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消费行为研究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7: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消费行为研究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消费行为研究论文

第1篇

自凯恩斯1936年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收入决定消费这一基础命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消费函数假说和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假定入手,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并揭示了了消费所存在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规律。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到他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有“示范效应”(DemonstraionEffect)的。基于这样的假定:与绝对消费水平相比,人们更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同时,杜森贝利把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因此,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这种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

3.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是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人们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和投资之间做最佳分配,从而获得最大效用。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在中年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一个人在其一生消费的现值不超过他一生收入的现值的条件下,会尽可能使他在一生中的消费保持恒定。这样,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或晚期会是一个借款者或称负储蓄者,而在中年时则是一个正储蓄者。因此,从总体上说,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提出者。他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是持久收入假说的代表作。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出发点与莫迪利阿尼是相同的,即认为尽管收入在人的一生中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是稳定的。假定消费者行为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在弗氏持久收入理论中,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持久收入的概念包含有预期的收入,因此没有任何直接的方式来估算它。持久收入假定认为,消费者是从其可以支配和预期得到的全部收入的角度来安排现期消费的。一般而言,持久收入会提高消费支出水平。从理论上讲,就是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值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值。基于该假说的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变动大的人对长期收入估计偏低,收入稳定的人对长期收入预期看好。可以看出,弗里德曼是在假定消费者完全理性的前提下来分析这一问题的。

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以消费者根据长期收入进行消费和储蓄行为为基础的,它们被合称为前瞻的消费理论。后来,经济学家把这两个理论合起来称之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简称为LC-PIH。

与凯恩斯和杜森贝利的收入假说模型中的消费者不同,前瞻的消费理论中的消费者被假定为理性“前瞻”的主体,追求消费在不受当期收入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5.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前沿

把“不确定性”引入消费函数是霍尔(hall,robert)。1978年霍尔把理性预期的方法应用到消费者行为理论,融合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理性预期,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的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模型,即随机游走假说(RandomWalkingHypothesis)。此后经济学家们在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中却发现,消费与劳动收入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进而提出了有关消费对劳动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以及实际消费变化小于理论估计值(基于消费与劳动收入变化正相关性模型计算的估计值)即所谓的消费“过度平滑性”。上述两个实证检验结果对随机游走假说提出挑战,说明了该假说与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

由于随机游走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了弥补消费理论的缺陷,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流动性约束假说(LiquidityConstraints,LC)、预防性储蓄假说(PrecautionarySavings,PS)和λ假说。

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都是在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基础上,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的修正。与这两种假说不同,坎贝尔(Campbell,john·y)和曼丘(Mankiw,n?gregory)从总和消费入手,建立了一个所谓的“λ模型”,被称之为“λ假说”。λ假说也可以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和“过度平滑性”作出解释。

二、詹姆斯·摩尔根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论”

詹姆斯·摩尔根(James·N·Morgan)是美国最著名的消费经济学家之一,他通过对美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根据这一假定,他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包括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包含有不确定的成分,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后,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使收入中的不确定的部分变为确定的部分,从而使收入增加,亦即消费决策影响收入。

詹姆斯.摩根认为,现代消费者之所以能够以消费决策来影响收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给人们提供较多的赚取收入的机会。此外,消费信贷的大力发展也为收入中的不确定部分转化为确定部分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消费支出的需要去寻求收入的增加,使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超过已有的现期收入。

因此,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有关收入和消费关系理论的又一个新发展。

三、贺塔克和泰勒的“非流动资产假定”

英国经济学家霍塔克(H·S·Houthakker)和泰勒(L·D·tayloy)提出了非流动资产假定,即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现期消费依存于现期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已有的消费品存量,其理论的要义是非耐用消费品购买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小于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根据这一假定,霍塔克和泰勒还将消费者过去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所留下的已经贬值(折旧)的余量或存量假定为“情况变量”,从而将消费品存量调整的假定提升至动态的高度,把生产领域内的固定资本折旧和更新的概念引入了消费领域,并将消费习惯对消费者非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与消费品存量调整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的一整套学说。

这一研究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霍塔克和泰勒在消费行为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对“绝对收入假定”是具有一定的补充与修正作用。

四、莱宾斯坦的外部消费效应问题的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enstein)全面分析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外部效应问题,从而,在许多方面发展了消费行为理论,他的研究成果构成了后来炫耀性消费理论的基础。

