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化用户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5 11:24: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化用户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化用户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现状,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开拓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二者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用工程自身特.级和优势更好的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图书馆工作的多元化。

1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智力资源的宝库,它蕴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它是人们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所吮吸不尽的科学知识营养源泉。这种独特的物质优势是任何其他场所无法替代的。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图书馆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来图书馆借阅文献的读者,较以往有减少的趋势,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方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图书馆函待在工作手段、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同时,与图书馆硬件条件的改善相比,图书馆工作的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急待增强,开展多元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影响了图书馆既定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和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近年来,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各级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中华古籍善本再造工程等重大文化举措,也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笔者将结合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探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中凸显的优势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紧密结合

2007年5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工作。他还指出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各级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共享工程的推进,抓紧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图书馆为平台,以基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校园网、有线电视网以及基层党员教育的网络为依托,实行统一的服务,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

3推进多元化服务的进程、全面实现多元化服务

笔者认为多元化服务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提供服务的文献载体多元化

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可以向读者和用户提供印刷型文献,也能够提供数字化文献,包括数字化全文文献和知识数据库等。这样,读者既可以获取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特殊需要的知识单元,以满足一般阅读和科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也可以适应读者阅读、查阅各种载体文献的习惯。

从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来分析,人们从印刷型文献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在我们可以预计的将来将广泛地保留。但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和先进的传播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很大的冲击,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来利用数字化文献。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各种载体文献和传播手段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改进,以适应这种环境,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

文献信息的载体和形式内容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发展的、在现代图书馆中,数字化文献、影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期刊的人藏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利用率越来越高。对此,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比如根据UB3469规定,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 OL)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有别于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强调的是数字化资源的制作和合理利用,形式涉 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弥补了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足,除了文献资源数字化,还包括动态文化资源信息,各种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制作,针对不同服务群体可以组织和调整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有更为宽广的资源攫盖面,更具灵活的制作方式。

笔者认为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对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将是极大的补充。

到2005年底,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0万字的电子图书25万册或920多个小时视频节目)。到2007年,河北省分中心资源建设已整合、自建、购买资源l0TB,并建成了燕赵文化名人、河北杂技、河北梆子、红色旅游等一批独具河北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3.2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

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多元化是指要坚持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手段和形式,同时利用网络传播手段进行知识传播。

3.2.1弥补传统服务手段和形式的局限性

图书馆传统的阵地服务手段和形式很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获取文献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对于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局限会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决定因素。

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化文献就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人们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

3.2.2缓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短缺

由于没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县、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存在困难,形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设备落后、资源匾乏,没有能力开展有效的文献服务活动。

文化共享工程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为基层文化传播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文化共享工程通过网络向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室输送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文献,大大地缓解了基层文化设置资金短缺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这与图书馆“任人借阅,不取分文”的“公益性”原则性质是一致的。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近年来开展的特色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快车”驶进社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农民工”活动,参加跨系统的大型国际信息化展会“河北省国际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博览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我的数字生活”网上系列活动等。其他各市县支中心,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也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优秀资源开展了多种惠民活动。

3.3服务内洒多元化: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有关多元文化服务的3个指导性文献:《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87年版和1998年版。这3个文献是作为一种标准发行的,提出如何公正、公平地为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背景的少数读者群体服务是衡量图书馆现行服务是否充分的基础,应该落实在图书馆制定计划、公平地采购文献和提供服务方面,确保促进多元文化的少数读者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3.3.1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在我国充分尊重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平等权利也应体现在文化教育和传播。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曾在2008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上表示,文化部将抓紧规划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农村行政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重点是贫困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将在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角。

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增进团结,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3.3.2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开展多元文化服务的意义,上海图书馆馆一长吴建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开展多元文化服务,不仅能让所有外籍和外来人员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而且能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吸引优秀外籍人才。在服务方面,除了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要为少数群体提供其他服务,如介绍当地情况,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当地语言,上门服务等。

针对群体文化服务方面,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未成年人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尚属空白。如何能将文化关怀的触角延伸更广,更深人,更人性化需要图书馆人在未来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中考虑。

4结论

通过以上对文化共享工程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分析,可见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人文化领域,提高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文化传播和保存载体的转变。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推进,在工程的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是完全可以结合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技术支持、特色资源优势来开展活动。如果将工程的实施成为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抓手,则能够促进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提升各级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这必产生很好的杜会效益。

5思考

5.1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内容和方式勇于创新

5.1.1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网络服务的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展的资源数字化项目:它正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手稿、相片等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赶上、Internet的发展步伐。美国国会图书馆还拓宽了数字化资源的范围,不仅保存馆藏的印本资源,还保存一些网页内容,如美国大选、卡特里娜咫风、奥运会、伊朗人的博客等。这些内容分布在广阔的Internet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因此也被它视为一种应该被数字化长期保存的重要的资源。绝大多数经数字化处理的资源被放在网络上其中两个特色栏目是“American Memor广和“Global Uateway0 o

资源,无论是印刷型文献资源还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和文化共享工程的立足之本。对于如何整合、加工和利用资源,我们应该加强统一的组织和指导,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工作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5.1.2开展网上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供远程服务,为读者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网站知识导航,已成为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随着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

第2篇

关键词:减振,虚拟仪器,LabVIEW

 

0 引言

振动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振动问题在工程中是要经常面对地问题,故振动分析已成为各项工程技术研究与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伴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电子测量技术领域的应用,测量仪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模拟仪器依次发展到数字化仪器、智能化仪器和最新一代的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技术,由用户定义仪器功能,可扩展性强,信号分析及处理能力强。因此,我们设计了以LabVIEW为基础的动力减振实验系统。

1.虚拟仪器技术

1.1虚拟仪器的组成

虚拟仪器以透明的方式把计算机资源(如微处理器、显示器等)和仪器硬件(如A/D、D/A、数字I/O、定时器等)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表达以及图形化用户接口[1]。这样用户便可以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操作这台计算机,就象在操作自己定义、自己设计的一台单个传统仪器一样。

虚拟仪器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显示三大功能模块;从构成要素讲,它是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的;从构成方式讲,则有以DAQ板和信号调理为仪器硬件而组成的PC-DAQ测试系统,以GPIB、VXI、Serial和Fieldbus等标准总线仪器为硬件组成的GPIB系统、VXI系统、串口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VI系统都是将仪器硬件搭载到笔记本电脑、台式PC或工作站等各种计算机平台加上应用软件而构成的。免费论文参考网。

1.2虚拟仪器的优势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灵活性和功能的可重构性上。在虚拟仪器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软件才是整个仪器系统的关键,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修改软件的方法,很方便的改变、增减仪器系统的功能与规模。虚拟仪器克服了传统仪器的功能在制造时就被限定而不能变动的缺陷,摆脱了由传统硬件构成一件仪器再连接成系统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的空间。

2.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

工程实际中,大量问题不能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进行分析,而往往需要简化成多自由度系统才能解决。两自由度系统是最简单的多自由度系统。对系统模型的简化、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的一般方法以及系统响应表现出来的振动特性等方面,两自由度系统和多自由度系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研究两自由度系统是分析和掌握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特性的基础。免费论文参考网。两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形态要由两个独立的坐标来确定,需要用两个振动微分方程描述它的运动。建立振动微分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牛顿第一定律法则进行分析。

在工程中有许多实际系统都可以简化为图1所示的力学模型图。质体m1和m2用弹簧k2联系,而它们与基础分别用弹簧k1和k3联系。假定两质体只沿铅垂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质体m1和m2的任一瞬时位置只要用x1及和x2两个独立坐标就可以确定,因此,系统具有两个自由度。以ml和m2的静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在振动的任一瞬时t,m1与m2的位移分别为xl和x2。在质体m1作用谐激振力Qlsinωt。取加速度和力的正方向与坐标正方向一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分别得到质体ml和m2的振动微分方程:

