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6: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林业大学硕士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旅游风景区;旅游旅馆;地域性;文化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制度的改革,外出旅游度假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在全国旅游大潮的影响下,旅馆建筑作为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关注。近几年,旅游旅馆的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景区兴起,然而这种兴盛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旅游旅馆的设计都不能满足旅游者对休闲娱乐或独特生活经历的追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归于设计中地域性的缺失。

1 旅游旅馆地域性设计的表达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域性可以概括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因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联下,建筑所表现出的共同特性。

从对地域性建筑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影响地域性建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建筑所在地方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以及自然资源等构成的自然因素;②当地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生活方式等所构成的文化因素;③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结构形式、构筑技术及装饰工艺等构成的技术因素。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共同依靠,共同影响与促进地域性建筑的发生及其发展。

1.1 自然因素

旅游旅馆地域特征的体现首先要考虑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位于自然风景区的旅馆建筑。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保护地方自然环境的这一设计原则,使建筑在形式、材料和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突出环境的自然特征、地域特征,更好地表达建筑与自然的有机关系。

1.2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地域环境中长期形成的地域文化、社会形态等。建筑总是和当地的文化联系在一起,通过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将当地的地方文化特质体现于建筑之中,从文化的角度塑造建筑的地方风格。旅游旅馆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方的文化因素,体现文化特色,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旅馆不仅更具有吸引力,而且也能够向旅客提供一种独特、新颖的文化体验。

1.3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指在地域环境中使地方建筑形式产生的技能、经验、方法和工具的总和,包含建筑的结构形式、构筑技术和装饰工艺等。技术是建筑的基础和手段,也是推动建筑发展的动力,技术的运用只有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条件以及经济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本质,给予建筑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焦作旅游风景区旅馆建筑现状

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赋予了焦作独特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形成了五大景区、十大景点。目前已开发建成的景区有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青天河省级风景区和峰林峡、青龙峡市级风景名胜区。

焦作旅游风景区中的旅馆建筑,大多是一些新增的旅馆建筑。随着焦作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景区内旅馆建筑出现超容量,与环境不协调,建设性的破坏,缺乏地域性、文化性等一系列的问题,使风景区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据笔者调研发现焦作旅游风景区的旅馆建筑设计存在以下的问题:缺乏地域性和文化性;乱搭乱建,与自然景观不能完美融合;新建平屋顶建筑较多;忽视对客房的设计。

3 焦作旅游旅馆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如何处理旅馆建筑这个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主要出发点,我们不仅要考虑焦作风景区自然环境的种种特征,还要考虑其地域的文化特征。

3.1 旅游旅馆的整体布局

旅游旅馆的整体布局除了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场所环境外,还要考虑旅游旅馆的等级、规模以及性质。焦作的风景区多位于山地,其建筑与自然的协调主要表现为建筑对山地地形的适应,整体平面应遵守“因地制宜、自由灵活”的布局原则。

3.2 旅游旅馆建筑造型设计

旅游旅馆建筑的造型设计除了要体现建筑的共同规律,还应彰显其自身特点:建筑造型应具有地方文化性;建筑造型应具有时代感和环境意识。

焦作旅游旅馆的建筑造型设计应体现焦作传统地方特色,焦作的民居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焦作民居采用三进院和四进院落,平面呈“日”字形和“目”字形;大都是硬山式砖木结构,屋面较平缓,灰瓦覆顶;屋内木结构多为抬梁式七架梁,叉手为卷云纹,上置异形拱。利用焦作民居进行旅游旅馆建筑造型设计,需要设计师对焦作民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提炼出适合旅游旅馆建筑造型创造的设计语汇。

3.3 旅游旅馆建筑室内设计

旅游旅馆室内设计应充分发挥各个地区、各种文化在当代室内环境中的作用,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现出来。

3.3.1 旅游旅馆室内设计意境的表达

地方传统文化对塑造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意境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室内设计的地域风格设计应有主题,比如焦作的竹、瓷器、太极拳、四大怀药等。通过以上主题突出空间环境的整体气氛,表达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所有的设计都围绕主题展开,创造室内空间独特的意境。

3.3.2 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家具设计

家具是室内空间环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家具通过造型、色彩和材质影响室内环境的氛围和设计风格。在焦作风景区旅游旅馆的室内设计中,应把家具设计的地域风格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家具设计在风格形态上要体现明清时期家具的特点,在功能和形式上将明清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相结合,使家具和整体室内环境气氛相融合。

3.3.3 旅游旅馆室内设计的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设计对室内空间形象的塑造、气氛的表达、环境的渲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焦作旅游旅馆室内的陈设设计可体现具有焦作当地特色的室内陈设品,如焦作的黑陶、竹制品等。设计师可将这些陈设元素置于室内,突出焦作旅游旅馆设计的地域特征,营造地域的意境。

4 结 语

风景区的各类旅馆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求,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理解地域文化、运用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达到人工与整体风景环境地协调融合,这才是旅游旅馆设计的成果所在。

参考文献

[1]钱江林.西南山地风景区旅游旅馆建筑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重庆大学,2005.

[2]胡卫华.旅游旅馆设计的地域性研究.硕士学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9.

[3]丛丽.生态旅游住宿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06.

