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计算机历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6: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历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计算机历史论文

第1篇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劳资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大大减轻了员工的负担,并且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劳动分配和劳动力管理一直被公认为是企业中一项复杂的经济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函数以及员工所提供劳动质量和数量等因素相结合,建立一套合理的数学模型,再通过计算机的计算使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实现合理化,同时也突出了对劳动力的合理使用,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企业在员工岗位考核与职称评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将职工的技术技能和工作业绩进行量化处理,给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只有通过计算机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才能更好地将职工的技能和业绩进行量化,使考核结果更准确,使职称评定更具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的人事管理中在人事编制与专业技术性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矛盾,在进行处理时往往不能做到两者兼顾,这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统筹计算和分析来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应用计算机,可以将人事资源信息进行全面地整合,能够方便使用者更快速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加强了人事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合作能力,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同时又提高了人事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够使跨区域的实时性的资源实现共享,这也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需求,通过对人事数据信息的规划和协调,使其能够实现实时性的交互和共享,这即符合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需求,又为人事管理系统的全局化和专业化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应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工资管理系统

在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时要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和工资系统软件相结合,做到信息共享,使其所反映的人事数据信息更加全面,还要能够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信息,同时要保证统计结果更加简单、明了,更加方便使用和决策。系统要能够保证对职工的职务变动、工资调整、离退休费用的增加以及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统计和打印等方面的处理更加方便简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提交各种审批、统计报表,同时当职工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计算机能够对其相关的工资信息进行自动的调整。

2.2加强数据信息分析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事管理工作中已经应用了多种软件辅助其工作,我们可以将工资资料数据也通过这些软件来进行计算,来加强对数据的信息分析,使工资制度、政策、方案图表化、科学化、合理化,在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制定出合适的分配政策,使其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分配制度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3提高人事管理部门职工的整体素质

第2篇

依据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财务自不变的条件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不仅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2.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目前核算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筹备和运行初期制定的,对核算中心业务开展起到了有章可循的作用。但随着集中核算工作进一步的深入,为进一步搞好集中核算工作,尚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使各项费用开支标准规范化、制度化。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二、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三、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五、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

[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

[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

[17]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

[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

[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

[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

[8]陈佩民.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78.

第4篇

传统模式的纸质人事档案资料管理,已经与现如今的现代化科技社会完全脱节。大量的人员变动致使传统的档案录入工作变得更加繁琐,此外,由于纸张的特性,人事档案在时间流逝中也变得容易磨损变质,不易于保存使得数据丢失,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系统化、全面化、信息化的档案建设全面普及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1.应用信息技术大大减少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

中国石油在逐步实现企业现代化运营的过程中,研究出一套有关人事管理的ERP系统,并且广泛推广。近年来,随着ERP的逐渐完善和改进,计算机技术完成了人事档案工作从信息的收集、确定、生成、保存、整理及应用这一系列的过程,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化、效率化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化、技术化、现代化的重要转变。

2.计算机技术简便了信息搜索

在中国,管理人事信息档案的工作长期处于封闭中,传统方式中繁琐的程序、复杂的操作以及纸张的特性经常使真正人才被埋没。作为计算机基础功能的消息检索,只需要几个关键词,无论是名字、时间、档案编号都可以将所选拔人才的全方面信息迅速调出。如此简便的操作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更利于人才的发掘,为日后的人才举荐提供重要根据。

3.应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准

每一种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动,所以及时更新人事信息、填充档案、完善数据库等工作为人资管理部门构建了更高的工作标准。而计算机技术在此项工作的日常应用中使得档案整理人员的工作变得简便,为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搜集时间。除此之外,简捷易懂的操作使得人员信息录入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二、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专业人资管理人才短缺

因为新老职员的交替以及单位结构重建等众多原因造成的不可避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位变动,继任的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相关工作培训使得他们不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对于装订、整理、归档业务的不熟练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档案管理者并有序的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工作。

2.不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现今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专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小组。因为管理制度的缺失,相关工作的采集梳理、识别归档、更新修改等方面得不到细致的规定,造成了不执行和不遵守的工作现象,而这种现象导致档案缺失混乱,不完全不详细,无法真实有效的体现职工的信息和能力。

3.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缺失保密意识

因为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关于档案管理所设计的相关程序软件也更加全面化,这种改变使得部分管理档案的人员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从而忽视了传统档案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高度机密以及极重要的档案信息,企业还是选择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保存备案。所以,正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加谨慎,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以防机密档案被不法之徒从其他途径盗取。

