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25: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编程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在系统可编程双口RAM多轴运动控制卡
当今,数控系统正在朝着高速度、高精度以及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高速度、高精度是通过控制执行部件(包括运行控制卡及伺服系统)来保证的。以往的运动控制卡主是基于单片机和分立数字电路制作的,用以实现位置控制、光栅信号处理等功能。由于器件本身执行速度慢、体积大、集成度低,并且结构固定,电路制作完成以后,无法改变其功能和结构。采用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应用ispLSI器件开发的PC——DSP多轴运动控制卡,能够完全解决上述问题,适应数控系统发展的需要。
1ISP器件及其优点
ISP(In-SystemProgrammability)器件,是美国Lattice半导体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密高速的现场可编程数字电路器件,具有在系统可编程能力和边界扫描测试能力,非常适合在计算机、通信、DSP系统以及遥测系统中使用。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与传统逻辑电路设计比较,其优点在于:(1)实现了在系统编程的调试,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2)无需使用专门的器件编程设置,已编程器件无须仓库保管,避免了复杂的制造流程,降低了现场升级成本。(3)使用ISP器件,不仅能够在可重构器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自己的系统,还可以在不改变输入、输出管脚的条件下,随时修改原有的数字系统结构,真正实现了硬件电路的“软件化”,将器件编程和调试集中到生产最终电路板的测试阶段,使系统调试数字系统硬件现场升级变得容易而且便宜[1]。
2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应用
2.1系统描述
本所自主开发的多轴运动控制卡采用的是主-从式PC-DSP系统。PC机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则作为系统执行者,以高速度进行算法实现、位置调节和速度调节,然后经过16位的D/A将数据送给伺服控制单元。系统不但可以进行高速度高精度控制,同时也是一个DSP伺服系统的开发平台。
PC运动控制卡采用美国德州公司DSP芯片TMS320F206作为系统的核心,运动控制卡由ISP模块、DSP-PC通信双口RAM模块、光栅信号输入模块、数/模转换电路模块四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ISP模块中包括了可变地址的译码电路、输入输出缓冲/锁存器电路、11位的自动加计数器电路、双端口RAM的控制电路以及PC机和DSP测验握手电路。本系统使用Lattice公司的ispLSI系列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这一部分数字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2.2双端口RAM访问控制的实现
对于本系统来说,PC机要发送控制指令和进行大量数据计算,数据交换应尽可能占用较少的机时和内存空间;此外,PC机的系统总线与DSP之间还要进行大量可靠的数据传输,它们均过多地占用CPU时间,导致CPU效降率低。使用双端口RAM,交换信息双方CPU将其当作自己存储器的一部分,可保证高速可靠的数据通信。我们选用2K×8bit的IDT7132,完全能够满足本系统中数据交换的要求。对双端口RAM访问,一般有三种方式,即映射内存方式、DMA方式和扩展I/O方式。映射内存方式访问双端口RAM,不需要周转,访问速度快。实模式及保护模式下,能对确定内存空间进行访问,实现对RAM任意存储单元读写;但在32位的Windows98和WindowsNT操作系统下,不支持对确定内存空间的访问,要访问双端口RAM必须编写复杂的硬件驱动程序,难度很大。DMA方式访问端口RAM,传送数据的速度灵活、扩展I/O方式访问双端口RAM,可以按实现要求分配I/O端口,实现对双端口RAM所有存储单元读写,这种方式软、硬件设计都很简单。所以,扩展I/O方式访问双端口RAM是最佳方案。
从技术上来说,PCI总线是最先进的,不仅速度快,而且支持即插即用等特性,但控制卡上双端口RAM芯片是8们的IDT7132,而PCI总线是32位。为了简化设计,对PC机一方,采用了16位ISA总线,通过扩展I/O方式访问双端口RAM。实际占用了两个I/O端口地址,一个作为计数器预置端口地址,一个作为双端口RAM读/写端口地址。PC机在读/写存储器之前,首先要通过预置数端口,用输出指令将要访问RAM存储器的起始地址置入11位可预置加计数器中;以后每访问一次读/写端口,执行一次读/写操作,计数器中的地址就自动加1,计数器输出指向RAM的下一个存储单元。这样,简单地执行I/O指令,就可以传送一批数据。而下位的微处理器(DSP)采用的是存储器访问方式,它将IDT7132的2K空间映射自己的外存储器中,实现对双端口RAM的任意存储单元的访问。
在PC机和DSP对端口RAM访问时,只要不是同时访问同一个存储单元,就允许两个端口对片内任何单元同时进行独立的读/写操作,而且互不干扰。但两个端口访问同一存储单元,会造成同时写或者一侧读一侧写的访问冲突,因此应避免这一访问冲突发生。由于片内逻辑促裁可根据两偶片选或地址信号同时到达的差别(小到5ns),对后到达一侧进行封锁,并同时输出一个BUSY(约25ns)的低电平脉冲信号,利用这一信号,便可解决访问冲突问题。一般来说,标准的ISA总线周期为3个时钟周期,若主板ISA总线时钟为8MHz,则一个时钟周期为125ns;若总线时钟为6MHz,则一个时钟周期为167ns,相应的16位总线周期时间分别为375ns和501ns。所以对于PC机来说,可以将BUSY信号接ISA总线的I/OCHRDY信号线,总线周期中会自动插入一个等待周期(最多可达10个时钟周期),直至BUSY信号拉高;同样,对于DSP,BUSY信号接DSP芯片的READY信号线,系统总线也会自动插入等待周期,从而避免了PC—DSP对双端口RAM的共享冲突。
无论是PC机还是DSP,传送数据后都需要通知对方及时提取数据,以免后面数据对前面数据覆盖,这就需要协调PC—DSP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中断控制器可实现数据交换过程中两个CPU之间相互中断。对于PC机写RAM操作完成之后,PC机通过端口1将中断控制器2(DSP中断控制器)置位,DSP响应中断后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在子程序中,DSP可以通过端口4将中断控制器2复位。同理,DSP也可向PC机发中断,PC机响应中断后进入断服务程序。
2.3器件选择和输入方法
选择可编程逻辑器件型号时,应注意到ISP模块电路总共使用I/O管脚数目为52个,大约需要10~20个GLB单元。所以选用ispLSI1032E-100LJ84芯片来实现ISP模块电路,它的集成度达到6000门,具有64个I/O引脚,寄存器超过96个,32个GLB单元,系统速度为100MHz,从资源和速度上能够满足该多轴运动控制卡的需求。同一芯片内的门电路、触发器、三态门等参数特性完全一样,抗干扰性能比原来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也有极大的提高,完全可能实现全数字的I/O电路。
使用Lattice公司提供的数字系统设计软件ispEXPERT,逻辑设计可以采用原理图、硬件描述语言(HDL)以及两者混合采用三种方法输入。本设计采用ABEL—HDL语言输入和编写测试向量,并且使用自己开发的编程板完成对器件的编程和下载。
2.4主时序设计
以PC机为例,访问双端口RAM分以下两步完成:
第一步是向PC机I/O端口中的数据端口送数据D0~D12,D0~D10(访问RAM的起始地址)送至计数器,D11作为可预置计数器的LOAD信号;当D11为1时,计数器装入预置数。D12作为读写控制位,D12为1时,PC机对RAM写操作;为0时,对RAM读操作。
第二步是通过PC机ISA总线的I/O端口读写RMA,每完成一次读/写,计数器输出就指向下一个要访问的RMA地址单元。时序如图3所示。
3功能仿真
为了保证本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在对ISP器件下载以前,首先对系统进行功能仿真。功能仿真的输入信号由ABEL-HDL编写测试矢量给出。仍以PC机访问双端口RAM为例,系统的功能仿真波形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假定访问RAM的0x006地址,在LOAD(D11)信号到来后,当IOW的上升沿到来时(见图4中1所示),预置数(OA3OA2OA1OA0=0110,即十进制数6)写入计数器。然后对双端口RAM进行读操作,PC读信号(IOR)下降沿到来(见图4中2所示),这时RAM的OEL端(数据输出控制)为低电平(数据输出有效),CEL端(RAM片选)为低电平(选中),RWL(RAM的读写控制)置高电平(读有效),PC机读取RAM中的数据;当IOR上升沿到来时(见图4中3所示),计数器输出地址加1(OA3OA2OA1OA0=0111,即7),指向下一RAM地址。在预置数重新写入计数器后(见图4中4所示),对双端口RAM进行写操作。PC写信号(IOW)上升沿到来,OEL端置高电平,CEL端置低电平,RWL置低电平(见图4中5所示),PC机将数据写入双端口RAM中,计数器输出地址自动加1。同理,DSP访问双端口RAM也可实现。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1.1工程概况
