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划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4 15:22: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划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划管理论文

第1篇

本系统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支持多用户在局域网中对数据库进行处理、查询操作。系统前台开发工具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6.5,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是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其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可以在Win-dows2000及以上的任何操作系统版本下运行。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公司研制的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库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用CASE工具PowerDesigner来建立处理分析模型,并进行概念模型设计,绘制E-R图(实体—联系图),并由E—R图生成物理库结构。主要关系的模式设计如下:课程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归口学院)教学计划(班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学期开课(学期、班级、课程代码、任课老师)其中教学计划表与课程库中有许多属性相同,是因为计划表中课程来源于课程库,但在各班级制定实施性计划时可以做进一步调整。

2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确定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三部分:①课程管理②教学计划管理③开课处理

2.1课程表管理

这是各专业开设课程的集合,主要用于生成各班级计划时选择课程。按不同的层次分别显示,分为全日制三年制、五年制、国开本科、国开专科、江开本科、江开专科等。

2.2教学计划管理

按班级制定的教学计划,一般在新班组班后完成,建好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要修改计划,随着每学期的开课安排,可以查看计划的执行情况,显示每门课具体的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平均成绩等信息。系统用不同颜色显示计划中的课程是否已开设:黑色表示已开,兰色表示当前学期正在开设,红色表示还未开设,标志明显,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开课程。课程名称的“COLOR”属性表达式设置为:if(cc=1,rgb(0,0,255),if(pcjbjkc_xq>'00',0,rgb(255,0,0)))其中“cc=1”表示是当前学期开设课程。①课程维护对班级开设的课程进行维护。初始课程信息一般来自于课程库,然后可以对课程的信息进行修改。②计划复制各专业当第一次制定了一个班的计划后,其他各班一般与前面的班级类似,所以只要从某个已有计划的班级中复制、修改计划就可以生成下一个班级计划了。

2.3开课处理

为安排每班级课表,每学期要对各班级进行开课处理,一般根据班级教学计划可确定该班级本学期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并且安排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在课务安排模块中实现)。①自动开课在班级的教学计划中每门课程都有计划开设学期,系统需要计算出该班级当前已处于第几学期,再从计划中把该学期应开设的课程一次性记录到开课表中。②手动选课在班级实际开课时,有时会遇到对需要计划中课程的开课学期作提前或推迟处理,特别是开放课程,因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师资的情况,对实际执行计划的调整情况可能较多,这时可以通过从计划中进行手动选课或删课处理。

3设计总结

第2篇

首先,明确了省公司物资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责任分工。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最难的是计划与技术规范书的准确性。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相关技术要求的准确性必须也只能由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物资部门则需从物资的角度,提供申报与审查规则,指导申报。在全省工作会议上,总经理亲自提出“物资计划和技术规范书准确性就是专业部门的责任”。各专业管理部门重视物资需求计划和技术规范书申报工作,积极配合。其次,明确了物资需求单位是物资需求计划的责任主体。省公司对口专业管理部门强化计划申报人员责任意识,将同业对标考核压力传递给项目单位和设计院,层层担责任,人人有压力,从源头做起,提高了计划和技术规范书申报的准确性。

2严格执行三级预审制度

我省物资需求计划预审分为物资需求单位、省物资公司和省公司三级预审。物资需求单位的需求部门根据设计院的设计成果,在ERP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导出《物资需求计划审核表》,报本单位预审会集中审核。物资需求单位预审包括ERP计划审核和技术规范书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本单位分管物资的领导在《物资需求计划审核表》上签字确认,报省公司对口专业管理部门审核。省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签字确认后,将审核表返还给物资需求单位专业管理部门。需求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再将审核表报本单位物资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通过ERP系统报省物资公司计划部审核。省物资公司计划部专责对ERP计划和技术规范书进行审核。计划部在技术规范书审核阶段,部门四名员工分成两组,两人一组,一组审核线路材料技术规范书,一组审核变电设备技术规范书。若时间允许,还要进行交叉审核。审核通过后报省公司物资部计划合同处。计划合同处将计划转给招标采购处,由招标采购处委托招标机构聘请专家,组织省公司需求计划及招标文件审核会。省公司审核会期间,省公司物资部计划合同处、省物资公司计划部配合开展工作。对于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各物资需求单位会同设计院进行远程修改。垂直的三个层面的预审解决了技术规范书绝大多数的技术问题。