在《消费需求理论中的跟潮效应、逆潮效应和凡勃伦效应》(1950年)中,哈维·莱宾斯坦教授根据消费需求动机的不同,将消费需求分为功能性需求(functionaldemand)和非功能性需求(nonfunctionaldemand)两大类。功能性需求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内在品质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是由商品的内在品质以外的因素所产生的那部分商品需求,包括外部消费行为所引起的需求、预期的需求和非理性的需求等。外部消费行为引起外部消费效应即跟潮效应(bandwagoneffect)、逆潮效应(snobeffect)和凡勃伦效应(vebloneffect)。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有关消费理论的研究从单因素到多因素、从静态到动态不断深入和完善。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的众多研究成果和不断发展、丰富的研究方法论,是现代消费经济问题分析的重要基础,对解决现代社会经济中的消费问题有许多有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凯恩斯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许进杰:现代西方消费理论研究述评.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朱国林:消费理论最新发展动态.经济学动态,2002(4)

第2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网络文化、消费心理、商品资源转型、服务和购物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关联消费的形成,基于上述每个维度和我国消费者样本设计调查问卷。依据调查结果具体分析关联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得出相关结论,对网络经营格局调整和销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主流消费的形式下,关联消费作为网络销售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已成为网络销售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网络购物革新的浪潮中,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数据挖掘、统计实证、基于营销理论的定性分析,并分别从算法、样本数据、营销理论的角度对网络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王崇,2008)。但是,并没有从整体上揭示网络消费者在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关联消费行为。

本文在分析关联消费形成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关联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网络经营的经营格局调整和销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联消费的形成因素

(一)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消费社会的经济基础催生了消费文化,网络则成为消费文化传播与演化的助推器,对其推陈出新地加以创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体消费文化并从各个方面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如广告宣传;在虚拟社区、聊天室、新闻组、论坛等网络族群中,其中的会员由于具有相同的网络价值观并且遵循同样的网络行为准则,少数会员的消费信息会对其它会员的消费观念产生很大影响。

在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具有新颖性和消费者导向性的信息对于吸引消费者和改变消费者态度有着积极作用,同时群体意识始终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秋水,2008),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享受乐趣的过程中,会考虑到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或其它有关联的商品,比如女性消费者购买服装时会想到为自己的爱人或小孩购买服装;购买用于送礼的商品,会想到包装服务与物流配送服务;对替代品或互补品的购买。消费者的这些行为,受网络文化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形成关联消费的基本动因。

(二)消费心理

从心理角度看,网络消费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包括需求唤起、信息收集、动态比较、心理认知、购买决策和心理满足等方面。但是,这只是目标性购买的心理阶段,是显性的;而随机性购买的心理阶段,则是隐性的,会随着目标购物的完成而生成,并影响到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

在目标购物过程中,如果消费者感觉到购物氛围好、购物经历愉快、购物满意度高,则再次购物意图就强。因为消费者得到的参与满足感、轻松感和占有感会促使其以意犹未尽的心态去观摩其它品牌的商品,一旦发现中意的商品,会产生意外的满足感和收获感,在耐心选择的过程中,唤起心中的购物热忱。同时,消费者为满足信息刺激的需求也会产生多种寻求行为(于洪彦等,2005)。此时,顾客购买的是一种快乐,追求的是一种幸福,这样就形成了关联消费的内在动因。

(三)消费目标

随着网络销售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销售者在保证消费者购买到有价值商品的基础上,还得对消费者提供无形的有效服务。而消费者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后,更乐意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使消费目标更趋于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商品资源的转型与服务细分两个方面。

由于网络购物只能看到图片和相关产品介绍说明,消费者在购买时感知风险比较大,在此时更加注重品牌名称与质量,会使商品的销售以品牌来划分档次。专业化的品牌根据自身的优势强项,集中在资源最好的某个领域后,再与其它有内在关联性的品牌进行优势互补、错位销售,激发消费者更大的购买欲望;实力较强的品牌,会最大限度地运用手中的资源做精、做细、做全面,系统经营各类商品,在形成主营商品的基础上,再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满足顾客的各种关联消费需求。

对于网络销售者而言,服务不再仅仅指接待服务,而是随关联消费的深入,出现了多层次细分。导购服务:网络购物者在选中符合要求的众多商品但不能确认具体购买目标时,就需要销售者通过对不同商品的比较进行详细解说和适度的引导;物流服务:消费者所购买商品需要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及时、迅速和安全的货物派送;销售服务:包括信息、交易安全服务与售后专门的维修和保养,如数字产品;个:新需求产生新顾客,有的消费者对商品有特殊需求,需要针对。

