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46: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一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二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
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
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
三、建筑物的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生活上的应用
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三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了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性,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从中我还发现了几个数量关系呢!①兔=(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②鸡=(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而且这类题目在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了我,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了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四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在我们校园里总会看到一位年龄大的老师在校园溜达。这个人既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又是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今年50多岁,再过3年就要退休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每当有同学在他的课上做小动作时,总会被他逮个正着,所以没人敢在他的数学课上乱动。
数学老师坏习惯很多,一天到晚抽烟喝酒最在行。不管在哪遇见他,总能看见他嘴上叼着根烟,若无其事地抽着。他每天中午都会喝酒,下午有他课的时候,教室里就会到处洋溢着酒味,害得同学们都想去投诉他。
有一次,他中午喝完酒后一不小心一个踉跄,摔个正着,把两个眼圈都摔肿了,成了国宝大熊猫。
虽然数学老师有许多坏习惯,但是他还依然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现状;研究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融合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强化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学生的解题兴致不高,互动积极性较差,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思考与解决。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
(一)态度不够端正
数学注重思考、创新、实践,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受到外界的一点干扰就会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问题,学生的解题态度不够认真,解题能力自然难以显著提高。
(二)难以独立解题
数学课堂练习中,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图画形成而呈现的,学生需要看图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才能进行问题的针对性解决。而一年级小学生还不懂得正确的搜集方法,他们对图片一知半解,脱离教师引导就容易在问题中迷失了自己。
(三)思维过于局限
正因为学生的思维也具有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很低,无法按正确解题思路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之间的关系。有的题目是逆向思维,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大部分是单向思维,大多数孩子还达不到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学“在比较100以内两位数的大小”时,我营造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熊爸的生日,熊大和和熊二约好,一起到森林超市里给爸爸买生日礼物。去森林超市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熊大的座位号是21,熊二的座位号是27。过了一会儿,光头强司機开着中巴车来了。光头强司机想为难一下熊大和熊二,就对他俩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熊大和熊二都还没有学过两位数的大小比较,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松鼠,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熊大和熊二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熊大和熊二。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借助这个生活情境,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小组讨论合作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各组学生分组大体均衡。让学生先积极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加减(或减加)。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回窝1只,又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上岸2只,掉进河里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来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理解了“飞走、跑回、掉进河里和走掉”是表示变少了,用减法计算;而“飞来、跑来、爬上岸和走来”是表示变多了,要用加法计算。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学生主动思考
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得出对简单的具体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比如:男生人数+女生只数=总人数,红花的朵数+白花的朵数=花的总数,等等个例。学生有了丰富的加法数量关系的个例感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量关系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更为简约、更为概括的数量关系模型:“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最后,再用数量关系模型去对照生活中的同类问题,验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进而通过对这一数量关系模型的变式应用,实现数量关系结构化迁移。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束语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让“解决问题”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宋义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