3上报国网公司前严把关

省公司审核会结束后,省物资公司计划部重新介入审核,针对技术规范书模版选用错误、表格填写不完整和不规范、前后参数不一致等情况重新审查,彻底解决ERP计划和ECP技术规范书的问题。在这一阶段,物资计划管理人员要与省公司专业管理部门、需求单位专业管理部门、设计院、需求单位的物资公司计划专责进行沟通,对不符合要求的计划或技术规范书进行最后的修改或退回不招。

4高度重视国网需求计划及招标文件审核会

由省物资公司计划部主任带队,计划部专责分两组参加国网线路材料、变电设备需求计划及招标文件审核会。在国网审核会期间,针对国网专家提出的意见,计划部人员立刻联系项目单位和设计院进行修改。设计人员有时存在一些疑问和顾虑。针对这些疑问,计划部人员反复和专家沟通,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确认,直到专家满意,设计院认可。既要保证我省物资需求计划和招标文件通过审核,又要竭尽全力保证同业对标指标。

5总结与考核并举

每批计划上报结束后,省公司物资计划部进行全面总结,理解消化国网新精神。对全省各单位进行考核,在时间轴上按初审、省审核会、国网审核会,将出现的问题分门归类,制作考核表,排名次,撰写分析报告,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全省。做到出现过的问题绝不出现第二次。

6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

每次召开省招标文件审核会,省物资公司计划部要将上批国网审核会中出现的问题、从国网带回来的会议精神、本批初审意见和最新审核要点给专家进行集中讲解。为了提高我省专家的审核水平,分批带领我省学习能力强的专家去国网审核会学习、锻炼。侧重培养年轻后备专家,促进各专业的均衡发展。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专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且向国网推荐我省骨干专家成为国网审核专家。

7注重计划从业人员的培训

在每批次计划上报前,对计划申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宣讲审核要点的变化,通过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宣贯培训,提升了采购技术文件的规范性,保证了采购标准应用执行率。地市公司物资计划专责是计划审核的第一把关人,因此安排他们轮流参加省招标文件审核会。省物资公司计划部邀请工程技术人员给计划部员工进行电力专业知识培训,派计划专责参加省公司举办的智能电网与继电保护培训班。计划管理人员不仅要物资业务过硬,还需要熟练掌握电力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目前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

8重点帮扶

地市公司有时更换物资计划专责,让兄弟单位有经验的计划专责和新人结对子,帮助其尽快适应计划工作。对于连续考核排名垫底的地市公司,其物资计划专责要到省物资公司计划部学习,查找计划和技术规范准确率低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

9结束语

第3篇

1.固定资产管理是计划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量的加大,我国电力企业快速成长,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想要保障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水电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计划管理。计划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固定资产管理,是水电厂计划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防止水电厂固定资产流失,提高水电厂管理水平,提高水电厂固定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水电厂计划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电厂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总结经验、改革方法,强化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为水电厂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水电厂生产力和生存能力。2.固定资产管理是强化水电厂管理的必要手段。水电厂是典型的固定资产密集型企业,不仅资金密集,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更加密集。但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水电厂管理上都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一些领导认为设备属于大宗物品,不会轻易损坏或丢失所以无需管理,这种思维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导致了水电厂管理中出现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管理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出现了不该购置的重复购置,急需购置的却缺少资金等现象。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在水电厂计划管理中的地位是提升水电厂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价值,实现固定资产利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3.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管理责任的关键。不论是水电厂还是一般企业,在发展中、管理中都涉及到了许多的责任问题,如果问责不明,无法明确管理责任,在出现问题时便会出现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现象。明确管理责任至关重要,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管理责任的关键。水电厂设备购置、使用、报废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众多部门及实物管理与核算问题多方面问题,固定资产管理是明确涉及部门及员工责任分工的重要手段,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实现管理责任的层层落实,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种类更加繁多,存放地点更加分散,管理部门众多。这一特征导致了水电厂固定资产账实不清现象的出现,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较为普遍的突出问题。导致电力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标准不一致、固定资产相关费用支出标准不明确两方面原因。由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每种的管理标准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生产部门与财务部分看待固定资产的角度不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发生。2.管理手段及方式落后。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发展中,依然采用传统人工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根本无法很好的发挥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并且传统人工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数据不易保存、易丢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缺少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缺乏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注重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日益发展,传统人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求。