(四)购物条件

随着现代人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当去实体店购物受到时间、地域限制时,人们就更多的倾向于网上购物,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随时满足各种消费需求。此时,商品种类丰富、价格更便宜、功能日益完善、购物日益便利、免受拥挤之苦、节约时间的网络商店,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再加上它们的不断升级和扩容,为顾客提供了释放购物需求的最佳场所,形成关联消费的外部动因。

关联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本文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将调查结果结合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为有网络购物经历者,调查时段为15天,总共回收问卷345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82.6%。问卷主体部分包括网络文化、消费心理、商品资源转型、服务和购物条件五个维度,每个维度有具体测度项目表示。

(一)有效问卷基本情况

人口统计变量指标中,男性占52.4%,女性占47.6%;年龄在15~20岁占2.2%,21~30岁占63.4%,31~40岁占28.7%,41岁及以上占5.7%;学历在大专及以下占35.6%,本科占59.7%,硕士及以上占4.7%;月收入1000元以下占21.2%,1000~1500元占14.5%,1501~2000元占12.7%,2001~2500元占20.6%,2501~3000元占23.4%,3000元以上占7.6%。

网络购物基本情况指标中,网上购买的商品,书籍报刊占20.1%,音像制品占12.6%,服装占26.3%,礼品占13.2%,通讯产品占17.4%,其它占10.4%;购物网站,淘宝网占38.7%,当当网占21%,卓越网占13.7%,拍拍网占10.2%,其它占16.4%;累计购物次数,1~3次占20.4%,4~7次占37.5%,8~12次占21.6%,13次以上占20.5%;累计购物金额,200元以下占24.8%,201~400元占28.3%,401~600元占20.3%,600元以上占26.6%。

(二)问卷信度分析

根据Cronbach'sα系数分析进行评价,研究构成每一维度的具体测度项目信度来测量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程度。首先对具体测度项目进行净化,依据为内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净化的标准是:如果某具体测度项目与总体相关系数低于0.5就删除该具体测度项目;如果删除某具体测度项目使Cronbach'sα系数显著提升,也应删除该具体测度项目。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消费心理维度的“获得赠品和积分”与服务维度的“获得具体的帮助”这两个具体测度项目与总体关系数分为0.485和0.386,小于0.5,根据上述标准应删除,且删除后消费心理维度的Combat'sα系数由0.765提高到0.842,服务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由0.823提高到0.884,五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42~0.952之间,超过可接受水平值0.7。信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具体测度项目净化后,问卷Cronbach’sα系数达到最低要求,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

(三)问卷效度分析

效度指问卷可真正测量出其所衡量概念的程度。本文运用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经过净化后的具体测度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KMO值小于0.5的数据不进行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具体测度项目的KMO值为0.875,大于0.5的标准,说明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X2值为7345.349,p值小于0达到显著,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正交选择后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解释方差85.517%。每个具体测度项目都负荷到原先制定维度上且单一因子上的负荷在0.782~0.889之间,大于最低标准值0.5,这表明问卷收敛效度良好。同时每个具体测度项目没有跨因子负荷现象,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别度。这些分析结果表明本问卷的五个维度划分是合理的。

(四)区别效度分析

区别效度指某一维度和其他维度在特质方面的差别程度。分析标准:如果两个维度间相关系数的平方小于每个维度的AVE值,或者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AVE值的平方根,表明两个概念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根据分析结果,五个维度的AVE值的平方根在0.811~0.845之间,而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41~0.67之间,任何两个维度的相关系数都明显小于每一维度AVE值的平方根,表明各个维度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结论

本文在分析关联消费形成因素基础上,确定关联消费形成包含网络文化、消费心理、商品资源转型、服务和购物条件五个维度,并基于中国网络消费者样本设计出具有良好信度与效度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王崇,李一军.基于多属性效用理论的网络消费者行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2.秋水,钟音,吴志明.让关联消费成为新的经营增长点[J].上海百货,2006

