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5 11:25: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1篇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第2篇

1.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自评问卷的研制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 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 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 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 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 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119.66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第3篇

【关键词】中医;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The university Chinese medicine educat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innova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practice

Song Jian DongZhenghua SiChuandao Ciu Xiaoping ZhaoXiang

【Abstract】The medicine is Chinese nation several thousand years makes the struggle experience's crystallization with disease, has made the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 prosperously for Chinese nation's multiplication, because the medical pattern, the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transform the multiple impacts, the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has receiv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ow can train the qualified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talented person, inherit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Chinese medicine enterprise, improv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we have conducted the massive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regard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through revises the consummation only then to raise the plan, the optimized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urse content, the reform raise pattern, the teaching way and the method and so on a series of measures, explores positively is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Raise patter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84-0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实践经验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中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但是,由于医疗模式、医学发展和教育变革的多重冲击,中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2]。我们对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中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取得成绩

人才培养是中医学术传承与事业发展的根本,如何能培养合格的中医高等人才,传承和发扬中医事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通过长期的调研和论证,经过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并取得一些的成绩,我们学校经陕西省教育厅2007年批准设立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9]16号),我校中医学专业荣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中医教育必须遵从“诵经典、跟名师、早临床”的成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我们以“夯实中医基础,强化临床技能”为目的,培养具备“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临床实用人才。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力度,突出中医特色,取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之长,修定完善中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用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1 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院校教育具有群体性教育的优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系统;师承教育是中医的传统教育方式,通过老师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以及长期随师应诊,更易于掌握临床实践技能,提高临床水平。我们有效的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汲取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两者的优势,形成新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2 优化课程体系,夯实中医基本功基:以强化中医理念、加强临床技能培养为切入点,要求中医相关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启发和引导学生,建立起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模式,树立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优化课程体系,采取先中后西,早期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强调课堂正确引导,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强化学生对中医经典医著的学习和掌握,夯实中医基础知识[3~4]。

2.3 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汲取师承教育和70年代“开门办学”经验,采用1、2、2三阶段教育方式,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溶入PBL教学法、启发式、讨论式、换位式、病案切入式等教学方法,通过传统教学方法系统介绍基本知识,加入其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4 加强校园中医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注重中医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大力发挥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离退休教师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名医名师系列讲座”,先后邀请到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杜雨茂、张登本等多位知名教授进行学术讲座,是学生能够领略名师风范,聆听名师教导。同时组织本校博士进行“博士-本科生互动交流”活动,以博士为学习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参观药王圣地,使得同学亲身感受到“《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的气氛,学习孙思邈“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充分利用陕西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底蕴,加强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校园中医药文化氛围,参观学校国医博览园、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巩固了学生中医学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我们先后成立了“国医大师张学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所”和“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室”,积极做好中医学术的传承工作。

2.5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施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中医高等院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一项具体措施。在本科二年级时采取导师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形式组成指导结对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从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养成探索中医药知识学术内涵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5]。

2.6 坚持实施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制度,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本科教学水平的体现。强化过程管理,建立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科研动力。通过重建并逐步完善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制度,学生的论文质量与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同步提高[1]。

2.7 遴选名医临床带教,实习基地建设正在加强:后期临床教学是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学医院及实习基地建设,在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遴选中医基本功底扎实、临床能力强、具有较深中医学术造诣的高年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对学生进行临床指导,切实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同时扩大学校“国医堂”的规模,在附属医院建立 “名医工作室”,充分利用“国医大师张学文”和“陕西省名老中医”的示范作用,以保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

3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周期长,远期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客观评判: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作,而且效果显现需在长远以后,目前难以完整评估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效果,仅只能对于前期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3.2 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对断缺,制约工作的广泛开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对断缺,以及诸多环节协调配合,制约工作的长久深入开展。

3.3 加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负担:在医学院校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任务十分繁重。通过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对于教师要求更高;学生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在加重,如开设《难经选读》、《疑难病辨治思路》、《中医思维方法》、《中医文化导论》、《伤寒论思维与辨析》等课程就是在修订培养方案中新增加的,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等都大大增加了老师和学生负担。