三、强化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解决水电厂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问题,是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首要任务。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是解决账目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主要途径,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可将固定资产按类别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利用统一的管理目标,提高水电厂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为水电厂经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加强信息化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如今全世界都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水电厂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中生存下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建设,利于信息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现实无纸化办公,使水电厂的固定资产管理更高效、更快捷、更实时、更精准。

四、结语

第4篇

1.1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层对计划管理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新建发电企业由于营利空间较大,管理层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更多是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在资源配置时显得过于“大手大脚”,成本因素常常被忽略,没有精打细算观念。二是部门领导对部门的计划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门的计划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而做的工作,不能真正用来指导部门开展工作。三是计划项目的实施,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审批流程。

1.2公司目标传递不到位

公司目标不能得到有效传递,最多只能传递到部门;部门对公司的目标不能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进行有效细分;部门不能把目标有效传递到班组和个人。部门制定计划时,未能有效针对公司的目标和重点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安排布置到人,各岗位基本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日常工作,对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不能有所侧重。职能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全年工作目标之间的沟通,使得上下左右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够顺畅。

1.3计划编制整体质量不高

公司在编制各年度工作计划时,流于形式,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年度专项计划的编制,随意性、简单抄袭、审查不到位;月度计划编制不系统,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部门计划和员工岗位计划不能有效衔接;计划编制格式不规范,目标不具体。

1.4计划缺少全过程的动态

管理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计划工作常常出现有头无尾的现象,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2新建发电企业建立完整计划管理体系的对策

2.1提高计划管理意识

首先必须提高管理层的计划管理理念,作为最为基础的管理工作,计划为龙头的管理理念必须建立起来。要通过制度的建立、优化和落实来保证计划管理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计划管理理念,通过绩效的导向建立计划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计划管理就是要求企业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阶段与环节的活动,都必须服从于企业的目标与要求。计划管理是以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管理为特征的,即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都参加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及其计划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并且都能纳入企业统一计划的轨道。计划管理的具体实现必须通过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计划管理系统化来进行。

2.2要实现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必须要建立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为基础的计划管理体系

(1)公司年度综合计划;(2)部门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计划;(3)岗位年度工作计划;(4)专项工作计划;(5)部门月度工作计划;(6)岗位月度工作计划。这一计划管理体系的完善,将可以做到计划管理所希望的:逐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公司的目标也基本上能达到有效传递。

2.3实现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

2.3.1部门对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公司目标的有效传递,部门是关键。部门一是要围绕公司的年度目标、重点工作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状的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制定部门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计划,细化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二是要根据年前制定的各专项工作计划(如:检修计划、技改、反措、安措、培训等),根据时间次序的安排,进行详细分解,落实到具体时间节点和岗位上;三是要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去年部门工作情况制定部门本年度需要改进的主要工作。

2.3.2岗位对部门目标的有效传递个人要根据部门的全年主要工作任务计划编制岗位的全年主要工作任务计划。岗位全年工作计划最好由两部门组成:一是日常固定的工作任务;二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2.3.3月度计划对全年工作目标的有效传递年度计划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月度计划上,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提交责任范围的月度计划工作,由公司计划职能部门统筹后形成公司的月度计划;在落实公司的月度计划项目时,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落实到各岗位。

2.3.4平行岗位之间的“目标”传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目标的传递也可以说是任务的传递,包括平行岗位之间工作任务的互相传递和要求。例如年度招投标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就需要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目标任务传递:(1)全年各项工作计划(如:大小修项目、技改、特殊项目)确定后,全年的招投标计划就要根据前述的计划进行编排;根据招投标制度(如项目费用大小)的要求,项目实施部门应提交本年度需招投标的项目清单传递给经营部;(2)经营部根据招投标项目编制全年的招投标计划,明确配合部门需提供的资料的时间节点,计划形成后传递各部门;(3)各相关部门和岗位根据该计划有次序开展工作,各施其责,从而实现部门之产、岗位之间的目标传递。

