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世界经济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6: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世界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世界经济论文

第1篇

《国际通货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日美欧对亚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报》1988年1月29日。

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及三大经济圈的比较》,《财经论坛》1989年3期。

《论亚太经济圈的若干问题》,论文集《亚太经济合作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

《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年6期。

《浅析世界服务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8期。

《90年代前期世界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1996年8期。《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圈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1997 年11 期。

《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年3月。

《Northeast Asian Ecnomic Cooperation within the APEC Framework and China`s Policies》,《APC journai of Asian-Pacific Studies》1998.5。

《APEC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条件》,《世界经济(英文版)》1998。

《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外国问题研究》2000年3期。

《跨国购并的迅速发展及其意义》,《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5期。

《20世纪90年展中国家对内直接投资的回顾》,《外国问题研究》2001年3期。

《发达国家IT产业的衰退与世界经济的连锁危机》,《学习与研究》2001年6期。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郭连成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应对》(中国财政出经济版社2001年6月出版)第九章。

《投资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郭连成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应对》(中国财政出经济版社2001年6月出版)第十章。

《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期。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展望与对策》,《领导决策》,2003.3。

《全球化新论》,《财经问题研究》2003.5。

《WTO农业谈判与坎昆会议前景》,《国际贸易》2003.8。

《日本WTO农业谈判的基本立场与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9。

《WTO农业谈判的破裂及其原因和展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1。

第2篇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良好,总体形势好于1995年。预计1997年将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8%,高于1995年增长3.5%的水平。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4.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和预测,1995、1996和1997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l%,2.3%和2.5%。美国经济实力回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1993年到1996年,美国经济持续4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6%;失业率从1993年1月的7.1%降至1996年9月的5.2%,4年来增加了1070万个就业岗位;联邦财政赤字从l992年度的2904亿美元降至1996年度的1090亿美元,4年来减少63%;劳动生产率(非农业部门)从1993年的0.2%提后到1996年上半年的0.9%;出口大幅度增加,1993年增长3.7%,1995年增长14.6%,1996年头7个月增长7.8%;通货膨胀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预计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串可达2.6%,高于1995年2%的增长水平。

美国将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从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政策大调整已见成效,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摆脱了“滞胀”困境,走上了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从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力提高,美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经济中仍面临平衡预算、社会福利机制和外贸逆差等问题。但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不会很快逆转,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正在回升和提高。不少人预测,美国将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欧共体的经济增长将放缓

欧盟15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从l995年的2.5%降至1996年的1.6%。欧盟经济增长速度突然放慢的主要原因,是欧盟国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造成的。欧盟国家已达成一致,决定欧圳统一货币自1999年1月1日如期实施。欧盟国家为了按时“达标”。争取第一批进入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实行欧洲单一货币,相继采取财政紧缩政策。欧盟多数成员国存在高财政赤字、高社会福利和高失业率、产业结构、产品竞争力不及美国和日本。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对欧盟经济造成冲击。但是,欧盟各国经济趋同的努力将促进欧盟经济增长,从长远看利大于弊。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多数成员国已作出了“惊人的努力”,尤其是减少财政赤字。欧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今人鼓舞的进展。欧盟委员会预测,1997年和1998年欧盟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可分别达到2.3%和2.8%。明显高于1996年的增长水平。

日本经济尚在调整

从1991年到l995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0.6%,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5%,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达不到这样高的增长水平。政府采取的景气对策,力度较强,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泡沫经济破灭的冲击、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响、国内地震等突发问题造成的损失,最根本原因是日本式体制已陷入疲惫状态,日本经济正处在大调整时期。预计1997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也不会很高。国际社会关注的不是日本经济近期增长速度,而是日本向何处去。日本从1968年明治维新到1997年前后仅用40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西欧经历的200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两个过程。二战后,日本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经济的,日本经济从1956年起飞,到90年代初,用不到40年时间又重新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种种迹象表明,经过调整后,日本经济将进入第三个增长期,特别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后将奉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是国际社会都在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仍然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和预测,1995、1996和1997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9%、6.3%和6.2%。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总体实力地位上升。拉美经济曾经历80年代“失去的10年”,进入90年代后又受到短期资本(“飞燕式”资本)大进大出的影响。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预测。l996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可达3%左右,大大高于1995年0.6%的增长水平。拉美经济在经历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已恢复正常发展。拉美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未来10年可能是拉美“有希望的10年”。发达国家都在扩大同拉美国家的合作、开拓拉美市场。日本认为“掌握21世纪地球发展关键的是南美各国”,并正在强化对抗美的经济外文。拉美经济不稳定因素之一仍是外债问题。1996年拉美外债总额将高达6220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6%,这是需要拉美国家和国际社会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曾是多灾多难的非洲大陆,经济形势已开始好转,1996年和1997年非洲经济增长率都将达到5%,忘于I995年3%的增长水平。这个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的大陆重新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美国官方宣:“现在是美国同欧亚争夺地球上这个尚未开发的最后一个市场的时候了。”1996年初,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对非洲国家贸易及开发的综合政策”,通过“商业外交”改变其在非洲市场占有率不足10%的落后局面。非洲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键是非洲大陆能否保持稳定和加强合作,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起色不大。这些国家的人口已超过5.7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多美元,它们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己从20年前的0.8%降至目前的0.4%。国际社会有责任支持它们应付挑战和发展经济。

