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工作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7: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工作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工作论文

第1篇

(一)过分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对立性

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体育学科的发展、进步首先要从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入手。现代体育教师必须承认的是,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二者又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与进步的主体要素,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的指导者,只有不断研究先进的技术、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正视科研与教学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体育科研经费投入少

科研仪器不足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体育教学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教育,体育这种偏于素质训练的学科往往或多或少地被忽视,并且很多人认为体育教学不需要科研,因此,在体育科研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科研仪器不够先进,书籍太过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很多科研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流于形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且使科研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三)教师知识结构有漏洞

科研信息闭塞,拿不到课题在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科研中,教师对科研对象研究不深,课题的可行性较低,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体育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学校的发展依赖于科研,科研则依赖于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虽然体育教师一般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在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由于缺乏信息资源的搜索技巧,因此,得到前沿学术信息的可能性较低。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体育科技信息的滞后,信息的时效性不尽如人意,加之体育科研获取信息的渠道问题,使得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四)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学校缺少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一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是稀缺,这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影响非常大,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出传、帮、带的教学优势,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这些都有碍于体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促进体育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路径

(一)树立科研意识体育教师要明确科研的目的、过程与必要性

真正做到对科学研究有较强的认同感,有想要进行科研工作的欲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体育教师还要知道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打持久战的毅力,有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准备,更要在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时坚定信心,绝不退缩。

(二)确立正确的科研方向科研方向的确立是体育科研的重点

在确立方向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寻找适合的方向。最好立足于教学实践,选择自己在专业方面所擅长的科研项目,当然,这个研究方向必须具有可行性。现在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条件比较差,缺乏必要的设备与资金支持,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训练各种体育队伍,此外,还要参加必要的群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因此,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只有这样,科研时间与教学时间才可以统一,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与实验成本。

(三)确定合理的科研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

上文说到,体育领域的科研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进行科研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实验设计,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预测所需要的实验手段、机械或科学仪器,做好实验记录。

(四)体育教育管理者要转变思想

第2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福建中职体育教师在社会地位,薪酬福利,考核评定,培训进修等方面满意度不高。因此,学校管理者通过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等方法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以有效提高中职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成效。

前言

体育教育是中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是中职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中职体育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所谓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在中职体育教育管理中,工作满意度主要指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期望、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工作报酬、福利津贴、进修晋升和人际关系等之间协调一致的程度。工作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此外,它还将制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既可以增进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身心健康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校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状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优化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省税务学校、福建宁德财校、漳州农业学校、福建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学校等57所福建中等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28所中职学校共计120名体育教师,向其发放问卷,回收103份,回收率86%,其中有效问卷为94份。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社会地位满意度从图1可以清晰看出,,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自己工作地位的满意情况不容乐观。只有8%的教师对自己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表示很满意,选择较满意的占18%,选择基本满意的占29%,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较不满意的占36%,选择很不满意的占8%。

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与该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福建省的社会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我省的职业教育也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学校体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中职学校生方面的作用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作为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一线工作者的体育教师,其工作的重要性、做出的贡献往往不被重视和认可,甚至不乏偏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既有赖于广大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自身形象;也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2.2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学校考核情况满意度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活动的依据,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管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是进行有效激励的基础。如能正确评价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成绩,将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调查表明,73%的体育教师认为现行的学校考核办法不合理或者相当不合理,认同学校考核的仅为21%(见表1)。学校考核涉及了体育教师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无疑将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由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学校完善考核办法,积极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促进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公正与合理,真正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塑造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通过内练素质,外塑形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社会地位。