[4]沈树东.论人建筑自然的相容思想――旅游区风景建筑之探讨,硕士论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91.

[5]李金凤.文脉・景观・功能与风景区建筑的形式探讨,硕士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6.

[6]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

[7]李金凤.文脉・景观・功能与风景区建筑的形式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06.

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阶段高速公路绿化现状分析

无论是从目前国情的需求还是社会的需求出发,还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车流快速增加都是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的客观需求。它对我们国家公路混合交通问题带来很大的好处,不但使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使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高速公路的路线较长,占地的面积也比较大,并且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将公路的生态绿化纳入公路及沿线的绿化范围,用来改善行车舒适度,使路容得以美化,避免公路对生态规律的破坏。一些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的绿化都非常重视,强调一定要与自然相融,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尽最大努力恢复原来的自然景观,这也把环境与生态意识充分的体现出来。在一九六五年时,美国就有对公路美化的相关规定,一九七六年日本也对公路绿化技术标准做出相关制定,一九七五年原苏联也对公路的建筑及景观的设计规范做了规定。对于绿化技术,法国多数路段都不采用铁丝网和隔离带,路边的居民区则是采用三米高的透明隔音板,并且藤蔓植物爬满在隔音板上。德国也非常重视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植物有合适的生长环境就会长的茂盛,这对后期的养护管理是非常有利的。而在美国,中央分隔带全部是由具有弹性的树列代替了原有的金属路栅,比如野蔷薇树列,车辆的运动能量能被它们大量的吸走,对发生车祸以后的司乘人员的损伤起到很大的作用,日本对边坡的治理与绿化也非常重视,并且对于边坡的绿化技术方法有二十种以上,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环保意识也有快速增强,因此,也越来越关注高速公路的绿化,并且,在绿化的技术与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边坡绿化技术需要坚持下面几项原则:保证边坡的稳定及安全、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尽量减少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费用。

我国高速公路绿化分类

路体绿化、房建区绿化及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是构成高速公路绿化的三部分,因为土壤会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剖切山体时,所以,对路体的绿化有较高的要求,具体包括边坡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及两侧预留绿化带绿化。房建区绿化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有隔离噪音、遮荫美化的作用。而对于互通立交区的绿化来讲常规的有四种模式,一是色带的模纹式绿化,二是简单的疏林草坪式绿化或者仅以草坪绿化,三是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式立体绿化,四是以乔木为主成片成林的碳汇林模式。调查显示,乔灌草与模纹色带多用于城区立交,而其他模式多用于其它地区。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绿化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并没有把功能、艺术与科学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各路段之间的景观不协调与不连续的效果。高速公路的绿化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太多种类的植物。在全国尤其是在北方的高速公路绿化中用量最多的就是松柏类植物,造成景观单调的视觉效果,没有丰富的季相变化,没有把我们国家的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充分的体现出来,也容易给司机造成视觉疲惫。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也没有充分考虑是否与周围环境的生态相协调,尤其是我们国家的西北区很多高速公路在经过苹果产区的时候依然采用大量的松柏类树种,松柏类植物对苹果树易产生危害,容易引发苹果树发生锈病。其次,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的绿化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导致绿化植物没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行补苗后的生长不均,没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挖方护坡,两边许多岩石被暴露出来,造成景观的不协调不美观。

高速公路也是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不断加强的环保意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绿化。在合适的季节合适的地方种各种各样的植物,采用多结构、多功能、多景观的绿化形式,这是现代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必然趋势。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不但给行车带来安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给生态保护带来实际的意义,也只有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才能把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综合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高速公路绿化首先应满足公路行车的视距视线等安全功能要求,同时应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面发展,各有各的特色,避免相同的情景出现,通过不同植物品种的绿化,使灌木与乔木、阔叶与针叶、草本与木本相结合,按照近处是花草,中间有灌木,无处是乔木的原则,由路的两侧向外展天,使草花重占突出,乔木以及灌木作为衬托,使得一年四季常绿,并且又有分明的层次,针对互通、立交的设计可采用各种绿化的类型,使绿化景观不断得到丰富;对于各房建站点以及服务区来讲,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满足房建站点对绿化设计的特殊要求,如遮荫、吸尘、屏蔽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噪音等,同时因为这些地方也是工作或是休息的地方,也要兼顾园林美化的要求。可栽植一些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以及花草,或是比较珍贵的树种和果树类,做到标准高、投入多,才能达到有较快的效率,美观的使用以及引人入胜的效果。充分把乔木、花草以及灌木充分的利用起来,在高速公路的路堑、分隔带或是沿线地带都用可以绿化的培植覆盖起来,加强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修饰美化。

参考文献:

[1] 尹吉光. 高速公路绿化初探——大保高速公路绿化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3.

[2] 姚永峰.陕西省高速公路绿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 许洁.“循山之纹理绘路之新绿”——山地城市园林化街景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3

[4] 张建国,何方. 我国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问题探讨[J]. 北京园林. 2005.

[5] 段海澎, 黄健敏, 程温莹.污泥与垃圾堆肥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 2008.