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

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在放慢,引人关注。1994、1995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仍分别达到9.l%和8.6%。但是,1996年和1997年亚洲经济增长率将分别降至8%和7.5%。亚洲经济速度放慢主要是由于东亚经济增长减速。自70年代以来。东亚一直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增长最快的地区。东亚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25%,东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之一。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5年经济增长率仍高达8.5%,但是,1996年经济增长率将增至8%。1997年有可能进一步放慢。东亚经济增长放慢的外部原因是国际市场上半导体、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需求变动,受此影响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将从1995年的8.8%降至1996年的5.9%。随着电子产品需求回升,1997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可达7.3%。但是,东亚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调整所致。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经济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积累不少问题,如基础设施滞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相继调整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增长速度同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保护环境,实现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东亚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正是东亚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东亚经济增长率仍将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俄罗斯经济仍难走出谷底

第3篇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一: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本章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各方面发展着的贡献,指出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影响作用。并且展望未来,预测中国未来10年至20年将会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但占全球比重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关键词: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 影响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开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着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势头,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明显减弱,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而随着新时期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必须要准确把握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面向国际化不断调整战略定位。

一、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

第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4月14日公布了2014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GDP总量77.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美元,美国2014年GDP为17.149万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GDP为10.380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二,MadeinChina影响世界。在我国向全球经济大国前进的途中,制造业的崛起尤其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完成工业增加值21.07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20.8%,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第三,中国贸易总额占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的进口国,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度超越美国,跃居榜首;第四,我国是投资大国。2015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16日在北京透露,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极大,为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中国作用第五,我国已跻身于金融大国行列。本国的钱币在世界的影响是提升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5的境外人民币储量将会不断增加。

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1.中国经济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国内GDP总值从2005年至2014年不断上升,呈稳定增长趋势。2011年至2014年我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量不断增加,由1980年~1990年的3.8%,到2000年~2010年的20.9%,以及近四年的四分之一。我们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是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第三,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逐渐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在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金融业等方面发展也呈稳定增长趋势。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增长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南北格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占世界经济发展比重较重。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比重基本持平。此时发达国家的GDP是发展中国家GDP的三倍到四倍。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85%,发展中国家发展稍显滞后。但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占全球比重急速上升,据估计,到2015年年底,发展中国家GDP将占全球的50%。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加速全球经济重心向东亚方向迁移。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资本和产业很明显的向中国偏移,这也是形成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全球经济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加大。

3.中国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起着推进作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一直依靠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提高技术效率,但是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前沿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创新领导者,其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且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为发达国家扩散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增加其市场规模和收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来跨国公司。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等都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和发展效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据报道,我国2014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2.09%。除了加大资金投入,中国现今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大国,2014年中国企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共提交2.5539万件专利申请,较2013年增长18.7%,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申请大户。

4.中国发展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稳定全球价格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近年来人力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与过去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其他的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的出口长期保持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出口价格涨幅较大对比,中国长期的低涨幅必然对控制全球通货膨胀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减弱全球经济的波动。上世纪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但是中国经济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增长,对促进全球经济幅度、抑制全球经济波动、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这种稳定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有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波动程度做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发展规模加大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最小,说明了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未来的发展与世界经济

1.中国发展占全球比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预计在中国未来的10年至2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领域的投资空间会减小;部分技术创新追赶的后发优势将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将会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出现回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同时,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发达国家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全球经济也经进入发展相对缓慢时期。虽然中国增速将会减慢,但是仍然保持着相对全球更高的增速,中国未来的发展占全球经济比重将会不断极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加强,未来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中国未来的定位。

不断发展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战略定位的总体目标时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打造互惠共赢的国际环境,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为全球经济增长长期提供正能量。为此我国需要对未来定位做出适当调整:首先,中国未来的定位将从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次,中国将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成为世界核心消费市场以及商品、技术等主要供给基地;再次,中国要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成为全球重要的资金提供国家。最后,中国要发挥大国优势,发挥一体化进程的主导者作用。

四、结语

十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当前局势来看,中国将来的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在全球化市场中合理配置我国战略资源,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构建互利共赢的国家合作体系,大力发挥我国在全球中的大国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力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经济史学科发展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4,10:59-72.

