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6: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含水量
在公路工程压实施工中,路基土或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含水量直接决定着施工密实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伴随密实度的增加,土的内摩阻力和黏结力也会随之增加。路基路面土层含水量的多少对路基路面压实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如土具有较少含水量时,将会增加土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在达到一定压实密度后,压实功与土的抗力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将会出现压实干容重降低的现象;如土层含水量过高,在土体颗粒中水将起到良好的效果,进而降低土体之间的内摩阻力,在一定压实功条件下,其压实干容重则会增大。
1.2压实功能
为得出符合施工要求的压实度,施工企业可以增加或减少压路机的重量级碾压的遍数。在增加压路机吨数的基础上,将会减少土层的含水量,此时就会增加压实的干容重。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一定限度内,当大于这个限度时,如还不断增加压路机吨数或增加碾压遍数则不会出现含水量下降或干容重加大的现象。为确保压实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必须将土层间的含水量控制到最佳值。
2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要点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车辆总数急剧上升,公路承载力不断加大,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损坏状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行车的安全性,甚至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为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及安全性,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的施工技术水平,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及规范施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公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2.1施工准备工作
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作业前期,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如清理干净施工场地附近的所有杂物。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对其材料的质量等进行抽样检测,避免质量不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场地。由于公路施工材料用量较大,必须分批入场,为进一步确保材料质量,必须对每一批入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材料进入施工场地。
2.2过湿土质压实技术要点
在压实过湿土质路基路面时,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压实要求及设计过程中提供的准确数据进行施工。在压实作业中应比实际压实降低2%~3%,并把过湿土质路基路面土层的天然稠度控制在<1.1的范围内。将其液限合理控制在>40的范围。遵循施工压实规定,在对路基路面下路床进行材料填筑施工时,其压实标准要应用轻型标准。为有效改善填筑材料的特性,施工企业可以在施工土体内对生石灰的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增加,还可以选用加固新型吸水材料的方式来提高压实效果。
2.3黄土路基压实技术要点
在压实黄土路基时,只有不断扩散固结土体的水分,才能达到土体挤密压实的作用。在不断加固黄土路基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因此,在压实黄土路基时,施工企业必须将冲击遍数控制在30遍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含水量。在路堤边缘压实作业中必须控制好压实机械的速度,确保缓慢匀速前行,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机械设备从路堤滑下,在机械掉头过程中通常都会出现明显压痕,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二次反压作业。
2.4不同横坡基底压实技术要点
当横面坡度在20%以下时,路堤填筑作业可以直接进行,并且利用路基防护可以选用沁水挡墙或浆砌片石。当横面坡度在1∶5~2∶2.5范围之间时,要进行台阶开挖作业,其高度要控制在2m以上,在台阶开挖前必须注意其基底覆盖层。当覆盖层太薄时,则要先进行清理覆盖层作业,再进行台阶开挖施工。当横面坡度在1∶2.5以上时,要先检测其下层滑动的稳定性与控制好路堤整体基底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抗滑动系数控制在施工标准规定值以上。
3结语
在整个施工过程,针对每个施工环节建立质量检测保证体系,按铺筑进度落实质检仪器和工具,对施工质量指标应做到控制和评定。通过检验搅拌质量,确定适宜摊铺的搅拌机拌和参数,水泥路面除按规定的频率检测外,还需要用平整度仪检测动态平整度作为公路交工验收时工程质量的评定依据。另外在面层摊铺前,严格控制板厚,而且摸板检验标准要符合设计规定。
二、水泥路面的施工技术控制
1边摸的安装。检验合格后用钢模进行安装,模板接头处应有牢固拼装配件,便于装拆。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面板厚度一致,模板两侧用铁钎打入基层固定。在机械摊铺混凝土时,由于模板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所以在安装前应用水平仪、经纬仪、皮尺等定出路面高程和线形,每8m的间隔一点用挂线法将铺筑线形和高程固定下来。
2传力杆设置。水泥路面连续浇筑时在嵌缝上预留圆孔以便传力杆穿过,嵌缝板上面设木制或铁制压缝板条,其旁再放一块胀缝模板,按传力杆位置和间距,在胀缝模板下部挖成倒U槽,使传力杆由此通过。传力杆的支架脚插入基层内,对不连续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宜用顶头模固定传力杆。
3混凝土的拌和。混凝土拌和采用自动计量上料系统的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在拌和楼开始工作以前,应检查施工机械和工具,对于有问题的工具要及时更换。混凝土搅拌时间一般控制在3min~3.5min,最长不得超过4min,混凝土拌合物出搅拌机的坍落度按照需要进行控制,滑模摊铺方式为2cm~4cm。
4控制坍落度。三辊轴机组施工时为2cm--4cm。施工控制坍落度由实际气温和运距下的坍落度损失确定,最终摊铺时滑模摊铺施工要达到2cm-- 3cm,三辊轴机组施工1cm--2cm。当坍落度不适宜时,需要增加减水剂提高坍落度,如果需要增大单位用水量,也要增加水泥用量,并且保持水灰比不变。