漳州华安110kV城关变位于华安县城关,华安至漳州的漳华公路边,距华安县2公里左右。本工程为该变电站二期工程,原有主变一台,本工程增加一台;110kV接入系统远景6回,前期已建1回,本期由总山至华安水电厂100kV线路开断接入2回。站址在原来预定的位置上建设。综合楼、35kV配电室、10kV配电室在一期工程中已建,并已预留二期扩建的房间。根据九龙江流域电网规划,110kV接线有更改,配电装置场地现已不能满足扩建要求,本期扩征1.2亩。
1.2主要工作量
该工程的主要工作为:
1)新增部分:
①新建三线圈变压器1台
②将110kV配电装置接线由内桥改为单母线分段(终期6回进线),并新增110kV进线2回
③新建35kVⅡ段母线,新增出线4回;新建10kVⅡ段母线,新增出线8回。
④为对新建的总山~华安水电厂I回开断接入城关变的线路同步建设OPGW。
2)改造部分:
①对一期的110kV进线开关和线路保护更换,对直流系统及所用电系统更换,对接地网进行改造。
②送电线路部分为将总山~华安水电厂I回开断接入城关变。
③OPGW部分通信部分为建立完善城关变至华安县调和地调通道。
2建筑工程
2.1建筑工程主要工作
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所址位于原变电站,邻近省道漳华路,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基建和今后运行维护工作。变电站现有一台主变,一个间隔。综合楼,10kV、35kV配电装置室已有,并已预留二期扩建的房间。扩征土地1.2亩。变电站所址为旧址,主要建筑物已建,扩征场地很小,无重要建筑物,且变电站仍在运行中,故设计是即指出本次工程不存在钻探工作。
2.2建筑施工工程
2.2.1变电站场地施工
依据工程规划设计,变电站总体布局基本不变,本期增加一台主变,并增加六个进出线间隔。进所主入口在所区西侧,进所道路与所区主变侧主干道对接,以方便主变运输。并根据需要部分延伸主干道。所内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即:地面-雨水口-排水管-排水明暗沟-所外排水沟-河沟。110kV配电装置和主变的雨水口沿道路布置,采用平蓖式雨水口;道路、围墙、建筑四周设排水明暗沟。
2.2.2变电站管沟施工
所内沟道主要为电缆沟,电缆沟布置力求顺直短捷,主沟平行于电气走廊布置;沟道盖板顶部高出设计地面0.10m,沟道纵向坡度不小于3‰;所内电缆沟当断面大于0.8×0.8m时采用混凝土,过道路电缆沟采用钢筋混凝土,其余电缆沟采用砖沟,室外所有沟盖板均采用包角钢。
2.2.3变电站道路、所区绿化及场地处理
进所和所内道路已有。从进口到主变侧为主干道,路宽4.0m,转弯半径为9m,本次需延长到35kV配电装置室。为方便运行操作,在设备支架四周1.0m范围内采用现浇混凝土地面,其余屋外配电装置场地种植草皮。所区绿化拟在围墙边以及道路两侧和建筑物前后的空地中种植花果及矮小树木,特别是主控楼的周围作为绿化重点,以达到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噪音,场地辐射热等目的。
2.3建筑施工技术
2.3.1混凝土施工
依据工程规划设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应是非常耐久和安全的材料,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许多1lOkV变电站的混凝土结构由于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而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引发设备被损甚至发生火灾,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本变电站土建中对安全性和耐久性要重点考虑了以下两点。
(1)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荷载,使用合理的安全系数和严格的标准,提高合理的安全系数,增加钢筋配置,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风险能力。选取合理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安全有效地传递,配置完善的受力钢筋骨架,不但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还应进行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避免因结构开裂或裂缝宽度超出限值而使钢筋受侵蚀。(2)设置合理的构造系统,必要的构造钢筋,采用有利于结构耐久性的最小配筋率,配置限裂钢筋。消除不合理的约束因素,合理设置变形缝或后浇带。对特殊环境中的混凝土,通过计算和试验给出较为准确合理的配合比,努力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3.2防火问题处理
本次施工中一直关注变电站内的房屋布置上要各建筑物之间及各建筑物与设备之间的防火净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在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的同时,当在建筑物侧墙外5m以内布置油浸变压器或可燃介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时,该墙在设备总高度加3m的水平线以下反设备外轮廓两侧各3ITI范围内,不得开设门窗和洞口。距变压器外廓5m~1Om处建筑外墙可设防火门和非燃性固定窗。电缆是容易燃烧引起火灾的物体,电缆防火设计要分隔及阻燃,在室内通往室外的电缆出口处采用防火隔板、耐火角形条、速固堵料和柔性堵料做成堵隔火墙,且在堵隔火墙靠室内一端进线至电缆支架之间的电缆喷涂防火涂料;在户外电缆沟、沟内引接分支通道等处的沟内每间距60m左右设阻火区段,用2m长防火槽盒和柔性防火堵料、耐火包进行密封填充阻火区段;采用防火隔板以及柔性防火堵料封堵户外所有端子箱、操作机构箱底部的电缆入口处;采用防火隔板、速固堵料和柔性防火堵料封堵主控制室各种盘柜底部的电缆贯穿孔。变压器是变电站内最重要的设备,防火要求更高,应在中加以重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主变压器之间、主变压器与其他充油设备以及主变压器与建筑物之阃的距离,当防火净距小于规范要求时,就应在设置防火隔墙的同时,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防火墙的耐火极限。
2.3.3防噪问题处理
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会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本l1OkV在土建设计时就考虑到乐这一点,合理地规划布局,优化通风设计,减少噪声污染,如采用了优秀的变电站的通风设计等。在施工过程中,更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安排,做到有效控制施工噪音,减少施工造成的影响。
2.3.4外观及绿化问题处理
变电站尽量建筑得整齐有序,与原本的建筑物融为整体。本变电站同时采用了集中绿化区和利用边角地带绿化的方法,尽量提高了绿化率。在扩建施工的同时提高了变电站的整体美观。
2.4建筑工程监理检查工作
作为监理“四控”中的安全控制,在运行变电站改扩建项目中是监理控制的首要工作。施工、调试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贴标语、开个会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措施落实到位。本工程的监理检查工作做到了以下几点:
2.4.1加强现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与安全意识的培养。
组织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监督规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以及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
2.4.2与运行方保持有效沟通。
积极组织安全措施审核等会议,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听取和征求运行、安监、调度、工程技术等生产一线专业人员对计划和方案的意见。
2.4.3做好项目安全预控工作。
项目监理对本工程进行了安全风险因素的辨识、分析和评价,确定安全风险因素,制定相关预控措施并写入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等监理工作指导性文件。
3安装工程
3.1安装工程主要工作