参考文献

[1] 崔晓萍,董正华,史传道,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医教育,2007,26(6)32-33

[2] 王新陆,实施基因工程 培养传统型中医人才,中医教育,2010,29(3):1-4

[3] 董正华,强化经典课程教学 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9-11

[4] 赵娴,董正华,崔晓萍。培植中医文化根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54转669

第4篇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3]。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4,5,6],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第5篇

关键词:长学制中医学;分流;淘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72-03

一、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教育部批准,部分中医院校开始举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实施“七年一贯,本硕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随后长学制中医教育逐步扩大,至今已有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成都、天津、湖北、浙江、辽宁、湖南、山东、黑龙江、福建等十多所院校招收七年制学生。

七年制的中医教育模式以培养高层次中医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实行文、理、医的有机结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012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教育部和卫生部旨在通过这一改革,将大众化的医学教育回归到精英教育的轨道,培养适应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2015年开始,多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始举办“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

二、问卷调查

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本硕融通的七年制教育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人才。通过前期各高校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发现各高校在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均实施了分流淘汰机制,对外语、综合考试和毕业论文等有一定的要求。那么,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机制在以往的人才培养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存在哪些不足,对近年开始的“5+3”一体化中医学专业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有怎样的参考呢?我们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实施了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分流淘汰机制的相关中医药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导师、辅导员以及长学制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组成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本次调查问卷填写对象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导师、辅导员以及用人单位、长学制毕业生和在校生,共计426人,其中以在校七年制学生和七年制毕业生为主。

(二)主要调查内容

1.分流淘汰比例:见图2。

如图2,调查显示各校的分流淘汰比例不尽相同,有50.94%的学校七年制专业分流淘汰比例在5%以内,大部分学校的七年制分流淘汰比例都控制在10%以内,说明分流淘汰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影响专业人数的整体情况。

2.支持分流淘汰的比例: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都对长学制实施分流淘汰机制表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持,说明包括学生本身在内的大部分被调查者认同分流淘汰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3.英语等级考试是否列入分流淘汰标准:见图4。

如图4,调查显示,对于英语等级考试是否纳入分流淘汰机制,45.31%的被调查者希望不列入,超过了38.26%的赞成列入的人数。近年来,英语四级已经与本科毕业证、职称考试等“脱钩”,逐渐回归为其语言工具的本质,因此英语等级考试是否列入长学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标准,值得商榷。

4.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是否列入分流淘汰标准:见图5。

如图5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应该纳入长学制中医学专业分流淘汰的标准,说明中医经典作为中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5.优秀五年制学生是否可以递补进入长学制:见图6。

如图6所示,约3/4的被调查者同意优秀五年制学生递补进入长学制学习,递补名额来自于从长学制分流淘汰空出的名额,这样在长学制专业中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激励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三、讨论

作为精英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淘汰率,加强考核力度,严格控制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对于“5+3”一体化和九年制中医学专业应继续实施分流淘汰制。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大部分长学制学生自身也支持实施分流淘汰机制。

长学制中医学专业的分流淘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课程考核。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对每学年的不及格课程数有相应规定。二,阶段考核。对于长学制中医学生,由于学制长、学习阶段多,还应该重视阶段考核。建议在实习前应有阶段性考核。三,有关规定考试。如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部分中医药高校还设有中医经典四、六级考试等。建议对长学制学生严格要求,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经典四级应有通过时间的规定。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在中医学习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应加以保护并可以适当放宽对其英语、计算机等的要求。第四类,综合素质考核评估。综合素质考核评估内容涉及德、智、体等,是对以上三类考核的重要补充,是医学人才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议对每年的综合素质积分应有相关要求。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本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7-02

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毕业实习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化、系统化运用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现状

