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药学发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6: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学发展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药学发展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唐捷龙云龙凤潘良平苏强工作单位: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医师、护士、患者、临床药师均希望得到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药学服务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更为迫切。患者对用药监护、详细告知药品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导安全用药等药学服务工作有这强烈的需求。护师(士)需要得到药品正确使用、危害药品的职业防范、毒、麻、高危药品的药理及管理知识、不良反应观察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药学服务。医师需要得到用药决策、处方规范开具、药物相互作用、新药的药物信息以及药物治疗新进展等方面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还应服务于临床药学,为临床药师提供临床用药的动态资料及药物信息。

执行国家药物政策,完善与合理用药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用药机制药师应成为国家药物政策的执行者和宣教者,在工作中落实基本药物、“一品”等药物政策。执行并宣传《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向医师、护士开展以上法律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制定并完善药事管理制度,规范全院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形成贯穿药物治疗全过程的合理用药机制,使合理用药有章可循。对药品质量进行全程化的监督及管理药品质量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在传统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式中,医院药师长期固守于药房从事简单的药品调配及质量管理工作。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也止步于药房内药品的质量管理,对在医院内各部门流通、使用、储存的药品质量及数量缺乏关注。而临床各部门负责药品管理的人员均非药学专业人员,临床药品使用、管理及储存存在不规范现象。医院药师应转变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模式,走出药房,深入临床第一线,围绕临床用药质量安全、保障药品供应展开服务,建立从药库到药房再到病房多环节紧紧相扣的全程化精细管理。对各药品使用部门储备的药品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数量、效期检查,完成监督指导、信息反馈、药品评价等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及药品有序流通,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构建新型的门诊、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模式药品调配工作是医院药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是药学服务的基础。门诊药房应开展以合理用药为目的、以用药指导为主的综合性调配服务。药师对医嘱、处方进行审核,干预不合理用药是提高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是药学技术服务的体现。门诊药房应优化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为患者及时、准确地调配并完整标示药品。门诊药房还应开展以提高患者人文关怀为目的的人性化服务,如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针对患者存在的关于疾病、用药方面的疑虑、焦虑进行心理疏导等,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提高服务层次,提升医院药师的社会价值。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住院药房保障模式,药品供应由以病区为单元转变为以患者为单元的供应模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29条规定:住院(病房)药品调剂室对注射剂按日剂量配发,对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调剂配发。住院部药房应设立医嘱审核区、口服药摆药区与核对区、药品脱包装区、注射药摆药区、静脉药物配置区、核对区等。引进自动化口服药分装机、针剂自动摆药机,单剂量自动化调剂、GMP标准静脉配置、常规药品下送到科室、临时用药气道传输的全方位一体化住院患者用药保障系统[5],保障临床用药。构建全方位的药学信息服务系统利用网络媒介,整合多种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系统。服务对象涵盖医院决策层(院领导、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管理层、药学专业人员、医护专业人员、患者及社会公众,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为决策层提供药品用量动态分析结果、抗生素的使用调查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等合理用药数据,为决策层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药剂科管理层通过网络平台对部门工作人员、药品实现动态实时管理,部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科内活动信息和继续教育内容。每月上传处方点评结果及不良反应报告,供本院专业人员共享。为药学专业人员提供药品详细信息,包括药品说明书、药品实物图片及用药提示。可查询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信息,为评价处方合理性提供依据。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内部药学专业继续教育和三基培训,并可下载相关药学资料,参与网络专业互动和用药咨询。为医护人员提供药品详细信息,为护士站和医嘱程序提供嵌入式提示功能,提示内容实行动态监测,根据临床反馈及时更新。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专业互动和用药咨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药品通用名和商品名查询、药品说明书、药品实物图片、价格等药品相关信息;提供药品的正确服用时间、方法;药物之间、药食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的正确贮存方法;特殊制剂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等。通过网络平台可在线用药咨询及接受用药教育,获取院内合理用药讲座的时间安排及资料。构建全方位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平台用药咨询是药学服务的第一步,是有效沟通医师、药师、护师以及患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是药师专业价值的体现。药师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解答患者关于药物使用方面的问题,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药物,明白预期治疗目的、承担风险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掌握药品用法用量和正确的药品保存方法,熟悉服药技巧,注意药物之间、药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品有效期的识别。增强患者对药师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同时还应重视对院内医护人员的用药咨询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新药信息,解答有关药物治疗、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能力。疾病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治疗方案的正确性,还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患者遵从医嘱的严格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及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尤为重要。药师应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用药教育服务。如编写并免费发放合理用药宣传单(册),制作合理用药展板及网页,积极开展合理用药专题讲座,定期举行合理用药主题宣传日活动。为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用药处方集、新药系统资料、不良反应资料、新知识、新技术、前沿药品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特殊管理药品(品、、高危药品等)合理使用专题讲座、计算机联网的药品咨询,体现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理念。建立临床科室责任药师负责制住院部药房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药师,每人相对固定地负责2~3个临床科室与用药相关的日常事务。协助病区小药柜、急救药品、品、、拆零药品、特殊贮存药品的管理工作;对临床需要而药房暂缺药品提出替代品的建议;对药房近期药价的变动及规章制度的调整做出合理的解释;解决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以及与用药相关的矛盾纠纷;收集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听取临床对药房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向药剂科管理层反馈意见及信息。建立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药学服务和院内协调作用[6]。开展药物利用分析,为干预决策提供依据药师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对住院和门诊患者用药情况的关注,还可以在更大更广的卫生保健体系中有所表现,并发挥药师在药物监督管理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医院药师通过调查药品流动信息分析用药现状和用药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决策层采取正确的干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不同用药方案进行成本-效果(益)比较,筛选最佳治疗方案。以不同方式参与医疗管理,为规范用药、避免药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贡献力量,同时增进医疗机构的合理化运营,强化医院的竞争力。

