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5: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市场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金融市场学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个入门课程,几乎所有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在教学中都安排了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授课老师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认识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随着高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稳步展开。
二、金融市场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陈旧
之所以经济管理专业将金融市场学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体系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所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态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任课讲师对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持排斥态度,以至于在讲金融市场学的时候,更多的内容侧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视“市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误导了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正确认识,还使学生对了解整个金融经济体的构件格局产生了影响,实属人为因素。
(二)教学环境单一
金融市场学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解析,还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详细的讲解一些经济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很强,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经贸业务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紧扣时展的主题,选择较为新颖的教学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那种单一的教学环境下的实际授课效果,非但让学生达不到对经济管理学有深刻的认识,反倒会对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学教学新方法
(一)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
金融市场学中的理论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管理格局而言,目前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资本市场和经济金融环境中存在很多变数,要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完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内容。这样做一是能把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发挥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总结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后的职场规划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客观的了解我国经济管理组成能有很大的帮助,四是能让学生既能把在课堂理论过程中在实习实践中得到明确的解析,还能把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再带回课堂上进行分析;五是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转变,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这种实习实践学习过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让学生接触较多的经济实体,不要局限国企和金融经管单位,因为受到体制的影响,这些单位中许多经济数据的上报过程较为漫长,而学生的实习实践周期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尽量找一些民营经济体或非公有制经济体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为最佳。在这些经济体内,会计和金融措施应用较为灵活,能让学生在较短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最大化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阶段里,理论知识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验证的,所以穿插着理论知识,期间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作为印证。这其中也包括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总结出来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的,讲解起来既得心应手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任课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考虑既成事实的成功案例来进行讲解,还要综合一些经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拿出来讲解,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金融经管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规避了这些风险,才能使其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课老师在进行案例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离教学环境最近的时间段来进行选择,这样有的放矢是为了能配合理论的时效性,让二者产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战时期的经济环境来套用美国次贷危机下的金融措施的话,那就贻笑大方了。与此同时,要充分地考虑中外不同经济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虑经济基础而单纯的讲解外国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话,那对于综合分析整个经济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与其他课程做好衔接和融合
金融市场学是经管和金融范畴里的一个基础课程,无论学生的日后专业方向是财政学、会计学还是金融学、经济学,都要将金融市场学作为基础,经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特定的学科分类概念,其中很多知识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与之想融合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印证金融市场在整个经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树立学生更强的学习信心,增加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甚至是经管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1.翻转案例教学。目前,很多任课老师面临案例创新的困境,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随意找来案例有个很严重的弊端。因为资源的共享性特征,学生有机会并能在网络上找到答案来应付,本应该锻炼的能力被抄袭拷贝所替代。案例的时效性经常被忽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已经“过时”的案例故事。对任课老师而言,使用这些案例是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案例是否被精心准备过,学生心知肚明。
2.小组化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与学生讨论方式来引导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快速的活跃课堂气氛。但是由于授课班级人数众多,会导致课堂混乱、嘈闹的情况。如不能适当引导必然会偏离讲授的内容。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求实现小班化教学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项目小组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来配置小组。运用PPT的方式汇报讲解本组的调查过程与分析结果。通过一次完整的市场调研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如何解决教师的困惑
