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5: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教学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贯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教师的一张嘴中“说”出来的,而学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语文课上,训练幼师学生口语的课程教学中,讲完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要素时,需要让学生从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评论案例,这时教师出示多媒体播放录像(此录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儿园顶岗实习时拍摄的),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幼儿园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间,有两个孩子起床如厕后没有立刻回寝室,而是边洗手边泼水玩,高兴极了,这时教师走了过来……播放到此处,教师按了暂停,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样处理现在这个问题呢?”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直接让他们回去睡午觉”;有的学生说:“要给他们讲道理,不能浪费水资源”……最后,学生分析并评选出了几种最好的处理办法,其中一种办法要比录像上的教师处理的还要恰当,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边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难过地哭了起来……”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图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图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图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图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
部分学生觉得当幼儿教师很容易,学习不努力,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学习幼儿戏剧文学时,我会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骄傲的小燕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猫等剧中角色。在表演时,我会拍摄每组童话剧的全过程后,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学生就会从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就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或弱项不断努力。
五、总结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在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老师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教育内容。这样一来,幼儿在教育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同时,其生活经验也不断地丰富。例如,某天某个幼儿带了一盒牛奶到学校来,老师就可以以此为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首先,老师指着牛奶,并问孩子们这是什么东西。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后老师继续发问,请问大家知道牛奶是怎么来的吗?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会表示不解。这时候,老师就要给他们仔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尽量使用简单、活泼的话语,以便幼儿理解。总之,在生活中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当做幼儿教育的内容。
2.教学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实现生活化
幼儿阶段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所谓教学活动,就是指老师们对幼儿实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慎重选择教学活动的主题,使其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在生活中有无数的教学活动素材,老师们必须抓住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上课之前A小朋友将自己带来的零食分给其他小朋友,共同来分享“美味”。老师就可以以这件事情为线索,开展以“学会分享“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深刻地了解到分享的深刻意义,塑成乐于分享、善于分享的认知观念。所以,老师在开展对幼儿的教学活动时,必须使教学活动的主题尽可能地接近生活化。
3.注重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课堂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老师课堂导入工作做的好坏将会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具有趣味性的、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因此,老师们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课程导入,促进幼儿更加积极地学习。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歌曲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但老师必须注意课堂导入的设计,从幼儿的能力出发,保证被幼儿所理解。例如,在进行序数字“第一、第二、第三……”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卡通玩具。孩子们看到喜欢的玩具,学习积极性必然提高。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共同回忆一下动画片的某个情节,提问幼儿“一共有多少只羊”。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请问哪只小羊跑的最快呢?哪只小羊跑得最慢呢?”。学生踊跃回答。最后,老师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用序数词表示事物的顺序”。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很容易融入老师营造的学习氛围之中,学习效果自然有所增益。
4.实现家园联系的生活化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两者只有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实现家园联系的生活化就是指在幼儿园中,老师必须从幼儿的学习生活出发,促进幼儿的发展;而父母必须从幼儿的家庭生活出发,帮助孩子成长。对于幼儿在家庭或幼儿园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老师和父母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面对并合力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左右摆动,坐姿不正确,这时候老师可以把情况告诉其家长,让家长在幼儿的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矫正坐姿。
5.结语
1.1教学对象
从对我院近三年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数据统计结果得知,药学、中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各专业学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仅有15%左右的学生高考选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异,以及有无化学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了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学生上课普遍反映有机化学内容抽象、难学、难懂,教师上课普遍反映一问三不知、内容无从下手、进度赶不上、考试大面积不及格,出现了教师上课“不会上”、学生考试“不会考”的现象。
1.2使用教材
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师主编的医药卫生类专业适用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内容经过浓缩精简,删去了晦涩难懂的反应机理、反应历程、复杂的反应等内容,并且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了反应的实际应用和重要的有机物在医药中的重要用途等内容,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专门为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
1.3课时安排
对比大学本科教育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本科教育有机化学一般分两个学期至少120个以上的课时,然而高职教育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加起来仅有64~80个课时,因此,课程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
2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有信心、不放弃、兴趣高、学得快、学得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摸底调查、对症下药
在开学之初,统计本班学生的文理基础,以及大概了解学生的入学分数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学习基础,平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学生的学生习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通过学期初学生学习基础的静态摸底以及学期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摸底调查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轻松学习有机化学。
2.2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入学来的化学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计划中,教学进度以先慢后快为宜,教学内容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为宜。避免教学一开始,教师每节课“高速”赶进度,或者花大量的时间讲反应机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产生“惧怕”有机化学、“讨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烷烃章节中,烷烃的命名规则是学生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规则,也是对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命名,其他有机物命名加上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即可,如果在这里没有学透、学懂,后期的有机物的命名将遇到拦路虎,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多花点课时讲解,练习,并且进度不宜过快,尽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再例如杂化轨道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共价键等知识点,如果学生欠缺或者不熟悉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花点课时补充或者要求学生提前自学,以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
2.3兴趣导学、学而不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原生性动力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刺激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伊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机化学在医学、药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有机化学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而分析当地医学、药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穿插有机物的发现、俗名的来源,有机物或者化学反应在制药或者临床中的应用,“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而不厌。