5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当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时,除了应注意加快各道工序的速度,还要使混凝土的热量损失为主,应在混凝土拌合物初凝以前摊铺速度以0.8m/s~1.5m/s为宜。摊铺前要掌握好是“宁少勿多”、“宁填勿挖”的原则,严格杜绝刨料,切边时中途不得停顿,必须一次确保线形顺直流畅,特别是人工布料须严禁抛掷和耧耙,因故致使拌和物无法振实时,须在已铺筑好的面板端头废弃不能被振实的拌和物。当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硅灰以后,混凝土拌合时应适当提高振捣棒的振动频率,振动频率一般控制在100Hz~150Hz。要尽量避免振捣棒组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拖行,可以以0.6m的速度间歇式插入振动。
6振捣。在待振横断面上,使用振捣棒横向振捣,注意路面板底、内部和边角处不得欠振或漏振。振捣棒以拌和物全面振动液化,表面不再冒气泡和泛水泥浆为限,它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450㎜;至模板边缘的距离少于150㎜。同时振捣棒插入深度离基层40--50㎜,振捣棒不得猛插快拔,在拌和物中辅以人工补料,随时检查振实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纠正。铺筑好的水泥应迅速采用振捣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振动梁往返拖拉至少3遍,使表面气泡排除。移动时应缓慢而均匀,不平处表面要进行整平、精光、纹理制作等工序的作业,使混凝土路面通过机身的移动将混凝土表面整平。
三、水泥路面的施工工艺要点
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处理。纵缝施工:侧向拉杆要牢固,不得碰撞或拔出。若发现拉杆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松动,要在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必须在横向上保持施工缝与路中心线法线方向一致;横向缩缝:使用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并及时洒水,混凝土表面每天要定期洒水遍数,缩缝的切缝深度为1/4板厚,最浅不得小于60mm。切缝后立即使用较大的压力水彻底清除缝中夹杂的污染物,确保缝壁检验以擦不出灰尘为标准。混凝土在清缝后养生8小时后灌缝,灌缝深度要求为50-70mm。
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逐渐成为首选的路面技术。道路工程施工中,应该掌握混凝土路面技术的要点,才能发挥混凝土路面的优势。结合道路工程的施工实践,分析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技术。
1.1准备工作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中,需要积极安排准确工作,为保障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性能效益,准备工作以基层验收和路面试验为主。基层验收的目的是消除道路基层对路面施工的影响,强化路面施工的规范性,掌握道路基层的具体情况后,再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落实准备工作的服务性。路面试验用于检验路面施工技术的可实施性,避免其在道路工程内引发安全隐患,根据道路施工技术的需求,在准备工作内安排机械诊断、材料验收、设计复核等试验,排除不利的技术因素。
1.2拌合技术
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技术,主要是控制各项混合料的配比,配合混合料的拌合工艺,进而发挥混合料的质量优势。首先道路工程企业需要安排混合料的投入,包括顺序、使用量等,全面实行技术规范,现场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电子计量设备,保障各项混合料的精确度;然后设计拌合的时间,拌合期间严格控制温度,不能出现温度过度的情况,重点防止拌合超时,以免混合料碳化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最后审核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达到路面施工的标准,针对拌合技术中的缺陷实行弥补控制,避免拌合技术出现质量问题。
1.3铺筑技术
混凝土摊铺前期,需要重新检测路面的状态,特别是路基工程质量,确保其符合路面标准后才能安排混凝土铺筑。摊铺是混凝土铺筑的核心,按照混凝土铺筑试验中的参数,保持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可以随时调整铺筑的速度,确保现场摊铺的质量。铺筑技术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提高摊铺机作业的效率,铺筑过程中不能出现缺料停工的现象,防止影响混凝土路面的铺筑效果,做好铺筑技术的管理工作。
1.4接缝处理
混凝土路面施工不能一次性完成完整铺设,由此施工技术中面临着接缝处理,而接缝处理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例如:某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该工程内两段混凝土路面相隔时间较长,接缝处理时还要考虑时间差的影响,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该工程为防止两段混凝土路面收缩,提前遮盖、洒水,提升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接缝处理不选在多风、多雨的气候环境内,以此来确保接缝处理的质量性能,其余按照正常接缝技术处理即可。
2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提升路面施工的质量水平,落实各项施工技术。结合路面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如下。
2.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是路面施工技术的主要对象,其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道路工程外界环境对混凝土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温度差异可以干扰混凝土的性能。所以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严格控制温度质量,特别是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温度,保持路面施工中混凝土的标准性,同时应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2.2控制混凝土的调配
混凝土的调配基本是在室外进行的,调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道路工程应控制混凝土的调配质量,避免出现不利的影响。道路工程针对调配完成的混凝土实行质量检测,评价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如果混凝土未达到相关的标准,必须重新进行调配。
2.3控制碾压质量