3.于洪彦,袁平,刘艳彬.网络中选择环境对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

第3篇

摘要:笔者借助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地方政府廉租房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进行探讨,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征,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作者认为,在经济人假设下,地方政府在廉租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建设资金投入现象,一味加大财政支出具有无效性,廉租房建设资金两种取向的机会成本、政府行为偏好、住房分配监督机制等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廉租房;执行不力;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廉租房体系有所完善,由于廉租房不及商品房能给各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只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无法得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有效配合,廉租房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遇到阻碍,地方政府在执行廉租房政策过程中涌现出以下问题:重拨款而轻建设,建设资金挪用严重;与房地产商配合,少廉租而多商品房;监管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一家独大。结合以上实际问题,作者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详细阐述了政府挪用建设资金的原因,为分析政府行政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行为假设

1.地方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在廉租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处于垄断地位,运用经济人假设,将地方政府人格化,可以对其挪用建设资金用以其他产业的经济投资的现象作出解释,同时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提供假设前提。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解析

依据消费者行为理理论,理性的地方政府在有限的廉租房建设资金额度下,通过建设资金的多种使用途径获得自身满足最大化。地方政府将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即廉租房建设资金和非廉租房建设资金。作者运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寻求两种资金使用的最佳组合点。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在其寻求最佳组合方式的同时必然造成建设资金的挪用,不符合专款专用的政策要求。

3.预算线的应用解析

假定以I表示地方政府申请的建设资金额度,以Pa和Pb分别表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以A和B分别表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额度,那么,预算等式为: APa+BPa=I。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为:①放弃了将非建设资金用于其他产业投入以增加财政税收、累积政绩。②放弃了加大地方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的机会。③放弃了提高本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资水平的可能性④放弃了挪用建设资金或继续申请财政拨款的可能性。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为:①放弃了通过良好贯彻廉租房政策所带来的社会舆论的认可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②放弃了廉租房政策高执行度所带来的高绩效考核。③增加了上级政府或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处罚的可能性④增加了地方政府负责人挪用专款的心理压力。

4.无差异曲线的应用解析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其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资金的所有组合。我们将地方政府看做消费者A,中央政府看做消费者B,建设资金看做商品x,非建设资金看做商品y,由于地方政府更偏好于非建设资金的获取,所以其无差异曲线更为平缓。

三、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分析

1.建设资金挪用的必然性分析

中央政府每年向地方政府拨发的建设资金为固定额度,我们可把该固定额度看做预算限制,在此预算限制下,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建设资金和非建设资金的最佳组合。横坐标表示建设资金,纵坐标表示非建设资金,无差异曲线U1、U2,初始预算线XX1。在预算限制下,地方政府在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线XX1的切点O1取得两种资金的最佳组合。此组合中,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V,非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V’,地方政府的此种选择注定了建设资金的挪用,挪用额度为OV’。

2.加大财政投入的无效性分析

若其他因素不变,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的建设资金,初始预算线XX’右移至YY’,新的预算线为YY’,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线YY’的切点O2是地方政府对两种资金组合的最佳选择点。其中,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W,非建设资金OW’。此时,两种款项同比例增加,建设资金被挪用的现象依旧存在,挪用率保持不变。

3.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性分析

通过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预算线APa+BPa=I的斜率绝对值变小,预算线变缓。预算线由XX’转变为AA’,无差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廉租房政策的最佳组合点转变为O3,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D,非建设资金的额度为OD’,与政策实施前的资金组合相比,廉租房资金的挪用率降低,建设资金额度有所增加,非建设资金额度有所减少。解析可知,若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地方政府愿意把更多的非建设资金用作廉租房建设,无差异曲线U3将会变陡,形成新的最佳组合点O4。建设资金的挪用率进一步降低,建设资金额度继续增加,非建设资金额度继续减少。

四、加强地方政府廉租房政策执行力的措施

1、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惩罚力度

中央政府应完善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展开定期的审计、考核。与此同时,需拓宽民众监督渠道。利用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民众的双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实施廉租房政策。

2、完善考评制度,将廉租房政策执行度纳入政绩考核项目

若中央政府在推动各地经济建设的同时,能够将廉租房政策执行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项目,不单纯以单一的GDP增长作为考核指标,势必会推动我国廉租房政策的实施。

3、降低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

通过降低廉租房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非建设资金的机会成本,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建设资金的获取和使用,降低对非建设资金的偏好,使预算线斜率绝对值减小,无差异曲线变陡,增加了建设资金使用额度,降低了建设资金的挪用率。导和计划职能向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以符合我国民生和经济转型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易中,浅议我国城市廉租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7,(6).

