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5: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推出更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政府的支持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从大学生生源、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基础创业条件。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支持措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如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等,为大学生提供具有稳定市场秩序的良好创业环境。
1、加快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创业服务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政府应该紧抓工作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并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条件。
2、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政府应该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相应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的信用,为其扩展融资渠道;同时为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应构建相应的金融信用体系。政府所设立的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相关措施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为大学生创业基金;其二为新企业信贷。
(二)不断发展创业教育,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启蒙教育,能在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的同时,激发大学生开展积极的创业行为,并还能有效减少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所引发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新世纪的创业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高校是大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场所,不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而且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创业条件,如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创业课程,建造相应的创业实验设施,并制定一系列有关创业的激励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基本形成,并提高创业能力。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应该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应该更多的注重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一线教师大多没有亲身经历过创业,而对于创业教育的讲授,他们只能照本宣科,给学生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的操作。高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因为教师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水平的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成败。基于此,高校必须着力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应该和多个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创始人来为学生做讲座,辅导学生,为学生的创业问题答疑,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结构
要在高校开展成功的创业教育,首先必须从高校内部着手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有较强实用性的创业课程。
3、建立创业型大学,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利用自身的科技知识和学校提供的条件进行创业,开发科技成果,并通过学校的桥梁作用,与企业取得联系,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首先要懂得利用学校为其提供的条件,这是成功创业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塑造优秀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扶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创业光荣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以更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并将大学生创业看作是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社会不能以苛刻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业,而是应该大力支持。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创业文化,同时积极参加自主创业,能够牢牢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
在实践中大学生要想以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就必须使由创业导师、专业孵化以及创业投资三者紧密结合的培育模式进一步深入。促进大学生创业者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创立的企业能够平稳度过起步发展阶段。将各种创新创业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将重点放在大学生创办企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上,通过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使大学生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另外,创业导师也会在辅导大学生的过程中显现出自己的价值,他们将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到创业指导工作中,将自己的创业精神以及技能传递给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导师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指导创业方向,为其创业实践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同时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导师一般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或者在某一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既是老师,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专家、顾问,此外同时也是企业顺利发展的保护者和导航者。
(五)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水平,提升其创业成功率
1、加强创业实践的训练,培养创业水平
为使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创业过程,可以借助于模拟创业或者虚拟创业的方法来实现,可是创业技能的提升仍然主要依靠创业实践活动来实现,所以大学生要以积极的热情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社区服务、角色体验等实践机会,增强对社会对市场的了解程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创业的培训活动,提升自身创业的理论水平;同时多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业竞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自己的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将来的创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创业竞赛活动对创业项目的提出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创业构思也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创业计划转化为实践。
2、客观评价自己,认识自身创业的优劣势
大学生在正式开始创业实践之前,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评价,通过对自身的评价,指导老师的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前做好创业计划。
二、结合省具体情况分析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存在的不足之处
1.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不足。
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创业教育,经调查保定市各大高校发现创业教育发展明显不足。具体如: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方案,只有一些简单的“职业规划”等课程;二、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教师多来自行政管理人员或辅导员,其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能力欠缺;三、缺乏创业教育实践,通过调查发现各大高校创业基地建设基本毫无建树;四、高校内部创业氛围不浓,大学生在校参与创业大赛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以此为契机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2.国家政策贯彻不彻底。
保定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不够重视,因而在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上完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媒体和高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导致创业政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小,造成有的毕业生或学生家长对此知之甚少,更甚至有的完全不了解。这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市场创业。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
通过调查保定市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发现,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观念落后:在受访大学生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其创业资金靠自己的父母亲朋来支持;其余受访者中,仍有一大部分选择靠自己打工来积累创业资金;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通过金融机构来贷款创业资金。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在金融机构取得创业资金很难,或者创业中期资金周转困难时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这导致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因家庭经济不富裕而选择放弃创业。正因为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造成高校毕业生创业止步不前。
二、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策略
1.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
通过对保定市各大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不强。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大学生创业理念。高校要加强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信心。同时开展内容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二、建立创新科学的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三、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健全创业教育培养机构,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学师资队伍。同时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更好的实施,有必要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就业工作议程。
