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生科普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8 15:05: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学生科普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学生科普论文

第1篇

*7年1月,我会组织五名同学和三名老师代表我区在成都参加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决赛暨冬令营活动,在化学决赛中,两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有四人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

*7年,在*6年自治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会有8篇论文上报参评。有五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

*7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月,参加了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活动。*理化所开放日,组织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组织科技专家进校园、下乡等进行科普宣传、讲座活动,参加人数约*0多人次。

8月、11月、我会组织了部分高中学生化学奥赛培训。参加学生有1000多人次。

*7年8月有7人参加了中国化学会在河南举办的无机化学学术研讨会,投稿3篇。

*7年9月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区的竞赛工作。全疆有近3000名高中学生参加了竞赛,他们分布在全疆南、北、东疆十几个地、州、市及兵团。今年是学生参加面最广的一次。经过中国化学会审核,中国科协批准,这次竞赛共有226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26名,二等奖160名,三等奖40名。组织奖8名,优秀化学辅导老师49名。今年又推荐了五名同学参加明年的全国化学决赛暨冬令营活动。

*7年10月组织我区部分高中化学老师参加了由中国化学会在嘉峪关举办的西部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培训班。使大家开阔了眼界。

*7年*化学会贾殿赠同志当选*科协第七届委员

*7年10月*化学会副理事长徐剑同志为我市高中化学老师举办了一期如何为学生辅导化学奥赛及化学高考冲刺专题讲座,有*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反映强烈。

*7年组织学术活动4次,参加人数约500人。

*7年新发展会员47人。

*7年12月被中国化学会授予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优秀组织奖。

*7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7年是我会比较忙录的一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学会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会员之家"作用。

二.*8年工作初步安排

1.1月,我会将选拔五名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决赛,并参加冬令营活动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地点在南京;

2.9月,*化学会承办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区)竞赛工作;

3.7、8月份*化学会、*大学拟承办全国无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4.*化学会将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各种科普,并请专家做化学科普报告;

5.*化学会配合自治区科协不定期进行其他活动;如: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等等。

第2篇

根据《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版权所有!

探索与创新

三、活动内容

按照区教体局的文件的要求我校这次科技节活动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⒈中学生创造活动

⒉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⒋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班要高度重视这次科技节活动,立足本班实际,按照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要按照“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探索、创新”的活动主题积极参加,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至月)

各班要在认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期间,做好活动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⒈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各班要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活动阵地向全校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将于九月份开始进行黑板报比赛,九月主题: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十月主题:现代科技。每月底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进行评选,并设立奖项: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学校将组织以级部为单位的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教科书中的知识。

竞赛形式:笔试、闭卷(分高中组、初中组两套试题)

竞赛时间:月中旬

具体安排:每班推选名同学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采用百分制,取名同学的总分为指标,按从高到低确立奖次。

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⒉中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

()发明创造类:指利用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

()科学幻想画类:指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作品规格一律为×,横竖均可。

()科学论文类:指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以上四类活动每班于月日前各上交校团委两件作品,学校届时将组织学校领导、有关老师进行评选,评分标准为分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⒊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主要包括五类:

()电脑绘画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组画、连环画或是单幅画,单纯的摄影作品不属于此项活动范畴。

()电脑动画:运用各种动画软件完成的二维、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

()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至少四个)、导读栏(真实或虚拟的)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

()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大小不超过。

()程序设计: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程序设计或游戏软件。提交的作品中应包括源程序、流程图和帮助。

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制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并于月日前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的科技节电脑制作”文件夹中,并注明班级和作者,每班上交作品二至五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⒋开展读书活动版权所有!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的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学校将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读书笔记”比赛,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各班于月日上交校团委二至五篇读书笔记。

(三)成果展评阶段(月份)

各班要认真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并按时、按量的完成,学校最后将评选出在整个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奖励,班级团体总分按照以下标准:

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占

中学生创造活动占

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占

读书活动占

届时学校评选出在整个系列活动中的优胜班级: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上报教体局参加全区的比赛。

五、成立领导小组和评委小组

第3篇

1 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体系

物理课外活动的途径有很多,按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方式,可将物理课外活动划分为:自主活动学习(如小论文、小制作、应用实验);合作活动学习(如社会调查、一物多用、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如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就初中阶段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着手开展的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简称“四小”,学生通过“四小”活动,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体验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2.1课外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实验、家庭小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①观察烛焰在扬声器前的摇曳;

②观察水的沸腾;

③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

④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

⑤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2科技小制作,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①自制魔术箱②自制简易天平;③自制测力计;④自制水果电池;⑤自制直流电动机。

附部分学生作品:

2.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安排、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浏览有关科普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科技书籍的能力,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要引导学会根据课题查阅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通过观察实验,切实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撰写的小论文题目有:①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②假如地球最低气温只有1℃;③假如物体不受重力,世界将会怎样;④宇宙从何而来;⑤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其中有的论文向报社投稿,有的是科普协会的征文,有的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

2.4组织社会调查、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

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

附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3 对物理课外活动的思考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3.1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在身边,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3.2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3.3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

第4篇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中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培养

摘要:中学生的创新理论与时间的研究对于提高整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创新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是指利用新方法、新技术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整个发明创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培养中学生发明创造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以及文献参考,找出在理论与实践上中学生发明创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并且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发明创造;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创新与国家的前途以及命运息息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创新型的民族,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等等,这些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将会永远没有进步,只能被淘汰。中学生作为一个民族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整体素质与能力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理论上的解读还有实践中的挖掘。

一、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

1.创造性思维主要是通过自己固有知识的重新搭配组合,使用不同的方法以及程序对问题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昀能体现,其固有的四种基本品质为: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以及精致性。但是从一般评价角度来说更侧重发散思维的维度以及处理问题结果的独特性。

思维的流畅性与独特性是衡量创造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调查发现,从思维的流畅性来说中学男女生的发展曲线都差不多,但是男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不断上升,但在初三到高三基本是停滞的;而女生在初中和高中的前两年发展较快,但是高三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总体来说男生的创造思维的流畅性高于女生。

从思维的灵活性来看,初中发展缓慢高中发展迅速。男生的灵活性在同时间点上均高于女生。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时达到昀高,之后会逐渐递减。而从精致性上来看,初中阶段缓慢上升,高中几乎不变,男女发展曲线基本相似[1]。

2.影响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父母以及家庭方面对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很重要。根据研究表明,父母的学历水平越高或从事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其子女的创造性思维在灵活性以及独创性方面显着于其他职业的子女;受到较早家庭教育的学生与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在独创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生活在郊区以及县城里面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沉思性方面优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孩子。

学校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具有好人缘以及威望的学生,他们的独创性高于其他学生;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在灵活性方面高于其他学生;每天睡觉平均七个小时的学生在独创性方面高于睡觉六个小时的学生。其他例如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是不很显着。

社会因素也会对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高于偏远的山区;其次传统观念以及语言的使用也会对其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二、中学生发明创造的理论研究

创造性学习是对整个传统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更新,随着对创造性学习的不断全面解读,不断找到其存在的理论支持。在《创新学习论》中龚春燕阐述了创新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还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习的核心需求还是一个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的首要素质。随后龚春燕又从四个方面对创造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创新是人的本质所在,不论是哪个国家其发展教育事业的昀高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切教育发展都需要创新作为支撑,不论在教育的哪个阶段都需要教育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为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随着当代脑部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更是为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先天的物质基础。

有一种后现代知识观指出,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在看待学生时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什么都不懂的认知主体以及匮乏知识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的主体,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并且可以迅速提升的一种主体以及与科学家、教育家一样拥有自己的知识,但是需要不断发展原有知识的人。在对待知识时,教师不应该把知识仅仅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绝对的”知识,而应是一种具有价值性与社会性并且可以通过创新去完善扩充的知识[2]。

