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慕课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8 15:05: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慕课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慕课教学论文

第1篇

目前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教学定位是把公司的项目流程套入学校的教学模式,即就教学论教学,把公司项目案例作为学校教学的资料,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模仿企业的项目流程进行项目课程教学。这种“依葫芦画瓢”的项目教学未达到企业对毕业生零距离的需求。目前项目课程教学定位应该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把学校的课程教学纳入到企业项目操作流程中。其课程定位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职业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单纯工作任务,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单位个人才能够在繁琐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剖析、辨别并采取应对措施时,才能够说他具备了所需的职业能力。传统课程基本上还是学科体系和以知识点为中心,过分强调了知识理论要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来设计课程,要体现在每个环节的链接和相互关联上,而不是“纸上谈兵”而已。第二,以学科综合为基本出发点。项目课程是以要完成的项目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它把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按项目工作流程分为几个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再根据实际分析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确定出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和专业技术能力来获得课程的构成要素、进行课程定位。第三,以项目任务具体化来开展实施。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和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整个大的项目任务化解为各个小而具体的项目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判断的能力。最后,按照具体化的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工作。

二、项目教学设计阶段的改革

从公司的项目流程中,可以知道公司把项目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项目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融入到公司的项目操作模式中,以达到在项目教学中让公司的项目流程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展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让公司项目处理模式和学校教学模式达到最大程度融合,进一步缩小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同公司的接触和与毕业学生的多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公司进行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为:制定项目时间表、方案论证、方案绘制、方案修改与定稿和方案汇报这几个阶段。通过对公司项目操作流程的研究和我这几年的项目教学经验,我把这两个流程做了一下总结和调整,使我们的项目教学充分融入公司的项目操作流程中,形成新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项目教学现场施工阶段改革

教学现场施工阶段同样采用公司——学校——公司——学校这种校企穿插模式。它与现有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对比看来,新流程在现场施工阶段的教学中,把构造教学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论的书本的课堂教学部分转换到已建设好的实训中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点转换为实地实物的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建材施工的构造知识阶段,从原有无概念的被动接受的理性认识中解脱出来。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现场对实训建材和材料构造的学习,将该结构知识点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四、项目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要求

第2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因此必须了解学生。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学生的技能起点能力、学生的情感起点能力、学生的思维起点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精心选择、设计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一个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相关行业的招聘信息,这样,学生将学习单片机与自己的就业前景相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大大增强。

2项目教学法——灵活、恰当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品为载体,行动过程为途径,就业为导向,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全新职业教育理念,让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者紧密结合,使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动手设计与调试单片机产品,才能真正掌握单片机技术。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3.1项目描述及要求

项目描述即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教师利用多种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项目。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项目达标要求包括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安全生产要求、文明生产要求。制作完成的作品能否合格,需要按照各项标准量化考核。

3.2项目执行方案

项目执行方案即怎么做。中职生不具备独立设计方案的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可执行方案。为了完成项目,需要解决单片机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方面的问题。教师提供原理图和程序,通过引领式教学方法,讲解硬件设计原理和软件编程方法,然后应用KEIL软件和实验台进行模拟仿真。以动画、实验的形式模拟理论,让学生容易理解,方便操作,使学生建立能够成功的自信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巧妙的将单片机知识点抽取出来,加以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跃跃欲试想亲手制作的前提下,抓住时机,再次对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这样,既是对以往理论学习的补充、巩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制作做好充分的理论支持。着力体现基本理论在工作现场的具体指导与应用,恰到好处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根据各组成员实际情况,学生分组讨论分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3.3项目实施

教师提供完成项目需要的条件(如实训环境、器材、原材料等),同时仅做简单、必要的指导,由各组负责人安排分工,人人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学生需要先后解决清点元件、元件检测、插装焊接及调试运行四个关键问题。如果制作中遇到困难,先小组讨论,若无法解决,再请教老师。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人人参与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成绩。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教师,课前要准备充分,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预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