2.4把握规律、触类旁通
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的章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机物的类别来编排的,一般来讲,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的性质[2],一类物质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按照“分类、结构、命名———性质———用途”为主线,因此规律性特别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羟基吸电子的影响,α-H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Cr2O2-7(橙红色)被还原为Cr3+(绿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仪利用该反应原理来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并且从乙醇的氧化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实质是含有α-H的醇的脱氢氧化,即伯、仲醇都能发生此反应,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触类旁通,学好本门课程。
2.5手段并用、双管齐下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学生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课堂单调、容量有限;在现代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利用PPT课件边播放边讲课,学生看着课件,以听为主,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时而穿插动画、时而播放视频、时而展示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节奏一般较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播放速度,来不及做笔记或者索性放弃了做笔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只是听“热闹”。因此,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6辅导答疑、查漏补缺
“师者,所以授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也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因此,采取以课堂提问、定点答疑、问卷调查、课后作业以及手机短信、微信、邮件、QQ群、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辅导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通过辅导答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避免教学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7评价多样、综合考核
经过了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学习,课程学习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会学习、会应用”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化、个性化,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课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包括:平时表现,如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测验和期中成绩,如平时的各项考试成绩都关系到最后的总评,因此,一次考试差,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机会;实验成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规范、小组协作能力、实验现象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在学期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如查阅资料写报告、自主设计实验线路、调查访问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上各项按照适当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3结语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课堂活动 自主学习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事先确立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完全放在确定教学目标上,导致确定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示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数教师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在设计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的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动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我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三、课内读书课外丰富知识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很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次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九寨沟》一文,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九寨沟的文章,包括旅游的介绍文字,有的把九寨沟的图片资料都打印了出来。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与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强调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总之,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理性的光辉,又有感性的灿烂,不论是思维方式与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与高巅性,还是在文字素质的高深纯粹上,都必须有一个相当的高度。我们的学生,不能是只是偏向一面,以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读书读成老学究,读成书呆子,把美好的人文情怀搞成八股,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具有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许旦元;浅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才智
(一)教学目标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但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目标都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各个幼儿园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园片面追求对幼儿口语的训练;有的则过于注重词汇方面的教学,认为幼儿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有的则侧重培养幼儿英语儿歌等带有表演性质的技能。由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么片面,要么功利性较强。尤其是教师容易忽视各个年龄段幼儿学习英语的差异性,比如,在制定大班英语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大班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对英语的初步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悟,制定的目标还和中小班差不多;有的教师则过高地估计了大班幼儿的英语发展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
(二)忽视幼儿发展规律,小学化倾向严重
大班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关键阶段,自然受到了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有的家长竟然认为幼儿都大班了,英语水平应该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就要求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上应该与小学保持一致。有的幼儿园迫于招生压力,打出可以与某某重点小学的课程直接接轨等口号进行招生,在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向小学靠拢,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这些幼儿园大班英语教学时选取的教材都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型的授课方式。例如,有的幼儿园大班提前开始书写训练,让幼儿对英语字母或单词进行描红,而教师就在一旁纠正,教学过程非常枯燥。一味地强调“写”的强化训练,不仅忽视了“听”和“说”的重要环节,还使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也大大降低。此外,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对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幼儿的可塑性较强,但自控力较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开始能带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机械、抽象的讲解,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降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严重影响幼儿英语教学的效果。首先,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只注重教学活动的功能性,每天家长都问幼儿:“今天学了几个单词啊?”“说个英语句子听听”等,而不去关心幼儿是否真的对英语感兴趣。其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缺乏耐心,并且缺乏技巧,即使是大班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仍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此时,教师没有进行鼓励式的点评,而是一味地纠正和批评,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再次,很多幼儿园在教学改革时都没有把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重视起来,对教师的奖励政策也只和出勤、成绩挂钩,没有把教学评价纳入到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中。最后,幼儿园对每个幼儿的评价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常规性,没有给每个幼儿建立相应的评价档案,这样做不利于促进幼儿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情感、认知和能力等三方面的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第一,情感因素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原动力,而兴趣是情感因素的首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着重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第二,认知目标是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而语音和语感是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第二语言习得越早,其语音越精准、语感越地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幼儿语音和语感作为重要目标。