还有一种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指“通过对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分析,总结出目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中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教育者通过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引导以及启发受教育者潜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出一种文明、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从而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规划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自主性的新型社会主体。核心思想就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主体,尤其是在受教育中的学生。对于在受教育中的学生确保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不断学习与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学生是主体为一回事,在受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承认是另一回事。很多的教育者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不会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而是客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学生发明创造的实践应用

中学生在发明创造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个程序,即;观察—想象—设计—绘图—制作—实验。

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观察,达尔文曾经说道“我没有过人的机智与理解能力,我唯独有的只是对那些不经意的事物的观察能力。”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一些小发明创造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细微的观察。例如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蜂巢引起了马拉尔琪的关注,经过不断地观察发现其仰角平均109度28分,锐角平均70度32分,这一发现对于建筑学有很大影响;古代的故事鲁班发明了锯也是在平时不经意间被树叶划破手指而突发奇想;再如莫尼埃从观察树根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混凝土[3]。

在创新过程中联想也是很重要的,从观察到的事物联想到其他相关联的事物。例如:蜂巢墙就是通过深入观察蜂巢而建造出来的;通过袋鼠以及母亲抱孩子的情景发明出了袋鼠衣。

再者就是设计,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通过筛选,去掉那些不能付诸于实践的联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确目标,分解目标从而形成思路设计方案。

对自己所设计的事物进行绘图制作,在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

作品完成后要经过反复的实验,要有耐心,因为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从细节做起,才能形成昀有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张广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阅读 能力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可见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仅仅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就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二、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1.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即学生对字母、单词、短语、习惯表达法及语法知识等的掌握与运用。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信息是以语言为表达形式,所以必定会受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

2.非语言因素。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与阅读理解的有效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阅读时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并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效果就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扩大阅读范围

近几年绝大多数中考、高考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

例如:NMET98阅读C篇简介一些美国人喜欢说“White Lies”;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

二是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

四、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包括:快速寻找文章的主旨句,把握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谋篇布局;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代词的指代;通过分析文章的用词,推断作者的态度。

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端或文章的结尾,集中精力把主旨句找出来。文章的第一段通常为主旨句段落,最后一段通常为总结段落,其他的段落都是说明主旨句的。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对提高学生回答细节问题的速度大有帮助。细节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步提出的,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选择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报刊,很容易激发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Let’s celebrate!”第一课时,就可以先请学生在《英语辅导报》中寻找有关festival的内容,上课时,先找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复述梗概,其他同学可以就复述提问题。这样就会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安石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威尔金斯 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原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第6篇

Abstract: the pathogenic basis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abilit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from the training problem,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tarting found that students[1], carry out “avoid disease”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 and other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rol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keyword :“avoid disease” experiment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explore evaluation

“病免”实验课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对于全面素质教育尤其重要。随着卫校的扩招,不同层次的学生迅速增加,教学课时又不断减少,而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

展、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为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

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在幼儿园蛲虫感染检测中进行该项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例进行探讨。

1 方法与步骤

1.1实验器材的准备 实验准备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存在许多问题,此过程考虑越周全就越好,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3],促使

学生熟悉器材,实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1.2虫卵的检测 按幼儿的人数分配学生,确保人人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采集完标本带回实验室镜检,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找不到虫卵的学生究其原因以确保无漏诊。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蛲虫卵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3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指导性建议 学生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按学到的驱虫防治知识提出指导性建议。蛲虫病极易重复感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往往导致多名幼儿同时感染,需集体治疗才有效,且“防重于治”。 因此对家长及幼儿进行普及卫生知识,协助患儿找出患病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1.4相关实验拓展 根据蛲虫病传播的特点,蛲虫传播创造机会最大的是手-口-手的传播方式,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紧接着开展了与蛲虫感染相关联的一系列病原生物实验。实验涵盖了培养基的制备、常用消毒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皮肤消毒试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细菌的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法、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细菌的形态观察等六个实验。