[6] 彭波, 林立, 薛辉.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治理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第3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第4篇

关键词:满族;审美文化;清代;玉雕插屏

清代玉雕插屏作为一种器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玉雕插屏的材质及装饰入手,试分析其体现的满族审美文化的本质,以深化人们对玉雕插屏中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文化性的理解。

一、清代玉雕插屏的材质与装饰

1.材质特征

清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因此清代玉雕插屏尺寸较大,用料广泛,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青金石等①。清代玉雕插屏利用玉石坚实的硬度、密度和透光性共同体现了材料自身刚性的美感。其细腻温润的色泽又体现了柔性的美感,所以是刚柔相济的美感复合。

清代玉雕插屏的用材有通体使用玉石和由木材配合衬托玉雕主题两种类型。其中通体使用玉石雕制的插屏多采用白玉与碧玉相配合,如图1所示玉雕插屏为清代中期的藏品,白玉屏板,青玉底座,玉质莹润细洁、色彩温和。白玉与碧玉的材质特征相近,都具有明净温婉的特点,二者色彩上的差异又打破了单一材质的沉闷感与单调感,使插屏整体具有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协调的美感。

清代嵌玉插屏制作的木材多为红木,珍贵者有黄花梨与紫檀。由木材配合衬托玉雕主题的这类玉雕插屏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将光素玉板直接插到木制屏座上;另一种是将玉雕主题镶嵌在木制屏板的中心位置再插入木制屏座。图2为将光素玉板直接插到木制屏座上的种类,屏板材料大多采用白玉和青玉两种,底座大多使用紫檀和黄花梨等硬质木材;图3所示玉雕插屏将玉雕主题镶嵌在木制屏板的中心位置,此类屏板使用的木质材料或仅仅作为玉雕屏板的边框,或以透雕或浮雕的方式将玉雕主题镶嵌在内。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将玉雕主题放在视觉的中心位置,都是为了衬托和丰富玉雕主题。

总之,此类清代的玉雕插屏多使用硬性木材与玉石配合。木材的切面呈现出的天然光泽和自然纹理,与玉石光洁的表面肌理和冷硬质感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一定序列的秩序感。这种人工搭配的材质组合,很好的利用了玉石与木材的材质肌理与自然属性,使清代玉雕插屏的整体效果体现出强烈的韵律感,从而具有更为丰富的美感。

2.装饰特征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有百宝嵌、浅浮雕、高浮雕、阴线戗金等。②其中百宝嵌是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里最为瑰丽多彩的一种装饰方法。玉雕插屏的百宝嵌装饰多使用翡翠、玛瑙、水晶、青金石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但对光的折射率又各有不同。如图4所示清代百宝嵌花卉岫玉插屏,以屏板洁白纯净的颜色衬托出百宝镶嵌的斑斓多彩,营造出华丽精致的效果。阴线戗金也称阴刻填金。清代玉雕插屏的阴线戗金表现的装饰图案通常是将立体形象压缩后雕刻在平面的玉板,构图明快醒目,线条纤细柔美,风格清丽脱俗。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所展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花卉翎毛、祥龙瑞兽、历史故事、诗句文警句等,但以人物图而著名。如羲之爱鹅、苏武牧羊、抱琴访友、福禄寿三星等。

总之,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手法是把绘画的构图布局融进琢玉的过程之中,使玉雕插屏平添了艺术情趣又不失琢玉工艺的本色,同时利用多种装饰材料和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其服务③。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特征淋漓尽致得表现了清朝统治者的雄伟气魄,以一种繁复奢华的世俗格局体现了清代满族华丽和富贵的审美倾向。

二、清代玉雕插屏的审美本质

探讨满族审美文化的发展,既要着眼于满族自身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也不能忽视满族对外部审美文化的选择与改造。满人入关后,以其帝王之尊,在承受汉族审美文化之际,也强势引入草原文化之美学,然而这一过程是经过选择与改造而成为适合满族社会需要的审美规范或准则。

1.材质特征的审美本质

皇太极曾对诸贝勒大臣所说:“凡人之营求富贵,不过欲鲜衣良马、甲胄华丽,名望出众耳。”由此可知,满族的审美文化中对器物材质的审美偏好是以金、银、玉石、琥珀等金银宝石为贵,并且用色崇尚明亮艳丽,以材质华丽,颜色肌理瑰丽富贵为美。

清代玉雕插屏在以白玉为主要用材的基础上添加了玛瑙、翡翠、螺钿、金泥等装饰性材料,这些材料的运用使玉雕插屏的整体美感更加丰富奢华。与玉雕主题相配合的木材的选用也多以红木、紫檀这种具有浓重色泽的木材为主,与玉石绚丽剔透的质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玉雕插屏作为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性器物之一,鲜明地反映了清代玉雕器物中的满族审美文化。

同时清代玉雕插屏的玉质上乘,与前面所有朝代相比有一个质和量的飞跃。而且玉雕插屏的玉石用料更是十分广泛,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青金石等。由于在汉族的审美文化中和田玉的材质特征恰好体现了其温厚内敛的审美特点,因此清代皇室插屏的材质崇尚和田玉这一用材特征也体现了满族吸收了汉族“器以载道”的审美文化,表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兼收并蓄的伟大气魄。