2.3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薪酬与福利满意度从统计结果看,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工资的期望比较高,只有2%的教师认同现在的工资状况。而且这2%的教师都是高职称教师。96%的体育教师认为工资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5%的教师持无所谓心态(见表2)。据双因素理论,对教师的激励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工资、薪酬属于保健因素,一般不会直接起到直接的激励作用。然而,还必须注意到,虽然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今年的物价上涨,房价飘升,加之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缺乏社会认可和重视,相对于中职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收人而言,体育教师的平均收人还较低,广大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工资收人有较高的期望值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对体育教师而言,对工资收人的期望其实就是还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这种需要完全可以影响其行为。在对福利方面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体育教师对福利情况不太满意,认为单位福利津贴分配方案需要进行改革。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当教师认为报酬不公平时,就会感到不满意,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由此,笔者建议,中职学校学校应充分考虑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奖励形式来满足人的不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此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4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培训进修满意度调查发现,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单位的培训进修情况并不是很满意。持满意态度的只占总数的13%,高达58%的教师表达了不满,其中有16%的教师处于很不满意的状态。35岁以下的教师有87%表达了对培训进修制度的不满。近年来,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跟教学一线保持密切联系的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副主任杨铁黎教授,针对当前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也曾大声呼吁,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和体能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进修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开发其潜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学校管理者应该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加大培训进修力度,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此外,研究发现,在上下级关系方面,福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较多认为和上级领导关系一般(52%),认为关系非常和谐的只占了10%a。研究结果提醒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是新时代的人力资本,是自己的朋友和亲密伙伴。管理者应改变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注意加强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在领导者的赏识和尊重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激励。

3结论与建议

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目前,福建省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不容乐观,表现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地位不太满意,对学校对体育学科的考核认可度不高,希望薪酬和福利津贴方面能得到提高和改善,对培训进修方面不太满意。针对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这里有体育教师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着社会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原因。为此,有必要提出如下的几点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应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体育法》等政策法规,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与体育教学放在适宜的位置;尊重体育教师的教学等工作;在考核评定、业务进修等方面,一视同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3篇

论文摘要:公共体育课的合作探究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为了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这种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敞到: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学习动力;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共享集体资源与正确评价强化积极的行为动作。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育部特别提出高校的培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然而作为公共体育课这条理想的途径却鲜为人知。尤其是学生对公体课态度更是消极,总认为可有可无。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关键因素是教师。如果公体课能让学生感受到有价值,并充满乐趣,就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1明确目的任务,激发合作探究的动力

课堂的目的任务就是本次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价值就是学这种内容有什么实际用途,它可以提高人的那些素质,发展那些能力等。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自然就能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完成学习的任务,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以定向训练为例,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首先在于合作小组是否优化组合。所以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男女搭配等诸多因素,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把学生组建成多个小组。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由1人任小组长,也可轮流任小组长。各组间不能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2)提前向学生下达任务。这一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教师在向学生下达任务时,不应是简单地传递信息,应是一个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小组讨论问题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笔者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与教师事前调动水平关联度较高。如果教师在下达任务时充分阐明被讨论问题的意义并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就高。因为,学生对有意义的工作充满着强烈的完成动机,能够“主动”挖掘内在潜能。相反,如果教师仅向学生简单传递信息、如同日常布置作业一样,学生对所要完成的问题就不太重视,当然,也不会产生多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任务不但有近期的,也应有远期的。如本次定向训练主要是提高速度素质,下次还要提高灵敏素质、耐性、观察力等,这些素质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体育达标,而且终身有益。(3)注意随时向小组提出当前合作探究的问题。思维的不断深入是由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功能问题,并能随时向学生提出。所以这些问题一般应符合3个特征:一是问题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二是问题的争议性,被争议的问题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应通过广泛而激烈的观点交锋,让学生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问题的兴趣性,被探究的问题应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所及的问题。

2自由体验、合作探究与有效指导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有时不得不将某些项目甚至手段一成不变地运用于学生的训练中,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单调的感觉,甚至有时会使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和练习方法的多样化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必要的。

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要让学生领悟到动作的要领和发现练习的多种方式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最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是一直“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产生“我要学”,就必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会学习。

其次,注意营造氛围。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于是,教师要巡视各组,给以鼓励。

第三,常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问,让他们去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要提出探究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