2.4实现计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计划管理必需是个动态的管理,计划的制定下达、执行、检查、反馈,要有个全过程的跟踪直到闭环。

2.4.1计划执行的监督

计划一旦制定,就一定要执行,体现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计划职能部门可用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1)加强对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编制的监督:各年度专项计划一定要分解到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中,通俗讲,就是说各专项工作计划的某一项任务,一定能在部门的某一个月度工作计划中能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监督这些专项计划有没有得到落实;(2)加强对专项计划项目执行的监督:对于一些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的计划项目,要有部门和公司分管领导的批准手续。

2.4.2计划编制、审批监督

计划制定阶段要严谨、客观、实际,而不是为了应付而随便定的计划。计划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的编制、审批环节的监督,督促各职能部门在计划编制阶段严加管理、在计划审批环节严格控制。

2.4.3计划完成情况的监督

加强对部门月度工作和专项计划完成情况汇报的监督。部门的月度计划要严格执行,每月都需要详细汇报月度计划项目的完成情况,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要根据制定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同时,要建立专项计划的定期汇报体系,做到每季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定期梳理专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要加强计划项目完成质量的监督,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部门仍至分管领导对计划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监督。

2.5规范计划编制流程、提高计划编制水平

2.5.1完善专项计划的相关制度

各职能部门要通过各专项计划管理制度的完善,从定义上明确计划的内容和性质,明确计划编制的程序、内容、时间节点等要求。例如技术改造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每年年中就开始准备明年技改的编制工作,规定了技改计划应如何编制,明确技改项目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了技改项目的审批流程等等。有些新企业,由于概念的模糊,计划编制时往往把一些日常工作列入到年度计划中,不能突出重点,因此,要通过专项的管理制度,明确应编入计划的内容,使得计划简明扼要、更具体、有可操作性。

2.5.2要加强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作为专项计划编写的依据

计划编制的几个阶段中(确定目标、认清现状、研究过去、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确定方案),认清现状和研究过去,都需要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计划的编写,是对未来的预判,所以必然需要在总结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估算,才能使计划趋于合理、准确。计划编写的数据,来源于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计划的编写要注重平时工作的积累,年度计划的编制准备工作,不是短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也不是纯粹拍拍脑袋就可以想清楚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记录下来。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把一些一时不能根本解决的缺陷记录下来,作为下一年度设备维护计划的一部分;要把往年发现的一些对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存在着隐患而一时又不能整改的记录下来,作为制定安措或者反事故措施计划内容;要统计一年来备品备件的消耗情况,作为每年的零星采购计划、备件采购计划的参考;要把每一年氮气、CO2、氢气、水、滑油等大宗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比较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作为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的依据;要把平时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想法记录下来,进行思考研究,作为明年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

2.5.3部门月度计划的编写

月度工作计划,一定要有效传递、分解、执行全年的工作任务的作用。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应突出公司的工作重点,例如比较重大工作、需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较重要的专项工作(如技改项目)等等。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应能指导部门的月度工作,实现部门月度工作目标。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与公司的总体计划、部门间的工作计划、部门各岗位个人计划有机结合。月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统一规范要求,计划的基本要素要具备,计划的内容应简单扼要,目标详细具体,责任部门要分清,完成时间要明确。

3结论

第5篇

1)项目统筹计划目的是建立项目的总体时间框架,在合同签订前

要根据以往经验编制主计划(属于统筹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作为合同计划。但由于缺乏足够时间和资料进行仔细研究,该计划可能有不合理处,应该说,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这种不合理是允许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资料逐步丰富后,工程步入正常施工轨道前,没有及时编制项目总体统筹控制计划,或者囿于主计划一成不变,不进行合理调整。例如A项目(投资2.1亿元的化工项目):在专业工程管理公司介入该项目前,该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已组织人员编制了《项目进度表》,根据其内容,等同于第一级计划中的项目主计划,计划总体时间框架从2003年2月初至2003年12月底投料试车完。但从2003年3月底开始,工程实施就远远偏离了主计划的要求,主计划要求4月中旬主体工程施工单位进场,招投标工作也如期进行,但由于前期设计准备工作不足,图纸未能如期到达,地基处理工作考虑不周,拖延了工期等原因,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实际进场时间是2003年8月上旬,拖后了4个月。