混凝土在路面施工中表现出粘稠的特点,碾压时的附着性强,很容易粘合在碾压设备上,干预混凝土的完整性。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着重控制碾压的质量,防止混凝土粘合在碾压设备上,保障路面碾压的有序进行。
3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优化措施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存在影响,应积极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以此来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
3.1提高工程衔接的水平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衔接工艺是优化的重点,用于规避前后施工中的缺陷,强化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同时完善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体现高水平衔接的优势。
3.2选用专业性的人员
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选用专业的人员,既可以高效的执行施工技术,又可以落实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利于规范混凝土路面施工,而且专业人员可以保障施工技术的规范性,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3.3合理安排养护
养护是优化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措施,养护阶段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如:耐久性、强度等,道路工程单位应合理安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养护工作,发挥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4结束语
钢桥面板是主梁的上边,它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承受车辆的碾压作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钢桥面板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是面板,一个是纵肋,一个是横肋,而且在焊接完成之后,其自身的构造有着非常强的复杂性,如果车辆通过这一部分,轮载会在每个部分都产生非常明显的应力,同时在部件交叉的位置会产生局部应力,而这些部位的变形情况也相对比较严重。而这一部分的受力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钢桥面板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面板结构疲劳这一重要的因素,只有对其予以充分的考量和重视,才能对薄弱环节予以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在改进之后,面板采用的是陶瓷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技术,U形肋使用的是高强度的螺栓对接拼接的方式。在改进之后,钢桥面板出现裂纹的现象会大大的降低,同时这种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裂纹发生的概率,同时工地头纵向焊接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得钢桥面板的抗疲劳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与此同时,这种连接方式也不会对桥面的铺装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试件设计和制造
在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刚度和荷载所引起的弯曲效应进行计算的时候,应该对和纵肋共同作用的钢桥面板的有效宽度赫尔纵向的间距予以高度的重视。钢箱梁工地接头的位置面板通常采用的是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工艺,所以在面板的内侧适当的位置需要设置一个陶瓷衬垫,所以在焊缝下的U型肋侧面的位置必须要打开一个开口,这样就可以让衬垫更容易通过指定的位置,缺口的宽度一定要合适,如果宽度太小,施工的便利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开口过大马厩会使得周围局部的应力明显增加。
3试验概况
3.1测点布置
为研究缺口附近面板上的应力分布情况,在缺口附近面板上密集布置测点,其中面板焊缝附近的12个测点贴双向应变片测量纵、横双向应力。除了缺口附近布置测点外,在试件跨中及与试件焊栓接头对称的位置,也相应地布置了测点。
3.2疲劳试验
选取试件Ⅰ进行疲劳试验,疲劳试验加载位置为焊栓接头处,荷载范围40~90kN,循环次数为200万次。根据有限元计算,试件跨中加4OkN荷载时,试件跨中U形肋下表面的最大应力与桥梁恒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应力相当,当加90kN荷载时,其最大应力与桥梁恒载、活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应力相当,故选取以上疲劳试验加载范围。
3.3静载试验
两个试件都作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分两种加载方案,一种是在焊栓接头处加载,另一种是在跨中加载。根据有限元计算,当试件跨中作用140kN的荷载时,试件最大应力处(跨中U形肋下表面)的应力达到设计容许应力200MPa,试验中考虑到较实际受力情况更不利的状态,将最大静载加到175kN,为实际轴重力的2.5倍,使试件的最大计算应力达到钢材流动极限的75%。加载等级分四级和五级。
4试验结果分析
4.1竖向挠度
在对各个测点进行试验观测后发现,在不同荷载等级的作用下,所测到的竖向挠度值与预先通过计算后得出的数值几乎相同,表明了该连接技术方法是比较可行的。其中在跨中进行荷载试验时,发现焊接螺栓接头处的竖向挠度要比起对称位置的接头挠度小一些,经过研究分析后得知,这是因为前者除了使用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还另外夹了两块拼接板。这就使得腹板的厚度增大了许多,因而增大了焊栓接头的刚度值。
4.2疲劳强度
在下限为40kN、上限为90kN(分别为实际轴重力的57%和1.23倍)的疲劳试验荷载作用下,经过200万次后,试件I各部位的挠度与疲劳试验前基本上没有差别,这说明疲劳对试件的刚度几乎没有影响。通过20倍放大镜目测检查,没有发现裂纹,再次经过分级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各测点的应力大小及其与荷载的线性关系同疲劳前一样。可以认为,大型公路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结构采用焊栓连接后,其抗疲劳性能很好。
4.3局部应力
在外加荷载作用下,两个试件的大多数对称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对称。当在焊栓接头处加载时,将两个试件的实例应力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试件Ⅱ焊栓接头附近面板上的纵向应力比试件I大,在其他测点,两个试件的实测纵向应力基本上一致;当在跨中加载时,在所有的测点,两个试件的应力都差不多,而且数值很小,与焊栓接头处对称部位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也与焊栓接头处对应点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基本一致。实例应力基本上随着荷载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而且基本上与计算值相吻合。