三、未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展望

第5篇

1.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重要教学研究地点,对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首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其次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安全性,最后通过合理的管理完成对于教学资源的维护。

1.2B/S模式

B/S模式是指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是网络时代新兴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其思想在于将系统的功能部分集中于同一台服务器上,操作客户端则由浏览器代替,这样就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提高系统地使用性和适应性,而且这样系统构建模式减少了系统安全和运行的难度,而且服务器功能集中的方式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更加方便和容易,最重要的是将系统集中于同一服务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客户端造成系统入侵问题。

2基于B/S模式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2.1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完善系统功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更新工作,同时要根据各个高校师生自身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管理规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便于操作,进行验证之后的用户可以顺利进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一系列的操作管理,便于管理工作的展开。维护数据安全,根据不同的管理权限设置不同的登录方式,采取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以便保护不同用户的信息数据安全。同时还要保障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及时及时进行管理系统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保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结构是由三个逻辑结构构成的,由这三个逻辑结构构成的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实现计算机数据的信息交换,这三个逻辑结构分别为管理系统表示层、管理系统业务逻辑层和管理系统数据访问层。其中表示层是统一的图形操作界面,这一界面主要呈现信息和操作功能,这部分中只是负责将数据进行呈现与并没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学生进入系统中所显示的系统分类,数据的数据和显示,学生的个人信息显示等等。业务逻辑层实现几乎所有的数据功能的结构,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编排达到数据管理的目的。基本上所有系统功能的都需要由业务逻辑层进行,用户管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等,而且基本的安全内容和认证内容也是在这一结构中实现的,比如学生信息的认证,进入系统的密码识别等。数据访问层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于数据的录入、调取等数据交换的功能性体现,比如添加修改信息等数据操作行为。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3.1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是指通过密码账户信息识别使用者并给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的模块,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而言,操作权限和信息识别是其最重要的功能,只有在相应的操作能力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用户管理模块中将会被分为三个操作子系统,针对于管理员、学生和教师,这样就可以明确的将管理权限分开,又不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权限赋予设定。用户管理模块当中账户和密码是唯一的识别方式,通过账户和密码来区分管理权限,实现操作上的区别。

3.2管理员操作子系统

管理员子系统将主要包含三个系统功能,存放管理、借出系统和查询系统。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中需要按时对设备、物品进行盘点和管理,所以将在采购、分配、登记、维护等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及时掌握设备的情况,管理员也需要对新入库的设备进行登记并记录存放位置和入库时间,一般查找和盘点。实验室的设备的出借同样需要管理,依靠系统可以实现对出借物品的定时提醒,而且出借程序中同样需要管理员记录和审核,通过与身份相互绑定的方式,保证物品的安全即出现问题时的追责和赔偿。查询系统是对目前的教学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包括对废旧设备,目前库存,借出、入库记录等等,随时掌握和核查设备信息,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和整合。

3.3学生操作子系统

学生操作子系统的使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方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的,其功能性不高,但是相对复杂,学生日常所需要的信息输入、查询、公告阅读、表格下载、信息申请、审核等等工作都需要实现。就目前而言相当多的学校都开始进行以B/S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因为学生群体庞大,传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操作需求,而且这样的方式也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减少了学生的使用系统的难度和成本。

3.4教师操作子系统

教师使用这一系统需要利用这一系统来更好的实现教学工作。因为教师一般只在开学和期末两个时段使用这一系统的情况较多,所以平时可以将系统资源适当的调配到学生和管理员的使用中。教师使用系统主要是进行学生成绩记录、课程安排查询等等工作,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其他功能。但是需要主要的是教师操作系统与电脑外界设备的关联,比如打印机等设备都是教师需要使用到的。所以在建构教师操作子系统中应该加入打印的操作项目,提高系统的人性化发展。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维护;管理;硬盘备份

在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中,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拥有计算机实验室。随着计算机的专业普及,计算机实验室成为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必去场所。计算机的实验课程量大,人流多,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还处于初步的学习阶段,所以说在学习中通常会有相当大的损坏,操作失误也比比皆是。一些学生甚至把实验室当成玩游戏的地方,不听老师讲课。在实验室中玩游戏会导致计算机常受病毒的侵袭,这也从侧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给实验管理者带来了重重难题。为了计算机质量的提高,降低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发生故障,必须要加强实验室方面的维护与管理力度。