2.重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造实践机会。
创业孵化基地是由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构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小额贷款、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基本的生产经营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因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所以为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保定市政府可以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促进全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政府可以帮助创业者在孵化基地中开展各种经营形式多样、经济多元化的微型企业,聚集人气和商业气息,从而建立起高校大学生创业市场。
3.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为了促进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十分重要。首先,要营造一个大气开放的人文环境,且尊重知识、人才、劳动、创造是人们推崇的价值取向,人人自觉成为创业的主体、创业的环境,摒除妨碍创业、限制发展的一些条条框框;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确保创业在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以市场、政府、高校毕业生三者相互结合且互动的运作机制,进而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最后,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从而大大方便创业活动的开展。
4.打造良好金融环境,提供创业保障。资金的缺乏是自主创业首要面临的困难,而刚跨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几乎没有任何资金积累,对此保定市政府可采取一定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首先,为其提供一定额度的创业配套资金。对于政府投资公司每年必须用于普通中小企业创业的投资资金可延长其保值增值期限。同时,转变投资方式,将部分无条件科研拨款转为有条件拨款或间接投资。其次,为其提供创业资金融资担保和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向普通中小创业企业发放贷款;鼓励保险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增设创业贷款保险业务,以分担风险和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双方资金责任问题;最后,宏观调控和适当干预风险投资。降低风险投资收益税收,用以促进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针对专门从事中小创业投资的风险企业,可成立专项基金对其进行适当的投资补贴。
三、结语
1点燃激情、规划人生,激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选择过程的开始。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出路,一是就业;二是创业;三是专升本。这三条路径,多数选择就业,选择升学和创业的是少数。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引导他们做好就业、升学或创业的准备。创业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词汇,高职设置的很多专业,如兽医、会计、食品加工等专业因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的办学机制的优势,使得毕业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所以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小规模创业或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业是较有优势的。创业对于一个高职毕业生来说是有很大诱惑力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业素质,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帮助指导学生为创业做好心理、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是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指导大学生思考并规划未来发展,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怎样的工作;二是意识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工作对自己未来人生发展非常重要;三是做出承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完成这样这项工作。这一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对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具有规划自己人生目标的能力,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要拥有自己创业的梦想,激发起学生创业的激情,鼓励学生建立起为实现自己未来创业梦想做好准备的决心。
2探索自我、发现优势,鼓励大学生自觉培养创业的基本素质
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能否坚持直至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因此,对于把创业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来说,不只要有激情,要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能够清楚地告诉自己“我适合创业”,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遇到挫折时不退缩。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定位,要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需要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我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我将来要到哪里工作,我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是对自我的“特质”进行分析,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个步骤——自我探索阶段。自我探索要完成四项任务:职业兴趣探索、性格偏好探索、工作技能探索和工作价值观探索,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实质上是让学生清楚自己:我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我在职业活动中最看中的东西是什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按兴趣、性格偏好、工作技能和工作价值观四个方面分类,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业者的素质进行评估。特别强调的是评估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将来创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9墨圊恬面业果自己还有欠缺的话,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行自我训练。如创业者必须对成就有高度的欲望、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激情。工作价值观主要有成就、独立自主、挑战性、服务他人、人际交往等,因而在工作价值观探索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工作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学生确立创业所需要的工作价值观,如强烈的成就感、对独立自主和挑战性工作的追求等。
3掌握技能、学会方法,指导大学生自觉学习
创业应具备和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在经历机会的困扰、整体地看问题和进行平衡领导的能力。创业能力就个人能力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创业素质,创业素质除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工作能力。麦可思在跟踪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调研数据显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谈判技能、学习方法和理解他人是创业最重要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是创新具有的四种能力。除基本工作能力外,创业除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决策能力、计划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等等。要较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主要有自我探索技能、信息管理技能、发现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美国著名的职业规划研究者辛迪尼•梵和理查德•鲍尔斯把技能分为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通用技能三类,按这一技能理论,从完成生涯规划这项工作的角度来说,上述的生涯规划技能属于专业知识技能,但这些技能按辛迪尼•梵和理查德•鲍尔斯的技能分类方法是通用技能,相当于麦可思所使用的基本工作能力概念,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是一致的。不仅如此,寻找创业机会需要对环境进行分析,对市场进行调研,从而选择适合的创业项目,而完成这些工作的方法,包括决策的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主要参照的是TAM,但使用的是Davis的精简后的TAM,即忽略了态度和意图的中间作用,直接把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看作影响采纳行为的因变量。同时,考虑到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企业机构中应用的研究,本文在使用态度的影响因素中增加了感知风险这个因素,本文中的感知风险是指被试者所认为的在创业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在该研究模型中,重点分析和测量有用性认知的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风险性共五个变量对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意图的影响。自身因素代表着个人能力以及所能提供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在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过程中,个人能力越强,所能提供的设备越先进,接受云计算的心理就越大;创业者对云计算系统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的体验也积极地影响着对云计算方式的采纳态度,云计算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和功能性越高,大学生创业者利用云计算的态度就越积极;利用云计算进行创业的态度除了受自身因素和云计算系统的技术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云计算所处环境和使用云计算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云计算所处环境越安全,使用费用越低,相关法律规范越齐全,用户的使用态度就会越积极,积极的利用云计算的态度会正向地影响用户的利用云计算的行为意图。已有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说法。Davis的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消费者接受技术的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Sy-mantec对企业使用云计算的障碍的研究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6]。Goodhue指出个人特质等背景因素会影响使用者使用信息技术的容易程度以及使用情况[7]。基于上述分析,以理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指导,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存在差异;H2: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3: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4:服务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5: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H6: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