[2]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

第4篇

关键词: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分析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快的产业,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调查显示,2007年1-11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近四千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3330404人次,接待香港同胞11176899人次,接待澳门同胞722831人次,接待台湾同胞4740206人次。入境游客中外国人人数为23938139人。其中,入境举行会议或商务活动的为6434616人,入境观光旅游的为12049859人,探亲访友的为72866人,入境的服务员工为2122858人,其他入境人数为3257940人。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很显然,旅游业将会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文化旅游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报告,文化旅游在世界旅游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参加文化旅游的国际旅游者每年有两亿四千多万。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它以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又因它具有的文化性、变化性、可持续性和季节性不明显等特点和优点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可以说文化旅游己经成为当前世界旅游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并将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和主流。深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因而成为个性化、知识化时代背景下最具有持续发展前景的一项旅游产品,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柱。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中。传统的旅游项目是针对一些城市白领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员。这群人的特点是有工作或者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而且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付旅游费用。传统的旅游模式是由旅行社组团出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类似于自助游等旅游新模式逐渐出现。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消费计划,已经成为各个旅行社提高业绩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在未来的十年内存在一个很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他们所需要的旅游模式是打破传统模式的。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方面,也是旅行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相对比上班族来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要多出很多。也就是说大学生存在旅游时间的可能性。传统的旅游消费群体又的仅是在假期或者是黄金周出游,除去这一周期,很多旅行社和景点都处在不饱和的状态,而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恰好来填补这一不足。避开旅游高峰出游已经慢慢的成为大学生旅游新观念。所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不仅可以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也能缓解目前旅游业出现的假期爆满,平时无人的现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旅游消费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制定一个营销策略。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从我国旅游事业和旅游政策入手,分析传统模式的旅游消费模式成功的因素和不适应时展的原因;

(2)分析我们旅行社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3)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存在的商机和挑战;

(4)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个以大学生为旅游消费群体的新的营销策略。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的营销策略。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打开大学生旅游消费这一道大门,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了解大学生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2)通过对旅行社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旅游政策,深入探究旅行社生存环境;

(3)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作出一份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在杭高校中做一次普遍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可以给研究提供一份可靠的数据。

(2)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期刊、报纸,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

(3)案例分析法。寻找营销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证明研究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作出正确的且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

总时间:本届毕业论文从2009年10月--2010年6月.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阶段

第二阶段:毕业论文实施(2009年11月—2010年5月)

1.2009年11月20日(第12周周五)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前根据学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撰写等工作。

3.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4.2009年12月22日(第16周周二)根据开题论证小组修改意见,将完善后的任务书、开题报告修改后交指导教师。

5.2010年1月中旬,上交经指导老师审核的论文提纲,提纲详细至三级目录。

6.2010年3月初(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7.2010年5月初(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提交指导老师。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2010年5月—2010年6月)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柴松,王洪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31.

[2]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6.

[3]刘丹平.旅游凝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7.

[4]张文.旅游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6.

[5]陶虎.旅游广告——远离与创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8.

[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1.

[7](澳)赖辛格(Reisinger,Y.),托纳(Torner,L.W.).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5.

[8]耿步健.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9]李浪.心理学从书-旅游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67.

[10]高舜礼.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5.

[11](英)摩根(Morgan,N.),安妮特•普里查德(Pritchard,A.).旅游休闲业的广告创意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3

[12]张小红,陈全.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9

[13]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23

第6篇

什么是论文的参考文献呢?参考文献就是说我们在论文写作当中引用了别人的学术研究成果等,文献是不能胡编乱造的,要写出来的文献资料是可以查阅的到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物流成本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流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

[2]张晓燕.论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J].常州: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8):15-4.

[3]吴聪.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4).

[4]万晓,周宁.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配送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6).

[5]高更君,黄卫.现代物流中心的货物配送问题[J].南京:东南大学学报,2001(11):31-6.

[6]王光辉,王云涛.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1):15-17.

[7]李重要.发展连锁配送业务应注意控制产品库存[J].湖北:邮政研究,2006(7):22-4.

[8]李志峰.管好物流配送发展连锁经营[J].物流配送,2001(7):21.

[9]田宇,龚国华.降低配送成本的5中策略[J].江苏纺织,2001:4-5.