[2]《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赵福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4,10:1-16.

[3]郭晓东.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外部挑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阎三虎,骆华松,刘云.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4,02:246-249.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罗雨泽.中国利用外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发展研究,2014,09:8-11.

[6]权衡.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互动发展[J].国际展望,2014,05:1-15+150.

[7]关庆凡,崔建伟.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2,05:67-69.

[8]陈永杰.世界影响中国发展方向,中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J].经济研究参考,2011,49:45-50.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引言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人民币币值趋势保持稳定,促使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伴随人民币在国际范围流通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俨然得到了我国决策层、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1.人民币国际化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不受国际限制在国际范围流通,进一步转变成在国际上获取广泛认可的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上流通已经在诸多国家展开,但这还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已经形成了国际化,伴随人民币国际流通逐步扩大,相信势必会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真正意义上转变成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可概述为以下三方面内容:I.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需要一定程度流通度享有基础;II.以人民币计价的主要金融产品转变成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此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应当逐步对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进行开拓,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便利。III.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额应当达到一定的份额。上述三方面标准主要作用于衡量人民币国际化,且后两方面相对更为重要。

2.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2.1分析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年均增长幅度连续多年超过国际平均增长速度。2013年上半年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新兴经济体下行风险提升,一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预期等造成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出现不稳定局面,资本流出、货币贬值压力不断冲击着新兴经济体。然而,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仍旧处在预期的正常区间范围[1]。

2.2金融环境推动进程

经历30多年来国家金融体系逐步转变的冲击,我国金融业在国家金融改革、货币外汇政策管理以及金融风险控制等相关管理获取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我国金融环境获得了系统充分的改善,改善的内容分别有提升金融监督力度、提升金融体制改革速度、促进国内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及加快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等。尽管如此,相较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我国金融经济、金融市场依旧存在显著的不足,而该类情形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融资功能、股票市场等快速发展带来不便,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切忌操之过急。

2.3汇改后脚步放缓

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产生机制体系,我国全面推行基于市场供求,结合一篮子货币展开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1年,摩根大通中国资金及证券服务副主席罗丽莎指出,人民币汇率眼中不再只是美元,而是结合自身对外经济发展实情,认准多种相关货币,附加针对的权重,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结合市场内外金融发展情况,对人民币汇率展开调节、管理,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在科学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

3.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货币竞争属于现阶段各个国家相互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倘若相较于其他货币人民币的替代性不断提升,这有利于强化对应铸币税利益、转变各个国家储备货币分配格局,并且会对世界经济形成深远的影响。

3.1有利于缓解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国际货币体系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它一方面存在相应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显然难以呈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致使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具备对应一定的话语权。由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日本经济发展长时间不前进、欧元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亟需展开科学有效的革新,然而要使一些既得利益国家积极投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存在极大的难度,鉴于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脚步得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3.2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多元化

在对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过程中,想要实质性地对美元进行制约,回至金本位或者金汇兑本位等,这显然无法实现,更为合理的手段是借助国际货币多元化和国际货币相互竞争的外部约束来对美元起到制衡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引出一系列国际化货币币种的出现,如此可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作用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期间,中国还能够与亚洲周边国家进行不同种类金融货币交流,探寻建立区域内汇率维稳体系及区域性货币,以为日后亚元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3]。就亚洲及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不仅能够为中国贸易、投资提供有效便利,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或者以外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交流;还能够在人民币升值或者稳定的前提下,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是合算的,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为货币储备提供了又一选择。

3.3有利于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人民币具备主权、信用、稳定性、可用性及便捷等特征。人民币持有者可通过人民币买入任何中国制造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现如今,已有诸多国家购买人民币作为自身外汇储备,如此说明了人民币国家化发展成效显著。简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就好比一个消费者在百货大楼中购物,倘若只有一种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那么其自然要花费更高昂的成本,倘若出现了多种选择,市场力量便会为其营造缩减成本的机会。人民币国际化将为美国、日本等先进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货币消费者提供又一种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4.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4.1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当提升对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认识,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改善规避综合风险策略,包括:有效利用起汇率避险手段,对现有的外汇予以第一时间结算;使用不同币种开展各式各样业务;提升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好比外汇期权产品、外汇期货产品及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服务等,有效开展好综合风险规避工作[4]。要对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功能属性展开全方位认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回报率,对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手段展开选取,注重选取适宜的交易时机,经外汇投资对保值增值提供全力保障。