2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分析
2.1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
本问卷主要使用的是7级Likert量表。本次数据收集的活动从2013年8月24日到2013年9月24日,最终回收问卷303份,得到有效问卷260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比例为85.8%。此次问卷的发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其中东、中、西部城市的比例分别为50.8%、27.3%和21.9%。并且调查的对象涉及高职高专、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等学历的大学生,其中理工科、文史科、经管科和其他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8.1%、17.3%、41.5%和3.1%,因此样本具有普遍性。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使用SPSSStatistics19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进行信度分析,所得的Alpha值分别为0.795、0.853、0.882,均大于0.7,表明数据内部结构较好,可靠性较强。效度是衡量测量结果正确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来测量量表的结构[8]。首先进行KMO值判定和Bartlett氏球体检验,得到的结果为KMO值为0.875,大于0.80,Bartlett氏球体检验值为2579.409,p值为0.000,达到显著性水平,且各问项的负荷均在0.512~0.803之间,因此本文的测量问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转轴后在8次迭代后收敛,萃取出五个因子,这5个因子的特征根分别为6.988,2.545,1.731,1.354,1.206,它们一起累计解释了总方差的65.831%,这说明5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提供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提出来的5个因子的CronbachAlpha值分别为0.535,0.785、0.836、0.853、0.882,并且每个因子中任一问项删除不能显著提高Cronbach’sAlpha值,因此有效性符合统计研究要求。提取出来的5个因子分别对应“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因此,因子分析的结果基本与本研究最初设计的核心要素相符。
3数据分析结果
3.1方差分析
在本文中,对假设H1的检验需要考察“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这几个研究变量分别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这几个方面上是否存在差异,其中因变量是被试者对相关陈述的同意程度的评分,用数值大小代表同意的程度,自变量是被试者的类别,因此本文中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对假设H1进行检验。在进行方差分析前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如果变量的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则使用LSD来检验,否则使用方差非齐性检验Tamhane值。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1)“性别”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13.394和9.106,显著性分别为0.000和0.003,表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女生的均值高于男生的均值,对于“感知易用性”,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而“性别”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的F值为3.045,显著性为0.029,表示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对感知风险这个因素的感知在0.0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专业类别对“感知风险”的均值为经管科最高,其次为理工科,最低的为文史科。而“专业类别”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家庭经济情况”对“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4)“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自身因素”的影响的F值为4.841,显著性为0.000,表示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不同的大学生对“自身因素”的感知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且对于“自身因素”,均值最高的是“不会去尝试新信息技术”,最低的是“关注且尝试新信息技术”。这表明自我认为个人能力强且所处环境良好的同学不太愿意尝试新技术,反而是对个人能力自我评价不高的同学更愿意尝试新技术。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5)“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F值分别为2.887、2.967和3.635,显著性分别为0.023、0.020和0.007,表示“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在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且对于“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均值最高的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对于“感知易用性”,均值最高的也是“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最低的是“从未考虑过自主创业”,其次是“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由此可见,“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且较强烈”的群体对新技术的接纳心理最强,对“已经尝试或正在尝试创业”的群体新技术则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对“自身因素”和“感知风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假设H1只有部分成立,即“自身因素”在“性别”和“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上存在差异;“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服务感知有用性”只在“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易用性”在“性别”和“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上存在差异;“感知风险”只在“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
3.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1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分别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得到,“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63,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8,0.308和0.250,并且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感知风险”和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感知风险”的各问项与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和使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0.157,且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其它问项和使用意愿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2.2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被解释变量是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对云计算的使用意愿,该因变量为二分类离散变量,即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是)和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不考虑利用云计算(否),因此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研究。根据相关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的结果,建立模型:使用意愿=F(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随机干扰项。进而构造大学生利用云计算进行自主创业的意愿的Logit模型二元行为选择模型如下:LogitP=ln[P/(1-P)]=β0+β1x1+β2x2+…+β9x9+ε其中,P代表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概率值,β0为常数项,x1至x9分别表示自身因素、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别、专业类别、对新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九个变量。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显著水平为0.436,大于0.05,因而在统计意义上是不显著的,接受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的零假设,即可以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并且通过回代检验,该模型对数据的判别准确度为81.9%,因此,模型回归结果从整体上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分析的结果如表1。(1)“自身因素”的回归系数为-0.411,显著性为0.003,表明“自身因素”对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前面相关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自身因素”和使用意愿之间负向相关。对自我能力以及所处环境评价越高的同学,对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反而越低。因此,假设H2不成立。(2)“技术感知有用性”、“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都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它们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50、0.479和0.384,显著性分别为0.115、0.034和0.011,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但“技术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服务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新技术的接受态度上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技术感知有用性”有正面影响,但不明显。假设H3、H4、H5得到验证。(3)“感知风险”的回归系数为-0.334,显著性为0.103,表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显著的,但“感知风险”中“云计算标准不统一”与使用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感知风险”还是会对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尤其是“云计算标准不统一”对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有着极大的影响。总的来看,假设H6基本得到验证。(4)其他因素中只有“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3.540,显著性为0.030。
4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4.1研究结论