力学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为:

(1)

其受迫振动的振幅为:

(2)

当时,得,。

可见选择动力消振器的固有频率时,ml即保持不动,而m2则以频率作的受迫振动。消振器弹簧在下端受到的作用力在任何瞬时恰好与上端的激振力相平衡,因此使m1的振动转移m2上来。

3.减振实验系统的设计

3.1减振实验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振动激励系统、两自由度动力减振振动梁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包含LabVIEW软件的计算机系统。我们采用框架式结构梁和附梁作为被测件,通过激振器使其产生振动,从而得到它的动态特性。

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科技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是国内外普遍关注并积极推进的重要课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呈现出跨地域、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是通过医学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理解、认识与分享[1]。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医学信息服务机构的核心工作内容,随着医学信息的不断更新,其内容繁多与重复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2]。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是指当前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开发、组织与整理的与医学相关的信息资源,主要依托互联网存在的医学信息资源,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信息资源[3]。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经采集、整理与加工,可存取并满足人类医学知识的各种医学信息的集合,是依托互联网存在、与医学相关、可下载存取、可编辑整理的信息集合[4]。

1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特征

1.1医学信息急剧增长,资源类型多样随着数据库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相关文献显示,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占全部学科文献的第一名[5]。医学信息资源载体类型逐渐增加,包括中文文献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外文文献资源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各种电子出版物及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等[6]。1.2医学信息内容分散重复、交融渗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形成医学信息学、医学文献学等新的学科。医学信息学是指医学科学与信息学相互渗透交叉的结果[7]。1.3医学信息代谢频率较快,半衰期较短相关文献表明,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半衰期约为4.8-7.7年,最短则仅为3年,而其他学科信息的半衰期为5.0-16.1年[8]。

2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2.1完善医学信息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检索手段更为灵活与简便,注册用户通过互联网充分感受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下载与利用期间所带来的方便性,从而提高了医学信息服务的水平。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需不断完善检索体系与下载速度,并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信息系统机制[9]。2.2重组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促进图书情报技术体系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运作提供信息环境的重组,因此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机构、医学信息交流环境、医学信息服务商与图书馆等机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Elsevier,Springer,JohnWiley等出版商逐渐成立与完善期刊数据库、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全文数字化文献数据库,并向用户提供免费检索服务[10]。部分出版商将集成数字化文献服务体系逐渐替代文摘索引数据库,其中集成数字化文献服务体系通过融合检索传递系统与全文期刊数据库,改善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质量[11]。UN-COVER,EBSCO,ProQuest等文摘索引或书目服务商建立并完善了全文数字文献数据库,提高了医学信息资源的检索质量。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文献检索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教学活动中,大量检索工具日益丰富了医学信息资源,不断改进了集成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检索技术与信息组织能力[12]。医学科研工作人员通过项目网站大量学术信息资源,并在数字化学术交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指利用互联网,医学工作或学习群体共同享用医学信息资源的行为,有助于医学信息资源较为方便与经济的运用。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期间投入与产出的比值[13-14],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是指利用、采集医学信息资源所付出的人力、费用、资源与医学信息资源被利用后所带来的有益于社会的广泛结果的比值,体现在新服务产生的经济收益、新信息产品产生的经济收益、节省时间产生的经济收益与节约资源产生的经济收益[15]。与其他市场经济效益相比,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是服务于大众,以产生社会效益为主,并产生间接性的经济效益[16]。因此,对于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益的监测是医学学术界与医学理论界的研究难点。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是以医学院校与医学信息研究所为依托,并以上述机构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全国信息中心开展信息服务,同时,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建立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17]。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医学图书馆、医学信息研究所参与文献传递、国家科技文献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CALIS)服务,参与国家科技部关于“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项目,构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分析,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效益可表现为信息用户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用较低的投入成本采集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信息资源[18]。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近几年建设了广东医学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省内现有的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库,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面向全省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体系和网络快速传递服务体系。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采用“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提供一站式自主检索及全文获取、远程医学查新及引文咨询、参考咨询、深层情报分析及推送、原文传递等专业权威服务。数字图书馆与各地医疗机构图书馆(室)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形成以广东医学数字图书馆为中心(中心馆)、各地医疗机构图书馆(室)为节点(地方馆)的星状结构。中心馆与地方馆免费共享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和文献服务,地方馆像访问本地一样方便地获取中心馆的资源与服务。医学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是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活动之一,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构建外文医学全文分类数据库、医学古籍数据库、医学导航数据库、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医学视频多媒体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作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产品,其主要投入为技术成本,包括信息包装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更新成本、信息日常维护成本与信息技术装备等。文献传递服务还包含文献发送成本、用户搜寻成本和等待成本3个经济成本组成部分。用户所需文献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用户,最大程度上减少用户搜寻成本和等待成本,是目前文献传递服务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外,通过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统一为全省医务人员提供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从而降低了各基层医院的采购成本,减少了重复采购的损耗,为政府节省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同时,基层医疗工作者将获得适合其自身的丰富医学信息资源,减少了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继续教育的费用。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课程;J2EE

中图分类号:G712

在当今知识经济发达时代,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逐步融入了我们学校课堂的教与学,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已趋常态,特别是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教学的开展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及重要。

目前,随着我国校园数字化的推进建设和普及下,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有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支撑,教学资源的整合已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消除“信息孤岛”。

1 系统需求分析

在我高职院校负责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期间,与在建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的来说,现阶段客户方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课程建设方面。教师个人自主开发的课程网站往往只适用于短期的、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网站编程技术知识,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一门网络课程网站的建设,且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更新、累积,这种独立系统网站不具有普及性、更新升级性和扩展性。目前大多课程网站的资源建设系统都不具备教学团队的协同制作功能,无法和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作为教师教辅的利器,不能把教师完成的课程网站独立导出一个基于WEB的课程静态网站,随教材或资料发行用于共同交流,真正达到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

(2)教学管理及在线教学班级活动组织方面。当前大多网络教学平台都是依据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设置的,不适合在校学生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多网络教学平台都只是对当前唯一的一个课程网站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不能让每个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班级课程网站,进行个性化教学班级管理和在线教学活动,缺乏在线教学活动的作业提交与批改功能、在线测试管理功能、在线交流学习互动功能,不能和课程知识点相结合来组织整个在线教学活动,形成相关的统计分析数据,达到辅助并促进教学的功能。

(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方面。作为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学生往往有任务地安排某个时间段在线学习活动,这就需要进行大并发的数据运行,比如集中作业提交、集中在线测试、集中视频观看、集中在线答疑等大并发数据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客户方希望通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实施,改善目前现状,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改革。

1.1 原型法来获取需求

鉴于老师对于系统功能需求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要求,采取原型法来获取需求分析更科学合理。所谓原型法,是一个通过强化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过程,让用户亲身体验系统,找出隐含的需求分析错误,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系统。当用户在对系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可以对系统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在根据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之后改进原型系统,逐步趋近目标系统,从而最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原型法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原型法获得需求示意图

2 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结合对系统用户的功能需求分析的描述,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主要由门户模块、网络教学模块和文件传输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核心的网络教学模块可分为课程建设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教学班级管理系统和课程学习系统四个部分。

根据用户需求,结合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本系统采用了J2EE架构的纯Java语言开发,运用了Tomcat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结合Oracle的优点:处理大数据量、存储多维数据集的能力、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在集群技术、高可用性、安全性、跨平台性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技术支持,我们选用了数据库Oracle10g作为服务器的运行及存储数据库。