物流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温成伟.住宅消费的国际比较及我国住宅消费的前景展望[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0

[2]华蓉.基于住宅消费价值需求的营销策略研究国房地产金融,2001,1:73~107,9~11

[3]贾士军.《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M].广东经济出版,2002

[4]陈必暧.商品住房营销中的消费行为探析[J].经济地理,1997,17(2):73~107

[5]贾士军.住宅市场中消费者行为研究.[EB/OL].http://mkt.868job.com/mkt243_7577.shtml,2006-07-17

[6]胡奕斐.购房消费行为模式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1:73~107,9~11

[7]邹辉霞: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

[8]日本综合研究所:供应链研究部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信出本社.2001.7

[9]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南昌:江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10]万玲:浅谈物流成本的管理[J].财会月刊.2004.10

[11]王美丽:改进物流成本管理[J].商业时代.2005.5

[12]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物流成本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7

[13]王有远、罗丽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时代商业.2006.5

物流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刘富成,赵辉.试论物流企业市场化运作[J].长春大学学报,2009(9).

[2]唐俊宇.建立企业新型物流系统的构想[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4).

[3]罗永华,何忠伟,章喜为.电子供应链的构建问题初探[J].科技和产业,2004(8).

[4]周中兵.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6(6).

[5]李艳丽.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财经政法资讯,2006(4).

[6].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论文摘 要: 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补偿性消费行为时而发生,分析女性补偿性消费行为之心理为企业在环境不断变化,新产品、新通路不断繁殖的今天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补偿理论概述

阿德勒对补偿是这样定义的:补偿(compensation)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改变活动方向,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或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这就称为补偿。阿德勒认为,许多在身体上有残疾的人,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与正常人的差距。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加以改进的。——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这种自卑感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在阿德勒看来,一个人不管处在多么有利、多么优势的情况下,他总会渴求更完美、更理想的状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自卑感成为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普遍的负荷。然而,自卑感并不是心理上的变态现象,它是人类不断增进自己的内驱力。

2 补偿性消费相关概念

2.1 强制性消费

强制性消费(compulsive consumption)是指反复的,而且经常是过度购物行为,作为压力、焦虑、沮丧或无聊的解毒剂。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消费者与吸毒者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对消费行为无乎没什么控制能力,并且在消费完后,个人会体验到强烈的遗憾或负罪感。它是一个“非正常”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是一种极端形式的补偿性消费的病态形式(Woodruffe,1997)。O’Guinn和Faber提到的这一现象的其他方面也支持了这一假设。比如他们强对于很对人而言,强制性购买与消费者对情感和他人帮助的的需求紧密相关。

2.2 上瘾性消费

Elliott(1994)将上瘾性消费行为(addictive consumption)与强制性消费行为区别开来,他认为这种行为应该被称之为嗜好,因为它是一种正常行为想一种病态行为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一种由于某种不情愿的压力而违背本人意愿去做某事的强制性行为。上瘾性消费行为是采用各种各样的补偿性行为来弥补感知到的不足或情感需求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应付焦虑状态和压力以及自尊和自我的缺乏,它是正常消费行为的“非正常”延伸(Elliott,1994),是补偿性消费的一种“非正常”表现形式(Woodruffe,1997),这中论调更加证实了补偿性消费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消费行为。

3 女性补偿性消费行为心理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半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女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可以说,认识女性,确定女性的地位,维护女性的权益和尊严,给女性的生存发展一个无限广阔的自由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认识问题,更是对整个人类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过女性的历史作用,认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联合国1995年《世界女性报告》也分别指出:“女性参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女性的贡献以及女性的权利已成为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中心”。历史经验证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社会地位一直是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远未达到她们想要的水平。

Adam Galinsky和Derek Rucker在其论文《Desire to Acquire:Powerlessness and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中提出并验证了如下假设:

(1)人们想要极力避免缺乏权力。(2)地位是权力的来源之一。(3)消费者可以藉由拥有地位,来补偿缺乏权力的无力感。

Adam Galinsky和Derek Rucker的研究显示,对现状感到无力的消费者,倾向花更多钱买相同功能或被广告暗示与社会地位有连接的商品。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远未达到她们想要的水平。社会一方面女性要继续传统的角色,照顾好家庭和小孩,成为贤妻良母;另一方面希望她们同男人一样干事业。因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必然存在心理不平衡,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江贵松,陈文容,2004)。在购物的过程,能体会到如上帝般的感觉,受到贵宾样的待遇。如走进商场时受到营业员的热情的招呼、问候,这些都是女性消费者在家里和单位里很难体会的。特别是如果营业员是男性的时候,能充分让女性体会到与男性平等或超过男性的感觉(Woodruffe,1997)。刘仪伟主持的电视节目《天天饮食》之所以能成为女性喜爱的节目,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从中能够学到很多烹饪技巧,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男性下厨弥补了女性再社会地位上企图超越男性得补偿性心理动机。《我的野蛮女友》能红遍大江南北,也归功于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要求在社会地位超过了男性的要求,弥补了其失衡的状态。所以购物能充分补偿女性在社地位的不平等(Woodruffe,1997)。