2.装饰特征的审美本质

满族的审美文化自然要适应自身的民族喜好、生活习惯等特点④。满族的旗标装饰多以镀金、镀银、镶嵌、雕刻、起花或彩绘等加饰为美。同时藏传佛教的器具俱施金镶嵌,纹饰亦细致繁复,极大影响了清代的玉雕器物。因此清代玉雕插屏在装饰特征上体现了“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的满族审美文化。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以自然方刚为美。满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形成了刚健审美的浪漫情怀。在这种审美文化的深层意蕴影响下,清代玉雕插屏的整体装饰题材风格呈现出一种“方刚”之美。同时满族在与自然相处的相互作用下把人的祈福愿望寄予自然生灵,是满族审美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审美特性。这种审美取向表现在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题材方面,即为用特定动物植物的谐音来表达吉祥富贵的寓意,用飞禽走兽类装饰图案的组合,象征太平昌盛、繁荣欢腾的景象。

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构图以繁缛风格为美。清代玉雕插屏的通体全用纹饰镶饰,它诠释了满族审美文化中崇尚华丽繁复的文化内涵,承载了满族民族特征的文化根源。满族的这种民族审美倾向是清代玉雕插屏的生产设计理念和装饰指导思想。这种审美文化借助清代玉雕插屏的装饰构图被淋漓尽致得表达出来,造就了其经典的清代玉雕插屏的艺术风格。

三、结论

清代玉雕插屏以其选用材料的性质特点和装饰特征突显了满族审美文化内在的精神旨意和艺术价值,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满族崇尚金银玉石这种光鲜显贵的用材审美文化和以自然方刚为美、以繁缛风格为美的装饰审美文化共同影响和创造了清代玉雕插屏雍容华贵的艺术风格。同时清代玉雕插屏所具有的美感在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将满族的审美文化融入了更多汉族与西洋的审美文化因素,使清代玉雕插屏展现的满族审美文化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张建平《玉雕插屏艺术断想》,《上海工艺美术》,2008

年第3期。

②吴少华《插屏砚屏多姿多彩》,《大美术》,2007年第10期。

③唐美玲《传统屏风装饰艺术及其现代衍变的研究》,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④褚潇《器以载道_试论清代玉器与清代文化》,北京:中国地

质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亲水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而滨水区如何处理好城市与水的关系,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人的滨水游憩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分成展览型游憩、娱乐型游憩、购物型游憩、餐饮型游憩、居住型游憩、聚会型游憩、休憩型游憩、体育型游憩、观景型游憩、散步型游憩等10个方面。不同的游憩活动对应不同的游憩空间,与水的关系也各自不同。

城市水环境设计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舒适的亲水环境,所谓的亲水设计也就是能够让人们容易亲近水的设计,亲水设计主要包括亲水护岸、亲水平台、亲水步道与水域戏水空间四个方面。

1亲水护岸

1.1护岸的立面形式

在城市滨水空间,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接近水域或者接触到水,这就需要安全而友善的滨水边缘,于是具有保护作用的护岸工程应运而生。人工护岸根据剖面形态的差别,可分为直立式、斜坡样式和台阶式三种。直立式护岸就是将块直立堆积或用钢筋混凝土砌筑形成的护岸;斜坡式护岸是沿斜面堆砌石块或做护坡,局部可以种植攀附力较强的植物;台阶式护岸为面向水面像阶梯状的护岸,台阶式护岸采用逐渐下降的阶梯形状,可以很容易接触到水,同时还可以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这是一种亲水性很高的护岸。

垂直型的混凝土护岸,以防洪作为唯一的设计准则,容易造成刻板生硬的滨水景观,令人望而却步。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种植树木。常常对于滨水绿地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

1.2岸线平面形式

平直的岸线会带来单调的景观,客观上造成单一的游憩活动。结合游憩活动的特征来改造岸线,不仅增加了临水边界的长度,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并且在功能上具有了更好的适用性。在具体选择岸线形态时,应该考虑与实际的功能相结合。曲线的岸线形态与水的运动相适应,并且具有连续、多变的景观角度,当曲线向内部凹进的时候容易形成聚心的心理感觉,适宜设置滨水步行道和营造视觉和活动的中心点,如小广场和观景平台等。垂直的岸线形态为建筑的设置提供了方便,并且可以利用其围合的空间作为一些水上运动(如游泳、潜水等)的场所。折线的岸线形态增加了更多的临水岸线长度,适宜设置小型船舶停靠的码头,也可以组织钓鱼活动,例如福特·朗岱尔的滨水岸线设计成折线型,既方便了水上公交的停靠,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岸线形态。

2亲水平台

亲水护岸的水体边缘设置的小场地就成了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可满足人们观景休息类和与水接触类等多种滨水游憩活动。例如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亲水平台,它在平台上设置了戏水池和室外游泳池等种不同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为游人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多变的高程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感受,而无障碍步行系统则加强了交通上的便利性。

对于亲水平台,这里特别应强调它的安全性。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应设置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周边2m范围内水深应小于0.5m,平台宽度≥2m。当亲水台阶或平台临近深水侧,应设置牢固的安全护栏。

