思,提炼“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并且定期就某一专题(如“导问”“导学”)进行教学策略的交流与研讨。如:刘全祥老师提出的“叩问疑点、重锤节点、准拎课眼——以‘3的倍数’教学为例谈大问题创设的基本思路”;高雅老师提出的“提炼关系、转化语言、体会等价——‘方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林炜老师提出的“设计导学案导学‘大问题’——以‘年月日’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唐朝晖老师提出的“变‘小问题串’为‘大问题’,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史冰清老师提出的“问我所疑,问我所想——以‘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策略”等。
这种基于案例的反思与提升,帮助工作室全体成员脱离了泛泛的经验之谈,大家经过了理论的学习与思考,经历了课堂的实践与淬炼,从知识的本体性、教育的基本规律、认知心理的分析、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等各个方面去寻求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经验性的性质判断……使得我们的反思更有深度。
四、多种方式深入研究
1.聚焦课题,序列进行,研修内容系列化
被誉为美国“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第六个好习惯是“统合综效”,就是创造出远胜于团队中个人意见的第三种方案,实现1+1>2的成效。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对于“进行什么课题研究”进行了研讨。有成员提出:黄爱华老师在导学上独树一帜,工作室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教师导学语言,扬导师之所长。又有成员提出:现如今课堂上问题质量差、问题琐碎,导致课堂效率低、导向性差,课堂教学导问的艺术值得研究等。思维的碰撞激荡出新的浪花,工作室最初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问导学”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课堂中呈现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从而引发了对“大问题”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大问题”的提出引起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作室最后确定了研究课题: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一种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工作室按计划围绕“大问题”的“大”和“导”开展了五次教学研讨,层层递进,解决了成员们研究中的许多困惑。如高雅老师试教“方程的认识”时,“大问题”是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出来的,显得过于牵强,且问题不明确,有为问问题而问之嫌。高老师的疑惑是: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才是“大问题”,用什么方式导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集体备课,研读课程标准及辅助资料,高老师对本节课中的“大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方程就是等式吗?本节课教学以三个“大问题”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用手势读出方程,体验天平两边质量相等逐步展开。
2.聚焦课堂,课例引领,教学、科研一体化
课题聚集了团队成员的注意力。工作室成员带着“大问题”的种子,耕耘在各自的课堂中,从教学目标入手,研读文本,提炼课眼,精心设计“大问题”。
为了能更突出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黄爱华老师主动做实验研究的“小白鼠”,提供了两个课例,教学内容都是“百分数的认识”,两节课分别是在2006年和2012年上的。2006年的课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经过课堂观察统计,教师提出问题高达143次!而2012年6月的第二次授课中,黄爱华老师仅提出了三个“大问题”: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特殊在哪里。三个问题如海上航行中的灯塔,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精彩。黑板上学生密密麻麻的板书,书写着学生们对百分数知识的稚嫩思考,红笔圈圈点点升华着学生们对百分数的认识。拨开迷雾见日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收获着知识,更提升了学习能力。对于两节课的对比研究,再次证明了我们课题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两三个覆盖全局、直指本质、涵盖重难点的“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支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充分解放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充分解放自己的双手,主动操作;充分解放自己的嘴巴,表述观点;充分解放自己的研究,勤于观察。就这样,工作室成员就“大问题”研究进行辩课,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在辩课中越辩越明,越来越深入人心。
以课例为载体辩课,可以实现课堂与科研一体化。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以磨课为主,每一次工作室的大型展示课前,黄爱华老师及组里的成员都会听试教,在各抒己见中达成共识,教学思路豁然开朗。在深圳福田、南山、宝安,在四川绵竹、北川,在东莞,我们工作室带去的课例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大问题”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植根在每位老师的心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一大片人。
3.聚焦策略,一门深入,研究内容主题化
磨砺心智的有效方法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工作室成员把课题实践中收获的鲜明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提炼成策略,大家定期进行交换,互相启迪。通过五次“大问题”课堂教学的研讨,导师与成员们一起提炼策略,整理出“大问题”的五个金规则:
“大问题”的“导”需要引发问题。能引出学生问题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大问题”始终要让有问题的孩子保持有问题。
“大问题”的“导”需要关注差异。“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是“大”和“导”。“导”要建立在新旧知识的不同联结点上,并要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
“大问题”的“导”需要回头看看。让学生把自己探究“大问题”的过程补充完整,是一个重要的习惯。
“大问题”的“导”需要主动探索。“大问题”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让学生本人去发现想要学的东西而不是被灌输。
“大问题”的“导”需要深度对话。“大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开放。走向教学开放,最关键的是师生互动关系的重建。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数学之道,在这里指的是数学教育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客观规律。以下将试图通过具体课例,探讨小学数学之“道”。
一、课件运用之“道”
在某优质课的竞赛现场,多媒体课件正在惟妙惟肖地将教学内容演示出来,伴随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声音,课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把课堂气氛推向。突然,教室停电,课件无法播放了。教师顿时急得团团转,后续的上课教师也坐立不安。不久,故障排除,课堂得以热热闹闹地继续下去。
随着“薄改”项目顺利实施,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伴随课件生动的展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再是棘手的事。为此,广大教师乐此不疲。然而在许多课堂中,课件仅起到“电子黑板”与“内容再现机”的作用,教师成了电脑操作员与画面解说员。部分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每堂课用课件,每环节离不开课件,键盘、鼠标代替了粉笔,电子屏幕代替了黑板。课堂由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演变成学生“满堂看”;部分教师制作课件追求“新”“奇”“异”,大量使用动画、视频,引人入胜,整堂课学生目不暇接,注意力全被画面所吸引,但却只是简单机械地看和听,主动思维缺失;部分教师人随“机”转,整堂课按部就班地“走课件”,教师的灵活性、能动性严重缺失。课堂全是“预设”,缺少“生成”,更缺少“灵动”。