一、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中的相关问题

1.计算机软硬件常被损害

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任务通常繁杂、庞大,为满足强大的教学任务,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程序,这使得每台计算机的安装费时费力,而重装系统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是远远超过了家用电脑的时间与精力。电脑上机人员常常会把自己的私人硬盘、MP3和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带到实验室,在电脑上下载很多东西,然后再转存到自己携带的移动设备中。上机操作中,很多人会下载大量的视频与音频软件,这不仅拖慢了实验室的网速,而且大量的下载也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导致接连不断的发生故障。

2.计算机实验室不太整洁

学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一般是从早到晚,使用非常频繁。很多电脑操作人员并不遵守计算机实验室中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机房吃零食,随地乱吐瓜皮果壳,各种坏习惯屡禁不止。而且上机人员过多,导致实验室中的空气质量不高。空气中的大量灰尘在计算机中长期积累会导致电路板的损坏与老化,实验室中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也容易引起静电的发生,导致计算机的故障率居高不下。

3.管理工作量过大

在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由于工作量大,通常会导致管理人员的力不从心。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于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维护,还要定期对电脑上的病毒进行清理,对于计算机的屏幕机箱等也要时常擦拭,保持清洁,对实验室的桌面、地面也要定期清理。而电脑上的专业问题管理人员还要时常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做到不与专业不脱节。针对上述基础问题,要求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力,对于电脑方面的各个问题都能得心应手的解决。

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制度化

1.制定与完善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能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保证良好的状态,保证学生能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学习,而教师在实验室中必须要确保相关的教学质量。在实验室中,学校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编写计算机方面的管理制度与手册,在这些规章制度下约束学生的行为,降低计算机的实验室的设备发生率,延长实验室中计算机的设备寿命,提高教学效率。在计算机的某些规章制度中可以加上条例,例如禁止在机房内吃东西,一旦有违规行为会受到严肃批评,情节严重者会通报批评。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运作更加合理与规范,逐步降低机房的故障发生率,提高计算机的整体管理水平。

2.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维护能力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学生练习和认知计算机的操作场所,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多方面的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计算机中的相应知识。但是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往往会对实验室的设备造成相应的损耗。某些学生好奇心很强,会随意改动计算机重要数据,导致计算机的系统奔溃,管理人员不得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一些贪玩的学生在实验室会安装一些游戏程序,导致其他系统软件没法正常的运行。针对上述问题,计算机实验室中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维护,确保计算机中的实验室能够运行正常。

3.强化计算机实验的教学管理力度

计算机的实验教学一般会在实验室中开展,为了避免过重的教学任务,实验室需要大力维修与管理,为避免沉重的负担,所以必须要加强计算机教学中的管理。第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安装摄像头,监督学生的行为。计算机管理人员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第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当期的计算机实验安排,及时把教学中的软件版本转述给计算机的其他人员,以方便在计算机在管理和实验活动开始前,更新软件,确保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

三、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

1.更新原卡的网络,更新系统

机房的安装还原拥有网络的对拷功能,这是借助网络把主机里的数据拷贝到客机上,选用机房的备份机为主控,然后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拷贝到学生的机器上。在对拷功能中,每个网络都将拥有硬盘数据,实验管理员在机器上重复维护数据。当实验中的软件与系统被更新时,利用网络的对拷功能安装所有的机器,提高效率。在网络的对拷线上,为方便统一的管理,用户可以以设备策略,在计算机网络中重命名计算机的IP地址,在完成网络对拷后,计算机无需进行任何设置,就可正常使用了。

2.以多媒体的网络教学控制学生机

多媒体的网络教学融合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互动化等技术,通过平台的控制实现学生机的监控、广播及语音等,授课不再是单纯的在黑板上板书。平台控制能够实现学生机的监控、广播和语音方面,此系统实现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功能,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整个的教学模式中,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在屏幕前的互动,实现教学中的不同要求。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在电脑上的所作所为都能够了如指掌。对一些玩游戏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警告,若是屡教不改可以直接锁定该学生的屏幕,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多媒体教学中的交互式学习优先于其他的技术,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中能够实现轮流监控,老师和学生可以轻松的建立联系,调控课堂的一些环节,提高在线操作的质量,还能够防止学生对于系统文件的破坏,方便了机房的管理与服务。