2)编制统筹网络计划,调整主计划时

中交时间往往受限,使统筹计划不尽合理,而执行计划被动地受不合理的统筹计划限制编制,没有发挥承上启下的中间计划的作用,只是盲目服从第一级计划,因而成了空头计划、应付计划,实际操作不可行。例如A项目:工程管理公司到位后立即组织编制总体统筹网络计划。由于业主出于市场考虑,将中交时间限制在2004年3月28日前,给计划编制造成困难,在一些工作明显滞后,不可能按计划完成的情况下,也被迫生硬地安排了,高压配电柜3月初才能到货,却要求3月底中交,而正常情况下高压配电柜至少应在中交前3个月开始安装。可以想见,这样编出的计划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又成为了墙上的摆设,下一级执行计划即使按此进行安排,也是流于形式,难以执行下去。

3)统筹计划编制前缺乏与各专业的沟通协调

往往受编制时间、资料、经验水平等限制,简单套用以往经验,实际工作中计划讨论不足,第一版提交后就被搁置一旁,需要磨合的设计、施工、采购各环节不能紧密相扣,造成与实际进一步脱节。

4)统筹计划修改调整机制不够灵活

调整滞后,甚至在工程中、后期不再进行调整,成了虎头蛇尾的计划,实际实施过程变成走一步看一步,前期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统筹工作,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时间。

2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1)在实际工作中,项目主计划与工程实施情况经常有较大出入,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正常的。

为了减少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及便于调整,主计划应尽可能多地留有调整余地,并在设计、施工、采购等各专业人员到位后,立即收集资料,组织编制统筹网络计划,对主计划进行调整。此时计划应尽可能按实际安排,不要违反专业的一般工作逻辑,以便下一步计划有序开展。

2)根据经验和主计划,一般项目工期会确定在一个大致范围内

但因为每项工程都有与别不同之处,即使是同样工艺、规模的装置,有的平面布置不同,有的场地条件不一,建议不要在总体统筹计划未编制前强加长官意志,定下框框,给编制造成困难。应在编制初步完成,提交上级审阅,上级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对压缩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时间提出意见,最终经讨论确定控制目标。目前常出现业主在计划编制前硬性规定工程中交时间的情况,然后统筹计划按此倒排,执行计划再按统筹计划倒排。倒排并非完全不可行,有时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能使各环节想尽办法挖潜力,工作安排得紧凑。但本人认为,至少应先排出第一版统筹计划,打好工作基础,在进行讨论时才按情况调整,提出对中交时间合理的限制要求。这时提出的调整要求往往比较合理,有一定可操作性,可按讨论结果进行合理倒排。工程前期工程管理部门组织设计、施工、采购人员反复讨论磨合,排出第一版统筹。但上级出于及时出效益考虑,在此时提出了苛刻的时间要求,使原来计划面临重大调整,只能按时间点倒排施工统筹。为了达到要求,一些必须的工序被略去了,不仅实际施工很困难,在随后进行供应、设计统筹时,也出现相关点不对应的问题。不实的统筹成了应付领导的计划,对上级造成误导,最终不利于上级对全盘工作的安排。本人认为,总目标确实达不到时,应该据实向上级反映,以便及时作出战略调整。

3)进行统筹计划时应邀请设计、供应、施工方参与讨论,往往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得出合理安排。

对重要控制点要尽可能确定合理时间,使在未来计划调整中不做大的改动。只要主控制点能达到要求,整个项目就很有可能按计划实施完毕。

4)实际实施存在问题时,计划应及时相应调整。

第6篇

备件管理年度计划是以首钢京唐公司年度生产和财务计划为依据编制的备件管理专项计划。它有以下内容构成。1)备件需求计划。备件需求计划反映各作业部中的各个作业区设备一年之内需用的全部备件。它是最基本的计划,是编制其他有关备件计划的依据。2)备件订货计划。备件订货计划是以备件需求计划为依据编制的。3)年修备件计划。年修备件计划是京唐公司每年度公司性停产,进行全流程检修进行编制的备件计划。4)备件资金计划。备件资金计划是顾名思义,它是指反映各类备件需用资金,能够预计在一定的时间内设备维修资金指标变化的计划。