3亲水步道

亲水步道连接了水域内外的环境空间,组织了人在水环境中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连接元素。引入水空间的亲水步道。从高地走近滨水环境空间的亲水步道有台阶式和缓坡式。当坡度比较大、边坡比较窄的时候步道设置不适宜垂直水面,不仅有不安全的隐患,并且在视觉上效果也不好。台阶式步道的台阶可以兼作休憩平台,而缓坡可以结合无障碍坡道设计。一般来说,以大致平行水面的步道进入水环境空间增加了步行距离,且顺应地势变化,带来更为丰富的环境体验。

水中亲水步道的设计还可以与净水设施相结合,增加亲水设计的生态性。以杉山惠一设计的日本三岛市源兵卫川亲水步道为例,源兵卫川本是一条来自

受到家庭废水严重污染的河道,经过巧妙的多孔性火山岩石过滤池与净化水路分流的设计后,把溪水的水质提高到可以供鱼类繁殖、小孩玩水的程度。其亲水设计是把过滤箱做成水面上的栈道,让人有如涉水而过的感觉,有些岸边过滤器则做成临水赏鱼的平台。

4水域戏水空间

水域戏水空间的设计在内容上除了划船、水上餐厅等传统形式外,还包括室外游泳池,水中浮桶浮台等新型的活动形式。

4.1室外游泳池

使用室外游泳池是一项很受欢迎的水上活动节目。它既能在游泳时亲近自然,又能提供室内游泳池的安全和卫生。例如柏林的欢乐河上的室外游泳池设施。它有岸上的人造沙滩,水中的室外游泳池和连接两者的木质栈桥,三部分构成。水中的室外游泳池有旧的船体改造而成,在较冷的季节里,室外游泳池里的水温从早上8点到午夜一直维持在24摄氏度左右,而在冬季它将成为一个溜冰场。木质栈桥上设置了吊床,人们可以在上面尽情的享受日光浴。

4.2水中浮桶、浮台

水中浮桶浮台属于特别适合儿童参与的一项活动,儿童可以坐在浮桶,在水中自由漂游,或站在浮台上依靠绳索在水中来回移动,尽情享受水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4.3水中浮岛、浮庄

水中的绿岛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始终保持极强的亲水感,可以让置身其中的游人带来远离都市的喧嚣,可以充分体验大自然的宁静与平和。

4.4水中植物种植池与浮床

水中植物种植池与浮床可以看成是岸上的绿化向水体的延伸,让游人在视觉和心理上加强岸域和水域的联系。

4.5水中喷泉与雕塑

水中喷泉与雕塑能给游人带来不同寻常的新奇感和吸引力。在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艺术家巴拿比·艾温斯创造了“水与火”这一奇观,它神奇地改变了位于城市商业区中的滨水区,使从前美丽但空旷的地方如今挤满了人。“水与火”的设施包括一组喷火的火把,在乌那斯夸特克特河的中央,一团团从金属火盆中喷射出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这幅壮观的景象还伴随着世界流行乐曲展示给人们,无论是在几里以外漫步、聊天或是观看火焰的人都能听得到。

5 总结

城市水环境中多创造亲水空间能够吸引人更多的使用环境,并且为人带来很好的环境体验。但是亲水设计不能和生态性相违背,如果因为要亲水这一个目的而要破坏水体本身的生态结构,那么这种亲水设计就不是可取的。因此我们这里所提到的亲水设计是在人们既能够亲近水又不与保护水体的自然生态相矛盾的亲水设计。亲水设计不应成为表现自然隶属于人类这种环境伦理观的设计,而应该更多的尊重水体本身。

参考文献:

⑴郑安生;城市滨水区设计原则初探;硕士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⑵钱欣,城市滨水区设计控制要素体系研究;中国园林,2004年11期,-46-49

⑶张庭伟,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开发;城市规划,1999年2期

第6篇

由于预算有限、居住密度大等因素影响,保障性住房居住区景观环境成为居住区的特例。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保障性住房内的居民也不单纯满足于建筑本体,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室外景观设计。本文针对现存问题,归纳出符合我国保障性住房景观生态设计的经验,构建真正能让人触摸到自然的舒适的人居场所。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低成本

一、引言

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一项涉及场地、环境和建筑的综合设计。然而,当前很多保障性住房在实际运作中,为了追求前期投入的低成本和仅仅对视觉效果关注,生态设计沦为博人眼球的幌子,基本上没有实际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达到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优化人居环境的景观质量,用生态景观的理论指导保障性住房的景观设计势在必行。随着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内景观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开始思考,近些年所积极倡导的“生态景观”一词不应只适用于城市这种大环境,也同样应在居住区这样的小环境里进行推广,特别是在保障性住房——这个在普通居住区中拥有特殊位置的住区设计中,必须给予相应的生态设计考虑。在保障性住房的景观建设中,通过低成本的“低技术”生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资金投入,还能在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同时,提升户外景观的人口容量。为人们提供一种经济、简约而又符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设计模式。