5结束语
1.1热接缝施工技术
狭义来讲,热接缝技术是指在路面材料没有降温前,就对其进行碾压,使其材料成型,之后再进一步铺垫沥青材料的接缝技术。热接缝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接缝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只需要两台机械就可以完成接缝操作工作。首先采用大型压路机在高温沥青材料路面上进行简单压实,之后调整压路机方向进行持续来回碾压,经过持续的碾压过程,沥青材料基本可以达到较高的整合度。较高的整合度可以使沥青材料坚实,减少离析可能。而且热接缝技术处理的接缝强度也较高,但是由于沥青材料是在完全高温状态下压实,其耐久性不强,路面的后续性能得不到保障,这也是热接缝施工技术的一大缺陷。
1.2冷接缝施工技术
冷接缝技术是与热接缝技术相对应的一种接缝技术,其技术原理与热接缝技术也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碾压完成后,冷接缝技术需要重新切割沥青材料的接缝,之后再铺垫新的沥青材料。重新切割的环节加大了接缝的操作难度,需要使用切割机进行持续切割。除了具有热切缝技术的优势之外,冷切缝技术进一步保证了路面的耐久性和路面后续的工作性能。但是由于技术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重新切割的接缝质量难以保证,冷切割技术目前的应用不是很广泛,但是在面积大、质量要求高的沥青路面,冷切割技术仍旧是主要的技术选择。
1.3接缝机施工技术
接缝机技术的原理是自动接缝,自动接缝装置是搭接沥青材料的反冲板装置,在没有压实的车道上进行接缝处理,接缝机技术能够形成强度较高,密实性较强的沥青路面,过程较为简单方便,但是其严谨性不高,容易形成多空隙、多杂质的沥青路面。在很多小型的二级公路上,接缝机施工技术由于其施工过程简单,方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接缝处理分析、位置及技术选择
2.1横向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处理是沥青路面施工处理方式中最常用的方式,其关键步骤是控制沥青材料的温度,使其温度变化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沥青材料温度过高,则使材料密实度不够,温度过低,接缝难以形成标准厚度。
(1)接缝位置选择。
在选择接缝位置时,摊铺机需要根据路面的地质情况和沥青的铺垫情况,进行细致的选择,确定好最合适的接缝位置。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约1m处将熨平板稍微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以碾压。
(2)接缝技术选择。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在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斜接缝。
2.2纵向接缝处理
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
(1)接缝位置选择。
纵向接缝位置与横向接缝位置相同,当时接缝位置选择的方式却不同,纵向接缝位置相对较深,难以确定,需要的机械操作性能也较高,一般需要全过程的人工协调才可完成接缝位置的确定工作。
(2)接缝技术选择。
纵向接缝主要是热接缝和冷接缝技术,目前,施工范围较广的高速公路大多采用热接缝,而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市政道路,一般采用冷接缝。纵向接缝处理的施工方法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其容易受到地质深度影响,需要提前测定好路面的可塑性深度。
3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流程控制
沥青路面接缝施工需要经过几个关键的流程,每一个流程的管理都影响着市政道路的平整度和接缝质量,掌握好接缝施工技术是关键,而流程管理则是保证技术达标的基础。
(1)路面接缝前策划阶段控制。
接缝前策划阶段控制是技术实施的前提,系统完善的策划准备工作对于技术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接缝前的策划准备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石。具体的策划准备阶段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施工图纸设计管理、施工组织方案策划管理、施工人员调配管理等几项。
(2)沥青路面材料使用控制。
在材料管理方面,最为关键的是材料的选取和材料配合比设计两方面,材料的选取应以针入度、延度等指标进行确定,确保材料符合施工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过程则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密实度、整合度等关键因素,精确的配合比对于保证后续的技术施工有着关键的作用,在配合比设计中,要进行施工现场的检验,确保其符合施工技术要求。
(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
相比前两项控制过程,路面施工技术控制对接缝技术的要求更高,其施工技术要点大致分为摊铺施工控制、碾压施工控制以及接缝施工控制。摊铺施工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道路的平整程度,来确定摊铺机的数量,一般而言,摊铺机的数量需要控制在三台以内,以达到节约场地的作用,在进行摊铺时,需要考虑到路面的厚度和宽度,厚度较大,宽度较宽的路面,宜采用分层多次摊铺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摊铺的质量和路面的平整度。摊铺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碾压工作,碾压工作的关键点在于多次碾压而又不造成路面的破坏,这就需要根据路面实际的平整度和密实度以及碾压机的压实率来确定碾压次数。
4总结
关键词: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
1引言
近年来,20世纪90年代初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重载车辆的反复行驶,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严重,出现了断板、纵横向裂缝、角隅断裂、错台、唧泥等病害现象,路面技术状况日趋下降,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面临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新技术新课题研究,采用传统的加层式、破碎后加铺基层和挖除式重建等方式,施工周期长,投资大,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安全。根据省公路局要求,对104国道临海境1687K+000-1693K+000路段和35省道临石线临海境8K+700-9K+900路段实施旧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试验段,共振碎石化技术具有施工周期性短、环境污染少、有效防止或延缓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的反射裂缝等病害,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实施的“白改黑”路段建成通车后,效果良好,有效地改善了路容路貌。