面向医、护、患开展全方位的药学技术服务是未来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药师应顺应时展的要求,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及技术水平,深入临床,与医、护、患面对面交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药学技术服务。肩负起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结果的责任,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因特网;药学;信息资源;发展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进行资源共享的由网络互联所形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世界。我部已于1996年8月初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获益匪浅。

1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国内又把它称之为互联网络。也叫Internet。自1993年因特网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建成了六个因特网国际出口信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网(CSTNET)两条,国家教委科研网(CER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国家科委的科技信息网(STINET),并且在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带宽及速率也在增加。这些网络的建成在促进学术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医学信息网于1995年联接Internet网络,该网络在全国设立11节点,其中包括地区。

2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2]

2.1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服务资源可用来连接和使用因特网主机,连接建立之后,该用户所在的计算机就可以作为远程主机的终端一样使用。通过使用telnet,因特网用户可以与全世界的许多数据库、图书馆、文件库、大学信息系统以及其它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学图书馆、研究所、政府机构等向用户开放他们的数据库,对我们医药工作者来说,可通过Telnet进行医药文献查阅或获得任何所需信息。

2.2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E-mail)

电子邮件允许向一个或一组因特网用户发送消息或电子邮件,也可以用来接收和存储从其它用户发来的消息或邮件。优点是快速而可靠,使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电子邮件是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的一种快速、简单和经济的通信或信息交换的方法,是因特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数以百万计的因特网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E-mail改善了他们与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或朋友们的通信能力,也为他们在信息获取、科研合作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非常重要的源泉、动力和手段。电子邮件还支持主题范围甚广的电子讨论会,这种讨论会把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共享成果。

E-mail还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另外一种服务,那就是电子期刊(electronicjournal)。虽然某些电子期刊需要某些特殊的软件才能显示他们的内容,但是更多的电子期刊是以文本方式分发给所有订户的。现在因特网上有许多与药学有关的电子期刊。

2.3邮递表(mailinglist)

邮递表是由一系列E-mail地址构成的邮递清单,或者是说由许多邮件接受者的用户名及其域名组成的花名册。当你把电子邮件发往邮递表时,你的邮件就会自动发往这个邮递表的每一个成员。

2.4查询服务(finger)

查询服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可以用来显示因特网主机上任意用户的个人信息。②可以查看哪些人正在使用某个因特网主机。③可以与那些提供某些特殊信息而建立的因特网主机进行通讯,从而获得某种信息如天气信息、地震信息等。