4.2建设离岸金融市场

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有着不同的优势及特色。鉴于此,在开展发展规划期间,同样应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确保有效实现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群。应当进一步依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体量优势,使得人民币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扩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规模,将伦敦作为中心,将人民币离岸业务扩展至全面欧洲至全球;突出香港作为最庞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市场的作用,自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强化香港与内地及东南亚周边经贸合作力度;全力推进人民币在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成形,显现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辐射优势,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使用、交易力度;规范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机制,开拓市场规模,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基于国内经济发展,提升对人民币的定价权,从而转变成人民币产品定价中心[5]。

4.3资本项目有序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一步步深化对资本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资本项目逐步放松管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鉴于此,要实现资本项目有序开发:I.推进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在开放期间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有效适应我国国情及全面国际环境要求,同时防止太过谨慎造成的管制成本升高、效率降低,明确适宜的开放顺序、内容,实现人民币有效跨境流动。II.资本项目开放顺序、内容,规范金融市场建设,对发行市场、非居民国内交易进行优先开放,再对流通市场、局面境外交易进行开放,采取稳步推进、灵活调节措施,促进完成以价格调控为中心的资本项目管理目标[6]。

第4篇

1.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赣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1197412万元,比同期增长了19.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189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670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1144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8%。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25.84%,36.39%,37.77%到2010年的18.92%,41.11%,39.97%,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格局。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拉动赣州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相比2005年增长了2.73倍,增速超过了赣州市总产值2.24倍的增速。从表(2)可以看出,赣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二产业比重逐年递增,第一、第三产业及农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由2005年,2006年的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转变为2010年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2.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分析。首先对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构成比例进行纵向比较。从赣州市2004年至2010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情况的直线图表(4)分析得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构成比例仍然较高,虽然今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是所占就业人口比重仍然很高,因为江西是个传统的农业的大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比例积聚上升,上涨的势头很猛;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较为稳定,但是其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通过折线图可知,第二产业是迅速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

二、赣州市产业机构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赣州市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对三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中得出赣州市产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1.调整农业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今后农业的发展中,应注重科技的应用,将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分流,使得三产比例协调,同时对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种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牧业、渔业,提高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值比重。扩宽资金来源,大幅度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同时也要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尤其要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全面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建立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技术体系。

2.加强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发挥优势产业。对于矿业、稀土等传统工业应发挥自身优势,采用高科技技术,建立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应注重行业重点优势的发展,工业是赣州市的经济命脉,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密切联系市场,了解与把握市场动态,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产品创新。

第5篇

摘要:由于ISO5级(百级)洁净室运行能耗较大,考虑到节能的必要性,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拟采用风机过滤器单元(FFU)洁净空调方案的ISO5级电子工业洁净室进行模拟,得出室内气流速度场,分析其性能,并通过理论公式计算所能达到的洁净度。我们认为结合洁净室的具体用途,通过合理布置末端FFU送风口位置及选择回风形式,以及选择较高级别的末端过滤器,可以在满布率较低时达到较高的洁净度级别。利用CFD模拟技术可以为设计高效能的洁净室系统提供依据。

关键词:洁净室计算流体动力学风机过滤器单元满布率节能

1引言

洁净室空调系统经典的方案是采用中央空调和三级过滤器集中送风,通过大型风道将已经处理的空气送至过滤器的接联管道,然后经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Filter)或者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Filter)送到洁净室。而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室内循环风就地冷却,利用干冷却盘管解决新风不能提供全部冷负荷的问题,同时利用风机过滤器单元来进行空气循环。每种方式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风机过滤器单元(FFU)因其灵活性大,即可通过置换盲板来提高局部区域的洁净度、占用空间较少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适合于旧厂房的改造及技术更新较快的工程。虽然FFU系统成本较高,而从综合投资角度,分析认为采用FFU方式在末端过滤器铺设率为25%-30%时较为有利【1】。

ISO5级(百级)洁净室属于洁净室用暖通空调系统耗能大户,通常采用吊顶满布高效过滤器的送风方式,运行能耗较大。有关洁净室运行费用的文献指出,在某些欧洲国家,能源消耗的费用已占洁净室运行、维护年度总费用的65%~75%【2】,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洁净室的空气流量和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如何有效地向洁净室分布经过净化和温湿度调节的空气,所以在保证洁净污染控制的条件下,合理选择送风速度,布置末端过滤器、回风口、减少送风量以便节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另外国外对一些ISO5级洁净室实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换气次数远低于建议的下限值【2】,而在设计中存在系统风量过大的倾向,这可能与对气流缺乏了解,担心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保守思想有关,说明提高节省能源的机会确实存在。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自身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和洁净室等工程领域,通过计算机求解流体所遵循的控制方程,可以获得流动区域的流速、温度、浓度等物理量的详细分布情况,是一种较好的优化设计工具。其优势在于利用CFD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可以在施工前发现失误并及时更正,避免经济损失;可以迅速发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可能性;另外,通过模拟可以得到一系列运行的备选方案,以便在寻找最经济方案时有所依据。