3 相关技术

系统开发时,采用先进的基于J2EE的B/S三(多)层技术体系架构,支持大型分布式部署、负载均衡,满足全天候服务。可通过增添加应用服务器的简单方式,轻松扩展系统规模。可运行在各种网络和服务器架构上(windows2003/linus),支持sqlserver2005/oracle10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既考虑到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今后发展要求,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负载平衡和可重用性。

J2EE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和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J2EE通过定义一种标准的结构创造性实现的客户解决方案,而且因为它的跨平台,基于组件的特性还保证了解决方案不会被束缚在任何一个厂商的产品和API上。

目前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中,企业级应用系统大多采用三层B/A/S应用模式,三层B/S应用程序结构模型中,用户通过访问HTML页来输入数据,并提交给一个Sevrlet,这个Sevrlet寻找一个Session Bean,该Session Bean具体处理用户提交的数据。由于Servlet并不执行具体的商业逻辑,而是交由SessionBean处理,所以这种模型下的应用被称为瘦客户机应用模型。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对高职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的推进,精品课程资源网的基本完善,资源的整合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单纯的学校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辅网络教学的开展已成教学需求的必要,也是将来教学手段必然模式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速,高职课程的专业设置灵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目前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只能满足当前教学需求的大部分功能,还有待拓展、更新升级,主要在功能拓展上、整合兼容方面、互动交流环节、监督管理功能、灵活网站搭建、并发数据设计上等相关功能技术上的升级与更新。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料.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cn/web/index.aspx.

[2]江立颖.基于Web的通用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

[3]李志先.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

第5篇

〔论文摘要〕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丈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性和即时性更加明显,用户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有效信息,许多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更新,已成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本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过去2003年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工作状况和服务效果,探求今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对策。

1文献信息开发数据统计分析

1,1信息开发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工作,自1991年起成立海外报刊信息中心,开发《决策内参》等信息产品,至今已编辑了600多期,同时还开发《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等,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成为许多省市领导的参考必备。在1994年信息部就设立了《金迅剪报》中心,专门开发各个行业的专题信息,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2002年10月,两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并致力于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03年中,其信息开发数量见表1:

其中,行业剪报复印版编辑38个专题信息,电子版编辑32个专题信息。

从数据可知,信息开发的数量是很大的,信息开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既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内参资料,又有为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数十个行业资讯的经济信息;既有提供传统用户阅读的复印版,又有为现代化用户服务的电子版;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馆领导具有强烈的信息开发意识,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力求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文献信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网络互联以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图书馆还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他们掌握开发文献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了解信息源,会利用各种资源数据库,因此,能开发出专题多、数量大的各类型信息。

1.2信息用户类型

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用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研究和掌握信息用户的结构状况,了解信息需求特征,是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依据。现将各类型的信息用户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

由上表可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并以政府机构和企业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两者占用户总数的83.8%。这是由于政府机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他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时,常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参考,以了解国内外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高新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对未来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掌握一切经济信息,了解经济环境及市场状况,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信息用户均需要内容新、范围广的各类经济信息。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预见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整体性、政策性、战略性、智囊性的综合信息。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图书馆能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1.3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开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统计见表3:

由数据可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服务基础资源得以扩展,从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从利用印刷型文献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空等特点。

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文献信息服务注人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并使其融人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同时,由于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不断扩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检索手段。反映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在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相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这将在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从上述数据可知,馆藏资源的开发仍占着较大的份量。事实上数字资源与馆藏资源两者缺一不可,将共存互补。

1.4全文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进行数据库建设,一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给有关网络提供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信息通道。它将使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加强,传递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具有本馆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全文数据库建设,建立各个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其主要数据见表4:

从以上数据可知,自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已达12万多条,这项工作是出色的。特别是在2003年中,在继续做好行业剪报数据库制作工作的同时,对《决策内参》、《警界参考》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著录、整理和人库工作,并着手建立《文化内参》数据库。其工作成绩显著。

可见,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数据内容方面已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如果图书馆在文献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优势,但仅单纯地将某些文献电子化,那还只是载体形式的变化。只有深人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才会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建设好图书馆书目、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能揭示不同层次、反映多个角度的全文、数值、事实等数据库,加快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并使所建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使之走向网络,走向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1.5信息产品质量评价

信息开发服务质量水平如何还需要经过用户给予最终评价。2003年正值《决策内参》出版600期之际,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对其质量进行用户调查。向用户发出质量调查表328份,回收有效数据62份,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由调查所采集的数据如表5: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读者满意度介于好和一般之间,说明读者对该文献信息产品是比较满意的,若按(90,70,50)加权平均计算可得综合分为78.9分。

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中还可看出,读者最感满意的指标是总体印象、信息量和参考价值,其次是选材质量和栏目设置,最不满意的是时效性。可见,在服务效果方面是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的,选材质量也获得较好的评价,而在时效性方面则由于是属于二次文献开发,且开发部门本着质量第一的精神进行认真的校对工作,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可见,今后应着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而在栏目设置等其他方面也有待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工作对策

2.1了解信息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应把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上,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应围绕用户的需求产生和提供,使信息产品和信息用户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有的放矢,适合信息市场的需要。

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是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动向及种类,信息需求的热点、重点。分析信息市场中各个子市场的特性,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包括馆藏资源、设备、人员、资金等),从中选择若干个子市场作为自己进入并占领的目标市场,简言之就是要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通过本馆现有信息产品营销情况的反馈,随时掌握用户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为确定现有信息产品中止或继续生产提供依据。

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整个信息市场的需要,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泛而不精,缺乏市场竞争力,势必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服务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2.2注重信息营销,提商信息产品利用率

从以上的用户数据可知,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产品的营销,提高信息产品的利用率。

从收集、整理信息,到开发、制作信息产品、再到推销信息产品,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运作模式。文献信息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广告促销。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向广大信息用户推介信息产品。也可自行印制宣传单或征订启示,向读者推荐,或有针对性地发给相关的信息用户,还可利用眼务宣传周以及各行业的大型集会、活动等时机去宣传散发等等。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即工作人员亲自面对用户,对信息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使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信息产品。③寄发信息产品样本促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向目标顾客寄送信息产品,使其对产品的质量、价值、信誉度等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后再认购。④网络营销利用图书馆的网页,在网上做宣传、推广及销售。又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自己的网址,使用户进入网址,浏览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等展开网络公关,扩大网址和信息产品的影响力。⑤选择合作对象推销。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为图书馆节省花费在市场销售上的时间和经费,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2.3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信息开发能力

从数据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要不断增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注重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信息开发效率。

首先要加强自动化装备,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需要增加和保证自动化经费的投入,购置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开发引进各种功能完善的软件,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馆藏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力度,购买各类电子数据库,设立镜像站。与此同时,自建全文数据库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并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是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人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已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动态信息资源。在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保证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地域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的权威性,并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将无序、良荞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增值信息。例如可将报刊资源按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行业资讯网可按各行业进行分类,或可将信息源进行内容的划分,如科技类、社科类、综合类、图片类等,以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

2,4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信息产品质量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因此,信息开发人员需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较高的信息、素质,较强的信息开发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前瞻性、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组织信息严谨性。②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献信息开发。③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开发国外文献及互联网信息资源,捕捉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④具有博而精的知识结构。必须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情报信息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各门学科应有较好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信息综合利用、开发能力。

第6篇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国内外各类出版单位及数据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各类知识推送服务,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被电子化,从而形成了网上无所不有、信息无所不在的信息环境,这种信息环境即人们所称的“泛在知识环境”。 这种“泛在知识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最直接和最主要途径,从而导致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和知识传播者的地位被削弱。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传统用户对实体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