2.5匿名文件传输(FTP)

匿名文件传输FT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服务。利用这种服务你可以从Internet中的数以万计的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中免费拷贝到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软件。如果你需要某个应用软件,技术文件,需要阅读某种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因特网用户,你就会发现,匿名FTP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给予极大的帮助。

2.6文档服务器(archie)

文档服务器是因特网资源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在因特网环境下的以信息查询为目的的电子目录服务资源。这个数据库系统定期查阅因特网各文件库,确定可以提供给因特网用户的文件。这样,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只要访问archie,给出需要查找的文件名,就能知道该文件的出处了。

2.7新闻论坛(usenet)

新闻论坛是涉及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为数众多的多样化综合性新闻或专题讨论组的总称。每一个讨论组(discussiongroup)都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讨论。

2.8查访信息(gopher),广义信息服务系统(WAIS)和WWW

查访信息和广义信息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因特网用户。这两种软件是菜单式(menu)驱动程序,用户不必再键入长长的命令来完成某一操作,而只要以菜单的方法发出命令或请求,服务软件就会自动地去完成你指定的任务。WWW则是另外类似的服务系统,但与gopher和WAIS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超级文本”为基础的信息检索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2.9联机交谈(talk)、IRC(internetrelaychat)及其它

与电话相似,因特网同样也具有交互式(interactive)“同步通信”的能力。这种“同步通信”要求信息交换的双方同时进入因特网工作,而且信息交换是实时完成的。

talk可以把你的计算机与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可以把双方键入的内容实时的传给对方。这种对话的表现形式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的同时你可以看到他(她)键入的内容,他(她)也可以实时地阅读到你键入的信息。

IRC是通过使用信道(channel)完成信息的交换。你在键盘上键入的内容会立即出现在那些恰好与你使用同一信道的各用户的屏幕上,有点象通常的电话会议。

其它服务资源还有whitepages,whois,布告栏系统BBS,电子杂志和多用户空间MUD等等。

3应用

我部自1996年8月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综合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资源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了联系,与美国、日本和英国医药科研机构联系,得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最新信息、AIDS研究进展、新药信息、日本的医疗科研信息、英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等,在mailinglist中,我们用lists命令获得了诸如BIOMED-L(biomedicalethics),APADivision12(clinicalpsychology),MEDNEWS等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题讨论组的地址。我们通过telnet了解到由FDA的数据库提供的最新报告和期刊,我们通过gopher查找美国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中包含数据库(CATLINE)的图书、包含数据库(AVLINE)的视听资料、以及包含数据库(SERLINE)的期刊,获得了与在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FTP获得了一份涉及到药理改革的清单,通过FTP和gopher了解了自公元前5000年以来的药品禁用简史,也了解到一个汇集药品信息,包括药用简史、文章,苦艾酒的FAQ、麻醉剂、大麻、LSD、菌、鸦片等的pharmacologicalcornucopia。通过usenet围绕biotechnology展开讨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如细胞识别,蛋白连接等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

网上提供的与医学有关的另一个服务是由生命卫星Satelife提供的卫生网(healthnet)信息服务,它是基于现代卫生信息的严重短缺和卫生人员与院校、图书馆、医院及其它组织分离,没有足够资金订购医学杂志或保持订阅,并由于电话、传真与交通费用昂贵,妨碍了卫生人员共享有关信息。通过药物电讯网进行讨论。Healthnet的进入有E-mail,gopher及WWW方式,此外,healthnet的E-mail(基本药物目录电子邮件)可用于向E-mail索取文件目录,把新的报告如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药物政策、标准治疗指南通告有关人员,获取诸如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出版物及《INTRUD通讯》等。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网上(..)我们得到了在研课题的有关信息[3~8]。

4因特网上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未来

4.1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医药信息网络仅举一例:医药信息网(PharmInfonet)是由美国VirSci公司创建的,通过因特网免费向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和可靠的医药信息,其几乎涵盖了医药信息的药品数据库(drugDB),疾病数据库(diseaseDB),医学专题综述(medicalsciencesbulletin),新药数据库(drugPR),用药问答(drugFAQ),医药市场(dharmmall),最新医药信息(electricalhighlightbulletin),安全用药指南(safemedicationpractice),医药新闻组(sci.med.pharmacyarchive),医药信息网的主要电子出版物,医药信息服务等十二个方面。