安装工作涉及多专业配合问题,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主变压器安装、一次设备安装、二次设备安装、站用电及直流系统安装等,由多专业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其中涉及土建部分的有:110kV户外配电装置为中型配电装置,人字柱及端撑采用Φ300×50mm普通钢筋混凝土等径杆,钢横梁断面为三角形,角钢结构。设备支架为300mm普通钢筋混凝土等径杆,单柱支架顶部以钢板为封顶板作设备基座,多柱支架以槽钢为横梁兼作设备基座。母线桥支架为300mm普通钢筋混凝土等径杆,槽钢与钢横梁组成多跨门型架。所内原有35米高独立钢避雷针两座,因场地布置的改变,本期拆一座增加35、40米高独立钢避雷针两座。所有钢构件均须热镀锌处理。构、支架及避雷针基础为现浇式C20素砼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1.2m。进线侧部分基底遇新添土,应进行浅基处理:采用换土法,增加500mm厚,B+2×300mm(B为基础宽)宽的沙基。35、1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采用百叶窗自然进风、机械排风之通风方式。其通风量按事故时换气次数不少于每小时6次计算。各选用T35-11No.4轴流风机2台。因二次设备现在改为微机保护的,为保证室内控制仪表的正常运行,并为运行人员集中经历进行监盘操作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二次设备室增设2台LF5WC型风冷分体立柜式空调机。
3.2安装工程检查工作
监察人员经常性地到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动态稽查,着重稽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监护人员是否责任到位。施工人员是否确在安全围栏内工作,是否擅自增加了工作内容、扩大了工作范围。工作设备和运行设备的交接面是否确已可靠接地:稽查吊车拐臂的伸展半径是否在安全距离之内.吊车有无侧翻可能而危及运行设备:稽查有无乱拉乱接施工电源.施工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是否完好。电焊机的外壳是否可靠接地.施工现场的易漂浮物是否已及时压好以免被风卷起危及运行设备的安全等。在天气异常、重负荷或系统运行方式不正常时加强巡视力度.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并严格监督施工质量。
对于当前企业的工程造价中,应该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归纳造价数据信息,针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进行造价管理,并对其作出相关研究。如在邮电系统建筑安装工程,编制新建邮电通信综合楼估算及预算,还有编制邮电基站机房、营业厅、办公楼的装修估算及预算中,工程项目不仅具有特征多式多样的特点,同时其工程功能也各有不同,故此在工程建筑中使用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一定要采取具有可靠性与的代表性的信息数据,提升数据信息的精确度才行,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工程造价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应该合理设定自己的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库,并将其作为衡量自身执业水平的标准,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造价咨询执业的行业水平。
2工程造价编制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2.1确定技术经济指标
在工程造价预算之前,应该合理确定工程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不仅是投资估算以及初步设计概算的重要依据,同时造价编制估算中的设备投资率法、估算指标法都离不开技术经济指标,对于审查施工图预算以及结算、决算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针对该工程中,针对新建办公楼装修指标,其经济指标单位造价为520元/m2左右,报审的预算为620元/m2,这样显然表明其造价中存在问题,应该及时改进纠正造价方案,才可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由于其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方法灵活,因此在确定项目定额费用中,应该明确主材具有可操作性,尽可能完善工艺造型描述,就室内装饰中的地毯材料来说,其最便宜国产地毯不到30元/m2,然而高档国产地毯价可超过300元/m2以上,由此可见,在工程定额费用确定中,一定要明确材料的产地、厂家、规格、型号,以避免投标过程中产生偏差。
2.2定额费用确定
在项目定额费用确定中,对于项目特征的描述应该达到投标人需求标准,提高描述的可使用性,完善工程量清单,提高报价的公平性、定额的约束性、造价的合理性。对于计算新规格砌块的人工定额含量的方法,如下所示:首先,在计价表中查得3-29标准砖一砖外墙,其砌块含量为536块,其人工含量为1.38工日;在补充定额中查得锡3-1八五砖,其砌块含量为755块,其人工含量为1.61工日。而新砌块的规格正好界于这两种规格之间,适合进行人工含量的换算测定。其次,可以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二者的砌块含量差为219块,人工含量差为0.23工日。根据:0.23÷219=0.001(块)675-536=139(块)再根据砌块含量差得出工日:139×0.001=0.139(日)从而可以计算出采用新规格砌块的人工定额含量:1.38+0.139=1.519(日)自主报价也必须建立在现行工程定额的基础上,对于其工程定额费用之中,可以采用砌块量差插入法推算人工费含量,首先在定额中找到界于比新砌块规格大和小的两条子目,对这两条子目先计算出它们的砌块量差和人工量差;根据人工量差除砌块量差,从而得出砌块单位人工,再利用单位人工去乘新砌块增加的块数,从而就可以得到所增加的人工含量;在定额费用确定中,应该将问题考虑周全,利用现有定额子目比较完整的换算,就可以得到最为兼顾各方利益的数据。
2.3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中,需要按《辽宁省建设工程计价定额》中的清单项目编码、项目名称以及项目特征、计量单位与工程量计算规则(五大要件在清单组成中缺一不可)、工作内容及本编制说明所规定的附表编制工程量清单,按实际的发生工程项目进行计价。工程量清单编制中,是根据计价定额已确定的项目内容,针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消耗的非工程实体,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从而可以形成新的清单明细。工程量清单计价中,需采用统一格式,根据各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单价,针对材料价格风险,采取有效审核措施,在计价规范计价表的基础之上进行补充完善。
2.4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估算常见错误
可行性研究估算的编制中,常见有如下误差问题:1)设计人员在提资阶段估算的工程量过大,造成工程可研估算费用偏高;2)装置性材料价格未按信息价计入工程本体,而是直接以市场价格计入工程本体,造成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增加;3)设备单独调试费用及系统联合调试费用等直接计列在工程本体费中,未按要求计列在其他费用中;4)未按要求计列项目前期核准必需完成的支持性文件所需的相关费用;5)对于建筑工程、线路工程常常以单位工程造价进行框算,深度无法满足报告要求;6)建设期贷款利息费率未能及时调整,建设周期考虑不合理;7)设备购置费的参考价格,未合理考虑物流运输及涨价因素;8)大型的设备运输未制订切实可行的运输方案,单纯以经验估算,造成较大的费用偏差;9)对于改、扩建工程,缺乏对原有设备改造的相应估算。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技术经济人员加强对标准化设计的文件学习,同时加强与各专业人员的沟通,才能有效避免缺项、漏项及估算失误。
3结语
