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教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5 11:25: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教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教师论文

第1篇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创新与信息化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赏识教育;实施

要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偏难与数学基础较差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积极的赏识教育,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踏实更加用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其独立性与自我意识都在这个年龄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语言、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着一定程度的自我发展要求.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不够成熟的,他们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一旦受到挫折和打击,便会导致其自卑心理的产生.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便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并且鼓励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尽可能针对学生的自主表现给予适度的赏识教育.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随意讲话,扰乱其他学生听课的学生,教师便需要首先分析该学生与其他学生讲话的动机,如上文所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自己的话语和行动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经过短时间分析之后,对其进行赏识教育“某某同学,老师看出来你的思维能力非常活跃,现在得仔细听我讲课了,待会我会请你来回答下一个问题.”如此一来,该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思维活跃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便会很愿意聆听教师接下来要讲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学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说“看来某某同学是真的非常聪慧,但希望你能够专心听课,不然下次老师提问,你就很难能够很好地完成作答了.”如此一来,便使得该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也不会在课堂下讲小话了.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班级学生故意做出奇怪动作或表情,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游戏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并且让这些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促使其更加愿意将表现自己投入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别,赏识教育因人而异

客观地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会存在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赏识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赏识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而给予统一标准的赏识教学,便会使得该教学方法的效果难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有着不同的数学知识基础、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么要想使得赏识教学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实施,便需要教师积极给予学生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建立详细的个性化学生档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在针对某一名学生进行赏识教学的时候,便需要综合考虑到很多因素,如该学生是否适合过多的给予赏识与褒奖,会不会因此而产生骄傲心理?是使用单独谈话还是公开表扬的赏识方式呢?怎样的程度是最为适宜的呢?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考虑,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另外,在赏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互动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说出对方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优点进而实现互相赏识,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赏识评价,再加上教师给予学生的客观积极赏识,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出赏识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第3篇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缺乏互动氛围,导致教学工作停滞不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观念,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师积极指导和帮助学生,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于互动式教育法在初中政治教学应用方面的几点建议

2.1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也更加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其次,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教学情绪,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如果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学生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情绪比较高涨时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学状态,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2.2深入地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巧设互动点

互动点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切入点。在设计互动点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一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情景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背景材料,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互动教学中,分析和体验背景材料,学生在体验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的教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处。教学的难点处主要是指一些容易促使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教学难点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的互动点设计在教学的难点处,充分地利用互动主体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交流、分析和体验,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是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有的教学重点比较抽象,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学生无法主动地掌握学习重点,但是依靠教师的指导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重点,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互动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3课堂中进行角色转换讨论问题

开展互动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回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重点处开展讨论,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小结

第4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语感教学 意义 实施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关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语感好的人可以灵敏地对语言资料的重点、好环、情趣等做出精确判断和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可以很快地运用语言流畅精确地表达含义。学生经常会死咬文字,偏离文章的主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切合实际地加强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才会大大增强,思考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实施初中语文中的语感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朗读和背诵在语感训练中重要作用

训练学生的语感,必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要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语言,在朗读中锻炼语感。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朗读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借助语言词句去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头脑中能够浮现出课文中叙述的人与物,有真挚亲切的感受,从而感知课本中的内容,增强语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语言形式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悟语言中的情感和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朗读。(2)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的文字语言的意思,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和理念,在朗读时,能够做到准确的掌控。(3)建议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进行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学生自身的阅读思考中的共鸣。

二、比较分析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感知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词语的意思,进而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主旨。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提示并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词语离开句子和课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要找出与它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两个词在课文中的不同,区别两词的意义。进行这样比较,锻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含义,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学生只有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把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在教学中,紧扣这些精彩的字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细心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感受文章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就会获得强烈的语感。

三、开放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尽情地想象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朗读中表现出较好的语感。文章的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在朗读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某种事物的描述展开具体的想象,获得形象可感的具体现象。当然,有必要通过创造性、独特的思维填充、丰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模式与自身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去感受语言文字在具体运用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想象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水平,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1)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建议学生在业余的学习时间下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来表现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独特性;(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思维形式思考课本内容,以便取得比较合理全面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3)让学生能过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各自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进步,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悟的内在生华。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的思维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感悟层次。

四、不断加强写作的锻炼

写作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可以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在写作时,我们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方面的方法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学习运用词汇的能力,发挥想象力,分析比较琢磨字词,想象比较,体验领悟,表达真情实感,最后不断重复修改,以形成自己个人独特风格的语言风貌。

五、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语言的的实践中获取语感

初中语文在教学安排上,尤其要重视学习与实践的联系。种种与实际相关联的教育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知识领悟的层次,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语言的表达水平和语言知识技能与用水准。这样的教学思维方式,一方面能够快速地培养学生语言全面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和语言技巧的能力,能够使他们的语预感能够快速得到提高。

第5篇

1.1教师在发展个性特质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生活中身边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是大家从不注意,如果能够将每天出现的一些事情捕捉到脑海中,将实际现象和理论知识联系,就可以转化成高中政治概念,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将这些生活实际现象在课堂上重述,能够使学生觉得政治距离生活很近很近,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塑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做到了对教学课程的创新和实践。