2备件计划的编制

编制备件计划是将备件工作从提出需求到备件落实消耗的全部业务活动,有目的地统筹安排、把备件管理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确保维修和生产。

2.1备件需求计划的编制

目前编制备件需求计划的方法有三种。方法一:以备件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为依据。储备备件数量达不到储备定额要求,且消耗定额中在订货周期内的备件。同时还应包括专项备件如:技改、技措和安措等备件需求计划。方法二:以各作业部和作业区的年修、定修和日修为依据,以备件定额和消耗定额为参考,考虑专项备件,由设备部备件处和检修处、技术处全方位考虑提出。方法三:无完整的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备件工作又多头分散,部分备件编入计划,另一部分则不编入计划,客观上形成了“需要就是计划”的局面。

2.2备件订货计划的编制

根据备件需求计划中的单项数量,减去到库部分,减去合同期货(包括在途的数量),再减去修旧利废部分,得出备件订货总计划数;然后根据不同的渠道制订出分类订货计划,所以备件订货计划是分类计划的汇总。

2.3年修备件计划的编制

编制好年修备件计划,是确保检修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年修备件是我公司专为大修准备的一次性消耗备件,按照储备分类不属正常储备范围,原则上应按计划100%的消耗掉,如果在现场中出现消耗不掉的情况,应从大修专用资金中冲销或专储。

3备件计划的审核、执行和检查

备件计划的审核主要指备件工程师编制出的所有备件计划,都需呈送主管备件的领导进行审核,这是备件计划获得批准,成为生效备件计划的必备手续。

3.1备件计划的执行

备件计划一旦经过各级领导审核、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做到要使所有备件计划得到落实。

3.2备件计划的修订与调整

由于基层备件工程师和点检工程师缺乏对作业区实际情况掌握或设备检修计划的变动等,都会造成备件计划的调整。

3.3备件计划的检查对备件计划还要经常检查其执行情况,对计划本身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然后上报给各单位的备件员,由备件员汇总并审核本单位各区域提供的备件计划和物料主数据。按要求对本单位所需急件备件进行催交,以满足正常生产需求。如果现场工程师所提报计划经审核合格并汇总分类后在系统中发起审批。备件员还要对本单位的备件计划进行成本核算,不能超出设备部所核定的金额标准。最后把计划电子版报给设备部的计划员,并及时对设备部各专业与本单位各专业及领导间的信息进行沟通。在提报采购申请前,各单位区域点检或专业工程师对要提报的备件物料必须做好“四查”(查消耗、查定额、查库存、查在途)工作,不得“宽打窄用”,凡是库存(包括机旁备件)数量大于最低储备数量和有在途备件的物料原则上不允许再报,设备部计划员一经查出,将归属为不合格计划,确实有特殊需要的须书面说明情况,并有主管部长签字确认,同时确认需求时间。

4工作体会

第7篇

除了为企业提供具体发展目标和减少企业风险,计划管理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管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都得到了合理配置,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有了计划的指导也使企业各部门能够更加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简而言之,计划管理使企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安排,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二、供电企业计划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础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供电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第一,计划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比如,在深度上,计划管理只重视整个企业的宏观管理,忽视了对计划细节管理,使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缺乏协作,各自独立,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计划管理的预测性和准确性就大大降低了。第二,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计划管理中,有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他们都非常重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是简单地把综合计划的管理方式运用于单个项目的实施上,而专项计划中的指标很少被融入到综合计划中,从而使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脱节,两者不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计划管理的监督力度有待提高。监督是保证计划管理得到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有些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的时候,主要以企业效益的高低作为参考标准,而不是以计划指标作为标准,不能很好地对计划管理的实施进行评估考核,导致计划管理如同虚设。

三、解决计划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企业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从而使计划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计划管理的重视。鉴于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企业需成立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重大的计划制定需通过委员会审定通过。第二,明确计划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在管理内容上,计划管理涉及数据采集、报表编制和报送、规范操作流程以及完善制度等多个方面,供电企业要依据这些内容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职责上,供电企业要把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分配给各个部门,各部门再分配到班组和个人,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职责,就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整体效益。第三,完善计划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计划管理落实的制度保障。在有些供电企业中,计划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计划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细化计划管理中的各个流程,比如,计划管理中的制定、审核、执行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分工合作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完善的管理机制使计划管理在制度的保障中运行,这样,各个部门的执行力度才会加大,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第8篇