2试验路段概况
104国道1687k+000-1693k+000路段和35省道临石线8K+700-9K+900路段,分别于1991年11月和1992年9月建成通车,2006年104国道平均日交通量6323辆/日、35省道临石线9926辆/日,原路面结构组合为22cm水泥混凝土路面+20cm水泥稳定基底+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混凝土设计抗折强度4.5Mpa。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主要表现为碎板、断板、纵横向裂缝、角隅断裂、错台、脱空、唧泥、接缝料散失等。据调查统计104国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板率平均达到50.49%;临石线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板率平均达到49.3%。近几年多次进行挖补,局部路段已采用挖除碎板重新修筑水泥板,部分路段采用了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沥青混合料修补板块长度数十米至百米左右不等,但板块修补效果不佳,影响行车安全。现路面结构改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共振碎石化后,碾压密实,作为路面基层,直接铺筑4㎝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3共振碎石化施工工艺
3.1机械设备选择
共振破碎机械,选用美国共振机器公司生产的RB500系列共振破碎机,设备具有独特的共振技术可以持续产生高频低幅的振动能量,通过破碎锤头传递到水泥板块里。在特制振动梁偏心轴驱动下,产生振动谐波,支点与配重点振幅为零,破碎头以高频低幅(2㎝)敲击路面,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纹,并随着振动迅速有规律地扩展到材料边界,由于冲击力很小,且裂纹只扩展到边界,所以对基层没有任何损害。压实机械选用重型钢轮压路机。
3.2技术特点
共振碎裂技术产生的高频低幅振动能量,通过破碎锤头传递到水泥板块里,使旧水泥混凝土板块表面4-6㎝深度范围碎裂成3㎝以下粒径的碎石层。由于共振破碎机动量高,和板块接触时间短,将水泥板块表面的“裂纹”瞬间均匀地“扩展”到板块底部,作用于水泥板块内部的高频振动力使得整体碎裂均匀,碎块大小和方向极其规律,水泥板块产生斜向裂纹,与路面呈30-40度夹角。水泥板块表层粒径较小,较松散;下层粒径较大,嵌锁良好,使碎石层下部形成“裂而不碎、契合良好、联锁咬合”的块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拱效应”,能将竖向压力变为水平推力,利于从根本上减小或避免反射裂缝的发生,对基层、路基及周围的结构设施无损伤。
3.3施工程序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术施工程序:路况调查——清除沥青修补层——洒水湿润——试振——检测验证——共振碎石化——清除表面粗粒料——压实——技术指标检测——铺筑沥青混合料——压实——保养——开放交通。
3.4试振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破碎质量主要受到破碎机施工速度、振幅、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调整要求等,均对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和形成的破裂面方向影响。为了确保共振破碎质量,实施共振破碎豢必须进行破碎试振。试振后,通过开挖坑穴,检验破碎粒径分布情况,以及均匀程度,确定破碎机施工参数及施工组织措施等。
3.5破碎施工顺序
破碎前,应对破碎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洒水湿润,防止破碎时扬尘飞扬,污染环境。破碎顺序一般由水泥路面外侧车道开始,从边缘向中间破碎,每次间隔20cm进行往复破碎。如果纵向车道作了纵向切割,也可由中向边顺序破碎。破碎一个车道的宽度,实际破碎宽度应超过一个车道,与其相邻车道搭接至少15cm。
3.6压实
压实前,应清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内大于5cm的碎石块,并对凹陷的路段采用级配碎石粒料回填。然后采用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
3.7技术指标检测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施共振碎石化后,采取外观鉴别和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挖坑穴抽样检验、检测,一般每隔250m处距路边2.5m位置处开挖1㎡左右的坑穴,深度至路面基层顶面,分析共振破裂效果。鉴别板块内是否产生斜向受力和嵌紧结构,判断、分析、评价共振碎裂技术作用力扩展到板块的何位置完成了能量的传递,以及对板块周围的结构物和基层是否会造成损坏。同时,定点检测沉降量,回弹弯沉值测定、破碎状况检测、纵横坡度检测等。结果表明:共振破碎使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纵、横坡度发生变化较小;沉降量和侧向位移相对较小;回弹弯沉值测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回弹弯沉值小,共振碎石化碾压后回弹弯沉值大,符合充当基层的回弹弯沉值,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后路表回弹弯沉值测定小于路面容许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
4效果分析
共振碎石化技术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快速、有效地修建路面工程,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节省投资,节约资源。共振破碎机正常作业每台班破碎一条车道1600-2700m,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3-5天即可完成单车道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若采用挖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重新修筑基、面层,施工周期长,挖除的水泥混凝土板块废弃,造成环境污染。遇雨、雪天气,造成路基排水不畅、积水,路基松软、强度降低,直接影响车辆通行安全。104国道1687k+000-1693k+000路段和35省道临石线8K+700-9K+900路段实施共振碎石化技术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密实,建成通车后,路面未出现网裂、裂缝和坑洞病害现象,共振碎石化技术应用有效地控制和延缓了反射裂缝的发生,路面技术状况良好。