其它医药信息资源还有PharmWeb(),FDA(http//WWW.fda.gov),军事医学科学院()[3,5]。

但要在数量庞大、日新月异、高度分散的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相当不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浏览、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三种方法,最常用为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其包括使用网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如Yahoo(WWW.yahoo.),Infoseek(http:

//WWW.infoseek.),FDA(WWW.fda.),Altavista(http:

//WWW.altavista.digital.),Webcrawler(WWW.webcrawler.),Lycos(WWW.Lycos.),OpenText(WWW.opentext.),Excite(WWW.excite.)等,此外通过网上SOSE-mail也可得到所需信息[6,8]。

4.2未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因特网是我们通向信息社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座桥梁,全球教育已成趋势,许多大学已在网上开设了医学教育课程,甚至出现了网上虚拟医院,科学研究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合作的产物,因特网使之成为全球性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将被更有效的利用,科研的进展和数据将会及时地交流和通报(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相同水平的重复项目将会减少。此外,全球性的医疗保健、全球图书馆、全球会议中心、全球娱乐、全球商业已指日可待(有些已成现实),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旁听WHO的各种会议,并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张勤曾仁杰郑慰孙伟张张丽如(成都610083总医院药学部)

高伟(成都610013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马鸿飞主编.Internet资源与使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45~64.

[2]夏云编.Internet实用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52~173.

[3]黄国志.医学网址大放送.电脑报,1998-03-30(18).

[4]USAFDAHomepage,1998-09-27.

[5]军事医学科学院主页,1998年9月2日.

[6]PharmWebHomepage,1998-08-18.

第3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药学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学管理者面临着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变,教师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注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专业课教学本科学科型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注意理论性、系统性,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理论课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验、实训尤其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综合性实训的力度不够,因此,难以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临的问题还表现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往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药学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而“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等,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知识、先进技术和娴熟技能。因此,及时引进在药厂、营销企业、医院具有丰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做专职教师,或聘请作为专业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三)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从学生人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改革切人点,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养成教育,有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也要注意考虑是否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看到与实际工作上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杂,内容多,学习后印象不深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之后,如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和患者,在进人角色中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聘请一线专家授课,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对学生就业选择也会有所帮助。

(五)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着提高。

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药学综合大实验”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的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药学综合大实验”即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药学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第4篇

[关键词]城郊学校办学特色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发展的理念愈来愈被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尤其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倡导越来越被重视。但在这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作为城郊小学又该如何发展定位,一直困扰着好多城郊小学校长。

一、城郊小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郊学校是指地处城镇与农村结合部的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城乡差异的影响,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比城区其它学校有更多的制约与艰难。

1.学校办学条件有欠缺。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办学设施永远也及不了周边城区学校。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老百姓评判小学好不好的标准中办学条件肯定是个大因素。

2.地理位置不理想。学校处于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是待开发的地方,因此眼前是不会进行较好建设,包括道路、环境等。

3.办学经费不够用。办学经费更是城郊农村学校的难题,因为班额规模小,公用经费少,对于实施新课程的设施添置,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公经费的开支已经捉襟见拙,教师进修培训等的费用更是难以支付。

4.生源质量差,家长配合少。城郊学校与农村学校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学生更容易更方便赶到城区,以致留下的少量本地学生是两所甚至几所学校筛选下来的,其他则是为数不少的外来民工子女。与之相连的是家长素质,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根本就是不闻不问,而且还有许多留守儿童。

5.师资队伍亟需加强。在城郊学校不但优秀教师几乎不可能调来,而且自己培养的优秀骨干走失严重。由于经费、课务、时间等因素,许多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业务上的进修和提高,因此教师整体素质相对低。

二、城郊小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1.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更好更专业地发展是学校建设永恒的课题。学校立足校本培训,做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培训文章,即着力培养几个年轻骨干教师与普遍培训相结合,学科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普遍提高相结合。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实践、勤反思的培训形式引领每个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学上更加专业化。