1.引入现代化教学工具。市场预测相关章节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公式,这些复杂枯燥的计算一般都是要求学生通过手工进行的。在课堂题目练习时,经常会出现学生相互抄袭答案的情况。在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大量企业开始着手使用专业软件来取代原始手工操作来整理、分析数据,所以信息技术应用型的人才会有很大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期望教师能介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比较普及的数据处理、分析、预测软件,如Excel(数据处理软件)、TSP(时间序列分析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如能在实训课上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不仅能解决枯燥的计算问题,降低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对理论转化成实际市场数据信息处理的能力。
2.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用获取积分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上课状态。回答问题就加分,调动其积极性。小组在做作业时,先相互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的方式收集idea(想法、主意)。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教师此时可以进行点评打分。平时分占比例高于期末卷面分这个方案并不是对学生的减负,而是重新分配了学生的“负担”。每天做一点,积累分数,通过一门课程就不再是难事了。让“一考定终身”情况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在平时”。
三、结语
一、通盘考虑,寻求彼此渗透的结合点。
奖章活动与学科教育是不同事物的两个不同的面,既不能对立,也不能简单凑合,更不能划等号。由于奖章活动串连五育,我们抓住它辐射面广、灵活性大、操作性强的特点,注重抓住两者的结合点。
一是依托大课题,拟定彼此教育目标。我校的市级获奖课题“小学生活动体系”提出了扩大学生自然、社会、生活知识,提高动手、交往、组织能力的育人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将有关年级的争章必修章目及达标要求与相关年级学科德育目标有机地穿插统一。像家务章。手拉手章、孝敬章、好朋友章等的目标要求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学科思想教育因素。例如看图作文《擦窗》的中心与家务章的目标具有同一性,即:学做家务,勤巧双手从小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这样的主题下,列出数十条可供学生争创的达标要求。吸尘扫地、擦皮鞋、布置餐桌、灶具烧水、钉钮扣等内容不再成为言而无物的口号,而是自觉向上的目标要求。
二是,重新组织有关内容。应该承认,教材在某些地方确有不尽善尽善美之处,难以让学生倾吐真情实感。而争章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新鲜内容,稍加处理,便成为喜闻乐见的作文素材。我们经常把同一年段前后不同的训练项目“推陈出新”,弥补教材的缺撼。例如,在《我学会了……》这个题目下,看图作文与材料作文有机结合。不少学生争得阅读章后,选用了爱护新书、包装旧书、粘补破书、制作书签等来自生活的内容。我便对有关训练项目及内容整修一番,找出互为沟通之处。
三是在争章活动中渗透学科教学目标。从定章、制章、争章到考章的过程皆是学生创造性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追求新知、善于思考、勇于探求的品质。因此,我们进行可行性研究,从奖章活动年段的章目达标要求出发,结合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等具体要求,将作文教学中请等行为及情感、思想要求列成表格,变成争章的目标,使原本无依托的口号成为他们学有方向的自觉要求。
四是定期开展各类争章活动。从本质上说,德育活动与学科活动是互为“吻合”的,如果抓住了彼此的共性,奖章活动能使“千头万绪一线牵”。以作文教学而言,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成为一大难点,连最基本的花草树木有些学生都感到陌生,这些问题我们尽量纳入活动范围,力求增加含金量。在争章中,专题举行中小队争章活动,学生外出考察、参观、游览,一方面运用感觉器官认识花草树木,摸摸闻闻、看看想想,让他们在竞争考察章、种籽章、审美章中积累感性知识。同时,又从习作的角度重点观察,对某些植物细细地观其形。辨其色、嗅其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类似活动,一学期举行多次,既为奖章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替日后的习作训练先行观察,积累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二、激发动机,在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奖章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少先队系列活动,既包含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广泛合作,也蕴含着思想与情感的交流,然而没有持久的兴趣与强有力的动机来支撑,将昙花一现。因此,只有在作文时,学生全身心沉浸在作文活动中,各种操作被激励起来,自发和谐地进行,从头至尾始终保持兴趣与热情,才能倾吐真情实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构思章目层次,突出个性特点,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根据少先队教育的诱导原理和目标追求规律,分类设计章目。我们将章目设置分为三类,一类必修章,训练基本能力;一类主修章,训练较高的能力;一类选修章,训练特殊能力。
按不同的层次规定富有挑战力、吸引力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与成就动机。当学生的热情被调动后,教师替他们增设一个语言表达的环境,学生各抒己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进取心与成就欲,从而接受挑战。这样的顺序一般包括争什么章,为什么争,如何争,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成理,都能得到认同。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容易被忽视,长期训练,十分有利于书面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是情景铺垫,即景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奖章活动的某些达标要求,需要在入境、入情、入理的气氛中来训练,这是辅助学习技能、锻炼写作的方法。我们在有关课程中,以一定的画面情境作铺垫,把学生作为训练项目的主角,进入特定的情境去体验,使之用栩栩如生的行为来表达。例如,设计主题为“救死扶伤为他人,学会保健为自己”的考察活动时,与街道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再现“学生摔伤骨折”“突然晕倒”等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尝试实践的行为来表达所思所感,此时,学生的动作技能、语言、思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随后,再以命题的形式指导记争章日记,学生便会自觉地进入角色。
此外,常常可以发现,一般学生平日对作文不感兴趣,关键在于缺乏动机激励。
在即景训练时,我们按奖章活动的不同内容,定向取材,适时分类指导。为了让学生操练家务技能,便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父母“汇报”并表演给中小队,由于处于特定的情景,往往能诱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写作依托“材”源,即景训练使表达顺理成章,一旦扫除认知障碍,技能锻炼后的真情实感便会产生。
三是引发参与意识,强化竞赛,发展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在愉快而兴奋的气氛中开展诸如生活小本领的中小型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理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竞争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根据主修章及必修章的达标要求,我们抓住考章环境,举行练刷牙、叠被褥、穿鞋带、清洗运动鞋、搓擦布等系列竞赛,使他们在激烈的竞赛中提高兴趣,通过动手能力的提高来逐渐克服浊生子女身上的某些弊玻活动竞赛还萌发了学生的作文意识,他们不再视习作为沉重的负担。