3.4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结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制作成功,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以及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3.5项目拓展

项目拓展是对知识、技能的补充、巩固和提高,能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学校提供自主创新实验室,全天开放,并配备实验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拓展。

4结语

第3篇

1、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认真分析教材。对知识点要有明确的认识,以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充分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后,要充分的考虑到知识点的强化上面,不但要补充专业知识还应该弱化专业知识。在一节课中知识的储备不应过小或过大,要做到适可而止。一般而言,一节课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话要做到学生能够理解消化为主,不要灌输式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充分的了解学生和理解学生,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备学生。作为一个剧目实训课教师,首先要考虑所教授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她们的思想状况、专业技能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等。学生们的艺术天分是有差异的,教学中反映出领悟能力、掌握速度、体现程度等等的不同;作为戏曲专业学生先天优越的条件是相对的;十全十美的先天条件,几乎是没有的。艺术素质、艺术才能大部分都是后天的,可塑性很大,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潜力就越大,但潜力不等于能力。只有通过后天严格、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努力,方可使潜力转化为实际有效的能力。戏曲剧目实训教师站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尤其需要具有选拔艺术人才的特殊眼光,和培养艺术人才的正确观念及科学的训练方法。

3、备教法:剧目实训课都是小课堂教学,一对一指导,准确到位的示范在教学初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每一个唱、念、做、打的示范都要准确到位,一招一式,横平竖直,例如眼睛怎么运用、面部肌肉的正确运用,正确的气息运用,什么时候吸气、吸到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张嘴发声,口型是什么形状,舌头什么形状,什么时候往外呼气,哪个字用唇音,哪个字是齿音、声音怎么控制,哪个字用到头腔共鸣,哪个字用鼻腔共鸣,还有手势从什么位置起,中间经过哪里,最后落点在哪里,身体的协调等等一系列的小细节都非常重要,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切身体会戏曲程式和虚拟动作的感觉,掌握连贯动作的要领,把握动作的分寸感和动作的规范,要语言表述清楚。虽然有的学生一时还做不到位,但应知道正确的该是什么样的。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练习,使学生既懂得唱重在抒情、念贵在达意、做善能传神、打讲求逼真的基本原理及舞台效应,又能初步掌握手为势、眼为灵、身为主、法为矩、步为根的形体规范法则和具体要领。

二、优化课堂节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课堂节奏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抑扬顿挫是音乐之美,错落有致乃书画之美,张弛有度则是课堂之美。课堂节奏不能一平如水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能紧锣密鼓让人疲于奔命。松紧结合、张弛有度是课堂的理想境界,课堂节奏的准确把握不仅带给学生美的、愉悦的感受,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剧目实训课教学的课堂节奏是做好剧目实训课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

1、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在戏曲艺术教学过程中,剧目实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情况应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机智才能达到。

2、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征服学生。

3、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在课堂上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不断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不断感受到同学的欣赏,会越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学应变化一下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的东西,以活泼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学会教学内容,表现得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当然,节奏控制预设的方案再周密,也赶不上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课堂节奏的把握。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做好剧目实训课教育教学的关键

1、善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一堂精彩的戏曲剧目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而那些匠心独具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戏曲艺术是一门集诗、乐、舞以及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及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综合性,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以讲述跟欣赏剧目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人物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多角度的切入学习可让戏曲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活泼多样。

2、巧用戏曲艺术的时尚元素,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戏曲的兴趣之门。时代在发展,媒体与网络无处不在,使现在的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来源十分广泛。加上年龄的特点,最吸引学生的是时尚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节奏性强,通俗,易懂,易唱,有些学生认为这唱腔一个字要转好几个弯,难以掌握。基于这种想法,根据学生的喜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尝试将流行音乐的伴奏形式引入戏曲课堂,让学生多听、多看,潜移默化的来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喜爱。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企业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1.4考核与评价

《化学检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并将“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与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为课程总体成绩。

1.4.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

1.4.2项目考核

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

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

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说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