1.5卫生宣教 实验结束,同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反馈并引起大家的关注。针对蛲虫病的流行特征,学生绘制了卫生宣传小报发放,给孩子和家长们普及了防治蛲虫病的卫生知识,并给孩子们传授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1.6 科普论文撰写 围绕蛲虫感染检测开展的综合实验结束后,教师布置科普论文撰写的任务,给学生讲授医学论文的撰写、医学文献的查阅及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上资源进行搜集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采录及统计学分析。做好撰写科普论文前提准备工作后学生开始着手写作,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找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7 考核评价方法 在报名参加调查活动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样确定实验组(162人)和对照组(186人),在课程结束后、考试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期末通过理论(占60%)及操作考试(占40%)进行客观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成绩的总分、理论分数、操作分数进行统计学检验(t检验)。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考核评价结果

2.2 讨论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知识,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综合分析的技巧和知识发现的过程,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学习效果不佳。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要求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学习与培养[4]。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培养学生动手、思维、自学的能力欠缺,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技巧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独到之处。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

“病免”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实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传统实验教学较死板、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实施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及早投入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对实验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取得家长及幼儿的配合支持,学生必须运用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主动增加相关课外读物的时间来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寄生虫、细菌学检验操作技能;促使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些结论均在本次实验调查中得到验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社交和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符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医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方式

一、中学生创新能力概述

我们可以把创新能力定义为:在有一定目的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开展智力思维,产生出对社会及个人有价值的新奇创新产品。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产品是否新奇、是否是绝对的创新产品、产品的价值这三点是判断创新能力的标准。创新能力又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广义的创新能力之上的,广义的创新能力的不断地积累与创新之后就是狭义的创新能力。中学生是初级人才培养阶段的基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应该局限于狭义创新能力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方法,以广义的创新能力出发,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潜能,从而为未来实现从广义到狭义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中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主动和成熟,而并不再带有幻想性。比如说中学的物理教学,学生的创新是指中学生对已有物理知识创造性的发现、运用,这样不但表现为对物理问题思考的多样、灵活性,而且也表现为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猜测和假设,并且通过实践加以证明。

2.中学生的思想新奇性

中学时代是一个比较容易激发兴致的年代,中学生看问题是新奇的,对他们而言,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也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他们对整个问题的提出、过程和结果都是感到新奇的。这就是以学生为个体单位的首次创新,其有意识上的创新思维价值。

3.中学生的独立性

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给予自己独有的解决法式,不是与别人采用相同或雷同的方法,有着自己的见解。中学生的独立性还有例外一个含义,学生可以通过分组沟通,互相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达到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以知识为中心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与智力的培养方法不一样,但是可以共同进行发展;中学生创新能力是动静结构的统一,反映了其创新能力的稳定与发展性;创新能力是中学生的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是多样的,这些因素对中学的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于动力;创新能力的心理结构对于每个年龄层次段的人来说是基本相同的,中学生也不例外,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创新能力是否可以表现出来并不是创新能力的有无来决定的。

二、联系生活,端正学习态度,轻松面对物理

1.学习心态的调整

物理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研究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中学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中学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还有就是中学生他们自己由于不成熟的心理,从而形成了一道屏障;物理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就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有的甚至升级为讨厌物理,造成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这一尴尬局面。在这样背景下,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针对中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转换工作,帮学生调整好学习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创新意识,树立他们对物理的学习信心。

2.联系生活,科学发展

新大纲提出,“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全方位的去发展,去自己挖掘相关的学习信息,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动态的同时,可向学生适当地提供前沿领域的专题性科普资料,如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电器使用、生活小常识、城市绿化等,积极培养中学生发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全面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上海一位著名特级教师风趣地讲:“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课堂教学在于活动”。这句话揭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课堂上应尽量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