第四,具体练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练习效果、能力提高与教师对学生练习方法的指导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让学生自由练习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通常根据不同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1)结对练习。实施时学生结成两人一组,每个学生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一起共同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然后检查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再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在每对学生中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提供激励和反馈;当其中一个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转化成激励者或帮助者,另一学生变成练习者;两人都能完成动作后,他们就加入到小组另一对中,每个学生继续练习。如果所有成员练习是正确的,小组开始学习和练习下一动作。它适用于学习走、跑和跳等基本动作。(2)模块练习法。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学生有责任学习和练习一定比例的内容,然后向其他组员传授所掌握的内容。在模块法中具有强烈的相互依赖性,每个学生需要依靠其他人获得信息。实施中教师安排易于分解的、多组成的教学内容给小规模组的学生;每个小组成员有责任学习和练习自己被安排的一个部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传授他所安排的内容,最后整个小组一起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它适合教授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技战术。(3)协同练习法。它强渊在挑战性、包容性活动中,学生一起努力获得成功。具体实施为: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并检查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或者通过问题解决式提问教授动作,然后阐明和示范必需的社会技能,并强调这些技能是小组取得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只有所有小组成员发挥了作用,学生个人才能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强调了这些导向成功的技能和行为后,学生参加活动。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内容。(4)学习团队。给予学生承担领导者以及其他角色的机会,并使用协作技能达到小组的目标。特别应该需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角色进行安排,如安排为记录者、激励者、教练和设备管理者,这样便于小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和示范选择的技能或者战术,然后将学生分组;教师描述表现结果和需要达到的身体、社会和认知技能目标,而通常这些结果和技能都被列在给记录者的任务清单里;在执行任务前教师给每组的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练习时学生履行各自角色的职责。为了能提供给所有学生体验每个角色的机会,在下一次任务时可以转换角色;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使用任务清单加以评价;在课结束时,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在技能和战术实践巾的体验,以及教师激励他们制定下一次课的目标。它适用于运动技能以及战术的学习。

第五,引导学生心理练习。心理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而且也可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以及技能形成的有效性。所以笔者不但指导全班学生一起练习,还让各小组也练习。在课堂上通常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练习前进行,也作为作业布置学生回去练习。

3通过共享集体资源、正确评价强化积极的行为动作

第4篇

合作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使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合作性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1]。根据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学习分为非正式合作学习、正式合作学习和基层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分为同位交流方法、小组研究方法和师生共同讨论方法。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九十年代末,国家对技校的招生全部放开后,职教类学校的生源大战异常激烈,在此过程中招生规模无限制膨胀,招生质量的无限制放宽,在一些成绩优秀学生选择报考技工学校的同时,有一些生源质量出现问题。

(一)成绩不理想但品行良好的学生

很多人认为到技校是来混日子的,技校学生普遍素质都比较差,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其实很多技校生有爱心、有正气、有凝聚力。他们尊敬老师,待人处世稳重,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虽然他们成绩不理想,但心态成熟,明白自己的不足与优点。他们目标很明确,就是好好学一门技术,以便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地。

(二)来自特殊家庭的特殊生

特殊家庭,指的就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变故,成为孤儿,或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一般由奶奶爷爷或亲戚照顾。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在缺失爱的环境中生活,所以他们往往会变得倔强、暴躁、自卑,不相信别人,独来独往。

(三)成绩、品行都欠缺的学生

这类学生往往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通过违反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与老师对着干的方式去吸引大家的关注。很多学生还存在抽烟、赌博、打架等不良行为。

在进行体育合作性学习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比如一部分技工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强,但不乐于接收枯燥的动作要领讲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动作要领讲解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参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过分地强调自我而忽视了他人,缺乏合作意识,所以在体育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

三、技工学校体育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程序

以“三步上篮”为实例的合作性学习教学程序

(一)明确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体学习为基础,而且它的合作效果必须通过个体学习而起作用。怎样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目的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目的就是三步上篮。

(二)老师示范,激发兴趣

老师要讲解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技巧及在实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结合亲身示范或通过观看三步上篮教学图及分解动作,边示范(观看),边讲解,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竞技性与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

合作小组要求小组的成员要具有异质性,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学生性别、兴趣爱好、能力、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时选好小组长。

(四)进行活动与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徒手三步练习、接同伴球三步上篮练习、自己运一次球三步上篮练习和从三分线外自己运球三步上篮练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练习的动作要领及技巧,可以讲自己的体会。练的好的,掌握快的学生可以指导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分享成功。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效果展示。在合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1)怎样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见解;(2)怎样发言: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表达完整,语言简炼且突出重点;(3)怎样交流: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情感。小组内成员之间友好、互助、协调,共同感受在合作学习中的进步和乐趣。