第8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育彩票彩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特点,为六安市体彩事业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即开型体育彩票 彩民 消费行为 金安区

一、前言

体育彩票是经国务院批准,以筹集国际和全国大型体育运动会举办资金等名义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的供人们自愿购买并能够证明购买人拥有按照规则获取奖励权利的书面凭证[1]。体育彩票主要分为两种,即开型体彩是其中之一。

本课题对六安市金安区进行调查研究,是因为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而金安区又是六安市行政与经济发展中心,人口比较聚集。本文以研究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育彩票彩民的消费行为为代表,具有代表性。即开型体育彩票的发展将促进金安区乃至六安市经济发展和体育事业进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育彩票彩民。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针对金安区不同地点的彩民进行随机抽样。在10个彩票站点分配15张问卷综合得出最终数据。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66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为97%。

3.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后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法等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4.访谈法

对六安市体彩中心主任进行访谈,并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访问,结合对彩民的调查问卷分析,更加全面的掌握信息,为本论文服务。

三、调查结果

(一)六安市金安区购买即开型体彩彩民群体特点

由上述三个表结果显示,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育彩票彩民男性居多,女性偏少;青年人和大专、本科学历为主;其中大部分是企业公司、个体商户和文化教育者;多是收入中低层人群。

(二)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彩彩民消费行为

1.主观因素

由表4、5可得出,金安区彩民金额较低、持续时间不长,频率也较低。其中更多的人是试一试的心态,以娱乐为主。根据相关访谈,可以反映出当地彩民对彩票的认识程度并不高。

2.客观因素

结果显示,更多的彩民认为彩票种类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彩票站点分布也较多,其环境对于彩民们的情绪影响不大,但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改善能够更近一步促进彩民情绪。

(三)六安市金安区即开型体彩需改进之处

通过访问部分彩民发现,首先,彩民群体希望体育彩票的销售、计奖、开奖等环节更加透明,公正。其次,多举行派送活动,他们希望在不中奖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一份小礼物作为纪念。再次,丰富玩法和种类。新种类、新玩法的即开型体彩需求异常迫切,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论与建议

(一)金安区即开型体彩彩民,在性别上,男性居多;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以青年人群和大专、本科学历为主。从事职业多以企业公司、个体商户和文化教育者为主;个人经济条件,以中低层收入者居多。

所以建议第一,要注重女性市场的开拓;第二,注重中老年人的市场开拓;第三,考虑到低学历(初中、高中)和高学历(研究生)人群的市场拓展;第四,要侧重高收入人群的市场开发,因为当其成为忠实消费者,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即开型体彩在金安区的影响程度不大,彩民们接触购买的时间比较短,频率较低,用于金额也很少,以一般消费者为主,忠实消费者很少。在原因上,多以娱乐主,对于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很少。由于消费者对于即开型体育彩票的认识程度不高,所以可通过广告、公益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面、真实,积极的体彩的品牌形象。

(三)彩民们主要方式是在零散型社会网点,并兼顾在电彩网点和餐饮、娱乐等特殊场所销售。针对此种情况,不断扩大即开型体彩的销售方式,比如超市、火车站、加油站等人口聚集地。不断完善电彩网点,多在餐饮、娱乐等场合销售。

(四)金安区即开型体彩需要丰富玩法及种类、多举行派送活动,公益金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体彩的销售、计奖、开放等应更加透明。要严格按照《彩票管理条例》,依法来发展彩票,倡导多人少买,建立和谐彩市。

参考文献:

[1]王魏,姜联合.齐齐哈尔市体育彩票彩民的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8(6):95-100.