【关键字】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带来了我国城市公路工程的发展。我国公路工程较过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地的公路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伴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地提高。尽管如此,但由于道路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也随之增加,因其水平参差不齐,施工操作又不很规范,施工中的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一系列的质量缺陷。因此,加强公路工程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公路工程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作为城市公路工程的基础,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道路的施工质量。由于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以及不断受到行车的碾压,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2.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路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施工测量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与设计是否存在误差;为了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放线时,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避免施工损失,就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
2.2填方路基
(1)在路堤填筑前,选择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设备的最佳组合、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术参数以指导生产。施工前进必须进行试验路铺筑,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此路段路基填筑平均高度80cm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表层翻松30cm,然后平整压实(压实度≥93%)后填筑;当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对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后,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85%)后填筑。
(2)在进行摊平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一寸土的填筑,同时要使其保持一定的路拱,这样可以确保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有水分流过就可以很快的排水疏通。一般而言,每寸填土都需要超过相应的标高下所施工的路基的宽度,在笔者多年的施工过程中认为,超过50cm为佳,如此,可以很好的让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得到很好的保证。
2.3路基填筑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有条件的应做试验,以取得施工参数。压实标准采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2.4路基压实
(1)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到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压实的压实厚度每层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
(2)在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中,一定要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压实试验,压实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2.5 路基排水
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排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公路工程路基的排水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情况,首先需要考虑到路基所经过的地方地下水,农田排灌等多种因素对于路基的影响,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将路基上的水分最大限度的排除到路面之外,简单而言,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各种水分因素对整个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让雨水等迅速的从路基流走,不会对路基产生很多的下渗损害,更有利于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同时,也能够让路基,路面的整体功能和最为基础的性能得到维护。
在进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可以遵循下面几点来进行路基的排水,并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首先,可以采用结合当地的具体地质水文实际情况,适当的把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提高,或者是在路基的底部适当的设置隔水层。在进行这种工序施工过程中,可以在路面施工之前就开挖临时的排水沟,如此,可以很好的让地表水被顺利排出,同时,也一定程度的让地下水对地面路基的影响降至最小,在此同时,可以再路基的底部铺一些低剂量的石灰,设置一定的稳定层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对整个路基的排水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其次,针对如何排除地面路基的水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可以充分利用路基边上的各种横坡,边沟,边沟的急流槽等,通过利用这些可以再第一时间将路基上的水分迅速的排除出去,第二,可以综合考虑到施工情况,设置中央分隔带纵向的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三、结束语
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陈庆兵 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1年9期
[2]舒朝忠 姚怀会 浅议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建材与装饰》 -2012年9期
[3]刘英 孙甲琦 周丽丽 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7期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