(五)评价与交流

效果展示完后,先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做统一评价,而作为成长中的群体,适当的评价肯定,可以增强其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之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成功,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掌握动作要领快,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在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团结协作,分享成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意见,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技工学校体育合作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四、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优点与不足

(一)合作性学习的优点

1、有利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影响学生思维技巧获得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讨论、明确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把方法和策略语言化以鼓励后天认知的发展。尤其是小组讨论,比讲座更有效地促进思维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参与、老师鼓励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都与促进批判性思维有积极联系。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对于那些讲授的学生,为了能够讲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对学科积极态度的形成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合作性学习比竞争和个人化学习更能促进对学科领域和教学经验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所学学科更持久的热情。

3、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形成凝聚力

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相互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积极地关系会产生以下效果:减少旷课;增加学习的承诺;加强承担困难任务的意愿;增强学习的动机和毅力;增强满意度和士气;增加忍受痛苦的意愿与成功的迫切感;增强学员之间合作能力形成较强的团体凝聚力.

4、加深对同伴重要性的认识及对老师更为积极地评价

在与同伴相互作用时,可以从对方身上直接学到一些从成人身上学不到的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学会以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和问题。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手段时,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然后继而讨论。这样比讲授和全班讨论能产生更多的个人的、非正式的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5、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心理调节和心理状况

合作精神与大量的心理健康指标有正相关。如情感的成熟、调节良好的社会关系、强烈的个人身份、对人的基本信任和乐观精神。

(二)合作性学习的不足

(1)在小组活动合作学习中,有时因为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大家都不想让,最后导致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

(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生在小组成员之间,这样容易忽略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学生之间的感情。

(3)合作性学习把不同学生组织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此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但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要地位,他们成为小组中最活跃的分子,从而导致其他成员处在从属地位,失去交流学习的表现机会。

五、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实际运用合作性学习

(一)做好课前设计与分组

老师在课前要根据上课要教授的知识与动作技巧,要进行合理的课前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方案,同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确定出合理的方案。同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组内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合作学习时,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团结合作,承担不同的责任,才能很好的完成小组任务。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加强指导与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开展教学之前,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小组负责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小组不同成员应该承担哪些不同的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等。因此,体育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体育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技能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合作性学习的理念传授给学生,使之首先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训练学生接受他人见解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技能,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具有实现合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小组成员也会发生变化,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合作的机会,教育和引导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既掌握了体育的知识和技术,又从中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教育与启示。

(五)把握好集中与自主

教学时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老师统一、集中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主动权,让学生有学习空间和分配时间的自由[6]。通过合作性学习培养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老师要把握好集中与自主。

第5篇

关键词多元社会教师德育工作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学的班主任,压力则会更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性。

我所面对的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个群体比起一级重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但是比普高和职高的学生又要强一点,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作为仍然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高中教师,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群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是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他们都在16到18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对自己的定位最为模糊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构成了矛盾,使他们自己也处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社会规范的要求或师长的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制约,这就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而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更应该倾注最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这也便成了教师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这群老师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无疑都是家庭中的绝对重心。而现在中国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正造成这些孩子性格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我”为中心,而总是会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其二,不会关心、帮助和理解他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淡漠;其三,无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视为理所当然,视接受关爱位自然、应该之事,不会感恩,也不知回报;其四,劳动观念较差,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有父母为之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养成他们对劳动毫无意识的心理。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带有共性的特征,而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今天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对这群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这种德育工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第6篇

关键词:残疾学生;全纳教育;权利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90-03

一、美国残疾人教育概述

1975年,美国颁布实施了《残疾人教育法案》。根据该法案,政府为3—21岁获得“私人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所批准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及适当的公共教育。该法案分别于1986年、1990年、1997年和2004年得到了重新审议和修改。该法案及其相关规定要求,各州要通过本地教育主管机关或者学校董事会(简称“校董会”)去界定、设置、评估残疾人教育,并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该规定同时适用于美国的非公立学校。