因此,新形势下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加快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的更新和变革,尽快将图书馆动态地融入用户环境,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使自己成为用户手边即时可用的“信息专员”,使馆员从信息中介者转变成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伙伴。

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

所谓“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积极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将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的物理和虚拟空间,构建一个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发挥馆员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直接延伸至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用专业化的服务在个性化用户需求与高品质信息之间,搭建起一条高速信息通道。

三、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探讨

(一)嵌入式教学服务

嵌入式教学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参与实践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和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与教师一同完成课程、教案、作业等的设计,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服务。

即学科馆员应当以协作者或教学助手的身份融入和渗透到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接手一门课程到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为止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科馆员不仅要为教学工作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素材,还要协助教师完成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答疑,辅助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指导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阅读等等。学科馆员要对整个课程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取等提供专业意见。还要亲自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本课程的相关文献信息,主动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相关资源情况、数据库使用方法,指导其检索和利用。

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服务,其实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的很好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逐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嵌入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科研服务,就是要求学科馆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 ,深入院系,进入科研团队,保持与各科研单位的不间断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动态和科研需求以适时调整服务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应渗透到课题预研、申请、研究、成果发表、结题、评奖以及社会影响评价等科研的各个环节。首先,学科馆员要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的详细背景资料,对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给用户作为其确定科研战略的重要依据。其次,选题过程中,要协助科研团队组织相关材料完成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并协助其明确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难点及意义等;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掌握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为课题组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对完成学术成果的教师要帮助其规范论文写作格式,提供投稿指南,协助完成科研成果的发表和结题等工作。再有,科研项目结束后,学科馆员还要对科研成果的影响力等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成果的评介、评奖以及衍生项目的再次申报等提供佐证材料。

(三)嵌入式学科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而学科服务又会反作用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因此,只有将学科服务与资源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有针对性的发展馆藏建设,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学科馆员要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全面搜集和了解对口单位师生的资源需求,参与对口专业、学科的资源建设,对相关资源的引进参考意见,确保学科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完整性。

第7篇

Abstract:accordingas‘S’typeofnewtechnologypopularizationroute,ArticleanalyzesandpredictsourcountrydigitalTVgrowthstageandcorrespondingtactics.Firstly,IntroduceLogisticincreasemodelandanalogthegrowthstageofdigitaltelevision,Secondly,throughananalysisofrelevantparameterinthemodelCombiningthetwo-waynetworkcharacteristicofthedigitalTV,articleindicatethatwecanmakeuseofnetworkeffectstodesignthemarketingstrategyofthedigitalTVatthepresentstage.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网络效应

正反馈

数字电视

导言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十五”规划中,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20__年要达到100万,20__年达到1000万,20__年达到3000万。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__年国内数字电视用户数充其量40万,20__年用户数不足150万[1]。以目前的发展势头,20__年指标的实现很困难。问题究竟是出在技术上还是市场上?节目内容不足、数字化标准推出迟缓、机顶盒定价过高等问题,及由此引发的市场需求疲软、数字电视运营商和平台商的犹豫不决等现象,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是不是解决了上述问题,数字电视的推广就能一帆风顺呢?

其实,在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初期,现有技术体系和经济体系在接受新技术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惰性,来延缓新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中,很少有新技术的推广是立刻普及的,数字电视也不例外。这是供求双方理性选择的结果:供应方期望需求有快速地增长,不太愿意在形成足够的需求以前沉淀太多的推广成本;而需求方的新技术用户则期望数字电视的转移成本不断下降,技术不确定性不断减少。无论是过去的电话,还是现在的数字电视和今后的3G技术,都不能避免这种选择的犹豫过程。

实证表明,很多成功推广的新技术,其扩散的过程和路径是相似的。它表现为一种“S”型增长特征,即先缓慢启动,然后高速增长,最后减速增长并趋于饱和。这种“S”型的增长模式在生物世界中非常普遍,病毒的扩散、传染病的传播都是按这种模式。在信息技术领域,S型增长模式也是随处可见,传真机,CD,彩色电视机,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它们的推广和普及也以同样的方式出现。本文认为,数字化技术在电视系统的扩散也将经历这种典型的S型增长过程。Mansfield(1968)及其追随者证实了“S”型曲线在新技术普及和扩散问题上经济计量上的成功[2]。不失一般性,本文选用Logistic增长模型来模拟数字电视的S型增长过程,根据对模型中参数的分析来归纳数字电视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它们的作用机制,在整体把握数字电视推广过程的基础上,来预测和调整增长的实际走向,为加快数字电视的普及提供一些策略依据。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引入用于模拟S型增长的logistic模型,根据相关参数来描述S型曲线演化的不同阶段。并用我国移动和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统计数据来验证新技术增长中的S型路径。进而,结合数字电视当前所处S型增长阶段,提出要顺利扩散的二个必要条件:突破临界规模和激发正反馈机制。论文的第二部分,根据模型并结合我国现有电视用户的相关统计数据,指出我国数字电视要达到起飞点的临界规模值和能激发正反馈机制的网络效应。论文第三部分,着重结合数字电视双向网络特性来讨论如何激发和利用其强大的网络效应来加快市场的推广进程。

Logistic增长模型与“S”型曲线描述

Logistic函数,也被称为生长曲线函数,由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珀尔(R.Pearl)和利德(J.reed)(1920)首先在生物繁殖研究中发现,后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生长过程和产业成长过程的描述[3]。消费者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消费方式的形成与生长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微经济系统的生长演化问题,因此用Logistic生长曲线函数来分析其阶段特征,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行性。其函数原型为:

方程1

其中,t为时间,Y为因变量,这里指(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数(规模),L为Y的最大极限值。比如,据统计我国现有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这可当作短期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的理论极限值,并可根据实际数据做相应调整。a、b分别为可控参数,它们的取值大小是由新技术扩散自身特征和扩散中的环境所决定的。c为常数系数。通常,在新技术扩散模型中,a表示消费者自发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取决于新技术的特征优势和消费者自身的需求状况,也称为自发性扩散系数。b表示消费者受己使用新技术者影响而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称它为影响性扩散系数,在生物学应用中,b通常包含二方面影响:自身规模和外部环境。

通过原函数求t的二阶导数,可解得曲线唯一的拐点Y*=L/2,t*=(lnC-a)/b。同样,通过其三阶导数,可解得其一阶导数的二个拐点Y10.211L,Y20.788L。对应的时间分别为t1=[ln(C/4)-a]/b,t2=[ln(c/0.27)-a]/b。

由此,根据函数特征,得到如下增长曲线(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用户数Y):

L

Y2

Y*拐点

Y1

起飞点

t1

t* t2

t

图1:S型数字电视用户Logistic增长函数

如图1,一个成功扩散的S型新技术的增长演化过程可划分4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阶段形成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减速增长阶段平稳阶段

时间段0~t1t1~t*t*~t2t2~

的变化增加增加减少减

的变化增加减少减少增加

特点缓慢增长加速成长快速成长成熟稳定

在拐点的左边,包括二个阶段:在形成阶段(0~t1),人们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优势和收益的认识有限,加上较高的转移成本和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在这个阶段新用户的增长缓慢,大多数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t1~t*的加速增长阶段决定着新技术最终能否推广和普及,从t1点起Y加速上升,消费者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预期不断变好,开始主动接受这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并且由于消费者相互间的自我增强机制,使得增长出现“井喷”行情。我们将t1对应的时间点叫做起飞点,将其对应的Y值叫做临界规模。