课件只是对教学进行补充、扩展和延伸,不是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课件运用观,做到既不迷信和夸大课件的作用而逢课必课件,也不排斥课件的使用。要根据课型和内容进行恰当取舍,如计算和实践类课程,其重心在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如果过多运用课件教学,其效果未必比常规教法好。教师运用课件进行教学,也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导学预案做到常规教法与运用课件统筹兼顾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深思熟虑,对于用常规教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或完成教学目标的,尽量考虑用常规教法。尤其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思维碰撞即时生成的场景,师生互动时的语言、神态等,用课件是无法实现的。对于可不用课件就能实现同样效果的,尽量不用课件,更不能把课件当作黑板搬家。对于运用课件能达到更好效果的,设计时应做到源自课本而又高于课本。在制定运用课件的教案时,应准备一套常规教法的备用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2.设计课件应适度留白
有经验的教师,在用常规教法教学时,对于一些由感性向理性、由具体向抽象转化的知识,总会在思维和方法上毫不犹豫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样,在用课件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件呈现方式、内容的设计上,不要将整个思维过程一览无遗地展示出来,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自己探究,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个性特色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一些人机交互的界面,不要将所有的结果、思考方法作为“标准答案”一一列举,而应创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课件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取舍,让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发挥出其最佳功效。
二、小组合作之“道”
在一次“有余数的除法”的观摩课上,新知学习时,教师先后7次组织合作学习,前6次是摆学具并写算式,把10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10份、5份、2份、1份、4份、3份;第7次是观察下面的算式:11÷4=2(盘)……3(个),10÷4=2(盘)……2(个),9÷4=2(盘)……1(个),然后组内交流“发现了什么”。交流时,各组迅速进行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场面热烈(各组基本上是组长和1―2人讨论,其他人听,时间约半分钟)。
在上例中,教师们认识到小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但“热热闹闹做样子,踏踏实实摆姿势”却是当前很多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写照,实际教学中遍是“重形式,轻实质,缺实效”的合作学习。有的教师为了给课堂贴上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标签,课堂上为“合作”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恰当,要么问题过于简单,缺乏小组合作的必要和价值,要么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不了;有的教师“时机意识”不强,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尝试,就被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这“形似”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讨论不深刻,从而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学习,是一种“神不似”的合作。如此种种,“高效课堂”“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就成了空话。
要克服以上种种问题,切实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小组合作学习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有经验的教师明白,高质量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因此,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深入地进行思辨,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甚至应为给学生合作学习正在进行的激烈讨论让路而修正自己的导学预案。因槿眉ち业奶致坳┤欢止,产生的后果是学生除了扫兴至极而心有不甘外,更甚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教师无意中消退了,这是得不偿失的。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难度要适当
学习内容是确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重要依据。有的内容浅显易懂,如果安排合作学习,学生了然无趣,浪费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不假思索,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无论怎么讨论都无法解决,也就失去合作学习的价值。为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深入钻研教学内容,设计好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采用问题分解的方法,渐进式推进,逐步将其转化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探究出结果的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辨的学习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要适当
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应随合作学习的推进,灵活变换。合作学习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准备一份思维含金量高且有“新颖、活泼、有趣”特色的资料,还要深入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去,以恰当的身份,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遇到参与不积极或合作不默契的学生时,教师应停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将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阐述自己见解的方法教给他们,提醒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中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同时,教师要做到“三多、一机智”(多观察、多倾听、多走动,机智地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进展,只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干预,有效地监控并支持学生合作学习。
三、小学数学的教之“道”
小学数学的教之“道”,应是教师紧紧围绕“生本”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学习中国古典数学专著
中国古典数学专著是我国古代数学家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经过无数次艰辛的摸索、实践和检验而结出的硕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算法、算理内容与数学思维。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等,通过对其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原理和数学推理的悉心学习,可丰富教师的数学知识,提升教师的数学涵养,从中领悟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广博丰富,体悟出数学思维的深奥精微,为课堂教学夯实知识基础。
2.学习中国古典哲学
要管好教学工作,就要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过程,可分为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就有保证。