(二)遵循大班幼儿的学习规律,多种方法
开展教学幼儿学习第二语言需要酝酿的阶段,即沉默期。在沉默期内,外界的语言输入在幼儿头脑中逐渐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主动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所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听先于说”的原则。采取以听懂英语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如听歌谣指挂图、听故事出示图片、听歌曲表演、听指令执行动作等,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精神负担,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听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有猜测语意的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更多的语言,使英语思维成为可能。教师还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多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例如,可以进行形象教学,采用符合大班幼儿思维习惯的卡片、挂图、实物教具等,使幼儿更加直观地接触抽象的英语单词。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刺激幼儿直观地学习英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此外,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三)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怎样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使学生能学得愉快,学得扎实?笔者就上述问题谈谈几点见解。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所以想要学生学好文言文,关键是让他们明确为何要学。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就会继而有之;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自然容易学好。所以在教学文言文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处,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学到手。学生懂得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并感到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自然就会想学乐学了。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2.1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文言文导入的方法很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褒扬作品的价值;引录文中佳句名言;描绘情境;简述有关故事、笑话、趣闻;制造悬念;复习旧知识;点明学习目标或是直观导入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想学要学的动力。如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变革求新,在恶劣的政治环境里力争强国富民,最终却被贬流放的坎坷经历,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总结,突出强调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激起学生对作者的钦佩崇敬之情。当学生已经进入到《岳阳楼记》的情感氛围中,再让学生披情入文,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分析讲解课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语言障碍是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的重要原因,我们就应该用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扫除阅读障碍。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使学生认知文字,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把课文中的东西化而为自己的东西。如在讲授《论语》时先让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录音带,并结合学生的听读体会简单分析朗读的节奏、轻重音、语气强弱等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当学生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慢慢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就为更深层次的讲解做好了准备。又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范读课文,明确朗读要点;再请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仿读,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舍生取义”的情感。再如《与朱元思书》的配乐朗读、《唐雎不辱使命》的分角色朗读等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语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扫除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2.3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醉翁亭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琅琊山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
2.4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陈大丘与友期》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教完《石壕吏》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将诗歌排演成戏剧;教《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类的诗歌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教学《论语十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阅读体会;在教《小石潭记》和《三峡》时,带领学生将两篇课文作对比阅读,比较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情感表达的异同……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自由的运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2.5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的刺激,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是强烈的,但范围是有限的。有些课文让学生深受感动,但过后回到实际生活中还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师要懂得点拨,使学生能用课文学习中获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笔者话锋一转:“宋濂当时的学习条件和我们大家今天的条件相比如何?”“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和宋濂比起来又如何?”全班静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态度。笔者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同学们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谈起来的态度也明显认真了,很多人都对自己的“虚度光阴”表示愧疚,更进一步明确要向宋濂学习,做生活的主人;在这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去归纳课文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学习《伤仲永》时,让学生将自己与方仲永进行对比:天资如何?勤奋度怎样?结果会如何?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论过程如何,目标只有一个:拉近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当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横在他们与文言文之间的鸿沟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6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丁莉娟,赵志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诱思探究式提问的特点
(一)鼓励性。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避免使提问面过窄,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希望生”、“学困生”,教师在课程设计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以鼓励,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开放性。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基因的结构》一课中设计诱思探究式提问:有人说“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
(三)层次性。诱思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在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四)提示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例如,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课中,“色盲的患病概率如何”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
二、诱思探究式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课中,学生只知道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而不知道幼苗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教师要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顶端;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下部。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一段时间后各组实验的现象,由学生从实验结果的差异中找到疑问,从而提出诱思探究式问题: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那么植物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难易适度。诱思探究式问题较为高级,但这不是说问题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张熊飞教授说的:跳一跳,摘得到。这是诱导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探究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节课中,作出诱思探究式提问: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如
何防治我国的环境污染。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三章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第八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化学课中的有关环保知识、政治课中的有关法律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横交错,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把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总之,诱思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