根据调研数据的结果,被试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考虑利用云计算的比例为75.4%,说明云计算这一技术很符合大学生创业节省资金、方便快捷的需求,为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所喜爱。(1)通过对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的分析表明,“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利用云计算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自身能力较强的同学反而不太愿意使用云计算这种新技术,他们认为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能力足以轻松解决云计算可以帮助解决的问题,而且使用云计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冒险;(2)“技术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正向影响;“服务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接受者都期望自己得到的服务是简洁、易用的、操作人性化的、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花钱得到的服务能对自己有一定帮助。对一项技术所感知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越高,使用倾向也就越高。(3)“感知风险”对大学生创业时云计算的使用意愿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用户长期习惯于什么都自己建、自己管,把很可能是一些机密信息交给第三方会有些不放心,加上云计算自身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云计算标准不统一”等,用户会担心使用云计算的安全性,从而放弃使用这项服务。(4)“关注且可能会尝试新信息技术”对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经常关注并且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对这项新技术能带来的利益以及风险比较清楚,使用相对来说熟悉的新技术感知风险比较小,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此外,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女生虽然对自身评价比较高,但是大多数女生都对计算机技术不太感兴趣,对云计算会有先入为主的不太容易操作的偏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感知风险”上有差异,经管科以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以及对风险的专业敏感性比较高,对新事物的感知风险比较敏感。对新信息技术持不同态度的大学生在“自身因素”上的感知有差异。
4.2障碍以及相关对策
大学生是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心力量,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会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研究目的是调查长株潭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讨长株潭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相关专业理论提出若干有效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对策措施,最终为长株潭及其他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国内创业教育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起步较晚,现在还在一种摸索时期。我国创业教育理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启动是2002年,期间经过学术界的努力研究实验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让创业教育正式进入学校。1990年,以北京、四川等6个省市为项目执行组织,开始了对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实践并发表相关论文。在1999年之后更是有大量的相关,并且呈现逐步递增的状态,可见创业教育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无论如何,创业研究在我国还属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很多 研究还在一种宏观的表面而缺乏深层次以及细节的探索,这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把大学生自主就业的基本要素分为大学生创业意向、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以及所具备的创业素质是基础,创业环境是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创业。
1.关于创业意向。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概念,在学术界有着很多的界定。PhilHp H-Phan认为是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叶贤认为是其自身将来创业的可能性和行为打算;克鲁格和布雷泽尔则认为,要具备创业意向才能进一步去发展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意向可以分为创业思维意向和创业行为意向两个维度,两方面都要达到较高水平,创业活动才有可能进行。高创业意向会使大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困难,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2.关于创业素质。创业素|即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和品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具备这样的素质,大学生能够在创业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关于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刘畅(2015)认为研究创造性的角色职业资格,促进创业能力,增强创造性职业资格的法律是用来构建创业教育模式的途径,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唐德斌(2011) 认为大学生创业事实上是大学生各方面的业务效率。这效率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活动顺利,从根本上保证业务的成功。
3.关于创业环境。环境是影响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校的影响最大。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最久的环境,学校整体的创业氛围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技能及能力等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党的“十”报告指出鼓励多渠道就业形式,促进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也明确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目前国际上描述创业环境的框架主要有两种: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提出的九个方面模型以及Gnyawali 和Fogel 提出的五维度模型。
三、长株潭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分析
1.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调查样本显示,68.6%的人考虑过创业,21%的人暂时没考虑过创业的事情,9%的人正在进行创业。这些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来看,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相对较强,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过创业想法。但从数据显示来看,虽然长株潭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较强,但缺乏创业动力,将创业意识转变成实践的人数比例较小,已经创业成功的人数比例则更小,表明大学生创业难度相对较大。并且研究表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创业可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种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方面以及个人能力素质方面,少数同学认为创业对自己而言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2.高校创业环境。调查显示,37.2%认为课程要以创业实践和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南;选择所需的课程或选修课程由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以及去新创业的实体店进行参观实习,三种方式的占比大致相同,分别为18.2%、18.8%和18.5%。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只能从讲座和选修课还有适当的参观和大赛中开展创业教育。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都举行了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在创业教育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种方式备受大学生青睐,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业大赛。3.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出色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占比重为80.4%,强烈的挑战精神、较好的专业知识、管理及领导艺术、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对市场的认识水平都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这些个人素质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因此,大学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人素质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沟通能力还是管理以及专业素质方面都是需要具备的。
4.大学生的创业形式。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形式趋向于多样化。36.4%的人选择团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就业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并且可以分散一定的风险。选择网络创业、加盟创业和概念创业的所占比重分别为15.8%、16.8%、13.8%。由于网络创业成本较低,并且符合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加盟创业在品牌效益方面有一定优势,而概念创业对于资金、社会人脉等方面的资源要求较小,对比风险也不大,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5.创业想要得到的帮助。多数同学认为创业时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有资金、经验、指导以及人脉这四个方面。其中比重最大的就是资金,超过60%,其次是经验以及指导方面的帮助,而人脉和机会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数据表明,资金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我国经济现状,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存在困难,多数学生也不愿加重家庭负担。因此家人在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加强力度,例如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款期限以及简化贷款程序等。基于大学生对社会经验需求的重视这一点,大学生可以在空闲时间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深入社会群体,增加社会经验,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人脉圈。
四、关于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1.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政府作为国家最具指导性的组织,要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在解决政府内部运行效率低问题的同时,国家和长株潭各地创业的政策需要进行整合,建议设立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机构,以便形成统一的政策范围以及严谨规范的长株潭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体系。并且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可以再进一步放宽、放松。例如长株潭地区政府可以针对在本地区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贷款时间加长、额度增加;用政府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投资提供更多帮助,并对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简化;借鉴国外经验,对其研究和分析、定位、特点和对公众公布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使更多的人能够深化研究;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2.社会应以正确态度对待创业者。社会的创业形式以及群众对创业者的态度对于创业者的心态是影响非常深的因素。媒体是社会的窗口,是大众了解社会的渠道,将媒体的积极作用发挥,引导社会大众关爱大学生成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鼓励和信心。例如新闻报纸大力宣传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积极的观点导向鼓励大学生创业等。