像比赛之类的文章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经常设计这类活动是有效的方法。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我们在开展活动竞赛时,从选题、设计,组织到比赛场所的布置,全部由学生组织,做到全员参与,彼此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三、尝试应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进度性奖章活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符合知识技能、能力发展的整体教育规律,?我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技能、能力、技巧的培养。“喜欢成功是儿童的特点”,正是设置了递进向上的成功机会,使学生多方面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包括技能得到了扎扎实实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让学生随机扮演各种角色。丰富多采的争章活动也塑造了一批角色不同的“演员”。许多醒目的达标要求和不同的角色--对应,学生进入角色变得自然。从而练就各种本领,为学写各类应用文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是指视唱和练耳的总和,就是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两个部分。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单独存在于教学中。视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要素,是指按照谱子要求准确唱出曲调、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同时加强对音程、拍子、调式、调性等的认识。视唱的训练内容包括:针对不同调式的谱子进行识谱演唱。练耳的的训练主要针对音乐调式、调性,音准等听觉训练,内容包括:单音、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练耳是对学生的听觉训练,通常是对钢琴上弹出的音进行分辨,把够将听到的内容用五线谱记录下来。练耳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内心听觉、对音高、节奏、曲调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记忆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是在幼教机构工作,作为一名一线的幼教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掌握学前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多种多样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如何上好视唱练耳课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相关的技能课程,掌握音乐的基本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还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艺术教育的能力,为今后的幼儿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1.视唱练耳是钢琴、声乐等音乐类课程的学习基础
目前国内很多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有钢琴、声乐、乐理、视唱练耳和舞蹈等与音乐有关的课程,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音乐类课程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开拓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质,为提升学生的演奏、演唱、舞蹈等专业技能水平打下坚实基础。试想一下,一个对音乐基础理论掌握不足的学生要如何唱好歌曲和跳好舞蹈?将来就业时在工作岗位又要如何教给幼儿音乐知识?因此,掌握不了最基础的视唱练耳知识的幼儿教师是不合格的。
2.视唱练耳是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里的音乐活动主要有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四种,幼儿想要完成好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基础的理论课,它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理解力、感受力,为将来能够教授各种音乐课程提供支持,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基础。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
1.不够重视视唱练耳的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其他相关音乐类课程的学习成败,还关系到未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更改教学计划,压缩视唱练耳课程的课时数,不注重对学生基础课程的掌握,使得没有音乐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难短在时间内完成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致使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不是很显著,最终导致学生在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师的专业素养,视唱练耳的教学工作不是简单的看谱唱歌,只有老师不断的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把更系统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提升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
2.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大多都是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而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来说,这又是一个不断积累的技术性过程,没有任何基础的状况下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效显现的就不会很快、很明显。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不够重视视唱练耳课程,导致对这门课程的一些问题理解不够全面。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传授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看似比较枯燥的知识实则蕴含丰富的变化,若是忽略了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就更加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如何端正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容易滋生听觉惰性
人们喜欢将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和倦怠态度称之为“听觉惰性”,在视唱练耳课上学习中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上学习中没有积极主动去感受音乐,个人感觉被唤起的不够,不会运用音乐思维积极思考,学习态度过于被动。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进步都会遇到一定的瓶颈,遇到这种情况时,授课教师应当及时查找原因,是否是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和传统?还是因为案例的不生动造成了学生对于音乐领悟力的不足?找到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很多时候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不够深是产生被动学习的根源,被动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课程的授课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显著。
4.忽视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
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灵魂,是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师普遍在教授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音乐技巧方面知识的传授,比如:对于节拍、节奏、音准、速度、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往往忽略了音乐的灵魂——情感的表达。导致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体会不够深刻,致使音乐作品听起来空洞而没有灵魂,机械又缺失情感,使听者听后如同嚼蜡,索然无味,感受不到任何音乐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师如果能既重视音乐基本要素的教授又重视对于音乐作品音乐情感的把握,课堂的教学将取得更加完满的教学效果。