《残疾人教育法案》要求校董会要保持各种学校设施的统一性,即从向大部分学生提供的设施到向个别特殊群体提供的设施是统一的,不能有隔离的设计。比如,卫生间的设计可以依据性别进行区别设置,但在考虑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时,不得单独设置残疾人专用的独立卫生间。此外,所有设施的设置要符合最少限制环境(the 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原则(对于这个问题下文会有更详细的阐述)。另外,根据该法案,有必要接受特殊服务的时候,残疾学生可以脱离常规的教育环境。

《残疾人教育法案》的核心要求是,所有残疾人都可以在最少限制环境下得到免费的适当的教育服务。但是,在何为“适当”(Appropriate)和“最少限制环境”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由于立法上的用词比较模糊,所以该规定制造了一个天然的紧张,学校及学生和家长均有不同的理解。

在《残疾人教育法案》确立了“零驳回原则”(Zero Reiect Project),即如果残疾学生符合《残疾人教育法案》的规定,申请接受教育,校董会不得拒绝其入学。这一规定产生了如下分歧,即如果一个残疾学生,其残疾程度已经严重到没有能力接受教育或在受教育过程中受益的话,那么,学校是否有权力拒绝其入学呢?在Timothy w V Roeh—ester一案中,美国第一巡回法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严重残疾人不需要证明其具有享受特殊教育项目的能力。教育包含着一系列的培训,甚至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案中,校董会不能拒绝向受教育者提供服务,即使他们认为该儿童的残疾已经到了无法享受相关服务所带来的裨益的程度。此外,并非所有的残疾人都必须在常规课堂中接受教育。当残疾人不能在常规课堂中进行学习或者全纳教育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提供更为严格的设施以便提供相关支持。

二、美国残疾人教育从业人员的劳动权利

在美国,公立教师劳动权利的立法由各州规定。即使如此,联邦法律,特别是在反歧视领域,对于公立学校的教师权利问题具有重大影响。非公立学校教师的劳动权利更多是被合同法所规范。通常就劳动权利的具体问题,公立教育机构会与教职工进行集体谈判。这种谈判,根据所处的法域不同,情况也有所不同,此处不赘述。一般来说,法定内容,包括薪酬以及其他的工作条件,如福利、病假以及医疗保险等,由校方和教职工进行直接谈判;对于管理特权方面,比如,终身教职、创建校历以及行政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的选任,校董会无权就这些问题与受聘教工进行磋商;在劳动争议和劳动保护的解决的问题上,通常需要依照联邦和州法律进行解决。一项劳动争议如需进入仲裁、调解解决,通常要在之前经历若干个阶段。

前述权利均属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共同享有的权利。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是否拥有罢工的权利,对此问题美国各州态度不一。只有少数的几个州给予了教师罢工的权利。但是,即使是在赋予教师罢工权利的各州,在实际运作上,法院和州政府通常不会批准教师的游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法院也禁止教师从事类似于罢工的活动,如集体辞职、集体旷工等。

之所以对教师的罢工权利在美国这样崇尚自由的国家进行严格的限制,是基于这样一些价值考量,即如果进行罢工,那么,他人由此而损失的利益是否超过利益主张人的利益成本。我们可以预见,受教育者接受基础教育的基本权利在大部分情况下显然是超过教师的权利的。所以,作为常规教育从业者的教师便不具有罢工的权利了。对于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迄今尚无相关的法律、判决以及案件发生,难有定论。但是,既然对该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就应当参考对于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规定。然而,作为残疾人教育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要求更高、压力更大、工作环境更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普通法对该问题的突破也并非不可能。

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第7篇

关键词:检验;医学伦理;患者隐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因素,又要重视其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需求,同时,随着患者医疗参与度的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单一的医疗质量上升到整体医疗服务品质的提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在工作中由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只看标本不管患者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检测结果更好的服务临床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强调患者是医疗服务的主体。针对目前检验工作中医学伦理学知识缺乏,暴露患者隐私,部分医务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沟通时缺乏沟通技巧等伦理问题,提出检验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转变观念,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加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服务质量。