在此期间里,人们所关心是新技术本身的性价比,是否优于其它可能近期出现的新技术,是否有供给方的强力保障和支持,其他消费者是否也会接受。这一合法化过程类似于一个标准设定过程,它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决定于旧标准到新标准的转换成本,新使用者的规模和对于市场增长和技术未来发展的预期。尤其是新使用者的规模是否达到临界规模(起飞点)和对未来的预期将直接决定能否顺利进入起飞区的关键,我们将在下文进一步论述二者的关键作用。

在拐点的右边,同样有二个阶段:减速增长阶段。此间,新用户数己达到其极限值的一半,随着饱和程度不断上升,增长速度由“递增”转入“递减”。随着潜在用户数量的减少,市场出现规模报酬递减,使得早期采纳者所获得的平均收益开始下降,这也降低了未采纳者对采纳收益的预期。最后,进入平稳阶段,新用户规模越来越接近于极限,增长速度慢慢收敛到0。如有另一替代新技术出现,它将开始出现负增长。

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新技术的成功推广整体上都经历以上四个阶段。以我国固定电话推广为例,我国20__年的家庭总数约为3.7亿[4],以此为极限值估算固定电话的起飞点用户规模(0.21L)约在7500万左右,拐点处用户规模(L/2)大约等于1.85亿。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证实[5],到1998年我国固定电话达到8000万左右,期间用了几十年时间才达到这一起飞点的临界规模。而从1999年起到20__年只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2.01亿,可见1999年我国固定电话增长确实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这与Logistic函数的模拟走向比较接近的。20__年我国固定用户己达2.01亿用户规模(超过1.85亿的拐点规模),据此可判断出20__年固定用户增长己进入减速增长阶段。后续数据也支持这一现实,20__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47亿,比20__年增长15.7,20__年截至9月达到3.06亿,与1999年至20__年之间的增速相比明显下降。同样根据Logistic函数估算出其进入平稳阶段的用户数(0.788L大约为2.9亿),以目前的增长速度判断,20__年起我国固定电话将进入平稳阶段,用户增长空间有限了。再看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从1988年开始到20__达到1亿用户共花了13年,而到20__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957亿,不到3年时间增加了近二倍规模,可见我国移动电话己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即使以20__年统计年鉴中我国15到64岁的8.88亿人口为其增长极限(实际远达不到),其拐点处用户规模大约为4亿多。对比20__年的3.57亿的估算值,我国现在移动电话业务进入减速增长阶段为期也不远了,于是人们又开始憧憬3G新技术带来新一轮增长。

由此可见,与步入增长平稳期的中国电信固定电话业务和即将进入用户规模减速增长的中国现有移动电话业务相比,广电数字化业务增长还刚刚起步,其增长的空间也着实诱人。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系统需要考虑如何抢占先机,加快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的步伐,充分享受先占者的优厚利润,以避免“自己栽树,别人乘凉”局面的出现。

与此对照,一项失败的新技术推广一般只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无法顺利进入后续阶段。它们或者因达不到临界规模而夭折,比如,铱星公司20__年倒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虽然从纯技术角度考虑,它比现有的有线加天线的移动通讯模式要更先进。或者虽然达到临界规模但在面对竞争技术或产品时,没有激发起消费者的自我增强机制而导致市场萎缩低迷甚至失败,如网景浏览器。

显然,在四个增长阶段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二个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它直接决定了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市场推广的成功和失败。从S型曲线可看出,进入这个阶段的二个必要条件是:首先要达到起飞点,突破用户临界规模,其次引发加速增长(产生自我增强机制),二者缺一不可。对于数字电视推广来讲,随着各地“整体平移”政策的实施,如何在达到起飞点后,在消费者群体内激发自我增强机制,促使用户规模的加速增长,成为下一步关键。

二、Logistic模型的应用与数字电视的网络特性

以1.4亿户的估算值为今后几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极限值L,那么“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临界规模在2800万左右。如果按照广电总局原计划,20__年数字电视用户能达3000万(其中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主)。但无论从现状还是从Logistic模型上来看这显然过于乐观,据最新报道广电部己将20__年数字电视用户推广数下调到更为现实的1000万。按此计划,到20__年末或20__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增长就有可能突破2800万的临界规模而出现“井喷”行情。如果以全国3.6亿电视用户数作为我国整个数字电视用户极限值L,则全部电视数字化的临界规模则大约在7200万左右,加上直播卫星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的推出,20__年末达到起飞点的可能性较大。但这种“井喷”行情何时出现,又能持续多久,从上文的t1,t*和t2值的表达式可看出,它与数字电视logistic函数中的可控参数a和b的大小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控制自发性扩散系数a和影响性扩散系数b来调控数字电视实际的增长路径和效果。从Logistic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和t值的表达式可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下,a和b与加快新技术扩散速度、缩短推广时间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即a和b增加能使得“起飞点”和“拐点”左移,扩散速度加快(表现为一阶导数增加)。

理论上,在新技术扩散的Logistic增长模型中,a表示消费者自发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取决于新技术的特征优势和消费者自身的需求状况。就目前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状况来看,消费者自发采用的可能性普遍较小。毕竟,数字电视只是从模拟到数字的一次技术升级,远不具备革命性、突破性的技术优势。而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短期内尚未带来质的增长。这与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和效果还远末被消费者理解和消费者对数字电视的需求在其需求层次中还不是主导需求,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光靠自发性扩散系数a来调整,可能十多年都未必能积累起必要的用户规模,欧洲数字电视近十年的市场发展仍在小打小闹便是明证。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经验都表明,单纯通过自发需求来推广数字电视,试图短期内达到起飞点所需的临界规模是不现实的。虽然,当前我国各地实施的“整体平移”带有一定行政强制色彩,但它的确是弥补消费者自发扩散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Logistic函数中的影响性扩散系数b表示消费者受己使用新技术者影响而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它受本身规模影响,同时决定于现有规模和消费者预期是否能成功激发市场的自我增强机制,引起用户加速增长。而这种由本身规模决定的影响性扩散在现实经济中表现为一种典型的网络效应,它也是近20年网络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常,网络效应是指当一个用户使用一种产品所获得的效用随着使用该产品的用户人数而增加(katzandShapiro,1985)[6], 它在一切具有网络结构的产业中发生作用。“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slaw)[7]进一步将其量化为,网络价值与连接到该网络上的人数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推出,在其他条件不变下,连接到一个较大的网络显然要优于一个较小的网络。这种网络越大越好的“网络效应”,使得用户评估某个网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上用户数量的多少。它产生一种“正反馈”的收益递增现象,即随着使用同种产品的用户规模增加,该产品的价值上升;与此同时,产品价值的上升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加入,这就是前文提及的加速增长阶段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所需的自我增强机制。罗尔夫斯(1974)、卡茨与夏皮罗(1985)、法雷尔和沙劳纳(1985)[8]的研究都表明,网络效应产品市场表现出与其他产品市场最为不同的特征是它面临着启动问题:只有超过临界容量的网络才能生存下来。这与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是一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具有网络结构的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网络效应和正反馈作用也到处可见。“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成了很多行业的生态现状。电视用户通过有线网络或卫星、地面网络连接到一起,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具备网络的基本特性。从网络结构上看,电视数字化将单向的模拟电视网络升级为双向的数字电线网络,这使得电视产业的网络特性更为明显,网络效应也大大增强且作用方式发生变化。单向网络具有间接的网络效应(即通过互补产品来增加产品价值),而双向网络除了间接网络效应外,还带有较强的直接网络效应(即用户规模直接增加产品价值)[9]。模拟时代的广电网可以看成是由硬件(网络设施)和软件(广播电视节目)构成的单向网络,以发挥间接网络效应为主,坚持“内容为王”来增加网络价值。而数字化后,双向广电网络更多地表现为直接网络效应。我们的市场策略和运营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和加以拓展,兼顾间接网络效应的同时,应重视直接网络效应的开发和运用。三、基于网络效应的数字电视推广策略

网络效应理论认为,一个产品的效用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产品的基本效用(basicutility)和网络效用(networkutility)。前者取决于产品自身特征,后者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人数(即网络规模)。与之对应,在logistic模型中,可控系数a和b分别作用于产品基本效用和网络效用。相比于加强内容生产和提高数字电视技术优势等提高自发性扩散系数a的质量措施,现阶段,用于提高影响性扩散系数b的短期市场推广策略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其强大的网络效应没得到明确的认识,自然谈不上充分的利用。某种程度上,市场中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营销不适的产品。我们不能总以产品(如节目内容)质量不高为借口,而忽视数字电视网络营销方面努力的不足。针对数字电视的双向网络特性,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其网络效应,来享受正反馈机制所带来的收益递增?