提升实际训练的兴趣和具体动手能力,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积累为学生今后毕业分配工作、发展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今后走向自动化程度高、要求标准高的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感到学生对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变频器毫无感性认识,很难接受这个新兴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感觉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形象的语言、视频、演示、多媒体等方式,详细介绍变频器的历史由来、在自动化设备上的作用、工作原理、如何应用等问题,启迪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变频器的作用时,教师要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变频器与电动机的实际接线后,进行实际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变频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过程,并且打开变频器的外盖对各个部位进行详细说明,增强学生对变频器的兴趣。在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光是简单实际操作教学,还要开展学生对自动化专业相关设备的广泛了解,提高学生对企业自动化设备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进行变频器的面板电动机调速控制学习任务时,首先让学生分析变频器面板的结构特点,熟知面板上各个按键的基本作用及基本操作,告诉学生变频器面板控制是变频器应用的基础训练,如果对面板上的按键不熟悉,后续操作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在领悟了它的重要性后,就会在任务执行前,首先对面板按键进行集中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训练。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的入门教学,后面一些更复杂的教学任务课题训练也可以依据这种方法进行,再加进去自己的一些创新教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变频器的应用。从教学结果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很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拓展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就是学生未来职业的榜样,无形中带给他们很深的影响力。
2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教师注重实际训练,但在操作前还是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能做到理论与实操互补。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作为职业教育自动化专业新兴学科,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才。
3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变频技术是以自动化专业为主的新课程,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交叉学科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变频技术课程综合多门学科,因此,所涉及的概念、专业名词较多,并且内容抽象,学生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完全掌握。而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由于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容量大、课前需要做相当充分的准备,一是要准备大量案例,二是要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尤其是一些新的概念、思想和技术。因为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具有一定难度。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中从教材定位、教师要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安排、考核方式等方面尝试进行改革。
3.1教材的定位
现有的变频技术课程教材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学生动手实操训练,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多数落后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差,变频器自动化程度高,理解相对困难。为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给他们更多的辅导与帮助,在鼓足他们勇气的同时,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调动一切有效手段,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开发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校本教材、工作页等,变化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2教师要求
通过调查,一些学生反映,部分教师课上教授的变频技术只讲授原理、公式等,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爱听,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多数学生却只希望动手实践操作,不喜欢烦琐的公式理论,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先进的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充电”,因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3.3教学方法
在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在授课中,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随学生的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班级中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我们在实施中设计的起点高一些,问题难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对于班里中等学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达到相应要求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适用于班里大部分学生学习。对于班里较差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辅助教学,采用开放式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变频机电产品的调研任务,这样既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堂外,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弥补课时的限制,保证后续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让学生将问题带进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变频技术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以常见变频产品设备为例,让学生参与讲课,然后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频机电产品,例如: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变频冰箱等,通过讨论,发现学生对变频技术原理、接线、设计、产品可靠性、安全性都具有了一定认识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善意见。实践表明:在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讲课,分组进行讨论这种体验型互动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教学过程安排
授课时间上的安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了解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教师把变频技术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技能训练阶段,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把在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与课题任务进行实际操作,学生操作时,教师加以指导和深入的讲解纠正,并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检查学生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加以评价,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5考核方式