1.2高中政治教师在气质上要有足够的灵活性灵活性,主要体现了高中政治教师的灵敏度,应变能力。政治课程通常意义上都是枯燥的、乏味的,那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个性特征,将政治课程变得生动有趣,使政治教学不再是死板的传递信息,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政治课程和课堂选择项目的完成,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课堂评价体制,可以对全面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比如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课是否态度认真进行评价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其不好的行为达到约束和管制的作用。对于每一堂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总结归纳,从而对学生上课过程中表现的优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其课堂表现中出现的漏洞或者不好的影响加以改正,从而不断完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2.高中政治教师个性特质要求的激励方式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需要的两种特质就是实践性和灵活性,因此为了提高政治教师这两种特质的要求,从而必须制定和培养对应的激励方式。

2.1从政治教师自身出发,它具有很多的社会责任性和公益性。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栋梁之材的职责,教师的教学担负着未来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促使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发展,去锻炼自己的实践性和灵活性。

2.2学校要求教师认识到这两种个性特质的重要性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督促着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两种个性特质的重要性,那么由认知带来需要,需要就会产生冬季,动机就是行动的动力。

2.3学校对教师的这两种个性特质的具体考核既然实践性和灵活性这两种个性特质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非常必要,那么学校可以将其列入教师的日常考核之中,这样就会促进教师加强实践性和灵活性这两方面特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形成最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3.结束语

第6篇

1.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1.2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和特点;(1)从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学习效率高。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它既重视结果,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参与如观察、测量、收集、解释数据或资料等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过程来理解知识内在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地掌握和使用知识(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学生通过一些初级阶段的探究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如观察、测量、分类等较简单的探究能力,还获得科学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发展更高阶段的探究活动如建立假设、推理、预测等更高一级的探究能力。

1.3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既是真实的,又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反对任何臆断和先验的东西,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强调要有尊重科学事实,依据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还要有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独立思考、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1.4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时,探究过程要有学生独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的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不再是为取得好分数或父母、老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在中职教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1是由我国中职教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这说明了中职教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它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中职教中,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共同构成中职教的统一的培养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只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已经力不从心,必须运用更加合适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

2.2是由我国中职教的现状决定的中职教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如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生源质量下降,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毕业生质量下滑,就业困难,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校生厌学情况突出等。为改变如此窘境,中职教必须改革,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3.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开展探究式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3.1教师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多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

3.2与基础教育一样,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中职教教材和教辅资料。

3.3政府要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投资建设合格的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电子阅览室等,购买开展探究式教学所需的物品。

3.4设立奖励制度,对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教师和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肯定成就,激励他人。

总之,探究式教学给当前教育事业注入“活水”,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尽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资料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郑金洲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2]《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美)温鲍姆等著郑丹丹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7篇

教师也需要适应学生的过程。接手新高一的教师往往是从高三或者复习班倒过来的教师,他们习惯了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习惯学生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方面未免有些欠缺。面对新的学生,教师不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了解不够清楚,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欠缺。学生不能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且教师不了解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不能照顾到。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新生,给学生上课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摸清楚学生的情况,只顾得按照教材进度去讲课,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对于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毕业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教学特点,了解毕业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尽早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了解毕业学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他们原来的物理教师就更好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师。二是要尽快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再把主动接近教师当作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师的同学,他们有了骄傲且带有叛逆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学生会因为喜欢了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开始学习的良好开端。三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老师,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了解教师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和睦温暖的班集体。一个有温暖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工作。所谓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心理方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短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他们了解人类在了解世界、探索宇宙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成果,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勇气。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幻电影来了解不同领域的迷人前景,利用电影来进行入门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准备好物理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器械和资料。如果感觉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应该花费一段时间去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这部分知识,完全可以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即让那些在某个知识点上有优势的同学给其他学生讲课,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现自己,彼此熟悉的过程,也是教师及时发现人才的最佳时机。

第8篇

一 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艰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兴趣”被激发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落实。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2.多用激励语言,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对体育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才能让兴趣永葆青春活力,长盛不衰。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般从不会到会,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在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二 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意识的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第一,讲解“灌输”。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灌输”,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如,人教版第八册“快速跑”的学习,教师通过讲解快速跑的目的要求以及作用,然后再进行训练,学生就有了一个训练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第9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交互式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而系统地探究知识、增强智力和能力的活动。师生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使得整个语文教学有效合理地开展。

一、什么是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调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语文学习不能变成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新知识需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交互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采用“交互式教学”,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的问题情景或者直接从现实的教育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发言,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明所提问题的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交互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

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教学即成功”,就是说如果“教”的行为未达成有效的“学”,那么这种“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教,对于学生的学则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如此才能教学相长。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实践证明,教学交互或交互式教学,是实施教学共振的最好方式,教学交互是共振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能使教学效率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正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构成了教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自身工作动力的推动下,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主体的学生受激发后的学习动力的驱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专心听讲、质疑问难、回答问题,这些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强化了教师的工作动力,促使教师挖掘教学潜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交往,推动教学过程持续运行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语文交互式教学设计

现在中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强调使用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术语,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需要做大量材料精选和补充工作。传统的教育学教材都是以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为特点编写的,没有顾及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交互式教学一方面要顾及知识逻辑,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因此,要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要,收集和创设大量的学习资源,如教育案例、教育视频、教育争鸣性的事件。

四、语文交互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参与率不高。现在的高中或者职业中学班级规模往往过大,生数众多,这样的班级规模要实现交互式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人数多,增添了管理方面的压力,呈现一个案例或者情景后,难以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参与讨论的机会。这样,使得一部分同学,特别是比较被动的同学,还是处于“静听”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小组过多,容易使得教师的监控有限,导致部分小组和成员处于无管理状态。应适度控制教学班级的规模,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效果会比较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