为最大限度地将慕课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分别的优势发挥结合好,2014年9月到元月期间,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中采取了慕课和传统面授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的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是由每学期48学时的大学英语读写课,32学时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及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组成的。我们从2013级刚进入大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了普通文科班和普通理工科班各两个共四个班级组成实验班。大学英语读写课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为此,我们选定了与此教材配套的北京工业大学刘宇慧老师所讲授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读写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14学时,课程来源网站是爱课程网;此外,还选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彭天笑老师的大学英语口语慕课课程做为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与本校所用口语教材内容相似部分学时为7学时),课程来源网站为中国大学Mooc网。学生必须在教师教授某一单元内容之前自学预习相关慕课课程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网络互助答疑的形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来到课堂上教师会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来巩固所学。期末时学生应修完两门慕课课程并得到网络结业证书,结业证书的成绩占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占大学英语口语课总评成绩的50%。

2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期末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把慕课引入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是十分赞同的,认为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然而,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慕课有很高的期望值,在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如下诸多问题:

2.1“替学”及“挂机”导致的诚信问题

慕课课程学习的诚信问题一直都让研究者们头疼。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有教师监考的考试,怎么能保证在网上通过课程考试,拿到结业证书的人就是那个学习慕课课程的人呢。本次研究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与面授教学内容相关的慕课课程时长为21学时,其余修完才能拿到慕课结业证书的还有23学时,共计44学时。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替学”及“挂机”现象的出现,要求学生利用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时间到英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慕课的学习,这样,学生是否有替学和挂机,自主学习中心的值班教师可以进行监控。经过这样的监控操作,学生学习诚信现象尚好,但由于32个学时的自主学习课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慕课学习,所以在课外的慕课学习中仍有极少数学生让别人帮忙挂机。

2.2慕课资源局限性及优选的问题

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和慕课课程最初是感到新鲜,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便对其有了更多的期望。他们对本次研究所挑选的两门慕课课程总体评价尚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有的知识点的处理有些拖沓,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又没有讲透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他们希望在慕课资源的选择上不一定要针对课本教材内容,应突破教材和国界的局限性,放眼世界,提供更多的世界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适合他们的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慕课课程供其选择性学习,并尽可能做到优选和精选。

2.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传统课堂上的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是由教师给出的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组成的平时成绩(2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组成的,而大学英语口语课是由平时成绩(4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慕课加入后慕课学习的成绩占到了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口语课更是占到了50%,这样使得评价体系由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对优势的单一化趋向多项成绩平分秋色的多元化。而目前慕课学习这一块的成绩评定仅仅来源于学生是否取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至于如何取得,学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去衡量和判断。学得非常认真和挂机的学生最终都能得到这一项的分数且无甚差别,所以此评价体系的公正性有待考量。

2.4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所占比例问题

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慕课课程应占据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的学生有约三分之一,认为传统课堂所占比例应大于慕课课程的占约三分之一,认为两者比重应均衡的占另外的三分之一。这种各执一词的态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信息素养的层次甚至学生的性格都有密切的关系。

2.5慕课课程学习质量保证问题

由于慕课课程的评分体系尚不完善,所有学完慕课课程的学生都能拿到结业证书,所以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慕课诞生以来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采取了课外慕课学习,课前小组讨论,课上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这些措施对学生的慕课学习起到了有效的监管和督促作用。然而,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及给小组成员评分过程中仍免不了有少量人情因素的干扰;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提问,演讲汇报,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涉及到每一位同学,即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他们所负责任务的难易度和涉及课文内容的深广度都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因此,通过课堂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慕课学习质量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2.6慕课课程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问题

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慕课课程可以允许学生通过邮箱或论坛向课程负责班主任或其他学院提问,班主任也会就学习相关问题给予回答。但实际情况是,慕课课程的在线交流互动性并不好,效率也不太高,论坛发言人数少,回帖速度慢,交流内容与学习无关,对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缺乏激励制度等问题屡有出现。失去最初的兴趣后,学生往往会摈弃这个在线交流平台或仅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而去做相关活动。学生的互评体系更是困难重重,形同虚设。