二、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的问题及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地城市也在加大建设。各种拆迁改建,都在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的环境。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趋高涨,居住者对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性住房虽然是国家提供给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优惠政策,但是作为居住者,他们对环境的健康、舒适、环保的要求同样应该得到充分尊重。然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出资者——政府的预算本身就少,且资金多数花费在建筑以及室内环境上,留给户外景观的投资微乎其微:在精力成本上,由于时间紧,设计费用低,前期设计阶段投入时间很少,对场地及使用者的行为往往欠缺考虑与照顾,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室外景观存在着一系列行为心理、绿色生态、服务配置等问题。初步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点:一是景观规划不合理;二是硬质铺装失去原有功能;三是绿植搭配不合理;四是景观小品配置不合理;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基于保障性住房人均面积小、投入费用有限等特点,运用生态景观设计理论,可以归纳出以下几项设计原则:

(1)低投入的地方性原则

低投入的地方性原则,需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基地自然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调研,景观设计时优先考虑本土植物和当地材料,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对场地的破坏降低,力求达到节约投入费用和维持场地的既有生态系统的双赢。例如,位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的生态城哈利法克斯(Halifax),从一片污染的“棕地”,华丽蜕变成了如今的郁郁葱葱的生态城。设计者为了改善土壤,经过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充分调研,在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特定植物,预求通过长期整治,唤醒退化的土地。然后是种植本土植物,改造海岸线和建立屋顶花园来塑造一条生态走廊。最后通过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实现价值的重生。总而言之,Halifax生态城的建设最终并没有消耗巨资,由于设计的理念是采用本土植物和原始场地的遗留废弃物进行生态改造,甚至还在投入了最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了最佳的生态效果。由此看来,此项原则非常适合解决现阶段保障性住房所面临的问题。

(2)低废弃的共享原则

低废弃的共享原则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焕发它们新的价值。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改变材料的形状或者是解构重组后重新应用到景观建设中,充分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以便居住者共享。作为国家提供给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政策性社区,保障性住房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普通住区,人均的景观面积就特别少,低废弃共享原则在这里可发挥奇效。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中的低废弃共享原则要求提前考虑材料的废弃率和破坏率,采用低价废弃材料来减少材料的采购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还应充分挖掘场地已有材料和资源的价值,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地塑造保障性住房居住区的景观,实现社会、文化、生态与美学价值的精彩呈现。

(3)低维护的经济高效原则

低维护的经济高效原则是指在设计前期充分考量后期的维护费用,提高费效比。因此,在设计保障性住房的室外景观时,应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和高效地利用能源。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措施是“3R原则”——Reuse(重复使用)、Recycled(循环使用)、Reduce(减少使用)。目前保障性住房面临的最大困窘就是资金紧张,抛却在建筑本身投入的多半费用,最终留给景观的简直少得可怜;加之居住人群都是中低收入,后期物业费用也不能保障。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仍在提高,景观建设特别是后期维护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不在设计前期提前考量,最终就会产生景观衰败等一系列问题。该原则的运用首先是挑选植物,多选取生命力强的当地植物以延长景观的使用寿命;其次是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或环保清洁型能源,并结合节约用电等一些措施;最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为达到节水的目的,可在保障性住房社区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利用系统,且尽可能选择耐旱型植物。

(4)低干预的自然做功原则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拥有一定的自我净化修复能力,在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维持人类的健康。保障性住房作为一个人口密度极大、景观空间及其局促的特殊居住区,提升其景观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大,人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拥有洪荒之力和奥妙法则,归根结底,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保持世界的平衡。“低干预”思想意味着对既有场地的自然环境干扰最小,寻求在特定场地里只通过最小的开发、强化或保持原有生态系统,以达到保障性住房高居住密度与生态景观的最佳平衡。为了人与自然的协作共生,发挥生态系统的能动作用,可以在保障性住房的雨水净化回收、修护退化土壤等方面进行一些适应自然过程的设计。例如利用特定植被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完成雨水的净化;通过栽培当地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的植被,来修复垃圾填埋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等。

四、结语

当前我国对生态居住区的研究也只是处在技术开发阶段,对社会和人文的研究尚少,至于说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研究那更是寥若晨星。甚至连一些设计师对生态景观设计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片面强调视觉效果的认知阶段。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挖掘保障性住房景观生态设计的深层原因,提出理性的生态设计原则,对低成本条件下通过综合考虑景观的前期设计与后期管理来营建生态型景观环境有指导意义,为今后保障性住房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作者:胡沈健 吴晓东 王津红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环境生态化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3-R4-11)

参考文献:

[1]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聂梅生,秦佑国等编著.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向荣,林筹著.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陈勇.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开发模式及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1.

[6]侯登高,张勤.浅析观赏果树在城市居住区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9.

[7]何静.国内外生态居住区建设经验[J].上海房产,2007.

[8]裘鸿菲,陈益峰.现代居住区规划的审美价值取向[J].规划师,2006.