⑴影响消费者预期及必要的市场推广策划

夏皮罗(1999)指出,“当网络效应明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预兆是强有力的武器,成功与失败受消费者预期和运气的驱动与受产品本身价值驱动一样多”[10]。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预期有线数字电视必然普及,它就会成为流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恶性循环占据主动,这也被称为“预期的自我实现”。因此,在正确的时间(用户规模接近临界规模)向正确的方向稍微前进一点儿,成功便唾手可得。此时,用来影响消费者预期的营销策略是关键的关键。

消费者会对数字电视未来的网络规模,产品服务质量,辅助产品供应、更新等问题进行预期,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让消费者有较为满意的将来,才能真正打动他们。对于数字电视的未来前景,调查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是认可的。近期网络数字电视和20__年数字直播卫星业务的推出,更是明确了我国政府支持数字电视的决心和努力,这对于增强数字电视用户的信心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我们可利用市场手段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与辅助产品供应商(如电视机厂商,电子商务企业等)结成战略联盟并对外宣布有关新技术和设备现在受欢迎程度和未来更新前景,同样能直接影响消费者预期。在很多产业,类似的“产业预告”都是企业用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市场预期的常用策略工具。另外,在节目内容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承诺和更多的广告宣传,对于繁荣市场、吸引注意力、增强消费信心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邀请更多竞争者进入将能创造一个合意的网络效应,也将给消费者一种可信的高产出预期,因为消费者知道一个更具竞争性的产业将有更高的产出和前景。甚至在强网络效应市场,在位者给竞争者提供补贴来刺激更高的产量也被证明是极好的市场策略[11]。

除了上述相关的数字电视产品策划和广告推广外,必要的促销活动和新闻公关也是必要的辅助。以数字电视入网并低价甚至赠送广电宽带,或赠送部分收费频道等活动来吸引先期消费者。以“数字”生活的数字电视产品报道为主,行业新闻为辅,同时围绕数字电视不断获得的支持和进展举行新闻会。这些市场手段对于数字电视上市推广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销售终端的执行,如产品的展示、服务的规格等,由于直接与消费者发生关系,自然也是策划的重点,需要用心布置。

⑵价格策略和用户资源的开发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供应商的前期投入成本是巨大的,但如果将成本全部平摊到用户头上,收视费用必然高居不下,这很容易强化用户的抵触心理。与其他网络信息行业一样,数字电视行业的成本结构也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支出结构。这这种结构下,新用户的边际成本较老用户有着明显的优势,用户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因此,理论上,只要定价高于边际成本,并能获取足够大的规模使得总平均成本下降到平均收益之下,就能获取巨额利润。所以,在信息网络产品市场上,低价进入的抢占策略到处可见。而且这种低价策略与传统产业的“赔本赚吆喝”最大不同是,前期的低价损失将由后期的高价来弥补。这种靠低价来吸引用户,然后随着用户增长而加价的策略,被论证是网络效应市场中垄断企业的均衡价格路径(Rohlfs,1974;KatzandShapiro,1985;SalantandWoroch,1999)。

值得期待的是,即使后期加价不成功,仍有其它潜在收益途径可弥补短期内用户收视费用的不足。信息时代,用户本身的信息资源就是个巨大的可开发财富,用户可能成为极有价值的资产。以较低的收视费用,获取用户相关的信息,包括消费习惯,爱好和需求信息等,再经过用户数据库的维护与整理,既可将它卖给相应的市场厂商,也可自己加以开发,生产各种市场研究报告和增值服务,还可以将接近你用户的机会出售给需要的商家,来获取额外收益。随着数字电视双向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各种基于电子商务的B2B,B2C增值业务也将是又一巨大的利润来源。

进入后工业社会,企业竞争重心从产业链的中端(生产),开始向产业链二端集中,研发和用户服务成为最大的利润区。许多国外企业开始重新战略部署,近期的IBM将电脑生产部门出售给联想,菲利浦出售苏州OEM显示器生产基地便是它们向服务和研发重心转移的战略规划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电视用户端资源的获取似乎越来越重要,它将成为广电系统在未来“三网合一”的产业融合中的核心战略资源。一旦你获取较大规模和稳定的用户资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以升级、维修

合同、新设备的出售、互补品销售的形式依靠你的用户资源享受未定的经营利润。因此,以较低的收视费或较大的折扣换取对用户资源的控制和再开发的潜力,长远来看,投资回报是相当巨大且增长稳定的。反之,如果因为过高的收视费用而失去用户资源,并错失市场先占的机会,那么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未来争取新用户的成本将远远高于现在的转移成本,而且可能因为没达到临界规模或没能激发正反馈机制而惨淡经营。

⑶锁定策略

一开始就狠打折扣,以此来迅速扩大用户规模的抢占策略,是网络效应下的有效竞争手段。但除非它促成的顾户群随后能被充分挖掘利用,否则即使通过明智的低价占领市场也可能徒劳无功。因此,如何锁定这些低价吸引来的顾客而不流失,成为接下来的关键问题,而这也正是有线电视网络和卫星电视网络、网络数字电视等今后需着重考虑的竞争策略。

当我们需要转移到新产品或新技术时,原先的投入(物质、时间、精力甚至包括感情)因为不可能完全收回而构成转移成本,使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惰性。转移成本越大,消费者惰性越大,这种情况称消费者被锁定。不同的供应商对象,对待锁定的策略不同。作为老产品或老技术供应商,想方设法增加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希望锁定程度越深越好;而新产品或新技术供应商则相反,使用各种策略试图打破原有锁定,鼓励老用户转移。以数字电视为例,早期希望不断减少模拟电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增加其对新技术的收益预期,打破原有锁定。“整体平移”,免费赠送机顶盒,降低数字电视收视费用,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制订差别定价,广告促销等策略对解除原有锁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其中来自政府对转换用户的补贴也被证明能有效消除过大惰性问题:“泵中灌水”使潮流流动[12]。

虽然,数字电视的转移是不可逆的,一旦消费者转移到数字平台,将被牢牢锁定在数字系统中。但在数字电视内部,由于出现不同的竞争者,供应商在获得一定的用户基数(规模)后,仍需运用一定的锁定策略,迫使早期的消费者不能轻易地从现有网络转移到其他竞争性网络,如从数字有线转移到直播卫星。对此,我们可从收益和成本二个角度来实施相应的锁定策略。收益方面,可通过不断为顾客提供越来越多的增值服务来加深同顾客的关系,交互电视、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都将为数字电视用户带来较大的增值空间。而转移成本方面,可通过必要的顾客忠诚计划对收视费进行规划以吸引和保留最有利可图的顾客,如根据预交服务费的时间和金额对顾客进行等级划分,并据此设计顾客增量购买的优惠条款。此外,通过向顾客开发并提供竞争对手不能提供的互补产品仍是最有效的竞争方法之一。将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供应商应充分利用双向网络的交互平台,与其他产品行业进行商业合作,设计和开发各种增值服务和互补产品。以优惠、打折的方式,通过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共同挖掘用户消费市场;将不同时段节目拆分打包,为消费者定制自己的专有频道内容;追踪电视用户的收视结构和购买习惯,定期为顾客提供选择性折扣和打包服务等都将成为锁定策略的常用手段。结论