2.建设学校办学特色

⑴抓准学校办学特色。城郊农村中的学校,它的发展定位不能简单地模仿城区学校,因为城郊小学无法与城区小学竞争主要学科的质量,也无法从初中的反馈中求得好评,更不用说城区学校的那些规模大,生源好,师资强等优势了。因为城郊小学有很多的先天不足,所以只能立足自己的实际,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准和做好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才是更好的出路。

作为城郊小学就可在“农”字上找特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和人力资源,像余姚市双河小学,学校附近有不少的花木栽培基地,杨梅基地,许多学生家里有苗木基地或杨梅山,许多家长就是从事这行业的。所以就利用了这一点优势,确定以“亲近绿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具体又分为绿色环保、苗木栽培、园林绿化和盆景制作四个版块,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当然,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是学校特色最本质的内涵,它不仅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为当地的建设培养实用人才,还可以加强互相帮助的教育,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教育,也可以使学校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⑵抓好学校办学特色。确定了办学特色项目,创建的过程也必须注重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要立足自身的资源,做好内涵发展文章,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周边的资源,抓好各种资源的整合,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有效开展。如余姚市双河小学在“亲近绿色”办学特色的建设中就通过了多种有效的载体和渠道来进行创建,收到了良好效果。

①课题引领。学校走特色项目课题化的策略,先申请了《国际生命树,绿色的呼唤》活动项目,开展了“以教育为目的,实践为手段,社会为纽带”的生命树系列活动。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并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农村小学生命树活动建设的实践研究》。

②开辟劳动基地。除了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绿化园地外,还在学校旁边开辟了一块学农基地,另外还与有关家长联系,把他们的苗木栽培基地、杨梅基地作为我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

③尝试平均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课。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利用自编的校本教材,以“亲近绿色”为主题,平均每周安排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④各种学科的合理渗透。校本课题的实施,光靠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校本课程以“爱绿护绿、保护环境”为主题,这些资源在小学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常识等学科教材中就丰富的蕴含着,可以说小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是校本课程渗透和实施的绝佳载体。

⑤班队活动的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双河小学“亲近绿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就源自少先队“国际生命树”活动。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少先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⑥兴趣小组的拓展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小组都组建了各自相应的兴趣小组,带领兴趣小组的成员积极开展活动。

⑦社区实践的渠道拓宽。学校特色教育不仅着眼于校内,还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⑶特色教育实施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创建,不仅学生学生的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技能得以提高、劳动习惯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乐发展。而且还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肯定,效果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

由于学校在切实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认真做好“亲近绿色”这学校特色,不仅生源增多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社会群众评价好了,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各级多项荣誉。

第5篇

关键词:轻体育;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一、“轻体育”的内涵及健身特点

(一)“轻体育”的内涵

“轻体育”(LightPhysicaltraining)是欧美体育界提出的较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式。“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其精髓所在就是一静不如一动,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通过这种轻度运动,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崇尚“轻体育”的人认为动比静好,而且轻度运动比重度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机体的轻松运动或者是适量运动,在未引起身体疲劳感时,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促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增强,促进健康。美国一位体育学教授通过研究“轻体育”运动者和中度体育运动者的血液样本发现,轻度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免疫功能的促进效果比中、重度运动更好。

(二)“轻体育”的健身特点

“轻体育”具有以下健身特点:一是体能消耗少。近年来,一些体育研究者证实,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体能极限消耗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轻体育”是一种负荷较轻,不追求大运动量,力求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舒畅、愉悦的运动。二是运动方式灵活。“轻体育”不拘泥于任何方式,散步、慢跑、跳交谊舞、大众健美操、扭秧歌、练气功等等,一切按照自由喜好随心所欲地选择。三是技术要求低。“轻体育”没有过高的技术与规则要求,只要有健身愿望,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运动。四是经济负担小。从事“轻体育”大可不必进入专业的游泳馆、滑雪场、健身房。可以在公园、马路、广场或在家里进行。五是时间要求松。“轻体育“在时间要求上非常宽松,可以利用工作的间歇时间进行,可以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进行,可以早、晚进行,时间安排可长可短,依照锻炼者自身的体力、兴致、忙与闲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发展高校“轻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发展学校“轻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存在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运动竞赛和学生过于依赖外界的扶持;过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个体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毕业后的传承。“轻体育”在高校学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把“轻体育”教学引入体育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定能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一场深刻的体育革命。“轻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位置,一是它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符合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的要求;二是它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三是它自由、简单、易学、易练、易普及;四是它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五是它能够打破“运动”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体育空间。