1、抓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我对备课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首先应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其次要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
2、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在管理上课时,首先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其次我经常性进行巡课或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我对这一环节的管理。
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
三是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及时总结布置批改作业的经验。
4、抓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外施教的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生与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我首先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其次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抓考试和考查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棒;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
(2)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加强学习、真抓实干,获取教学管理发言权
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主任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发言权。
1、教导主任要加强学习。任期内,我先后参加过教师普通话培训,知识的培训,学习能力建设培训,国际化竞争培训,知识产权培训,计算机培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年自费到蚌埠市参加“淮河之春”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年、年年先后两次赴市参加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多次参加市小学数学教研会。经常到县实验小学听“骨干教师”观摩教学,汲取精华,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和学生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她吸引着我不断的去发现,去攀登。
2、教导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我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喜欢听各学科教学的课,听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教导主任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亲自动脑动手,带头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我的教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路》获县三等奖,教学反思、教学案列分别获县二、三等奖,两篇体育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但我从不因此而骄傲,她只会激励我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我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
四、落实制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环境稳定,克服形形的随意性和无政府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我校长期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狠抓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1、重视领导巡课制度。巡课制度是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我每周不定时巡课1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将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作业布置和批改讲求实效
各年级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并进行评改。数学各年级组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一年级组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需要,设计了制作拼图等实践作业;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后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二、开展富有英才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兰校长亲历亲为,2006年以来先后数次为校内教师作讲座,专题有《感悟》、《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世界观》、《再谈人生感悟》、《谈人生观、教育观》等等。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2006年以来学习先后组织老师参*加了省培训院伍冬梅、宋涛老师关于师德师风的讲座,谢立可、邢建军、杨明丽、胡兰滨分别在科组中进行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标》的解读等培训,杨明丽、陈慕贞老师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解读》的讲座,组织教师观看了《忏悔录》、蔡礼旭的《幸福人生》及许宜铭的《生命的灵洞》等主题录像。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今年上半年,我校全体教师参加全省师德师风考试均获优秀成绩。
2、开展“读书节”、“主题教学节”等系列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节”和“英才杯教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游园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才智。“英才杯教学节”活动,在活动中三大科组围绕着自己的主题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每个教研组推荐6位老师上课,上课后教研组结合教师的自我反思,进行专题小结。同时,注意引导教师思考和探索教学与评课过程中的同伴互助与合作
,逐渐打造学习共同体。12月中旬,我们还将承担市教育培训院组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3、开展集体备课和 “一课多上”活动。遵循校本教研“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再反思”往返循环的模式,开展“一课多上”活动,集体备课、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听讲座系列活动
一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讲座则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科研型教师群体初见雏形。
5、开展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为了缩短年轻教师成长周期,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师带徒、同伴互助活动。师徒、同伴之间定期互相听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7、开展校
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活动
《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是我校富有特色的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的一项实验研究。学校设有两间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室,分低、高年级各配有近20套,每套65册左右适合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每班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有语文老师开发指导。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课外阅读知道的策略;提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多书,构建“书香校园”文化,让师生们从真正意义上体验我们的校训——书能让我们一生快乐!