1 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1.1医学伦理知识缺乏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科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是认识、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科学。随着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3]。医学伦理学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继承性;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医学实践的需要产生的,而且伴随医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作为检验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检验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检验的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快速得到应用,新技术应用前首先申报院学术委员会、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暴露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及保密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随着医学模式影响的日益加大,患者机器家属的隐私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检验工作中,检验标本是患者个人的私有物品,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需收集足够的标本信息从而区分不同患者的标本,并保证能够准确执行医嘱相应的检验项目,但需避免收集不必要的患者个人信息,更需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4]。在采集标本前,收集患者信息时应考虑到保护患者隐私。现在,有些医院检验报告尽管由工作人员发放,但如遇到重名患者,就很容易出现发放错误。这种没有有效识别患者身份而发错报告单的现象时有报道[5]。

1.3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标本的正确采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生物因素。临床检验项目在检验前需要患者准备,如情绪、运动,服用某些药物,采样前饮食要求,一些患者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过度紧张等等。临床检验由于检验项目及样本类型的不同,采样前患者的准备也不同。有些患者对标本采集要求不理解,没有正确留取标本。有些患者在静脉采血,骨髓穿刺前过分紧张,存有顾虑,所以,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尽职尽责地向患者做好解释,讲清楚检验项目对尽早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临床意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1.4学习沟通技巧 检验人员为患者采样前,在尊重和理解患者基础上,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意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例如血脂检测需静脉采血,采血前需空腹,饮食及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运动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等。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用最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把医学道理讲清楚,用热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生、最终信任医生。

2 持续改进措施

2.1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 医学伦理学是关于以医疗卫生事业为职业的人的伦理学,注重道德修养是医务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有益于弘扬医学事业的优良道德传统,有益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就医务人员的素质而言,道德素质是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医务工作者的人生追求,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他以尊重人、爱护人的生命、为患者解除痛苦为己任,视患者为亲人,积极救助。"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提出的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成为中国传统医德的重要内容,成为规范医务工作者行为,激励后人高尚医德的精神力量。做为检验工作者,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道德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

2.2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享有隐私权,这是医务人员保守医密准则的人本主义根据。临床上患者隐私主要有一些特殊病的诊断,如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患者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如人工流产等。日常工作中,收集登记的患者信息中患者疾病的诊断涉及的患者隐私,注意保护。为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患者,医院安装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患者使用取报告凭证条形码识别自助打印报告。对急诊检验报告,凡涉及患者隐私的检验结果专门提供负责主管医生或患者本人。对危重临终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对某些病情预后不良的患者采取隐瞒甚至说善良的假话的做法,因为临终患者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有活下去的期望,总是拒绝坏消息,预后不良的患者或临终患者,如果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重病情甚至加速死亡。

2.3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钻研医术、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临床检验工作者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能,才能有力辅助临床,更好的造福患者[6]。随着祖国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空前提高,要求检验工作者不断学习国内外检验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考核,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掌握最基本的技能,虚心向老师学、向同行学,做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2.4建立温馨候诊环境 标本室是重要的服务窗口,候诊和侯检患者比较集中,为方便患者,在大厅准备足量的座椅,方便患者休息,同时安装了电视,设置了电子叫号系统和报告单提醒LED显示屏,设置了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方便患者就近取到检验结果。提供饮水设施,设置急诊检验通道等。工作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工作人员使用灵活适度的语言,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的心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5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由医生、护士、患者及检验人员共同来完成,包括临床医师的申请、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至运送传递到检验科等过程。为保证检验质量,定期与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沟通,利用早教班时间,向临床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注意事项,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保存,与临床沟通,及时了解临床意见和建议,定期检查回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2.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工作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我们检验工作者,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做到遵法、懂法、守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吉爱军.探讨良好医患沟通的伦理基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67-68.

[2]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3]贾祥.浅谈医学伦理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0):234-235.

[4]Wijeratne N,Benatar SR.Ethical issu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J].Clin Pathol,2010,63(2):97-98.