目前我国知识分子普遍体弱多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有关部门的专项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1.8岁,而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人均期望寿命13.8岁;许多有名的知识分子、科学家英年早逝的现象更是令人痛心不已。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予以密切关注和努力提高其身体素质已刻不容缓,知识分子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健康危机引发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忧虑和深刻反思。大学教育是他们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发展高校“轻体育”教育,营造良好健身氛围,这将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二)发展“轻体育”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人们意识到,闲暇时间内的生活质量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而“轻体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也可以满足人们身心需求与情感愉悦,同时也能够增进社会交往,给人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学校体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轻体育”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及体育态度,注重培养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引导他们在闲暇时间内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调整与发展,这对避免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和抑制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轻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本质上得到完善,在根本质量上得到提高,在整体功能上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强调素质教育对人的本质的影响。现实中,学校体育往往过分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脱节,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轻体育”教育,会使广大青年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意识到正确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健康文明消遣体育活动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让学生学到因地、因人制宜自觉地选择健康、科学有益的体育娱乐方式和手段,为空闲时间开展体育活动做准备,这不仅在时间、空间以及形式上给体育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轻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树立“轻体育”教育理念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大力倡导在全民健身中广泛开展“轻体育”运动。当今社会,人们愈发重视身体健康,特别注重体育健身。健康是金,道理人人皆知,可具体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许多人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比较专业、正规的身体运动,特别是部分人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而望“体”兴叹。有些人设计了体育锻炼计划,却因工作、生活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而使得“计划不如变化快”,或者是形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对于这些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前面提到的群众体育现状中许多制约因素,“轻体育”则可以迎刃而解。因为“轻体育”对技术和体育器械要求极低,哪怕毫无运动基础的人,只要有健身的欲望,即使没有体育器材,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健身运动,就可以立即进入角色。

当代休闲体育研究学者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就指出:“我国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轻体育”是竞技运动以外的一种大众健身运动形式,它较竞技体育的运动形式、方式更贴近人们生活,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人们闲暇时间增加时,应该珍惜“轻体育”提供的健身机会,应当努力引导人们确立新的闲暇价值观和体育观,本着“生命在于运动”、“以人为本”的宗旨,科学锻炼身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应当摆脱传统体育认知观念中许多束缚,树立起“轻体育”这一新理念,利用“轻体育”这一运动形式为全民健身服务。

(二)拓展“轻体育”娱乐化教学内容体系

娱乐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轻体育”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包括体育游戏,体育舞蹈,健身操,软化后以娱乐为主的对抗性竞技项目等内容而且还包括经民族传统健身项目改编的各种健身活动,如太极拳、太极扇、新编大秧歌等。时尚、新颖、刺激、好玩的体育休闲娱乐内容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发提供许多遐想。“轻体育”教学内容应选择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其拓展要体现时代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征,要有利于形成长久的体育行为习惯。这些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将给大学生们广阔的选择空间,这些项目有的是智力与体力的考验、有的是刺激性的、有的是消遣性的、有的是生活技能学习的、也有的是胆识探险、挑战自我等等。通过体育休闲娱乐的活动,同学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娱乐、锻炼、学习、提高、发展,从中获得了乐趣、增进健康,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协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肯定自我。“轻体育”是将体育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上转移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同时,也是体育课娱乐化的一种趋势。