9、开展论文、案例分析、教学故事评比系列活动
论文、案例、教学故事等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于是,学校集二者之功能,举办第五届论文、案例分析、教学故事评比系列活动,成立了语文、数学、综合三大评委组,各评委组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文本审阅、评议的做法,先根据个人标准各自评分,再结出论文所得的平均分,最后根据分数高低评出名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从这届论文等评比可看出:①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课改理念较丰富。大部分论文以课改论题为主,根据课改理念去反思自己教学中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有益尝试,结构严谨,论点鲜明,论述充分,论据充足,行文流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②文体多样,能体现我校教师学习、体验的多样化,除大部分为教学论文外,还有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③与实践结合很紧,说明反思意识和能力增强。大部分论文所举例证,皆是教师们教学实践中案例。④不足
:a、有的论文论点过多,论述空泛。b、论文格式有待进一步完善。c、有的论文选题陈旧。d、有的论文有感而发,但感触不多,篇幅不够,陈述不清。
10、学科竞赛系列活动
按计划,今年上半年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五届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三大组对本届赛事高度重视,从计划到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做了周密的部署;从组织指导到组织竞赛,做了大量工作;从命题到组织评卷、评比,做了无偿的贡献,为学生施展个性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挥学习导向功能提供了平台。
本学年,除校内学科竞赛外,面向校外的学科竞赛还有海口市小学生各类作文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诗朗诵比赛、小学生文艺汇演、“六一”少儿画展等。在这些比赛活动中教导处及相关的教师做了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也都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好成绩。
三、帮扶、支教活动
1、亲临指导、示范带动
在工作繁忙,师资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校依然委派谢立可副校长和三位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海口市大致坡镇高林小学支教,谢校长具体对三位老师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了具体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给高林小学提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同时还亲自为该校全体教师上两节示范课。其他三位老师除了在该校正常的担任教学之外,几乎每月都为该校全体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观摩课,符娴、陈毓洁两位老师还在大致坡镇中心小学为该镇教师各上了一节观摩课,把新课改的一些新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高林小学和当地的同行,受到了当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2、教研资源优势共享
我校教研组是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该校每学期还有计划选派1名教师到该校与我校省级骨干教师跟班学习一个月,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到本学期为止已有4位高林小学老师到我校跟班学习。
四、研训成效
1、教师技能稳步提升
2、科研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开展科研培训,目前,我校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何梨香老师参与海南师范学院初教系的“新课堂实施中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已结题,我校的实验工作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
2008年承接的中央教科所“十五”国家重点德育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也在实验研究中,将于明年7月份结题,。最近,我们又申报了三个课题,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已通过省级审评,报送国家课题组审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也通过了市级审批。
面对我校取得的点滴成绩,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仍清醒地知道我们还需要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努力。我们坚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升全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立足本校实际,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走出有英才特色的教学之路!