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上升 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使得毕业实习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少,专业教师平均仅带2~3名毕业生[1],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亲自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能够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进行实际生产或科学研究,使学生在学校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然而现在,平均每一个专业教师需要带7~8名毕业生,除了指导毕业实习,还要搞科学研究、承担在校本科生的教学、处理学科的行政事务,其指导实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工作和研究生复试的压力 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有些毕业生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投简历、寻找工作了,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研究生复试,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毕业实习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是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没有时间开展具体的工作,实习就已结束。与此同时,也出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协调,即学生抱怨教师不能理解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而专业教师认为学生浮躁,不认真对待交给的任务。有些教师感慨学生的难处,由于担心其就业与前途等问题也很少过于苛求,碍于面子不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这就造成毕业实习的名存实亡。很多学生担心毕业实习会减少考研复习的时间,为了正常毕业,草草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交差。这种毕业实习安排形式,学生没有机会将学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到生产实际,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

事实上毕业实习与准备考研复试并不完全冲突,只要能够合理安排,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尤其是准备报考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最好和自己研究生报考的方向一致,既能在实习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又能为今后的复试和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规范的实习基地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造成无法有效安排实习。大部分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时选择了药厂或医院,而有些实习单位因为生产任务繁忙,担心影响生产或会泄露商业技术和管理秘密,而不敢放手让毕业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手实践,只是参观性的实习而已,毕业生无法立刻融入工作流程中。极个别的实习单位没有精力甚至没有能力来培养实习的毕业生,安排实习生做一些接待、打扫卫生、登记等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实习了。

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然而在部分高校中还存在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的现象。由于有些实习单位在技术上的保护,使学生无法了解具体的操作工艺,这样毕业实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可有可无的。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进企业、下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指导。有些高校缺乏规范的实习教学大纲,有些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不符合学科的最新发展,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缺乏总体的指导思想。

3 改进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多学生抱着无论怎样都能毕业的态度,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有的随便找个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有的做市场调查的毕业生调查数据的样本数量不足,草草填写了毕业实习报告;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人的科研成果写到自己的毕业论文里面。

因此在毕业生实习前,向其讲解实习的重要性、目的、任务、要求,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实习前应该将毕业生分成几类,派往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对于在实习前已经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尽量安排到签约单位进行实习,可以使他们尽早熟悉单位的生产和管理,投入正式的工作中;对于考研究生或日后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安排到高校或研究所实习,为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实践基础。

精心选择毕业实习的单位 目前的许多企业生产任务比较紧张,领导在主观上也担心安排学生的实习会影响生产。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和专业教师多和相关的企业联系,尽可能建立更多产―学―研基地,以便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学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为保障学生的有效实习,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河南中医学院已经为毕业生实习建立了GMP模拟生产车间、药材栽培生产基地、中药材标本馆等。

毕业实习与教师科研项目有机整合[2]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公布所有指导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的情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意向选择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查阅文献资料,训练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科研实验,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闲余时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有效整合[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整合。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实习主要有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等,这些课程实习需要到野外、药厂、医院或大型药材市场调研。可将这些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在这些课程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利用实习单位和高校的科研条件,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科研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3] 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包括联系实习单位,制订实习计划、具体的实习时间、实习考核要求与标准、实习目标,同时还要强调实习的安全性和纪律性,以防止实习过程中出现事故。监督检查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的过程以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环节,对毕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实习的质量。

4 结语

21世纪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也是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就当前的实习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求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同时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调整办学的思路,严格规范毕业实习的管理,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义忠,黄振锋.对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3-184.