(三)健全人性化教学评价机制

考核目的不是学习的终结,重点要放在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态度,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体验,是发展大学体育的使命所在。“轻体育”教学评价可运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灵活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如出勤率、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轻体育”是融智力开发、自然条件、游戏的趣味、刺激的诱惑、协同互助等因素的体育活动,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追求身心放松和舒畅,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的运动激情和个体表现欲望。它既能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短期效益,又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展现个性价值的长远目标;既有“好玩”的特征,又适合时尚潮流的特征。在“轻体育”的运动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从中获得乐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快乐生命的视野,真实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活情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应将发展“轻体育”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为终身体育的普及构筑起了坚实的依托。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卢元镇.论消遣与娱乐——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胡小明.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01).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教育是一个既非全新也非只限于个别国家的议题。自上世纪中叶起,人文、科学分离所带来的威胁就开始引起各国警觉,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成为共识。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旨在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报告,我国则于1995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可以说,人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视角对中国目前大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找出如何走出大学人文教育困境的路子,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科学的空前繁荣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并非都是幸福,严格地说,是一部喜忧参半的悲喜剧。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诸如战争、环境破坏以及人自身危机等巨大的灾难和威胁。“现代科学或现代文明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科学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是科学对人的存在或人的生活的遗忘。”解决危机的关键在于对科学在观念上的正确把握和定位,而这有赖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清晰体认、有赖于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肩负着架构21世纪人类文明的重任,加强其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高等教育的本质看,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是短暂的,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在发展中一直以实用教育为主旨。的确,以实用理性主宰的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经济与技术的功利目标却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危机,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决定了当今高等学校既要重视其工具性的功能,即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又要重视其目的性功能,即塑造人的精神方面功能。事实上,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三) 现代人本身发展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即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人类的理想追求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同等满足。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低层次的需要,精神需要则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否则,人就等同于动物了。马克思曾指出:“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因此,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大学生完善自己、追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性的使然。

三、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归因

(一) 人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隐性作用的被忽视是人文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科学教育之所以能在17世纪科技革命后迅速崛起并成为教育主流,源于科技与生产力的直接转化关系。人文不同于科技,尽管对社会发展起着价值导向的基础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以隐性状态存在,所以当需要科技推动的经济发展被强调成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时,人文对社会的隐性作用就往往或被忽略或被放在次要地位,教育也会有意无意倾向于科技教育,人文教育由此受到压制。正因为如此,人文教育的困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之中。

但这种困境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国际科技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全球性挑战面前,发展中国家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目标: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这一集中目标,国家在发展规划上会有意无意拔高科技价值,在教育上会强调科技倾向而压倒别的倾向。因为人文对社会的作用呈隐性状态,它与讲究效率的全球性现代化进程的关系难以自然调解。因此,追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容易过于关注科学技术教育,对教育的指标都充满计量化特征。这样,人文教育不仅在整个国家发展中被轻视,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也被套上科学教育的衡量标准,其陷于困境成为必然。

(二) 对西方大学制度的简单移植是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难以走出困境的历史原因

三四千年前中国就有自己的高等教育,但真正拥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却是在一百年前因处处挨打而盛行西学东渐的清末。今天看来清末是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时代,因“器不如人”的事实,让即使再保守的士大夫都主张“旁采泰西”、“采西洋之术”,西方的大学制度由此顺利被移植。这个时期西方教育的主流是科学教育,而这种主流又很迎合中国当时急切想“富国强兵”的需求,因此“西艺”、“实利”很快成为当时的教育思潮。但由此产生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西方教育制度成功移植的同时,不仅没有很好承继中国人的“大学之道”,还断裂了文化中国精神资源的累积。

今天看来隐藏着很大弊病的简单移植,自产生之日起却具很强的迷惑性和生命力。自中国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后,“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批评最直截了当的,莫过于‘无裨实用’;提倡西学,最为有力的口号,便是‘有裨实用”。这种观念一直被延续,到1952年院系调整时,“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这种讲求实用,要求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实用教育思想就成为教育主流思想。不可否认,这种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确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业化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同时,这种调整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中国高等教育呈现出“文理分驰”、“重工轻文”、“理重文轻”的结构失衡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尽管在发展和充实人文学科教育等方面都有所努力,但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整体格局并未改变,直到今天,这种功利主义教育一直或隐或显,绵延不断。 转贴于

(三) 大学人文教育的课程化与知识化是大学人文教育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

人文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的流露、是感情的交流。人文学科的学习需要“思辨”而不是“推理”,因此,“有效的人文教学方法应是‘讨论’、‘对话’、‘反思”’。反观我们的教育模式和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长期以来,在许多高等学校所实施的教育中,认知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教育只作为附庸,被边缘化,教师讲授的人文知识只停留在概论上、书本上、课堂上,而不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弊端丛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很难确立人文学科地位,而且这其实也是把人文教育等同于人文知识的灌输,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熏陶却被忽视。因此,这样的人文教育在到处充满评估的教育现实中不可能被重视,也不能触及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更不可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其结果,留给学生的也只是人文知识。