2011年的思考与展望
2011年,我校将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紧抓实五项工作。
1、教学教研工作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和专
题研讨活动。
2、开发具有英才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着重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和国学文化课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师生中大力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好人”的读书活动。
4、上半年办好第三届“读书节”,第五届英才杯“教学节”;下半年办好第二届“童话节”,努力大造英才的品牌。
5、着重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对各校的课程表进行检查,是否开足开全及安排是否合理。确保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足课时,特别是开好实验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创建条件开好地方课与学校课程,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2、继续做好教材培训与各科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乡镇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学校要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综合规划,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一是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继续抓好小学教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学习研究活动;二是在各校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各科要组织全乡性教研活动至少二次以上;组织教师各类比赛评选活动。
深化课堂改革,深入课堂听课,组织讲课比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配合县教研室的活动,与学校通力合作,集中骨干力量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性、实效性、高效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一是在全面推广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3-5-x教学策略、“学案导学”策略,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二是各学段、各学科潜心研究研究课、示范课的各个环节,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三种课型教学效率再提高。三是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课堂展示月活动,在各校制定计划、自行组织的基础上,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协助老师提升授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四是认真组织各科教研活动,协助各校业务教干从研究教材,落实策略、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等每一环节进行督促检查,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推进科学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
教研室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公共邮箱是longjiaquanjys@163.com ,密码:20092009),各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个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导相结合,每周都制定出切实、高效的校本教研计划,每月都要进行教研总结,并分别于每周一和每月底发送至教研室公共邮箱。
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抽考)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各校教师的单元检测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利用效果,在期中考试时对某一个年级进行抽考,全面掌握本乡镇的教学质量情况。
3、落实好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落实龙家圈乡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及龙家圈乡学校考核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过程性的检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
4、教研下沉,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发挥其作用。
各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培养教学骨干。在全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影响的名师队伍。
5、继续大力推行蓓蕾读书工程。
各校在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时,必须将蓓蕾读书工程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详细、细致的制定好师生读书计划,并遵照执行。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
1、抓好制度落实。教研室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总结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教学教研工作的好做法,虚心听取学校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调动全体教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研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动全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个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个人建立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注,每人在所包扶学校确立一个教学实践班级,认真备好课,每周到实践班级授课一节以上,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并推广富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全面提高包扶学校教师及全乡本学科教师的授课水平。
3、以课题带动教研。教研室人人有县级以上课题,各学校校校有乡级以上课题。
4、争创星级教研室。根据临沂市乡镇教研室评定标准,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完善教研室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教研活动管理制度,促进我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争创临沂市先进教研室。
5、建立健全各类业务考核档案。加强教研室档案建设,建齐建全各类业务档案。认真落实乡中心校制定的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公正、公平地对全乡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健全全乡教师业务档案。
龙家圈乡中心校教研室
2009年9月
附:
龙家圈乡2009年小学教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部分学科进行教材培训
2、迎接县市小学教学调研
共2页,当前第1页1
3、参加县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课堂教学展示
4、组织参加县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评比
5、参加全县部分学科召开的教研员会议
6、参加全县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
7、全乡小学英语教师限时、现场书写教案比赛。
8、全乡各科集体备课
9、组织全乡小学生“庆祖国六十华诞”系列活动(手抄报、作文、书法、朗诵)
10、教学综合视导
十月
1、参加全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
2.举行全乡数学研讨会。
3、组织全乡兄弟单位课堂教学互帮互学联谊活动。
4、参加市级英语优质课评比。
5、参加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6、参加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6、教学综合视导
十一月
1、组织开展各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
1、组织参加全县小学生写字、作文大赛。
2、组织参加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调查报告评比。
4、迎接全县教学工作评估。
5、各科教学反思评比。
5、教学综合视导。
十二月
1、迎接全市小学教学工作评估。
2、2009年教研工作总结。