第8篇

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精神,从今年起,我国将进行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它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模式将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并对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其间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基本方向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旧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一些机构减而复增。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可以预见行政体制将要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逐渐削弱或消失,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将进一步加强。

行政与企业将进一步分离,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财政投资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今后国家的财政支出将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用于那些周期长、利润少、规模大、单个企业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又是社会所必需的项目。二是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抚恤、救济、公共工程等。三是用于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这些变化,对减轻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有益处。

金融机构的性质将朝着企业化的方向变化。

国家包办、包管事业单位的格局将被打破。

人事制度改革将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展开。

教育行政部门将逐渐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预,使各类学校朝着自主办学的方向发展。一是教育、教学将朝着注重职业教育和能力培训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二是改变单一的办学经费由国家统一拨款的模式,学校可以多方筹集办学资金,私立学校、社会办学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三是高等学校将淘汰一些落后的专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配备师资。四是学校内部将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五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同样要经过市场的挑选。在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后,大学毕业生不再和官员资格划等号。

政府行政机构和人员将大幅度削减。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给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迅速转变观念。秘书工作是当领导参谋助手的工作。

其次,要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直接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用政策引导的方式转变,秘书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适应这个转变。

第9篇

安全稳定是高校顺畅运行、有效育人的必要前提。一直以来,党、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高校的学生工作者们也始终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视为自身的第一要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得以不断加强,有效打击了各类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有力地维护了校园稳定。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与青年学生群体特性的巨大变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又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一些困难,使高校安保队伍所面临的安全稳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值得深思。下面就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法律地位

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公安机构体制改革基本结束后就不再具有执法权,与公安部门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权界定模糊。当校园内发生治安问题时,高校安全保卫人员会率先赶到第一现场调查、处理,但因没有执法权就只能将其移交给当地的公安机关,就有可能贻误战机,造成工作盲目性。

2、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工作量大

从高校的保卫队伍看,高校的保卫人员数量要远远低于公安部门的保卫人员配备占单位总人数千分之三的规定比例要求。一般情况下,高校安全保卫人员除了完成每天8小时的工作外,还要进行加班加点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必将导致安全保卫人员的身体要受到过度劳累所带来的伤害。

3、高校安全保卫人员工作风险大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实际上就是与罪犯、犯罪嫌疑人及校内违法违纪的现象做斗争,做好学校利益和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工作。事实上,高校保卫干部没有执法权力,对校内的违法违纪事件也不能按规定去管理,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出现更多的麻烦。

4、高校安全保卫人员的待遇偏低

高校安全保卫人员的待遇从三个方面表现:一是安全保卫人员职务升迁慢,保卫人员最多能升到科级干部,要升到处级、副处级是很困难的;二是职称评聘问题,安全保卫人员评聘政工系列职称停止多年,严重影响了保卫人员的生活与政治待遇;三是部分安全保卫人员的工资偏低,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及在编保卫人员的一半,他们迟到早退、工作懈怠、不思上进,最不稳定。

二、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有

1、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西方敌对势力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加紧对我国实施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他们把大学生作为“和平演变”工作的重点对象,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紧渗透。高校人才集中,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基地,从来就是国际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重点。加强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已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之一。

2、社会稳定问题给高校带来的影响。这几年,高校毕业生待业增多,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冲击,使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显微妙与敏感。一些政治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青年大学生政治上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弱的特点,鼓动、蒙骗、盅惑学生,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情况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稳定,给高校安全保卫造成重大威胁。

3、招生规模扩大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扩大招生也造成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校园里学生内部盗窃、抢劫勒索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4、互联网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也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现代技术手段。一些敌对势力、组织,利用网络传播宣传品,进行煽动和思想渗透,蛊惑人心,毒害青年。另外,泛滥和网络犯罪对青年大学生和高校安保工作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5、校园治安环境复杂化。为了节约经费,校内一些部门聘请打工人员以至校园出现了大批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季节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最难管理。有些人员利用在校园做工机会,在校内作案,使校内的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6、高校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一些经营者瞄准了高校这块蛋糕,各种娱乐场所、商业摊点应运而生,高校周边的小偷、盲流也逐渐增多,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时刻危及着校园安全。

三、新形势下解决安全保卫工作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1、首先安全保卫部门队伍需要质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安保队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培养保卫专业技术人才,适应高校安保工作发展需要;明确高校安保机构的执法地位;转变观念,变静为动,主动适应工作;加强高校安保队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安保工作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建立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的工作机制。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治理工作作为各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晋级评优的条件,使各级领导真正负起责任,真抓实管。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