四、重拾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原则和切入点

(一)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德育为首。德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着重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从爱同学、爱专业、爱学校做起,把高尚品格的培养融入具体的生活实际之中。

2.坚持高品位。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适时地调整课程结构,引进国粹,引进经典,引进高雅艺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殊性,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出发,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层次,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3.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人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人文精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不能仅仅交给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去完成,也不能仅仅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而实现,人文精神教育应该渗透和延伸到所有学科之中,尤其要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

(二)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路径

1.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根本前提人手。人文教育取得成效的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就是应该注重大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动性发挥的教育,才反映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教育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讲,遇到的往往不是认知障碍,而是情感或情绪障碍,甚至出现认知接受而情绪抵制的现象。这就要求人文教育要遵循大学生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和个别问题学生的情感需求,以生动感染生动,以激情点燃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积极、主动参与的价值,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使受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以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从重视大学生的践履这一长效机制人手。人文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人文知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从根本上来说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在本质上是解决“应当怎么样”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的知识性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注重引导大学生“悟”。

如何引导大学生“悟”?一方面要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校应针对当代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大社会环境和核心家庭、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创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支持、发展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纳入教学体系的,包括专业见习和实习、社会调研、毕业设计、公益劳动和军事训练等;另一类是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进行的,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援助活动、“三下乡”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科技开发活动等。

第7篇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

第8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对于临床药学这样理论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控制对于完善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毕业生和高水平的人才更加重要。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3 调整集中式进行的毕业论文,改为全程式培养

第9篇

 

毕业实习是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习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刻苦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实际工作本领;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文体活动,不断增强体质,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从事药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圆满完成毕业实习以及论文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务处宏观管理,院系具体落实的实习管理机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习工作的安排、落实。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考勤,并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由专人负责实习工作。

 

二、不断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展

 

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话题,为了保证专业的领先性,根据专业发展要求,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完善修订了教学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10.2%,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其中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实地教学安排在第四学期,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共17周,其中毕业实习12周,最后5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实习主要在医院药剂科、药厂、药检所、药学院各研究所及校内外科研单位进行。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实习单位,在此基础上,药学院再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三、不断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考核

 

针对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就业、实习与考研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学院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实习单位负责的态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遵守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指定带教老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负责实习内容(包括课题)的拟定及业务指导。带教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细心指导。随时检查工作及进度,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了解实习情况,必要时协助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做业务指导。学生实习中应按要求书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实习内容、操作方法、经验体会,并作为实习考核的内容之一。

 

考核包括政治思想和劳动纪律考核、业务考核两个方面。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劳动表现、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等,结合生产实践,按“优、良、中、差”给予评定。

 

四、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校本着“严格选题方向,强化训练指导,加强过程监控,规范论文答辩,认真分析总结”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制定了新乡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毕业实习专题题目确定后,统一填写“开题报告”,正式拉开了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帷幕,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情况及教师的指导情况,我院经常与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课题进度和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步的工作。针对论文的规范性问题,按照研究生论文要求,安排有经验的老师用多媒体逐项对学生进行讲解。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还明确要求加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对论文指导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每一位教师严肃认真地进行指导。针对论文指导教师,在我院制定的“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中,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职责以及论文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五、认真组织答辩,及时总结归档

 

成立专家答辩小组,即药物化学组、药物分析组、药剂组、药理组和中药组,邀请省内外的知名学者担任答辩主席。参加答辩的学生首先多媒体汇报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结论等,然后由答辩小组进行提问,最后答辩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六、思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药学专业的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毕业论文管理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同时,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2)论文答辩组织严谨,答辩过程规范。(3)论文写作比较规范,并不断趋于完善。(4)论文成绩的评定比较客观、合理。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的学生论文在格式上还不能完全按要求撰写。(2)少数学生论文参考文献偏少。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制度和措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努力把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