李勤,女,小学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丹凤街小学教师、中山路小学副教导主任、同仁小学教科室主任,现任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学研究处副主任。全国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和谐教育名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从教19年来,秉承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课堂教学轻松自如、特色鲜明,多次参加江苏省、南京市优质课评比活动,多次获得一等奖。有30多节课堂教学及讲座被中央电教馆、江苏省电教馆、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有数篇论文、课例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发表。
小时候,我经常会重复做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讲台上,拿着教鞭给小朋友们上课。就这样,儿时的梦伴随着我成长。长大了,我成为了一名教师,而儿时的梦,还在延续。
梦中有泪
1993年我加入了教师的行列,当时的我,根本没想过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只觉得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就心满意足了。走上三尺讲台,上了几天数学课,方才发现在南京晓庄学院三年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我常常为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新知而发愁。工作头一年,我就遇上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到校视导。我深知视导的重要性,所以特意用心背熟了教参书上的教案,按部就班地上完了40分钟。心中暗乐:按照教参上的课肯定差不了。谁知当时的区数学教研员刘红老师当着校长的面,严肃地对我说:“课堂上,眼中没学生,自说自话,这样教下去,学生根本学不会,哪像是在上数学课?”那一夜,我的梦是湿的。
梦中有课
刚工作的我犹如蹒跚学步的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值得庆幸的是,正是拥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我慢慢悟出了上课的门道。在1993年到1996年3年中,我多次参加区新教师、数学骨干教师的学习培训。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一有公开课活动,我都会想尽办法去听、去学,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回来后就尝试像他们那样进行教学,看看是否适合,并不断进行调整。对有很深造诣的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课例或讲座,我尤其视若珍宝,如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黄爱华、吴正宪、孙丽谷、阎勤等老师,他们的课有的沉稳老练,有的诙谐幽默,有的精辟深刻,有的妙语连珠,令我怦然心动,难以忘怀。当我获知南京市电教馆可以借阅优秀课例录像带时,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借阅了大量的教学录像带回家观摩学习,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模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磨炼,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基本样式:讲台形象——亲切,镇定,自信,神采奕奕;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简洁,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这些基本样式是我教学成长的基础。在梦里,我看到了自己上课的身影。
梦中有思
1997年南京市玄武区“青春杯”赛课是我获得的第一次机遇,促使我的教学有了质的飞跃。那时,我天天都很晚才离开学校,多次试教磨课,校长、书记亲自把关,听我一遍遍说课。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里,我越来越会上课了,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显著提高。不负众望,那次赛课我获得了一等奖,这不仅让我获得了自信,而且激发了我努力前行的决心。1998年参加南京市优质课竞赛,我得到了区数学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大家一起分析、研究教材,从我的个人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修改调整教案,一遍一遍地说课、模拟教学。正因为有这些有经验的老师、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我的教学越来越有特色了。赛课那天,我与学生很有默契,课上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因而获得了赛课一等奖。2001年有幸参加了省现代小学数学赛课,我的教学再次得到肯定,获得一等奖。2007年我参加南京市赛课,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江苏省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欣喜之余,为准备江苏省赛课而忙碌时,我却陷入了迷茫。那时,每一次试教,都会有特级教师如阎勤、魏洁、王凌等参与听课、评课,他们对我的教学环节和细节处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可每次修改后再上还是不尽如人意,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去淮安参赛前最后一次试教时,区教研员徐宁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课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同的人听你的课会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些意见你可以参考,但不能没有自己的思考。”一席话,点醒了我:好课是有魂的,这个魂就是上课教师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思考。在去淮安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在《24时记时法》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究竟需要学什么?《24时记时法》我的教学主张是什么?上课的前一晚,陪同的市、区教研员与我一起过课,我详细叙述了自己对课堂教学每个细节的处理和思考,在多次研讨、商榷、争辩、调整中时针指向了12点。回到房间,我再次将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梳理。那晚,梦里只有我的思考。这节带有大家和我自己的思考的课,不仅让我获得了江苏省赛课一等奖,而且还使我对“好课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梦中有笑
1999年,我参与现代小学数学教材的试点工作。从一年级开始,执教两个班级,一个班使用苏教版教材,一个班使用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教学的难易等很多方面差异很大。我利用假期提前进行备课,研究两本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但从中我收获了思考研究的乐趣和惊喜。在比较和反思中,我提升了理解和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和应变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数学素养。从1999年至2001年,我以两本教材的教学试点为契机,上了50多节公开课,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和反思文章,并在区里多次就两本教材的分析与教学研究向老师们做经验介绍。2001年全国课程改革拉开序幕,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进入试用阶段,我不仅参与了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教师课件设计和学生学件设计,还积极要求参加新教材的实验工作。我深知这份工作的艰辛,因为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要比其他教师先行1年使用国标本教材,并要在教材实验中不断积累得与失,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思考与专家、老师们交流、分享。怀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连续6年的教材实验中,我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参加全国、省教材培训活动,认真聆听专家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认真学习全国各地对教材实验的汇报和课例展示,根据任教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特点努力在课堂中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现教材的精髓。6年间,我撰写了几十篇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被收录在《教师备课手册》中,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正是有了这样的实验体验,才让我对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教材的把握与再创造也有了独树一帜的认识和见解,在教学中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2007年暑假,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我承担了一年级数学部分课例的拍摄工作。拍摄工作全面启动之前,需要先送审样片,审核通过方可开始。省教研室王林老师出于对我的信任,拍摄我的一节课作为样片送审。样片拍摄工作在南京市江宁区电教中心进行,省教研室王林老师、南京市教研室朱宇辉老师全程陪同。从上午8点开始一直忙碌到晚上7点,我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但偷偷看到王老师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知道样片得到了他的认可。三天后,传来消息,样片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一致认可,拍摄工作可以全面启动。那一晚,我的梦是甜的。