[9]董丽.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

第7篇

关键词:满清文化;历史;遗产;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装饰

沈阳故宫作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如果简单将沈阳故宫这一世界遗产资源,其旅游装饰产品简单地按照市场化的旅游方式定位,必然造成以旅游价值评价取代遗产价值评价的后果,甚至可能引起遗产资源的核心价值――历史的深刻性和文化的传承性的丧失。所以,对沈阳故宫这样世界遗产的旅游装饰产品的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潜在作用,对遗产资源要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包括美学、思想史、宗教、社会学、历史、科学与技术等,即通过考察研究、审美实践而不断发掘其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不断提高对遗产所在地的文化、民风、习俗等资源价值的研究与开发。这就是笔者对沈阳故宫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定位。旅游装饰产品开发设计定位是旅游目的地不断扩展和深化其旅游产品的前提。通过对沈阳故宫旅游装饰产品开发设计定位的分析,今后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装饰产品的深入开发,似应将重点放在能够充分反映满清历史文化民俗特点的旅游装饰商品的开发上。而在设计这些旅游产品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文化架构上要充分反映满清文化的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清代初期政治的中心,充分体现着满族的民族文化特色。满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长期居住在祖国白山黑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在不断的生息繁衍中,经历了从野蛮社会形态进入文明阶段的历史进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不断分化、整合,最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习俗、文化。其中不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风俗,也被列入保护或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满清的这些民族文化习俗,虽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没有逐一的具体展现,但是人们从其建筑风格、艺术设计、展品陈列中,仍会领悟到这些民族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一定要坚持以满清宫廷文化为其内核,以满清民俗文化为其外延,充分挖掘满清文化的深刻内涵,以生动的形象设计体现满清文化的独特个性。

2 商品品味上要体现旅游地的地方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美称。沈阳作为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沈阳远在七千多年前,本土先民新乐人就在这里农耕、渔耕,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的新乐文化,成为华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系。之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族和东北各民族的共居地。由于沈阳靠近中原,作为其进入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此被历代中央王朝列为其控制东北的战略要地。沈阳城邑形成于汉代,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历经数代王朝的更替,几经废置,又不断得到复建,并逐渐形成规模,而且始终处于东北边地军事重镇、区域内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后,它是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沈阳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它区别与其他地区的产品开发的特殊性、地域性,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发设计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产品时。一定要以当地的民风、民艺为载体,充分反映当地物质文化产品的历史渊源,使每个旅游者所购到的旅游商品,都能铭刻着对这个旅游地难忘的经历。

3 商品装饰上要坚持满清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如前所述,我们在开发设计沈阳故宫博物院旅游产品时,一定要突出满清民族文化的特点,就是说,要以博大精深的满清民族文化作为支撑和根基,但又不能拘泥于满清文化的传统特点,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的装饰艺术的设计手段与方法,使传统的满清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将现代的设计元素合理的运用到传统文化的设计中去,使二者恰到好处的融合起来。创作既有深厚的满清历史文化的气息,又能反映出现代装饰艺术特点的优秀设计作品。

4 市场定位上一定要坚持实用性、方便性和礼品性

我们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市场需要。它必须从旅游者的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来考虑。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其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方便性和礼品性。所谓实用性,就是所设计的旅游纪念品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用途,如文化衫、风情包、特色扇子、室内装饰产品等;或者有一定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如历史文物的复制品等。方便性就是体积不要过大,要便于旅游者携带。礼品性就是包装要牢固轻便,外观造型要美观大方、精美别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其亨.建筑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地区餐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M].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刘霏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M].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8篇

关键词:内源激素;高效液相色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76-1

植物的内源激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代谢过程的调节控制都密切相关[1]。果树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与激素息息相关,对激素的定性、定量研究是调控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2],但是植物激素的含量很少,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实现精确的研究,随着现代仪器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植物激素含量的定性、定量研究成为现实,尤其是色谱仪器的快速发展,几乎成为植物激素测定的必备设备,这为我们从宏观上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调控植物花芽分化、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落叶休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3]。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内源激素比较准确,在植物痕量测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内源激素,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是关键,通过反复实验,获得测定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枝条顶芽内源激素合适的实验条件、纯化方法和色谱条件。

1 采样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每株采八个不同方位枝条上的顶芽,每次50个,包入锡箔纸中,进行标记,放入液氮罐中,带回试验室,放入-60℃超低温冰箱中备用。

2 液相仪器分析条件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主要试剂:色谱用甲醇、高纯水、0.1M冰醋酸和其他化学分析试剂。

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C18 3.9×150mm,4.5um;

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46.0:53.5:0.5;

柱温:36℃;进样量:15uL;流速1.0mL/min;

标样:ZR、IAA、GA3、ABA均为Fluka产品。

采用外标峰面积定量方法,梯度洗脱,洗脱条件如表1:

表1IAA、GA3、ABA和ZR梯度洗脱条件

3 板栗顶芽内源激素提取纯化方法

首先,从超低温冰箱中取出样品,用精确度为0.1mg的化学分析天平迅速准确称取0.5g样品,在研钵中加入冰醋酸研磨直至成为浆状,研磨好的浆状物倒入准备好的小烧杯中,用甲醇冲洗研钵数遍,保证浆状物全部洗入烧杯中。研磨时注意避光,需要在研钵中加入少量抗氧化剂,用锡箔纸封住烧杯口,放入恒定3℃冰箱中浸提过夜。

其次,从冰箱中取出烧杯,加入不溶PV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进行搅拌,大约8min左右,进行抽提、弃残渣、过滤,将过滤液倒入浓缩瓶中,加入几滴氨水,用旋转蒸发仪器进行浓缩(温度不要超过40℃,然后用试管定容在5ml,放入冰箱中冷冻过夜(温度在-18℃以下)。

