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主任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5 11:25: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主任职称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主任职称论文

第1篇

在关于教育的研究中,研究学生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培养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培养时更多的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细心观察,尽量发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很多时候,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是处于一种隐蔽和休眠的状态的,甚至学生自己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发现,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这种开发需要老师更多的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通过固化的教育条款或者教育方法来使学生自主提升,采用偏激的强迫的方式更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慧眼识金’是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的前提与基础,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是‘慧眼识金’的根本目标。”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机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类型、特质和成熟的早晚等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基于此提出了著名的“多重智力理论”,多重智力理论的核心即是承认个体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存在的智力,这些相对独立的智力不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智力,这就会构成个体彼此间的智力差异。所以说,聪明是相对的,只能说是某个人在某方面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而已,其他方面就需要重新测评了。在加德纳看来,智力不但是多样性的、广泛性的,而且是动态变化性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手段,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使不同智力组合及智力优势的学生的潜能尽量的得以发挥。有效的学习不仅与智力有关,也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学习迁移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在学习中,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提升式的教育鼓励中,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塞内加所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初高中学生处于一种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向周边的人和环境寻找参照,而说服教育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这些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只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但榜样离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之近,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和他们的思想形成共鸣,激起他们青春的冲劲,不断模仿和赶超。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合理利用榜样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几年,班主任工作在提升式鼓励教育中,还创新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物质奖励、目标教育等。物资奖励具体操作就是在平时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拿出班费或者老师自己出钱购买一些小物品如钢笔、笔记本等对成绩优异或者提升速度快的学生进行奖励,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对于青春的学生来说,这种荣誉的自豪感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没有得奖的同学也会深受影响,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望值;目标教育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要适当的用目标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有一定的憧憬,不断奋发进取。在目标的设定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中期、短期计划并定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合理实现和调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榜样教育及实地教育等结合,增加目标的现实性意义。

二、惩罚与宽容相结合

在现在的教育研究中,尤其是讨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很多人强调要尊重学生,主张学生的管理及教育要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反对采用反向教育的方式,当然,传统的反向教育方式确实有他不合理的一面,但如果完全采用“无批评教育”也是不可行的。正是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很多学校及教师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害怕成为舆论的焦点及其他处罚的对象,不敢认真践行相关规定,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危害甚大。其实,惩罚是在学校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一种负“强化”,能使犯错者产生自责、羞愧等情绪,形成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吸取教训,不断改善自身。因此,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必须合理的加以利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在学生的教育中,惩罚是十分必要的,但惩罚又不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惩罚,它需要与鼓励密切结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掌握好惩罚的不同方法及力度;其次,不能当众揭学生的丑,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可以的情况下,应该多一两次的警告,使学生有所警醒,能够改正,惩罚是最后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鼓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必要手段,缺一不可,两者并存,合理利用,才能称之为教育。《论语•子路篇》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首先是一名老师,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班主任拥有一颗宽容、博爱之心是十分必要的。人的心理处于冲动时,是很缺乏理智的,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和举动,持一颗平和和宽容之心,给自己和学生一个自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心态平和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孟子》《梁惠王上》曰:“仁者无敌!”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宽恕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一种人格魅力,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种深刻的吸引,更不用说在教育中会更有信服力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的,很多时候,班主任会遇到学生对自己尊严冒犯的情况,甚至会遇到故意冒犯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必须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能使学生在尽可能伤害小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教育。“新时期班主任对待自己的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47-02

梁启超曾告诫留学美国学习建筑的梁思成:“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分。”作为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梁启超要求孩子们做学问不仅要专精,还要广博,这对今天的高职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从终身教育的理念看,高职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就业,也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工科专业所偏重的逻辑思维和实验理性思维带来的负作用。相关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个体完善知识结构,对于将来从事技术开发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专业为依托,探索并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文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构建人文课程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专才教育的缺陷,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人文教育的复归,我国也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人文教育,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倡高等教育促进文理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发展人文教育,促进文理交融,已成为国家高校素质教育的长期方针。但从高职院校总体课程体系布局看,专业技能教育体系比较完善,而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却相对单一、陈旧,未成体系。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注重实用性、技术性为代表的专业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提出的课程设置方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文类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科学与人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为归宿,两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融合的可能性。

第二,任何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历史、价值、规范和社会现象,在高职院校特定专业领域,如建筑设计类专业中,跨学科合作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三,“科技以人为本”,须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推广,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和大局、从“人本”角度考虑问题。

第四,结合专业构建人文课程体系,有助于教师跨学科合作,提高自身素养。

第五,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能进一步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拓展专业知识面。

第六,在构建人文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跨学科、跨系科、跨学校、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发挥群体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组织程度与集成度。

二、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课题在实地调查,与多个省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交流的基础上,主要以上海思博美术设计学院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上海与江苏两地、公办及民办高职院间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结合特定专业探索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发挥集群优势,进行跨学科、跨系科、跨地区间的合作,对课程涉及面进行人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开发。

构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文课程体系,综合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的资料加以分析,针对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带有普适性的教育原理,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从政治理论、语言文字、文明礼仪、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挖掘学科的人文内涵,从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及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围绕核心课程,建立与之关联的课程群。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整规划,形成多样性教育情境,在实践中探索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多个省份相关专业人文类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主要以上海思博美术设计学院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证区域间、公办及民办高职院间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情况,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结合专业构建人文课程体系进行准确定位,从理论层面探讨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结合专业特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处理好人文课程体系与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中的辅与主、点与面、质与量、教与学等方面的辩证关系。(1)课程建设。包括在专业技术基础课模块如《素描》、《色彩》、《建筑初步》,技术应用课模块如《建筑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结合专业特点的人文类公共必修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应用写作》等课程的优化;针对专业的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如《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建筑史学》、《儒道互补(职场修身法则)》、《职场心理》等系列课程的开发;以及有人文针对性的系列讲座、学生社团、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合作等涉及面都是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类专业构建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2)教学队伍建设。跨系科合作,通过人文类课程体系的构建,促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3)课程资源建设。以构建人文课程体系为依托,重视教材建设,建设系列化、一体化、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具有校本特点的立体化教材;积极开发网络教学与管理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文课程体系的教学效率。(4)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人文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如针对人文课程体系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制度的建立及方法的推广,促使人文类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结合专业对高职院人文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实践论证。课题实践具有以下特色:(1)上海、江苏地域差异及公办、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不同,使人文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具有更多可参照性。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更多兼顾到市场价值理念,可提升研发成果的内涵与质量。(2)课题组成员自身的专业及教科研特长有助于对课题实践细节的具体把握。比如徐增英先生为中国美协、上海美协及中国版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顾问,有丰富的国内外个展联展交流经验,作品被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多年来在一线系统讲授《设计学》。其加盟课题组,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所发挥的借鉴及指导作用。(3)课题研究组跨学科、跨系科、跨学校、跨地区间的合作,有助于发挥集群优势,从而为专业建设服务。(4)学生自课题实践过程中,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及人文方法习得的隐性价值。

正如《纲要》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变通借鉴,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专业为依托,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点及专业特色的自己的人文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英]马尔科姆・泰特著.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美]伯顿・克拉克主编.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4]杨德光.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