3.高校应积极培养服务学生创业。高校要注重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提升自身信心。学校教育应加强创业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应优化创业师资建设:一是提高教师创业教育能力,二是扩充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然后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以适应当地的情况,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更加重视创业实`教育。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不应过分注重形式,而应得出实质性的成果。
4.家庭应积极支持鼓励创业者。创业者的家长自身应持有理性的观点,并不只有工作才是就业的唯一出路,也不是创业就一定会失败,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给予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杜绝冷嘲热讽、奚落打击,使其失去战斗的勇气。并且从小多方面培养孩子,注重正面影响。
5.大学生应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者自身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畏困难。学生自身要把握机会、提高创新意识,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创业能力;创业过程通常包括创业类型和战略决策、团队建设、融资、商业登记、宣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大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自主创业 素质教育 创业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水平逐年提高,进入大学受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面临着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20万,创下历史新高。如何解决就业难这一难题,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对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提倡高校学生敢于创业,为自己的将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就业增长。
一、自主创业与素质教育
自主创业属于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体现。人才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能力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重要,而能力便是素质的反应。
创业实质就是素质的体现,杨芳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人才,在学生中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创业素质教育。高校开展的自主创业计划一方面是应付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更重要的是深入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高等教育相比较美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晚。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创业性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这表明美国开展创业教育并非迫于压力之时做出的反应,而是一种常态应对。因此中国有必要将创业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出。
自主创业也是素质教育主体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校学生的素质,这个主体便是高校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求学生有创新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创新,那么我们可能依旧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学生拥有的创新素质,是一种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良好心理素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自主创业无疑增强了学生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通过自主创业,不仅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自强自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将创业的精神和能力迁移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使其在将来的人生中一帆风顺。
二、高校自主创业所面临的现状
(一)创业观念落后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观念是迫于我国就业形势提出的,起步较美国和西欧国家是比较晚的,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认识尚未成熟。
创业教育在高校中仅仅作为一门业余教育举行,并未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之中,也未构建合理的创业模式,这就使得创业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遇。学校仅仅依靠讲座和报告来宣传创业教育,例如每年的“挑战杯”比赛,涉及面还是局限于部分有能力的高校,新出的成果多局限于论文形式,并没有锻炼学生真正的创新精神,更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观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思想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转变,许多学生针对自主创业多有不了解,依然认为毕业后有份稳定的工作是唯一的出路。学校的老套路线迎接新生、培养人才,并未很好的做到善后工作,针对创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育之中。中国青年平均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进入高校似乎成为唯一的高等教育出路,绝大多数青年求职前仅有的经历就是升学,并没有受过职业技能训练,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能力较弱。而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许多已取得大学文凭的青年心理脆弱,抵制自主创业。家长的传统的思维模式,有意识在孩子思想中灌输大学就业并非创业的思想,这些都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举步维艰。
(二)打铁自身不硬
对于势在必行的自主创业政策,高校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此很盲目,而有的仅仅对此保有新鲜感。针对国家出台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仅有7.9%的学生对相关政策、法规“经常关注,很清楚”,44.3%的学生“偶尔关注”,14.2%的学生对此“一点也不知道”。其次,45.8%的学生对于创业“曾经想过,没有准备”。这表明,学生潜意识里并没有自主创业的概念,何来实践。在创业者应具备的几项关键素质上,学生的表现更是不尽人意。在“领导能力”上,有74.3%表现得不自信;在“团队协作”上,仅有17%的同学觉得自己表现不错;在“创新能力”上。只有7.7%的学生认为自己创新能力较强。有80.5%以上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具备创新素质。这表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质疑,高校专业教育过于单一,使得学生知识水平不全面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创业,相对于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而言仅有课堂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受人生阅历影响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学生心理脆弱无法承受压力,仅有创业的热情而没有创业的能力,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俗话说:“打铁自身硬”没有良好的知识积淀、坚韧的心理,创业必然流于口头形式。
(三)创业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缺乏自主创业教育的老师。创业教育的落实需要老师的引导,在高校中资深的教授一般都是纯理论学家,而创业教育则需要于资深社会经历的专家;创业教育没有体系的教材,更没有可鉴的经验,如何开展教学成为头疼的事情,使得许多老师知难而退。这点与美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首先高校鼓励并选派部分老师从事创业教育的实践,许多教授都有过自主创业的阅历,使得他们对这一领域有深刻的体会,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学校不断吸引社会上的成功范例兼任自主创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短期教学或讲座像是,这样既节约了资金,又使得学生有了自主创业的勇气。
其次高校中没有设置体系的自主创业教育课程。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择业和人生观。完备的创业体系课程涵盖理论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自主创业没有被纳入到正常的学科之中,高校向来以基础专业学科为重,这与创业学科的开放性是格格不入的。而自主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更是不健全的。创业的实践体系可以使学生融入到社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能力。学校开展创业的教育的实践工作一般是讲座,仅仅通过社团形式吸引学生眼球,这些显然是不足够的,这种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直接影响而来创业教育的效果。即使有的学生有心创业,但面临的现实困难依旧很多,譬如资金的问题,创业并非纸上谈兵,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而国家设立的创业基金、各地政府成立的创业基金以及高校设立的基金利用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创业流产。
三、高校实施自主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自主创业教育是解决高校毕业就业困难的方法
2009年两会中讨论最激烈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毕业出路。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经济蓝皮书》称,到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到2010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30万,这是个可怕的数字,大学生就业也因此进入30年来最难时期。历经9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高校育逐步显露出“就业危机”。过去的天之骄子,在今天经济的浪涛中几乎沦为弱势群体。
面对现实,大学生不能只等待就业机会,而应该积极的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去。高校盲目扩招、过度就业、就业体制老化无疑均加剧了毫无社会经验的毕业生的困难。在美国,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已经累计创办了上万家公司,雇用了数百万人,创造出数千亿美元的销售业绩。一方面通过自主创业可以现实的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不拖累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增强国家的实力尽一份力量。因此对于高校来说,自主创业教育,解决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通过自主创业使得求职的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分担就业压力,让更多的无业者有着落。