第7篇

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师身兼两职,称为临床教师,均在我校两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目前主讲骨干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为了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学院和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加强教学管理环节,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强化中医教学理念,发挥团队教学优势,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简谈经验供大家参考。

名师名医,荟萃经典

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涌现出像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名医。他们医学理论流传至今,有效地指导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他们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论述对当今医学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中医教育以“师承教育”为主,是以传承师德、修身立品和济世救人为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强调立志、勤学、求师、实践四个方面,因此在内科疾病注重医学经典理论的讲解与精读相结合,重点讲授规律,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领悟中医理论的精义和技术的窍门,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我校拥有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名中医20多名,尽管都年逾花甲,但他们是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宝贵的财富。为此我院定期邀请老专家、老教授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做学术报告,即“名医名师大讲堂”活动(以下简称“大讲堂”),荟萃名医名师精华,强化中医理念,构建学用桥梁,是课堂之外的知识补充和拓展。

“大讲堂”邀请的医家均是在国内、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教授或者主任医师,其中有全国首批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杜雨茂教授等。他们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内科疾病诊治各有专攻,做人务实求真,对中医事业笃信不移。通过细致的讲授,着重突出学习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技巧及思维方法,将经典著作与内科实践紧密结合,让青年一代体会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思想,举一反三,移行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拓展知识的目的。名师中医涵养深厚,正如学生所描述的“从眼神里透露出对中医事业的衷情和自信”,尤其是大量临床接诊的典型医案,深深感染和激励学生,坚定了青年教师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国粹的理解与信心。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大讲堂”通过名师名医们对内科疾病的讲授,荟萃中医精华,扩展了知识领域;同时可以学习到专家们宝贵的临床经验,从他们的成功之路中,对自身的学术发展方面获得教益。

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疗效才是硬道理”。而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了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大讲堂”中名师名医有计划地选择典型医案,使中医内科学“枯燥”的理论变得“活化”,细致到辩证、立法及处方的筛选。如我校著名中医专家杜雨茂教授讲解曾诊治一名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多食、多饥、形体消瘦,经过西安多家三甲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诊断不明,疗效不佳辞为不治而求诊于杜老。杜老辩证属中医食亦病,此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气厥论》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有云:“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分析此病为胃热而脾弱,给予清泄胃腑,健脾益气之剂,用《伤寒杂病论》中白虎汤、小承气汤和四君子汤化裁而收治愈之效。通过“大讲堂”这种“一桶水”与“一杯水”关系的活动,分析名医的继承与创新轨迹,深究名医承前启后的学术源流,理解名医治法特点和用药风格本意,我们认为是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不容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科导师,因材施教

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机制[1],可以实现学科继承传统中医的师承教育与时展对中医高水平人才大量需求的有机结合。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但活跃了学术氛围,而且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对人才的培养及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以学院及附属医院在中医内科学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及科研能力,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优先遴选为本科生导师。导师给予学生实施分阶段督导教学。具体体现在开设中医内科学课程开始,要求学生适时跟随导师临证抄方,辩证思病,病房见习,病案分析,经验总结,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后期(大学第5年)以临床实习为主,在附属医院教学科安排下以导师为直接负责,监督中医临床实践的培训,严格考评,最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并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医学综述及部分科研工作。本科导师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对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疗效认识的困惑与迷茫,甚至走出片面追求“逻辑自治”的理论医学怪圈,树立“疗效才是中医发展的真正出路”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对中医的兴趣,锻炼了中医诊治疾病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我院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从2005年开始坚持实施本科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学团队的优势,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因材施教,强调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提高了学生在中医内科疾病持续性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效果。

完善管理,优化队伍

以教研室主任为负责制,教学责任落实到个人,每学期伊始均制订教研室及个人教学计划和目标,学期末均撰写个人总结。为了充分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发挥团队优势,我们还采取以下教学管理措施:

1.一对一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作为中青年教师指导老师,从学科专业具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授课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着重突出中医优势。

2.坚持听课制度:包括中青年教师听高年资教授授课和高年资教师督导中青年教师上课,对于上课中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给出改正措施。

3.参加教学竞赛:教研室定期组织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并且鼓励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均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