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手段,通常都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试形式。但由于该课程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及系统设计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如采用常规考试方法,一是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对系统的设计给出完善的解答。二难以体现出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变频技术一体化课程特点,采取闭卷和开卷的形式都不是很适合,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平时课后作业和最后综合典型课题任务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帮助学生树立课题概念、设计思维、流程导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平时学习的知识学有所用,也是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进行一个探索。
4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问题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投资浪费和项目“三超”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这两年,拟建和在建的输变电建设项目很多,无论是在水电站、火电厂的配套工程还是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项目上,都存在着忽视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投资效益影响较大的项目设计阶段,在工程造价控制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甚至有些项目由于设计上的原因还出现了投资失控的现象。
对于问题的存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走向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计深度不够和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近两年来,由于社会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为了规范设计市场和满足电力设计项目的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一批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了审查和升级,其中一些设计单位资质上虽然升了一个等级,但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造价专业人员缺乏,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则造成了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情况,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造成的。例如:笔者在参加过一些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工作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工程,某地建一条输电线路,建设单位委托了不同的两个设计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勘测和设计,由于两单位没有合作合同,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加上建设方协调力度不够以及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实际工作时设计方没有派人参加工程的勘测工作,导致了线路选线方案的不合理和设计图纸资料的不完善,不仅使设计和概预算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而且在后来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图纸资料的完善,其结果是造成了勘测设计费用的浪费和工程投资费用的突破。
勘测设计单位奖罚机制不完善和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目前存在的普遍现状是:一方面,输变电工程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作到对技术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除了要受到收费不合理情况的限制和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外,又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甚至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现象有关部门又缺少监管力度和控制措施,对设计应负的经济责任又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这就造成设计人员宁愿设计保守而不愿在工程造价方面多下工夫,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联系不够紧密也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种表现: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想当然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输变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算或概算。造价人员由于与设计人员结合不够和对工程勘测过程、现场情况了解不透彻,无法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使工程估算和概算产生了较大偏差。
缺乏信息反馈和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和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使设计单位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在以后工作当中又有可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2.1推行限额设计
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主变容量选择、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2.2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近几年来我国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引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勘测设计单位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优势:①通过第三方认证,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②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勘测设计人员可在第三方的监督和内部审核管理约束下自觉按照体系文件中的勘测和设计过程控制程序以及后评价程序进行项目的勘测设计和后评价分析,对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有良好的效果。③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以提升勘测设计单位的形象和信誉,增强勘测设计单位在设计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督促勘测设计单位申报和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勘测设计单位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视为进入勘测设计市场的准入条件之一。