本文利用CFD软件,对拟采用FFU净化空调系统的某微电子洁净厂房的ISO5级洁净室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几个设计方案相比较,利用所得到的速度场,分析评价其性能,利用理论计算验证其平衡态的洁净度,并提出一些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2数值模拟及分析

2.1数学模型

从流动的雷诺数Re来考虑,洁净室的气流均为紊流【3】,空气的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对于工程问题,我们不需要关心紊流的精细结构及其瞬时变化,而只关心紊流随机变量的有关平均值,因此,本文采用数值计算三类方法中雷诺时均方程中的紊流粘性系数法,流动模型采用暖通空调广泛采用的标准k-ε二方程模型,k-ε模型通过求解紊流动能与紊流动能耗散率的输运方程得到紊流粘性系数。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为【4】:

式中:ρ为空气密度(kg/m3),V为气流速度矢量(m/s),Γφ,eff为有效扩散系数(kg/ms),Sφ是源项,Φ代表1,u,v,w,k,ε中的一项,u,v,w为三个方向的速度分量(m/s),k为紊流动能(m2/s2),ε为紊流动能耗散率(m2/s3),Φ=1时通用方程变为连续性方程。

边界条件:墙体边界设为无滑移边界条件。送风边界条件,送风速度取过滤器面风速平均值,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回风边界条件,回风口满足充分发展段紊流出口模型。由于室内热负荷较小,不考虑温度浮升效应对气流的影响。采用混合迎风差分格式对偏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基于有限容积法的SIMPLEST算法进行求解。

2.2物理模型及计算结果分析

方案一将风机过滤器单元(规格为1.2m×1.2m)成条型居中布置于天花板,满布比在25%,回风采用全地面均匀散布穿孔板作为回风口。物理模型平面图如图1。经模拟计算得到气流流场示于图3,由于送风口在Y方向呈对称布置,图中只给出一半流场。从图中可见,在送风口下方流线垂直向下,流线平行较好,而在送风口至墙体范围内有较大的涡流区,则主流区范围减少,不能使全室工作区达到较高级别。同时粒子也会被卷吸进入主流区,排除污染物的路径增长,增加污染的可能性。

图1FFU布置平面示意图(条型)

图2FFU布置平面示意图(均匀)

图3FFU条型布置YZ截面流场图

图4FFU均匀布置YZ截面流场图

方案二将FFU(规格为1.2m×1.2m)散布于天花板,满布比仍为25%,过滤器面风速在0.45m/s,回风采用全地面均匀散布高架格栅地板作为回风口。物理模型平面示意图如图2,气流流场分布如图4。模拟计算显示,对于均匀布置FFU方案,工作区1.2m及0.8m高度断面平均风速分别为0.1545m/s、0.1516m/s,可见散布末端过滤器送风口可以减小速度的衰减。虽然在送风口之间上部存在反向气流,形成小的涡流区,但在工作区0.8m-1.2m范围内已形成竖直向下的流线,时均流线平行较好,由于此洁净室产热量较小,热气流对流线影响可忽略,不会产生逆向污染,因此上部的涡流不会对主流区产生影响。空气中的微粒在重力、惯性和扩散三种作用力下运动速度和位移是微小的,直径在1μm时,微粒跟随气流运动的速度和气流速度相差不会大于10-3【3】。此设计中新风处理机组设三级过滤器,FFU中过滤器为U15≥99.9995%@MPPS,直径>1μm的微粒可视为零,因此,工作区产生的微粒能完全跟随气流一起运动,直接排出洁净室。

当进一步减小满布比时模拟计算可知,除送风口正下方—定区域外,其余部分已根本不能保证气流接近垂直向下,过滤器之间存在一个从天花板到地面贯通的巨大涡流区,污染物极易被卷吸进入涡流区内而不易排出。

过模拟计算及分析,我们认为在送风口满布比为25%,均匀分布FFU,采用全地面均匀散布穿孔板回风,过滤器面风速在0.45m/s,相应换气次数为147次/小时,由于FFU可达到较大的送风面风速,以及均匀散布穿孔地板回风口的均流作用,因为如果采用侧墙下侧回风,就会在洁净室中间下部区域形成较大的涡流三角区【5】,因此,洁净室内能够形成比较合理的气流流形,在主流区内能形成基本垂直向下的流线,但在靠近四周墙壁处,由于形成受限射流,出现涡旋,因此在布置设备时,应避免将设备靠墙壁布置,而应留有一定距离,这是洁净室施工完毕,开始投入使用时应加以注意的。另外,此设计中虽然不能形成如传统满布高效过滤器送风口而形成的全室平行气流,但美国标准IES-RP-CC012.1【6】中已认为ISO5级洁净室也可采用非单向流流型或混合流型。