2.7基础设备及信息技术素质的普及问题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教师专门针对如何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慕课学习为学生进行了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断地出现了各种操作不熟练和失误引起的问题,对学习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到了学期末,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操作不当等问题也越来越少,整个运行趋于走入正轨。参与本次实验的学生只有四个班,已有学生反映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平台运行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其软硬件设备需要更新。如果在今后的实验中继续扩大实验对象的范围,几百名学生同时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慕课学习,系统是否会有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尚未可知。因此,寻求资金支撑,更新及维护相关软硬件设备也是保证慕课课程学习顺利进行的一项要素。

3慕课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潜在影响、展望与未来

第6篇

(一)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从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现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师范专业的教育重点在实践内容,今天的师范高专学生,就是明天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应用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适应教学的实际需求。显然,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二)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尚未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才能在有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吸引,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以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较高的个人文化修养,才能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与个人修养上都有待提高,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入动力与活力

基于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致使中国式教学课堂的弊端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实施了教育改革,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自身实施环节的设置,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弊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推进教材的更新,落实课改的全面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就促使当前教材编写工作者认识到形势的变化,需要将教材的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教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求。

(三)丰富学习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学生擅长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遗忘,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被逐渐淡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在以自身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在互助学习的方式下有效掌握知识,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社会实践内容

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将社会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明确项目的目标,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具有真实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具备语文教学的能力,这种职业素养的具备是重点教学目标,也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以对联鉴赏为教学项目,布置任务,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使其在课余时间搜集能够突出家乡特色的对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联进行鉴赏。

(二)创设情境,实现项目任务的有效设置

教师在明确实施项目教学法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创设情境,进而将知识还原于生活与实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在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以求职应聘信函书写与面试为教学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掌握应聘书书写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互相面试,不仅使学生适应了应聘的流程与环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实现项目资源的丰富性,确保项目资源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首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搜集整合项目资料,使学生高效完成项目。在搜集与项目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犹如大海捞针,需要从信息中整合出有效的部分,以支撑项目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需要“随时充电”,以提升能力。同时,项目资源的选取需要考虑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通过师生以及师生的良好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选取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持互动性、实践性。

四、结语

第7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PHP应用技术,我院结合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采用综合能力迁移训练模式组织教学,共设置3级教学项目。

1.课堂训练项目——新闻管理系统它是基于真实网站开发过程而设计的课堂教学贯穿项目,由前台新闻显示模块和后台新闻管理模块两部分构成。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开发,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动态网站开发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包括系统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实现等,系统掌握类和函数库的定义与使用、文件的包含引用以及使用文本文件进行数据存储与读取等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

2.课后深化项目——成绩管理系统它是与新闻管理系统开发同步实施的课后训练项目,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自行设计和开发网络应用系统的能力。

3.综合测试项目——大学生社团BBS论坛它是在课程结束阶段实施的集中考核项目,用于全面检测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网站综合开发能力。

(二)合理打造项目团队

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组5~6人,设“项目经理”1人,全面负责本小组的项目工作安排。小组成员在项目团队的支撑下集学习、讨论、设计制作、创新于一体,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学期初划分项目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保证小组成员搭配的合理性,以免造成小组间发展不均衡,阻碍后期项目实施的进程。

(三)着力编写项目化教材

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写,不能为项目化教学提供配套的支持,因此笔者所在的PHP项目化教学团队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PHP应用》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该教材以新闻管理系统为核心贯穿始终,按照项目实施流程将项目分解成各个能力训练子项目,各个子项目又由一个或多个教学单元构成,同时各个教学单元都以任务作为问题来牵引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带着兴趣学。

(四)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1.上次项目展评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集中展示本小组课后深化项目中的任务成果,并陈述其设计思路,其他小组各抒己见,指出优点或者提出改进的意见。做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体验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最后教师予以有针对性的点评,重点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优秀项目成果的技术要领。