2.3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促使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竞争能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
2.4提高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素质和加强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
输变电工程的新工艺、新方法发展和运用很快,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设计、造价人员,除必须懂得和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外,还需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组织设计、造价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定期的对设计、造价人员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等现象。特别是造价人员应该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指导设计,使设计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2.5切实全面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
到如今,虽然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已实行多年了,但从目前的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监理的推广还不广泛。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二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缺乏。因此,主管单位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输变电设计监理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应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广度,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全面社会化提供条件。
2.6建立国家或电力部门造价专业信息网
及时准确的向造价人员传递国家与电力建设投资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定额标准、政策文件、价格水平及与造价有关的指数。广辟信息来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处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2.7定期公布各项造价指数
建议各地和相关部门根据地方实际经济发展和生活指数的变化情况,定期公布各项造价指数,及时提供设备材料价格信息、以便减少工程造价人员对市场规律的变化不清而增加的造价控制难度,从而使工程造价比较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
某土木工程项目基坑平面尺寸116.47m×117.3m,基坑施工整平地面标高为19.0m,地下室底板垫层底绝对标高5.95m,基坑开挖深度约13.05m,核心筒范围局部加深7.05m,加深段平面尺寸26.5m×23.184m。该土木工程基坑支护原设计为“预应力锚索+排桩抗侧向土压力支护结构体系”+“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然而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试桩取芯效果、施工工期安排、对周边地块影响等方面的因素,将“预应力锚索+排桩抗侧向土压力支护结构体系”优化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排桩抗侧向土压力支护结构体系”,将“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优化为“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护桩间高压旋喷桩”。
2边坡内支撑支护类型比选
目前现场排桩已基本施工完成。由于基坑四周均为待开发地块,尤其是东侧为地铁已确定开发用地,南侧为工商银行用地,使用锚索将对周边地块的开发造成严重障碍,所以建议本基坑支护结构下部采用排桩+内支撑体系。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和目前施工现状,对以下3种内支撑体系的布置进行了比选。
2.1对撑+角撑布置体系
(1)优点:在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利于控制墙移。(2)缺点:①支撑混凝土用量较多。②核心筒范围内的立柱桩与工程桩冲突严重,影响核心筒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③由于十字交叉桁架与核心筒平面位置重合,核心筒地下三层以上部分的结构必须等到整个地下室地下三层施工完成,混凝土支撑拆除后方可施工,对整个工期有制约作用。
2.2圆形环梁布置体系
(1)优点:①方便挖土和主体结构施工。②支撑混凝土用量较小。(2)缺点:①由于基坑南侧和东侧地势较高,北侧和西侧地势较低,虽采取了基坑上部放坡的措施,但仍存在一定的坑周荷载不均匀的情况,对支撑体系整体稳定不利。②须等到基坑的整个环梁体系施工完成后,方可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③对中间环梁的施工要求较高。(3)角撑布置体系:①优点:方便挖土和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方便。②缺点:与圆形环梁布置体系相比,混凝土用量较多。由于本项目工程进度和基坑安全都必须确保,而对撑+角撑布置体系对塔楼施工进度制约太大,因此不采用;圆形环梁布置体系不仅对土方开挖进度有一定制约,而且现场地势情况不利于该体系的整体稳定,因此亦不采用。综上分析,最终选择采取角撑布置体系。
3边坡支护技术优化
3.1支撑竖向布置
原设计排桩标高为13.0m,改为内支撑后,为避免混凝土支撑与主体结构下二层板冲突,将原设计排桩标高调高0.3m,即13.3m,经初步计算分析,基坑上部采用放坡,下部排桩+一道混凝土支撑。
3.2基坑止水帷幕
根据高压旋喷桩试桩取芯效果显示,砂砾层与岩层交界面芯样不是很理想,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止水效果,确保深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将外排高压旋喷桩改为三轴深层水泥搅拌桩,内排高压旋喷桩保留。
3.3坑中坑支护结构
坑中坑局部加深7.05m,加深段平面尺寸26.5mx23.184m。根据地层条件,并结合核心筒桩基承台的施工统一考虑,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施工顺序要求:(1)放坡后,先施工深坑结构底板及侧墙。(2)然后在深坑侧墙外侧回填土,至桩基承台底。(3)最后施工桩基承台和大基坑底板。
4结语
1.1雷击点
在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把近区雷击看作输变电所侵入波的考查目标。我国对于500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做过大量的研究,也都是以近区雷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的近区雷击比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高。
1.2雷电侵入波的计算方法
以前在进行测试时会受到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防雷分析仪来判断侵入波过电压假设在2km处的地方设置一个相当于幅值的U50%直角波绝缘子串雷电放电电压,对于测量变电所设备上的过电压,现改用计算机来计算。有人曾提出了仍然使用防雷分析仪的方式。这样方式理论的基本是绝缘子串放电电压U50%要大于侵入波过电压的幅值,而且它与2km以外的雷击相关。在考虑近区雷击的情况下,入侵导体形成的雷电流波过电压幅值就有超过过绝缘子串的临界放电电压U50%的可能。一是这个过电压的波头较为峻峭,因此放点的电压较强;二是耐张塔放电电压较高,因此该方法的基础条件不成立。
1.3最大雷电流计算值
如果使用防雷分析仪法,则不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此方式不合适。如果使用国际通用法,则需要判断雷电流的最大值。我国在规程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值太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若是,此值太低,就会降低安全性。在日本所统计的雷电流幅值相较来说较低。在500kV输变电系统中,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150kA。但是在西欧等国家,其最大雷电流在计算时取250KA。在选取此值时要结合国情,依据具体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在选取最大雷电流计算值时建议为210~220kA。