5.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时候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每次上课也都是传统的视唱部分和练耳训练部分的结合,虽然是按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讲明知识点,但是枯燥而又专业的训练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倦怠,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现今的时代提倡教学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创出一条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实用性更强的一套新的体系。教师要积极思考和探索适用于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即便现在越来越多的视唱练耳教材层出不穷,但是所涉及的视唱曲目与教学内容却未与时俱进。因此,本门课程迫切需要有丰富内容又有专业水准的优秀教材诞生,希望好的教材可以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很多时候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也会受到现有教材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还是会有一定的改革成效。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分析
1.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
大多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素质教育,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她们入学后所受的有限的基础音乐教育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或者是短期不能够显现出特别明显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某些方面学习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比如:对于音程的把握,对于固定调与首调在视唱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等。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就不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兴趣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2.学生没有形成固定音高的听觉概念
如何形成固定音高的听觉概念是学习视唱练耳课程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而最大的学习障碍来自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有些学生甚至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临时抱佛脚的结果,对这些音乐基本功本来就很弱的学生而言,这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学习会让他们花很长的时间去弄懂它,这常常导致学生听觉概念模糊,没有固定调音高概念,对记谱法掌握不好,缺少听记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指导是学生攻克学习障碍的有利因素。
五、针对视唱练耳课程现状的解决方法
1.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不是乏味的训练与模仿,而是要通过内心的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知识逐渐积累、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是学好视唱练耳课程的有力保障。
2.让学生拥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
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还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将视唱练耳教学结合奥尔夫和柯达伊等优秀的教育法,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音乐各项要素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教授视唱曲子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曲子的特点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律动或者是创编环节;在教授听辨大小三度音程的环节中,就可以加入小游戏《布谷鸟》让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等等。改变传统的教师弹奏学生跟唱、教师弹奏学生听辨的模式,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这都会增加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积极性。此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积极性的目的。
3.让学生领会情感教学的魅力
教师在教授视唱练耳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与分析音乐情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任何枯燥的知识融入人性化的情感就格外生动,音乐学习亦是如此。课上音乐练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唱提出情感充沛上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进行视唱,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认识更加深刻,只有先“体会”才能后“表达”。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是合理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中合理运用各种表情记号,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力,不仅提升单方面的能力,还强化了综合能力。
4.让学生有自己个人特色的凸显
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学生学习能力与音乐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个人特色得到凸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性,从最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视唱练耳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最后要强调的是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是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也很重要,只有与学生交流紧密,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他们的教学计划。
5.让学生拥有理性认识的能力
1.认知学徒制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传统学徒制是最为自然、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如医学、语言、制造等领域,在师傅工作的过程中,学徒通过观察、模仿、训练等参与方式,在从边缘参与到完全参与,从学徒到专家的身份转变过程中获得了该专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知学徒制就是将传统学徒制中的核心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整合,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专家在现场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如同学徒学习一样,通过参与专家的实践活动,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与社会真实的情境进行交互,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包含“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选择一个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真实情境,确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交由学习者来解决,也就是“抛锚”;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源去探索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不仅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还应该在同伴之间相互协作,讨论与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随时记录学习者的表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应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教师关于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3.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是诸多个体的集合,强调在特定的共同体文化或情境中,个体各自担负的责任和共同的任务,而不是任一群体的集合[2]。学习实质上是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习者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开始逐渐成长为该实践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在教学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分解、分配教学内容,共同体成员合作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一项问题,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都有机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完成边缘向核心、学徒向师傅的转变。