4.批改作业制度:坚持批改学生作业,加深学生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作业方式有多种,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病案分析题和研究进展题,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5.互动教学制度:督促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上课语言等,力求每一位老师把课堂气氛搞得生动活跃,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悬念式、举例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丰富教学手段:除上述名师名医大讲堂活动开展,本科导师制度实施,我们教学团队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穿现代教学手段。以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为基础,讲授教材的同时,更注重从中医理念、临床思维来扩充信息,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演示疾病的特征、诊治的进展和规律,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临床见习强调中医辨病辩证能力的锻炼,4人分为1个小组,对一个患者主诉、现病史及中医四诊合参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中医疾病的诊断和处方中药,撰写出见习报告,充分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模糊数学;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84-02

医学是一门实用科学,是非常严谨和严肃的,比如疾病的诊断、用药及药物剂量、用法等都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在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人们都努力追求语言的精确性[1],讲究书写的严密和规范。但是有很多情况无法明确定量或定性,于是人们开始把模糊数学的理论融合进来,用此来研究解决这些模糊问题[2]。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模糊事件,也可以利用模糊数学来解决。模糊护理就是应用模糊数学来解决护理学中这些问题的方法。

1 资料

1.1 模糊数学: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事件。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于1965年创立,它的创立使数学的应用范围从清晰现象扩展到模糊现象的领域[3]。

1.2 模糊医学:医学本身就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有经验的医生认为最成熟的临床技巧在于面对不确定性能始终做出最好的决定[4]。临床医疗中已经开始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随处可见大量的模糊信息,尤其是中医学[5]的某些问题,并且促进了相关医学的发展[6]。

1.3 模糊护理

1.3.1 护理诊断: 随着护理程序的应用,护理诊断也广泛地用于临床。但临床护士作出的护理诊断是否正确,则具有模糊性,可能存在护理诊断的偏差。模糊数学的有关原理可以用来对护理诊断进行综合评判,以检验护理诊断的正确性[7]。

1.3.2 护理管理:模糊数学还可以运用到病区的护理管理之中,判定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与否[8]。同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可使护理管理实践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模糊现象通过聚类分析而作出可靠结论,从而达到在标准化管理中的激励,量化的目的[9]。

1.3.3 护理教育:传统的教学质量[10]评价方法主要为定量和定性方法,忽略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忽略了教学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主观性,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可靠性。而模糊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考评指标分值和权重系数,在客观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征求了本专业的专家来确定[11],相对合理。

2 临床护理中的模糊现象分析

2.1 客观事实:事物的模糊性是指不清晰、不精确,指事物在差异的“中介过程”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3],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浮沉是模糊的;医学上高烧和休克的区分也都是模糊的;病人从痛到不痛的变化过程也是模糊的。模糊语言是社会生活离不开的[1],临床上血压、某些检验值相对清晰的范围界定就来源自大样本分析,这本身就是一种模糊信息。

2.2 多种原因

2.2.1 患者:在处理病人时由于考虑欠周,或时间紧迫,或信息的可靠性与信息量的不足等,只能在诊断过程中处理模糊信息。原因可能如年龄大,糊涂;[酗酒或者意识本身有问题;私人隐私等。

2.2.2 护理人员:护士的经验、工作能力在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其变化时有个体差异。

2.2.3 其它原因:如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心率、血压报警范围的设定常需要模糊,是由于患者烦躁、咳嗽或者变化等都可以影响它超出限值。

2.3 模糊语言:临床上通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譬如:健康、亚健康;隐痛、剌痛、绞痛、胀痛;微热、高热、潮热等。在护理评估中患者的情绪稳定、不稳定也很模糊。护理诊断中如:有潜在的误吸或者足下垂的危险,也是模糊的措辞。

3 讨论

3.1 从模糊中求精确:在护理管理中,模糊评判法在考虑权重的基础上将多个互相关联的指标加以综合,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结论,把以往的描述性定性评价改为量化,从而使评判工作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和可比性[12]。在整体护理中,模糊数学也可以综合评价模式病房整体护理质量[13],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护理人员有可能将护理诊断范围扩大。但是,模糊现象可以使护理预警得到更早更多的提醒,反过来有利于我们进行早期的干预,避免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这些在各种护理应急流程中就可以得到体现。所以从模糊中求精确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当于古代医学理论上面的“治未病”,值得深入研究。