我国已投入的各等级公路的路桥过渡段,普遍存在桥头跳车的现象,即使差异沉降很小,对行车安全、速度、舒适度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在高填方地段、软土地基地段及路面排水条件较差地段该现象更易发生。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现象影响路桥沉降的因素为:路桥过渡段路基的沉降造成路面标高的变形。
路桥过渡段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而且桥头跳车也会使桥梁本身受损,增速桥梁问题的发生,如出现伸缩裂缝、损坏桥台台背等。所以掌握好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尤其重要,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以保障工程质量。
1 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类型的分析
1.1 不均匀沉降。一般引起路桥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坡度处理上有问题,或者是因为桥台和路基的过渡段没有处理好,产生台阶型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会使车辆行驶明显感觉到颠簸。
1.2 中间低于两边。如果路基结构的承载力不够,车辆多次行驶后产生的荷载使路面出现中间低于两边的变形情况。长期如此,就会路桥行驶功能会越来越差。
1.3 沉陷或变形。路桥过渡段很容易出现沉陷和变形的问题。桥台、引导错台等下沉,甚至会出现路面不平、裂缝或者积水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车辆行驶带来行车不稳定、强烈颠簸、严重噪音等问题。
2 路桥过渡段地基变形机理分析
2.1 台背地基变形机理。桥涵结构地基土壤的空隙大、强度低、含水量大、压缩性大,所以桥头段的路基多发生变形。一般来说,桥头段路基填筑高度会高出5-10 cm,但是这增加的一部分又给基底增加了荷载,进而容易发生地基沉降。也就是说,在土容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地基沉降变形的可能性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2.2 路堤变形机理。黏性土常用在公路施工中的台背回填,但是土体的压实度也就是实密度常常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而且土方的含水量也达不到施工要求,会埋下沉降的隐患。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路基密实性会随之增加。土体的弹塑性会有别于混凝土浇筑的桥台,因此两者的刚度不一样,很容易产生不同的塑性累积变形。
2.3 桥头搭板导致的沉降。桥头搭板会出现弹性支撑,支撑点在牛腿上,路基的部分土体,因为靠近桥台,承受的应力也相对较小,所以产生不均匀受力。在纵向层面,汽车荷载会不断运动,路基应力将会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在汽车荷载作用的位置,一个在搭板支撑的路基段。特别是汽车移动到搭板末端时,路基的纵向应力随之变大,塑性变形程度也最大,常常容易发生过量沉降现象。
3 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 搭板。路面厚度和刚度随着车辆负荷而慢慢变化,通常情况下,搭板的设计长度大于80cm,板可以和路基顶面保持平行,使桥面层底标高和搭板顶面标高相同,不仅能够解决桥梁和路基刚柔过渡问题,还能保持桥台连接处和搭板相同的标高。搭板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台背地基、台背回填材料、台背回填高度与其他结构物的相邻情况等多种因素。搭板混凝土顶面和基层顶面之间保持的距离要大于10cm。
预留反向坡度是设置搭板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搭板和桥台的连接处的标高设置成相等的,将路面的连接段标高提升,形成一个预留反坡度。反向坡主要根据道路桥梁之间的沉降差,即确定坡度大小,在线路纵断而处于平顺状态的前提下,确定该道路桥梁工程的路基沉降差。
3.2 连接桥台和搭板。(1)在搭板和台背间布设水平拉个和竖直锚栓可以防止搭板沿着纵向滑移,导致桥台处凹陷。工程中常用22号钢筋、设置的钢筋之间的距离是75-80 cm。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保持限制位移和水平拉杆方向上的一致性。(2)支座通常采用板式橡胶,间距控制在80cm左右,在搭板近台端下方铺设油毡垫层,大约1-2 cm厚度。(3)倒角主要是为了防止搭板转动损伤道路及路面结构,将近台端上缘和牛腿上边缘为成角。(4)使用填缝材料避免雨水渗入,常用的有油浸甘蔗板、玻璃纤维等。
3.3 后台填筑。道路桥梁的桥台沉降和桥头填土往往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很容易导致接口产生阶梯状缝隙结构,使车辆行驶容易产生颠簸。后台填筑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包括路基路面的填实和压实工艺等,最主要的施工技术要严格、精准,才能确保施工质量。填料的选择要根据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进行联合测定,再进行筛分和击实试验。填实材料中砂性土和石灰土硬度高,压实性好,经常在工程中大量使用。如果填实材料和压实工艺没有达到工程需求,将会引起路面沉降,影响到行驶车辆的安全性,甚至对路桥本身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4 路基路面。控制桥头跳车的重点是控制桥背软弱地基施工。软基处理的技术工艺众多,包括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这些技术的本质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软土质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来进行加固。因为如果软土质层较厚时,回填材料会出现侧向挤动的现象,对基桩实施水平压力,使桥台产生水平位移或者转动,对伸缩缝和支座都有较大的影响,甚至损坏桥而和桥台。这种情况下,应使用轻质填料,增强地基土或者桩基。
3.5 台背排水。桥台路基渗漏是造成桥台跳车的一个因素。水分子会降低路面结构和地基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台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台背资料、施工降雨特征、渗水量等设计一个良好的排水方。台背填筑的时候可以在基底上设置泄水管或者盲沟,把水排向路基外或者桥头锥坡外。
4 结语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桥头跳车已经成为道路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交通安全等各个方而危害较大,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做出合理设计。再加强各个施工环节中的用料、顺序、机械、作业而等,进行综合防治,减少桥头跳车、车辆颠簸等状况,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马丽莎,尹晔.当前路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
[2] 何杨闽,傅程辉.有关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7).