二、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对市场营销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能力的高低,如具有实际运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强的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这就要求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时要把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3]。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知与行是不可分离的———知识应该在情境中认知并在行为中得到内化与发展。把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融入到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通过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营销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1.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中,要求学习者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学习理论,首先应该围绕营销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抛锚”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一方面可以在一个较为逼真的营销环境中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早地接触企业营销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对企业营销问题的分析研究,会引发学生在新旧知识与信息的相互碰撞和互动中去不断地深入思考,通过多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去理解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职场成功者的基本技能之一。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积极性,也无法发展其各项智能。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具有情境性和工具性,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知识,且像工具一样运用来内化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地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显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还能通过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资料整理、归纳和判别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从教材、企业案例、各类期刊、文献资料、网络及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学习工具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自主学习技能得到提高。
3.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社会能力的培养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需要,从教材内容入手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其目的就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授营销策略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假如我们学校内的小商店效益不好,怎样扭亏为盈呢?我鼓励学生积极出谋划策,培养了实践运用能力。在讲到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时,教师呈现已经准备的不同漫画提问: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夫妻二人去买空调,请说出他们最关注哪一方面的性能。通过这些情景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等各种途径主动地研究问题、自主探索、培养和发展创造力,达成认知目标。加深对消费品市场的认识理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开拓学生视野
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使情景创设多了一些手段,直观、动感设计,合适的配声、愉悦的色彩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推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等知识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我国著名营销专家韩庆祥教授的《实战营销》光盘,影响力很大,说服力很强,并且播放完之后再给学生讲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授“广告策略”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当地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几则广告,如尿不湿广告、安踏的广告,化妆品的广告,五粮液的广告等,通过教师的评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告的设计。
3创设故事情景,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的全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很快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当的讲一些经典故事,创设一些故事情景,能够为学生学习知识点奠定基础,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广州某外资公司招聘营销员,工薪丰厚,应者云集,但一看到要求应聘者向“某寺庙推销梳子”这样的考题时,许多考生望而却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大胆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紧紧围绕“怎样向寺庙推销梳子?”这个中心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阐述、提问、争论,思路越辩越清晰,留给学生的启示也慢慢呈现出来。
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营销人员面对市场,要随机应变,透过市场表面现象去抓住潜在的机会,挖掘市场创造市场。用小故事来讲述营销的大道理,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容易获得苦于学习枯燥理论学生的喜爱。
4创设模拟情景,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创设模拟情景,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模拟表现,从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所学科目的内在含义。
比如推销这一节,由于推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技能。仅靠“说”和“听”是学不到真正本事的,必须让学生亲自去操作。所以在讲授这这节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我不断地模索和总结了以下新的方法。①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分组到商场、超市考察,写报告,现场观摩,并参观商品陈列,推销,这对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②分组推销,每节课让学生自备商品,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在课堂进行商品推销,卖方伶牙俐齿,采用多种推销技巧说服顾客购买,而顾客也是很刁钻,千方百计刁难卖方,推销场面非常精彩,学生评委在现场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推销技能。③问题多元化教学,全班学生纷纷以顾客的身份来提出许多问题,再让某个学生以推销员的身份来逐一解答,这样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加强了对课本内容的巩固和反思。