1.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好的物理教学应当营造出一种使学生产生矛盾、猜疑和惊奇的情节模式,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兴趣以及学习意向都推到最高点。我们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教学法,提出一问题,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通过组长的带领、进行问题的设计研究等,并通过实践来证实他们的方案,最终做出探究报告。最后小组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对对方的方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等。为使学生能正确的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也就是问题情景,让学生可以理性的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也给教师和学生探索思维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2.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中学物理想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基础就是学校的研究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发展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都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巧妙的提出问题,创造新奇的问题环境等,这些问题又必须使学生产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是由浅到深。不然的话,讲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挫伤,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应当有以下几个特点: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选择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性价值;言简意赅。

四、合理采取措施,改变学习方式

1.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懂得教育的物理教师一般会把自己演示实验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展示,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优秀的领导作用,除了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程序以外,还应加以点拨,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不断地创新学习的方式

要让学习接受者一最快的速度来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要求等。在中学,需要对课本里面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断学习各种学习方法。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不一定能及时的适应。所以,我们就应该创造尽可能多的问题来让他们更有效的完成作业形式多样化,并自己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询相关的信息。老师应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可以研究的对象,例如计算机上学习物理知识、交流物理问题、拓展物理视野、挖掘物理领域的新知识、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推荐一些优秀的物理读物、科幻读物、科普刊物科学、小小爱迪生读物、科学名著等。

五、利用一题多解、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观下的学生必备的一种素质,而在物理学习中,一题多解的开放性试题则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个捷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打破单一思考或习惯性思考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除了一道题有多种解法的含义外,应该还有一道题有两种以上答案或结论,即开放性答案的含义。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不管是一题多种解法,还是一题多种结论,从整体上看是令人满意的,但就具体每个学生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毕竟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

[2]胡静.STS视阈下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浅探[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

[3]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

第8篇

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对贯彻这一要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却是重文体而轻语体,甚至有的老师对语体还有些陌生。因此,有作文指导中,对文体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语体则大都忽略,极少提及。这样,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就常会发现一些虽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文章。

如: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这里将谈话的口语体,误用正规的书面语体。

再看学生以《道路》为题写的议论文其中一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从文体看,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但从语言材料看,满篇政治术语,像报刊上的大社论,不合作文语体。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证明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合体”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必须重视作文的语体教学。

“语体”,简言之,就是语言运用的风格。作文语体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话语风格,它的形式取决于语境。平时我们在工作、学生、生活中用笔“说话”时,总会考虑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等。而不会不管什么情境,都用一个腔调说话,这种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由于场合、条件、交际对象、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取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三种作文语体,口语体,正语体和雅语休。

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遣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下面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人一辈子也难老是顺当啊,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崭棘追求真理。

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种审美文体,在进行作文语体教学中,必须搞清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文体如语体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第9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条“合体”的要求,就是指作文既要合文体,又要合语体。可是,对贯彻这一要求,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却是重文体而轻语体,甚至有的老师对语体还有些陌生。因此,有作文指导中,对文体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是对语体则大都忽略,极少提及。这样,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就常会发现一些虽合文体,但不合语体的文章。

如: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这里将谈话的口语体,误用正规的书面语体。

再看学生以《道路》为题写的议论文其中一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从文体看,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但从语言材料看,满篇政治术语,像报刊上的大社论,不合作文语体。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证明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合体”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必须重视作文的语体教学。

“语体”,简言之,就是语言运用的风格。作文语体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话语风格,它的形式取决于语境。平时我们在工作、学生、生活中用笔“说话”时,总会考虑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等。而不会不管什么情境,都用一个腔调说话,这种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由于场合、条件、交际对象、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取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三种作文语体,口语体,正语体和雅语休。

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遣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下面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人一辈子也难老是顺当啊,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崭棘追求真理。

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种审美文体,在进行作文语体教学中,必须搞清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文体如语体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