3.理论计算洁净度

洁净室的洁净度级别由通风系统和室内污染源所决定。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对其进行计算。根据粒子平衡理论,进入洁净室的粒子有室外新风带入、循环空气带入及室内污染源。对于电子厂房室内污染源主要是工作人员的产尘,而设备产尘很小可忽略不计。从洁净室排出的粒子有回风带出及由于室内正压而渗出的粒子。可得如下方程【7】:

达到平衡状态时,浓度方程变为:

其中

以上式中:Q,送风量,m3/sq,渗出的空气量,m3/s;V,洁净室的容积,m3;x,循环风的比例,此处为1;c,洁净室的浓度,粒/m3;c0,洁净室的初始浓度,粒/m3;c∞,洁净室的平衡浓度,粒/m3;c1,渗出空气的浓度,粒/m3;cout,室外新风的浓度,粒/m3;t,时间;ηout,新风过滤器效率;ηrec,回风过滤器效率;S,室内污染源,粒/秒;ε,通风效率。

新风预过滤器为F5(η=55%),中效过滤器为F9(η=95%),高效过滤器为H12(η=99.5%),FFU中过滤器为U15(η≥99.9995%@MPPS);新风含尘浓度天津地区取为3×107粒/m3(≥0.5μm);身着洁净服的工作人员走动时的产尘量为1×104粒/秒·人(≥0.5μm);设同时有3人在工作;通风效率取为90%;新风比为4.42%。计算得出此设计的洁净室稳定含尘浓度为2857粒/m3(即81粒/ft3),达到ISO5级100粒/ft3的设计要求。

4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

1)针对电子厂房洁净室发尘量较低,室内人员较少,热负荷较小的情况,通过选择级别较高的过滤器,合理布置末端高效过滤器的位置,回风方式后,即使设计的室内换气次数、断面平均风速低于规范建议的下限值,仍可有效地滤除粒子,满足空气洁净度要求。

2)CFD是一种较好的优化设计工具,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借助模拟工具进行辅助设计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严德隆.全国室内空气净化工程与技术发展研讨会.2001:94~97

2.徐腾芳,杨耀祖.洁净与空调技术,2002(B12):37~42

3.许钟麟.空气洁净技术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第6篇

(一)从政府领域上看政府是社会经济的指挥员,也是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所以,政府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和限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有效的规范,正确的引导会计人员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通过一些政策法规来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指导。还有就是政府应当不断的更新会计的体制建设,对于会计的资格和考试上要严格要求,进而切实保障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从企业方面来看会计人员掌握着整个企业的很多机密信息,对于每个企业而言,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作为对会计人员的使用者,就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学习,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员工也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企业就需要切实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和实践能力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

(三)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来看知识就是生产力,没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不断更新的专业会计知识,现如今很难在会计行业立足。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必须广泛,基础必须扎实。一方面在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大自身各种实用技能的训练,比如计算机技术等。另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还应该不断的更新新理念,着眼于世界,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融合到一切。

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产生的意义主要包括了:1、有利于转变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企业也随之做出改变,在这同时,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在这种形式下,需要对企业的经济运转、资料评估、投资的管理以及在资金融合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把握。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的运行和发展。2、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完善,会计行业涉及到金钱,金钱与犯罪相挂钩,在会计领域出现的犯罪情况数不胜数,随着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转变,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在相关的领域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调整,以便适应新的条件和情况。

三、结束语

第7篇

项目按照施工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设计的生产能力为1Mt/a,并且拥有主、副和中央井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400米。三个井筒都位于同个工业广场内部。本文将重点以副井施工为例对其施工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进行探讨。副井的径净直径为6.3米,井深400米,基岩段采用传统的冻结法进行施工,冻结深度有350米,掘砌深度为344米,并采用双层内外钢筋混凝土井壁,相关技术参数如表1。副井的井筒表面土段的厚度为344米,主要由红色黏土、砂质黏土、灰色黏土和砂组成。其中黏土的厚度为180米(其中包括60米的深层黏土层);另一方面,砂质黏土和其他成分可以分为9层,总厚度为164米,地层的倾斜度也较大,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2施工方案

2.1施工的机械设备

施工的机械设备是实现快速施工和安全施工的第一个要素,项目根据实际状况选择优良并符合项目施工的机械设备是项目快速施工的关键。因此,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副井的井筒技术特征、冻结基岩段的施工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采用的设备有如表2。