总结课上,同学们针对推销内容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仔细安排筹划下次的推销行动。这样,课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和不足,迅速反馈回来,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通过多次反复,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样授课,针对性、目的性强,听得有趣,学得有劲,比起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5营销模拟实验室教学,达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络通讯技术构造一个有效的无风险的营销环境,让学生扮演企业营销主管的角色,从各个角度分析营销案例,进行营销决策,并且得到决策的结果,然后做出下一阶段的决策。这种模拟营销的方式,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培训质量,又避免了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风险。这种模拟营销的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其最大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在实际演练中,学生们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感受和经历,对他们毕业后的择业和工作都将会大有帮助。
在市场营销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通过引导,调控来使学生与教师积极性协调一致。创设的情景要生动,富有启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的情景创设方法。总之,情景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堂中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育方式,强调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形成一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氛围。这种硬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不平衡,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技工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要坚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应用能力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创新能力。授课教师要了解千变万化的国际状况,注意观察国际最新动态。因为市场营销与现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同时老师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因为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与现实相关度很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
2.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在对市场营销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应该具备市场营销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消费者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学习市场营销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这就需要学生对社会情况进行调查,他们需要制定计划、安排方案及执行调查。
(2)精神能力。技工院校也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在学校进行讲座,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困难、摆脱挫折,能够在挫折中前进。因为学习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还要利用好市场这个资源库,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参加一些活动,以便对市场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3.建立专业指导制
在工商系的老师中,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指导制,要在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很容易碰壁的专业,有些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轻易放弃,缺乏克服困难的自信,这时候学生往往容易自报自弃。而教师作为指导员就应该对学生指点迷津,带学生走出误区,帮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在市场营销专业上能够有质的提高,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最终使培养的学生得到市场的认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4.参与者
老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要过多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要与学生争论,更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时,老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市场营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1.1课堂教学手段使用不充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由单纯的“粉笔+黑板”的模式进入到现代化教学模式,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使用仍然不够充分,略显单一。各种仿真模拟实训软件的应用不充分且效果参差不齐,不能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2案例教学过程形而上学
在近几年的高职营销教学课堂,案例教学逐渐成为教师的主流选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是通过借助案例去研究存在的问题,而是以存在的问题去找一个案例来进行注释,就犹如“创可贴”一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二者的差别在于后者用孤立的、静止的思维去研究动态的市场营销问题,最后变成了刻舟求剑。
1.3课堂理论教学比重过高,教学实践环节偏少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市场营销是一门现实性和生活性都很强的课程,缺少最基本的实践性的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相反,通过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营销基本技能,还有助于学生自主管理、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开拓创新、刻苦耐挫、应急善变等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1]。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基于问题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培养能力。因此,在市场营销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提出或发现问题是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尝试构建“1+1+1”模式的外延式实践教学体系,即“公司式运营+合作伙伴+营销实战”,具体做法如下:2.1组建虚拟营销公司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2]。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让学生(6-8人)自由组合成立若干个虚拟营销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运作模式与方法进行运作,各职位角色由团队各成员分担,以便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方法与策略。一般来说,建议以宿舍(一般6人)为单位组建具体的营销公司,借助宿舍内原有的角色分担和指挥体系,可以较好的实现由生活角色到公司角色的顺利转换。这既可以解决团队中成员不够默契、沟通不到位等问题,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合力及个人的价值。