现代经济学认为,技术可行性必须符合经济可行性的要求,某些个人或团体得到的利益必须超过成本。数字电视的推广问题也更多地应从市场经济行为方面寻找答案。本文认为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尚处于S型路径的第一阶段,现阶段盲目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是不可取的。结合Logistic增长模型提出我国数字电视推广要顺利进入高速增长的第二阶段的二个必要条件,文章进一步提出现有的“整体平移”思路有利于实现第一个必要条件:突破临界规模,而要实现第二个必要条件:激发市场正反馈,则需要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的网络特性,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内容为王”上。

对于具有明显网络特性的数字电视,文章认为,现阶段的推广策略应该尝试以最大发挥其网络效应为目标,迅速突破用户临界规模,形成自己的用户资源(规模),利用市场手段激发用户自我增强的正反馈作用,谋求在位者的先发优势。网络效应下,对于数字电视推广,“做大”似乎要比“做强”来得重要。毕竟拥有一个巨大且有较强锁定性的用户网络资源,将是广电网络系统未来与其它网络系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和发展基石。

注释:

[1]数据引自于人民网电视动态栏

[2]Mansfield,E.1968.IndustrialResearchandInnova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etricAnalysis.NewYork:Norton。卡米恩和斯沃兹(1982)在考察这种经验证据时还注意到,扩散在非垄断产业中趋于更快的速度。

[3]R.PearlandL.J.Reed,Proc.Nat.Acad.Sci.,1920,Vol.6:275

[4]和下文的人口数据都来自《20__中国统计年鉴》,P104-110

[5]数据来自信息产业部官方网站公布信息,详见

[6]Katz,M.,workExtenalities,Competition,andCompatibility.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5:4pp.24-44.

[7][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P162

[8]Farrell,josephandG.Saloner.Standardization,Compatibility,andInnovation.RandJournalofEconomic,1985,vol.16,pp.70~83。另外,伊克洛米德斯和希梅伯格(1995)还进一步证明了临界容量在网络增长中存在的一般性。

[9]Katz,M.,andC.Shapiro.SystemsCompetitionandNetworkEffects.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4(8),pp.93-115

[10]同[7]P159

第8篇

综合环境下信息获取的硬件基础、软件支撑,包括数据库用户界面的改变都会为信息检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信息用户教育不是一次性终身教育,必须是针对用户群信息需求特点进行分层次的连续性、系统性的教育。

用户教育的广泛性

高校的信息用户群除了全日制学生,教师作为其长期的、稳定的用户群,也要加强用户教育,同时,高校正日益成为开放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方式来高校接受继续教育,潜在的信息用户群在不断扩大,用户教育需利用网络环境这个平台充分拓展,发挥高校的教育职能,把潜在用户变成现实用户,树立起高校作为“知识、信息集散地”的形象,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进行用户教育的层次性

高校信息用户群中,在知识结构、专业要求、外语水平、信息行为、计算机操作技能、接受能力、心理素质上各有差异,因此在进行用户教育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特点,针对用户需求进行连续性教育。

1)教师层次

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高,其信息需求特点在于扎实、权威、学科分布广、内容创新、时效性高,因此相应的培训重点应是:计算机检索技能,主要是掌握数字图书馆中各种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界面和方法、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各种浏览器的下载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等,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加之每年高校会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新建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标要求和学校中标课题的学科分布情况,遵循大体稳定,逐步调整,有效建设的方针做好数据库的建设,这就要求信息中心能针对重点教师群做出及时有效的通告和服务。

2)博硕士生层次

这个层次的用户信息意识强,外语水平高,其学习任务主要是辅助导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扎实完成自身在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积累。因此关于中外文数据库的检索可采用自学和个别有针对性的辅导,就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这一块完全可由学科馆员完成;另者,可定期采取讨论式教学培训方式,让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通过交流自己获取专业信息的技巧和心得、掌握的网上免费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每年的科研申报中通过对科研课题查新中策略的构建和修改的指导,能适时地取得很好的用户教育效果。

3)全日制在校学生层次

这个层次的用户教育目前主要是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用户教育宜分阶段进行:低年级的学生因计算机水平较低,信息意识薄弱,对信息的需求是得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传统文献信息和一些感兴趣的印刷资料,对他们的培训应是培养信息意识和加强信息修养;高年级学生的用户教育应该是新生教育的延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资料收集,考研准备阶段专业方向的确定,他们对专业信息的需求较为迫切,用户教育重在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各主要数据库的检索利用,专业领域内主要信息源的汇集,导师专业方向与相关学校科研单位的学科重点信息源等,是一种指导性的信息自助,因此信息中心可与学校学工系统配合,通过专题讲座、信息会等形式,提供留学、求职、求才、考研方面的网站网址和数据库系统,减少学生在网上漫游的时间,帮助学生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

构建综合数字环境下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新模式

1树立全新理念,建立新型信息用户教育模式

在综合数字环境下,用户教育将采用信息素养和学科的整合模式,是指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外的全过程中,将校外与校内、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实施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用户教育机制

主要是三个方面: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实施,必须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总体目标相一致;明确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制定用户教育大纲细则、教学计划;建立全国高校信息用户至少是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制。

3创建多元化的用户教育培训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广泛,《文检》课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信息用户教育,因此用户教育培训多元化势在必行,可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专业课与特定用户教育、个体化用户教育等教育模式。

4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教育层次的细分

综合数字环境下用户教育内容上应以现代信息检索技能为主,如网络信息检索技能、数据库的使用、信息上载和下载技能等。除了实体教学模式的开展,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专门的多媒体培训室进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涉及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包括图书馆的利用和各数据库的检索,也可通过建立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或采用网络教学系统等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对涉及的各个模块入信息选择、检索、定位、评价等,并对用户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教育层次得以细化;在线讲座,让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不同程度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

5丰富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虚席资源

将各种检索技巧制作成WindowMedia、QuickTime、Flash等各种形式的短片,用Flash演示信息检索的全过程,同时提供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PDF手册,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和直观的视觉效果,提升了资源的可读性和可观性,激发用户的学习欲望。

6基于学校资源和学科特点的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信息资源建设要在密切关注学校的基础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学科、实验室新建的基础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的申报要求与变化进行及时跟踪,掌握和为已获国家各级重要科研项目的教师群建立专家、学者数据库或QQ群,及时沟通,根据他们的信息需求,及时调整信息资源建设结构和学科分布,尤其是外文资源和外文期刊“有的放矢”型的订购,合理利用各级经费。

7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出知识服务的新模式

在用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出知识服务的新模式,可包括:1)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导航服务,为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提供丰富准确的网络导航链接;2)开设网络课程,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建立网上学习中心;3)提供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借助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开发新的集成多种功能的服务平台,包括网上信息中心、网上学术交流中心等,为用户提供学术交流的场所,并在文献资源上给予帮助;4)完善学科馆员的设置:基于高校重点用户群的信息需求,配备专业学科馆员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服务。