(二)自主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途径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才就是国力的象征。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中心,人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实力。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势必要被淘汰,新型的生产方式有赖于有创新理念的人才。那么高校的出路就是培养高素质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这样自主创业教育就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体现。什么是“素质教育”?第一,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第二,强调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第三,强调充分开发智慧潜能。第四,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简单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一个优良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的全面人才,而自主创业就是学生创新的体现。通过自主创业学生锻炼了自己并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当今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模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创业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不仅仅让其就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素质。通过自主创业开发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发了他们的潜能,使得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融入了社会。从这个层面上讲,自主创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别称,二者息息相关、同质异名。
四、高校开展自主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观念,使得学生固步于毕业等待就业中。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创业指导部门,宣传自主创业,摒除旧的“金饭碗”等就业思想。创业教育的困难就是在于价值取向上,认为创业的学生没有资深的家庭背景就无从谈起,这种功利的创业教育观是不正确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在于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因此应该着眼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这一基本价值取向。自主创业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二)建立自主创业的完备教学体系
我国自主创业教育之所以落后,没有完备的教学体系是主要原因。完备的教学体系包括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课程体系。
师资是课程实现的关键,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校应该选聘一批责任心强的课堂教学老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增强老师自身的素质。也可给予老师优厚的条件,让其去社会亲身实践,体验创业,以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此外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一批有学术底蕴的企业家、管理家等社会成功人士担任教师,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鼓励他们创业,指导他们,为其量身定做一些合适的项目。
自主创业教育要纳入到高校的正常课程中,必然要求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课程。高校可以借鉴有成功经验的大学学习,特写是借鉴美国等先进国家的自主创业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有自己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适当拓宽,融合其他学科,作为一门具有针对性的教程。并开设实践课,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创业的快乐。
(三)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自主创业教育的前提,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的。政府应该为高校自主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制定保护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法规,提供创业基金。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显示,全国97家开张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2005年的另一项统计则表明,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到2007年,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01%。这一事实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优势可言,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打破了有关政策的制约,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学校更要利用良好的校园坏境鼓励支持自主创业教育。为从事这项教育的老师提供丰厚的条件、设立创业基金、树立创业典型。为学生开创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条件,例如鼓励学生加入校内商业街,鼓励学生开网店,为学生的公司提供资金和信誉担保。学生一旦准备着手,学校马上指定教师对其帮助、指导。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新国,等.培养的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战略意义[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8.
[2]刘华.大学生自主创业纵横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l2.
[3]郝咏梅,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1期。187―188.
[4]刘穿石. 创业能力心理学[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海龙.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 天津大学.2004, 6.
作者简介:
一、调查设计与研究样本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共计10道题目,分别针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创业人数比例低的原因”、“创业优惠政策了解情况”、“创业政策获取途径”、“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业优惠政策的效果”、“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最需完善的因素”、“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和“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这10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调查,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问卷165份,问卷有效率为97.06%。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165人,其中男生53人,占32.12%;女生112人,占67.88%。
二、样本分析与结论
1.样本分析
(1)在当前的就业前景下,你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意向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6人选择“一定要创业”,占3.64%;有47人选择“不考虑创业”,占28.48%;有112人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占67.88%。其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6人均为男生;而选择“不考虑创业”的47人中,有39名女生,8名男生,由此可见,在112名女大学生中,有39名女学生不考虑创业,占女大学生总人数的34.82%。剩余65.18%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女大学生中,所有女生都选择“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没有一人选择“一定要创业”;而在84.91%有创业意向(包括“一定要创业”和“有适合的机会就创业”)的男大学生中,选择“一定要创业”的占13.33%。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在“创业意向”调查中,男生的创业意向比女生略高,但是男生创业意向的强烈度和坚定性远大于女大学生。
(2)你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仍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是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对造成当前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最重要原因,有65人认为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有100人认为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男大学生的选项趋于平均,分别为28人和25人,而女大学生更多的将原因归为“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有效支持”。由此看出,女大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对创业环境的依赖性高于男大学生。
(3)你是否了解北京市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对当前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共有52人(包括“很了解”和“有一点了解”),“不了解”的有113人,占总人数的68.48%;其中,“很了解”的3人中,有2名女生,占总人数的1.79%;1名男生,占总人数的1.89%;“有一点了解”的49人中,有27名女生,占总人数的24.11%;22名男生,占总人数的41.51%。从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中,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人数比例更高。
(4)你已了解的创业政策是从什么途径获取的(多选)
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的52人中,他们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这5个方面,其中网络占57.69%;学校老师占32.69%;校园讲座占30.77%;报纸、杂志占34.62%;其他(朋友交流)占7.69%。由此可见,网络是目前大学生获取创业政策运用最多的途径,而学校老师与校园讲座也是宣传优惠政策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相关报纸、杂志的信息输出,也是一种有效的渠道。
(5)你认为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哪个更有利于创业者
有23.03%的同学认为“免征税费”更有利于创业者,48.48%的同学认为“创业贷款”更有利于创业者,而选择两者同样有利的有28.48%。从该结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更愿意政府提供小额贷款这种扶持方式来帮助自己创业,她们认为“创业贷款”的扶持力度比免征税费更大。
(6)你认为当前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是否有作用
几乎都选择“作用不明显”,占了总人数的80%;选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15.15%;选择“没任何作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4.85%。从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创业政策感觉作用不明显,即目前的创业扶持政策没有很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完成自主创业。
(7)你认为国家或北京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帮助不大的原因
选择“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57.58%;选择“宣传不够,大家都不甚了解”的有70人,占总人数的42.42%。从该结果看出,这两项原因的人数差别不大,均是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帮助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8)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7人),即创业机会的完善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创业环境”(32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 ,其次是“创业资金”(29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机会”(32人),其次是“创业资金”(31人)。总体看来,下列因素的完善能够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机会、创业资金、创业环境。(9)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更易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62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7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是“创业环境”(31人),其次是“创业资金”和“创业机会”(均19人)。总体看来,能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或困难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10)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