2.明确本次项目任务

教师展示本次项目任务的最终成果,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东西,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再将经过精心设计、合理描述的项目任务下达给学生,同时对项目要培养的主要能力以及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等进行扼要说明。

3.预备知识讲解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实施项目任务,教师应对完成该项目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化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绝不能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应该采用边讲边演示或者边讲边操作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项目实施

学生在逼真的工作场景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知识和意义构建,最终获得既定的工作成果,达到项目工作任务的最终目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协作、提问,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则体现在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监控、引导、矫正上,要通过巡回检查发现各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应对关键性的技术环节、如何寻找最佳的工作路径、如何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工作成果。

5.项目总结与项目拓展

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两个方面。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认清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时要重视各个项目环节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思考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通过反复尝试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6.布置作业

在课堂训练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课后深化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它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合理进行课程评价

本课程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平时课堂表现、课堂训练项目、课后深化项目的考核为主,综合测试项目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成绩占70%,综合测试项目考核成绩占30%。

二、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项目选择应符合一定规范

教学项目应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同时该项目还需符合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并能涵盖大纲知识点和技能点,如新闻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大学生社团BBS论坛等。教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出发,尽量减少枯燥、实用性不强的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

(二)项目实施应有环境支撑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求在类似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发生。因此项目化课堂教学应该在有职业氛围的、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训室进行,有条件的也可直接到企业或校办工厂内实施项目化教学,这样更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学生应具有主体地位

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不难看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项目化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而教师则要利用教学环境和教学项目,组织、引导和管理教学进程,并从中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四)教师应具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师需要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思路,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行业技能,只有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一线教师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熟练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才能给出学生成果的合理评价。但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具备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校企合作,学院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直接参加企业一线工作,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二是补充一定数量的外聘教师,学院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会带来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践,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三、结语

第8篇

1.1基本概念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教学结合的方式展开整个教学。在此教学方法中,为了同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学生在学习,老师在教授,还加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师生能够得到共同的学习和提升。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一般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还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理念,在生产操作中引入新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1.2教学优势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课堂授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询问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来对教授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学生也一直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总体上讲,传统教学法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疏于培养,结果使得学生不会自主探究,空有一堆理论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挖掘学生的优点、结合生产实际来展开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体上讲,项目教学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将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生产中。

2项目教学法应用实践

为了更好探究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项目1: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编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为毕业班学生,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提升知识,教师和学生开展互动式合作,建立自动化生产教学系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集合了机、电、气和PLC工控一体化平台。在教学中:(1)要求学生画出电机降压起动继电器控制原理图、掌握控制原理;(2)可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编制梯形图程序;(3)利用FXGPWIN软件编辑、传输、调试梯形图程序等工具,明确导线颜色、截面积及其应用范围,并掌握接线与布线,能利用万用电表检查电路,将故障有效排除。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让学生主动去参考相关的书籍,或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所需资料的意识和能力;(4)在表达能力上,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可用口头、书面两种形式,将准备的材料准确表现出来,同时,在教师与同学的交谈、交流中,熟练应用专业术语;(5)在情感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逐步形成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另外,经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对自身定位进行思考,从而更好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组织主要是小组形式,同时建立具有弹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分组并非唯一原则,小组形式也并不是主张取消班级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均以小组形式开展,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施的形式。两班的人数相同,X、S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说明两组学生学生基础差别不大,也就是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前,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成绩基本相似。而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两组学生的期末专业知识水平阶段性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别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各分数段学生数量来看,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90-100分有6人,80-89分有9人,70-79分有17人,对照班三个分数段学生人数分别是4人、2人和11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班60以下分数段学生数量为3人,而对照班为17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项目教学法实施后,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成绩。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进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3项目教学法实践反思