8突出关于数字化信息资源使用的用户培训

数字信息资源类型繁多,如网上资源、数据库资源、各种多媒体资源等。不同的资源包含了各种检索界面、检索方式,而且这些资源的界面、检索方式、各种媒体资源播放软件的使用也处在动态更新中,尤其是外文信息资源,就是专业信息服务者一段时间不接触使用这些资源,一下子接触,都感觉要“亲和”进去不简单;因此用户要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资源,除了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和使用技巧外,还要能获得及时的资源获取指导,通过建立网上咨询、QQ咨询等方式让参考馆员作为与信息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其提供服务。

通过合作加强共建共享

第9篇

1 背景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面对网络的强烈冲击,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改进各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质特色资源。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图书馆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外借、资源检索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图书、报纸、期刊、电子资源的订购量逐年增加,已初步实现了文献信息服务的标准化、科学化[1]。我馆已发展成为营口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成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图书馆,在学院各项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依据教育部教高[2011]3号文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等国家、省级文件为标准,我馆在特色资源建设发展方面制订了发展规划。

2 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馆的成立时间不足6年,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现有藏书52.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报纸452种,购买电子资源10个,试用电子资源40个。馆藏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为主,法、文、史、综等多学科兼?的格局,并形成了以印刷型资源为主,电子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院师生的基本信息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馆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已基本完备,这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馆的发展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馆藏资源结构还需优化。根据学院《2016―2020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表》,我馆对学院今后重点建设的机械、材料、化工与制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个专业集群的学科文献保障力度有限,还需要根据学院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外文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学科收藏不精、不全,缺少顶尖学者的精品[3]。②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有待创新。目前,我馆纸质文献采购的方式主要为现场采购及通过网络书单采购,采购方式较为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发挥专家和学者在纸质图书采购中的主导作用。我馆对于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但目前我馆电子资源的获取途径单一,对于学院开设的重点专业保障力度有限,且外文电子资源匮乏,因此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也需要发展和创新。③知识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有待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目前还停留在图书借还、入馆教育及信息检索课这些传统的服务上,没有开展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没有建立数字文献资源传递平台,也没有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科技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④图书馆网站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我馆网站还停留在介绍型的阶段,网站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网上信息服务,仅仅是介绍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服务、部门设置和规章制度等一般性的内容[4]。⑤多元文化服务工作有待开展。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工作目前仅限于“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没有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文化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较为单一,活动影响力有待提升。⑥特色资源体系有待形成。我馆拟建的营口人地方文献库虽然形成了建设方案,但具体工作还有待开展;教师教材库初具规模,有待形成一定的体系;学位论文库、院系优秀教师授课视频收集等工作还没有开展,相应的数字化推广平台还未建立。⑦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转型还在探索。在目前泛在信息环境和大数据的热潮下,图书馆如果还遵循传统的运作方式,只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建设开放型图书馆的想法还有待落实。

3 加强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我馆将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为纲领,以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建设方向,紧紧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使我馆在现代化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均达到省级高校图书馆先进水平。

3.1 启动“营口人地方文献库”的建设

特色文献建设是本科图书馆评估的重要内容。我馆拟以地方文献为突破口,建立地方文献库,并从2014年起已经着手这方面的资源建设,拟定了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期间,我馆准备有计划地系统搜集地方文献资料,对包括营口人写的、写营口的、与营口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各单位的宣传资料、营口地区史志资料、地理资料等进行加工处理,成为反映营口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源的一个窗口,并建立数字推广平台,对“营口人地方文献资源库”进行推广。

3.2 对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

我馆计划建立并完善教学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课程教材、教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优秀论文等)、职业型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职业资格认证教材、教参、在线培训等)、实习实践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学生论文及实习实训成果、教师科研成果、实习实训实践视频、网络虚拟库等)等,为广大师生、企事业单位提供检索、浏览、借阅及下载等信息服务。

4 建设特色资源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增加馆藏数量,形成多元馆藏结构

4.1.1 保证图书馆藏书总量达标。在保证图书馆藏书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藏书量标准(生均100册,每年生均购书3册)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比例。根据学院建设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我馆拟增加应用技能类、创业类图书及配套资源的采购比例,积极支持学校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强化相应馆藏建设,使图书馆成为学院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料基地;稳步加大电子期刊、图书等数字资源的采购比例,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重点采购综合类电子资源,强化复合图书馆服务的资源保障;增加图书馆视听资源的数量,增设纸质藏书文献评价体系,加大工具性软件采购数量并与技术发展基本同步,不断引入新资源类型,强化纸质、电子、网络等各类型资源的整合;注重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体系,逐步形成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网上资源占有一定优势的综合性特色馆藏体系。

4.1.2 加大采访力度,提高馆藏质量。纸质图书及数字资源采访应征询各学科带头人的意见,设立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在每年采购文献资源之前,组织专家组对拟采购的资源进行讨论,决定采购资源的种类及数量;图书馆网页开辟“文献资源荐购”专栏,对于读者购买需求旺盛的文献资源、少量图书可即时采购,数字资源可在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我馆将逐步把图书馆资源采购?嘟桓?学院师生,千方百计满足学院师生的文献需求,提高文献资源采访质量。

4.2 强化数字主导型图书馆,实现便利、完整的远程服务

4.2.1 建设数字图书馆门户,引进统一检索平台。我馆要提供异构电子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并向集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开通移动图书馆,利用移动图书馆实现图书馆各类馆藏和数据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统一调度,让用户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查询、浏览与获取所需资源[5]。

4.2.2 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科导航数据库和教学教参数据库。我馆要提供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电子教学参考书;建立网上素质教育平台;通过调研、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等,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建立读者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咨询平台,迅速响应读者的咨询请求;引入高效、规范的服务管理系统,处理读者意见、建议和投诉,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6]。

4.2.3 不断推动图书馆个性化深层次服务。我馆应改变大量的数字资源仅仅显示在主页上及存储在机器里,被动地等待用户来选择的服务模式[7],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构建较完备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做好资源整合,并通过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来补充馆藏资源的不足[8]。

4.2.4 开展科技文献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我馆将积极与省内具有查新资格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提供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查新服务、课题代检索服务、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查询并出具检索证明服务等。

4.3 调整馆藏资源布局,形成图书馆有效空间

4.3.1 馆藏布局调整。我馆通过对图书借阅频率的统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剔除阅览室内流通率偏低的纸质图书,将其转移到特定的物理空间集中存放,解决图书馆增量图书无处可放的困境。逐步调整现有物理空间的布局,释放利用率较低的空间的使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创业、交流空间的面积。

4.3.2 电子阅览室调整。我馆将改变现有电子阅览室的用途,并逐步取消电子阅览室,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根据学生的喜好摆放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各层走廊,随时随地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设立专门的数字资源体验区,让学生对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一目了然。图书馆一楼设立电子读报屏,并与学校主页连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学校近况,加深图书馆与学校的联系。

4.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4.4.1 开展自助借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馆可以小范围逐步开展自助借还设备建设,实现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逐步改革现有书库的资源布局及工作分工,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书库无人值守、学生自助借还,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区域。

4.4.2 使用自习室选座系统。通过图书馆自习室选座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自习室座位资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座位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座位资源的利用率,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占座问题[9]。

4.4.3 开展学科服务等。我馆通过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图书馆员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学科馆员、文献传递员、信息咨询员等可以助力学生及教师工作的方面上来。

4.5 加强图书馆宣传推广力度,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水平

我馆需深入研究读者心理变化和需求变化,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和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保持现有的宣传讲座、网站宣传、印刷品宣传、主题活动宣传等,拓展微信、短信平台、实时咨询等新的宣传方式与手段,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水平[10]。

4.6 加强馆员培训力度,构建专业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团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