3.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

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一般是在每学期的开学需要做的事情,在开学前把重要的文件做个定期的备份。在正常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常常误删文件,有的后果非常严重。若是事先对相关文件做过备份后,就万事无忧了。在计算机的操作中让人堪忧的是病毒,病毒总是无孔不入,为了有效防范病毒,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计算机防护系统,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计算机硬件对于温度、湿度和电源等方面非常敏感。良好的运行环境能够延长硬件的使用年限。在正常的维护中必须要定期检查接线、内存条、插口灯,将一切能预见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当学生在机房当天课程结束关电脑时必须要提醒他们关闭显示器,避免电源瞬间对于电子元件的冲击。在硬盘的拆卸中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维修时要先释放人体的静电,先用手触摸金属的外壳,避免产生静电,对主板与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失。四、结语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既繁琐又复杂,而且枯燥。但是,计算机的维护人员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对计算机实验室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任何方法都要去勇敢的发现,然后彻底解决,做好日记备忘录以应对未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教学提供很好的保障。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康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21).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0引言

当前高校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处于突出的地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块,是进行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导方针之一[1]。而且在实行了完全的学分制管理以后,实验教学工作将改变过去那种实验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内容、按班级同时进行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实验,按照自己学习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这种灵活性更高的管理要求,必须有一套能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其他实验室有较大的差别,比如设备更新频率较高、设备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人流量较大、用机秩序混乱(学生随意更换机位,或同时打开几台机器)、工作时间较长(通常的开放时间是一周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公用软件维护工作量大且重复(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或修改系统参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等等,上述问题一直困扰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

(1)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购入、借出、报废等;

(2)计算机实验室所承受课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计算机课程的排课、教师及其对应班级的安排、作业的布置与回收等;

(3)课余时间的自由开放管理,主要包括上机卡的发放、计时的基本方式、读卡器的设置、上机情况的登记与统计等。

2现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基本上是模仿50年代苏联的模式,按某一门课程来设置实验室,实验教学由院系自行安排,实验室实行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这种传统的设置与当时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6-8]:

(1)实验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单一,无法形成综合优势。

(2)实验室相互独立,管理分散,资源浪费严重。

(3)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培养创新人才。

3现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式

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学生管理为中心,以处理学生课余上网和教师上实验课的信息为主[9][10]。大致有以下两种模式:

3.1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子系统组成:门禁管理子系统和监控管理子系统。

3.1.1门禁管理子系统

由门禁管理和资源管理两个子系统功能组成:①门禁管理系统是用户进出实验室的一道安全屏障。进入的用户要刷卡,并接受一系列的合法性的检查。检查完毕后,如果检查通过,该用户的刷卡信息将会被保存到数据库里;②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的指示决定是否允许用户启动计算机系统,而且每位用户每次只能使用一台计算机。如果用户检查没有通过,就不允许该用户使用实验室内的任何资源。用户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刷卡注销。用户入门划卡注册到出门划卡注销所用的时间为上机机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3.1.2监控管理子系统

①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的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②登录控制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进行登录(加锁)和不登录(放开)的控制;③帐表管理的主要功能:维护用户的账户信息。如:建立、删除、冻结单一用户帐号、成批连号用户账号。对账户中的教学机时、自费机时、打印纸张等各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操作。对用户账号信息及记账日志进行各类查询和统计。账表管理中对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的分离,使学生在每学期的教学实习量教学机时)完成后,能自动付费上机(自费机时),否则被示为非法用户。机房在平时的教学时间内也可自由开放,即教学上机(教学机时)和自由上机(自费机时)可同时进行。这样,既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上机量;④统计管理的主要功能:统计、分析及打印报表。可按系、班级、用户等不同类别对所用的机时(教学机时和自费机时)、打印纸和软件资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并为教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⑤数据维护管理的主要功能:对各类基础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维护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所面对的需求灵活、繁琐和多变,而且还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管理软件的不同情况,因此本系统的架构应该具有极松的耦合性和极强的可扩展性,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扩展、重新组装或者复用。

4.1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实验课程管理模块实现对实验课教学的科学管理,将已往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新方式,主要包括排课系统管理、上机实验管理、实验信息资源管理等功能。上机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机时分配管理、上机用户的账户管理(用户注册信息、密码设置、挂失注销、报警提示、资金余额等)、用户的上机登录管理,以及对上述信息的统计和查询;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户进出系统的管理.