梦中有爱
一名教师,当他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虽然在从教的开始5年里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基本样式,但我并没有体现自己独有的教学特点,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自2001年起我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听了数场有分量的学者、专家的高质量的讲座和报告,与全省骨干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2002年参加玄武区教科研骨干签约班,在区教科所原副所长黎鹤龄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位名教师,必须要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我认真学习了区教科所提供的《教学风格论》一书,明确了教学风格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明晰了该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两年的培训中,我不断总结、思考自己的教学,并对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特点之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的创造性。能对教材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适合学生的知识框架。
特点之二: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的难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能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
特点之三:教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引进课堂。在1997年“青春杯”赛课时,我就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受到一致好评。
特点之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语言简约、明了、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点之五:了解学生,与学生零距离。对学生的心理能正确分析、把握,对学生有爱心,很容易博得学生的喜欢,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我把对自己教学特点的总结和想法向黎所长汇报,得到了黎所长的肯定和赞许,并决定专门就我的教学风格召开一次研讨会。研讨会参会者不仅有其他学校的科研骨干,还有我任教学校的校长、部分教师、任教的学生和家长,大家就我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析、评价、汇总。大家觉得目前我的教学处在独立性教学向创造性教学的过渡阶段,能摆脱模仿的束缚,较好地独立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驾驭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调控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及特点,教学措施富有针对性;能够将别人成功的经验通过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学上主观追求与独立意识比较鲜明,开始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在交流中,我也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我不会满足于常规性独立教学,将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场研讨会气氛相当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根据我的综合条件和风格的外在表现,将我的教学风格最终定位在“活泼型”,主要特征为活、情、趣。“活”是指内容活、教法活、形式活、学生活;“情”是指教学有激情、师生有感情、生生有真情;“趣”是指学生有兴趣、过程有乐趣、应用有奇趣。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名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也为我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奠定了基石。
一、课题的选题
对于基层学校和教师而言,开展教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经验,探寻经验背后的教育原理,以便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
教科研课题从内容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类,二是教学类。两大类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教育类课题可以分为学校发展类、学生发展类、教师发展类等;教学类,主要包括课程建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1.选题要有价值、可行、新颖
(1)有价值。有价值,即看是否有用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研究的必要。如,小学生作文互批自改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问题链导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实践研究、学校体验式德育活动的案例研究、在语言实践中体验情感的阅读教学研究、以道德银行培养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实践研究等,就有研究的价值。而小学生扫地习惯的养成研究、语文教学中背景资料出示时机把握的研究、小学数学试卷评讲课的实践研究、学生订正使用橡皮与胶带纸的比较研究等,只能作为微型课题,其研究周期过短,一般不需要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立项,申报了,批准立项的可能性也不大。
(2)可行。可行,即遵循量力原则,学校或教师有能力做。如,建构“三味”校园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小学尚美理想课堂的实践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教学有机衔接的实践研究等,是贴近学校实际的有意义的课题,学校是有能力做的。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儿童观、学习观的研究,营养与儿童身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小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教师课程能力的建构研究等,这些课题因其理论性较强,很宏观,基层学校及教师研究就很有困难。
(3)新颖。新颖,即有新意,与别人研究的项目有所区别,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下列课题就不够新颖: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小学生分层教学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矫治策略的研究、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研究,先学后教的实践研究、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而下列课题就较为新颖:区域民间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语文读写交互作用的实践研究、“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文化视野下言语实践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构建“儿童本位”课堂的实践研究,农村小学晨间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2.将大众化课题变成有特色的课题
学校和教师申报课题,“撞车”现象较为常见。大家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好现象,但相同的课题一般只能批给一个单位,这就无法满足大家都想拥有自己课题的需要。因此,申报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特色。
(1)选取独特的视角。如,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大众化的,特色并不鲜明。可以变为:社会即学校理念下“发生式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其独特之处就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再如,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可以变为:“幸福每一个”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这样,就突出了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某个方面,课题组也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2)突出某种教育教学理念。如,农村初中人格塑造的实践研究,就是较为泛化的课题,可以变为:农村初中“超我”人格的实践研究。这就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三重境界”理念下的研究。再如,润文化主题教育实践研究,可以变为:润体,润智,润心:无痕教育的校本实践。一方面抓住了校园文化的影响是不留痕迹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润文化有了实在的支撑。