[3] 马东旭.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1).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作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复杂化的严重影响增加了施工难度,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点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断优化路基填筑施工方案;不断提高路基填筑施工技术水平,是确保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条件。
1 公路路基试验段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先在公路路基试验路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作业,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试验路段的长度必须在100米以上,在符合施工规范的情况下,对公路路基填筑的机械配置、松铺系数、碾压次数、压实速度、填料含水量等进行确定,并将这些数据作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可靠依据。
将试验路面中检测的信息作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的指导信息,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分层进行施工,必须将填筑层的厚度控制在施工规定厚度范围以下,选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共同整平填土路堤,并进行2%的路拱预留,这样可以方便后期排水。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修整边坡及路肩的压实度,要遵循公路相关规定需求进行路堤两边的施工,可以进行超宽填筑。
2 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1、路基填料的选择
公路路基填料的选择可以优先选择级配良好的粗粒土,在填筑路基中采用不同的填筑材料,可以进行分层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选用一种填筑材料进行同一平面内的填筑。确保公路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与下列规定相符合,填料在填方路基和路堑底面30cm以下时,必须将其最大粒径控制在10cm以下,在30cm到80cm之间的填方路基路床底部进行施工材料填筑中,必须将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10cm以下,在80cm到150cm之间的填方路基路床底部进行施工材料填筑中,应将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15cm以下,。公路路基填料施工中松铺厚度要保持在小于50厘米的范围内,这个时候要将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填层厚度的60%以下,在选用推土机进行公路路面摊铺作业,确保路基路面的压实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
2、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应严格遵循施工设计断面的需求进行公路路基填筑作业,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层水平填筑、分层压实及分层检测。遵循施工规程等进行路基填料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选择与施工要求不相符的土、石填料,更不能将质量不合格的填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路堤填石过程中,当发现填筑材料的粒径大于标准值时,在进行多次调整后还不能与施工要求相符合时,施工企业必须暂停施工作业进行及时调整。在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填筑的松铺厚度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路堤宽度与平整性符合施工需求。填筑宽度两侧都要比路堤设计宽度多出50厘米以上,每进行一层填筑,都要进行详细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后在填筑下一层。必须依据施工路段的地质与水文情况进行公路路堤的填筑,对填筑材料进行合理性的安排。
分层对公路路基进行填筑压实,各层填筑路基的最大压实度应保持在20厘米以下,最后一层路床上方的压实度要控制在20厘米左右(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只要符合施工要求即可,并将其压实度的最小量控制在10厘米以上)。公路填筑路基的含水量幅度要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的范围进行有效控制。路基填筑宽度与填筑层设计宽度相比要多出30厘米左右,在宽度确定中,压实宽度要大于施工设计宽度,最后进行削坡施工。为有效避免路基出现积水现象,应设置一个外向横坡在路基表面。与此同时,为防止雨水对路基边坡造成严重的冲刷,可以将临时挡水埝或排水设施在路基填筑施工当中进行设置,在填筑路床的过程中要确保路基的均匀性及密实度,应保持路床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的统一性,严格杜绝在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施工填料范围内出现土料场地及施工道路。
3、公路路基预压施工技术
在路床顶面设计标高以下20厘米处进行路基填筑,因此填筑时选用预压土进行施工,确保其与路面设计标高相一致。在预压施工完成后,对标高进行复测,在设计路床标高40厘米以下进行开挖,并确保彻底清理干净预压土。在施工过程中要先重新压实开挖后的路基顶面确保其密实度与施工需求相符合,一般将其压实度控制在96%以上;当必须在预压土方顶端进行机械设备的通行,可以依据1:10的比例在预压土方前后两端坡度或无需预压的路堤顺坡处进行压实施工。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可以选用素料作为填筑材料,压实碾压过程中根据公路施工的具体要求可以选用推土机进及轻型压路机进行有效排压及碾压,将其压实度有效控制在85%以上。预压期要控制在半年以上,其观测方式要严格按照沉降及侧向位移观测的要求进行,应每隔7天对前两个月的预压期进行观测,之后观测时间可以定为半个月一次。预压期结束后,在路床顶面标高40厘米以下进行卸载施工,确保彻底清除预压土。并重新压实卸载后的路基顶面,确保其压实度在96%以上。
4、路基沉降检测
为对公路路基填筑效果进行检测,应选用沉降检测法对填筑后的路基进行监测。在路基沉降检测之前要进行2―3个观测基点的预埋,通常情况下将其埋置在远离路基沉降区范围的稳定位置,在基点标高与基线位置的确定中可以根据全站仪及水准仪确定进行位置的确定。在与公路路基两边路堤坡脚处、坡脚相距2到4米的距离处,进行3个测点的对称埋置。依据基点标高与基线方位在路基填筑前选用全站仪观测对测点的初始位置进行确定,并进行有效记录;在公路路基检测过程中,尽可能做到24小时检测一次,如果测点水平及竖向位移不符合施工要求或高出施工要求时,路基就处于不稳定的沉降状态,此时施工企业必须将填筑工作马上暂停,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如需进行填筑工作必须等到路基沉降情况稳定后再次进行施工。
3 路基填筑过程注意事项
随着公路工程事业的高速发展,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提高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必须提高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其填筑过程中一些施工规范及事项,以此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性,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
1、依据公路路基填筑施工现场信息数据收集的情况,对工程量进行准确核实,严格遵循施工工期需求和用工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施工原料的准备情况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编制,向现场监理工程师及项目经理部进行准确报备,在得到批准后应马上提出开工报告。
2、施工前必须和施工地的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进行相关证件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施工过程中能够安全、便利地进行施工。施工路段如与居住区距离较近时,必须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路基施工前必须将中线全部恢复,同时还要将路线主要控制桩进行固定,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起讫点等,施工中所涉及的各个线路、基点信息数据可以由勘测部门提供。施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与附近其他施工企业协调好关系,相互配合,这样更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公路施工的安全性,才能为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综泽.高等级公路路基填筑质量监理要点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08):118~119.
[2] 肖肖山.岭南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27(02):31~33.
[3] 张海斌.山区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4):57~58.
[4]刘相杰;张凤鸣;梁铁存;刘相春;;公路工程建设中材料质量控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