1.4绝缘裕度
在使用惯用法计算时,在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下,变电所内设备绝缘应该留的裕度有多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在规程中各单位对此的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似的要求。建议可以参考IEC71-2标准,而对于内绝缘裕度则取1.15,外绝缘取1.05~1.0。
1.5变电所内的雷电平均无故障时间
当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最大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没有考虑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出现几率,也没有计及各种雷电流幅值、变电所内不同的过电压、进线段杆塔绝缘子串闪络的出现几率。这是采用惯用法的缺点,但是若是采用统计法却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但是我国对于使用统计法来计算变电所的耐雷指标时没有同意的相关规定。CIGRE的工作组认为,目前可以接受的事故率的典型值为0.1~0.3%,设计的失败率应该在这个范围内。我国500kV的电网结构不是很强,而且运行的水平比较低,因此主张MTBF取值为800-1000a,这也是我国一些电力运行部门希望的结果。
2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式
2.1反击
2.1.1雷击塔顶时计算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定感应过电压U,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Ui=ahc(1-(hg/hc)k0)式中,hc是导线对地的平均高度;hg是避雷线对地的平均高度;k0是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藕合系数;a是雷电流陡度。当hc=50m,hg=60m,k0=0.3,a=57.69kA,则Ui=1846kV,感应过电压占86%的临界放电电压绝缘子串。再加上杆塔横担电压,不管多么小的杆塔接地电阻,绝缘子串必须闪缘。而此计算电压一定远远大于实际的电压。以上所叙述的计算公式是在前苏联半个世纪以前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因此对于现代这颗科技发展过快的时代较为落后,所以在运用时不太合适,尤其是对于大跨越线路、同杆双回线路、山区线路等。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都认同有感应过电压,并且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但是Ui的计算比我国规程法规定的计算要小很多。他们在防雷计算时是不考虑感应过电压这项因素的,因此与中国、前苏联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异。
2.1.2工作电压的影响
500kV线路的工作电压较高,在反击时,在绝缘子串中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两端电压比例。在计算时忽略耐雷水平影响的工频电压,则会导致出现更大的错误。在日本、美国、欧洲等诸多国家都已经考虑到工作电压的影响,当时我国还没有注意到,因此建议对此进行修改。
2.2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
按照我国规定的规程内容对高杆塔绕击的计算方式为:对平原线路:lgP=(αht姨/86)-39对山区线路:lgP=(αht姨/86)-335式中,α为避雷线边缘导线的保护角。但是此式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条件,α条件为15°:必大于15°小于40°和ht小于50米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此公式,若是不符合此前提标准则不可以。
3500kV线路的防雷设计
同杆双回线路的好处是可以减小走廊的宽度、增大单位走廊宽度内的输电容量、节约成本。日本的500kV的线路几乎都是采用同杆双回线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家非常盛行,现今在我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就是耐雷性能变差,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现有规程内关于防雷计算方法的内容都只适用于单回路。同杆双回线路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是杆塔高,容易发生绕击和反击的现象,第二是在发生雷击杆塔的同时导致双回同时跳闸的状况发生。如果使用规程法内的计算方法同杆双回线路的总跳闸率较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双回同时跳闸,这同实际情况是不吻合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防雷计算方法,以方便相关的使用。
4结束语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特点
1拥有自编教材
目前,园艺学院教学团队使用的教材为我校巩振辉教授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该教材在选题、内容编排、章节设置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全书共分14个章节,内容新颖,起点较高,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每章后有小结、复习思考题及推荐读物,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自学及课后复习。该教材内容上体现了技术的成熟性与前瞻性的统一,选材上体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是一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教科书。该门课程的教案、课件是在该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和制作的,其教学内容符合大学本科园艺专业生物技术教学基本目标,结构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的学习。
2课外学习资料丰富
植物生物技术是新兴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该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学科特点,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向学生推荐国内外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经典教材和论著。同时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购买的多个数据库,如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Wiley-Blackwell等,指导、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3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
该教学团队是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北植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学研究所的成员,这些基地和实验室拥有良好的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其正在开展的植物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可以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条件。在教学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与该课程相关的科技创新课题,该项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支持。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注重新老教师的结合,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中的2名教授负责绪论章节的讲授,从全局上为学生讲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况、发展历史、应用前景等。对于具体技术内容的讲授由3名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讲师完成。教学内容由团队集体讨论制定,既考虑到教学中的统一性、系统性,又突出生物技术的实用性、创新性,做到优势互补。