被调查大学生从最重要 最不重要依次排序的因素是:创业机会、创业政策、创业资金、社会关系(含家庭支持)、经验积累、创业培训(免费)、创业环境、创业信息(见表3)。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选项中,排在第一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46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3人);排在第二位最多的是“创业资金”(29人),其次是“创业机会”(28人);排在第三位最多的还是“创业环境”(34人),其次是“创业机会”(32人)。总体看来,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最需要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创业环境。
2.研究结论
第一,目前北京市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比例较高,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5.18%。这说明在大学四年的这个阶段,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还是非常高,但最终能否坚持进入创业实施阶段,还需另作研究证实,分析原因。第二,针对目前造成女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支持环境不够好,大学生创业缺乏各个层面的有效支持。通过实证调查,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选择该原因作为最重要的原因,本论文持有数据为66.96%。第三,北京市女大学生对现阶段实行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了解度偏低,多半女大学生不了解该项政策,本论文持有数据为74.10%。第四,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获取的途径较多,网络、学校老师、校园讲座、报纸和杂志等都是获取政策的有效途径。第五,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中,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相比较,大学生更愿意用小额贷款来帮助自己创业,本论文持有数据48.48%。第六,当前较多大学生认为北京市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作用不明显,本论文持有数据位80%;且作用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宣传不够,大家不甚了解;二是门槛还是太高,机构贯彻不扎实。第七,通过本次调查得出,“创业机会”的完善,更易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业资金”是目前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和困难;“创业资金”是大学生现阶段自主创业最需要的。
三、扶助女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应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加强贯彻落实具体政策当地政府和各大院校重点宣传并推广创业政策和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使想创业的同学能够熟知信息,并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即使现在不准备创业的同学也能够了解相关信息,最终使创业优惠政策能够普及并切实运用在大学生创业当中,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进入创业环节,为国家创造更多的效益。
2.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目前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注册优惠、税收优惠和小额贷款优惠三方面。为了加大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国家和当地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创业资金”、“创业机会”和“创业环境”这三方面的扶持政策,如“创业资金”方面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或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不同的创业项目有针对性的做不同的优惠程度。在“创业机会”方面除了企业注册优惠政策外,还可开设一些其他的扶持政策,如可以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带创业”的模式,让正在创业的成功人士在为期2年内,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性和具体性的指导与帮助,带领她们顺利地从“学生”向“创业者”转变,以更好的适应创业的新环境。
3.在“创业环境”方面
应创建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接收新一批的创业者,使其能够健康、持续地开展创业项目,这将有益于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曹润林.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供给研究[N].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2]刘兰剑,温晓兰.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体系研究[N].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
[3]童有文.大学生创业政策探析[N].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魏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9(6)
[5]徐小洲,叶映华.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J].教育研究,2010(6)
[6]张静.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教育时空,2010(1)
[7]陈成文.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与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9]孟晋霞.大学生创业政策需求和政策评价调查[J].区域,2010(1)
[10]李红萍.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1(1)
[11]胡珍珍.高校女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教育,2011(1)
[12]杨主泉.管理类大学生对创业认知的调查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8)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层次分析法,大学生毕业去向
1.问题的重述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第三,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这更给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2)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五种选择方案:继续考研深造、考公务员、到企业工作、自主创业和待业。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选择,影响程度有多大,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2.问题的分析
大学生毕业去向有继续考研深造(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比例也随之增加,它已经成为许多同学努力的方向。)、考公务员(公务员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也是大学生选择的方向。)、到企业打工(进入各类国营、民营、三资企业打工,从事专业技术或营销等工作,在实践中段练自己。)、自主创业(当前形势下,随着我国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高涨的热情,大学生逐渐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和待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或公务员落榜继续再考,或者等待机遇就业。由于受录取人数和岗位数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大学生都上榜,因此,相当一大批大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或公务员。[1])五种,而现在大学生面临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和家庭经济情况;专业因素包括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和专业冷热程度;社会因素有人才需求比例和社会福利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做出选择,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做出选择本文就以上因素用层次分析发[1]分析各个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主要分为四层(最高层为目标层,其次为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最后为方案层)分析各个因素在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中占的比重。
3.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模型的分析
层次分析法[2]的的基本思路与人们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现将问题分为若干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这一层中只有一个元素,就是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的结果;中间层为准则层,层中的元素是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政策、准则等,准则层可以不止一层;最底一层为方案层,这一层包括为了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
对于大学生毕业去向问题本文分为四个层次:(1)最高层即目标层为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记为;(2)中间层包括准则层和子准则层。准则层记为,包括三个准则:个人因素,记为;专业因素,记为;社会因素,记为。子准则层记为,包括七个指标:个人兴趣,记为;个人能力,记为;家庭经济情况,记为;专业是否有对口工作,记为;专业冷热,记为;人才需求比例,记为;社会福利,记为;(3)最底层为方案层,即大学生毕业去向有哪些选择,记为,分为五个方案:考研深造,记为;考公务员,记为;到企业打工,记为;自主创业,记为;待业在家,记为。在层次结构中,各层指标及方案都称为元素,非最低层的每个元素支配着与它有关的下一层元素。
3.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建立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以为比较准则,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类似地,以每一个为比较准则,层次各个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
对于总目标,有
1
2
4
0.557
1/2
1
3
0.320
1/4
1/3
[论文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因此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倒闭的情况。企业经营不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员工的失业,大学生因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就业非常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但是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发展。为此,国家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的态度如何?他们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他们在创业中需要培养什么能力?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发展之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国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好体现。尽管在创业的初期阶段会遭受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创业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进程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机会的把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问题有利于国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真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就是说采用模拟真实创业环境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孵化式的创业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托高校创业园区中的企业,将其作为“孵化器”,大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学习,参与锻炼,毕业后脱离企业自行创业。