项目教学法是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程度以及参与程度。虽然项目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着较多的优势,也在具体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毕竟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在实施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一,项目教学法对实践教学较为注重,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提供示范性教学成果,证明自己具有组织实践教学的职业水平。但是,在电子课程教学中,笔者在内的很多教师都是初次运用项目教学法,相应的教学经验很是缺乏。所以,为了解决这一不足,教师就必须共享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加强集体备课,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并留下优秀的学生作品,以便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运用项目教学法,明显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需要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学生集体学习就可以了,对每个学生教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学生还不能做到独自设计电路,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把关。鉴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有所不同,对知识的接受速度也有所不一,这就很难做到准确把握教学进度。而且,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课堂管理也不如传统教学法一般顺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不断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一、课程纲要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在目标上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同时又力图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整合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矛盾的两面却又是统一的整体,这就需要我们以不同的维度来审视课程目标。

1、目标的层次性——用分类的观点审视课程目标

完整的课程目标一般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目标。宏观目标是指课程的培养目标,它反映了时代、社会和国家对学生发展的总体要求;中观目标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它反映了国家对课程内部运行系统的整体要求;微观目标是指具体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它是宏观和中观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体系中也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和技能属于低级层次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过程和方法属于中级目标,它概括的程度比知识和技能更高一些,是工具和武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属于最高级的目标,它实质上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是内驱力和政治立场(图1)。

2、目标的平衡性——用统一的观点审视课程目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既可分割、相互区别,又是相互依存的。将传统教育普遍关注的知识和技能(俗称“双基”)、有所察觉的过程和方法、被人遗忘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都应该受到普遍关注。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以看成是一个三维坐标系中的三个不同的维度(图2)。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某一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共同形成一个面,而且维持一定的平衡,如果任一目标的力量使用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偏离原来的方向。

3、目标的完整性——用系统的观点审视课程目标

新课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也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在内容上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学生作为“整体的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也应该是有机的“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期望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因此,如何将课程的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二、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目标在理论层面已经比较成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审视当前的现状,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主渠道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许多偏差。本文试图通过“生命的诞生”的透析,从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诸要素角度,寻找课程目标的教学实现途径。

1、整合序列——从教学过程角度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世界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同时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应该是有序的,有效的教学源于有序的教学,有序的教学来自于对各种序列的深刻认识和有效整合。我们认为,教学应包括教学序列、知识序列、认知序列、思维序列和情感序列,而且它们是整体推演的。(图3)

(1)把握知识点

开展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组织整个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但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引子”把教学内容导出来,还应是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所以它直接影响探究教学的进程和质量。知识点的产生是基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非常清晰的领悟和理解的前提下,挖掘和提炼出知识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实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导入情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想象空间,能让学生经过体验后有所感知。知识点应与整个教学内容有着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开阔的空间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生命的诞生”一课,利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及其作品《创世纪—创造亚当》引入学习主题——“生命是怎样诞生的”。首先,从科学发展的历程上来看,“神创论”是最早探讨“生命的诞生”的;其次,“神创论”属于非科学,与科学的假说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神创论”和神话传说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贴近学生的经验;最后,通过名画欣赏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表达交流神话传说可以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连接知识线

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提出假设,并开展探究活动,即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和探究性活动的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线应从点引出、为面服务,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符合学生认知高度,坚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思想。

“生命的诞生”一课,主要针对“自然发生说”、“地球起源说”和“外星起源说”创设情境、建立假设,进而寻找证据,从而不断地旧的假说、建立新的假说。首先,这三个学说本身产生具有时间序列,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其次,假说的建立和证据的搜寻具有研究性和科学性;第三,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和体验假说及其实证,使科学方法的学习水到渠成。

(3)构建知识面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推理、演绎、判断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手、口、脑并用,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但那仍是零散的甚至是不全面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归纳重整,深化和概括知识,发掘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层面。

“生命的诞生”一课,从科学方法的层面去归纳重组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假说、实验和模拟,进而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就是将自然现象中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研究的问题,然后根据已有的事实建立假说,再根据假说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说的真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不断进行。