4拥有较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该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和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要求、课程习题与参考答案、教学评价意见反馈等内容制作成相应模块上传至网络课程教学平台。选课学生可以在校内无线互联网终端凭借学号进行浏览和下载,也可利用网络上传课程作业、提问问题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不足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使用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材内容充实、体系完整,基本囊括了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和基础生物信息学的全部生物技术内容,信息量和教学任务量均很大。而根据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此门课程的理论学时数只有32课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广泛和综合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向学生讲授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的授课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该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授课时长,体现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侧重性,成为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授课内容抽象,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按照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的要求,该门课程是承接农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和《遗传学》而设置的。课程设计上默认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了解简单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理想。在复习生物技术相关理论知识时,学生普遍反映相关内容过于抽象,前期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很多学生并不真正理解《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而通过考试,没有达到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初步应用的要求。这为该门课程内容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问题。如何将现代生物学知识与生物技术的具体操作相结合,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进行课程建设所面对的新课题。
3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模式陈旧
按照园艺专业本科教学安排的要求,该门课程还设置了16学时的实验操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植物DNA的提取(4学时),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检测(4学时),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与酶切检测(4课时),PCR片段与质粒DNA的连接及大肠杆菌遗传转化(4课时)。从课程设计的目的而言,上述4组实验是一个系统的植物基因克隆的基本操作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易于产生模仿心理,只是机械的重复教师讲授的实验操作,并未主动思考其中涉及的原理以及操作的目的。同时,由于上述4组实验的时间安排较为分散,均是在理论课程相关知识的讲授结束时开设,许多学生觉得实验内容只是对理论授课的补充,很难将几个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知识网络不够清晰。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中凸显的问题,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通过合理整合优化课程内容,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探索和实践创新教育模式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通过教学改革,逐步达到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表1)。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对此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立足点,把握“新、专、系统”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近年来植物生物学发展的热点和重要研究领域,确定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2个重点教学方向。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现,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与基因工程的各自内容均较系统,可以分别作为2个整体进行讲授[4]。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建议学院另设一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20学时),用以全面系统地讲授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原理和操作技术。与此同时,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讲授重点调整到基因工程方向。2门课程同时开设,互为补充而又不失系统性,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映较好。
2优化课堂讲授,提高教学有效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以实验方法、手段、技术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过于抽象,通过授课形式讲授给学生效果较差,有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内容只能机械的记忆,很难理解。经过大量阅读国外原版教材发现,如果在讲解具体技术时,将其设计原理的发现过程向学生一并讲授,带领学生回到技术创制的时代,将创制人的实验思路进行剖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PCR技术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讲解发明人Mullis所在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PCR技术发明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带领学生一起分析Mullis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独立创造自己的“PCR”反应[5]。称这种教学方法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情景再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反映课程内容较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再像以往那样跟着教师进行机械的记忆,易于形成初步的科研思想。该方法也要注意授课内容的控制,做到突出重点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