2.2施工工艺创新

施工工艺优化和创新是项目效率提高、速度提升的另一个体现,在实际工程中也属于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需求和相关的施工标准要求,我们在冻结段采用了短段掘砌的混合施工方式。具体实现可以通过,掘进、排矸、砌壁以及通风进行实施。在掘进施工上,项目采用上述的G20风镐和破碎机进行挖掘,并与此同时采用CX-45挖掘机对相关土方和废料的装载,指派专人进行专项负责。为了提高施工速度和保证施工质量,表土段可以采用较小的挖掘机(CX-45)和配合HZ-6抓岩机进行配合作业,同时增加两到四个吊桶实现交替装土运输,增大施工空间。因此,在小断面每掘进2m进行刷帮,施工开始是,挖掘机进行挖掘方面的规划和位置选择,尽量靠近井壁处与上述的抓岩机HZ-6同时挖罐窝,边松动边积土,最后由HZ-6进行吊桶装土。在爆破上采用伞钻进行钻眼,并采用风钻进行打眼。伞钻施工前需要进行工程校验和安全检查,并在打眼前必须确保矸石的清洁,确定井心位置,并按照爆破预定设计定出眼的位置并做出标志,对炮眼的施工上应当再每次施工后进行现场的清理和施工效果的保护。爆破的顺序可以按照相关文献提出的大并联进行,炮眼分布图可以如图1。而在排矸上则主要采用凿井架和单钩进行工程相关的提升,配合采用上述的2JK-3.5/15.5提升机和相关的吊桶。相关的土方被挖掘出来后经过提升后进入10T的排矸货运车运输至指定的场所实现排矸。过程也由相关专项负责人负责并指派监督人员进行督工。在砌壁上则采用模板对其进行金属模板的砌筑,在金属模板的选择上采用单缝式液压可伸缩整体下行模板。其拥有的翻转挤压式受灰合茬窗口以及双面刃脚,可以为井的双壁双层重叠带来施工上的平整和密实。中间实施需要的工具还有上述所说的4m3底卸式吊桶。最后对井筒进行通风处理,根据作业的特点以及挖掘面的大小尽可能保证施工的通风环境,具体实施可以采用上述的风扇等通风措施,此处不再赘述。

2.3施工管理创新

在施工管理上,实轮班平行交叉混合作业的制度,将人员具体分为6个班,包括4个班进行挖掘和爆破,2个班进行砌壁。砌壁段高位4M左右,正规轮班一个班组大概10个小时。同时,两个性质的班组可以平行同时施工,砌壁班可以进行浇筑混泥土,挖掘和爆破班则按部就班对挖掘进行施工,实现平行交叉的混合施工。当然施工过程需要注意安全生产、施工速度与施工质量的综合因素。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实现24小时无脱岗全程跟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必须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创新和施工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例如采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对每天施工完毕的井帮温度和位移量进行监控,与此同时实现盐水温度和流量的控制,使掘砌的速度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与冻结壁发展的现状相适应,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准备;或者,根据不同的地质和地层情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编制出相关的施工排班表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对传统的施工组织方式进行创新,对上述所说的平行交叉混合式作业进行优化;施工过程设备的配合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混泥土搅拌机与吊桶的配合优化、竖向的钢筋进行锥纹连接、模板浇筑窗口的环形设计等等。

3结束语

第8篇

[论文摘要]:经济增长问题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內容,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思想。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关于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其实,每种定义都有其优越性,如果要研究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那么实际总产出就具有重要性;如果要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那么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就有决定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经济增长定义中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放松为实际总产出的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争议最大的领域之一,长期以来,为了对经济增长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经济增长问题的论述最早见诸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从那时起,经济增长就一直没有被经济学家所忽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增长便成了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理论有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理论相继出现下面对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进行简要地回顾和分析。

二、世界各国经济理论对比分析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它的某些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用的;有些观点,如同最初出现的那样,至今仍是争论的话题。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当时英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经济学家必须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基本促进因素及其发展结果予以科学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增长间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但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所提出的增长理论。