第9篇

关键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072-01

体育消费是利用体育的特殊属性来满足人们身体与精神上的需要而发生的经济行为。随着我国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品种越来越多,消费群体也日益庞大。体育消费已是当今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反映,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且有扩大的趋势。青少年作为体育运动的主群体,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同时青少年缺乏经济独立能力,其体育消费行为必然是个体、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交点,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以及产生这些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引导该地区青少年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福建省晋江市某区20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20名,女8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泉州轻工学院图书馆和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等多种途径查阅了近十年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为此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制定

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阅读有关社会调查及体育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并根据有关问卷制定的要求,围绕消费动机、消费观念、消费内容、影响因素方面自行设计。

(2)问卷的发放

对福建省晋江市某区青少年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7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92%。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现状调查

1.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您进行体育消费是为了”的问题调查中,为了强身健体的占32%、休闲娱乐的占13.5%、审美追求的占22.2%、社会交往的占11.9%、体育成就的占10.8%、攀比炫耀的占9.2%,调查说明: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强身健体是体育消费的首要目的。

2.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观念

在“您认为人的一生应该经常锻炼吗?”问题的回答中,认为赞同的占39.6%、基本赞同的占33.6%、即不赞同也不反对的占15.7%、不赞同的占6.5%、非常不赞同的占4.3%,调查说明,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在这个方面表示肯定。可见,青少年的健身性体育消费价值观已得到基本的确立和定位。

在“体育是增进健康、造福社会的有效手段”问题的调查中,完全赞同的占28.2%、基本赞同的占33.1%、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的占19.5%、不赞同的占15.7%、非常不赞同的占3.2%,调查说明,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对体育是增进健康、造福社会的有效手段持正面的态度。

在对“您选择体育商品的依据”问题的调查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的占39.1%、逛街时看中的占24.4%、流行、时尚的占21.7%、朋友推荐的占14.6%,根据调查结果说明,福建省青少年在选商品时还是比较看中自身的实际需要,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但还有少部分青少年还是跟着潮流、时尚,这说明在还是有少部分青少年心理上还是欠缺理智,要对这少部分青少年进行体育消费心理方面的引导。

3.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体育消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主要有体育服装、运动器具、体育书刊、比赛门票、体育锻炼、体彩/足彩六类;体育服装占14.5%,运动器具占19.3%,体育书刊占9.6%,比赛门票占6.9%,体育锻炼占36%,体彩/足彩占4.8%,占比例最大的内容是体育锻炼,第二位是运动器具,第三位是体育服装,第四位是体育书刊,第五位是比赛门票,第六位是体彩/足彩。调查结果说明,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内容主要还是以体育锻炼为主。

(二)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某种消费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总是要受一定社会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体育消费行为作为消费领域的一种行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地要受到诸如收入水平、余暇时间、政策舆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消费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消费需求及其价值观等的影响,这是体育消费行为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均起着不同的促进作用。

1.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根据相关文献的分析,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包括: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社会对体育消费的评价、社会对体育消费的导向。调查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72.8%,认为社会对体育消费的评论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5.5%,认为社会对体育消费的导向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5.6%。这些数据说明,在日常体育消费和购买中,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多属于节俭型和务实型的,超前消费的意识还不太强。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消费问题上也是一样。根据相关文献的分析,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家庭的体育消费习惯、家庭成员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家庭收入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79.4%,认为家庭的体育消费习惯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37.4%,认为家庭成员的支持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64.6%。以上数据说明,在所有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是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

3.个人因素的影响

根据相关文献的分析,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个体对体育消费的认知、热爱体育运动。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个体对体育消费的认识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75.9%,认为热爱体育运动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83.6%。调查结果说明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体育消费行为。

4.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学校核社区环境因素包括:社区是否经常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学校是否提倡开展体育活动、学校是否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社区是否经常组织社区体育活动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8.8%,认为学校是否提倡开展体育活动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70.5%,认为学校是否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或活动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70.6%。这些数据说明,与社区环境相比,学校的体育锻炼环境对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更大。提示,学校应该重视对青少年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引导。

5.商品广告的影响

影响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的商品广告因素包括:体育消费的广告效果、体育消费商品的丰富程度、明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认为体育消费的广告效果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27.1%,认为体育消费商品的丰富程度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64%,明星的体育消费行为认为重要及非常重要的占43.4%,以上数据说明,由于青少年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中的是商品的款式和商品对个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结论与建议

强身健体、审美追求是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其他的体育消费动机还包括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体育成就、攀比炫耀。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体育消费行为有社会文化、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和社区环境、同学朋友、商品广告。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不要让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一时最求时髦,而体育消费的价格和质量要符合福建省晋江市青少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2):53-5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