不管采取何种创业教育模式,我们都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培训,为大学生脱离校园之后能够成功创业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机会的存在
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所处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而相对应的创业率就低。但是我们不能说,较高的自主创业率就能够保证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因为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引导、地方财政支持、融资环境等当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机会的发掘,经济发达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融资环境宽松、人才储备雄厚、信息流通顺畅等因素,更加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优越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我们在考察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目前我国因受到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而遭受到的经济困难,这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金融危机在两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一方面,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困难,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无法容纳更多的大学生,这就迫使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路,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做出创业决策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第二,金融危机使得大众消费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机会就变多,创业门槛较之以前也降低了。大学生选择某一个领域进入后,可以利用经济衰退的机会积累经验和财富,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基础;第三,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人员增多,且大学生就业也很困难,因此选择自主创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就下降了,这有利于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核心团队,也有利于创业者们在同甘共苦的条件下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危机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一,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经济活动衰减甚至停顿,严重挫伤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投资的信心,在这种大的消极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会减退;第二,大学生由于没有资本,需要从市场融资,但是融资机构对贷款等条件的限定非常严格,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的苦难就不言而喻了。没有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大学生自筹资金,但这样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投资风险。
分析对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做出总结:总体来讲,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机,而如何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对创业机会的有效利用。
三、大学生机会的发掘与利用
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而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精神包括积极进取、创新、奉献、合作等。大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概括来讲,创业者的个体能力都与发掘并利用创业机会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和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一)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
我国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的经济环境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创业条件,但是创业不仅需要外在的完善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创业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能力,辨别出创业机会且发掘出其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利润,创业成功。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把握能力需要自身知识结构、性格特性、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
1.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来源于大学,知识结构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把握好价值取向,并且提供精神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对大学生的创业有着保障作用,能够使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同时充满热情地向目标前进。创业的热情和自身潜能的发掘能够促使大学生们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大学课堂上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不能仅限于大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包括对所要涉及领域的详细了解,特别是对创业相关理论掌握,这对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对本专业的知识更为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其他原因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一现象与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理论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精神、创业途径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中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将本专业的知识与创业行为相结合的重要原因。
2.性格品质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独特的个性能够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能够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坚定目标,奋发图强,不至于被失败吓到,不会因身处逆境而退缩。在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者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迅速捕捉到市场中的信息,还可以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审时度势、科学判断,这样才能将企业带入良性的运转中;过人的胆识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不畏艰险,以智谋和勇敢取胜。另外,这些独特的性格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吸引到人才的关注,能够巩固团队的必要的品质。
3.认知能力
能够在市场中发现创业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机遇,对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这都与他们有这强烈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力,才能对市场的变幻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是从经济形势的微观变化判断出大的市场走向;二是从政府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要将创业看作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冒险,对信息的发现和挖掘要有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打破守旧成规,闯出自己的天地。
(二)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创业机会的发掘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点,还需要好好地把握机会和利用机会,这样才能坚实创业的基础。将创业机会转变为利润,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业者在变幻的市场信息中发掘出创业信息之后,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肯定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就果断地开展行动做出创业的决策,这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精神的体现。每一个能产生利润的创业信息都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就决定了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对融资渠道的开拓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方面,另外,创业者们还需要在各个细小的环节注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因因为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
2.融资能力
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家庭的资助,但是我们提倡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商业渠道筹集所需的资金。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在创业过程中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需求较少的项目也是可行的方法。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从其他企业中融资,或者从风险投资机构中融资,这都需要对大学生融资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3.管理才能
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成功建立起新的企业离不开大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创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大学生创业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计较短期收益的得失。总的说来,创业者的管理才能表现在对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这些资源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知识和认知,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组织各种资源成立企业,其管理才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