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66)一书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其增长理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入了劳动分工;二是区分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类劳动,他认为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最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同时强调,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因此劳动生产率与需求之间建立了互相促进的关系,对一个人劳动生产物需求的增长会提高他的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以及他对其他人的劳动生产物的需求,这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生产性”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即可生产价值,而“非生产性”劳动则不能够。经济增长能否维持下去,取决于全部劳动者中有多少劳动者愿意从事生产性的劳动,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经济的增长能够持续下去的原因,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个重要的概念:报酬递减规律,他对增长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出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止,即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二是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挤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土地上增加投资,得到的回报会不断减少,因此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经济增长最终会停止。决定收入分配的力量同样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最终走向停止,这是因为劳动力生产出的剩余中,资本家的份额在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减少了储蓄,另一方面,利润率的下降减少了对投资的刺激作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在社会产品中绝大多数被用于非生产性消费,而不是生产性投资,古典经济学家所分析的经济增长过程遵循收益递减的规律,经济增长过程从长期来看将趋于停止,最终结果是一种停滞状态。但从那以后的200余年里,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这表明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的描述并不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家指出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最明显的不足之处是他们关于规模收益递减的假定。他们没有观察到技术进步,只把增长过程看作是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与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之间的竞赛。(2)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始于50年代末索洛等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RobertSolow)的《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1956)和斯旺(TrevorSwan)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1956)奠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索洛最早提出的增长理论源于对哈罗德一多马增长理论中缺陷的修正,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缺点之一是假定生产技术是不变的,对于一个给定的储蓄率,能够实现均衡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只有一个唯一的数值,但是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的条件除非特殊情形,一般很难实现。所以,即使经济能够沿着一条均衡增长的轨道向前发展,那么这条轨道将犹如“刀锋”,一样狭窄,一旦偏离这条轨道,经济增长的路径将表现为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经济收缩,为了克服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局限性,索洛、斯旺、米德和萨缪尔森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类新的增长模型,这类模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认为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刀锋”式的增长路径是可以避免的,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来实现,同时,索洛等人还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索洛的增长理论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内涵,但其理论框架却比较简单而又极其精致,索洛等人的理论模型的核心是关于总量生产函数性质的假设。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具有下面的性质:

(i)规模收益不变;

(ii)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第9篇

国际贸易将继续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在本国GDP中所占比重普遍明显提高。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总产出的增长速度。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提高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的大大加强,一些产品的不同部件分别由许多国家生产。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加强不仅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各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一国经济已难于脱离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21世纪,由于贸易自由化和技术进步所导致国际分工的深化,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将继续维持高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

跨国直接投资将继续迅猛发展。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跨国直接投资也在迅猛发展。直接投资的发展最初是同贸易壁垒的存在相关。为了绕过贸易壁垒,一个发达国家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占领对方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当前的直接投资是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密切联系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世界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范围内的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依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这似乎说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21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由跨国公司所推动的直接投资将继续得到发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很可能出现加速趋势。

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在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加强。许多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已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进步所导致的运输、通讯、技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使跨国公司组织的国际化生产大大加强。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按照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融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跨国公司,而不是国家,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化生产的组织者。在21世纪,跨国公司的联合与兼并浪潮可能更加凶猛,超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继续发展。随着世界各国政府逐步解除对资本跨境流动的限制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资本、证券资本股票和债券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日益扩大,流动速度日益增加,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流动同实物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与投资的需要日益脱节。金融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就是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以追逐最高的回报率。金融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增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则大大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国际资本从世界的这一角落迅疾流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引起有关国家汇率的急剧变化和国内金融体系的严重混乱,从而导致一系列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在21世纪,世界各国还将进一步实行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其中,国际证券市场,特别是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尽管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可能会取得一定进展,爆发新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依然难于排除。世界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国家日益受到超国家机构的限制。与此同时,改革世界经济秩序的呼声亦将重新高涨。世界经济组织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在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三足鼎立,成为金融、贸易和发展三大领域中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支柱。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事务中作用的日益加强,国家日益受到限制。以WTO为例,随着世界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WTO对国际贸易(包括金融服务贸易)的有关行为准则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并建立了成员之间贸易纠纷的仲裁机制。各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必须遵守世界公认的共同准则。传统上属于国家范畴内的一些决定,必须服从于超国家的国际组织(如WTO)的裁决。在21世纪,超国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作用很可能进一步加强,国家可能不得不在很多方面接受国际组织的安排与裁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斗争将是非常激烈的。发展中国家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以打破美国和其他少数大国对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垄断与控制,维护本国的独立与。在21世纪,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并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由于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性和无效性,改革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呼声必将重新高涨。

全球范围内的收入不平等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化无疑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成果在穷国与富国之间,在同一国家的不同之间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90年代穷国与富国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世界前225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相当于25亿人,即占世界人口47%的年收入总和。仅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500亿美元)、沃尔顿家族(480亿美元)和沃伦·巴非特(330亿美元)三家的财富就超过了阿富汗、也门和赞比亚等48个发展中国家年收入的总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超过1亿,失业者至少有3700万,无家可归者有1亿人。在21世纪,如果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得不到改变、有关国家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全球范围内的收入不平等还将会进一步加剧。由于这种全球性不平等的加剧,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将会加剧,在一些国家内部社会矛盾与冲突也将会加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