4.1.1实验课程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中的排课系统模块,由于受到相关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随机,所以在设计中很复杂。其主要功能如下:根据来自学院教务处的实验计划和各教学部门的实验班级获取资料,按照课程及实验室设备配置对这些资源过滤分发至各实验室进行排课,然后把实验课程表到WEB上。为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技术优势,并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实验资源信息模块,主要包含实验大纲、实验要求、实验的环境及条件、实验重点与难点剖析、实验的模拟演示、实验的评价、实验的体会、相关知识、电子教案、实验的成绩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位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他们结合教材、各种相关资料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每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实验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为不同的级别:普通级别、拓展级别。其中普通级别要求达到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级别是针对那些已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能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学生,为他们设计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让他们达到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关心而平时又不容易了解到的,把这些信息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直接上网检索查询,检索到的资源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或下载到本地机上。

4.1.2上机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分为机时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统计查询等功能模块。其中,机时管理负责为学生分配空闲机器:一方面按照实验教学计划为上实验课的学生分配机器(遵循上同一实验的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的原则);另一方面为自由上机学生分配零散空闲机器。这几个模块中,用户登录子系统最为复杂,学生进入时使用刷卡的方式进行身份判断,如果属于当时时段的实验课,则为其分配机器,进入“上机实验系统”做实验,否则如果该用户具有合法身份,则为其分配零散空闲机器,同时记录机位、时间等信息并允许其进入自由上机,同时采用计费系统开始自动计费。用户上机完毕必须退出系统,系统将其注销。用户如果卡内资金不足,则提醒其续费并拒绝入内。超级秘书网

4.2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共享及保持数据的即时性,要求数据变化随时显示在网络上,保证实验室的任何一台管理机终端可随时更新查阅资料,保证在校园网上也能及时查看有关信息。该系统运行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的统一管理。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由一台文件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若干个收费工作站(一个机房对应一个,由一台微机和一个条形码阅读器构成的刷卡机组成)、学生上机卡,一台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超级工作站、网卡、集线器和网线组成。相应软件采用了一套自主开发的条码卡计费管理系统。

5结论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设备全面管理和完善,对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达到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运行的高效和可靠:①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管理,即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维护、购置、报废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②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即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及时查询。③让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行,即系统的初始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管理员设置、权限设置、系统日志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2]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6):229-230.

[3]王传银.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85-87.

[4]赵彬.高校机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1):64,124.

[17]徐岚.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3):117-119.

[5]杨海鹰,潘华编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23.

[6]杨碧石.基于开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2008,(1):39-40.

[7]高翔,兰国斌.浅谈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J].科教文汇,2007,12:221.

[8]陈佩民.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78.

第8篇

(1)加强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各办公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做到计算机领用有记录,要求教师人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保管爱护好各自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落实管理责任,教师使用计算机时需严格按规范操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状况。并有电教管理员专人负责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生故障及时上报,电教管理员及时给予维修,维修不好的,电教管理员及时与厂商售后取得联系,陪同售后工作人员对计算机进行修复,从而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

(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我校教师利用计算机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开发课件、进行班主任工作等,发挥了计算机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3)明确工作纪律。明确规定办公计算机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专用现代化设备,严格禁止任何人利用办公计算机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在工作时间玩游戏、炒股,观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高声放音乐影响他人,利用QQ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网上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在网络上不真实的信息、传播煽动性言论等。每位教师需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并做好存档工作。

(4)要求教师爱护计算机,规范操作。防止机箱、显示器、键盘进水。吃东西、喝水时远离计算机。我校领导及电教管理人员定时对计算机的卫生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全校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

二、班班通多媒体的管理使用

班班通多媒体工程在各班安装的各种设备,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上级为我校配备了42套班班通。为了使管理和使用规范化,我校出台了《育才小学班班通多媒体管理使用制度》,严格遵照制度进行管理与使用。

(1)各班班主任签字领用。班主任作为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做到防尘、防火、防淋、防潮、防盗。注意钥匙、投影机遥控板和白板笔的保管,特别要求注意白板的整洁干净,避免学生在上面用其他的东西乱涂乱画,避免学生使用手或其他不干净的东西擦拭。我校领导及电教管理人员定时对班班通设备的卫生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全校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