再次,取出样品,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离心前用水配平,转速在4500转以上,离心15min左右,离心后取出试管,倒出上清液于烧杯中,调ph值大约为2.8左右,定容至10ml试管中,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取出上清液倒入浓缩瓶中,在38-40℃温度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

第四,浓缩后的浓缩瓶用流动相溶液溶解,然后定容到1ml青霉素管中,放入高效液相仪器中测定样品中激素含量。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上述色谱条件和样品提取纯化方法下,样品中IAA、GA3、ABA、ZR激素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分离效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基线比较平直,峰型好,拖尾少,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色谱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标样中GA3、IAA、ZR和ABA激素的峰高、峰型和保留时间,同图1中样品混合液中峰1、峰2、峰3和峰4比较符合,说明样品混合液中峰1、峰2、峰3和峰4分别是IAA、GA3、ABA和ZR,因此,本实验采用的色谱分离条件和样品提取纯化方法适用于板栗顶芽内源激素定量和定性测定。

注:1-GA3(赤霉素);2-IAA(生长素);3-ZR(玉米素);4-ABA(脱落酸)。

参考文献

[1] 王沙生,高荣孚,吴贯明.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 黄卫东.温带树花芽孕育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园艺学进展.

1994,(2):37-45.

[3] 张立民.板栗花芽分化规律及其调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0-11.

[4]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第9篇

1.1 “钱要花在刀刃上”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把较大投入放在小区入口、体验区景观上,在组团景观和架空层景观、道路景观上可以适当降低资金投入,避免造成整个小区的景观高成本。

1.2 控制软硬比

对一些成熟居住区项目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般高层居住区的景观软硬比应不小于7:3。硬质景观的单方造价远远高于软质景观单方造价,而软质景观性价比远远高于硬质景观。景观设计时若硬景所占面积过大,成本必然居高,在有限的成本控制下软景就无法达到即时效果,若在有限的面积内追加软景投入,导致成本更高。在有限的景观成本条件下,就更应该控制好软硬比。

1.3 重视竖向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利用原始地形来造景,尽量减少地形整治,结合地势通过植物的高低落差和前后遮挡形成视线上的变化,既达到良好的空间观赏性,又解决竖向景观不丰富问题。还需要严格把控土方回填量,通过合理降低硬质场地标高来达到控制景观成本的目的。

2 硬质景观

2.1 铺装材料选择

在铺装中,多选用本地材料,在重要节点处铺装选用石材。为了避免边角料的浪费,在设计时,石材尽量选用市场上常用规格尺寸模数,铺装形式尽量以规整铺装为主,减少碎拼等不规则铺装,减少人工费。若一定要选择碎拼,应要求直径小于250~300mm,价格比规则花岗岩价格低,且可以选用废料、边角料等。若直径较大,拿整块贴,材料浪费大。同时,设计师要根据材料的属性,对材料厚度进行把控。除了小区一些特殊部位的饰面和功能要求外,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厚度超过4cm或是自然面、荔枝面的石材。

2.2 围墙与栏杆

居住区围墙与栏杆构造做法虽不复杂,但工程量很大,所占造价比例也较大,直接影响景观工程成本。控制围墙高度在2.5~3m同时,可以通过简化铁艺形式,用涂料代替石材贴面方式来降低景观成本。

2.3 挡土墙

挡土墙通常是在需要消化高差的地方设计使用,单方造价较高。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避免设计挡土墙,多结合地形采用一级或多级放坡的形式来消化高差,若必须设置时,也要尽量降低挡土墙的数量和高度。

2.4 水景

因水景的工程成本较高,所以居住区应该提倡少用水景,水景设计也应以自然水景为主,人工水景为辅。严格控制水景的数量和面积,特别是人工水景数量和面积。若项目景观需要,可设置小面积溪流或在关键部位设置点状水景。若需要集中布置适当规模水景,可根据水面大小和形态决定驳岸及池底构造做法,大面积的水池,且无地下空间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柔性水池做法,创造水体自身循环系统净化水质的同时,也减小了工程成本。

2.5 控制景观小品的使用

景观小品虽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小区内的景观小品不能追求多,多了则乱,更不能追求体量大,应以小巧精致为主。同时,景观小品的摆放应合理,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起到点缀的效果。

3植物配置

3.1 运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采购及养护成本较低,在植物配置时,宜采用乡土树种作为小区骨架树。同时,可以在一些重要节点采用当地形态较好的高大树种作为观赏性树木,保留景观生态性的同时,降低了植物成本。

3.2 合理控制植物栽植密度

植物是个生长的空间元素,在设计之初,有经验的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植物随着年限越发茂密的情况,合理把控好植物的栽植密度,控制好植物现有效果和若干年后的效果,减少前期植物成本的投入。

3.3 合理使用大乔木

要想控制好植物成本,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大乔木的数量。控制住了大乔木的数量和规格,从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住了植物成本。设计时,可在关键位置,如点景观、对景处用大规格乔木起到点睛作用,次要和普通区域则少用或不用大乔木,合理控制绿化成本。或者当单株大树价格较高时,可用多株蓬径相对较小的植物代替,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取到了同样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巨龙. 珠三角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