(3)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研究。如,信息技术刚刚在教学中应用的时候,学校可以申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就可以申报: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精教活学”的实践研究。再如,快乐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变为:王艮“乐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这就具有了地域背景,因为王艮是姜堰历史文化名人,在现代研究“乐学”,就具有特殊意义。
3.关注当前热点话题
(1)校园文化。如,泰州大浦小学:把最美好的世界献给孩子―――智慧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南京成贤街小学:儿童文化视野下立贤教育的校本研究。这些都已立项成为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课堂观察。如,基于“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基于生成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观察、基于“疑”为支点的课堂教学观察等。
(3)个性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如,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儿童自由创作中想象力的开发研究、用童话创造幸福教育―――普通小学童话教育的校本研究、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导航”新学习方式研究、“情理语文”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智趣课堂”实践与研究等。
这些课题着力于个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存在。围绕个性化解决这样的问题所形成的课题就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
(4)德育方式的改变。如,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实践研究、以“关键事件”促成儿童积极情感觉醒的德育实践研究、当代小学生平民人格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些课题都是努力改变当前教育说教式、形式化的问题。
二、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最忌含混不清。如,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绿色课堂”与“有效教学”一般不要出现在同一题目中,因为两者概念有交叉。下面是该课题的变化过程:绿色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小学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主动发展课堂的实践研究小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让学”: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一般包含这样的要素:学段或学校性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如,农村小学新童谣文化实践的研究。
课题名称也可以有变化。如,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简中求道:高中数学教育思想的研究;结构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化学意义理解的实践研究;农耕方式:追求教育本真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中一定要包含关键词,即核心概念。没有核心概念的课题,肯定不是好课题。此外,课题题目不等于论文题目。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这就是论文题目,而不是课题名称。
三、如何高质量地填写好申报书
申报书中相对重要的栏目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研究预期成果等。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的界定很重要,它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面以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为例来谈。
在申报书上是这样填写的: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以能为中心
以能为中心,即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终身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丰富的平台和机会。课题中“教学”,并非专指课堂教学,还包括一切校内外的教学活动。
概念中的“潜能”,即以往遗留、沉淀、储备的能力或能量,人的潜能在激活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性作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具体活动,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明晰、丰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研究中,我们觉得申报书中对“能力”的界定并不清晰,没有弄清其本质。通过学习《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文化转型的研究》(杨九俊主编),我们对“能力”的概念界定逐步明晰了:
(1)“能力”是用来描述个体特征的概念。(2)“能力”总是与问题解决、任务完成、活动效果联系在一起的。(3)当我们使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泛化的,而是特指的。(4)如果要使个体在多种活动中都表现优异,那么,就要发展他的多种能力。(5)“能力”是一种假定的“结构”,构成这个结构的东西是一些“因素”。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提高“能力”,应当有两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改善“因素”,第二是优化调整“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能力”概念总是与特定任务的完成相关,本质上是一种假定的“结构”,但是这种假定结构的构成“因素”却是实存的,“能力”指称相关诸“因素”的特定关系。
2.研究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的阐述要简洁。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是这样阐述的:
研究目标:
努力改变当前“以师为中心”“以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行为,探寻“以能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及操作策略,深入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研究内容:(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论研究。(2)“以能为中心”的各科课堂教学方法、操作策略及评价研究。当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何“以能为中心”设计教学预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地实施预案,是本课题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探求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并努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各科主题作业实践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研究。“以能为中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且应该在学科课外作业及实践活动中体现。如何改变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为主的现状,具有研究的实际价值。(4)小学各科各学段认知能力培养序列及相应策略研究。
梳理出小学各科各学段能力培养的序列及目标要求,形成相应的培养策略。
研究重点为第2、4两条。
子课题的确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现状的调查与文献方面的研究。二是操作方法及策略的研究。三是评价的研究。四是案例的研究。
3.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最好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一般与子课题联系起来。如,“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都是论文)为:(1)“以能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及理性思考。(2)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3)“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评价策略。(4)“以能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及实践活动实施策略。(5)论“以能为中心”的小学教学方法。
最终研究成果为:结题报告;研究论文集;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