3.2 从精确中求模糊:某些情况下模糊化的操作有利于更好的处理问题。比如教材中提到的皮内、皮下以及肌肉注射的部位,只是一种常用的相对实用的地方,比较规范而已,并不需要绝对的遵照执行。但是,实践上很多人可能在面对一个烧伤病人时束手无策。同样,抽动脉血气分析的时候,进针的角度和手法常常也让很多人模棱两可。模糊护理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实践,它可以避免将护士束缚在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操作上面,把各种分散的知识点“模糊”化融合到一起,真正吸收和掌握,护士动手能力就会得到实质性的加强,才能处理工作中的非常态问题。

3.3 善于收集和处理模糊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临床护理中,模糊信息十分常见。毫无疑问,模糊的东西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会让人感觉头疼,但它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变化,必须有所取舍,善于收集和处理模糊信息,综合分析,才能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诊治和护理。

模糊理论已经在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很多的体现,不过,它在护理方面的运用还是远远不够,还没有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而且护理人员的思维大都处于比较拘束的情况中,普遍害怕考试和检查,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过,随着模糊理论在临床护理中不同范畴的研究,将会被用来解决更多的护理问题。如果能使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实现从应试护理向素质护理的转化,则是护理事业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 茜,严永祥,金忠山.医学模糊用语的伦理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J].2006,19(5):95-97

[2] 杨在春.医院疗养科主任必备[M].北京:出版社,1990,775-776

[3] 魏 威,魏欣甫.模糊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教育[J],1999,18(4):54

[4] 李永生.临床医学语言艺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3

[5] 周慧生.中医模糊诊断方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1999,5(10):8

[6] 黄煜宇,张继增.中医应用模糊数学的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2004,11(10):933-934

[7] 周正颜.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应用于护理诊断的探讨.山西护理杂志[J],1999,13(4):144-146

[8] 谢巧庆,梁海华,李思勤.二值护士实施效果的模糊综合评判.现代护理[J],2001,7(4):4

[9] 王瑞华,孙增勤.应用模糊医学评估护理管理者的自学能力.中华护理杂志[J],1996,31(7):395-396

[10] 李峰,王承芳,郑延玲等.模糊数学在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J],2004,19 (1):31-32

[11] 孙雪洁,李 清,王庆美.用模糊数学法评价急救护理课程改革.现代护理[J], 2006,12(1):76-77

第9篇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为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因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新设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3年9月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这是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根据本校的办学优势和国家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中医药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 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浙江省共有9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三所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先后等方面的差异,办学方向及专业特色也不尽相同。如有些院校以溶剂和有机酸的微生物发酵,或以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或以酶制剂工业,或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或以基因工程,或以食品发酵、加工酿造,或以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办学方向[1】。

在专业定位这个战略问题上,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在中医药领域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背景,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中医药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中医药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专业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方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是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用于中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培育及研究等方面,包括中药生物发酵、中药内生菌的分离、中药生物转化、酶工程应用于中药提取、中药细胞工程、中药生化分离工程等。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而生物技术成果约有60%是用于医药业。因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而且前景广阔,办好生物工程专业也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

二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以及社会需求与各类人才的专业特点,在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研究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培养方向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注重工程技术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具有中药发酵工程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工程技术、能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背景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并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三 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2]。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 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3]。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人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 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4]。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没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2)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有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合成和化工原理等特色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每年承担150余项开放实验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生物工程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就业方向,分不同专业方向,通过实行科研导师制、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培育药用菌(中药)、中药成分分离分析工程、中药制剂工艺、细胞工程、生物制剂等不同方向。

(3)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打通校企联系渠道,使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外,与多家校外具有中医药特色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使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师资的补充,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出了现代生物工程与传统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一专业特色,并确定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改革课程体系、编写选用特色教材、构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将为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也将为中医药院校其他非传统专业(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的开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海同.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10,29(4):4-8.

[2]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5):4-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