因为成员之间的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高虚拟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虚拟公司成立后,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每一步骤的工作,应给予及时的理论指导或帮助。为体现真实感,虚拟公司在正式成立之初,就应选定本公司的主营产品或业务,同时要求所选择的产品或业务必须与本地的实际有密切联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产品。例如,班上有个团队组建后所选定的业务就是校园快餐营销,他们的设想就是在价格类似、样式大同小异的快餐市场如何杀出重围。2.2寻找实体合作伙伴没有实践平台为依托,再顶级的商学院也教不出精明的企业家。市场营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味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为此,我要求各公司主动出击,寻找适合的实体合作伙伴,目的就是让商家给虚拟公司提供一次营销实战的机会,而虚拟公司则免费为企业产品做一次营销策划,实现双赢。具体步骤是:1、充分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对虚拟公司确定的业务领域进行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目标产品的营销策划方案。2、教师和方案策划者共同探讨方案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3、各营销公司分别带上拟好的方案去拜访目
标商户或者企业,为了保证合作的成功率,在选择目标企业的时候尽可能考虑符合校园市场消费的产品,同时也不排除优秀的团队在其他领域做出的创造性尝试。考虑到该工作的严肃性,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持具社团协会的介绍信前往洽谈,有助于提高合作成功率。4、结合目标企业的要求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并配合企业完成产品营销工作部署。例如,上述团队选择了校园快餐市场,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后,该团队选择了一家校园快餐厅作为目标商户,该餐厅饭菜口味和卫生环境都不错,且每份售价(6元/份)比竞争对手便宜1元,可是生意却一般。如何说服对方实现合作呢?由于正值夏日,该团队成员结合前期的调研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最终形成了一份题为“美餐加饮料,非常6+1”的营销方案。方案概要就是“凡是到该餐厅就餐的顾客加1元钱就可以得到一瓶百事可乐(玻璃瓶)或者矿泉水(一般市场零售价均为1元/瓶)”,餐厅老板一看之下,立即表达了合作意向。因为如果这个方案可以实施,不但会增加就餐客人和营业额,而且还会带来些额外的收入,即百事可乐或者矿泉水销售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有效打击竞争对手并形成价格上的真正优势,因为顾客是用脚投票的。2.3完成产品营销实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效果如能以实战作为最终检验标准,那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400年前,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道:“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先贤智慧,字字珠玑,言犹在耳。因此,各团队在确定了合作伙伴和方案后,结合企业或商户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次产品营销实战来检验营销策划效果。为了保证营销的效果,教师一般会建议团队营销实战中要注意契合企业或商户的要求,要充分尊重企业或商户原有的经营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营销过程做出细致周密的安排,做好工作预案。例如,上述团队经过对方案的几经讨论和修改,最终实施了实战检验,取得非常好的经营效果,一周内就让该餐厅的营业额上升了近60%,让餐厅老板喜出望外。因为同学们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同样是7块钱一份,我为什么不多要一瓶饮料呢?随后,为了让其它快餐厅不易模仿该策略,该团队并没有停止脚步,端午节期间又在该餐厅推出了“欢乐端午•秀,咸蛋彩绘•美”活动,活动中,他们除了宣传咸鸭蛋本身的营养价值外,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特点,为每个咸鸭蛋绘上可爱的动画卡通形象,让一个个原本平常的咸蛋变身一组组生动的“卡通咸蛋”,可爱至极。产品一经面世,就引来抢购,5元/个的价格让产品卖至脱销,由此也奠定了该餐厅在校园快餐市场独树一帜的形象,就餐人数显著提升。这一切的转变不禁让商家喜笑颜开,使得商家对同学们的策划能力刮目相看,同时也让团队成员收获了难得的经验和成功的喜悦。“31+1+1”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和优化,“1+1+1”营销实践教学模式也顺利实现了和专业学生的深度磨合,总结这两年来使用该教学设计的心得,其最大作用体现在:
3.1该体系融合了多种教学法,体现了课堂内外的统一与互动例如,体验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都可以得到应用和实践,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课堂模式,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和内容。同时使得课堂内的学习能够在课堂外得到呼应,体现了课堂内外的高度统一和互动,真正践行着“学在课堂,习在课外”的教学理念。
3.2使课堂得到延伸,增加了学习的弹性传统意义的课堂仅限90分钟,知识通常不能在课堂得到很好的消化,课外的学习又因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效率低下。正是基于以上的问题存在,“该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大大提升了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地点思考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做什么,理论上创造了全方位无障碍的学习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弹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3.3突破了案例教学的局限,促使“找案例”向“做案例”的转变案例教学法是当前一种主流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案例的来源很受局限,教师往往为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案例而苦恼。有时即便找到了合适的案例,往往也会因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致效果大打折扣。而“1+1+1”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基于问题出发的学习,从“做”案例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逐一的分析并予以解决问题,这符合了我们常说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同时,由于面对的是自身经营过程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上会具有独到的视角和清晰的思路,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确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同学们获得工作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4实现了由教师“一言堂”格局向多角色定位的转变该模式下的教师承担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具体有三个:一是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二是扮演“知识信息库”的角色;三是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因为各公司的活动都在教师的督促与指导下进行,对于各公司工作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教师都要参与决定或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掌握各项目的程序、规范和操作方法等[3]。
3.5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激情由于“1+1+1”营销实践教学模式属于内生式驱动体系,因此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一改以往懈怠、苦闷的学习状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由于营销实战的激励和引导,很多同学因此产生创业梦想,这是十分值得可喜的。也正是基于对自己能力和社会环境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创业准备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实现了由“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从而实现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三者高度统一。