计划本身具有全面性,计划的PDCA循环是统一的。综合计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拓展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真正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二、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做法

一是综合平衡,实现对公司工作的全覆盖。首先完善公司三级计划管理网络,将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总经理工作报告、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形成月度工作计划指导日常工作。其次,召开月度综合计划例会,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分系统、分层次对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对重点工作的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计划有效执行。

二是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首先,以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确定下达各部门、单位关键业绩指标计划,并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确定公司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其次,各部门、单位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并要督导车间建立班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做好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系统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将指标落实岗位和个人。

三是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首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拓展分析思路,更新分析方法,缩短“问题”指标分析周期,以跟踪分析为主;适当延长优势指标分析周期,以趋势分析为主。通过对指标不同侧重点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和实效性,为领导正确判断经营形势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指标分析分层次开展,自下而上,由班组分析开始,到车间、部门,最终到公司。第三,对月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按季度通报,按年度兑现。

四是严格考核,完善并优化计划考评机制。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每一项计划工作,认真开展完成情况的成效分析,修订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会管理办法》、《全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制度保障计划考核的实效性。

三、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

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

一是形成了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项工作均在统一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作用、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控制作用。在电网规划、电网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好了资源配置的综合平衡和优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合理分配人、财、物,提升了企业整体效益。

二是提升了企业整体运作能力。首先,通过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有效融合政工、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计划管理,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其次,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以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平衡、控制、协调、监督职能,用综合计划统揽全局,有效地规范专业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总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强公司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掌控力,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约束力。第四,通过综合计划的执行,建立健全各类指标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第9篇

在当前新的经济形态下,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不同形式所表达的、组织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行动方式等的管理文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能处于盲目或盲动的状态,其各项经营效果必须确保可控。计划、组织、控制,是管理的三项职能,而计划则是管理工作之先,开展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计划,其次才会有后续的组织、控制。计划的重要性渗透于整个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

2计划的作用

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这样才会增强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1计划能确保组织成员围绕组织目标开展工作

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计划制定后,工作目标得以明确,这些目标为组织内的各级成员指明了组织的发展方向,使全体成员的行动均能围绕既定目标来开展[2]。首先,从时间维度上来讲,计划把决策时所确立的各项组织目标及行动方式分解为不同时间段内的具体目标及行动安排;其次,从空间维度上来讲,计划把决策所确立的组织目标及行动方式,分解为组织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成员的分目标及其行动安排。一般来说,组织的管理人员都习惯于专注当前问题,而计划则可以让他们充分考虑未来。除此之外,组织目标也能对其成员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计划明确了组织的奋斗目标,计划的制定也是一个对员工进行动员的过程,通过制定各级计划,鼓励成员为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而奋斗。

2.2计划能使整个组织的经营更为有效

众所周知,计划在管理中具有预见性,同时,它还对管理的执行和控制具有指导性。计划为下属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一个科学而周密的计划,包括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具体步骤计划等等,能有效地避免走弯路;计划包括某一步具体用什么方法,某个问题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精力的浪费,同时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3],使整个组织的经营过程更为有效。

2.3计划便于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控制

计划工作是一项将组织的活动系统化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使整个组织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便于发挥整体优势。计划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的活动更加有序、和谐,可有效避免盲动和各种不协调带来的损失。且计划还有助于用最短时间完成工作,减少停滞和等待的时间,有助于更加地合理使用与控制资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及指标体系也为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控制标准,可用于衡量管理和工作效率。

3计划的层级

组织内有各种各样的计划,而这些计划是分层次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层计划与作业层计划等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研发方向,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新设备、产线的建造等;战术层计划则是立足现有资源,制定所从事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例如产量、品种以及产值和利润等等;作业层计划是指确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安排。从战略层计划到作业层计划,计划期越来越短,计划的时间单位也越来越细,覆盖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小,计划内容也越来越详细,计划中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小[4]。

4计划制定的原则

在计划的制定上必须需遵循SMART原则:

4.1具体原则

计划必须是具体的:大计划要分阶段、分步骤制定,要准确分析执行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等等,制定周密的对策和行动方案。如果计划制定的越周密具体,就越可以减少执行中的沟通成本、各类干扰以及困惑。

4.2可衡量原则

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计划的各阶段目标要可衡量,确保执行者能正确把握,以便掌控工作进度,并检查、跟踪及考核。

4.3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原则

计划必须与组织的目标一致的:计划要有针对性,要与组织要达成的目标保持一致。

4.4可实现的原则

计划必须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操作的,是充分考虑了要完成目标的可行性的,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后统一形成的,如果制定的计划不切实际,不仅浪费组织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引起他们的抱怨,还会影响计划执行,还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员工的抱怨情绪,既达不到目的,还形成恶性循环[5]。

4.5时间限制的原则

计划必须要有时间限制:计划里面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内容,必须规定完成时限,便于节点控制和按照既定进度推进。

5计划的制定

5.1计划管理的阶段

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叫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一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编制、执行、检查和修正改进等四个阶段。计划管理涵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销售、设备、财务、成本、采购等等,计划管理不仅是计划部门的事,所有部门及单位都要配合计划的制定工作,提供相应素材,通过这四个阶段来进行计划管理[6],已完成最终目标。

5.2计划制定的要素

具体可概括为5w2h。what:计划所指的是要完成什么工作,明确工作任务。who:计划要由哪些人去执行,明确工作任务的承担者。when:计划什么时候需执行到什么程度,明确工作任务的进度。where:在什么地方开展工作,明确工作开展地点、区域。why:为什么要执行这样做;明确工作起因、动机;how:怎么开展工作;明确工作方式方法;howmany:完成多少工作;明确工作量。

5.3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滚动式计划是一种计划编制的新方法,编制滚动式计划时,首先将整个计划期分成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后面几个时间段的计划为预测计划。执行计划编制比较具体,预测计划编制比较粗略。每经过一个时间段,就根据执行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组织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预测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原预测计划中的第一个时间段计划顺延变成执行计划。滚动式计划能提高计划的连续性,使计划兼具严肃性和应变性。因为执行计划靠近计划编制时间,执行中变数少,一般能兑现,体现了计划的严肃性。而预测计划允许修改,又体现了计划的应变性。滚动式计划编制,能在第一时间段实施出现偏差时,以后各阶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了计划的可执行性,避免计划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6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变化是绝对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我们的社会政策、经济走势、科学技术和人文观念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各类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变应变,适应各类不同变量。计划工作承担着预测变化并设法消除这种变化对组织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1]。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计划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制定出发生这种变化后所应采取的措施,以便减少变化对组织经营的造成的各类影响,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类混乱,并充分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当然,有些变化是无法预测的,计划时间越远,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所掌握的有关未来的信息有限,另一方面,偶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是,科学的预测工作可以把未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7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是现代生产型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计划:

7.1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品种和进度等。一个具有前瞻性、动态的生产计划,能强化计划的调控能力,增强对销售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协调生产及其他部门的生产组织工作,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能对物料的到货情况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预测,有利于有效控制库存、指导采购工作,使各类物料、产成品、半成品等各类库存降至最低,保障正常生产供应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占用。使企业各类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效能,例如合理安排,确保瓶颈设备能发挥出最大产能。能在生产执行之前就能准确的预测出每道工序的成本,有了这种预测,就可以在生产之前就进行一些成本规划,进而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成本计划,这样就可以跟成本统计进行比较,做到真正的精细成本管理。

7.2采购计划

合格的采购计划一是能预估各类物料的数量、交付日期,防止断料,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二是能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空间浪费;三是能配合生产、销售等计划的顺利执行;四是能配合企业资金运作、周转;五是指导采购作业。7.3生产和采购计划的关系采购计划如果没有依据生产计划制定,计划要求的数量多于生产的实际需求,物料来了就会形成库存积压或者呆滞;如果某一个物料少来了,其他的物料即使来的数量是准确的,还是会形成库存的积压。如果计划到货的时间早于生产的开工时间,也会形成库存积压。因此,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配套制定。生产计划如果进行了调整,采购计划通常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反之,如果采购计划的执行如果出现了偏差,生产计划也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出现脱节。

8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