(4)形成系统

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把对知识的理解转变成立体的、空间的思维,最后真正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面对新的事物或新的问题。我们的学习如果跟不上这些新的事物就会落后。因此,教学中有必要把这些新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因为教材作为教科书的特殊身份的局限,而学科知识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拓展与延伸。

“生命的诞生”一课,使用“海底烟囱起源说”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且逐渐领悟科学的本质——科学就是在已有的证据基础上建立假说,不断地寻找证据,解释自然现象,即科学是追求合理的解释,科学是发展的科学。同时继续应用学生已基本巩固的科学方法——假说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以“切入点”、“重点”、“难点”等科学知识点连接成有序的知识线,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建构知识面,最后形成开放的系统。

2、明晰结构——从教学目标角度实现课程目标

目标是课程所要达到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它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因此,教学目标的结构要符合层次性、平衡性和整体性。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阶段性和发展性。在设计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时,一方面,目标维度以及核心线索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相一致、相呼应;另一方面,要比单元目标更具体、明确。同时要更多地反映学习的活动和过程的信息,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应该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生命的诞生”一课,以主要的教学线索分析教学内容,并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各个知识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图4)。可见,并不是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有三个维度的目标,每一个知识点上的某一维度也并不都是只有一个目标,而整节课在三个维度上的目标保持相对的平衡。然而,教学内容之间可以有“类属关系”(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给予较为准确的定位。

3、开境——从教学内容角度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这就要求树立科学的教学资源观。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目标的要求为依据;其次,既应立足于当前需要,又应放眼于长远发展。从知识的结构、学力的水平、认知的水平、教学的进度以及资源的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

“生命的诞生”一课的学习是研究和论证“生命起源”的过程,而在科学的历程中,有许许多多关于“生命起源”或“人类起源”的研究手段和理论论述,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述和证据: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巴斯德实验、“地球起源说”和米勒实验、“外星起源说”和考古陨石的发现、“海底烟囱起源说”和现代深海形成硫细菌的事实、“生物发生律”和生物胚胎学的研究成果、“非洲人类起源说”和人类种族迁徙历史等。其中分别隐含着非科学的、科学的实证和模拟、哲学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以及技术上的DNA检测等思想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作较为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和资源保留下来,适当地进行取舍和调整。

其中的“生物发生律”隐含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一哲学思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一要求过高,教学中应该避免使用,而应作为教师继续学习的资料。“非洲人类起源说”则表明了新技术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应用,在教学中不作具体要求,但可以介绍,让学生明白,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的发展。

4、发展系统——从教学策略角度实现课程目标

(1)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发展性

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责任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应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构成一定的智慧挑战。选择教学内容应吸取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勾勒出科学的整体轮廓,以实现知识重新构建为最终归宿。

“生命的诞生”一课,从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地球起源说”、“外星起源说”和“海底烟囱起源说”这一科学发展的时间序列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发展的历史,同时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科学是发展的科学,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构。

(2)学生认知——符合认知的发展性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是经历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是经验的改组或创造,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开始,然后转向关系、定义、规律揭示的过程。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学生是从具体感知开始认知的,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识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随着感性认知的深入,学生需要对那些将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线索进行整理;从知识的形成到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是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实现的。

“生命的诞生”一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神创论”作为“起因”,到学生相对陌生的“自然发生说”、“地球起源说”和“外星起源说”作为主线,最后用“海底烟囱起源说”作为拓展。

(3)学生思维——符合思维的发展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生命的诞生”一课,从三个生命起源假说的事实、假说、证据、验证等角度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从非科学的“神创论”到科学的“自然发生说”的正向、逆向思维,从“地球起源说”到“外星起源说”的正向、逆向思维,以及“海底烟囱起源说”的发散思维,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学生情感——符合情感的发展性