4结语
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表现在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涉外企业中的外方管理方法、手段及思想意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择业的热点目标,国营企业即使有正式录用名额也不受他们青睐,祖国意识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其次是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以及积极主流与消极支流的关系,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无私奉献已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虚。第三是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制度的变化,提出了新的人才质量要求。
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向质量要效益,应培养出觉悟高、能力强、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为适应商战竞争,还突出表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上的变化,强调制度的执行与制裁要奖罚分明。培养人才与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制约,培养的人才类型、规格、特点、素质及管理手段,必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管理制度相吻合;否则,我们的毕业生将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人才市常第四是市场经济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困难。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接受,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几乎是同步的。
就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校门内的教师要广、要快得多。因此,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当学生身上已反映出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地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生思想品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二、对在校生进行德育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德育工作的思路应是:
(一)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院校德育要坚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爱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
(二)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德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地为社会创造和奉献。进行人生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活着为什么,怎样生活和做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从学生生活的最贴切处入手,诱发他们的生活理想,从而激发出强烈的职业理想,把社会理想、为祖国做贡献的理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上。理想是动力,也是激励,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根本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实质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做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德育上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建立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新时期人才质量标准,已不再单纯是过去那种踏实加肯干、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类型,而是思想和能力是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公关意识、科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总之,新时期的院校德育应培养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现代的人和国际型的人。
(四)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要与企业管理相衔接学校的德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德育必须把参照系由封闭的院校教育转向人才市场和企业要求上来,这一转变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方法上都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使之与企业的要求相衔接。如若不然,学生在校接受的是一套管理方法,到企业后是另一套,这将增加学生的不适应性,减低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为此,必须做到:
1、在日常行为规范上要与相应的企业要求衔接,把企业要求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的部分规范要求,同时要设置专业环境,在环境中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
2、德育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要与企业管理相适应。一位饭店的总经理说:“你们学生不及格还有补考机会,而在企业做错了一件事就难以挽回”。因此,在校的德育管理要与企业要求吻合。首先,应突出制度化管理,将规章制度熟知熟记,严格按制度办事,奖罚分明;其次,是在制度的执行上不能沿用“事不过三”、“下不为例”等旧的教育方法,制度不容违犯,否则就要受到处罚;第三,要适当减少耐心说服的思想教育过程,加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学生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企业化管理的环境。
3、使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创造条件使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在平时的学习、社会工作及各项评比和比赛中为他们设计竞争舞台,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达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共同的目标导向下,进行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激烈,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能否承受竞争机制冲击的淘汰和排挤?能否经受挫折的考验?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社会中经受住挫折和胜利的考验,这就要求德育应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放到首位。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保健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着眼点,使学生增进心理环境的内稳性和肌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性,以积极主动、平衡灵活、正确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社会环境,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这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竞争的心理适应力。在校期间应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的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诱导,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积极参与竞争。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预见性。做好上岗前的心理准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了解人才市场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塑造出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