(2)学校组织了班班通多媒体的使用培训,全体教师参与培训,专人对整个操作规程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与实践操作。从开启系统时的操作流程到关闭系统时的操作流程,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断电或死机后的处理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培训。

(3)班班通设备应用课时率≥80%。所有教师都能根据实际使用班班通进行上课。运用白板交互功能进行板书和作业批改等常规操作并最大限度地挖掘电子白板的课堂批注、橡皮擦、聚光灯等功能,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利用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收看国家重大新闻会议及实况直播,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科实际利用班班通资源教学,直观形象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班主任日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学校电教管理员。电教管理员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维修不好的,电教管理员及时与班班通多媒体售后取得联系,陪同售后工作人员对多媒体设备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保证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正常使用。

三、存在的困惑

(1)操作系统的问题。由于缺乏正版的软件,教师电脑及班班通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死机、打不开文件、无法正常使用等等。

(2)教师计算机使用的日常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比较多,有的是硬件方面的,有的是软件方面的。特别是这批计算机容易开机死机,而且是经常性的,影响了正常的使用,也给了电教管理员不小的维修压力。厂商售后服务态度不错,但是很忙,有时候需要打四五个电话才能上门,对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3)班班通设备维修较为复杂,一般问题学校的电教管理员都能及时处理,主要问题出在投影机上面,到目前为止,一共出现了5台投影机问题。打电话到太原售后,售后说他们也维修不了,让学校管理员联系上海的厂家,再由上海的厂家指派售后进行上门服务。而且是只能拿走返厂进行维修,中间环节较为麻烦,时间也比较长,一定程度影响了班班通的及时维修与正常使用。

四、采取的措施

(1)学校电教管理员想办法,“腿勤手勤”解决教师计算机及班班通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问题,保证教师能及时使用。

(2)电教管理员对教师计算机使用方面的细节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与辅导。尽力维护与维修教师计算机,一般问题由电教管理员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及时打电话给售后,进行认真的沟通,直到售后上门并陪同解决问题。

(3)针对班班通出现的问题,加强对教师使用班班通的全员培训与个别指导。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投影机出现问题电教管理员及时打电话和售后沟通,并且不断督促,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结束语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构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推进教育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并重点对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技术,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目标的教学环境。其中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睛境的设汁,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程序的安排等,都应体现出创新的特征。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工作的目的、任务,在充分审度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某一阶的教学活动所设定的最终达成结果,它是开展某一阶段陛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学不再处于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应是在创新教育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创新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将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为计算机知识的后继学习打基础。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创造陛地解决实际问题。

3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是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适当调节和控制操作,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并向创新教育目标迈进的教学活动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制定了以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增强教学情境性,坚持学生主体意识的的教学策略。

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认知结构具有差异性、整体陛、层次性、发展陛和能动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7欠陛非常强。以数的进制转换为例,学生在形成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的认知结构后,才可能顺利地掌握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以及八进制、十六进制和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重视分析学生原有认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包括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用现代化设备改造的实验室、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促使因材施教的教学设想落到实处,从而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如果没有计算机设备,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移动文件或文件夹,借助了计算机的操作,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对于刨新品质的形成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教学睛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应帮助学生促进其发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在主动探究、交流讨论及与同学的积极合作过程中发展自我。

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指导探究的策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来探究新知,使学生在白探互研中自主创新学习的策略。学生的好奇心是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基本心理特征,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探究的问题,同时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注重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教学中的隋感交流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种是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能让其自由提出意见,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个学生,而且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相信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给予及时的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并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认知技能的不足,为其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加以调节改进,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回收反馈信息,还要在教学的始终提供各种反馈信息。针对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灵活地运用调节手段,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4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对教学模式运行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阶劂顶序、教学步骤,是情境、内容、方式等在一定时空中的优化组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遵照下列操作程序和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创设隋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事实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睛境中发生的,具有问题性的清境对学习需要将产生强烈的激发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创设情境,并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因此,需重视下列问题:

创设的问隋境要能弓I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境,内容要直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成功。

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假设。学生发现了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了学习任务,就开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以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重建或改组,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或假设。

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周围同学形成学习小组,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假设,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学生们对自己及同学的假设进行分析和推断,并进行尝试,逐渐在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及时指导,恰当评价。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另外,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承认,心理上获得了满足,从而强化其学习的积极陛;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等晴况做出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为其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创新陛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获知教学效果,为及时地结或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