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发展、成熟的过程。情感活动基于人的需要,又贯穿于人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活动的始终。情感活动作为完整的人的心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总是发生、发展和表现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生命的诞生”一课,利用世界名画和神话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三个起源假说的探究过程和交流评价激励学生有效学习,再在对科学方法的总结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以“海底烟囱起源说”的拓展感受科学的无限魅力和科学本质。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1、科学探究与双基的关系

国内外科学课程标准反映出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探究。如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基于探究教学的需要,允许学生就设计科学研究过程方面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展能力,学习知识”。无疑,探究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在双基教学与探究活动之间进行教学实践的合理分配,是国内外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普遍的认识是删除传统教学中被认为过难、过深的内容,代之以与探究活动有关的内容(图5)。然而,这种取而代之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则容易导致将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割裂。

我们认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双基教学应该是融合的,它们在课程中各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科学探究只有跟双基教学有效地融合,才能够在科学学习中体现出更大的功能和更强的生命力。在具体科学学习课题中,科学知识是载体,科学探究是方法和手段,科学探究的方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方法(图6)。

2、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通过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熟练科学基本技能,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才是课程的真正目的。

教学是复杂的系统,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我们认为,“思维之心只能寓于知识之体”的观点也许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从而建构教学的多维融合开放动态螺旋模型(图7),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第六册(九年级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4、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5、白月桥.课程标准实验高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4,(9):3—10。

6、刘启迪.课程目标:构成、研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4,(8):24—29。

7、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3—9。

附件:“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九年级用)第一章演化的自然,

第4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2目生命的诞生。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1、介绍:作者简介。(旁白:资料1)

聆听

创设情境

2、欣赏:《创世纪——创造亚当》。(旁白:资料2)

欣赏

审美教育

问题

发现

1、设问:该画阐述了怎样的文化主题?当时认为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传说。(资料3)

思考。上帝造万物。

谈论: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等。

观察和思考

“神创论”

联想和表达

问题

探究

3、小结:这些传说说明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开始思索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4、过渡:生命真的是上帝创造的吗?迫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背景,我们的祖先只能从精神上解释,它是带有政治和宗教色彩的,这种解释是非科学的,让我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研究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是科学上最大难题之一,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情境:影片(地球生命的诞生)。

6、交流:组织影片评析。

7、过渡:生命在地球上出现是几十亿年以前的事,事过境迁,历史不会重演。到底怎样去研究这一段经历呢?

8、介绍:米勒实验。

9、过渡:是不是生命真的在地球上土生土长的呢?

10、情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对陨石进行分析发现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基本物质。于是提出另一个假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由陨石从外星空间带入地球。

11、资料:“外星起源说”。

【资料1】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达芬奇齐名的著名艺术家,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任务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资料2】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巨大画幅《创世纪》描绘了九幅主题画,有上帝区分黑暗与光明、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鱼与海中动物、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堕落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乐园、诺亚筑祭坛、洪水和诺亚醉酒。

【资料3】传说混沌的空间中,孕育出人类的老祖先——,经几万年,他把天地分开。临死前他把呼出的气体化作风和云彩,声音化作雷电,眼睛化作太阳和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星星,四肢和躯体化作四极和五岳,血液变成江河,肌肉化作田土,就连身上的汗毛也化作草木,装点大地。天神女娲感到十分孤独,于是攫取地上黄土,掺水揉团,按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个个小生灵,这就是人。用泥捏人太慢也太累了,于是她取了一根藤子伸进泥潭,然后猛地向地上一甩,溅落的泥点都变成了人,从此大地布满了人的踪迹。

【资料4】随着深海探测的深入,20世纪70年代对加拉巴哥斯群岛洋中脊火山喷口的研究表明海水在深海烟囱中经受了高温影响下的系列变化,可能形成原始生物化学物质。深海烟囱与炽热岩浆直接连通,温度达1000℃,周围海水沸腾,冒出的浓烟里富含金属、硫化物,热水中富含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和氨气,这是一个既有能量又有生命起源所必需的物质环境。鉴于深海形成硫细菌的事实,推想原始生命可能就在那里诞生,由此又提出了“海底烟囱起源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